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地诀窍》(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地诀窍》(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地诀窍》(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地诀窍》(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

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一)

一、四多

多读:精读100篇(章);多记: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多查:严谨查字典辞典;

查史料、语料:《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汉语史语料学》

多译;

◇字典辞书

世界上的书可分为两类:·阅读书:供阅读;·工具书:供查检;

工具书包括:

·字典、辞书

·综合性辞典

·专门辞典(如成语辞典、俗语辞典、人名辞典、地名辞典);

·索引

·目录

·年鉴

·手册

·图谱

二、最常用的字典辞书分类:

(一)查文字

1、《新华字典》:随身带(周祖谟),万千余字,兼顾一些文言音义;

2、《康熙字典》:案头摆,四万九千余字,可解决冷僻字,反切法;

推荐上海书店影印本(附四角号码);

3、《说文解字》:放枕边,经常翻。(东汉)许慎,以六书的条例分析九千余汉字的本义,首创部首法(五百四十部首),反切由徐铉采用孙愐《唐韵》的切语;

推荐影印大徐本(徐铉)/ 小徐本(其弟徐锴);

4、《经籍籑诂》(籑zhuàn/纂zuǎn)(清)阮元,主持收录清以前各种古字义字典,万三千余字;

5、《古代汉语字典》,张双棣(王力弟子)、陈涛;

6、《经典释文》(唐)陆德明,黄焯校勘;易、书、诗、三礼、三传、孝、论、老、庄、尔雅共十四部难字难词的注释书;

7、《汉语大字典》五万四千余字;

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二)

(二)查词语(包括查人名、地名、书名、事件名、查百科词语、自然科学名词)

1、语词

《辞源》1840年前的语词和百科词语;

《辞海》语词偏于古,百科词语偏于今;

《现代汉语词典》1840年以来→还在使用着的、新出现的语词;

以上三本构成了一个互补的小系统。

《汉语大词典》十二巨册、三十七万条,古今打通的语词词典;通过汉语大词典可以找到某个词最早的踪迹,但其溯源工作做的并不好。

2、单音虚词

《助字辨略》(清)刘淇;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疑难虚词六百个;

一声之转,清代学者用的术语,两个字或几个字声母相同、意思相通,例:但、徒、特,声母相同(定母d)、意思相通(只);

《词诠》杨树达,特点是标出词性;

《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又总结并补正刘、王、杨诸书;

如“以啮人,无愈之者。”以,(假设连词)如果;

3、复式虚词

邱永安《文言复式虚词》;

4、唐诗宋词元曲特殊词语的:

《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五百余条;

5、人名《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上海商务 1921年出版首上古至清末中国人名四万余条,但缺点是不注生卒年。

6、地名《中国历史地名辞典》

7、书名《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

古今词义的变化

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词汇变化最为迅速。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三种情况:

(一)基本词汇的意义古今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日、人等。

所概括的客观对象本身有变化:

梯,木阶也,但今日有其他材料做成的梯;

义项有增减:

三,①确数三②几(今不用);

右,①右边②保守(今增)。

(二)由于文字假借、词义引申等原因,少量的一般词汇意义古今完全不同。绸:(古)缠绕,(今)丝绸;

该:(古)完备(赅),(今)应该。

(三)大量的一般词汇意义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同中有异。

二、古今词义发展演变的五种情况

(一)词义扩大

江(最初是长江的专称)。

河(最初是黄河的声称)。

皮(古代指带毛的兽皮)。

菜(宋以前专指蔬菜)。

醒(原指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酒醒了)。

(二)词义缩小

金:在先秦泛指金属,铜铁等;现专指黄金。

瓦:古代泛指陶器,现在单指盖在屋顶妨雨水的瓦。

亲戚:古代不单指外亲,还可指父母等家人。(司马迁时代尚如此)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丈夫:古代泛指男子。

(三)词义转移

汤:古代指热水。

脚:本指小腿(胫),后指足。(汉)

