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实验鲁科版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实验鲁科版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实验鲁科版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力学实验鲁科版

力学实验总复习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⑴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⑵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2.有效数字

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⑴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字而言。

⑵只能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不是位数越多越好。

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二、考试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

1.长度的测量(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⑴游标卡尺

①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其读数准确到0.1mm 。

②2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5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mm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几乘0.05毫米。其读数准确到0.05mm 。

③5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8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2mm 。这种卡尺的刻度是特殊的,游标上的刻度值,就是毫米以下的读数。这种卡尺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mm 。

要注意: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要知道主要构造的名称:主尺、

游标尺、外测量爪、内测量爪、深

度尺、紧固螺钉。 ⑵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 (在

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 。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 。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必须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

要知道主要构造的名称:以下的①-⑦依次是:测砧、测微

① ②

③ ④ ⑤

螺杆、固定刻度、可动刻度、旋钮、微调旋钮和尺架。 例1. 读出下列游标卡尺测量的读数。 ⑴

解:⑴2.98cm ⑵6.170cm ⑶1.050cm

例2. 读出下列螺旋测微器测量的读数。

解:⑴0.642mm ⑵10.294mm

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⑴原理是两只弹簧秤成角度拉橡皮条AB 和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AB 的效果相同,这个效果就是指橡皮条的形变量(大小和方向)相同。 ⑵在画力的图示时,必须有箭头、标度、刻度。

⑶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偶然误差,只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 和一只弹簧秤的拉力F /

的图示大小和方向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同就可以了。

例3. 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栓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

5N 、最小刻度为0.1N 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 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⑴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N 和_____N 。(只须读到0.1N )⑵在右图的方格纸中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解:⑴2.5N 和4.0N ⑵注意平行四边形中的实线、虚线的区别和箭头、标度、单位。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⑴纸带处理。从打点计时器重复打下的多条纸带中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或者说每隔4个点取一个记数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 ,便于计算。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 …

⑵利用s 1、s 2、s 3 …可以计算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2-s 1、s 3- s 2、s 4- s 3…,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相等,则可以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利用纸带可以求被测物体在任一计数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 :如T

s s v c 23

2+= ⑷利用纸带求被测物体的加速度a 。具体来说又有3种方法:

(N)

3 4 cm

678

20

cm 0

1234

5

6

0123456789

cm

①“逐差法”: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则()()2

3216549T s s s s s s a ++-++=

②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求a :如()2

T n m s s a n

m --=

③利用v -t 图象求a :求出A 、B 、C 、D 、E 、F 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右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

例4.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

2。②与纸带上D 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__________ m/s 。(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4.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⑴了解该实验的系统误差的来源。①用砂和砂桶的总重量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由于砂桶也在做匀加速运动,因此砂和砂桶的总重量肯定大于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可以推导出结论:只有在小车的总质量M 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时,才能使该系统误差足够小。②没有考虑摩擦阻力的作用。应该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来消除这个系统误差。 ⑵为研究a 、F 、m 三者的关系,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a 与F 、 a 与m 的关系。 ⑶用图象法验证a ∝F 、 a ∝m -1(后者必须用a -m -1图象,不能用a -m 图象) 例5. 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从斜面上滑下,如右图所示。下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⑴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_____。

⑵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_________。

解:⑴3.89m/s 2 ⑵小车质量m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 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 。mgh/l-ma 5.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⑴每次入射小球都应该从斜槽轨道的同一位置开始自由下滑。 ⑵被碰小球的位置必须与入射小球等高,其中心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恰好是小球半径的2倍。

⑶由于v 1、v 1/、v 2/ 均为水平方向,且两球的竖直下落高度

相等,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在右图中分别用OP 、OM 和O /N 表示。因此只需验证:m 1?OP

=m 1?OM +m 2?(O /N -2r )即可。

⑷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

s

图1

球都向前运动)。

⑸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⑹所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碰撞实验器、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圆规。

⑺若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而不用支柱,那么两小球将不再同时落地,但两个小球都将从斜槽末端开始做平抛运动,于是验证式就变为:m 1?OP=m 1?OM+m 2?ON ,两个小球的直径也不需测量了(但必须相等)。

例6. 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仪器按要求安装好后开始实验,第一次不放被碰小球,第二次把被碰小球直接静止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在百纸上记录下重锤位置和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依次为O 、A 、B 、C ,设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依次为m 1、m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A 、B

