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体会

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体会

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体会
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体会

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又有一门课程结课了。而通过本课程,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培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

一、主要内容

课上老师主要讲了数据通信技术、输入输出通道、控制算法的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常用软件以及毕业设计等内容。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应用出发,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中,在数据通信技术方面,老师首先讲了数据通信中一些名词的基本概念,便于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名词的出现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讲了传输代码,就是将待传输的数据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这在我们以前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涉及,所以听起来很容易明白。还有像同轴电缆和双绞线这样的传输介质和对串行通信技术的更深一步的讲解。最后讲了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技术和GPRS技术等)和工业以太网。

在输入输出通道方面,先讲了接口部件数据缓冲、信号转换、驱动功能、中断管理等功能,接着是过程通道和I/O接口,还简要介绍了多路模拟开关和采样以保持。然后是A/D与D/A转换器,这是老师重点介绍的内容,因为A/D与D/A 转换器是以后设计时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内容包括了A/D转换原理、各个管脚的作用、它的连接以及对它的编程。课后老师还让我们在网上查询一个A/D转换器以及它的详细数据,我查的是AD7887。通过查询,使我对各种转换器的认识与了解更进一步。还有对数字和模拟输入与输出通道的介绍,这在我们的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计算。

在控制算法的计算机实现方面,首先将模拟原件和数字元件做了对比介绍,分别解释了模拟元件的优缺点和数字元件的优缺点,以及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方法。接着是数字滤波方法:1、算术平均值滤波 2、程序判断滤波 3、中值滤波。非线性补偿:1、公式计算法 2、查表法 3、线性插值法。最后是控制系统的直接数字化设计法方面。其中讲了它的基本思想和优点,以及设计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计算机监控系统常用软件技术方面,具体内容可分为办公类(WPS、office等)、学习类(CAD等)、游戏类(CS等)、应用软件、网络(IE、QQ、MSN等)。还

有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和编程语言,以及动态连技与嵌入技术、动态链接库、动态数据交换技术。

最后老师根据历届毕业生的结业设计实例给我们讲了微机控制系统设计步骤和在做毕业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二、学到的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首先学会了一种记笔记的方法。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笔记方法,看上去一目了然,在复习的时候也很容易记忆。虽然我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也没能将这种方法在别的方面应用,但在以后记笔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这种方法。

除此之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查询集成电路芯片以及它各管脚的功能。在本门课程讲到A/D与D/A转换器时,老师让我们自己查一个A/D转换器。通过查询,我对A/D7887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在一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时,电路中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没学过的集成电路芯片,让我们自己安装,由于上课听的不怎么认真,对这个实验不怎么了解,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办。过了一会,突然想起了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中老师让我们查的A/D转换器,想着应该和这个差不多,于是先找着集成芯片上的缺口,将芯片安装在了电路实验板上,然后上网查了它的各管脚的用途以及整个芯片的功能,最后结合电路图成功将实验圆满完成。还有在本课程中所学的模数转换的取样方法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同样也讲到了。由此可见,计算机控制技术不仅仅是对计算机的简单介绍,它其中的一些知识和应用方法对别的课程也有所帮助,所以要细心品味书中的内容,对所学能容有一定的认识,在日后学习工作生活中注意和本课程的联系。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时,本课程所学习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一定能够用得上。

三、不明白的会否查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优秀科技论文中必不考少的部分,参考着会对参考内容有更独到的理解,以加深自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在论文中,它的正确合理引用不仅可以反映论文研究工作的基础、创新性和学术水平,而且也表明作者的学术风格和学术水平。

本书(计算机控制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何小阳主编)247页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即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所查阅的著作和报刊杂志。

我们查阅才考文献,是为了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

我曾对数字滤波方法比较感兴趣,但又不是太明白,于是我在网上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中的中国知网查了一下,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献,我点击了“浅谈微机控制中的数字滤波方法(张辉丹东师专学报 2000-12-25 期刊)”。在这里边,他对数字滤波作了更为详细的介绍。

其中,在数字滤波方面:

算数平均值法对信号的平滑程度完全取决于N。当N较大时,平滑度高,但灵敏度

低;当N较小时,平滑度低,但灵敏度高。

在中值滤波方面:

