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

古代针灸的七大名著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千百年来,针灸对捍卫中华民族健康,有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其疗效已被世界认可。提到学习针灸,阅读古籍是最好的途径,仿佛可以与先贤直接交流,下面就推荐7本针灸学必读的古籍。

灵枢经

《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经》,《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是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灵枢》与《素问》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灵枢》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全书共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作者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可谓是针灸学必读之书。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所述内容十分广泛,堪称针灸学的集历代大成之作。作者杨继洲,由于针法精妙,曾任明世宗侍医、太医院医官等职。他总结了《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的精髓,又从《医经小学》、《针灸聚英》、《标幽赋》、《金针赋》、《神应经》、《医学入门》、《古今医统》等20余种医籍中,节录部分针灸资料予以编辑及注解,考绘“铜人明堂图”,并附以自己的针灸治疗病案,编撰成《针灸大成》。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卷6、7为五脏六腑、十四经穴之主治、经穴歌、考证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卷8载《神应经》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卷10附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操作手法等,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

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由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于南宋1180~1195年。7卷。是一部文献价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著作,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卷1为腧穴部位及主治、针灸法,按头、面、肩、背俞、侧颈项、膺俞、侧腋、腹、侧胁及手、足三阴、三阳分列诸穴,共收载360穴,附经穴图46幅;卷2为针灸须药,针忌,孔穴相去,定发际、同身寸等针灸方法;卷3至7分别论述虚损、劳瘵、肾虚、消渴等临床各科病证共193种针灸治疗取穴

法和配方。《针灸资生经》自刻印面世后,历经南宋、元、明、清诸代一直传至当今,其间重刊不断,甚至在日本、朝鲜等国都有刻本,清乾隆时所编的《四库全书》亦将其收录在内。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将该书重新予以整理出版,其中某些章节还被选作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针灸资生经》已成为祖国珍贵的针灸医学遗产之一。

针灸大全

《针灸大全》是由明朝人士徐凤所著,讲述中医针灸技巧的书籍。是书六卷。卷一、二,针灸歌赋。卷三,周身穴法歌。卷四,窦氏八法流注。卷五,金针赋及子午流注。卷六,灸法等。全书内容是以介绍历代针灸文献资料为重点,并附有插图,是一部综合性的针灸著作。从本书所选取的内容来看,作者是颇费一番心机的,主要表现在选用大量针灸歌赋上。该书既照顾到针灸内容的各个方面,又尽量选取短小精悍的歌诀,如“四总穴歌”、“千金十一穴歌”、“经脉气血多少歌”等。书后的灸法大都为历代出名的灸疗方法,很值得研究。因此,本书对于研究针灸学及其临床运用,可称为一本很切实用,简明易学的参考书。

针灸问对

《针灸问对》由明朝汪机所撰,刊于1530年。书凡三卷。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针灸学中的些基本理论。上、中二卷论述针法;下卷论述灸法及经络腧穴。全书以《内经》、《难经》等书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对于金、元以后的各针灸学说则采取批判或否定的态度,并批判了某些不负责任的医疗作风,反对哗众取宠,坚持疗效至上。书末列禁针禁灸穴歌、十二经见证歌、十二经井、荥、俞、经、合歌、经穴起止歌、天心十一穴歌,经脉交会八穴歌等针灸歌赋,以便诵记。汪氏致学之严谨,所辑之书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针灸聚英

明代医家高武编撰,初刻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全书4卷。汇集各家针灸之说,对后世针灸学影响最大的在于卷一'经络髋穴类聚'部分,高氏以元代杜思敬《针经节要》'于十二经井荥俞经合穴,萃集各书主治,其余髂穴则未之及',故广搜《素问》、《千金要方》、《资生经》、《针经摘英集》等书'而补辑之'按4卷本顺序,卷首'集用书目',简介《难经》、《素问》等16种以前针灸学著作。卷1论五脏六腑、仰伏人尺寸、手足阴阳流注、中指同身寸法、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所属经穴的循行、主病,附经脉经穴图。卷2为骑竹马法等各家取穴方法。卷3为煮针、火针、温针、拆针、晕针、补泻手法、刺法、灸法等。卷4为十四经穴欧等63则歌赋。末附针灸治疗问答。