B.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B 、A

C.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将同时落地

D. m 1?AB = m 2?OC 解:最远的C 点一定是被碰小球的落点,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将减小,因此选B ;由于被碰小球是放在斜槽末端的,因此被碰小球飞出后入射小球才可能从斜槽末端飞出,两小球不可能同时落地;由动量守恒得m 1?OB = m 1?OA +m 2?OC ,选D 。答案是BD 。 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⑴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⑵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⑷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 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⑸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⑹由描迹法得到小球平抛的轨迹,从轨迹上任何一点的横纵坐标都可以计算出该平抛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⑺若用闪光照相来研究,所得到的照片上相邻小球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利用这一结论和运动分解的知识,可以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也可以求小球在任何一

个位置的瞬时速度。 例7.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按要求

描绘出了小球做平抛运动过程中的三个点A 、B 、C ,并利用刻度尺量出了三点的坐标依次是A (0.369,0.112)、B (0.630,0.327)、C (0.761,0.480),单位为m 。又称得小球的质量为20g ,试计算小球平抛的初动能E K 。

解:小球的初速度y

g

x t x v 2==,因此初动能y mgx mv E K 42122==,带入数据后得:

E K1=0.0596J ,E K2=0.0594J ,E K3=0.0591J ,因此初动能的平均值为E K =0.0594J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实验要求验证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图示纸带的左端是用夹子夹重物的一端。

x

⑴要多做几次实验,选点迹清楚,且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 的纸带进行测量。

⑵用刻度尺量出从0点到1、2、3、4、5各点的距离h 1、h 2、h 3、h 4、h 5,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算出2、3、4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2、v 3、v 4,验证与2、3、4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和动能增加量22

1mv 是否相等。

⑶由于摩擦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总是使22

1

mv mgh

⑷本实验不需要在打下的点中取计数点。也不需要测重物的质量。 例8. 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

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右。其中O 是起始点,A 、B 、

C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 到A 、B 、C 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

cm)。

⑴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 ,应记作_______cm 。

⑵该同学用重锤在OB 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m/s 2,他用AC 段的平均速度作为跟B 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则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 表示).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⑶另一位同学根据同一条纸带,同一组数据,也用重锤在OB 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不过他数了一下: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 数起,图中的B 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因此他用v B =gt 计算跟B 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这样验证时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OC ,15.70

⑵1.22m ,1.20m ,大于,v 是实际速度,因为有摩擦生热,减少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⑶1.23m ,小于,v 是按照自由落体计算的,对应的下落高度比实际测得的高度要大。 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⑴摆长的测量:让单摆自由下垂,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 /(读到0.1mm ),用游标卡尺量出摆球直径(读到0. 1mm )算出半径r ,则摆长L =L /+r

⑵开始摆动时需注意:摆角要小于5°(要保证做简谐运动,不要使摆动成为圆锥摆) ⑶从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出单摆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算出周期的平均值T 。 ⑷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每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再求这些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例9. 一组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定了6组摆长L 和周期T 的对应值。为了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4位同学提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①从测定的6组数据中任意选取1组,用公式g=4π2L /T 2求出g 作为测量值;②分别求出6个L 值的平均值L 和6个T 值的平均值T ,用公式g=4π2L /T 2求出g 作为测量值;③分别用6组L 、T 的对应值,用公式g=4π2L /T 2求出6个对应的g 值,再求这6个g 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④在坐标纸上作出T 2-L 图象,从图象中计算出图线的斜率K ,根据g =4π2/K 求出g 作为测量值。

你认为以上4种方法中,错误的是哪一种____(填代号即可),其余正确方法中偶然误差最小的是哪一种______(填代号即可)。

解:错误的是②,因为L 和T 之间不是一次函数的关系。偶然误差最小的是④,因为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而描点后画线时要求尽可能多的点在该直线上,其余点尽可能均衡

地分布在该直线两侧,实际上是把偶然误差减小到最小了。

例10. 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3cm 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 ,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 点 B.用刻度尺测量OM 间尼龙线的长度L 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 ,,由T =t /30得出周期

E.改变OM 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L T g 2

2??

