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综述) 易中华1 吴兴利2 (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 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并具 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急性中毒可产生毁灭性影响,而且由于可疑饲料在检测前就被采食,中毒难以诊断和治疗。由于大量化学结构不相关的霉菌毒素产自不同真菌,很难准确指出某特定疾病发作是何种毒素造成的。动物慢性中毒症可降低生产性能、降低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肉和蛋的产量、抑制免疫并增加疾病发生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扰乱繁殖性能,引起的经济负面影响是急性发病和死亡的几倍。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现将饲料中几种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介绍如下: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 Aspergillus flavus )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 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 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动物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 其中又以B1 的致癌性最强。当B1 进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再与DNA及RNA吉合,并发生变异,使正常肝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可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很强的毒素。黄曲霉毒素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无特异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其毒性因剂量、中毒持续时间、动物种类、品种、饲粮或营养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见图 1 )。家畜对黄曲霉毒素的 易感性其顺序是: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图 1 黄曲霉毒素攻毒递增剂量与豚鼠肝脏变化。上排最左边豚鼠未接毒,下排最右边豚鼠接毒剂量最大。注意到,豚鼠肝的苍白色随黄曲霉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黄曲霉毒素摄入剂量过大时可致死,亚致死量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可致癌(Sin nhuber 等,1977;Wogan和Newberne,1967)。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病;怀孕母畜比未怀孕母畜更容易产生反应。黄曲霉毒素已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强烈关注,因为黄曲霉毒素广 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花生、玉米、大豆、油类等食物中,是人类致癌的潜在因子。虹鳟鱼是早期研究黄曲霉毒素的试验动物,它们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其半数致死量按等比例混合黄曲霉毒素B1和G1计算为0.5?1.0 mg/kg(Lee等,1991)。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肝细胞恶性瘤致病几率高达8.0 x 10-8。虹鳟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对性疾病很敏感。将鱼苗或胚胎浸在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5 mg/kg 的水中半小时,9 个月后30%?40%的鱼患有肝细胞癌(Sinnhuber 等,1977)。根据Lee 等(1991)综述黄曲霉毒素在对鱼的毒性,黄曲霉毒素导致加利福尼亚州鱼苗孵化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症流行,并很可能是鱼肝癌流行的原因。据调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棉籽粕是发病的原因。虹鳟鱼采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逐渐发展为肝癌(Sin nhuber 等,1977)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症在哺乳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种猪上有报道。临床和病理症状包括:体增重减速,饲料转换效率下降,中毒性肝炎,肾病变,全身出血(Hoerr 和Andrea ,1983 ;Miller 等,1981 ,1982)。黄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作用因年龄、饲粮、含量和中毒持续时间等的变化而 变化。猪从断奶至上市,饲粮黄曲霉毒素耐受量为0.3 mg/kg(Monegue 等,1977)。猪饲喂了毒素含量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饲料脱霉剂分析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 https://www.sodocs.net/doc/5711519106.html,/G_ZYtuomeijing.html 韩秀山1,许家亮1,陈法荣2,王国中2,谌刚3,曾路3 摘要:霉菌毒素是仅次于二噁英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防治霉菌毒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霉菌毒素的产生、中毒机理、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蒙脱石在防治霉菌毒素中的应用,强调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是必需的,蒙脱石是唯一的一种由人药演变为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对饲料脱霉效果极佳,并且安全绿色,是国际上首选推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机理;饲料;养殖;吸附剂;蒙脱石 霉菌毒素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因霉菌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1-4]。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2002年美国饲料年报中将霉菌毒素列为仅次于二噁英的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遭受霉菌的侵蚀。 1霉菌毒素的产生及中毒机理 1.1霉菌毒素的产生 饲料原料受霉菌感染较多的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 农作物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糠麸类和糟渣类等以及豆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粕等。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路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产生、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下概述。 一、霉菌的产生: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它种子。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份、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二、霉菌毒素的来源: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对畜禽造成很大危害的便是由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所有的霉菌毒素生物及化学特性皆不同,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原料将产生不同的霉菌毒素。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的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可造成后备母猪或小母猪出现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该毒素会造成怀孕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初生仔猪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 T-2毒素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711519106.html,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 作者:达富兰薛万朝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1期 摘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危害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1],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 程、饲料的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大量存在,加之都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和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给粮食生产者、畜禽养殖者以及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霉菌及霉菌毒素 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2],分别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 角菌属和镰刀菌属。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污染和繁殖,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350多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几种主要毒素。所有的霉菌毒素的生物和化学特性皆不同,见表1。 2 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

