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肝胆系病证

中医肝胆系病证

中医肝胆系病证
中医肝胆系病证

肝胆系病证

胁痛

●胁痛的概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痛的病机

病位:肝胆,脾胃,肾

病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胁痛的诊断要点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胁痛的鉴别

●胁痛的辨证要点

首辨胁痛在气在血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

●胁痛的治疗原则

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宜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虚证宜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胁痛的辨证论治

●胁痛的转归

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一般胁痛,若治疗得当,多能消失,预后较好。

若致病因素不能消除,胁痛可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患者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胸闷腹胀,嗳气频作,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

B.五磨饮子

C.通道散

D.木香顺气散

E.六磨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郁气滞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用柴胡疏肝散。

A.龙胆泻肝汤

B.柴胡疏肝散

C.复元活血汤

D.一贯煎

E.茵陈蒿汤

1.治疗胁痛肝胆湿热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胁痛肝胆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

2.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胁痛瘀血阻络证用复元活血汤。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黄疸的病机

病机: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下注。

病理因素:湿邪是关键

●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是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

●黄疸的鉴别

●黄疸的辨证要点

首辨阳黄、阴黄。

次辨阳黄湿热之轻重、胆腑郁热及疫毒炽盛。三辨阴黄之病因。

四辨黄疸病势轻重。

●黄疸的治疗原则

以化湿邪,利小便为治疗大法。

●黄疸的辨证论治(1/3)

●黄疸的辨证论治(2/3)

●黄疸的辨证论治(3/3)

●黄疸的转归

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

急黄病情重笃,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

阴黄病程缠绵,收效较慢。

●黄疸的预防调摄

精神调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作劳,避触秽浊之气。

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脉象之变化。

黄疸的病理因素关键是:

A.湿邪

B.寒热

C.疫毒

D.气滞

E.瘀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疸的病理因素关键是湿邪。

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黄疸的发生关系密切:

A.肝

B.胆

C.脾

D.胃

E.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下注。

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是:

A.茵陈蒿汤加黄连、龙胆草

B.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C.大柴胡汤加厚朴、竹茹

D.犀角散加味

E.茵陈术附汤合逍遥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患者,女,45岁。突发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其证候是:

A.热重于湿

B.湿重于热

C.疫毒炽盛

D.胆腑郁热

E.脾虚湿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胆腑郁热,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

积证

·积证的概述

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积证的病机

病位:肝、脾、胃、肠

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病理因素:以血瘀为主

·积证的诊断要点

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临床表现。

腹内结块触之有形,固定不移,以痛为主,痛有定处。

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虚劳等病史。·积证的鉴别

·积证的辨证要点

首先辨明积块的部位

其次辨积证的初、中、末三期

再辨病证的标本缓急

·积证的治疗原则

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积证的辨证论治

·积证的转归

积证日久,可导致气虚、血虚,甚或气阴并亏。

积证的病理演变,与血证、黄疸、鼓胀等有较密切的联系。

积证的病机主要是:

A.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B.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

C.脾肺肾功能失调,水潴体内

D.心肝脾功能失常,水结腹内

E.肝脾肾受损,血郁脾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积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下列各项,不属积证病因的是:

A.情志失调

B.饮食所伤

C.感受寒邪

D.病后所致

E.跌打损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积证病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他病续发所致。

聚证

·聚证的概述

聚证是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聚证的病机

病位:肝脾

病机:气机阻滞

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

·聚证的诊断要点

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以胀为主。

腹内结块特征为聚散无常,时作时止,痛无定处。

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病史。

聚证的鉴别

·聚证的辨证要点

腹痛以胀痛为主,嗳气则舒,随情绪变化起伏——气滞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食积

脘腹痞闷,呕吐痰涎,舌苔滑腻——痰湿

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腹痛拒按——燥屎内结

·聚证的治疗原则

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治疗原则。再根据病理因素的不同,分别采用行气散结、消食散结、化痰散结、导滞散结。

·聚证的辨证论治

·聚证的转归

聚证一般病程短,预后良好。但聚证日久,或因虚损、燥热、痰湿、瘀阻而加重病情,进而病由气入血,可转化为积证。

患者,男,34岁,近日腹胀或痛,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按之则胀痛更甚,纳食减退,大便秘结,舌苔腻,脉弦滑,证属:

A.气滞血阻型积证

B.气结血瘀型积证

C.肝郁气滞型聚证

D.食滞痰阻型聚证

E.肝气夹痰型聚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聚证-食滞痰阻型,证候: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导滞散结。选方:六磨汤。

鼓胀

●鼓胀的概念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鼓胀的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

病理因素:气滞、瘀血、水湿

●鼓胀的诊断要点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皮肤紫斑等出血象。

●鼓胀的鉴别

●鼓胀的辨证要点

首辨虚实

其次辨明气血水三者轻重

再辨寒热偏盛

●鼓胀的治疗原则

标实为主,根据气、血、水的偏盛,分别采用行气、活血、祛湿利水或暂用攻逐之法,同时配以疏肝健脾。

本虚为主,根据阴阳的不同,分别采取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

●鼓胀的辨证论治(1/3)

