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2讲 社会网络的测量

第2讲 社会网络的测量

第2讲  社会网络的测量
第2讲  社会网络的测量

第二讲社会网络的测量

2007年5月15日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什么是社会网络观,怎样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社会网络分析。我个人认为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结构分析,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者说分析视角。一种是称之为从社会地位角度来定义和研究社会结构,另外一个是从网络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结构的。后来我们又讲到了在社会流动的研究中两种不同的结构观是怎么来看社会流动的过程及结果的,最后我们讲了一些实际的例子,谈了一下社会网络实际的发展。

今天我们讲一些比较枯燥的东西,有符号、有公式、有表格。实际上是解决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个技术问题。由于以后涉及到一些问题和这个相关,所有有必要现在先对这些方法进行一个介绍。

我们来看看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是怎么用点、线、表、图来表达一个网络的。表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一个小群,可能是5个人,在网络的资料里面,这些数字可能是一个矩阵,由纵向、横向、主轴各部分组成。统计是比较机械的,它只能做一般性的假定,比如它假定个人和个人的相关是1,不相关是0,然而实际当中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的情况比较少,所以我们在统计分析当中一般把对角线都是去掉的。假设A认为B是他的好朋友,同时B也认为A是他的好朋友,那么这二者之间就是一个双向的关系。社会网络分析从技术角度对很多问题都有比较标准化的表述,今天我们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专业术语如何表述。

如何用点、线、图的方式来表达一个资料呢?我们可以采用社会关系网络图,这样一个图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画,但都能表示出相同的意思。有人认为似乎地理构造表明某一种涵义,这也不一定,要看你的研究课题,网络如何表达起来更加形象化是你要考虑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你的点线图来准确反映出给定的资料。你可以用你的有理论含义、实地含义的故事来解释你的图。这是电、线、表、图这四个最基本的数学手段来反映关系资料,以及表达一个网络状况,但这里边的一些东西我们要做一些理论和分析上的定义和解说。

下面我们先来界定“点”(point)。可以用“点”来表示的有:actors, agents, cases, elements, nodes等等。如果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个体,是人类群体的话,我们的point就是行动者,即actors。另外一个概念是agents, 在经济学里有

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委托代理关系,可以是一个公司的代理,他的含义是代表某一组织利益的个体,这就叫agents, 当然也可以代表他自己,如果完全代表他自己的话就回到了actors。第三个是cases,把人的东西去掉了,实际上是一个个案,也可以是一个事件网,事件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当我们说事件网的时候,就需要用cases,当然这个概念又有他一般化的意义,也包括了个人、公司、或者是组织等。再一般化的语言就是elements,这个概念有群体的意思了,在群体里边我们才会用到要素这个含义。最后有一个社会网络研究专用的这样一个词叫做nodes,叫网结。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涵盖了以上四种表达。

下面讲一下“线”(line),讲的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点和点之间的关联。这个关联我要提醒一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事件之间可以是抽象的关联(connection),比如说共同阶级的概念,一种共同关系和共同利益的联系,但是这样一种抽象的关联并不是社会网络含义下的关联。社会网络意义上的关联是讲活着的个体和另外的与之相应的个体发生的现实的联系,这种现实的联系我们用tie来表达,比较准确地表达是“关系”或者“纽带”。父子关系、师生关系,都是一个网络关系或者纽带。

第三个术语我们来讲“path”的概念,就是说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道路,这个path是有阶段的。我目前把它叫做“路径”,我们大家要注意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少用词,尽可能少用字,我们的理论要深刻,但是理论表述一定要简单。而简单的理论表述在于采取准确、简洁的概念,用字很少,但一下子就让别人看得懂是怎么回事了。路径是有长度的,还有另外一个词,叫做“路长”(length of a path)。是用来表示组成路径的“path”的数量的,形象地说,有多少条线就有多少“路长”。

当一点到另外一点只有一条路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所谓的距离的问题。但是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如果有多条路怎么办呢?我们就要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路距(distance)的概念。如果有多条路的话,我们就要找出它的短距。

最后还有三个东西要提出来,在网络图当中,有的人和有的人接得比较近,有的人之间离得比较远,这个怎么表示呢?这就需要用“隔壁”(adjacent)、“邻里”(neighborhood)、“关系度”(degree)这三个概念。隔壁是相互之间挨着的,邻里可能是好几个个体,但不一定相互之间都是挨着的。邻里和邻里之间有社会

支持,这个利益比个人的利益有更高层次的解释含义。但是英语里面的隔壁并不是这个词,所以我们反过来在翻译回去的话,是很困难的。“度”的概念在很多学科都在讲,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网络,所以我们提到的度是关系度,简单来讲,和多少人发生关系就是有多少关系度。

以上这些技术问题是描述一个网络。最重要的描述应该是对一个网络结构的描述,也可以说是形式和构成。这个网络结构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角度是他的“密度”,我们研究网络结构之间的差异的时候就是看他的密度如何。而这个密度是怎么定义的呢?就是看他的关系线有多少。假如说有5个个体,这 5个个体相互之间都有联系,那么这个关系网我们叫他“全联网”(clique);第二个是“高密网”,密度比较高,但是并不是全联;此外还有“低密网”和“无联网”。无联网在现实空间当中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个体虽然同处在一个网络当中,但是是一种无联状态。