? ??=π求出重力加

速度g

⑴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⑵该同学用OM 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 解:⑴B (摆长应从悬点到大理石块的质心)、C (摆角太大,不能看作简谐运动)、F (必须先分别求和各组L 和T 值对应的g ,再取所求得的各个g 的平均值)。

⑵小。设两次实验中摆线长分别为L 1、L 2,对应的周期分别为T 1、T 2,石块质心到M 点的距离为x ,由g x

L T +=112π

和g x L T +=222π可解得()2

221212

4T T L L g --=π

9.设计实验举例

例11. 利用手头的常用仪器,粗略测定玩具手枪子弹射出时的初速度。除玩具手枪外,所给的测量仪器为:⑴只有秒表;⑵只有米尺。 解:⑴若只有秒表,可如图(a ),将玩具手枪从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子弹,用秒表记下从发射到子弹落会地面所用的时间t ,则子弹上升的时间为t/2,故子弹初速度v 0=gt /2。 ⑵若只有米尺,可如图(b ),将玩具手枪子弹从某一高度处水平射出,用米尺测量射出时离地面的高度h 和水平射程s ,则子弹初速度h

g

s

t s v 20==

。 例121.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 ,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 =9.8m/s 2)

⑴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右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 跟弹簧总长L 之间

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⑵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弹簧的劲度k 是多大

?

-2

m

解:⑴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 和L 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

⑵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由x F k ??=可得

k =25N/m 。

力学实验专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v 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2.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坡度(填“较小”或“较大”)。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小”、“大”或“等于”),表明小车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

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A.便于观察B.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此时的温度是℃。(4)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及火柴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4.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在B点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内能;(4)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升温要快,其原因是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其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小”或“相同”)(不考虑热量散失)。 5.一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的关系。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70)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8.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斜槽末端的切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 (2)关于这个实验,下列选项中的会增大实验误差的有AC(填选项代号)。 A.斜槽末端不水平 B.斜槽轨道不光滑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 D.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 (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如图(b)所示:在轨道上从起点O点起,沿水平方向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x与曲线交于两点A、B,过A、B作水平线交于y轴,则OA、AB两段的竖直位移大小之比y1:y2=1:3。 【解答】解:(1)检查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将小球放在槽的末端看小球能否静止,如果小球静止则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A、当斜槽末端切线没有调整水平时,小球脱离槽口后不做平抛运动,但在实验中,仍按平抛运动分析处理数据,会造成较大误差,故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会造成误差,故A正确; B、只要让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 力,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因此,斜槽轨道不必要光滑,所以不会引起实验误差,故B错误;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则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小球不是做平抛运动,故C正确; D、根据实验原理,则要求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确保以同一初速度平抛运动,

故D错误。 故选:AC。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相等,则运动时间相等,而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从起点开始,连续两个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 故答案为:(1)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2)AC;(3)1:3。

2013高考物理 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14 力学实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四、力学实验 1.(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21题)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①v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中(填选项)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纸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纸带○1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答案:(1) ○1 2.10cm,或② 2.40cm。 (2)1.13m/s,1.25m/s。小于 (3)C 解析:(1)选择纸带○1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cm,选择纸带②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cm。

(2)选择纸带○1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2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4.52 20.02? × 10-2m/s=1.13m/s。 选择纸带②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5.00 20.02? × 10-2m/s=1.25m/s。 (3)分析纸带上的点距离可以看出,纸带○1做匀加速运动,纸带②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以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项C正确。 2.(18分) (1)(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9(1)题)(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 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 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 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C②0.653 解析:①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要去掉细线另一端的钩码。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选项AB错误。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选项C正确。 ②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18.59-5.53 20.10 ? ×10-2m/s=0.653m/s。 3.(13分) (1)(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21(1)题)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__________(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________mm。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总分 姓名班级得分 1.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m(g)G(N)G/m(N/kg) 100110 200210 3005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当小车从斜面上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2)实验中观察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3)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小车进入水平面后,由于继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克服力做功,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而在实验过程中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等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从而完成探究. (6)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7)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可进下一步推导: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8)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而总结归纳出来的,它的内容是:. (9)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10)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力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例:匀速直线运动外力来维持.(填“不需要”或“需要”) (b)力是使物体发生改变的原因. (c)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 ,它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有关系. (d)惯性是维持物体做运动的原因. (11)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选填“>”、“=”或“<”);(12)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13)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忽略空气影响),产生的热量多(“毛巾上”、“棉布上”、“木板上”或“一样”). (14)某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答:.(15)不添加任何器材,该实验还可以探究的实验有:.(16)乙同学用此装置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均在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由此可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有关.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实验中,三位同学通过调整来改变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的大小. (3)实验时,甲同学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甲同学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选填“平衡”、“不平衡”). (4)实验中,乙同学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5)丙同学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填“考虑”或“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实验过程中丙同学用剪刀将小纸片从中间劈开,两个钩码都落到了地上,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 (6)同学们认为丙同学的实验优于甲、乙同学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纸片容易扭转.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B,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处装有图b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则物块通过B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t表示); (3)测得A、B两处的高度差为H、水平距离L.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 (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mm; (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________; A.h-t图象 B.h-1 t图象 C.h-t2图象 D.h- 1 t2图象 甲 0123401234 5 45 5 45 可动刻度 固 定 刻 度 固 定 刻 度