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标实气

湿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

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疏肝理

运脾利

湿

柴胡疏

肝散合

胃苓汤水

湿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

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温中健

行气利

实脾饮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

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清热利

湿

攻下逐

中满分

消丸合

茵陈蒿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

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

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细涩。

活血化

行气利

调营饮

●鼓胀的辨证论治(2/3)

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本虚阳

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脘闷纳呆,

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白滑,脉

沉细无力。

温补

脾肾

化气

利水

附子理苓

汤或济生

肾气丸阴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

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

弦细数。

滋肾

柔肝

养阴

利水

六味地黄

丸合一贯

●鼓胀的辨证论治(3/3)

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变证大

骤然大量呕血,血色鲜红,大便下血,暗红或油黑。

清热

凉血

活血

止血

犀角地黄

大汗出如油,四肢厥冷,呼吸低弱,脉细微欲绝扶正独参汤加

●鼓胀的转归

病情易于反复,预后一般较差。

因气、血、水互结,邪盛正衰,治疗较棘手。

●鼓胀的预防调摄

宜进清淡、富有营养而且易于消化之食物。

调节情志,怡情养性,安心休养,避免过劳。

加强护理,注意冷暖,防止正虚邪袭。

鼓胀的主症是:

A.全身水肿

B.单腹胀大

C.四肢水肿

D.头面水肿

E.眼睑水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鼓胀的诊断要点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皮肤紫斑等出血象。

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实脾饮

B.调营饮

C.胃苓汤

D.柴胡疏肝散

E.济生肾气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鼓胀水湿困脾证

证候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证机概要: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鼓胀患者,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神倦怯寒,肢冷,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苔淡白,脉沉细无力。其证候是:

A.瘀结水留证

B.气滞湿阻证

C.水热蕴结证

D.水湿困脾证

E.阳虚水盛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鼓胀阳虚水盛证

证候主症: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光)白,脘闷纳呆,神

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代表方: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瘿病

·瘿病的概述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瘿病的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病理因素:气滞、痰浊、瘀血

·瘿病的诊断要点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女性多发,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病史,或地区性发病。

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眼突、手抖、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

瘿病的鉴别

瘿病瘰疬

共同点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

肿块部位颈部正前方颈项的两侧或颌下

肿块性状肿块一般较大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瘿病(阴虚火旺证)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有多食,无多饮多尿有

颈部瘿肿有无

伴随症状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尿中常有甜味

·瘿病的辨证要点

首先需辨明在气在血

其次辨别火旺与阴伤的不同

其三辨清病情的轻重

·瘿病的治疗原则

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

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配合活血化瘀。

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

瘿病的辨证论治

·瘿病的转归

瘿肿小、质软、治疗及时,多可治愈。

若肿块坚硬、移动性差而增大迅速,预后不良。

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神昏、髙热、大汗、脉疾等症状时,病情危重,预后不良。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坚硬,结节高低不平者,可能恶变,预后不佳。

·瘿病的预防调护

缺碘地区,可经常食用海带,使用加碘食盐。

密切观察瘿肿的形态、大小、质地软硬及活动度等变化。

颈前肿块,柔软光滑,兼烦热,易出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此证的治法是

A.清热化痰

B.疏肝理气

C.养阴清热

D.清泻肝火

E.清心泻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瘿病-肝火旺盛证,证候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选方: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瘿病辨证为气郁痰阻者,其最佳选方是

A.海藻玉壶汤

B.藻药散

C.四七汤

D.半夏厚朴汤

E.四海舒郁丸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瘿病-气郁痰阻证,证候: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选方:四海舒郁丸。

疟疾

●疟疾的概念

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疟疾的病机

病位:少阳

病机:疟邪伏于少阳,出入营卫,邪正交争,引起发作。

病理因素:疟邪

●疟疾的诊断要点

周期性发作的寒战、发热、出汗。

在间歇期间症状消失,与常人无异,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有传染及流行病史。

●疟疾的鉴别

●疟疾的辨证要点

首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

其次辨寒热的偏盛

再辨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

●疟疾的治疗原则

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区别寒与热的偏盛进行处理。

●疟疾的辨证论治(1/2

●疟疾的辨证论治(2/2)

●疟疾的转归

正疟初起,运用和解达邪之法可愈。

疟疾日久不愈,可胁下结块,成为痞块、积聚之证。

●疟疾的预防调摄

本病为蚊虫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施。

疟疾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寒战时加盖衣被,注意保暖,多饮热开水;发热时减去衣被。

服药宜在疟发前2小时,发作时不宜服药或进食。

疟疾患者,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其治法是:

