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天神手控交会 蛟龙深潜洋底

天神手控交会 蛟龙深潜洋底

天神手控交会 蛟龙深潜洋底
天神手控交会 蛟龙深潜洋底

天神手控交会蛟龙深潜洋底

2012-06-25 09:32 来源:金陵晚报证券时报

“蛟龙”号从7020米海底凯旋神舟九号/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过程

2012年6月24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到达7020米深的海底;12时55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手动对接,天宫神九准确完成“太空之吻”。7000米深海的“蛟龙”和翱翔天宇的“天宫”里的6名中国人,穿越漫漫海天的距离,共铸辉煌,互致问候。相隔不到4小时的两项壮举,令无数人为之振奋。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双双成功,显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雄心,令世界瞩目。这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两件大喜事,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蔚蓝的天空有多高远,深蓝的海洋有多深邃,中华民族一直朝着两种“蓝色”奋力探索。短短20年,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从刚刚起步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探索的大国。从3000米到5000米,再到7000米级海试,中国的载人深潜技术更是在不到3年内就实现了突飞猛进。

手动对接载人航天飞船、7000米级载人深潜,已成为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但都不是我们“上天入海”的终点线。中国要在2020年自行建立空间站,还需寻找好的科学项目,还需打下更多坚实的技术基础;要实现制造11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目标,在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真正成为载人深潜发达国家,中国科技还需继续攻坚。据新华社

港媒:神九飞天蛟龙深潜齐突破显大国视野胸怀

2012年06月25日 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5日电中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24日同时获得重大突破,香港《文汇报》25日刊出社论说,我国接连完成了神舟飞天及“蛟龙”下水,正体现出国力的腾飞以及大国崛起的胸怀眼光,这不单反映在科技上的突破,更是国家排除一切干扰,一心一意谋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出我国的战略目光由地球扩展至宇宙的气魄。

文章摘编如下: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昨日成功实施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而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亦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创造了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纪录。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我国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科技的飞跃发展也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巨大的助力。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手控交会对接,意味着中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初步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能力,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具有关键作用。“蛟龙”突破水深7000米,创造世界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理论上其工作范围更可

1

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中国科技发展连续取得两项骄人成就,受到了全球瞩目。

无论是浩瀚的太空或是深邃的海底,都是人类千百年来寤寐以求探索的区域。然而,要“上穷碧落下黄泉”,需要强大的科技及经济能力支撑,任何一次科技的突破都是一次国家综合国力的检验。神舟九号能够在精确入轨的情况下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当中需要庞大的科技投入。随着航天“三步走”战略逐步达成,显示我国已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同时,深海潜水器特别是深海载人潜水器,是海洋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其质量及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在材料、控制、海洋学等领域的综合科技实力。我国接连完成了神舟飞天及“蛟龙”下水,正体现出国力的腾飞以及大国崛起的胸怀眼光,这不单反映在科技上的突破,更是国家排除一切干扰,一心一意谋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出我国的战略目光由地球扩展至宇宙的气魄。

我国在航天及深潜等范畴上的发展,并非单纯是科技层面,而且对于经济民生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次神舟的太空之旅,对宇航员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的医学研究,未来就有望转化为药剂造福病人,而且对于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等发展都有带动作用。同时,全球深水区潜在石油储量高达1350亿吨,我国管辖海域内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约在200亿吨以上,“蛟龙”号突破深潜极限,也有利我国对深海蕴藏的庞大油气资源进行钻探及开采。

神九与蛟龙“上天下海”显神威

2012年06月25日 11:13

天上可与嫦娥共舞,海下可有龙王饮酒。6月24日12时55分,航天员成功“驾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第三个成为空中手动对接的国家。而与此同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

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样可谓上天下海无所不能。

神九手控对接嫦娥不再孤单

24日中午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施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此次对接任务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完成,这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自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飞行乘组首次进驻天宫一号以来,组合体运行正常,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各项科学实验顺利实施,实现了短期有人照料的组合体飞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此次手控对接展示了中国人对空间长期飞行的生理变化规律,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在太空中的实力,以及也为中国未来建立空间站做了准备,这样也可以和嫦娥长期相伴。蛟龙深海会龙王

24日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可谓蛟龙深海会龙王。“‘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证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说,“这是我国深海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同时蛟龙的成功也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在海上实力的证明,特别是随着美国军事战略的转移,而太平洋和南海地区成为主要战场,而蛟龙的成为可以为中国开辟和巩固再该地区的实力。