在低密网里面很多是相互不联系的个体,有些个体和个体之间的不联系,对于网络的研究是有特殊含义的。此外还有一些延伸下来的意思,一般来讲,越大的网络越有可能成为一个低密网。因为我们知道,现实空间中个体之间的网络联系是需要占时间、用资源、动感情的,这三点就造成了任何一个个体在网络当中他的交往是有限的,而在一个比较大的网络中一个个体和其他所有个体都发生交往关系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只能和一部分的个体之间有一种交往。除非所有的交往都是浅度交往,或者叫做表面性的交往,当然这个联系就可能是一种无联网状态了。所以我们说,一个网络的大小和他的密度是反相关的。一般来讲,我们研究数量的人,喜欢变量特别多,倾向于将问卷做的非常臃肿,这样重复劳动非常强,学了这点我们就知道,在有规模的情况下可以不考察或者少考察密度。当然网络规模确定的时候,密度之间的差异也可能非常大,规模能够表达密度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研究小群体的话是绝对不能用网络规模来代替密度的。

在网络当中,有一些个人可能是被网络的主要人物排除在外的,这部分人可以叫做“孤立者”。这里有一个“内聚度”(inclusiveness)的概念,在一个网络当中,如果每个人都不会被排斥,则网络的内聚度是最高的。

最后一个概念是“总关系度”(total degrees),在一个网络当中,有可能有多少条线,如果相互之间都有关系的话,那么总关系度是最高的。

我们知道网络密度的概念之后,最后还有一个概念就是“网络中心性”(network centrality),用网络来表达谁在这个网络中有中心性。我们知道从地位角度来看社会结构的时候,有两个不同的视角,阶级的视角和分层的视角。阶级的概念讲的是有无问题,而分层的问题是多少的问题,不管是层化的观点还是阶级的观点,设定我们要用阶级的观点和层化的观点来看,但是我们在网络里面是看他是占有多少关系度,还有他在网络里的位置是怎么样的,那么网络中心度就可以用来表达他在网络中的位置情况。网络中心性有有非常多的学者一直在研究这个方面,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结论。

如果我们想了解群体的特征,也是看他的结构、密度,但往往同密度还是有差异的,有的结构是纵式的有的是横式的,有的是平权的有的是非平权的。这里面还有两个概念,一种叫做绝对中心性,一种叫做相对中心性。当我们比较两个网,两个网是同规模的情况下,你用两种指标都可以,但是如果两个网是不同规模的时候,就一定要采用相对中心性。

还有一组概念是“local centrality”和“global centrality”, global centrality讲的是一种战略重要性,综观的全方位的重要性。假定有一个人和全网里边的任何其他一个人平均的联系度最短,则他的战略性最高。有几个短距的话,最短的那个短距,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捷径”。是不是战略重要性就等于它与其他人的距离最短呢?不一定,距离最短只是一个指标,还有另外一个指标,不见得最短的人他的中心性就最高,还有一个概念叫做“between-ness”,可以翻译为中介性,理解为桥梁的意思。我们要用中介性的话,与他相关有几个术语叫做“broker”、“bridge”、“structural hole”。

技术的东西就这么多,我想技术的东西主要是给大家一个印象就可以了。

第二讲 THE EGOCENTRIC NETWORK AND NAME GENERATOR

社会网络有大有小,当一个社会网络的规模较小的时候,我们有可能进行全网关系的研究,而当网络规模比较大的时候,或者说当面临一个大尺度的研究的时候,全网的研究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因此呢,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为了便于大尺度的研究,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自我中心网络”(egocentric network)的概念,或者叫做个人中心网络,这里面最知名的一个测量手段叫做name generator。

什么是个人中心网络?首先有一个自我(ego)的概念,还有一个他我(alter)的概念。在任何一个情境下我们都可以定义某一个人的ego,意思是说你所研究的、关注的就是他,他是你问卷调查的被访者。弗洛伊德理论中的ego与我们这个ego的概念是不同的,我们这个概念主要是表示一种自我的含义,强调它是一个人。“他我”(alter)并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他人,而是强调这个他我具有制控他人的意思。在网络研究中,有自我的概念,也有他我的概念,个人中心网络还强调他我与他我之间的联系,以及自我与他我之间的联系。但是在一个自我中心网络中,未必是一个全联网,因为个人的角色和位置之间是由分割的,你的亲戚是不认识你的老师的,跟我联系的人跟你们可能是相互不认识的。当然自我中心网络中,自我和他我都是直接联系的,当我计算密度的时候,这些线条都是计算在内的。还有一种计算方法,由于自我中心网络很显然是定义当中已有的,所以计算当中根本就不用考虑,因此我们可以用虚线表示这几个联系,只计算他我跟他我之间的联系。因为很显然自我跟他我之间的联系是肯定存在的,是谁都知道的。

在自我中心网络里边,不管是虚线还是实线,肯定是有一个纽带关系(tie),这个纽带关系的含义是说在现实当中它存在一个这样的关系,而不是抽象的。我个人给它定义了三个特征:接触(contact)、交流(communication)、互动(interaction)。以后我们说tie的时候,就有接触、交流、互动,这三个特点是和tie共存的。