A.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B.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C.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D.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E.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温疟证候主症: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阳热素盛,疟邪与营卫相搏,热炽于里。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方用:

A.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B.何人饮

C.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D.清瘴汤

E.柴胡截疟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热瘴证候主症: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瘴毒内盛,热邪内陷心包。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代表方:清瘴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方歌

肝胆病证 一、胁痛 1. 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2. 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3. 瘀血阻络 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复元活血汤8:复元活血柴胡穿山甲,桃仁大黄瓜蒌根红花当归甘草。 4. 肝络失养 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二、黄疸 (一)阳黄 1. 热重于湿 茵陈蒿汤3:茵陈蒿、栀子、大黄 2. 湿重于热 茵陈五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茵陈蒿 甘露消毒丹11:甘露消毒白蔻仁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薄荷,湿热流连正治方。 3. 胆腑郁热 大柴胡汤8: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枣生姜。 4. 疫毒炽盛(急黄) 千金犀角散5:犀角散中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 安宫牛黄丸12:安宫牛黄开窍方,黄芩黄连山栀郁金朱砂雄黄,犀角珍珠冰片麝香金箔。 羚角钩藤汤10:羚角钩藤生地茯神,桑叶菊花白芍生甘草川贝鲜竹茹。 紫雪丹17:紫雪羚羊角犀牛角朱砂朴硝,硝石磁石寒水石滑石石膏,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炙甘草,更用黄金法亦超。 (二)阴黄 1. 寒湿阻遏 茵陈术附汤6:茵陈蒿白术附子,炙甘草干姜肉桂。 2. 脾虚湿滞 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 湿热留恋 茵陈四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去桂枝+茵陈蒿、栀子 2. 肝脾不调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归芍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当归身、白芍 3. 气滞血瘀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鳖甲煎丸23:鳖甲煎丸金匮方,?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韦人参射干,桂枝厚朴紫葳丹皮芍药干姜,瞿麦柴胡黄芩阿胶半夏,桃仁葶苈大黄赤硝。 三、积聚 (一)聚证 1. 肝气郁结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木香顺气散12:木香青皮橘皮枳壳川朴甘草,苍术川芎桂心砂仁乌药香附。 2. 食滞痰阻 六磨汤6:六磨沉香槟榔,乌药草枳壳大黄。(四磨沉香槟榔,乌药人参。五磨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存。)(二)积证 1. 气滞血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失笑散2:蒲黄、五灵脂 2. 瘀血内结 膈下逐淤汤12:膈下逐瘀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六君子汤6:四君子汤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 3. 正虚瘀结 八珍汤8:四君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物4(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化积丸10:化积丸中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随,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 四、鼓胀 1. 气滞湿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胃苓汤11:胃苓汤有五苓散5(泽泻桂枝,茯苓白术猪苓),生姜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 2. 水湿困脾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张某,女,43岁,突然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能开目,苔白腻,脉滑数,测血压130/80mmHg,做头颅CT未见异常,素无耳病。 第1题: 为明显诊断,下列检查哪项最合适 A.血清钾钠氯检测 B.肾功能 C.颈椎X片,经颅多普勒 D.MRI E.肝功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检查结果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为 A.肝火上炎 B.痰郁化火 C.痰湿中阻 D.气血亏虚 E.肾精不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其治法是 A.平肝泻火 B.清热化痰 C.化痰祛湿,和胃降逆 D.补益气血 E.补肾填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其选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黄连温胆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归脾汤 E.左归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40岁,腹部胀痛半年余,现症:自觉腹中有条索状物隆起,按之痛更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第5题: 其诊断是 A.瘀血内结(积证) B.气滞血阻(积证) C.肝胃不和(痞满) D.食滞痰阻(聚证) E.肝郁气结(聚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其治法是 A.疏肝和胃 B.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C.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D.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E.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其选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六磨汤 E.疏肝健胃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若患者痰湿较重食滞不化,苔腻不消,宜选方 A.化积丸 B.枳实消痞丸 C.平胃散 D.保和丸 E.二陈汤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9题: 若患者兼瘀象者,可加 A.五灵脂、蒲黄 B.桃红、红花 C.元胡、莪术 D.当归、川芎 E.刘寄奴、姜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65岁,左胁下包块年余,曾做B超示脾大,肝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现症觉左肋下胀痛不适,包块质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质淡稍暗,脉弦细。第10题: 本病例诊断为 A.正虚瘀结证(积证) B.气滞血阻证(积证) C.瘀血内结证(积证) D.食滞痰阻证(聚证) E.肝气郁结证(聚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四章肝胆病证 一、填空题: 1.胁痛在病证方面,有————有————,而以————为多见。 2胁痛之实证以————、————、————为主,三者又————为先。 3.鼓胀后期多因出现————、————或————等危候,使病情恶化,必须及时抢救。 4.鼓胀的病机多由于————、————、————三脏受病,————、————、————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发鼓胀。 5《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得之。”又对治疗提出“诸病 黄家,但————”。 6.黄疸的证候,一般是以————继则遍及全身,或黄如————,或如————。 7. .眩晕病位在————,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 之脏关系密切。 8.眩晕若兼头胀头痛,心烦易怒,————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9.中风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以内,中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恢复期是 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证期系发病————以上者。 10.如何防治————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首先必须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 1.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疗选用( ) A.龙胆泻肝汤 B.旋复花汤 C.丹栀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2.胁痛一证,其病位主要在( ) A.肝脾 B.脾胃 C.肝胆 D.肝肾 3.下列哪一病证可兼黄疸( ) A.水肿之湿热壅盛型 B.不寐之痰热内扰型 C.热痹之痰浊壅寒型 D.胁痛之肝胆湿热型 4.寒湿困脾型鼓胀的治法是( ) A.疏肝理气,祛湿散满 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C.温补脾肾,攻下逐水 D.温阳化气,解表行水 5.湿热蕴结型鼓胀,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可用( ) A.中满分消丸 B.紫雪丹 C.安宫牛黄丸 D.犀角地黄汤 6.鼓胀的病位在( ) A.肺脾胃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肝脾肾 7.患者腹部胀大半年余,胁下胀痛不适,纳减,食后腹胀,尿少,下肢微肿。检查:面 色暗晦,周身皮肤发黄,腹胀大,胁下可触及痞块,双下肢按之微肿,脉弦细,舌苔腻,应诊断为( ) A.水肿 B.黄疸 C.积聚 C.鼓胀 8.患者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 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何证。( ) A.热重于湿型黄疸 B.湿重于热型黄疸 C.湿热蕴结型鼓胀 D.气滞湿阻型鼓胀 9.下列哪项不属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 ) A.小便黄与不黄 B.病程较长与较短 C.黄色鲜明与晦暗 D.虚证与实证 10.黄疸发病涉及的脏腑是( ) A.肝胆 B.肝脾 C.肝胆脾胃 D.肝胆脾肾 11.身目俱黄,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 ) A.大柴胡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乌梅丸 12.下列哪项不符合阴黄的临床特征( ) A.身目俱黄 B.黄色晦暗 C.纳少脘闷 D.发热口渴 13.风阳上扰型眩晕宜选用( ) A.镇肝熄风汤 B.大定风珠 C.天麻钩藤饮 D.龙胆泻肝汤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 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头痛 头痛 【概述】 一、概念: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头痛是以症状命名,头痛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二、沿革: (一)《内经》中有“首风”“脑风”之名。 《素问﹒风论》言“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头痛病因由风寒侵犯所致。并且《内经》中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脑风——因风邪入脑所致,见项背怯寒,脑户极冷,痛不可忍者。 首风——指头痛因洗头受风所致,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遇风易发者。 (二)《伤寒论》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三)《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病因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偏头痛——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其痛暴发剧烈,痛止如常人,又称“偏头风”。 真头痛——头痛剧烈,引脑及巅,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系寒邪入脑所致,病情多属危重。 厥头痛——寒邪犯脑所致,病见头痛剧烈,连及眼齿,治宜温散寒邪。 (四)《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引经药的使用。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 “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五)《证治准绳》有头痛、头风之分。 “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病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以来而治之。” 头风——指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反复发作的头痛。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在于 (分数:2.00) A.有无神志不清√ B.有无后遗症 C.外风与内风 D.夹痰与夹瘀 E.邪浅与邪深 解析:解析: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但意识清楚,中脏腑则昏不知人。 2.与中风的病位无关的是 (分数:2.00) A.心 B.脑 C.肺√ D.肝 E.肾 解析: 3.与中风发病机制无关的是 (分数:2.00) A.肝风 B.心火 C.风痰 D.外伤√ E.气滞 解析: 4.下列治疗黄疸的治则中,最重要的是 (分数:2.00) A.清泻热邪 B.通便泻热 C.温化寒湿 D.清热解毒 E.化湿利小便√ 解析:解析:化湿可以退黄,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 5.阳黄中热重于湿型的黄色是 (分数:2.00) A.黄疸急速加深呈深黄色 B.掉黄或染衣着色 C.黄色不泽 D.黄色晦黯 E.黄色鲜明√ 解析: 6.下列各项,对积与聚无鉴别意义的是 (分数:2.00) A.积属血,聚属气 B.积属脏病,聚属腑病

