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二年级课外古诗积累、诵读(50首)

一二年级课外古诗积累、诵读(50首)

一二年级课外古诗积累、诵读(50首)
一二年级课外古诗积累、诵读(50首)

.

.

.

.

.

.

.

.

.

五六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50首)

1.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2.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3.大风歌 两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注释】 ⑴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创作背景】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 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和大家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4.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5.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1

一年级语文特色课——古诗词诵读活动总结

一年级语文特色课——古诗词诵读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古诗诵读内容及安排

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各班级统一诵读编订好的三十余首古诗词。 (一)时间安排: 1、利用每天早读、午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 2、各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特色课,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定期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3、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4、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主要措施:

五六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50首)

古诗词50首(五六年级课外积累) 1.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的道路上。三衢即,今省常山县,因境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2.采薇(节选) 先:佚名 昔我往矣,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⑤昔:从前。 3.七步诗 两汉: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国操去世后,他的长子丕即位,而丕的弟弟植被封为丞相。 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植,宫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

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目录 1.一字诗 16.古朗月行 2.一去二三里 17. 画鸡 3.咏鹅 18. 竹里馆 4.风 19.村居 5.遗爱寺 20.早发白帝城 6.凉州词 21.悯农(一) 7.登鹳雀楼 22.悯农(二) 8.画 23.画眉鸟 9.小池 24.竹枝词 10.出塞 25.咏雪 11.暮春 26.所见 12.鹿柴 27.宿建德江 13.春晓 28.从军行 14.别董大 29.敕勒歌 15.静夜思 30. 江南

1.一字诗 (清)陈沆 yì fān yì jiǎng yì yú zhōu 一帆一桨一渔舟, yì gè yú wēng yí diào gōu 一个渔翁一钓钩。 yì fǔ yì yǎng yì chǎng xiào 一俯一仰一场笑, yì jiāng míng yuè yìjiāng qiū一江明月一江秋。 2.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yí qùèr sān lǐ 一去二三里, yān cūn sì wǔ jiā 烟村四五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亭台六七座,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八九十枝花。 3.咏鹅 (唐)骆宾王

ééé 鹅,鹅,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项向天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毛浮绿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解落三秋叶,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能开二月花。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过江千尺浪,rù zhú wàn gān xié 入竹万竿斜。 5.遗爱寺 (唐)白居易 nòng shí lín xī zu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整理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三、理解诗义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四、古诗主题 杜甫的诗也代表了苦难中的老百姓的想法,他的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长沙过贾谊宅》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四首诗,积累古诗名句。 2.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1.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文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代表作有《清明》《赤壁》《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江亭》等。 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锦瑟》等。

二、朗读指导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三、全诗翻译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上。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方。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谈至深夜,汉文帝向前移动坐席靠近他,可惜皇帝不关心民生却只关心鬼神。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2.《贾生》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皇帝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一心求仙访道而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2.《贾生》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1)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竹里馆》 学习目标 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重点难点 透过《竹里馆》等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入境。 二、按照学诗方法组织教学《竹里馆》 1、知作者: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解诗题:《竹里馆》《山居秋暝》。 3、品诗句 4、体诗情: 《竹里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5、入诗境:画面美、音乐美、意境美、生活美、情感美。 三、课堂小结

诗海泛舟,撷取明珠。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学会品诗,提升品位。愿同学们,在古典诗歌的沐浴中,与诗为伴,与诗人同行,使你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充满阳光,充满激情!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学习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诗情画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将诗中的音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张籍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家书(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李白眼里,乡愁曾经化作了那一轮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另一首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板书课题) 二、解题生读题目。 (要求读正确)从题目中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春夜地点:洛城就是哪里?今河南洛阳事情:闻笛闻就是?闻笛就是?)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生再读题。 (要求读出感情)诗题中的中心词就是-----闻笛。这笛声勾起了李白心中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梦回千年和李白一同去感受一番。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指名读。读诗不仅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诗有时可以轻声默念:谁家玉笛-----暗飞声,有时可以低吟:散入春风------满洛城,有时我们可以高唱:此夜曲中----闻折柳,有时情到深处可以长叹一声:何人不起-------故园情!师生接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 四、读着读着,我们和诗人的心越来越近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五、再读,深入理解何人不起故园情!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是个什么句?是怎样的笛声让诗人心中升起如此强烈的思乡之情呢?我们一同去寻找这笛声吧! 出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齐读 2、“暗飞声”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暗”?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生回答由于是夜晚,显得格外的幽静,引生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夜?李白在干什么?把那种幽静的环境说具体。 这笛声就这样随着春风飘呀飘,真不知是(引读:谁家玉笛……,散入春风……) 六、小结写法:刚才我们通过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运用环境描写进行铺垫渲染。出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作业: 将《春夜洛城闻笛》完整地改写完。