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易中华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收稿日期:2011 - 01 - 26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霉菌包括,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它们可在农作物生长和收获期间及加工后的作物上生长。猪饲料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偶尔还伴有其他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不但对猪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饲料和猪肉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 1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毒害 霉菌毒素对猪产生的毒害作用因在饲料中的含毒量、喂饲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临床反应的变化可自急性中毒症状至慢性症状。如黄曲霉毒素的毒害作用通过其免疫抑制作用增加猪对疾病的易感性,同时造成出血和消化性障碍;呕吐毒素造成猪厌食;玉米赤霉烯酮影响繁殖性能;赭曲霉毒素导致肾受损。1.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其他曲菌、青霉菌、镰孢霉菌和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免疫功能的抑制剂,中毒的第一个症状为采食量降低,通常约于开始饲喂后3~4 d 发生。依污染的严重程度,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效率下降、生长延迟、屠体品质不佳和死亡。 在20~200 μg/kg 的低质量浓度时,黄曲霉毒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超过500 μg/kg 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曲霉毒素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和死亡。即使离乳后不再饲喂含黄曲霉毒素的饲粮,但是仔猪生长受阻,饲养效果下降的情况会一直持 续至上市。而且低质量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还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动物,其肝、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曲霉毒素通过干扰肝中脂肪向其他组织的输送,使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而产生斑点,同时还会干扰肝合成维生素和解毒的其他功能。1.2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学名脱氧雪腐镰菌烯醇,由污染小麦的雪腐镰刀菌和寄生在谷物的燕麦镰刀菌产生。对生长肥育猪而言,用含有14 mg/kg 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猪,10~20 min 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持续低剂量饲喂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胃食管部增生和血浆中α-球蛋白含量降低(Rotter 等,1994)。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含量为0~14 mg/kg 的试验中,Williams 等(1998)发现,饲粮中每增加1 mg/kg 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 %,在含毒量超过10 mg/kg 即完全拒食。1.3 T-2毒素 T-2毒素是由念珠球菌属产生的新月毒素中的一种,新月毒素已超过100种,饲粮中的含量超过0.4 mg/kg 就会对动物产生中毒症状。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黏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黏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 T-2毒素通过影响DNA 和RNA 的合成及通过阻断翻译的启动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且T-2毒素还会引起胸腺萎缩、肠道淋巴腺坏死并破坏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抑制白细胞和补体C3的生成,从而影响机体免疫机能。1.4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也称为F-2毒素,是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在所有的圈养动

各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标准

各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标准 1.关于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限量标准: a)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所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食品、饲料中AFT最大允许量标准为总量(B1+B2+G1+G2)小于15ppb; b)美国联邦政府法律规定:奶牛饲料中的AFT总量(B1+B2+G1+G2)不得超过20ppb,其它动物饲料中的AFT总量(B1+B2+G1+G2)不得超过300ppb。 2.关于T-2毒素的限量标准: a)前苏联提出的T-2毒素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为100ppb; b)以色列规定谷物饲料中T-2毒素不得超过100ppb; c)我国《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GB 21693-2008)》规定,在猪、禽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必须≤1mg/kg,即≤1ppm(1000ppb)。 3.关于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写ZEN)的限量标准: a)澳大利亚规定谷物中的ZEN的含量不能超过50ppb; b)意大利规定在谷物和谷类产品中ZEN的含量不能超过100ppb; c)法国规定植物油和谷类当中ZEN的含量必须低于200ppb; d)欧盟规定仔猪日粮中ZEN的最高限量为100ppb; e)我国《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GB 13078.2-2006)》规定配合饲料和玉米中ZEN的最高限量为