C.积的病程长,聚的病程短 D.积为固定不移,聚为聚散无常 E.积的病位在大腹,聚的病位在小腹√ 解析:解析:积聚二证多以虚实、病程为鉴别,其病位均在腹部,并无大腹小腹之分。 7.鼓胀后期,其证表现为肝肾阴虚时,当禁用 (分数:2.00) A.养阴之品 B.滋阴之品 C.活血之品 D.止血之品 E.峻下之品√ 解析:解析:证见肝肾阴虚之时,应治以滋养肝肾之法,配合行气活血利水,不可擅用峻下之品。 8.下列各项,不属眩晕治本之法的是 (分数:2.00) A.填精 B.养血 C.益肾 D.养肝 E.潜阳√ 解析: 9.眩晕的治法不包括 (分数:2.00) A.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B.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C.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D.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E.补肾滋阴或补肾助阳 解析: 10.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宜选用的方剂是 (分数:2.00) A.补中益气汤 B.归脾汤√ C.四君子汤 D.左归丸 E.右归丸 解析: 11.中风病之阴闭,应具备闭证的主要症状,其兼症不包括 (分数:2.00) A.面白唇紫 B.痰涎壅盛 C.呼吸气粗√ D.舌苔白腻 E.四肢欠温 解析:解析:阴闭有寒湿痰浊之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欠温等,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可见呼吸气粗。 12.脱证的治疗方法是 (分数:2.00) A.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B.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人卫版)分证论治总结