2

6月25日神九最新消息盘点

神九天宫手控对接回顾:比自动对接节省3分钟

昨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的精准操控下,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中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在阳照区进行,神舟九号飞船采取倒飞姿态,天宫一号采取正飞姿态。此前,3名航天员已按计划顺利撤出天宫一号,依次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和神舟九号轨道舱、返回舱舱门,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坐椅就座。据悉,手控交会对接相当于“百里穿针”,对航天员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要求极高。

据新华社报道,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任刘伟波对此次手控对接的评价是:“对接得很漂亮,精度很高,对接时间也很快,不到7分钟,而自动对接时大概用了10分钟左右。节省的这3分多钟,就是人脑和电脑相比,人所具有的固有优势。”

神九航天员服用太空养心丸系自主研制中药

“01感觉良好~”“02感觉良好~”“03感觉良好~”通过实时医学监测、常规医学检查、医监询问、心理支持通话等手段,中国航天员中心23日综合判定神九3名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中国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说,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中医药,为神九航天员翱翔太空发挥了独特作用。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按照国际载人航天飞行经验,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的初期,是空间运动病的高发期。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6月16日发射,6月18日完成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并开展相关科学实验。这个时间段,恰恰与空间运动病的高发期吻合。据了解,为提高航天员心肺储备和心脑血管功能,维护航天员失重环境下心脑血管功能,中国航天员中心把自主研制的中药“太空养心丸”随飞船带上太空,供航天员在轨期间服用。

"太空养心丸"一天吃三次,直接装配在餐包里,随航天员每顿饭一起服用。”李勇枝告诉记者,从神舟五号飞行任务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就开始运用到航天员

医监医保工作中。载人航天飞行实践证明,中医药对于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发挥了明显作用。

神九最新消息:飞船主着陆场全面启动迎神九返回

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飞船主着陆场全面启动,准备迎接飞船和三名航天员返回。

着陆场系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主着陆场、副着陆场、陆上应急搜救、海上应急搜救、通信和航天员医监医保5个分系统。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均在设置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回收。

据新华网报道,参与飞船回收和航天员搜救的各系统人员、装备已经陆续到达主着陆场,并展开针对性训练和多次回收搜救综合演练。目前,主着陆场各分系统运转正常。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3

最新-2019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 精品

2019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 试最大下潜 篇一:2019年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7000米级海试中,三次下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

碧海寻声的中国载人潜水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43630384.html, 碧海寻声的中国载人潜水器 作者: 来源:《科学之友》2019年第12期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家对载人潜水器的应 用需求越来越迫切,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在7 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立项前,我国研制过的潜水器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从下潜几百米到6 000米,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差不多花了50年,“蛟龙”号则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 立项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 “来不及了!要赶快赶回所里!”接到邀请电话时,徐芑南已从中船重工702所退休6年,但心底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看到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制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深海遨游。 不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只眼睛仅存光感,徐芑南毅然放弃在美国颐养天年的生活,带着老伴回国。当时摆在徐芑南面前的却是特别沉重的担子——国内没有做这么大深度的载人潜水器的经验,国外对载人深潜技术高度封锁。 时间走到2005年,此时项目已立项3年,团队中仅有两人见过真的深海潜水器。从600 米到7 000米,数字背后是非常大的技术跨越。 为统筹好“蛟龙”号本体12个分系统工作,徐芑南将每一个分系统的“任务输入、成果输出、约束和支撑条件”,按照技术进度和经费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面对人才短缺的瓶颈,他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还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给年轻的设计师队伍讲课。 面对这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国内上百家科研机构集智攻关,解决了耐压结构和密封技术设计、高比强度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航行性能优化、水下定位、水下通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最前沿技术难题。 2009年8月,历经技术攻关、设计、总装建造和水池试验,“蛟龙”号驶向大海,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7 000米级海试,通过海试来验证和改进“蛟龙”号的各项性能指标。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最大设计深度海试,最大下潜深度7 062米,刷新了作业型载人潜 水器的世界纪录。 随着对深海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圈内人达成共识:向深海进军只有一个“蛟龙”号不行,要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让谱系化的潜水器在国内得到技术、部件、运维等方方面面的支撑。