2018年中考复习《力学实验专题》练习题及其答案

2018年中考复习《力学实验专题》练习题及其答案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3所示。 (1)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它前进得越远。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相同,比较小车经过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面运动距离远近的物理研究方法 叫:。 (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因为小车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2、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 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是因为该表面 _______________最大,导致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3)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4)通过该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4.李江和李明做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实验器材: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等. (1)如图所示,杠杆两端都有螺母,其作用是; (2)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位置; (3)实验中,当杠杆左侧钩码和右侧的测力计处于图乙所示状态时,应,使杠杆恢复平衡位置平衡. (4)测量时,李明发现李江把弹簧测力计拿倒了,如图丙所示,那么李江测出拉力大小将(选填“保持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5)他们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如表:李江说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得出探究结论,李明说不能总结得出探究结论.你认为(选填“能” 或“不能”)总结得出探究结论;理由是. 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中,必须水平拉着木块做直线运动,使弹簧测力计示数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甲、乙实验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等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3)由实验可得,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甲实验中,当木板的运动速度变大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_________P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总-专题7:力学实验

201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分类汇总 专题7:力学实验 1. (2017新课标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 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 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 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 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 水滴 )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 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 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 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 2位有效数字) 2. (2017新课标Ⅱ)(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 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 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 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 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 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 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 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 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 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 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 则v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v= 。 (2)由图(c)可求得,vA=cm/s,a=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2017新课标Ⅲ卷6分)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 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 大小为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 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 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 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 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N和F2=5.6 N。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1.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2.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 3.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4.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图7

(2 序号液体深度 (cm) 橡皮膜 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 3朝上18621428 23朝下18621428 33朝侧面18621428 46朝侧面17122958 59朝侧面15824284 6盐水9朝侧面154246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5.如图12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图12 6.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8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图18

2021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训练: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含答案) 实验一密度的测量 1.[2020·扬州]如图1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空矿泉水瓶、烧杯、量筒、剪刀、记号笔、细线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测量了一块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图1 (1)实验步骤: A.向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如图甲所示); B.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将矿石放入剪下的矿泉水瓶内,使矿泉水瓶漂浮在烧杯中,并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C.取出矿泉水瓶,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至,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如图丙所示); D.再用细线拴住矿石缓慢放入量筒中,此时总体积为V3(如图丁所示)。 (2)矿石的密度表达式ρ石=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由于矿泉水瓶有质量,会导致矿石密度测量值,有同学指出只要在步骤C进行适当修改就可以,该同学修改的内容是。2.[2020·无锡改编]小红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 g,分度值0.2 g)、量筒、水(ρ水=1.0×103kg/m3)、食盐、烧杯、白纸、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为称量出2 g盐,小红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示数如图2甲所示,

则白纸的质量为g;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至g处,再用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图2 (3)用量筒量取50 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2 g盐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g/cm3。 (4)小红发现可以用实验中的天平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0 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 g,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乙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为方便使用该“密度计”,小红做了如下的使用说明: ①图丙中横坐标表示m,纵坐标表示待测液体密度ρ。请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ρ-m图像,并在坐标轴上标出ρ的最大值。 ②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g/cm3的液体。 (5)如图3Ⅰ所示是小明用粗细均匀的吸管制成的简易密度计,当它竖直漂浮在水中时,水面位于图中A处,图中AB间距离为10.5 cm,则A处应标为g/cm3。再将该密度计漂浮在75%消毒酒精中,此时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它浸入酒精中的深度h为cm。(75%消毒酒精的密度为0.875 g/cm3) 图3 (6)如图Ⅱ所示是三位同学用不同粗细的均匀吸管制成的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中时的情形,其中密度计 (选填“①”“②”或“③”)在测量其他液体密度时结果更精确。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一、实验题 1.某同学利用图(a )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细绳跨过固定的轻质滑轮,两端分别挂质量为m 1=0.20kg 、m 2=0.10kg 的槽码1和2。用手托住m 1,让细绳伸直系统保持静止后释放m 1,测得m 2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 。以m 1和m 2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并比较从静止至m 2到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 p 与动能的增加量△E k ,就可以验证m 1和m 2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回答下列问题:(取g =9.8m/s 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用游标卡尺测m 2的厚(高),示数如图(b ),则d =___________cm ; (2)若t =13.7ms ,则m 2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________m/s ; (3)测得释放前m 2与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 =0.50m ,则△E p =___________J ;△E k =___________J ; (4)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p k p 100%E E E δ?-?=?=?___________。 2.利用图(a )所示装置研究某弹簧的长度随弹力变化的关系并测定其劲度系数。一组同学将弹簧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弹簧旁,并使刻度尺的“0”刻度与弹簧上端的固定点对齐。通过改变其下端悬挂的钩码个数改变弹簧的弹力F ,记录弹簧下端对应的刻度L ,作出L —F 图像如图(b )所示,则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 (2)另一组同学在实验中刻度尺的“0”刻度在弹簧固定点的上方,你认为这对测量结果有没有影响______(填“有”或“没有”),理由是_________。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