500ppb。 4.到目前为止,各国针对伏马毒素还没有一个广泛的限量标准;关于伏马毒素(Fumonisins)的限量标准问题,这两天我尝试查找了一些资料: a)瑞典规定人类食物中伏马毒素限量为1ppm; b)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规定人类食用玉米中伏马毒素最高限量为2ppm; c)2001年FDA的畜牧医学中心(CVM)也发布了动物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最高限量指导性公告,规定其限量范围为1-50ppm。其中规定伏马毒素在马饲料中应低于5ppm,猪饲料中应低于10ppm,肉牛和家禽饲料中应低于50ppm。 5.针对以上各项中所出现的ppm、ppb这些单位,相信有很多人还不很明白,这里附带作一下单位说明: a)ppm即百万分之一,相当于1ppm=1g/t=1mg/kg=1μg/g; b)ppb即十亿分之一,相当于1ppb=1mg/t=1μg/kg=1ng/g; c)换算关系:1ppm=1000ppb。

(整理)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在猪场上,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各种呼吸道疾病和种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极高。虽然免疫程序一步不缺、常规消毒按规定进行,用药也很到位,但是猪的各种疾病依然是层出不穷。其原因主要是猪场上存在着隐形杀手——霉菌毒素。 不管过去对霉菌污染下过多大功夫及防患措施,霉菌毒素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养猪业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协,给饲养者极大的危害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各种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影响及预防措施作一一的阐述。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畜禽食入这些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症状会因饲料中毒素的含量、饲喂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的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一、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其他曲菌、青霉菌、镰孢霉菌和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敏感,然而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禽中以雏鸭尤其敏感,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依污染的严重程度,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效率下降、生长延迟、屠体品质不佳、死亡。 在20~200ppb的低浓度时,黄曲霉毒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500ppb以上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曲霉毒素而造成仔猪迟缓和死亡。即使离乳后不再饲喂含黄曲霉毒素饲粮,但是仔猪生长受阻,饲养效果下降的情况一直至上市。而且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还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动物,其肝脏、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曲霉毒素通过干扰肝脏中脂肪向其它组织的输送,使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脏而产生斑点,同时还会干扰肝脏的合成维生素和解毒的其他功能。 而黄曲霉毒素对免疫系统所造成的伤害比肝脏要严重,即使是在较低剂量下的黄曲霉毒素也会伤及免疫系统。黄曲霉毒素通过与DNA 和RNA结合并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补体(C4)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及其他淋巴因子。黄曲霉毒素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组织的发育。而且黄曲霉毒素还能危害通过接种疫苗的获得性免疫,如黄曲霉毒素B1会干扰猪丹毒免疫所获得的免疫力。 二、呕吐毒素 直到最近,呕吐毒素已被作为梭霉菌属的霉菌毒素污染的“标记”,故即使在饲料中发现含量很低的呕吐毒素,但仍会有梭霉菌属霉菌毒 -------------

饲料霉变对养猪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饲料霉变对养猪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饲料原料或含淀粉较高的饲料中,这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小秘密了,因为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非常容易在饲料原料如玉米、谷物的生长、收获、储藏以及饲料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代谢和产生大量的繁殖。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夏季湿热环境,饲料极易发霉易变。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防止饲料发霉及霉变了的饲料进行妥当处理,以便减少猪场的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饲料霉变对猪只会造成哪些危害? 母猪:妊娠母猪表现死胎、木乃伊、流产或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 以及产后发情的不正常;后备母猪阴门红肿, 子宫体积和重量增加, 表现发情症状;哺乳期母猪表现为逐渐的拒食, 表现持续发情或发情周期延长, 影响哺乳期乳猪成活率。并且当饲料中含有大剂量霉菌毒素时, 母猪会出现直肠和阴道脱出的现象。 仔猪:新生仔猪出现阴户红肿,中毒仔猪常急性发作, 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头弯向一侧, 头顶墙壁, 数天内死亡。 育肥猪:病程较长, 呈慢性经过。一般表现体温正常, 初期食欲减退, 在嘴、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 后期食欲废绝, 腹痛, 下痢或便秘, 粪便中夹有粘液和血液。 公猪:幼龄公猪睾丸发育不良; 成年公猪表现睾丸萎缩, 精子生成减少, 活力下降。