中国载人深潜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共8分) 【材料一】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的战略规划。几年之后,“上天、入地”均有斩获,“下海”却苦寻无功。此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已经具备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能力。而我国直到2002年,才开始研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但“蛟龙号”深潜器一出生,就是一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载人深潜器。 “蛟龙号”深潜器长8.4米,高3.4米,宽3米,空重22吨;载人球壳舱直径2.1米,可容纳3名乘员。它具有四大特点:最大工作深度达7000米,可到达世界上99%的洋底;针对作业目标,具有稳定悬停就位能力;通讯系统具有实时高速【甲】(A.传输 B.传送)图像和语音能力;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包括潜钻取芯器、沉积物取样器和具有保压能力的热液取样器等。 各国载人深潜器相关数据 【材料二】近几年的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也促进了新一代深潜器研制技术的提高。中国在载人深潜器研制方面,进步很快。预计2020年, 11000米载人深潜器“彩虹鱼”号,将潜入万米深海底探险! “彩虹鱼”号万米深潜器的耐压壳体,大量使用新型轻质耐压材料。载人舱的材质,则采用马氏体高强度镍钢,该型号钢的强度,比“蛟龙号”所用的TC4钛合金高1倍。时,采用完全锻铸造方式而非传统的焊接式制造载人舱。“彩虹鱼”号万米深潜器所用的浮力材料更轻便;高清水下摄像机,也大量应用于“彩虹鱼”号万米深潜器上;深潜器上的机械手、探测器、取样器等作业工具,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拥有统一的接口装置,科学家可以根据深潜器所执行任务不同,现场给深潜器装上合用工具。“彩虹鱼”号万米深潜器,还【乙】((A.具备 B.配备)了高速、强抗干扰的水声电话等通讯系统。 【材料三】对话:中国已是深海探测强国(2017年11月7日) 广州日报:“蛟龙号”研制成功后,中国已经可以去全球99%的海底,为何还要做深海探测项目? 崔维成(“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潜航员,“彩虹鱼”号总设计师):没错。但这最后的1%,对地球生态、气候、海洋环境保护、地球生命起源研究、地震预报等均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海洋大国竞逐的核心区。载人潜水器涉及无人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液压等,而11000米的深海探测则需要将工业制造能力、材料制造能力、热处理等都推向极致,带动的测试面非常广,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缘由之一。 广州日报:万米潜水器研发有何新进展? 崔维成:近日,我国万米潜水器的核心构件——载人球舱冲压成功,球舱冲压成功为潜水器的建造奠定了基础,这是所有部件里最难啃的骨头。它是潜航员乘坐、驾驶潜水器的活动区,也是整个潜水器的心脏。要保证潜航员的安全,球舱的薄厚、尺寸、性能、甚至圆度都有严苛的要求。这是中国率先在国际上研制的技术。 广州日报:中国现在算不算深海探测强国? 崔维成:中国已经是深海探测强国,我们已经进入深海探测技术发达国家俱乐部,和美日同一层次。如果我们把11000米“彩虹鱼”载人潜水器做出来,那就是世界第一。以前“蛟龙号”是国际合作,60%的设备是买国外的,但现在做万米“彩虹鱼”潜水器,超过一半是国产。 17.为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甲】【乙】两处选出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答:甲:;乙: 18.【材料一】和【材料二】对“蛟龙号”和“彩虹鱼”号深潜器进行说明时,共同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①、 ②、③。(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潜水器

海洋工程基础 论文 潜 水 器 机电学院船舶131班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日 1.潜水器发展简史 概念 潜水器是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潜水装置,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并可以作为潜水员活动的水下作业基地。又称深潜器、可潜器。 研究背景 浩瀚的海洋占住了地球表面积的71%,深底丰富的石油蕴藏、堆积着无数的锰团以及其他资源吸引着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竞相进行海洋开发事业。深潜技术是进行海洋开发的必要手段,它是由深潜器、工作母船(水面支援船)和陆上基地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深潜器是其关键部份。此外,为了对深海失事潜艇实施营救,对深海沉船进行打捞以及深海考察,深潜侦察等都需要具备深潜器。深潜器的建造难度较大,其电气化、自动化的程度较高。 每年都有数千名水手搭乘各型军用潜艇在海面下穿行;数千名商业潜水员在建设或维修海底输油管道、通信电缆和石油钻塔;数千名潜水爱好者以探寻海底奥秘为乐;数千名科研人员潜入深海进行科学研究,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潜水器。另外,还有许多海底机器人在人类无法承受的深度进行探险活动。美国政府每一年在太空研究方面的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而在深海研究方面则要少的多。其实深海探险和太空探险之间既存在着许多的相同点,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人类探寻深海至少比探寻太空早一倍的时间,而且发展思路也大不相同。但是这些差别正逐渐变小,深海研究者和