设表首地址为DATA的N个数,先由小到大排列,再取中间1/3个数进行求平均运算,结果存放于SAMP单元。程序流程图如上。

四、以后面对问题如何解决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如何处理,如何把问题化小,最终把问题消除,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有时问题与困难并非导致生活艰难的根本原因,而决定因素往往是你面对问题的心态,看待困难的角度不同造成了困难过后的结果不同,多数人苦恼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负面、消极的情绪,而非困难本身。

通过课程学习,让我明白了面对问题要冷静思考解决的办法。首先要仔细检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再通过一切可能的办法将问题解决。

计算机控制技术结课作业

姓名:张建国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测控11-1

学号:201110107021

主讲教师:徐刚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第1章 绪论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预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 要采取的控制策略。 (3)实时控制: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 .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块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组成。 (2)方块图如下图1.1所示: 工业计算机 PIO 设备 生产过程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作用:①工业控制机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其中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引导程序、调度执行程序,它是支持软件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最基 础的运行平台;支持软件用于开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程序; ②过程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和桥梁。 ③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 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 (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 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 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 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实时性一般要求计算机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 行执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执行速度;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对所有事件进行巡查 扫描的同时,可以随时响应事件的中断请求。 CPU/MEM 人-机接口 内部总线 系统支持版 磁盘适合 器 数字量输出(DO )通道 数字量输入(DI )通道 模拟量输出(AO )通道 模拟量输入(AI )通道 电气开关 电气开关 执行机构 测量变送 被控对象

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知识分享

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微机控制技术是以微型计算机作为机电一体化的控制器,结合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接口设计,相应的控制硬件和软件以及它们的配合,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的一门技术。它的发展离不开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系统。 本文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我国工业控制机及系统的发展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及相关趋势。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60年代引入控制领域当时计算机是控制调节器的设定点, 具体的控制则由电子调节器来执行, 这种系统称为计算机监控系统。在60 年代末期出现了用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一个机组或一个车间的控制系统,简称集中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即常说的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计算机DDC 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使用一台计算机代替若干个调节控制回路功能。这个控制系统由于只有一台计算机而且没有分层,所以非常有利于集中控制盒运算的集中处理,并且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并且,各个控制规律都可以直接实现。但是,如果生产过程复杂,则该系统的可靠性就很难保证了。系统的危险性过于集中, 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 整个系统就会停顿。[7] 70 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 集散控制系统(DCS)出现,之后在此基础上,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一种更新一代的控制系统,即分布式控制系统。典型的集散控制系统具有两层网络结构下层负责完成各种现场级的控制任务,上层负责完成各种管理、决策和协调任务。 90年代以来,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和交叉融合,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 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控制工具的综合性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系统(CIPS)应运而生。它紧密依赖于最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并且终将成为未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控制发展的道路是比较曲折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市场上大都是首先引进了成套设备,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相继引进了各种工控系统,来填充国内在这方面的不足,90年代后,在我国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我国逐渐有了自己设计的控制系统和装置,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生产出属于自己版权的产品,然后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从1997年开始,大陆本土的IPC厂商开始进入该市场,IPC也随之发展成了中国第二代主流工控机技术。[1] 目前国内的工控机供应渠道主要来源于中国台湾及内地的厂商,国外的产品(例如RADISYS、ROCKWELL、INTEL等)经过几年的市场拼杀后,由于成本高、价格高、服务难,现已完全退出国内市场。目前,国内的IT业研发、加工技术力量不断提升;各类芯片和各类器件、生产设备在国际市场基本可平等选购;软件资源的可移植性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国内一些厂商抓住机会快速崛起,利用本土综合竞争优势逐步将国外品牌挤出国内工控市场。某些企业以每年超过100%的资产增长速度,鼎立于国内的工控市场,而且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时性的改善

Hefei University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论文 题目: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性的改善措施 指导教师: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班级:自动化(1)班 姓名: 学号: 日期:2011年6月11日

