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近现代几个重要阶段的思想

中国近现代几个重要阶段的思想

中国近现代几个重要阶段的思想
中国近现代几个重要阶段的思想

中国近现代的重要阶段的思想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各个阶段都有各具特色的指导思想。而不管各阶段的目标达成与否,都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是错是对,都有着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实施环境。

关键词:指导思想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社会改革的过程中,生产力、思想和制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从西方文艺复兴到后来的制度改革,进而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可以看出,思想对社会现代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指导作用。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精神独裁,鼓舞了反封建斗争,促使人们探索追求真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为消灭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开辟了道路,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产生。

以中国为例,主要思想过程大致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旧称是“同光新政”。在列强的一系列刺激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国内动乱的联合刺激下,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主要的骨干力量有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企图靠学习西方的器物,借助先进力量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希望以此举抵挡列强的侵略的同时,平息国内各种动乱。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器物层面的改变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现状。这个错误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同样的根源——没有改变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小农思想和封建专制思想仍然占据绝对主要地位。假如运动真的成功,巩固或者建立的依然是君主专制,依然会重复几千年的衰变轨迹。

但是洋务运动或多或少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意识的觉醒。其技术和利润诱导了一批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詹天佑、邓世昌等人后来都成了彪炳中国的人物。

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革命。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是中国告别封建社会的标志。而且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10月,北洋政府乘俄国十月革命之机派大将徐树峥出兵收复外蒙古。1919年11月,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外蒙古全境归还中国。

而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中提倡白话文,影响至今。而且为后来的五四运动起了宣传促进作用。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一个从制度上废除封建专制,一个在思想上“打倒孔家店”,最早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制度上与思想上的结合,达到了空前的效果。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次运动,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

三、文化大革命——怀疑一切,打到一切,全面内战

毛主席一向信奉“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这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劣根:斗!在相安无事时,内里斗;外敌入侵时,团结内里与外敌斗;斗垮了外敌,内里继续斗。文化大革命最初的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所谓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到后来四人帮搞死了陶铸,刘少奇;使得邓小平几度出局,周恩来病逝。知道毛泽东去世后,华国锋等人才顺利夺取了中央政权,评定的国内动乱。但是,华国锋很快也以“两个凡是”的错误而下台。整个过程中,冤假错案无数,国民经济混乱,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所以文革是建国以来不可忽略的一次失误和污点。与其说是“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倒不如说是中央的夺权斗争引发的全民灾祸。

四、改革开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文革期间,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而从50年代以来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动摇,即“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标志之一,“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向来以学习苏联为主,事实上,苏联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可能再继续照搬苏联模式,而苏联的计划经济的弊端也早已开始显现。中国要实现第二次改革,不仅要扫清国民对市场经济的偏见,也要找到转向市场经济的适当途径。不仅经济,农业,工业,教育都亟需整顿和改革。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制最先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几个农民签下生死状,在当时并不开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得不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工业,农业,教育的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尤其是“科教兴国”战略更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决策。

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郑大华, 邹小站主编200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毛主席人生之谋略》新浪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