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情境式默写(含答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情境式默写(含答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情境式默写(含答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情境式默写(含答案)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秋兴八首(其一)》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怀古迹(其三)》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

1 / 8

根源句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

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6.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7.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8.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9.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12.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3.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16.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

2 / 8

3 / 8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7.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8.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

20.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1.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 24、《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⑵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⑶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⑷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5、《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6、《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7、《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28、《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9、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0、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

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7、《锦》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马嵬》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3、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寡人之于国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则强调: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斯天下之民至焉。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业方面的);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纺织方面的);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牧业方面的);

4 / 8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兴办教育)。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⑴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⑵有何结果呢?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措施: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效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措施: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效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措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效果: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比喻,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孟子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那么才会出现“天下之民至焉”的大好局面。

8、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五十步笑百步。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 / 8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7、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2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博学”的君子,就要“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6 / 8

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2、“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

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

道理。

3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

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

了这句话。

35、《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

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

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

石可镂。”

《过秦论》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

7 / 8

《师说》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也。”

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8、《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6、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 / 8

人教版必修五情境默写复习过程

《归去来兮辞》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云、鸟为喻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辞官归家后饮酒自乐,甚至看看院子里的树木也觉得愉快的生活情态。(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达了居住小屋反而觉得安适的乐观情怀。(1)审容膝之易安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7、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8、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策扶老以流憩。 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表示自己误入官场还不深,及时归隐是正确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滕王阁序》 1、《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景物描写推向高潮,而被视为千古绝唱。(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秋日的山光水色。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特征鲜明。(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王勃《滕王阁序》中“,”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渔舟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景象。(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5、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

必修三情景式默写

必修三情景式默写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蜀道难》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蜀道难》中用: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暗谏当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石块冲击山崖,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17.《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8.《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离愁和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9.《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 梯石栈相钩连。 20.《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语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1.《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的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汇编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验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测试总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 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 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 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5、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②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__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__之以孝悌之义。 A、遗振述 B、贻振申 C、贻震述 D、遗震申 二、填空题(全对得8分,每空错填或不填扣一分)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10、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13、14、15、16、17每小题3分,18题4分,共计19分)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日:“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1)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日:“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 9、《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4、《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的境界。 1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6、《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必修五理解性默写

必修五文言文默写答案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既自以心为形役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2.《滕王阁序》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3.《滕王阁序》中用“,。 ,。”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4.《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15.《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最新必修三情景默写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情景默写试题及答案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本诗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 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 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 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0、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测试及答案

必修三专题测试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连累累积危如累卵 B.马厩灵柩内疚咎由自取 C.险峻骏马竣工怙恶不悛 D.休憩收讫栖身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铮友撤消寥廓莫可明状 B.传颂慧星树阴至理名言 C.怄气俯首帖耳形销骨立万古长青 D.志大材疏真知卓见激流勇退坚忍不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呼天抢地________地哭得那么伤心。 ②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____________。 ③天快黑了,雨还是下个不停,前面的桥又被水冲坏,我们的确_________了。 ④江河奔流,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刮风,下雨,都是运动变化,诸如此类,真是________。A.装腔作势等量齐观进退两难不计其数 B.装模作样相提并论骑虎难下不胜枚举 C.装腔作势混为一谈进退两难不胜枚举 D.装模作样相提并论骑虎难下不计其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B.他们谩骂法院执行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C.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法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再谈俗从何来 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惟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雨果则在其坟前云:“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顾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说赵孟俗,那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其实赵孟的字是不会与俗字联姻的。我们不为贤者讳,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俗吗?我们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是托尔斯泰,他说有一个人性的托尔斯泰和一个兽性的托尔斯泰,而兽性的托尔斯泰恒为人性的托尔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显然是很不雅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趋向完美。 显然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尔来四万八千岁_,不与秦塞通人烟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可以横绝峨眉巅__”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但见悲鸟号古木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 又闻子规啼月夜__,_愁空山__。”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枯松倒挂倚绝壁_。”托出山势的高险,古松倚靠的奇绝之景。然后由静而动,“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 砯崖转石万壑雷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通“非”)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所守或匪亲_,_化为狼与豺__。”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以手抚膺坐长叹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10、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11、李白《蜀道难》中“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 砯崖转石万壑雷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12、《蜀道难》中写蜀地朝夕战乱纷争,社会环境险恶的句子:“__朝避猛虎__,_夕避长蛇,磨牙吮血_,杀人如麻_。” 二、《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风急天高猿啸哀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 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无边落木萧萧下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万里悲秋常作客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__。” (二)《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玉露凋伤枫树林__,_巫山巫峡气萧森__。” 2、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__丛菊两开他日泪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诗中暗示安史之乱发生后社会动荡的写景之句:“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__。”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情景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诗经·采薇》(必修二)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3.。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④⑤⑧ 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默写(正式版)