课程论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性的改善措施》 摘要: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时,主要关注的是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至于计算机为了获得这个结果花费了多长的计算时间并不十分在意。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系统得到结果所花费时间的长短与结果的正确性同等重要,甚至有时更为重要。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实时性原则必不可少,实时性是工业控制系统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要求对内部和外部事件都能及时地响应,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相应的处理。本文章就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性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实时性、改善措施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实时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是应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这里的计算机通常指数字计算机,可以有各种规模,如从微型到大型的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与被控对象的联系和部件间的联系,可以是有线方式,如通过电缆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联系;也可以是无线方式,如用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光波等进行联系。被控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机械装置、交通工具、机器人、实验装置、仪器仪表、家庭生活设施、家用电器和儿童玩具等。控制目的可以是使被控对象的状态或运动过程达到某种要求,也可以是达到某种最优化目标。 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正确结果。在工程上,人们就把这样的系统叫做实时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并能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事件的处理,那么这种系统就叫做实时系统。于是对实时系统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实时系统的计算必须产生正确的结果,称为逻辑或功能正确(Logical or Functional Correctness);第二,实时系统的计算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称为时间正确(Timing Correctness)。 在实时系统中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计算的逻辑结果,而且依赖于结果产生的时间。显然,上面所说实时就是及时的意思,或者是动作快的意思。 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运算和输出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根据生产过程工况的变化及时地进行处理。而实时系统指在事件或数据产生的同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响应,以足够快的速度处理,及时地将处理结果送往目的地的

基于热敏电阻的数字温度计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 设计题目:基于热敏电阻的数字温度计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丁宏盟 学号:201103010029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方向)11-1 指导教师:赵凯 2014.06.07

目录 1、概述 (1) 2、设计要求 (1) 3、课程设计目的: (2) 4、性能指标: (2) 5、原理框图 (2) 6.1热敏电阻温度转换原理 (3) 6.2 热敏电阻仿真电路图: (4) 6.3 热敏电阻程序代码: (4) 7、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10) 6、参考文献 (11)

基于热敏电阻的数字温度计 1、概述 随着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仪器仪表的认识更加深入,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的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测量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温度的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温度测量及其测量技术的研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目前温度计按测使用的温度计种类繁多,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2,利用热电效应技术制成的温度检测元件3,利用热阻效应技术制成的温度计4,利用热辐射原理制成的高温计5,利用声学原理进行温度测量本系统的温度测量采用的就是热阻效应。温度测量模块主要为温度测量电桥,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电桥失去平衡,从而在电桥输出端有电压输出,但该电压很小。将输出的微弱电压信号通过OP07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入AD转换芯片,进行A/D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 2、设计要求 使用热敏电阻类的温度传感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用单片机采集下来,将被测温度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测量温度范围?50℃~110℃。 ●精度误差小于0.5℃。 ●LED数码直读显示。 本题目使用铂热电阻PT100,其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PT后的100即表示它在0℃时阻值为100欧姆,在100℃时它的阻值约为138.5欧姆。厂家提供有PT100在各温度下电阻值值的分度表,在此可以近似取电阻变化率为 0.385Ω/℃。向PT100输入稳恒电流,再通过A/D转换后测PT100两端电压,即得到PT100的电阻值,进而算出当前的温度值。 采用2.55mA的电流源对PT100进行供电,然后用运算放大器LM324搭建的同相放大电路将其电压信号放大10倍后输入到AD0804中。利用电阻变化率0.385Ω/℃的特性,计算出当前温度值。