中国古代数学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数学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九章算术》的主要贡献。2能叙述《算经十书》的名称;掌握祖冲之的贡献,知道密率及约率值。3 掌握宋元数学家的贡献。 3.1《九章算术》 1 介绍 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著作,成书1cen B.C 《九章算术》:问题集,共九章,分别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 ,盈不足,方程,勾股。 面积、体积:方田,商功; 比例:粟米,衰分,均输 ; 开方:少广 贡献一:正负数加减法则 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李文林在《数学史教程》中指出:“对负数的认识是人类数系扩充的重大步骤。如果说古希腊无理量是演绎思维的发现,那么中算负数则是算法思维的产物。中算家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并使用了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震撼和迷惑。” 国外首先承认负数的是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门及多,欧洲16世纪时韦达等数学家的著作还回避使用负数。 贡献二:方程术 线性方程组求解:消元法 例: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贡献三:开方术 今有积五万五千二百二十五步,问为方几何?答曰:二百三十五步。 “开方术”演变为”增乘开方法“,开高次方,求高次方程数值解; “开方术”:包含求 方法; 02=++c bx ax

接受开方不尽的数——无理数; 贡献四:盈不足 例: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盈不足”:线性插值法; “盈不足”可以解决非盈亏类问题; “盈不足”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国家,被称为“契丹算法”。 贡献五:几何 “方田”: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 “商功”:各种土木工程中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台体、圆柱体、锥体等体积的计算公式正确;只是圆周率取3,误差较大。 “勾股”: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答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 评价 小苍金之助(日):《九章算术》是中国的《几何原本》。 吴文俊:《九章算术》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足可与《几何原本》东西辉映,各具特色。 1968年德国沃格尔(V ogel)把《九章算术》译成德文出版时的评论:“在古代算术中,包含如此丰富的246个算题,现存的埃及和巴比伦算题与之相比,真望尘莫及。” 《九章算术》数学理论门类繁多,依题列术,术文不附原理说明。刘徽注《九章》,一面阐明每个具体算法的理论依据,一面揭示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 刘徽(魏晋, 公元3世纪),幼习《九章》,长再详览。知识渊博,精通四书五经、诸子,谙熟前人数学,《周髀算经》、张衡数学。 刘徽集前辈之大成,又不迷信古人。注方田章圆田时,由于前人用径一周三,古率失之于粗,刘徽注说:“世传此法,莫肯精核,学者踵古,习其谬失”。 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地位、影响: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九章算术注》中有的注文千字以上,是一篇高水平的数学论文;公元263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经典名句、经典诗词、优美诗词、经典句子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

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 6.《西游记》 本书作者——吴承恩(明)。《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 本书作者——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

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

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 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 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最后一天走的路程为 A.24里 B.12里 C.6里 D.3里 2.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里有一段叙述: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一千一百二十五里,良马初日行一百零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二马相逢,问:几日相逢? A.12日 B.16日 C.8日 D.9日 3.《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 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 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 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A.45钱 B.35钱 C.23钱 D.3 4钱 4.“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 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1,图2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当其正视图与侧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可能是 A.a ,b B.a ,c C.c ,b D.b ,d 5.《九章算术》商功章有题:一圆柱形谷仓,高1丈3尺33 1寸,容纳米2000斛(1丈=10尺,1尺=10寸,斛为容积单位,1斛≈1.62立方尺π≈3),则圆柱底面周长约为 A.1丈3尺 B.5丈4尺 C.9丈2尺 D.48丈6尺 6.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箠,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段截下一尺,重四斤;在细的一端截下一尺,重二斤. 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几斤?”根据上题的已知条件,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中间三尺的重量为 A.6斤 B.9斤 C.10斤 D.12斤 7.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牟合方盖”(如图甲)找到了球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牟合方盖”是由两个圆柱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嵌入一个正方体时两圆柱公共部分形成的几何体,图乙所示的几何体是可以形成“牟合方盖”的一种模型,它的主视图是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的诗词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浓墨淡彩的一笔,很多经典名句流传于世。下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10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诗词名句,并且给它排了个名次,指标主要有两个: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 第一位、《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经典指数:10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10分 荡气回肠的唐代爱情史诗、凄美迷离的皇家爱情悲剧,流传千古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白居易的这首叙事体长诗《长恨歌》让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形见绌。乐天居士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很多经典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体会该诗的深情之处一定要全诗从头到尾阅读,尤其是结尾几句唐明皇在七夕神游月宫时与杨贵妃相会时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场面感人至深。无论经典指数还是深情指数,该诗都是满分,成为冠军当之无愧。 第二位、《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9.5分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第三位、《摸鱼儿》--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9分