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新生仔猪阴户红肿 二、猪场如何做好防止猪只霉菌毒素中毒以及中毒后的保健修复,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好饲料储存工作: 根据霉菌毒素的形成条件和规律,(霉菌毒素最适宜生长条件:温度5℃—30℃、湿度:80%—90%),做好饲料防霉措施,配合饲料在运输中要防止雨淋或人为弄湿,以免营养成分溶解散失,并大量产生饲料霉菌。配合饲料在存放时要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在仓库中存放时应离地面30厘米以上,且不能靠墙。 2、做好饲料脱霉工作: 我们都知道饲料原材料在收割、晒干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少量霉变现象,饲料成本在保存不当时易产生大量霉菌,因此,我们可以将饲料原料中的玉米、糠粕等霉毒素较为所以集中的碎粒、虫蚀粒玉米粉去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多位一体,彻底解决饲料霉菌毒素对猪只机体侵害的“绿叶纳蒙脱素”,有效脱除饲料霉菌毒素、解除霉菌毒素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保护猪只肝肾,帮助体内毒素排出。彻底饲料霉菌毒素所引发的猪只生长缓慢、采食量下降、疫苗免疫效果差、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呕吐腹泻、神经错乱等现象。并且可有效补充一些猪只繁殖生长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纳蒙脱素的添加比例为:饲料霉菌毒素轻度污染时,每吨配合饲料添加1kg,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较为严重时,每吨配合饲料添加2kg。 3、做好猪只霉菌毒素中毒的保健康复 霉菌毒素中毒暂时没有特效解毒剂,中毒较轻的猪只可通过加强保健护理逐步康复,重症临床上可根据临床症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症处理。可用高锰酸钾0.1%溶液、温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2%液进行灌肠、洗胃后,内服硫酸钠等盐类泻剂30~50 g,水1 L,1 次内服,此后,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 mL,40%乌洛托品20 mL 补液;多喂青饲料,同时猪只日粮中添加0.5%奥得曼A,有效提高机体溶菌酶水平,促进体内毒素代谢排出,缓解中毒症状,促进中毒猪快速康复。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其危害