计算机控制技术题目含复习资料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计算机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中的(高级)阶段,是自动控制的(重要分支)。 2、计算机在信息处理、(逻辑分析)、决策判断、(输入输出)管理等各个方面显示出 突出的优点。 3、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代替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 4、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前提下,应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有目 的地控制或操纵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功能。 5、在控制系统中如果给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则此系统称为(定值)控制系统。 6、若系统控制(变量)的变化规律为已知函数,并被事先确定,则此类控制为(程序) 控制系统。 7、广义上说系统的给定信号和扰动都可以看作是系统外作用信号,给定信号(决定) 着系统输出量的变化;而扰动则(破坏)给定信号对系统输出量的控制。 8、计算机控制过程是在(外部)作用下使系统由一个平衡或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 (平衡或稳定)状态的过程,称为瞬态过程或系统响应。 9、自动控制的瞬态过程有两种典型形式,一种是(收敛)的,对应的系统运行是稳 定的;另一种是(发散)的,对应的系统是不稳定的。 10、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为了达到控制目标,可以采用(模拟)化设计方法和(离散) 化设计方法来设计控制器。 11、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面向工业控制、采用标准(总线)技术和开放式( 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12、计算机各功能模板之间的内部总线可以分为:(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电源总线。 13、外部总线是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进行( 通信)的连线。 14、典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IPC应具备抗(电磁)干扰、防震、防潮、( 耐高温)等性能。 15、可编程序控制器是(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与( 微型)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6、大多数PLC采用继电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方式,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 清晰直观容易掌握。 17、整体式的(PLC)把电源、CPU、内存、I/O系统都( 集成)在一个小箱体内构成一台完整的PLC。 18、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是PLC最(基本)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单机控制,也可用于( 多级)群控。 19、PLC通过A/D和D/A转换(模块),从而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 闭环)控制。 20、鲁棒控制是在设计中设法使系统对模型的变化(不敏感),在模型误差( 扰动)下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张赟枫 自动化1304 0901130425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1、第一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一代工控机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盛行于80 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逐渐淡出工控机市场,其标志性产品是STD总线工控机。STD总线最早是由美国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作为工业标准而制定的8位工业I/O总线,随后发展成16位总线,统称为STD80,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收,成为IEEE961标准。国际上主要的STD总线工控机制造商有Pro- Log、Winsystems、Ziatech等,而国内企业主要有北京康拓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等。STD总线工控机是机笼式安装结构,具有标准化、开放式、模块化、组合化、尺寸小、成本低、PC兼容等特点,并且设计、开发、调试简单,得到了当时急需用廉价而可靠的计算机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和采用,国内的总安装容量接近20万套,在中国工控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2、第二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正式推出了IBM PC机,震动了世界,也获得了极大成功。随后PC机借助于规模化的硬件资源、丰富的商业化软件资源和普及化的人才资源,于80年代末期开始进军工业控制机市场。美国著名杂志《CONTROL ENGINERRING》在当时就预测“90年代是工业IPC的时代,全世界近65%的工业计算机将使用IPC,并继续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IPC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市场上主要是国外品牌的昂贵产品。 90年代末期,ISA总线技术逐渐淘汰,PCI总线技术开始在IPC中占主导地位,使IPC工控机得以继续发展。但由于IPC工控机的结构和金手指连接器的 限制,使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散热和抗振动等恶劣环境适应性问题,IPC开始逐渐从高可靠性应用的工业过程控制、电力自动化系统以及电信等领域退出,向管理信息化领域转移,取而代之的是以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为核心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值得一提的是,IPC工控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PC-based时代,对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 PCI总线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IPC工控机的局限性,促进了新技术的诞生。作为新一代主流工控机技术,CompactPCI工控机标准于1997年发布之初就倍受业界瞩目。相对于以往的STD和IPC,它具有开放性、良好的散热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可热插拔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工业现场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应用,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继STD和IPC之后的第三代工控机的技术标准。采用模块化的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技术开发产品,可以缩短开发时间、降低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王建华主编)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P2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预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 要采取的控制策略。 (3)实时控制: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块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P3 答:(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组成。 (2)方块图如下图1.1所示: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作用:①工业控制机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其中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引导程序、调度执行程序,它是支持软件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最基 础的运行平台;支持软件用于开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程序; ②过程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和桥梁。 ③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 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P2 (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 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 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因为根据工业生产过程出现的事件能够保 持多长的时间;该事件要求计算机在多长的时间以内必须作出反应,否则,将对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

浅谈计算机控制技术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控制计算机本体(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结构)和受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其应用遍及国防、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医学等多种领域。本文将主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介绍,并结合它的具体实例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正文: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 计算机控制是自动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思想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TRW航空公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炼油厂合作,进行计算机控制的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反应器供料最佳分配,根据催化剂活性测量结果来控制热水的流量以及确定最优循环的系统。这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工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计算机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紧随其后,迅猛的发展起来。现如今,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计算机控制技术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 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 在农业日趋机械化及自动化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控制农业生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农业大棚、智能化养殖场等等都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鲜明例子。 智能温室大棚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还可设计自动控制无人管理温室大棚。根据远程传感器搜集来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模拟信息,经输入通道进行AD转换,传入计算机,计算机既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大棚进行控制,进行加湿、加温、增加光照等控制,从而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智能控制。 2、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控制作业4