2019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卷)

2019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2的相反数是() A.2B.﹣2C.D. 2.(3分)计算÷(﹣)的结果为() A.a B.﹣a C.D. 3.(3分)如图是手提水果篮抽象的几何体,以箭头所指的方向为主视图方向,则它的俯视图为() A.B.C.D. 4.(3分)根据《居民家庭亲子阅读消费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B.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超过50% C.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占20% D.每天阅读30分钟至1小时的居民家庭孩子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108° 5.(3分)已知正比例函数y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点A(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比例函数y2的解析式是y2=﹣ B.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交点坐标为(2,﹣4) C.当x<﹣2或0<x<2时,y1<y2 D.正比例函数y1与反比例函数y2都随x的增大而增大 6.(3分)如图,由10根完全相同的小棒拼接而成,请你再添2根与前面完全相同的小棒,拼接后的图形恰好有3个菱形的方法共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3分)因式分解:x2﹣1=. 8.(3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有估算方法:“方五,邪(通“斜”)七.见方求邪,七之,五而一.”译文为: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五,则它的对角线长为七.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对角线长,则先将边长乘以七再除以五.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长为,依据《孙子算经》的方法,则它的对角线的长是. 9.(3分)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两根,则x1+x2+x1x2=.10.(3分)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则∠CDE=°. 11.(3分)斑马线前“车让人”,不仅体现着一座城市对生命的尊重,也直接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如图,某路口的斑马线路段A﹣B﹣C横穿双向行驶车道,其中AB=BC=6米,在绿灯亮时,小明共用11秒通过AC,其中通过BC的速度是通过AB速度的1.2倍,求小明通过AB时的速度.设小明通过AB时的速度是x米/秒,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2.(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4,0),(4,4),(0,4),

中国古代数学几何问题拾趣

中国古代数学几何问题拾趣 1 序言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有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几何问题,如:“存在正方形”、“勾股测量”、“割圆术”、“出入相补原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几何学的发展并不落后于西方,在某些方面我国甚至领先于西方.某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几何学家的关注,这些问题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辟了几何学的许多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我国古代的测量几何学.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研究这些问题仍然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很多数学家在从事中国古代测量几何学的研究,他们整理了大量有趣的古代测量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了系统分析,取得了许多新的理论成果,为测量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2 背景介绍 2.1 理论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数学史学家在整理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历史资料时,发现了我国古代在几何学方面的许多辉煌成果,这些辉煌成果令数学史学家很吃惊.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测量几何学的研究,可谓是独具特色.他们通过整理、研究、分析、总结这些成果,给世人呈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在几何学方面的成就,也使世人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几何问题的研究为世界几何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这些典型的几何问题非常适合作为现代教学材料,现代中学教材中有很多题目都是由这些著作中的题目改编而来的.这是因为这些题目对开发当代学生的智力非常实用,研究它们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观点在国际上已经得到认可. 2.2 历史背景 测量问题历史悠久,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已经有很多相关问题的记载,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社会生产实践,比如:种田、挖井、开山等.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发展了测量学,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不仅总结了其中有关测量学方面的优秀成果,还专门写了论述测量问题的《重差》一卷,附在《九章算术》之末,后来《重差》一卷改为单行本,就是有名的数学著作《海岛算经》 []1()9068-P .在本书中共列有九个测量的问题,其中有二次测望,三次测望,四次测望的问题[]2()498479-P . 3 所选测量问题的总体介绍 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建筑工程,如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这些巨大的工程在施工时都要用到各种测量计算方法.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开国时期,周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

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 祖”(《中原音韵》)。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读书活动记录 (1)