中医内科学(人卫版) 分证论治总结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 暑湿感冒清暑袪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第二节咳嗽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节哮病第四节喘证 实喘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表寒肺热散寒泄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清泻痰热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肝气犯肺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肺气虚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合黑锡丹 发作期 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脾肺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五节肺痈 初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 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第六节肺痨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 阴虚火旺补益肺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 阴阳两虚滋阴补阳,培元固本补天大造丸 第七节肺胀 外寒里饮温肺散寒,化饮降逆小青龙汤 痰浊阻肺燥湿化痰,降逆平喘三子养亲汤合苏子降气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虚汤合参蛤散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第四章肝胆病证汇总

第四章肝胆病证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 A?气滞血痰B?肝郁气滞C?湿热内蕴D?肝络失和E?以上都不是 2?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 A ?疏肝理气止痛B?清热利湿止痛C?祛瘀通络止痛D?养阴柔肝止痛E?疏肝和络止痛3?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 A?胁肋胀痛B?走窜不定C?入夜痛甚D?胸闷暧气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 A?胁肋灼热胀痛B? 口苦口粘C?小便黄赤D?舌红少苔E?脉弦滑数5?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 A?胁肋刺痛B?胸闷腹胀C?痛有定处D?入夜痛甚E?舌质紫黯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 ) A ?胁肋灼热疼痛B?悠悠不休C?遇劳加重D?舌红少苔E?头晕目眩7?胁是指以下什么部位( ) A?胸部B?上腹部C?右上腹部D?左上腹部E?侧胸部8?最早明确指出胁痛与肝胆病变相关的医籍是( ) A?《难经》B?《伤寒杂病论》C?〈〈景岳全书》D?〈〈证治汇补》E?以上都不是9?治疗萎黄的代表方剂是( ) A?人参养营汤B?茵陈四苓散C?茵陈五苓散D?柴胡疏肝散E?茵陈术附汤10?下列哪一项不是萎黄的主症( ) A?皮肤淡黄不泽B?两目不黄C?小便色淡黄D?倦怠无力E?大便溏薄11?吴又可〈瘟疫论》推崇退黄以什么药为专功( ) A?元明粉B?茵陈C?栀子D?黄柏E?大黄12?黄疸脾虚湿滞证的治法是( ) A?温中化湿,健脾和胃B?调和肝牌,理气助运C?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D?疏肝泄热,利胆退黄E?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13?茵陈术附汤是治疗黄疸哪个证型的代表方剂( ) A?湿重于热证B?胆腑郁热证C?热重于湿证D?寒湿困遏证E?脾虚湿滞证14?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湿重于热证的特点( ) A?黄疸不甚鲜明B?头重身困C?舌苔黄腻D?胸脘痞闷E?脉濡15?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疫毒炽盛证的特点( ) A?发病急骤B?疸色晦暗C?皮肤瘙痒D?神昏谵语E?舌质红绛16?下列哪一项不是脾虚湿滞证黄疸的特点( ) A?肌肤淡黄B?疸色晦暗不泽C?肢软乏力D?大便溏薄E?小便色清17?下列哪一项不是寒湿困遏证黄疸的特点( ) A?身目黄色晦暗B?疸色如烟熏C?脘腹痞胀D?舌淡苔黄腻E?脉沉迟18?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热重于湿证的特点( ) A?身目黄色鲜明B?头重身困C?腹部胀闷D?小便黄赤E?大便秘结19?黄疸的辨证要点是( ) A?以阴阳为纲B?区别湿重于热重C?区别热重与寒重D?区分疫毒之盛衰E?以虚实为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胁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胁痛 一、A1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 B、肝郁气滞 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和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 B、悠悠不休 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 E、头晕目眩 3、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 B、胸闷腹胀 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 E、舌质紫暗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 B、口苦口黏 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 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 B、走窜不定 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 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6、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 B、清热利湿止痛 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 E、疏肝和络止痛 7、肝胆湿热证的胁痛,治疗主方为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甘露消毒丹 D、龙胆泻肝汤