《计算机控制技术》2009级期末考查大作业 系别:电子电气工程系 班级:09级电气(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梁绒香

目录 一、PID算法的设计及分析 (2) 1.1 PID控制算法简介 (2) 1.2基于MATLAB仿真被控对象 (3) 二、大林算法 (5) 2.1大林算法简介 (5) 2.2确定期望闭环传递函数 (6) 2.3 基于MATLAB仿真被控对象 (7) 3.1 Smith算法简介 (9) 3.2 数字Smith预估控制系统 (10) 3.3采用Matlab系统仿真 (11) 四、PID算法、大林算法、数字Smith预估控制算法三种算法比较 (12) 五、参考文献 (14)

基于MATLAB 的电炉温度控制算法比较及仿真研究 一、PID 算法的设计及分析 1.1 PID 控制算法简介 PID 调节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最成熟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算方法。它结构灵活,不仅可以用常规的PID 调节,而且可以根据系统的要求,采用各种PID 的变型,如PI 、PD 控制及改进的PID 控制等。它具有许多特点,如不需要求出数学模型、控制效果好等,特别是在微机控制系统中,对于时间常数比较大的被控制对象来说,数字PID 完全可以代替模拟PID 调节器,应用更加灵活,使用性更强。所以该系统采用PID 控制算法。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结构框图 具有一阶惯性纯滞后特性的电阻炉系统,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1()1s Ke G s T s τ-= + (1-1) 在PID 调节中,比例控制能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误差,但比例控制不能消除稳态误差,p K 的加大,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积分

计算机控制技术期末复习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 (说明: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 1.引起调节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偏差太大,调节失效) 2.Q=20mV时,量化误差为±10mV,在0.99-1.009V范围内的采样值,其量化结果都为(100) 3.某一输入电路,其工模干扰电压U cm=100mV,……CMRR为(20) 4.电子电路接地方式不包括(屏蔽接地) 5.(平均值滤波法 )数字滤波方法适用于周期性干扰。 6.如果模拟信号频率的最高频率为f max,只要按照采样频率为(f≥2f max)采样,信号就能位移复现。 7.一个8位A/D转换器,量化精度为0.01%,孔径时间为3.18μS,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50Hz)。 8.软件抗干扰技术包括:(D ) ①数字滤波技术②开关量的软件抗干扰技术③指令冗余技术④软件陷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设加工第一象限直线OA,起点为O(0,0),终点为A(6,3),进行插补计算所需的坐标进给的总步数Nxy为(9) 二、填空题 1.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的3个基本要素为模型、指标、容许控制。 2.数控系统由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控制器、插补器4部分组成。 3.数学建模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分析法、实验法。 4.一个控制系统一般包括:被控对象、检测变送器、执行机构、控制器4大要素。 5.实现插补运算的方法有:逐点比较插补法、数字积分插补法、时间分隔插补法、样条插补法。 6.数字程序控制按伺服系统的类型分为闭环数字程序控制、开环数字程序控制。 7.干扰传播的途径主要有3种:静电耦合、磁场耦合、公共阻抗耦合组合。 8.模拟量输出通道一般由接口电路、数/模转换器和电压/电流变换器构成。 9.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方法称为状态空间法。 10.一个控制系统包括被控对象、检测变送器、执行机构、控制器4大要素。 11.数字程序控制按运动控制的特点分为3种方式:点位控制、直线切削控制、轮廓切削控制。 12.数字量I/O模板由PC总线接口逻辑、I/O功能逻辑、I/O电气接口三部分组成。 13.一个完整的中断处理过程应包括:中断请求、中断排队、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 14.从工控软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工控软件应具有一下5大优势:开放性、实时性、网络集成化、人-界面更加友好、多任务和多线程性。 15.系统软件主要有3部分组成:操作系统、语言加工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16.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控制软件和计算机和通信网络3部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2) 1.1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回顾 (2) 1.2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2) 1.3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国内外应用状况 (6) 1.4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7) 第二章国内油田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8) 2.1 基于PC总线的控制系统应用软件 (8) 2.2 基于各种PLC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 (8) 2.3 中小规模的DCS控制系统组态软件 (9) 2.4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的发展趋势 (9)