读书活动记录 日期:9月8日 活动主题: 读书快乐,快乐读书 参加人数:全体学生 负责老师:各班班主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喜欢读书,使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3、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增长见闻。 4、争取借这次活动,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活动指导: (一)营造书香浓郁的读书氛围。 (1)征集凡人名言的读书名言,制作书签。 (2)以身作则,从老师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3)记住班级读书口号,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走进教室就看书。 (二)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并做好好词、好句的摘记。2.指导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每周一篇童话、一首儿歌、一个成语故事,每天用十分钟交流读书所得,利用班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读书故事。 2、名人读书小故事。(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名人读书小故事) 3、考察读书知识(1、四大名著与作者的连线题。2、名著人物猜测。) 4、我的读书故事(学生讲自已的读书故事。) 5、诗朗诵:《书之歌》。 6、小品表演:《借书》。 7、学生演唱:《读书郎》。 8、读书格言(同学一一上来介绍读书格言。) 9、好书推荐。 10、活动结束。 活动总结: 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读书的小故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的乐趣。学生还在交流中了解到很多自己不曾阅读的书籍,而且提出了更多的读书计划。

读书活动记录 日期:9月18日 班级:二年级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负责教师:班主任 书声琅琅,笑声琅琅。让孩子在书声、笑声中快乐健康的成长,是家长与我们老师共同的心愿。 当孩子们从学校图书馆借出的他们喜欢的《世界童话名著系列》、《三毛大世界之生物王国、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科学殿堂、文学之旅等》、《诚实的故事》、《趣味数学》、《西游记》等这些好书,每天中午都能见到孩子们手棒书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快乐的阅读着、讨论着…… 与大师交友,与科学为伴,与知识共成长,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纷纷找到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原来孩子们想建立自己的班级流动图书馆。建议一提出,全班孩子欢呼雀跃,纷纷捐来了各类书籍,百科知识、幽默漫画、名家名篇、智力趣题等不计其数,并自发开展比赛,看谁读的好书多,看谁写的评论好,人人争当是书香宝宝,家家争当书香家庭。 班上出名的同学还立刻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乖苹果书馆,并且设计了宣传画;苏某某为大家提供了存放书籍的小书架;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共同讨论制定了读书公约;两位宣传委员牺牲自己的

第二章 古代数学名著

第二章古代数学名著 §2.1 《代数学》 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花拉子米在数学上造诣颇深,有两部名著流传下来,《代数学》就是其中一部. 《代数学》大约在820年写成,原文也直译作《利用还原和对消运算的简明算书》,其中的“还原”和“对消”即指方程的移项和合并同类项.代数学一词即由其中的“还原”演变而成,一般认为它是关于近代意义下的代数学的最早著作. 《代数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简单的例题系统讲述了解一次、二次方程的一般原理,首次给出了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第二部分给出了一些实用测量术;第三部分给出了许多遗产计算问题. 《代数学》不仅对阿拉伯数学而且对欧洲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曾被作为标准数学课本使用了几个世纪,花拉子米也因此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2.2 《几何学》 《几何学》一书是著名数学家笛卡儿唯一的数学论著,而正是它成为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的代表作。 《几何学》以符号代数为基础,将代数学应用于几何学,从而创立了新的数学分枝—解析几何学。全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指出几何作图实际上即对线段进行一定的代数运算, 从而将几何作图问题代数化,为解析几何学的创立奠定了基 础。笛卡尔的坐标思想也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反映,建立了平面 上的点与一对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第二卷,开辟了全新的曲 线领域,并对几何曲线进行了重新分类。第三卷,主要解决了 一些几何作图问题,展开了笛卡尔关于方程的代数理论,如给 出并证明了代数学基本定理。 在《几何学》一书中,笛卡尔利用坐标系将代数和几何结 合起来,使得数学摆脱了古希腊以来几何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大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成 为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3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它在我国数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大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在西方数学史上的影响相媲美.现在所见的《九章算术》版本大约成书于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以后的数学家学习数学大多从研究《九章算术》开始,并且有许多学者为《九章算术》进行注释,如我国古代大数学家刘徽就曾作著名的《九章算术注》,结合原书中的内容给出了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九章算术》全书收录了246个应用问题,分为九章,涉及当时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每个问题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粟米":古物粮食等的按比例折算;"衰分":比例分配问题;"少广":由面积求边长或径长;"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均输":合理摊派赋税徭役;"盈不足":用双设法解的问题;"方程":用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勾股":用勾股定理解的问题.