关系纽带是有一个强度的,这里面是有很多学问的,包括强度怎么看?单向还是双向?怎么测量?有什么丰富的内涵?等等。

由于自我和任何一个他我之间都建立一个关系,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是符合英语的一个表达叫做dyad,可以翻译成“双人组合”,所以我们有了“我他组合”(ego-alter dyad)的概念。就是说从一个关系网络的角度来看,他的结构特征是怎么样的。

我下面要把自我中心网络进行分解,看他里面的关系结构是什么样的。理论上说有三种完全不同的情形,第一种叫做“虚无组合”,含义是两个人接触但没有实质的联系;第二个叫做“单项组合”,比如在爱情关系里的单相思就属于这种单向组合;第三个叫做“双向组合”,我们假定在自我中心网络中我他组合是双向的。当然我们这样一个假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被很多资料印证的。

下面我们要将这一模型逐渐复杂化。如果关系只是一对一对的,网络就是不存在的。实际上网络的含义就是一定要超出双人组合,加入第二个他者。这就形成了三人组合(triads)。社会网络分析里面特别关注的是两种状态,传导性的和非传导性的。传导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很多时候你联系一个人并不是仅仅为了联系这个人,而是想通过这个人联系到其他的人,这就是关系的传导性。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就是由于他推导出来强关系肯定要传导到其他的强关系,只有弱关系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三人组合中又有定向三联、顺向三联、非顺向三联等形态。亲属关系往往是顺向三联的,你有一个姐姐,姐姐到了姐夫,姐夫到他妹妹,等等,这些关系都是可以传导的。友谊网络、同事关系通常也是互通的。非顺向三联的关系比如说权威关系就是这样的,可能会有一个比较中心的个体来维系整个小群体。三人组合是包含传导性和非传导性的网络的最简单的形式。

设定信任关系是可传导的,情感关系是非传导的,如果这种设定成立的话,我个人认为肯定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信任是对于他者一般品质的评价所产生的,而情感是对于他者特殊品质的评价所产生的。如果有一个人A有这样一种一般品质可以让B信任的话,由于这个品质是一般化的,则C\D\E等等可能也有相同的评价,这样信任就可传导。但是如果情感是基于特殊品质的评价所产生,由于它的特殊性,则情感就不好传导。所以我们假定你有这个研究假定,你就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去检验。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但我们提到一个自我中心网络的时候,至少要有一个ego和至少两个alters,当然这两个alters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是不相关的。

下面最后一个技术性的东西,自我中心网络的密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我们在做跨网络比较的时候,必须基于相同的测量指标体系。第二点,要搞清楚在我们具体的网络环境之中,是哪种情况的相关,不同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我他纽带”关系被考虑在内和考虑这种关系的影响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

由以上的讲述我们知道个人中心网络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怎么样来测量个人中心网络呢?测量起来的麻烦还是不少的,首先我们要考虑到个人中心网络的多重性。这里面又有5个方面需要思考:1、网络当中的他我究竟都是谁呢?是亲属还是非亲属,是上司还是下属,角色不同,使得个人中心网络特征就不一样;

2、就算角色是相同的,网络的内容也可能不同,是借钱,还是聊天、共同采购、还是什么,就是说你在这一网络中是要做什么;

3、关系强度。这种关系到底有多强?

4、关系当中有一些资源的流动,流动的是什么资源?是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

5、关系的动态过程或者说发展史是什么样的,这样一种动态过程的测定对于关系的判定都是很重要的。怎么样得到真实的关系资料,这也是网络关系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点。

我们知道了网络本身是怎么回事,但是如果跳出这个网络来看,就会出现新的问题:网络是否有边界?如果有边界的话,这个边界是怎么测量的?测量自我中心网络第二点要考虑的就是网络的边界。目前对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肯定的回答,是有边界的,如果我们只测量直接关系的话,那回到自我中心网络中就是自我和他我的关系;还有人反对这种看法,这种人的观点认为有些关系是通过直接关系达到和建立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走出自己的关系网络,也就是关系的传导性,因此有人说这个边界是不存在的。

拿中国和国外比的话,80后的变化比较大。要拿中国的五、六十年代跟四十年代比,现象上变了很多,但是行为变化的很少。如果80后一代成长到五十岁,很可能主导一种新的中国文化,这也可能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种真正革命。这是关系的网络边界问题。关系的传导性是很重要的,假定我们在测定个人中心网络,很显然要测量直接关系,你无法测量间接关系,但是如果你能巧妙地测量直接关