Vol. 16 No.l Mar. 2019 第16卷第1期 2019年3月 河北交通教育Hebei Traffic Education 文章编号:JiLl 100161(2019)01-0054-04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其危害任宏伟甘双友朱桂银崔红黄东晓 吕铁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353) 摘 要 随着饲料储存周期的延长,霉变问题成为困扰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的严重问题。文 章介绍了几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其危害,为饲料及畜牧业生产中科学认识霉茵毒素, 适当选用防霉剂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饲料霉菌毒素危害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 A Common Mycotoxins in Feedstuff and Their Hazards Ren Hongwei Gan Shuangyou Zhu Guiyin Cui Hong Huang Dongxiao Lv Tie (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Shijiazhuang 050035) Abstract :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cycle of feedstuff, mildewing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disturbing problem in feedstuff industry and livestock husband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common mycotoxins in feedstuff and their hazards , which serves as reference for getting a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mycotoxins in the production of feedstuff and livestock husbandry as well as for prop -erly choosing anti-mildew agent. Key words : feedstuff; mycotoxin; hazard 随着饲料储存周期的延长,霉变已成为困扰 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的严重问题。据统计,饲料原 料在入厂时往往就已经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尤其 以鉄皮、豆粕、玉米粕、花生粕等粮油副产品污染 最为严重,特别是花生粕,几乎100%受到污染。 2014-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对饲 料进行抽检发现,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 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检出率都在九成以上; 2016年我国养殖业因霉菌毒素损失超过160亿 元;2017年饲料及其原料被污染的情况更加令人 震惊,黄曲霉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竟然 已达到100%o 虽然,目前黄曲霉毒素超标率逐渐 下降,但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超标率却呈 上升趋势,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超标率高达6 0%0另外,在饲料原料中,往往是多种霉菌毒素 同时污染,污染一种霉菌毒素的约占65%,污染 两种及两种以上霉菌毒素的约占35%O 这些数据 说明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形势愈演愈烈是毋庸置 疑的,其污染及对养殖动物的危害已是不容忽视 的严重问题。1霉菌毒素的主要危害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指霉菌在其污染的 物品中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它们可以通过饲料进 入动物体内,干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代 谢,引起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反应,侵害动物的 内脏器官,影响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并诱发 多种疾病。 收稿日期:2018-11-26基金项目: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科研项目重点课题"饲料液体保水防霉剂的研制与应用”,项目编号:¥-201301? 作者简介:任宏伟,女,1966,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饲料微生物学。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间的毒性互作效应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间的毒性互作效应 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霉菌包括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它们可在农作物生长和收获期间及加工后的作物上生长。饲料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一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偶尔还伴有其他霉菌毒素的污染。目前,绝大多数报道的是单一霉菌毒素对各种动物的影响。近年来,养殖业更加关注多种霉菌毒素污染和中毒的问题。这种关注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副作用比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副作用要大,即实际生产条件下引起动物生产陛能下降和中毒症的单一霉菌毒素的含量低于试验控制条件下引起同样毒性效应的剂量(Swamy,2003)。另外,几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于饲料原料和全价料中是常见的,如在同一种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往往同时并存。因此,一种谷物在自然条件不大可能只受一种霉菌毒素污染(Trenholm等,l989)。即使每种原料只含有一种霉菌毒素,将众多原料配合成一种饲粮,这种饲粮就含有多种不同的霉菌毒素。随着谷物原料国际贸易的增长,饲料中含有来源于不同地理区域的原料成分的概率大大增加,这提高了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病率。这些来源于世界不同地理区域的饲料原料混合后,又增加了动物日粮中同时含有多种霉菌毒素的可能性。实际生产条件下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某些不可预期的中毒现象,可能是由于不同霉菌毒素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霉菌毒素问的互作可改变中毒的临床症状,导致一系列诊断特征不同于单独作用的症状之和。这使霉菌毒素互作的田间诊断变得困难,同时也强调了描绘霉菌毒素互作的具体内容的必要性。霉菌毒素间的互作效应也为消除霉菌毒素污染而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带来挑战。一种解毒措施可能有效降低某一种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但另一种霉菌毒素可能仍以毒性水平存在。 1霉菌毒素互作效应的分类 霉菌毒素互作效应是指2种或超过2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于饲料中时,这些霉菌毒素对动物毒性反映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当几种霉菌毒素联合饲喂时,其互作效应可分为加性效应、亚加性效应、协同效应、增效效应和颉颃效应(Klaasen等1991;Kubena等,l988)。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s)是指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等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协同效应(Synergistic effects)指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高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多种霉菌毒素在日粮中同时存在而导致的毒理学协同效应,增加了霉菌毒素中毒的严重性(Speijers等2004)。上述2种互作效应在镰刀菌属的毒素间最常见,发生得最严重。研究显示,与饲喂纯化的霉菌毒素相比,饲喂自然污染霉菌毒素的饲料产生的中毒症状更为严重(Trenholm等,l994)。亚加性效应(Lessthan additive effects)发生于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低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增效效应(Potentiative effects)是指一种霉菌毒素对某组织或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但摄入另一霉菌毒素后,前者使后者毒性增强,如萎蔫酸就是一种最常见的镰刀菌毒素Bacon等,l996),它可增强呕吐毒素的毒性(Smith等,l997),但在没有其他霉菌毒素存在的情况下萎蔫酸的毒性就非常弱,以致在生产中很少检测饲料中的萎蔫酸含量(Smith等1991;Smith和Sousadias,1993)。颉颃效应(Antagonistic effects)是指一种霉菌毒素干扰另一种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这种情况较少见。 2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毒性互作效应 2.1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属霉菌毒素间的互作效应 在黄曲霉毒素和T一2毒素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的毒性研究中发现,当日粮中同时存在这2种霉菌毒素时,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可累加的,表现为加性效应;或弱于累加性,表现为