中国古代十大悼念诗词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 ——诗经·邶风#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不朽的古代数学名著

不朽的古代数学名著 ——《九章算术》 每当提起中国古代数学,肯定会提到《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流传至今的我国一部古代数学典籍,根据考证,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作者姓名不详。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数学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我国先秦至西汉的数学成果,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算法体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鲜明的特色,对世界数学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杰出的古代数学家刘徽于魏景元四年(263年)首次注释《九章算术》;唐初,数学家李淳风于显庆元年(656年)奉命对《九章算术》也作了注释。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序》中说:“往昔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可见,在秦朝以前已有算书流传,但因受秦始皇焚书而散失,后来张苍和耿寿昌等收集了旧算书的残篇,进行了删补。他们删补校订旧算书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培养行政官吏,或教习官家子弟,以实用为宗旨。1983年从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西汉早年(约公元前180年左右)的竹简算书《算数书》,也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并按算法将问题分类。其中大部分算法术语,都出现在以后的《九章算术》之中,因此,《算数书》可能是《九章算术》的取材来源之一。《九章算术》就是在这类算书的基础上,经过多人之手,不断补充、修改、增订而逐步形成的。 由于《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教材之一,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所以,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影响十分巨大。 《九章算术》对分数、正负数的记载是世界上早而有系统的论述。这不仅早于欧洲,也比印度的有关记载早五、六世纪。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无理数的明确记载,但是,《九章算术》里早有这一概念的萌芽。刘徽意识到有一种开不尽方的数,为了近似地表示这种开不尽方的数,便创造了十进制分数。刘徽十分重视比例算法,当比例算法传到欧洲时,欧洲人对比例算法也很重视,不但称为“黄金算法”,而且往往还把简单的问题化为比例问题去研究。 《九章算术》里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法是“直除”法。“直除”法就是连续相减的消元法。“直除”法与现今加减消元法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这种解法,它不但比印度婆罗摩笈多的解法早五百多年,也比法国别朱的解法早一千五百余年。此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

【诗词】 2009-05-31 17:4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xx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归来——xx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xx消得人憔悴——xx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xx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唐李商隐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秦观鹊桥仙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柳永蝶恋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北宋苏轼江城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北宋欧阳修生查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北宋苏轼蝶恋花

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

河南省中招考试必考名著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 6.《西游记》 本书作者——吴承恩(明)。《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 本书作者——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起的。《水浒传》原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知识点汇总(1-6年级) ●一年级上册 阶段:认识了1-10之后 1:我国古代用算筹来表示数。算筹是用竹、木或骨等制成的细棍。分为横式和纵式。 2:在很久以前,古埃及使用象形数字,用丨表示1,∩表示10。 阶段:认识钟表 3: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来计时),铜漏壶(利用滴水计时)。 ●一年级下册 阶段:认识图形 4:“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7块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千变万化。 阶段:认识人民币 5:我国的货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蚁鼻钱、布币、刀币、秦半两钱币、唐代开元通宝、元代中统元宝交钞、清代光绪元宝铜币 ●二年级上册 阶段:表内乘法(一) 6:乘号的由来。乘号“×”,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1631年最早使用的。(可以把“×”看作是由“+”斜过来写的) 阶段:表内乘法(二) 7: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把口诀刻在“竹木桶”上,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也叫“九九歌”。七百多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 ●二年级下册 阶段:表内除法(一) 8:在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使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 9:记数历史。最早人们用石子记数。后来用算筹记数。再往后用摆珠子的方式记数。慢慢该进程算盘记数。●三年级上册 阶段:分数的初步认识10: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示法跟现在不一样,例如,43表示成丨丨丨丨 丨丨丨后来,印度出现了和

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4 3表示成43。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三年级下册 阶段:位置与方向(一) 11: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阶段:年、月、日 12: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求出路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3:公历中,将一年定为365天(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少记1天,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闰年)。我国古代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零 4 1天。(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动,转一圈大约要用365天5时48分46秒) 补充: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2000年才是闰年。 14:人们把地球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定为一日。 15:由于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又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各地日出日落的时间不一致,因而全世界不能统一用一个时间。科学家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用同一个时间,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有的国家为了方便,在自己的国度内统一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时间。 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 16: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例如,把3.12摆丨丨 一丨丨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在西方,小数的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四年级上册 阶段:大数的认识 17: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三位一分节的大数(例如:光速约为299800000米/秒)。这与使用英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以三位分级读法的方法有关。 18:记数的发展:用实物记数,用绳结记数,刻道记数。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符号就叫数字。各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不方便。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19:阿拉伯数字。大约在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大约在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慢慢地,阿拉伯数字成为一种通用的数字。这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

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