系,导引出关系结构的特征,让你引发对关系边界和跨越边界的能力的认识,那么这个测量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在个人中心网络的测量上,最重要的一块工作就是我们怎么看“他我”(alters),这里面就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个,我们究竟怎么看网络的规模。我们的被访者中有多少个他我,如果被访者是一个老者的话,那他的直接交往者可能非常多,他的“他我”也就非常多。就算是一个年轻人,他的“他我”也可能非常多。这个时候我们问多了也不好,问少了也不行,那么我们需要问到多少个“他我”才比较合适?第二个问题也比较麻烦,我们知道,你如果问了较多的这种“他我”,他的差异性就可以表现出来,如果你问少了,同质性就可能比较高。网络里面最主要的原则叫做同质性原则,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个体都喜欢跟与自己比较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如果你问的“他我”较少,可能被访者回答的更多的是经常与他在一起的具有很高同质性的人。所以我们在测量网络的时候要尽量把网络的同质性和异质性都测量出来。最后,我们还要测量density structure,就是alter和alter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有一些alter和alter 之间是有关联的,有一些是无关联的,这个时候密度差异就存在了。因为我们知道,ego-alter relation是肯定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资料越丰实、越详细越好。但是同时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访谈时间是有限的,通常当面访谈超过45分钟被访者可能就不耐烦了,电话访谈可能15分钟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如果你到一个比较闭塞的社区,老头老太太跟你谈两三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一般在大城市,比如在北京、上海、天津,很少有人配合调查,北京的调查回收率是最低的,基本上在15%—20%之间,比香港还要低,香港是在40%左右。上海是20%左右。很显然这里边存在一个结构压力,收入的压力、时间分配的压力都比较大。

那么怎么办呢?所以我现在要讲一讲社会网络专家们在长期的实践和总结

基础上提出来这么一种方法,叫做“提名法”(name generator),这个术语很有意思,“generator”的意思是提取某种东西的精华。1973年,芝加哥大学的Laumann教授和伯克利大学的Fischer教授同时用相同的办法问了相同的问题,结果是不谋而合了,叫做朋友网(friendship network)。他们想,通过一个很小的范围调查能不能抽象和概括出较大范围的特征,但这个很小的范围也必须要有

严格的限定,首先他得是你最亲密的朋友,其次你跟他的联系最频繁。那么有同学要问了,配偶算不算是这种最亲密的朋友呢?这个在西方社会是可以的,但是在中国好像这样的想法比较少,这个现象也是很有意思的。西方最好的夫妻就是当朋友的夫妻,就是说什么都讲。但是中国人很多就不能理解,觉得朋友是外人,你怎么能把我当外人呢。

另外一个人比他们晚一点,1979年,Wellman教授从哈佛大学回到加拿大去搜集资料,当时他创设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做“network of closeness”,cleseness 这个单词强调一种资源和关系上的互换与支持。他的方法是,让被访者说出六个人的名字,可以是化名,但是这个人应该是“除了家人之外的最亲密的人”。他当时是研究社区的,他想从网络的角度来研究社区,他比较重视在社区里跟你最亲近的是哪些人。

最后,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关系当中的资源交换最主要的就是社会支援,叫做social support。这些学者中的一个集大成者就是欧洲人Var de Porl,他在1993年运用ISSP数据作了10项研究,比如说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找人帮忙,这个网络叫做你的“谋职网”;你们一家要出门找人照看你的小孩,这个叫做“照料网”;还有“借贷网”、“休闲网”、“交流网”等等,发现不同的网络有不同的人。因为你在做不同的事的时候是和不同的人一起做的,所以就采用了这样的划分网络的方法。

但是有一批美国学者是不同意用以上这种方法来划分网络的,他们认为,我们要关心的是网络的核心特征,也就是核心网络。如果你能有一种办法测出了核心网络,而这个核心网络的特征又能让你体现出全网特征并拓展出间接关系的话,那你在测量手段上就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方法。有过调查经历的人都知道问卷过于详细和繁琐可能会导致调查的可行性降低。这三个美国人,Marsden,Granovetter和Burt,他们在80年代就考虑这个问题,想用一种抽象的办法将核心网络测量出来,这种方法叫做“内容无涉”。他们要求不要像朋友网这么有主观性,同时要扩大覆盖面,最好又能够有主要关系内容的预示性,用这个方法还能够让我们把所要测量的网络结构特征抓住。他们创造了一种办法。在1985年他们利用US GSS数据做了一个“讨论网”的概念,他们给出了五个格子,让你写出五个名字,如果你愿意写多于五个的名字,则不用写出具体的名字,写出

数量就可以了。然后他们又问了这五个人的教育、职业、收入等一些特征。我个人认为,讨论网的优势在于,这几个学者很好地抓住了美国社会的特点。在一个个人主义社会里,你找他人来讨论你的个人情感问题、讨论国家大事问题,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是你自己网络里面最关键的人物。当然这个人可能是你的配偶,也可能是你的同事、恋人等等。中国社会是不是这样,我想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一些麻烦。我们发现,如果与讨论网中各人讨论的事件不同,并且差异很大的话,这个测量得出的内容可能也不会特别准。

整理人:张鸿鹏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填空题 ⑴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和广域网 (2)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2 ?简答题 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 单机系统:在单处理机联机网络中,由单用户独占一个系统发展到分时多用户系统, 被称为第一代网络。多机系统:将多个单处理机联机终端网络互相连接起来,以多处理 机为中心的网络,并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形成了以通信子网为核心的第二代网络,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使用,逐渐形成了以遵守网络体构的第三代网系结络。In ternet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典型的实例,该网络的发展也促使新的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又提高了网络的发展。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 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 系统。