太空研究者彼此越来越相像。更加重要的,深海探险现在能够对太空探险产生巨大影响。 历史沿革 1928年,一位美国人,奥蒂斯巴顿发明并建造了第一艘球形深海探测装置。该装置通身都用钢铁建造,它可以从一艘水面船舶上通过连接的电缆下潜到海面之下。 1930年,巴顿和另一名博物学家威廉.彼博一起乘坐这个球形装置下潜到了距海面245米的深度;1932年,他们又下潜到了923米的深度——这一纪录直到15年之后才被打破。后来彼博写了一本书《1/2英里之下》,他在书中详细描绘了所见到的奇异的海底生物。这些生物听起来就像是从外星来的,因此很多人怀疑彼博是在撒谎。 1945年瑞士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发明了深海潜水器。该潜水器在巴顿的球形深海探测装置上加装了升力和推进装置,看起来比较像一艘粗笨的深海潜艇。皮卡德在对部分设计进行了一些改进之后,建造了第二艘潜水器并命名为“迪里亚斯特”号。 1960年,皮卡德的儿子雅科斯和美国海军上尉唐.沃尔什搭乘“迪里亚斯特”号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处,距海面10916米(35813英尺)。 1964年深潜器“艾尔文”号搭乘3名研究人员,下潜到水下4500米(14764英尺)的深度。在将近40年的服役生涯中,“艾尔文”号一共有4000多次深潜经历。它找到了美军丢失的氢弹,勘测过海底火山口。另外,它还是第一艘到访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载人潜水器。1968年美国建造了6000米潜深的载人潜水器“海涯”号,重26吨。 法国在1985年研制成工作水深为6000米的“鹦鹉螺”号载人潜水器,重量为18.5吨,可载3人,水下作业时间为5小时。 1989年日本建了潜深为6500米的“深海6500”载人潜水器,重量为26吨。 苏联和芬兰于1987年联合研制了两艘6000米载人潜水器“和平1”和“和平2”号。2007年8月2日由两艘和平号载人潜水器联合完成的俄罗斯“北极一2007”海洋科学考察,使得这两艘载人潜水器再次引起世人瞩目,并由此正式引发了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利益之争。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02年开始研制,2009年研制成功,2012年6月27日,下潜深度到达7062.68米。 2.潜水器结构特点与分类 潜水器分类 (1)按照控制方式分类: 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遥控式潜水器(手操控制)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5000米级海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5000米级海试 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2011年8月18日,完成5000米级海试回国。 从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在北京时间26日6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并在海底放置一龙形木雕)。 我国深潜器的作用:一方面,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进行机动、悬停、正确就位和定点坐坡,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 另一方面,“蛟龙号”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开展: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可对小区地形地貌进行精细测量,可定点获取结核样品、水样、沉积物样、生物样,可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等;对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进行温度测量,采集热液喷口周围的水样,并能保真储存热液水样等;对钴结壳资源的勘查,利用潜钻进行钻芯取样作业,测量钴结壳矿床的覆盖率和厚度等;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完成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作用好多,好长的一段,猪大致看下就好,其实还有一项,这里没有说明,深潜器对保护国家主权和海洋利益作用巨大,通过深潜器探测大陆架延伸,像联合国相关部门提供证据,可以证明那些海洋属于本国所有,俄罗斯在不久前就通过深潜器在北极的海底树立一面俄罗斯国旗,宣誓主权)。 世界上主要深海潜水器(看看拥有深潜器的国家,很明显,大国才有实力拥有深潜器)深海潜水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是海洋技术开发的最前沿与制高点,利用它可取得海底世界的宝贵数据和资料,用于深海资源勘探、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未超过6500米。中国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将成为目前世界下潜工作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 1、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 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之一。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是他们的代表作,可以下潜到4500米的深海。1985年,它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如今已经进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美国于1968年还建造了6000米级潜深的载人潜水器“海涯”号,重量为26吨。由于建造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其性能落后,1974年改装后归海军使用,现已退役。 2、俄罗斯“和平1号”潜水器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1号”和“和平2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带有12套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的设备,最大特点就是能源比较充足,可以在水下待17个小时至20个小时。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和平1号”和“和平2号”探测的镜头。(原来是这样,傻子才知道)2007年8月2日由两艘“和平”号载人潜水器联合完成的俄罗斯“北极—2007”海洋科学考察,使这两艘载人潜水器再次引起世人瞩目。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超高强度钢制载人球壳的极限强度分析与模型试验