一定要小心,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一定要小心,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文 一定要小心,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当您的爱鸽吃进了沾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之后,通常不会迅速引发中毒现象,但是 当您进行种鸽配对或比赛鸽参加竞翔时,在不知不觉中种鸽繁殖能力或赛鸽翔绩表现了不良结果,导致产生严重后果,并无法追查出真正原因,造成莫名其妙的损失。 所谓霉菌毒素,相信很多养鸽朋友不认识它。但如果提起黄曲毒素就有很多朋友明白。其实“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黄曲毒素只是其中的一种。假如人吃了含有黄曲 毒素的食物会影响健康,最明显的是引起肝脏方面的疾病,严重者甚至于死亡。我们都晓得所有用于养鸽的饲料几乎全是农作物,其种类也繁多,诸如谷物、豆类、油籽类、杂粮类等,来源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也有分季节性的农作物。有时 候储存条件及至运输过程所产生变化等诸多因素,也都会促使这些农作物容易受到霉菌丛生,而招致霉菌毒素的残留。本文就以霉菌毒素为主题,详细介绍有关的资料提供给养鸽朋友参阅,呼吁大家在往后使用饲料时,能够注意到保存条件,防止不必要的挫败。 认识霉菌毒素:首先要认识的是霉菌毒素和我们熟悉的抗生素,两者都是霉菌的代谢物。而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毒素,就是霉菌趋附在各种谷粒表皮作为有机基质生长后所产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物。这些霉菌毒素有一部分排出于生长的基质中,有一部分则存在于霉菌体内。当鸽子摄取食入含有毒素基质(被污染的养鸽饲料),有 时候甚至只接触到含有毒素的饲料,也会发生局部性的中毒。 霉菌毒素与环境:要了解的是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是因环境适合霉菌生长所致,主要视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而有所不同。其衍生蔓延的程度也会因季节与每年气候变化而有差别。所以在亚热带地区特别容易导致霉菌的繁殖丛生,因而产生了霉菌毒素之污染。这些霉菌毒素污染了我们饲养信鸽时一直在作为主要饲粮的谷物、豆类及一些油籽类等农作物,其主要原因乃是上述农作物含有丰富的醣类(主 要为淀粉质)和适量的蛋白质,是提供霉菌生长的最好基质。尽管这些农作物本身 都拥有一层保护膜可以避免霉菌的入侵,然而在生长期间遇到被昆虫咬伤,或者在

(整理)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互联网2014-07-08 09:39:00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

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霉菌毒素的污染与防控

霉菌毒素的污染与防控 计成关舒马秋刚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摘要:霉菌毒素对农作物的污染给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平均有2%的粮食由于霉变而不能食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由于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数千亿美元,而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霉菌毒素对人畜造成的健康危害更是难以统计。我国地域广阔,其中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降雨量多,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本文对世界范围内几种主要霉菌毒素污染和危害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镰孢霉毒素;赭曲霉毒素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一类在霉菌生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目前已经知道的5万多种茵中.已知至少其中有两百多个种可产生一百余种霉菌毒素。关于霉菌毒素的污染,全世界研究最多的农产品是玉米、花生和棉籽。在各种食品与饲料中广泛存在和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镰孢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Richard et al,2003;Diaz,2005;计成2007)。 2003年对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过程况采样调查发现.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玉米样品中89%呈玉米赤霉烯酮阳性反应.并通常被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霉菌毒素同时污染。豆粕有80%的样品同时含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三种霉菌毒素。大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平均水平高于5ug/kg,所有小麦样品均同时检测出黄曲霉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王若军等.2003)。 调查结果充分显示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广泛存在.而且多种霉菌毒素同时污染的情况非常普遍,每年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末到2004年秋天,由于养猪业大量使用发霉玉米.动物出现多种传染病并发。仅河南省死亡猪只就达1000万头.经济损失达10亿元:广西全省150万头母猪的产仔损失近5亿元。2004年全国范围仅养猪业损失就在100亿元之上,如果加上家禽业的实际损失,则2004年全国畜牧业的损失在150亿元以上。美国2002年食品.谷物,饲料业因霉菌毒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美元(Devries and Truckse,2002)。霉菌毒素对粮食的污染还引发了人类中毒