E、三仁汤 二、A2 1、患者,男,60岁。久患胁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杞菊地黄丸 D、一贯煎 E、二阴煎 2、患者梁某,男,52岁。近来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法宜选用 A、疏肝理气 B、祛瘀通络 C、清热利湿 D、养阴柔肝 E、以上都不是 三、B 1、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血府逐瘀汤 D.六味地黄丸

E.一贯煎 <1> 、肝络失养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2> 、瘀血阻络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3> 、肝胆湿热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该题针对“胁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和病证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肝络失养证 证候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该题针对“胁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进行考核】 3、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doc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一、【肺系病证】 1.1 感冒–解表达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 咳嗽–宣肺散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外感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1.3 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寒(冷) 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期 肺肾两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 合金水六君煎

1.4 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痰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痰平喘 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蛤蚧粉 1.5 肺胀–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痰浊壅肺化痰降逆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 , 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1.6 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七版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肝胆系病变

一、A型选择题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B.肝郁气滞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养E.以上都不是 2.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B.清热利湿止痛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E.疏肝和络止痛 3.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B.走窜不定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B.口苦口粘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B.胸闷腹胀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E.舌质紫暗 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B.悠悠不休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E.头晕目眩 7.胁是指以下什么部位() A.胸部B.上腹部C.右上腹部 D.左上腹部E.侧胸部 8.最早明确指出胁痛与肝胆病变相关的医藉是() A.《难经》B.《伤寒杂病论》C.《景岳全书》 D.《证治汇补》E.以上都不是 9.萎黄的代表方剂是() A.人参养营汤B.茵陈四苓散C.茵陈五苓散 D.柴胡疏肝散E.茵陈术附汤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萎黄的主症() A.皮肤淡黄不泽B.两目不黄C.小便色淡黄 D.倦怠无力E.大便溏薄 11.吴又可《瘟疫论》推崇退黄以什么药为专功() A.玄胡粉B.茵陈C.栀子D.黄柏E.大黄12.黄疸脾虚湿滞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健脾和胃B.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C.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D.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E.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13.茵陈术附汤是黄疸哪个证型的代表方剂() A.湿重于热证B.胆腑郁热证C.热重于湿证 D.寒湿困遏证E.脾虚湿滞证 14.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湿重于热证的特点() A.黄疸不甚鲜明B.头重身困C.舌苔黄腻D.胸脘痞闷E.脉濡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疫毒炽盛证的特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肝胆病证-胁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肝胆病证-胁痛 一、A1 1、肝胆湿热证的胁痛,治疗主方为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甘露消毒丹 D、龙胆泻肝汤 E、三仁汤 2、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 B、清热利湿止痛 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 E、疏肝和络止痛 3、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 B、走窜不定 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 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 B、口苦口黏 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 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 B、胸闷腹胀 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 E、舌质紫暗 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 B、悠悠不休 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 E、头晕目眩 7、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 B、肝郁气滞 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和

E、以上都不是 二、A2 1、患者梁某,男,52岁。近来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法宜选用 A、疏肝理气 B、祛瘀通络 C、清热利湿 D、养阴柔肝 E、以上都不是 2、患者,男,60岁。久患胁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杞菊地黄丸 D、一贯煎 E、二阴煎 三、B 1、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血府逐瘀汤 D.六味地黄丸

E.一贯煎 <1> 、肝络失养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2> 、瘀血阻络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3> 、肝胆湿热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胁痛之肝胆湿热证 证候主症:胁肋重着或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该题针对“胁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六)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六) 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 积聚的病因有 A.寒邪 B.虫积 C.痰浊 D.湿热 E.食滞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2题: 中经络的主要表现是 A.半身不遂 B.神昏谵语 C.口眼歪斜 D.言语不利 E.意识清楚 参考答案:ACDE 答案解析: 第3题: 眩晕的病因病机是 A.痰湿 B.瘀血 C.扰乱清窍 D.肝阳上亢 E.气火暴升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4题:

黄疸病人应禁食 A.辛热之品 B.富于营养 C.油腻之品 D.酒辣之品 E.易消化食物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第5题: 萎黄的临床特点为 A.小便通畅而色清 B.两目不黄 C.周身肌肤呈淡黄色 D.黄色晦暗 E.干萎无光泽 参考答案:ABCE 答案解析: 第6题: 急黄证的临床主症有 A.神昏谵语 B.发病急骤 C.黄疸迅速加深 D.黄色如金 E.高热口渴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7题: 胁痛的病理因素有 A.湿热 B.气滞 C.血虚 D.血瘀 E.气虚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 第8题: 西医学中哪些病与聚关系密切 A.胃肠功能紊乱 B.食道癌 C.胃癌 D.不完全性肠梗阻 E.胰腺癌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 第9题: "气鼓"的特征有 A.腹部膨隆 B.嗳气则舒 C.青筋显露 D.腹部按之空空然 E.叩之如鼓 参考答案:ABE 答案解析: 第10题: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逐水药 A.十枣汤 B.控涎丹 C.实脾饮 D.舟车丸 E.牵牛子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 第11题: 外感头痛的病机是 A.外邪上扰清窍 B.外邪郁表 C.壅滞经络