第23卷第1期 2019年1月 船舶力学 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 Vol+23 No+1 Jan+2019 文章编号!1007-7294(2019)01-051-07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超高强度钢制载人球壳的 极限强度分析与模型试验 于爽U,胡勇2!王芳2!杨青松2!崔维成2 (1.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上海201306; 2.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 摘要:载人耐压舱是保证载人潜水器安全性的最核心部件,文章主要针对上海海洋大学正在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开展载人球壳的极限强度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该载人耐压球壳采用超高强度马氏体镍钢。有限元分 析包括静应力分析和屈曲分析,获得了耐压球壳的极限强度和失效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型球进行了极限 破坏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获得了球壳极限破坏压力失效模式和加载过程中球壳表面应 变的变化历程。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设计方法对马氏体镍钢球壳的适用性。该研究为后续 全海深耐压球壳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马氏体镍钢;耐压球壳模型;有限元分析;试验验证 中图分类号:U661.43 U674.9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7-7294.2019.01.006 Ultimate strength analysis and model tests for full-ocean-depth manned cabin YU Shuang1,2, HU Yong2, WANG Fang2, YANG Qing-song2, CU5 Wei-cheng2 (1.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2.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ad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The reliability of manned cabin is a key issue for the safety of a human occupied vehicle, espe-cially for one which will operate for full ocean depth. A new full-ocean-depth manned submersible is be-ing developed i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and a type of high strength maraging steel is a candidate ma-terial used for the manned cab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ltimate strength assessment of the manned cab-in. Theoretical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model test are used to assess the ultimate strength for th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odel test,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re drawn, which will provide basis for design of the full-ocean-depth manned submersible. Key words:full ocean depth; human occupied vehicle; manned cabin; ultimate strength;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test 〇引言 近几年,国际上已在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技术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若我国能在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研收稿日期& 2018-11-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9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439004); 上海市2014曙光计划(14SG49) 作者简介&于爽(1992-),男,硕士研究生,E-mail: 1181061950@https://www.sodocs.net/doc/543630384.html,; 胡勇(1975-),男,博士,研究员。

自助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阅读答案

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阅读答案 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2分) A 长时间水下工作 B 悬停作业 C 自动驾驶 D 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参考答案: 1、D

各国深潜器特点、参数

各国深潜器特点、参数 美国 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之一,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是他们的代表作,可以下潜到4500米的深海。1985年,它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如今已经进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 法国 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累计下潜了15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 俄罗斯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带有十二套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比较充足,它可以在水下呆17至20个小时,《泰坦尼克》的电影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探测的镜头。 日本 日本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6500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8小时,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纪录。它已对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对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2011年他们又开发了两条6 000米级的载人潜水器“罗斯(RuS)”号和“孔苏尔(CONSUL)”号交付俄海军使用。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技术优势:1.在世界上同类型中具有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这意味着该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2.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这为该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3.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

中国载人深潜技术探究

蛟龙入海 ——中国载人深潜技术探究 海洋占据了地球70%的表面积,其中蕴藏丰富的油气及矿产资源。世界各国为了充分了解、开发海洋资源,制造了大量的载人深潜器对其进行探究。在中国的蛟龙号诞生前,载人深潜技术只掌握在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四个国家。随着中国蛟龙入海,美法俄日对深海载人深潜的领先地位被打破,中国真正具备了“下五洋捉鳖”的先进技术。 关键词载人深潜器蛟龙号阿尔文号和平号鹦鹉螺号深海6500 一、世界各国载人深潜技术简介 除中国外,目前世界上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深潜器最多的国家,最著名的是1987年建造完成的 “和平一号”、“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深潜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很 多镜头就是它们探测的片段。俄罗斯总理普京,在2009年8月1日搭乘“和平一 号”深潜至世界最深淡水湖贝加尔湖水面下大约1400米处,探查新能源“可燃冰”, 在水下待了超过4小时。 世界最大载人潜水深度为10916米,由美国“里雅斯特”号深潜器保持,从1964 年6月5日下水这个纪录至今已保持了51年。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为传奇的“阿 尔文”号载人深潜器。从1964年6月5日下水至今已工作47年。“阿尔文”号于 1966年初,帮助美国海军在深海找到了因飞机坠毁而掉入海中的4颗氢弹而一战 成名。 法国在1985年研制成工作水深为6000米的“鹦鹉螺”号载人潜水器。重量为18.5 吨,可载3人,水下作业时间为5小时。目前该潜水器已下潜过七八百次,完成过 多金属结核区域、海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和沉船、有害废料搜索等任务。 日本在1981年建成的潜深为2000米的载人潜水器样机基础上,于l989年建了潜 深为6500米的“深海6500”载人潜水器,重量为26吨,水下作业时间为8小时。 装有三维水声成像等先进的研究观察装置,可旋转的采样篮使操作人员可以在两个 观察窗视野下进行取样作业,这是其他载人潜水器所无法做到的。 二、中国载人深潜技术 1、立项 为推动中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中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 高技术装备,同时为中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中国科技部于2002 年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 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 2、建造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约100家中国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关,经过6年努力,完成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完成水面支持系统研制和试验母船改造,完成潜航员选拔和培训,从而具备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3、试潜从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1000米级 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