一年级古诗文诵读主持词

一年级庆元旦—古诗诵读节目单 一、班主任杜老师致辞。 二、***老师介绍节目内容及开展古诗诵读活动的意义。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不但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作为一年级的小雏鹰们,让我们借助于古诗这片羽翼,历经2个月的练习,给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今天,让我们第一次试飞吧! 三、唱古诗1: 1000年前,七岁的骆冰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鹅》,今天看我们六岁的同学们是如何古诗今唱,唱出新的活力和朝气的。 1、合唱《咏鹅》 古代金戈铁马,多少将士为保卫祖国,奋战沙场。下面我们跟随孙靖琪等同学演唱的《凉州词》。去看看古战场吧 2、小合唱:《凉州词》***等 四、古诗接龙 历经2个多月的古诗诵读,同学们都能背诵不少的古诗了,真是可喜可贺。今天就让我们拿出自己的水平,展现自己的风采吧! 要求:拿出你的绝学,能一鸣惊人! 五、唱古诗2: 同学们的古诗接龙,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令人欣喜。下面我们在随着悠扬乐曲,去欣赏一下同学们动听的歌声吧! 1、《所见》

2、《鹿寨》 3、《春夜喜雨》 六、猜古诗 我们班的同学可谓各个聪明伶俐,最拿手的是猜谜语,不但会猜,还会编。今天我们换一种新方式,来展示一下我们猜谜的本领吧,这就是根据图画猜古诗! 七、唱古诗3: 我们班的小能手可谓层出不穷,下面请欣赏唱古诗,看他们是如何演绎诗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请欣赏: 1、《古朗月行》 2、《悯农》 3、《江南》 八、古诗诵读计时比赛。 最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时刻到了,下面是古诗比赛!有14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今天站到了这里,看今天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再取辉煌的!他们分别是:请先抓阄,再按顺序比赛。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名单: 九、唱古诗4: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让我听听优美的歌曲,放松一下吧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作者冯忠贵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平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习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习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平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习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习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能调动原有的古

小学一年级古诗词诵读

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一年级古诗词诵读进度表

1、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7、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8、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9、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4、悯农·其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6、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8、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9、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阅读《竹里馆》,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2.“幽篁”“深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3.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4.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4.请自选角度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三、阅读《逢入京使》,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岑参《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的诗句是:,。 2.“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要求:不少于30字)

四、阅读《晚春》,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斗”字的妙处。 2.联系全诗分析,作者赞赏“杨花”“榆荚”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一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及内容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4 页

1.江南…………………汉乐府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咏鹅…………………骆宾王 4.风……………………李峤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6.咏柳…………………贺知章 7.凉州词………………王之涣 8.登鹳雀楼……………王之涣 9.春晓…………………孟浩然 10.一去二三里………邵雍 11.静夜思……………李白 12.夜宿山寺…………李白 13.苔…………………袁枚 14.画眉鸟……………欧阳修 15.遗爱寺……………白居易 16.锄禾………………李绅 17.七步诗……………曹植 18.山中………………王勃 19.雨晴………………王驾 20.咏华山……………寇准 一年级(上学期)古诗文背诵内容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第2 页共14 页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第3 页共14 页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1、静夜思 第4 页共14 页

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登鹳鹤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七步诗》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0) <风>唐五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3)《悯农2》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5)《绝句》唐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江雪》宋柳宗元: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背诵美文十篇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 bai se shan cha hua 1.白色山茶花 席慕蓉 shn cha you kai le, na yang jie bai er you mei li di hua duo, kai liao man shu。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mei ci,wo dou bu neng wu shi di zou guo yi ke kai hua di shu。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颗开花的树。 na yang jie bai wen run di hua duo,cong qing lv di xiao ya er kai shi,dao yue lai yue bao man,dao man man di zhan fang,cong ban yuan,dao jiang yuan,dao man yuan。 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满满的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 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决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颗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

2021学年一年级诵读(带古诗内容)

一年级(上) 经典古诗词 1.《咏鹅》(唐)骆宾王 2.《一去二三里》(唐)无名氏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4.《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花非花》(唐)白居易 6.《相思》(唐)王维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古朗月行》(唐)李白 8.《蜂》(唐)罗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10.《咏雪》(唐)张打油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9.《池上》(唐)白居易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名言佳句 1.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2.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3.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南宋·朱熹 6. 开卷有益。——宋·王辟之

7.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yǎn)传》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战国·屈原 9.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11.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2.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汉·刘向《说苑·政理》 13.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14.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 1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一年级(下) 经典古诗词 1.《春晓》(唐)孟浩然 2.《村居》(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咏华山》(北宋)寇准 4.《静夜思》(唐)李白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悯农》((唐)李绅 6.《赞画》(唐)王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画鸡》(明)唐寅 8.《游春曲》(唐)王涯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间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9.《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 10.《山亭夏日》(唐)高骈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年级上册经典古诗词背诵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14首)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1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备人:莫仁银 授 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发感情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 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诵读诗歌。 (二)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书旁注释,疏通诗意。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3、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5、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三、学习《江南逢李龟年》 (一)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2、创作背景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参考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阅读赏析】 1.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阅读赏析】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考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阅读赏析】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参考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阅读赏析】 1.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散人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5)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曲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在《逢人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出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答: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