主要功能:1.数据交换和通信:在计算机之间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 2.资源 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4.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 衡: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上进行,减轻任务负荷过重的单台主机。 (3)计算机网络分为哪些子网?各个子网都包括哪些设备,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主机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为本地用户和网络中远程用户访问网络其他主机设备与资源提供服务。终端控制器负责终端和主计算机的信息通信。终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交互设备,可以是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简单的终端,也可以是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外设主要是网络中的一些共享设备,如大型的硬盘机、高速打印机、大型绘图仪等。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 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也称为网络节点,实现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节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和转发等功能。通信线路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通信线路包括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通信信道、微波与卫星通信信道等。信号变换设备的功能是对信号进行变换以适应不同传输媒体的要求。 ⑷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1. 星型拓扑网络:优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容易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缺点是属于集中控制,对中心节点的依赖性大,一旦中心节点有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 2. 树型拓扑网络:树型拓扑网络层次结构的层不宜过多,以免转接开销过大,使高层节点的负荷过重。 3. 总线型拓扑网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需要铺设的线缆最短,成本低。缺点是实时性较差,总线的任何一点故障都会导致网络瘫痪。 4. 环型拓扑网络: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但是环中每个节点与连接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都会成为网络可靠性的屏障。环中节点出现故障,有可能造成网络瘫痪。网络节点的加入、退出以及环路的维护和管理都比较复杂。 5. 网状型拓扑网络:优点是可靠性高,但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广域网基本上采用网状型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物理层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二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 第2次实验 实验名称:FTP客户端通信程序设计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金智楼5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 年12 月13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 二.实验原理 (3) 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4) 五.实验记录 (4) 六.实验总计 (8)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 附录:部分代码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Windows下的TCP/IP通信方式与网络操作; 2.熟悉FTP的编程的过程; 3.学会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调试简单的通信程序。 二.实验原理 在使用MFC编程时,要连接到FTP服务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两个简单的步骤,首先必须建立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用类CinternetSession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或几个同时存在的Internet会话(Session),并描述与代理服务器的连接(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果在程序运行期间需要保持与Internet的廉洁,可以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作为类CwinApp的成员。MFC中的类CftpConnection管理我们与Internet服务器的连接,并直接操作服务器上的目录和文件,FTP时MFC的WinInet支持的三个Internet功能之一,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实例和一个CftpConnection对象就可以实现和一个FTP服务器通信,我们不需要直接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而是通过调用CinternetSession::GetFtpConnection来完成这项工作。他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并返回一个指向该对象的指针。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请绘制流程图) 1、实验方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参考答案第三章(高教第二版冯博琴) 1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中基本的原理是什么? 答:所谓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将这些同层进程间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中基本的原理是抽象分层。 2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是什么?试举出自然语言中的相对应的要素。答: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1)语义 协议的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也即“讲什么”。2)语法 语法是用于规定将若干个协议元素和数据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个更完整的内容时所应遵循的格式,即对所表达的内容的数据结构形式的一种规定(对更低层次则表现为编码格式和信号电平),也即“怎么讲”。 3)时序 时序是指通信中各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或者说时序规定了某个通信事件及其由它而触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的执行顺序。例如在双方通信时,首先由源站发送一份数据报文,如果目标站收到的是正确的报文,就应遵循协议规则,利用协议元素ACK来回答对方,以使源站知道其所发出的报文已被正确接收,于是就可以发下一份报文;如果目标站收到的是一份错误报文,便应按规则用NAK元素做出回答,以要求源站重发该报文。   3 OSI/RM参考模型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OSI/RM参考模型的研究方法如下: 1)抽象系统 抽象实系统中涉及互连的公共特性构成模型系统,然后通过对模型系统的研究就可以避免涉及具体机型和技术实现上的细节,也可以避免技术进步对互连标准的影响。 2)模块化 根据网络的组织和功能将网络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然后定义层间的接口以及每层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最后定义每层必须遵守的规则,即协

计算机网络第六章 2讲

6、3?Internet传输协议 ?两个对等运输实体在通信时传送得数据单位叫作运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 (Transpor tProtocolDataUnit)。 ?TCP/IP得传输层有两个不同得协议:(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2)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CP 传送得数据单位协议就是TCP 报文段(segment)UDP 传送得数据单位协议就 是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 ?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对方得传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 给出任何确认.虽然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 就是一种最有效得工作方式。 ?TCP则提供面向连接得服务。TCP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TCP要提供可靠 得、面向连接得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得开销.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得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得处理机资源. ?强调两点:1、传输层得UDP用户数据报与网络层得IP数据报有很大区别。IP 数 据报要经过互连网中许多路由器得存储转发,但UDP用户数据报就是在传输层得端到端抽象得逻辑信道中传送得。2、TCP 报文段就是在传输层抽象得端到端逻辑信道中传送,这种信道就是可靠得全双工信道。但这样得信道却不知道究竟经过了哪些路由器,而这些路由器也根本不知道上面得传输层就是否建立了TCP连接 6、3 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6.3.1、1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概述RFC768 ?UDP 只在IP 得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很少一点得功能,即端口(端口用来标志应用层 得进程)得功能与差错检测得功能(可选功能)。 1 16 UDP头 ?UDP就是一个简单得传输协议; 提供'besteffort'服务, UDP报文可能会丢失与乱序; ?虽然UDP 用户数据报只能提供不可靠得交付,但UDP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得优点。 ?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结束时也就无连接释放),因而开销小与发送数据 前得延迟小收发双方不需要握手, 每个UDP报文得处理都独立于其它报文 ?UDP 得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得连接状态表。因为不使用拥塞控制,也不保证可靠 交付、 ?UDP 用户数据报只有8个字节得首部开销.比TCP得20个字节得首部短 ?没有拥塞控制,可以尽快发送, 所以网络出现得拥塞不会使源主机得发送速率 降低。这对某些实时应用就是很重要得。很多实时应用(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 等)要求源主机以恒定得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允许在拥塞时丢失一些数据, 但却