高中语文必修3名句默写训练题 《蜀道难》(唐·李白)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6、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蜀道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7、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9、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

必修三情景默写测试(答案)

必修三情景默写 《蜀道难》 1、《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 句子:,。 2、《蜀道难》的主旨 句:,。 3、《蜀道难》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4、《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 5、《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是因 为:,。 6、《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的句子:,。 7、《蜀道难》中:“, 两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难以越过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9、《蜀道难》为我们渲染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的句子:,。

,。 10、《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高耸入天,绝壁景色俏丽的句子是:,。 1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景 象:,。12、《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语 句:,, 。 13、从《蜀道难》中 “,, ”表达诗人对功业难成的慨叹。 14、《蜀道难》中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人事的关注。 15、《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16、《蜀道难》中,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要,向友人表明蜀地不可久留,用 “,”规劝友人早离是非之地。 17、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18、李白《蜀道难》中,“,”两句,描写蜀道之高危,仿佛在星辰之间穿行,令人空自嗟叹。19、李白《蜀道难》中,“,一句,写蜀道高险,使人听而变色;又用“”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生叹。 20、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两句是《蜀道难》中“,”。 21、杜鹃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一句渲染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琵琶行》中的 “”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内心的孤寂悲愁。 杜甫诗三首 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 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验试卷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 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 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 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5、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填空题(全对得8分,每空错填或不填扣一分) 8 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寡人 之于国也》 10、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1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师说》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句默写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句默写复习 班级:姓名:得 分: 《蜀道难》默写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一夫当 关,。所守或匪 亲,。 3、青泥何盘盘,。 , 。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枯松倒挂倚绝 壁。, 。 5、,杀人如麻。锦城虽云 乐,。 6、其险也如 此,!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 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噫吁嚱!危乎高哉! 4、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7、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琵琶行》默写 1、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 2、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 帛。, 。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5、同是天涯沦落人,! 6、浔阳江头夜送客,。 7、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 歇。, 。 8、其间旦暮闻何 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学生版)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 复习学案 《归去来兮辞》 1. 《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2. 《归去来兮辞》诗中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3.《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4.《归去来兮辞》写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5.《归去来兮辞》中写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很大安慰的两句是“,”。 6.《归去来兮辞》中渊明用“,。”两句写出了因自然形象而对自己的入世和出世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7.《归去来兮辞》中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容是“, 8.《归去来兮辞》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9.《归去来兮辞》中渊明用“,。”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0.《归去来兮辞》中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11.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 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12.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滕王阁序》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此句化用自庾信

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 4.《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5.王勃《滕王阁序》用,。盛赞滕王阁宴会宾客中,文人雅士的非凡文采。 6.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7.王勃《滕王阁序》用,极写阁中宴席上英雄豪杰的雄才大略。 8.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期,天空明朗景色的两句是:“,。” 9.王勃《滕王阁序》中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是:,。 10.《滕王阁序》的作者用夸饰笔法,从仰视的角度描写滕王阁的超拔绝世气势,表现滕王阁高峻的特点:,。 11.《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12.《滕王阁序》中表达自己乐观开朗情怀的两句是:,。 13.《滕王阁序》中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说》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