中医肝胆系病证

肝胆系病证 胁痛 ●胁痛的概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痛的病机 病位:肝胆,脾胃,肾 病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胁痛的诊断要点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胁痛的鉴别 ●胁痛的辨证要点 首辨胁痛在气在血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 ●胁痛的治疗原则 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宜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虚证宜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胁痛的辨证论治

●胁痛的转归 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一般胁痛,若治疗得当,多能消失,预后较好。 若致病因素不能消除,胁痛可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患者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胸闷腹胀,嗳气频作,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 B.五磨饮子 C.通道散 D.木香顺气散 E.六磨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郁气滞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用柴胡疏肝散。 A.龙胆泻肝汤 B.柴胡疏肝散 C.复元活血汤 D.一贯煎 E.茵陈蒿汤 1.治疗胁痛肝胆湿热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胁痛肝胆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 2.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胁痛瘀血阻络证用复元活血汤。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黄疸的病机 病机: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下注。 病理因素:湿邪是关键 ●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是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 ●黄疸的鉴别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汤 第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第八节 瘿病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第八节瘿病 瘿病 【概说】 一、概念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古籍中有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者。 二、沿革 (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 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 而《吕氏春秋·季春纪》所说的“轻水所,多秃与瘿人”不仅记载了瘿病的存在,而且观察到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三国志·魏书》引《魏略》有“发愤生瘿”及“十人割瘿九人死”的记载,提示当时已经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有关,并有手术治疗瘿病的探索。 (二)晋隋唐时期指出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对含碘药物及脏器治疗已有相当认识。 晋《肘后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诸病源候论·瘿候》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 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指出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 《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数十个治疗瘿病的方剂,

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海藻、昆布、羊靥、鹿靥等药,表明此时对含碘药物及用甲状腺作脏器疗法已有相当认识。 (三)宋金元时期对病因病机认识较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圣济总录·瘿瘤门》指出瘿病以山区发病较多,“山居多瘿颈,处险而瘿也”,并从病因的角度进行了分类,“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主要根据瘿病局部证候的不同,提出了瘿病的另外一种分类法:“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即名肉瘿;筋脉露结者,名筋瘿;赤脉交络者,名血瘿;随忧愁消长者,名气瘿。”并谓“五瘿皆不可妄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其对本病的分类更切合临床实际,治疗以内服药物为主,不可轻易施以刀针。 《儒门事亲·瘿》指出常食海带、海藻、昆布可消瘿,以之作为防治瘿病的方法。 (四)明清时期突出了气滞、血瘀、痰浊在致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除继承消瘿散结外增加了许多有效的治法方药。《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并记载了在用黄药子酒治疗瘿病时,“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及“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观察疗效的方法。《外科正宗·瘿瘤论》认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

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

第四章肝胆病症 第一节胁痛 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因】①情志不遂②跌仆损伤③饮食所伤④外感湿热⑤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肝、胆 病理变化:“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基本病机:肝络失和。实证: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邪阻肝络,不通则痛;虚证: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诊断要点】一侧或两侧胁痛,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可伴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病史 【治疗原则】疏肝活络止痛。实证:理气、活血、清利湿热;虚证: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第二节黄疸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伤寒杂病论》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景岳全书黄疸》提出“黄疸”病名 【病因】①外感湿热疫毒②内伤饮食(1.过食酒热甘肥或饮食不洁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病后伤脾)③病后续发 【病机】病理因素:湿、热、寒、疫毒、气滞、瘀血,以湿为主

病位:脾胃肝胆 基本病机: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病理表现:湿热、寒湿 【诊断要点】以目黄、肤黄、小便黄为特征,可伴胁痛腹痛、纳呆恶心,病史 【辨证要点】以阴阳为纲 【治疗要点】化湿邪,利小便 【证治分类】 阳黄:

第四节鼓胀 鼓胀: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医学入门鼓胀》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病因】①酒食不节②情志刺激(气机滞涩,脉络瘀阻,水湿内停)③虫毒感染④病后续发 【病机】病位:肝脾,久则及肾 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性:本虚标实,气滞、水停、血瘀三者错杂为患 【诊断依据】脘腹作胀,饭后尤甚,继而腹胀大如鼓,重者门脉高压征或腹壁浅静脉怒张,脐突出(症状系门脉高压征典型)病因病史【病症鉴别】(水肿/鼓胀见肾病)