第一章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和建材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程序周期进行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保证生产安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20世纪科学与技术进步的特征,是工业现代化的标志。凡是采用模拟或数字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就称为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常规仪表过程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两大类。随着工业生产规模走向大型化、复杂化、精细化、批量化,靠仪表控制系统已很难达到生产和管理要求,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 1.1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回顾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问世。经历了十多年的研究,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过程控制计算机TRW-300在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炼油厂正式投入运行。这项开创性工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计算机控制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回顾工业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8寸期: (1)起步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人开始研究将计算机用于工业过程控制。 (2)试验时期(20世纪60年代)。1962年,英国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利用计算机完全代替了原来的模拟控制。 (3)推广时期(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技术的发展,1972年生产出了微型计算机(mi—erocomputer)。其最大优点是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便宜和体积小。 (4)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向着超小型化、软件固定化和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又推出了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专家系统、控N*0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型集散控制系统。(5)进一步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应用更加普及,价格不断下降的同时,功能却更加丰富,性能变得更加可靠。 1.2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厂泛,计算机可以控制单个电机、阀门,也可以控制管理整个工厂企业;控制方式可以是单回路控制,也可以是复杂的多变量解耦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乃至智能控制。因而,它的分类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按照被控参数、设定值的形式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控制装置结构类型、被控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及控制功能的类型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系统功能、控制规律和控制方式进行分类。常用的是按照系统功能分类。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思考题与习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课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绪论 简述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史。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计算机控制与常规控制主要不同点在哪里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框图。 什么叫做动态系统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简述调节系统与跟踪系统(随动系统)的特点。 典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有哪四个功能系统和两个支持系统 第二章过程通道 采样定理对于采样周期的选取有什么意义 写出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形式。 影响采样周期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多路采样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常用采样器包括哪些 过程通道的采样周期T是否越小越好,为什么 A转换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 2.7A/D转换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 简述模入通道结构与各组成部分功能。 简述过程通道的类型和基本功能。 简述开关量通道的基本构成形式和主要作用。 简述开关量通道的抗干扰措施有哪些。 模出通道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保持器在过程通道中的作用是什么,举例分析。 某热工过程有16点温度信号,变化范围: 150--850 C, 采用微机监测。