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霉菌毒素在动物饲料、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中广泛存在,它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污染不仅可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部分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胎性,且可在动物的肉、蛋、奶中残留,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比较严重,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一些疾病。因此,饲料霉菌毒素感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消除霉菌毒素,对保证动物健康,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降低经济损失有重大意义。而与其他家畜比较,猪的饲养管理最为粗放,因而猪的饲料中毒病,在各种家畜中发病概率最高,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 1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 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以下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AFT、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我们通过表1可以清晰看出其产生原因与类别。 表1 主要霉菌毒素的产生原因与类别

2 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霉菌毒素影响广泛,从动物的急性死亡,慢性死亡到生长缓慢和繁殖性能降低。摄入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可削弱其免疫力,降低动物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可使动物脏器损伤(如肝脏、肾脏、胃肠道和繁殖器官等),繁殖性能下降,并且在动物性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表2概括了常见几种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2 常见霉菌焘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它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可通过动物采食过程中随日粮摄入,在猪场的实际生产管理中,如果管理不当,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原料等动物日粮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引起动物出现多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困扰。然而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霉菌毒素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一直以来,人们对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危害也被忽视。 出现霉菌毒素中毒时往往会引起猪只多脏器损伤尤其是肝脏的病变和损伤,超过肝脏的疏泄能力,导致胆汁酸分泌不足,引发发生慢性中毒,母猪皮肤苍白或出血斑、眼睛发红、精神状况差、繁殖系统障碍、仔猪呕吐、腹泻、料肉比增高,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对养猪场造成损失,不易针对性锁定原因解决。因此猪场生产管理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防治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发生。 一、霉菌毒素发生的原因 1、饲料原料因素:饲料原料储存不当时,会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害毒素。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造成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死亡,而且会残留在猪只肝脏和血液中,从而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 2、饲养管理环节:空气和水质可能是在饲养环节导致猪发生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的原因。猪舍内若通风不好,湿度过大,猪舍的墙壁、圈栏周围、器具及饮水槽等环境就生长大量霉菌。如不定期进行清理、

冲洗、消毒,霉菌孢子就会随着气温升高和空气流动,这些霉菌孢子及霉菌毒素就会飘附于舍内空气中,猪只经呼吸道吸入孢子和毒素,或经消化道摄入,长期以往的积累导致了猪群发病。 3、药物因素:当猪群感染疾病,抗生素能够消灭大部分病菌的同时,细菌死亡后释放的大量毒素,血液内的毒素堆积会进一步损伤肝功能,造成免疫系统障碍。除抗生素类药物中毒外,还需要关注的是中成兽药中霉菌及其毒素含量过高的问题。 二、防治措施: 1、停止饲喂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及时清理霉变饲料,慎重使用长期放置的饲料,同时增强消毒管理,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尤其是每天需定时对圈舍内部、栏位、料槽和水槽等器具进行清扫和消毒。 2、保肝护胆、修复肝功能损伤,可以使用外源性胆汁酸制剂,弥补猪只本身的胆汁酸分泌不足,增强肝脏解毒排毒功能,清除毒素蓄积,胆汁酸没有药物毒性,不会给肝脏造成额外的负担 综上所述,防治猪群霉菌不仅要提高日常饲养管理水平,还要保护猪只肝脏健康,维护其正常功能,防控猪群亚健康、打造猪群坚强免疫力的根本点,科学保肝成为当前健康养猪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