高中力学实验专题 高中物理《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有四个实验与纸带的处理有关,可见力学实验部分应以纸带的处理,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为核心来展开复习。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的、积极的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一)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一般实验应用点迹清晰、无漏点的纸带中选取有足够多点的一段作为实验纸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还要求纸带包含第一、二点,并且第一、二两点距离接近2.0mm 。 2.根据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选取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打n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时间间隔为n 个打点时间间隔,即T=0.02n (s )。一般取n =5,此时T=0.1s 。 3.测量计数点间距离。为了测量、计算的方便和减小偶然误差的考虑,测量距离时不要分段测量,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即测量计数起点到其它各计数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得: 1s S I =,12s s S II -=,23s s S III -=,34s s S IV -=,45s s S V -=,56s s S VI -=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学实验题

课时作业(二十六)[第26讲本单元实验] 基础热身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将固定在重物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再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B.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打点计时器下方,再接通电源 C.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取下固定在重物上的打好点的纸带,再切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K26-1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则(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重锤的速度v B=__________m/s; ②从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__________J; ③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26-1 2.在用如图K26-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6-2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速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技能强化 3.2011·德州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图K26-3 4.2010·安徽卷利用如图K26-3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0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0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 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考点一 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 例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 步骤有________. 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 D .取下纸带,然后断开电源 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 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 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 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 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 处装有图b 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 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 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则物块通过B 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 、t 表示); (3)测得A 、B 两处的高度差为H 、水平距离L .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 01234 01234 5 45 50 45 可动刻度固 定 刻 度 固定刻度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 一、考纲及近三年广东高考力学实验分值和分布情况 考点 考点解读及应考策略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命题重点: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定,物理规律的验证,实验操作能力和物理现象的研究、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总结及误差分析,实验方案的改进创新等。 应考策略:(1)强调基本技能,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读数类:刻度尺、弹簧秤、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选材类:例如选择纸带(2)重视实验原理,巧妙变换拓展。例如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变形。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一直是高考命题理念所倡导的,所以熟悉课本实验、抓实验的灵魂-原理,是我们复习中的重中之重(3)提倡分析讨论,讲究实验的品质,像近年高考中的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改良方案,甚至开放性实验等于课标的一标多本思路是交汇的。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年份 高考内容 分值 2010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6 201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6 2012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0 2013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6 二、2010-2013年广东高考真题再现: 1、(2010广东理综34题) (1)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 ②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13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__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2、(2011广东理综34题) (1)图是“研究匀变数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 ①OD 间的距离为 cm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9)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2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装置完成实验。 (1)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是ABDE。(填选项前的字母)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甲。(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3)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若合力测量值F'是准确的,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①作图时两虚线分别与F1线和F2线不严格平行平行;②确定分力的方向不准确存在误差。。 【解答】解:(1)A、为了读数准确,在进行实验之前,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故A正确; B、为了减小实验中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 并平行于木板,故B正确; C、为减小实验误差,细绳套应适当长些,两细绳套不必等长,故C错误; D、为减小实验误差,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故 D正确; E、为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故E正确。 故选:ABDE。 (2)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际值,其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32 力学实验(一)(解析版)

2020年5月全国名校联考最新高考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一期) 力学实验(一) 1、(2020·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某同学用弹簧OC和弹簧测力计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量及方向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为90°,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____N;(图乙中所示) (2)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增大弹簧测力计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___ 、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3.50(3.48-3.52)(2). 变小(3). 变大 【解析】 (1)[1]由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3.50N; (2)[2][3]若弹簧秤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可知弹簧秤a的示数变小,b的示数变大。

2、(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小华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出了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个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中_____。 (填写序号)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小红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了小车运动的v一t图象: 第一,先把纸带每隔0.1s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 第二、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第三,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一t图象。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 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 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 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 =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