求解问题: 1、 若经A/D 转换后的数字量每个脉冲对应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 C , 则A/D 分辨率至少为多少才能保证该精度 2、写出A/D 转换后的数字量与被测点实际温度间关系式。 3、该处理方式零点迁移量为多少 第三章 理论基础 求下图示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G(z) 已知采样系统如下图所示,求下图示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G(z)和当闭环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分析下图所示采样系统,当采样周期T=1,开环增益K=5时的稳定性。 给定传递函数 1 10+s K ,试以10倍的转角频率为近似的截止频率m ω,求满足采样定理的采样频率s ω和采样周期T 。 证明离散系统脉冲响应的z 变换即为离散系统传递函数。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D(z)为数字PID 调节器,其差分方程为 )]2()1(2)([)()]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u d i p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专业支撑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 学分:3.0 先修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 学时:52 后续课:单片机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推动自动化的重要动力。对于电气、电子、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也是一门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学好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培养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通过介绍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连续控制系统的最基本的理论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使学生建立起自动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概念,然后平稳地过渡到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对采样、数据处理、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PID算法、各种抗干扰措施和大型微机测控系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技术。然后,通过对微机测控系统中正在大量使用的PLC和先进的单片机的简单介绍,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今后能够设计出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如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及过程通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字程序控制技术,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各种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并以实例的方式介绍计算机在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各种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一般的设计方法,并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应了解并基本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最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基本了解相关的现代控制技术以及分散型测控网络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计控第二次大作业-氧化炉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 103Z01A07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大作业(二) 下图为氧化炉对象,工艺要求氧化炉内的反应温度恒定,一般通过氧化炉的氨气和氧气比恒定来实现,但氨管压力波动会影响氨气流量变化,空气含氧量会随环境发生变化。被控量为氧化炉温度,调节量为氨气管道阀门。 绪论 在硝酸铵生产过程中,氨氧化炉是关键设备。其工艺流程:氨气和空气混合气体进入氧化炉,在铂金触煤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所需要的一氧化氮,这是一个多种参数相互制约的复杂过程,工艺控制指标的好坏关系到生产能否稳定运行,生产效益以及设备安全问题。 氨氧化法制硝酸是硝酸生产中比较普遍的方法,氨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经静化后,进入氧化炉,在铂金网的作用下,在绝压0.45 MPa,温度850℃的条件下,将氨氧化成一氧化氮气体,影响氧化反应过程的因素有氨的体积分数,压力,氧化率,反应温度,混合气流量,铂网活性等,氧化率是氧化反应的指标,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在一定条件下,氧化率正比于反应温度,而氨气是氧化反应的主要成分,反应的温度取决于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而氨的体积分数又无法测量,只有氧化炉温度能间接反应出氧化率。为了获得更高的氧化率,氧化炉温度与氨的体积分数均控制在极值,而炉温超到1100℃会烧毁价值昂贵的铂金网,氨的体积分数超过14%会引起恶性爆炸事故毁坏生产设备,必需加设联锁保护系统,氧化炉温度及氨空比是最关键的控制参数,对仪表精度要求极高。因此氨氧化反应对氧化炉内的氨空流量比和炉温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氨空比与炉温的实时检测与稳定控制是氧化炉控制的关键。

2012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2012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通常把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信号称为 。 2、弱电控制与强电控制之间常用的隔离方式有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和 等。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 。 4、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 和 两种输入方式。 5、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 方式,而不采用 方式。 6、主要的电源干扰包括 、 、 和 。 7、数字程序控制方式有 、 、 。 8、插补计算过程由 、 、 、 四个步骤组 成。 9、将D(S)离散化为D(Z)常用方法有 、 、 。 10、三相步进机的转子为60个齿,定子为3对磁极,工作在三相六拍方式时, 则步距角是 和齿距角是 。 11、三相步进电机通常有 、 和 工作方式 12、PID 控制中对积分项可采取 、 、 和 四 种改进措施。 13、对微分项进行改进主要有 和 两种 方法。 14、按简易工程法整定PID 参数的方法有 、 和 。 15、最少拍控制算法有 、 和 三种典型输 入信号。 二、选择题 1、已知偏差e (k),积分分离阈值β,以下正确的是( ) A.当()βk e >时,采用PI 控制 B.当()βk e >时,采用PD 控制 C.当()β≤k e 时,采用PD 控制 D.当()β≤k e 时,采用PI 控制 2、设加工第一象限直线OA ,起点为O (0,0),终点为A (6,3),进行插补计算 所需的坐标进给的总步数N xy 为( )