(四)色彩改变

犯:本指发起攻击。中性->贬义。

谤:原指公开评议。中性->贬义。

爪牙:原指武臣。褒义->贬义。

喽啰:原指健儿。褒义->贬义。

牺牲:古代是名词,中性,祭祀用牲畜。今作动词,含褒义。

(五)义项增减

爱:①亲爱、疼爱

②爱惜、吝啬(今减)。

狱:①官司,案件(今减)。

②监狱。(汉)

快:①愉快。

②迅速。北朝民歌:快马须健儿(后增)。

劝:①鼓励(今减)

②劝说(叫对方做什么)

③劝阻(叫对方不要做什么,后增)。

结语1:

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

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敏感地注意到词义的时代差别问题,不要以今例古,也不要以唐例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古书,做好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工作。同时,这对于词义学本身的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结语2:

如果我们能为汉语书面语的五十万条词目建立起一整套能真实地反映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情形的历史档案,这无疑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这项工程,是值得那些有志于研究语言学的青年朋友们为之献身的!

一、在形式上,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单趋复。

1、古代,单音词占优势;现代,复音词占优势。其转折点,是敦煌变文时代(唐)。

2、原因:

(1)汉语的音节是非常有限的。《广韵》共3894个音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才1336个音节,呈减少趋势。而汉语中的词确数以万计,这样,同音的单音词就太多,而且各个单音词又往往身兼数职,以致在交际过程中不已达到明确化、精密化的要求。

(2)复音化可以增加语流的曲折,提高了交际的清晰度,如:辞之,是“辞退了他”还是“拒绝了他”?

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将文言文转换成现代普通话时,换、加、合。

1、换: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具卒乘”:具,准备;卒,步兵,乘,兵车;

2、加:加上了词头、词尾。老虎、驴子;如:“驴一鸣,虎大骇”:驴子、老虎;

3、合:用了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来合成。如:儿+子→儿子;成+就→成就;鸣+叫→鸣叫;我们分析现代汉语某些并列式复音词的词素,可以发现古代单音词词义;反之亦然。

三、古代复音词

(一)单纯词:只含有一个语素。

1、联绵字:也叫“连绵字”,又称“连语”。它是双音节的单纯词(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

(1)双声(声母相同):伶俐,玲珑,参差;

(2)叠韵:逍遥,徘徊,须臾,窈窕;

(3)双声叠韵:辗转;

2、其他多音节单纯词:少量非双声、非叠韵:玛瑙,芣苢;

(二)合成词

1、复合式合成词

2、附加式合成词;

一、单音节词

(一)联绵字的特点

1、不可分训,不可望文生义,要因声求义;如:狐疑(拿不定主意的样子),与狐狸无关。

2、双声叠韵居多(增加音韵美):联绵字作为研究素材,探究古代字的声母、韵类问题;

3、有古本双声叠韵而今变音者:作为语料分析古音;

如:憔悴(古为从母:[dz])、仓庚(古均属阳部,音仓刚)。

4、由于只表音,因此字形多变:

如:匍匐—蒲伏—蒲服—扶服;

仿佛—彷佛;

逶迤(有数十种写法)。

专门工具书有《辞通》,《联绵字典》等。

5、由于修辞上的需要,联绵字偶或可颠倒或拆分开。如: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悠,悠思貌。)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慷慨)

《老子》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犹豫)

(二)其他多音节单纯词

1、音译词,如:布尔什维克(俄),沙琪玛(满语)。

2、重言词:把同一个字重复使用。

(1)叠词:人人,年年,恨恨;

(2)单复同向:穆穆;穆=穆穆(加强了语气)

(3)单复异向(迥义):

(不变音)依依(特殊联绵字);依(yī)≠依依(yī)

(变音)汤汤(特殊联绵字);汤(tāng)≠汤汤(shāng)

课题:《诗经》中四百多条重言词,哪些属于叠词、单复同向、单复异向?