第五章 肝 胆 病 证

第五章肝胆病证 第一节黄疸 一、选择题 1. A 型题(只采用A1 型) (1)黄疸发病的最主要因素是( E ) A. 脾胃虚寒 B. 饮食所伤C. 瘀血阻滞 D. 禀赋不足E. 外感与内伤 (2) 黄疸最主要的特征是( A ) A. 目黄 B. 皮肤黄C. 尿黄 D. 爪甲上黄E. 齿垢黄 (3) 黄疸的辨证, 以何者为纲( C) A. 气血 B. 虚实C. 阴阳 D. 寒热E. 脏腑 (4)阳黄的治疗大法是(D ) A. 清肝利胆 B. 清热解毒C. 利湿退黄 D. 清热化湿、通利二便E. 行气活血 (5)治疗湿重于热型黄疸的最佳方药是( B ) A. 茵陈蒿汤 B. 茵陈五苓散 C. 胃苓散 D. 茵陈术附汤 E. 实脾饮 (6)患者李某, 男,26 岁。无诱因突然出现全身皮肤发黄, 目黄溺黄,伴发热口渴, 恶心欲呕,腹部胀满, 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治疗主方宜用( E ) A. 犀角散 B. 茵陈五苓散 C.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大黄硝石汤 E. 茵陈蒿汤 (7)症见身目俱黄如烟薰, 脘腹胀满, 纳少便溏, 神疲畏寒, 口淡,舌淡苔腻, 脉沉迟。本证应辨证为( A ) A. 阴黄 B. 阳黄热重于湿C. 阳黄湿重于热 D. 急黄 E. 萎黄 (8)下列对黄疸各型的转归预后评价, 正确的是( E ) A. 急黄发病虽急,但预后好 B. 阴黄不伤阳气, 预后也不良 C. 阴黄变证较少 D. 阳黄与阴黄的病机不同,难以相互转化 E. 阳黄发病急,病程短,一般预后良好 (9) 黄疸主要应与何病证相鉴别( D ) A. 鼓胀 B. 胁痛C. 痞满 D. 萎黄 E. 呕吐 (10)采用“利小便”治疗黄疸,其目的是( C ) A. 祛湿退黄 B. 利水消肿C. 清热解毒 D. 升清降浊 E. 健脾化湿 (11) 黄疸病证的病理属性转变主要与何者有关( C ) A. 气血盛衰 B. 肾气盛衰C. 脾胃阳气盛衰 D. 季节时令E. 饮食调节 2. B 型题(只采用B1 型) A.茵陈蒿汤加减 B. 犀角散合安宫牛黄丸 C. 甘露消毒丹 D. 茵陈五苓散 E. 柴胡疏肝散合至宝丹 (1)症见发病急骤, 身目俱黄如橘黄色, 高热烦渴,神昏谵语。宜用(B ) (2)症见身目俱黄如金黄色, 高热烦躁, 鼻衄, 舌红绛, 苔黄燥,脉弦数。宜用( B ) (3)症见身目俱黄, 发热口渴,恶心欲吐,溺黄便秘,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宜用( A ) A. 《诸病源候论·急黄候》 B. 《圣济总录·黄疸门》 C. 《卫生宝鉴》 D. 《金匮要略·黄疸病》 E. 《素问·平人气象论》 (4)“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见于( D ) (5)“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出自( D ) (6)“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载于( E ) 3 . D 型题 (1) 阳黄热重于湿的治法是( B )( D ) A. 清热解毒 B. 清热利湿 C. 利湿化浊 D. 通腑泄下 E. 疏肝理气 (2) 黄疸如失治误治, 后期可转变为何病证( A ) (E ) A. 鼓胀 B. 胁痛C. 胃痛 D. 水肿E. 积聚

中医内科学 第五单元 肝胆系病证【中医助理】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 第五单元肝胆系病证

胁痛 ●胁痛的概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痛的病机 病位:肝胆,脾胃,肾 病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胁痛的诊断要点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胁痛的鉴别 ●胁痛的辨证要点 首辨胁痛在气在血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 ●胁痛的治疗原则 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宜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虚证宜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胁痛的辨证论治 ●胁痛的转归 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一般胁痛,若治疗得当,多能消失,预后较好。 若致病因素不能消除,胁痛可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患者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胸闷腹胀,嗳气频作,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 B.五磨饮子 C.通道散 D.木香顺气散 E.六磨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郁气滞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用柴胡疏肝散。 A.龙胆泻肝汤 B.柴胡疏肝散 C.复元活血汤 D.一贯煎 E.茵陈蒿汤 1.治疗胁痛肝胆湿热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胁痛肝胆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 2.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胁痛瘀血阻络证用复元活血汤。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黄疸的病机 病机: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下注。 病理因素:湿邪是关键 ●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是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 ●黄疸的鉴别 ●黄疸的辨证要点 首辨阳黄、阴黄。 次辨阳黄湿热之轻重、胆腑郁热及疫毒炽盛。 三辨阴黄之病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