网络技术(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网络技术 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考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资源共享的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其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 ②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互连的计算机之间应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都可以联网或者脱离网络工作。 ③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考点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网络分类方法 网络分类的方法很多,常用以下两种分类法: ①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一点式网络。选择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一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②根据网络的覆盖围与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2.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1)局域网(LAN) 局域网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或是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在局域网领域中,采用以太网(Ethemet)、令牌总线(Token Bus)和令牌环(Token Ring)原理的局域网产品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2)城域网(MAN) 城域网(MAN)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其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千米围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 (3)广域网(WLAN) 广域网也称远程网,它所覆盖的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早期的网络主要是广域网。 考点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网络拓扑设计。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2.网络拓扑的分类 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信信道类型分为以下两类: (1)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 采用点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有4种:星型、环型、树型与网状型。 (2)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 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主要有4种: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3.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 (1)星型拓扑 星型拓扑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管理,但由于其集中控制方式的结构,一旦中心结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全网的瘫痪,可靠性较差。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2007-9-13 一、填空题 1、数据通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互渗透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也是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信息仅对____________而言。 3、______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于事物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 4、信息论的主要奠基人香农把信息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 5、数据被解释为一种素材,一种原始资料,当我们对这些素材(或原始资料)进行有序组 织后,得到的“成果”就是_______。 6、数据通信中的数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数值、字符、图形和图像等。 7、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是__________,是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8、按信号变化的连续性,非连续性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9、模拟信号规则波形是正弦波,可用三个参数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调制技术主要用来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转换成特殊的______________。 11、常用的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常见的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3、根据数据传输系统在传输数据信号的过程中是否对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可以把数据传 输系统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按传输数据的时空顺序,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按发送器和接收器时钟是否同步,可以把数据传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 16、基带传输是一种不对传输信号进行______________的传输方式。 17、调制速率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波特率。 18、如果一个单位调制信号波的时间长度为T(s),那么调制速率:B(波特)=______。 19、数据信号速率的单位(b/s)也表示每秒钟传递的______________。 20、调制速率(波特)与数据信号速率(比特/秒)在______传输______状态的调制信号时, 二者的速率相同。 21、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________。 22、在数据信号速率相同时,数据传输速率随__________不同而变化。 23、信息是将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包含在内,另一种仅指_________。 24、数字信道只允许传输离散的__________。 25、调制解调器是进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的专用设备,进行数/摸转换的目的,就是要利 用模拟信道传递___________。 26、双向信道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是以宇宙空间为传输媒体的信道。 28、_________主要作为同轴电缆通信系统的替代或补充,用于长途干线通信。 29、_________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 30、与频分多路复用相比时分多路复用更适合于传输________________。 31、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工作的时分多路复用称为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互联网? 2. 计算机网络的最重要功能是什么? 3. 按照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将网络划分哪几类?每一类各有什么特点? 4. 无线网可以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的特点是什么? 5. 简述ISO/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6. 简述TCP/IP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7. 比较ISO/OSI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1.什么是数据、信号和传输? 2.数字传输有什么优点? 3.什么是异步传输方式?什么是同步传输方式? 4.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方式? 5.什么是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6.什么是信道的截止频率和带宽? 7.简述信号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 8.有线电视公司通过CATV电缆为每个用户提供数字通信服务。假设每个用户占用一路电视信号带宽(6MHz),使用64QAM技术,那么每个用户的速率是多少? 答: 根据香农定理C = 2*W*log2M 由于采用64-QAM技术,所以其M为64,W为6MHz,代入香农定理计算得出 C = 2*W*log2M = 2*6*5 = 60Mbps 9.要在带宽为4kHz的信道上用4秒钟发送完20KB的数据块,按照香农公式,信道的信噪比应为多少分贝(取整数值)? 答: (1)根据计算信道容量的香农定理 C=W*log2(1+S/N) (2)按题意 C=20K×8÷4=40Kbps;而W=4KHz (3)故得解:log2(1+ S/N)=10;其中S/P n=210-1=1023 (4) dB=10log10(S/N)=10log10(1023)≈30,所以该信道的信噪比应为30分贝。 10.对于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的电话线路,如果采用二进制信号传输,该电话线路的最大数据率是多少? 答:此题用香农定理来解答。 信道的带宽B=3000Hz,信/噪比S/N=30dB,则10lg(S/N)= 30dB,∴ S/N = 1000。由香农定理可知,此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B㏒2(1+S/N) =3000×㏒2(1+1000)≈30 kbps。 另外,它也应受不考虑噪声时,奈奎斯特定理所给出的限制: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B ㏒2V;因是二进制信号一个码元携带㏒22 = 1 bit的信息量,所以按奈奎斯特定理算出的最大数据速率是:2×3000×㏒22 = 6 kbps。 最大可达到的数据速率应取两者中小的一个,即min(30 k,6 k)= 6 kbps。 11.假设信号的初始功率是5W,信号衰减是10dB,问信号衰减后的功率是多少?12.比较一下各种传输介质的优缺点。 13.什么是频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4.什么是波分多路复用和密集波分多路复用? 15.什么是时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6.比较一下同步TDM和统计TDM的异同点。 17.20个数字信号源使用同步TDM实现多路复用,每个信号源的速率是100kbps,如果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1.6 比较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1)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是在源端和目的端间实时地建立起电路连接,构成一条信息通道,专供两端用户通信。通信期间,信道一直被通信双方用户占有,通信结束,立即释放。线路交换的特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但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2)存储转发交换是在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存储转发和电路交换的主要区别是: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中的结点要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选和转发功能。存储转发交换包括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3)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送,无需事先建立线路,事后更无需拆除。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响小、可以实现多目的报文;缺点是:延迟时间长且不定、对中间节点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适合计算机网络。(4)分组交换中数据以短分组的形式传输,分组长度一般为1000字节。如果发送端有更长的报文需要发送,那么这个报文被分割成一个分组序列,每个分组由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两部分组成。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类型: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分组交换的优点是: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经济,但存在如下的缺点:有一定的延迟时间、额外的开销会影响传输效率、实现技术复杂等。 2.1 (1)双绞线:是最常见的、最经济的传输媒质,主要用于电话网络和建筑物内的通信线路;(2)同轴电缆:主要应用于电视转播、长途电话传输、近距离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局域网等;3)光纤:主要用在长途电信中; 2.11 什么是扩频通信?基本的扩频技术有哪两种?试分析其基本原理。 扩频(spread spectrum)的基本思想是将携带信息的信号扩散到较宽的带宽中,用以加大干扰及窃听的难度。常见的扩频技术有跳频和直接序列扩频两种。 2.12 分析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数据服务的特点: (1)主机随时可发送数据; (2)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3)分组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目的主机 (4)某个分组可能丢失(不可靠服务) 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1)先拨号建立电路,然后再通话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2版)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充题 1.网络常用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型五种。 2.INTERNET的主要应用包括远程登录(Telnet)、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 电子公告板(BBS)和全球信息网(WWW)。 3.FDDI网络的优点是较长的传输距离、具有较大的带宽、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和互操作性 强。 4.IPv4向IPv6 过渡的主要方案有隧道技术、双栈技术和地址翻译技术。 5.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局域网操作系Netware、Unix、Windows server 2003和Linux。 6.网络资源共享方案共享文件夹、映射网络驱动器和共享网络打印机。 7.入网用户的IP地址有静态地址和动态地址之分。 8.OSI参考模式由七层协议组成,从高到低分别称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 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9.一个完整的电子邮件系统应该由客户端软件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软件和协议组成。 10.计算机病毒通常分可以分为文件病毒、引导扇区病毒、多裂变病毒、秘密病毒、异形病 毒和宏病毒。 1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从物 理上连接起来,按照事先约定协议互相通信,以共亨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的的系统。 12.一个网络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3.根据通信方式局域网可以分为专用服务器局域网、客户机/服务器局域网和对等局域网。 14.防火墙技术覆盖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5.局域网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互联设备。 16.双绞线的连接方法有正常连接和交叉连接。 17.接入因特网方法有电话线连接、专线连接、无线连接、有线电视网及电力MODEM。 18.网桥的种类有透明网桥、转换网桥、封装网桥和源路由选择网桥。 19.ISDN的带宽包括一个16kpbs控制信道和两个64kpbs通信信道。 20.局域网中用得较多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方式。 21.OSI参考模式由七层协议组成,从低到高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最突出优点是(D) A、精度高 B、内存容量大 C、运算速度快 D、共享资源 2.计算机网络按其所涉及范围大小和计算机之间互连的距离,其类型可分为(C)A、局域网、广域网和混合网B、分布的、集中的和混合的 C、局域网和广域网 D、通信网、因特网和万维网 3.网络存储的类型有(C)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2版) 陈伟刘会衡主编 杜谦王晟梁小宇付琴编 习题参考答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5) 第3章数据链路控制 (21) 第4章多路复用与信道共享技术 (24) 第5章局域网 (29) 第6章城域网 (37) 第7章广域网 (41) 第8章网络互连 (46) 第9章互联网的应用 (54) 第10章无线网络技术 (58) 第11章Ad hoc网络技术 (61) 第12章下一代网络 (65)