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

二、合成词

1、复合式合成词

(1)联合式:

(名词)社稷;(动词)飘摇;(形容词)伟大;(连词)而且;(偏义名词)动静,窗户;(2)偏正式:天下,君子;

(3)支配式:司令(主管发令的人),

后稷(后:主管,司的反写;主管农事的人,周的始祖做过后稷)

(4)补充式:提高,推动;

(5)主谓式:月亮,民主。

2、附加式合成词

(1)加前缀:有:有苗、有夏;

阿:阿谁(代词),阿堵(代词);

老:老虎;

形容词没有词头:北风其凉(其,指示代词用作状语,那样地;)

动词没有词头:君子于役[于,表趋向,相当于“往”“去”;于(画圆的方向性动作),可表示起点、过程、终点、超过。]

(2)加后缀:沃若,突然,率尔,

“盖阙如”,“空空如”;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微风燕子斜/杯子;

细雨鱼儿出/花儿/慢慢儿讲;

木头,做头,甜头;

一、词的本义

1、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当然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因为很多词的历史远远长于字的历史:词,3万年;字7000年。

2、词的本义并不一定是其原始意义,因依于字已经是很以后的事。

二、掌握词的本义有什么用处?

1、使纷繁的词义变得有头绪;

2、使解释词义准确而有依据;

3、使理解词义更透彻,能更好地辨析近义词。

三、怎样识别词的本义:分析字形,因声求源,徵以文献。

字义不等于词义,但有时字义又等于词义。

1、分析字形:用非假借字来记录词的意义的字,字的本义就是词的本义。

例:不可胜数中的“数”的本义是“计算”。

2、因声求源:用假借字来记录词的意义的字,字的本义不是词的本义。

例:“九月叔苴”,叔:从又(手),本义拾取,属于第1种情况;析字形;

但“伯仲叔季”,叔:少,双声,属于第2种情况:不能用分析字形,通过语音来求语源。例:新舊

舊:本义是猫头鹰(上为猫头鹰,下为臼声);

用舊音假借字来记录,指久;

3、徵以文献。

探索词的本义法:

--对非假借字,可从字形求得它所代表的这个单音词的本义(析字形)。

--对假借字,要因声求语源才能够等到它所代表的这个词的本义(求语源)。

四、词的引申义

“乘”的词义引申图

乘:甲骨文像人爬在树上,本义:登木;

登木——升、登,连及

分化

特指乘车:一车四马(shèng)

类推——坐船

抽象化——凭借、利用、趁着

比喻——史册(shèng)

登木——压、压倒——战胜

镇守

欺凌

(一)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1、词的引申义就是本义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

2、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3、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近),一类叫间接引申(远)。(二)怎样分析词的引申义

必须了解引申的总趋势和具体途径;

1、词义引申的总趋势是:有具体到抽象,有个别到一般;

2、词义引申的具体途径:

(1)从词义所慨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性质、形状、味道、用途等)来引申。如从“素”的色引申为泛指一切白色,再引申为白白地;从“素”的未经染色的特性,引申为本色,朴素。(2)通过借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段的经常运用而引申(这已不同于那种临时的打比方),例:手足喻兄弟,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朱门代大户,干戈代战争(干古代指盾)。

(三)词义引申的结果

1、义项有增加或减少;慨括的范围有扩大或缩小;表示的对象可能转换,色彩可能改变;

2、或新旧义并行:如牛生犊;或新义生而旧义灭:如蚕化蛾;

3、可能引起字形、读音、语法作用(词性之类)的变化。如数,厌。

厌:吃饱(出现了新字形饜)——满足——讨厌

“绳”的词义引申图

绳,索也,从糸,蝇省声。

本义:索

特指墨线:例:绳直而枉木斫(音卓)《韩非子·有度》

——正直:例: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准则、法度:例: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以法约束、纠正:(商鞅)日绳秦之贵公子《史记·商君列传》

“被”的词义引申图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

本义:寝衣

——覆盖——披加

——施及

——蒙受、遭受——被(表被动)

“理”的词义引申图

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本义:治玉

——治理,特指决狱——法官

——玉的纹理——腠理——条理——道理

——通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