A.7 B.8 C.9 D.10 3、已知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为:G (Z )=(Z+0.5)/(Z-0.5+j0.5)^2,可知该 系统是( )。 A.稳定的 B 。不稳定的 C 。中性稳定的 4、若连续系统为Gc(s)稳定,采用一阶向前差分离散化方法离散,所得Gc(z) ( )。 A.也是稳定的 B 。是不稳定的 C 。稳定性不一定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串模干扰,抑制的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共模干扰,抑制的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长线传输干扰,抑制的方法有哪些?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PU 抗干扰措施常采用哪些措施? 5、MAX1232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6、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地线? 7、何谓数字程序控制?数控系统由哪四大部分组成? 8、什么是插补器?常用哪两种形式?插补计算的宗旨是什么? 9、第一象限直线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原理是什么? 10、画出三相步进电机分别在三种工作方式下的电压波形图。 11、数字PID 位置式和增量式算法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12、数字PID 控制算法中,Kp 、Ti 、Td 的物理调节作用分别是什么? 13、最少拍控制算法本质上是什么算法,为什么? 14、最少拍控制算法的局限性是什么? 15、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s .s .s D 085011701++= 试写出相应数字控制器的位置型和增量型控制算式,设采样周期T=0.2s 。 16、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s .s .s D 08501701+= 试写出相应数字控制器的位置型PID 算法和增量型PID 控制算式,设采样周 期T=0.2s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解: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或数字控制装置来实现,就构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因此,简单说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参与控制的一类系统。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图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用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控制器与执行机构之间是DA转换器,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AD转换器则相反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 2.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分为几类? 解: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控制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照系统的功能、控制规律或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 按功能及结构分类: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 按照控制规律分类:程序和顺序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最少拍控制、复杂规律的控制、智能控制。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解: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数字模拟混合的系统。在连续控制系统中,各处的信号是连续模拟信号。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外,还有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等多种信号。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的混合系统。 2.灵活方便、适应性强。一般的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硬件电路实现的,控制规律越复杂,所需要的模拟电路往往越多,如果要改变控制规律,一般就必须更改硬件电路。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需要改变控制规律时,一般不对硬件电路作改动,只要改变控制程序就可以了。 3.可实现复杂控制规律。计算机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4.离散控制。在连续控制系统中,给定值与反馈值的比较是连续进行的,控制器对产生的偏差也是连续调节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向A/D转换器发出启动转换信号,并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获得离散时间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产生的控制时间信号通过D/A将离散信号转换成连续时间信号输出,作用于被控对象。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并不是连续控制的,而是离散控制的。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论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 计算机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日益复杂,控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控制理论有时无法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先进的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前进。自从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Intel 4004以来,微处理器的性能和集成度几乎每两年就提高一倍,而价格却大幅度下降。在随后30多年的时间里,微型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目前64位机也已经问世。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在科学技术上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可靠性大大提高,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齐全,成本却越来越低,使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型计算机不仅可应用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办公娱乐、民用产品、家用电器等领域,而且在仪器、仪表及过程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仪器、仪表在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系统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在许多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量仪器中都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过程控制也是微型计算机应用最多的一个方面,控制对象已从单一的工艺流程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现场各种设备的控制中,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实现了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一体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CRT显示技术、现场总线智能仪表、软件技术以及自控理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突飞猛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人们可以对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完成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微型计算机控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21世纪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获得重大发展的时代,大到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成功,小到日用的家用电器,甚至计算机控制的家庭主妇机器人,到处可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现代从事工业控制和智能仪表研究、开发及使用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业控制领域里继续邀游。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跨学科以及应用性、技术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要求具备较强的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 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具备基本的设

济南大学-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

智能循迹小车——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考查作业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动化越来越普及,对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多,要求精度越来越搞高,本设计面向机械自动化发展,采用了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红外对管传感器检测黑线达到循迹目的,以及自动停车,自动寻迹,整体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 采用技术主要有: (1)AT89S52单片机应用; (2)L298电机驱动及PWN电机调速; (3)传感器的有效应用; (4)程序算法的应用。 1、系统方案的选择 1.1 智能循迹小车的主控芯片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Atmel公司的AT89S52单片机作为智能小车的主控芯片,AT89S52 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工作电压为5V,32个I/O 口,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该芯片价格便宜,应用广泛,操作简单,硬件与软件设计相对简单。大学生广泛用于单片机学习与创作。资源足够用于智能小车的设计。因此,本设计选择了此芯片。 方案二:采用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F系列单片机MSP430F1611作为智能小车的主控芯片,MSP430F1611是一款超低功耗单片机,工作电压范围为1.8V-3.6V,48 位I/O 口线,16-Bit RISC架构,但相应硬件复杂,软件编写相对难度大,而且价格昂贵,用于智能小车资源过剩,造成浪费。经过讨论,我们放弃了此方案。 1.2智能循迹小车电源模块的选择 方案一:直接用直流电源供电。采用LM7812和LM7805稳压后产生12V和5V的直流电压,供给系统各个模块用。虽然直接用直流电源供电,功率大,但由于有电源供电线的限制,这样就会对小车的行动造成诸多不便,为了能使小车能够简便地行驶,只能放弃这一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