第1章概述 习题参考答案 1.1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并比较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解答: 模拟通信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也即该信号的波形是连续的,可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数字通信传输的是数字信号,也即该信号的幅度不随时间作连续的变化,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一般取两个离散值“0”和“1”)。比如固定的电话通信就属于模拟通信,GSM和CDMA移动通信则属于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的优点是信道的利用率较高,缺点包括:抗干扰能力弱、保密性差、设备不易大规模集成及不适合计算机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等。数字通信的优点包括: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设备易于集成,并且便于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等,它的主要缺点是所有的信道频带比模拟通信宽得多,因而降低了信道的利用率。但随着信道性能的改善,这一缺点会逐渐得到解决。 1.2 数据通信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数据通信网? 解答: 数据通信是指由信息源产生的数据,不管通过模拟传输还是数字传输的信道,按照一定通信协议,形成数据流传送到受信者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据通信可看成是数字通信的特例,并具有数字通信的一切优点。数据通信以数据传输为基础,但又不是单纯的数据传输,它包括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以及在传输前后的数据处理过程。 由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遥测、遥控、自控、雷达等领域都需要用到数据处理与传输,也就都离不开数据通信,因此,数据通信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数据通信网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什么是数据通信系统?从设备级举一例说明该系统的组成。 解答: 数据通信系统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控制处理设备将分布在各处的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执行数据传输功能的系统。它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比如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分布两地的计算机则属于信源和信宿,它的传输通道电话线路则属于信道,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号,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中间还必须经调制解调器进行模数或数模的转换才能完成通信。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第二章

副修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作业 黄思君04353069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章物理层 习题2-01 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现有的网络中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种类繁多,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物理层的重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习题2-02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源系统(或发送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 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例如正文输入到PC机,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例如,调制解调器将PC机输出的数字比特流转换成能够在用户的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例如,调制解调器接收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比特流。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 习题2-03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作业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2.每1毫秒对一条无噪声4kHz信道采样一次。试问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如果信道上 有噪声,且信噪比是30dB,试问最大数据速率将如何变化? V b/s。因此最大数据传输率解:无噪声信道最大数据传输率公式:最大数据传输率=2Hlog 2 决定于每次采样所产生的比特数,如果每次采样产生16bits,那么数据传输率可达128kbps;如果每次采样产生1024bits,那么可达8.2Mbps,注意这是对无噪声信道而言。 实际信道总是有噪声的,其最大数据传输率由香农定律给出。若信噪比为30 dB说明S/N = 1000,所以最大传输速率为39.86 kbps. 3.电视信道宽6MHz。如果使用4级数字信号,试问每秒可发送多少个比特?假设电视信道 为无噪声的。 解:根据奈奎斯特定理, 取样频率定为12MHz. 4级数字信号每次抽样需要2bits, 故发送速率为24 Mbps. 4.如果在一条3kHz的信道上发送一个二进制信号,该信道的信噪比为20dB,试问可达到 的最大数据率为多少? 解:信噪比为20 dB 即 S/N =100.由于log2101≈6.658,由香农定理知,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3log2(1+100) =19.98kbps。 又根据乃奎斯特定理,发送二进制信号的3kHz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2*3log22=6kbps。 即得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kbps 18.一个简单的电话系统包括两个端局和一个长途局,每个端局通过一条1MHz的全双工中 断线连接到长途局。在每8个小时的工作日中,平均每部电话发出4次呼叫,每次呼叫平均持续6分钟,并且10%的呼叫是长途(即要通过长途局)。试问端局最多能支持多少部电话(假设每条电路为4kHz)?请解释为什么电话公司决定支持的电话数要小于端局的最大电话数? 解:每部电话每小时做0.5 次通话,每次通话6 分钟。因此一部电话每小时占用一条电路3 分钟,60/3=20,即20 部电话可共享一条线路。由于只有10%的呼叫是长途,所以200 部电话占用一条完全时间的长途线路。局间干线复用了1000000/4000=250 条线路,每条线路支持200 部电话,因此,一个端局可以支持的电话部数为200*250=50000。 23.如果波特率是1200并且不需要差错检测,试问V.32标准调制解调器能达到的最大比特 率是多少? 解:由于有32个状态, 5 bits就可以编码. 波特率是1200, 即能达到的最大比特率是 5 ? 1200 = 6000 bps.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 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

最新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一节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拓扑 复习要求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了解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知识精讲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体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一种通信语言,它是一组有关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的约定或规则。网络协议含有三个要素即语议、语法和时序。 语义:指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的含义,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规定了通信双方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而协议元素是指控制信息或命令及应答。 语法:指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形式或格式。 时序:也称规则,即事件的执行顺序。 2.网络层次式结构 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通常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采用分层式网络结构,有采用分层方式的做法,可以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从而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而且每一层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采用分层结构的好处主要有: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灵活性好 ?容易标准化 ?各层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实现技术 3.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4.网络拓扑结构:也称网络结构,是指网络结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结点是指组成网络的网络单元,如:主机、集线器、路由器等,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端结点和转接结点,端结点指通信的源或宿结点,又称访问接点,如主机或终端;转接结点指网络通信过程中起控制和转发信息作用的结点,如集线器、交换机等。 5.链路:两个节点之间的线路。 二、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与传输出介质的选择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紧密相关。常见的拓扑结构有: 1.星型 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该中心节点一般为主机或集线器。中心接点负责接收工作站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的工作站,它具有中继和数据处理功能。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3、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 答:目前研究网络安全已经不只为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