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5(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5(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5(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5(可编辑修改word版)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教师:张涛序号:5

授课时间2012 年 10 月 9、10 日

授课班级P14 电气 4、5、6 班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学习内容电阻的连接课时 2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

1.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结构特点,典型电路图的画法、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2.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电流特点、电压特点、等效电阻、电功特点、电

功率特点、电热特点。

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综合知识的能力。

2.注重对学生探究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

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标群体1、具备了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与常见仪器、仪表的使用、操作技能;

2、掌握了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与电工工艺。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引导文、案例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90 分钟

(一)资讯(25 分)

一、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二)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1

④ 分压作用: U 1 :U 2=R 1 :R 2;计算 U 1 U 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 I 1: I 2=1:1

电功率:P 1:P 2= R 1 :R 2

小结:

1. 电阻的定义及符号,单位

2. 电阻的分类,常见的电阻改变方法

3. 串联电阻的特点,连接方式。

(二)并联

把几个电阻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中相同两点之间的方式称为电阻。

既:并联就是几个元件的首端、尾端分别连在一起,承受同一电压。。

1.电阻的并联等效

(1)并联电阻的等效化简

1 = 1 + 1 R R 1 R

2 + + 1 R n

上面公式表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总是小于其中任一个电阻阻值。

(2)分流公式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出总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在图 2-3(a )所示的电路中,

I = U R 1 I = U = R ? I R 1 = R ? I = I R 2 R 1 + R 2 = I R 1 R 2 R 2 R 1 + R 2

有时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分流或调节电流的作

用。 有时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分流或调节电流的作用。

2

案例:将电流计的表头 (I g=0.1mA,R g=1kΩ)制成毫安表,欲使量程扩大为 100mA,问应并联阻值为多大的电阻?

分析:要扩大表头测量电流的量程,须在表头上并联相应的分流电阻。

如图 2-4 所示。图中 I 为被测电流,分流电阻的电流为 I f。由于并联支路承受同一电压U,故有:I g R g = I f R f

而 I f= I—I g = 100—0.1=99.9mA

欲使电流表量程为 100mA,应并联的电阻阻值 R f为

R f=

0.1?103

99.9

= 1.001≈ 1Ω

由此可知,电流表量程愈大,并联的分流电阻则愈小。因此,电流表的等效内阻是很小的。所以测量电流时,必须把电流表串联接在电路中,如果错接成并联,则电流表里会通过很大的电流而致使电流表烧坏。

( 三)电阻的混联

混联:就是一个电路中的电阻,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联接方式。

实例:计算图 2-5a 所示电阻电路的等效电阻 R,并求电流 I 和 I5。

解:I = R34 +R6I = 2 +1?1 =

1

A

R

34 +R6+R5 2 +1 + 6 3

三、电位的概念

电工学对电位的描述是这样的:在电路中指定某点做参考点,规定其电位为零,电路中其他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

参考点可任意指定,但通常选择大地、接地点或电气设备的机壳作为参考点,电路分析中常以多条支路的连接点做参考点。

小结:

1、并联结构特点;

2、等效电导等于各电导的和;

5 12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简单的电路中的各元件的作用。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同时还学习了初中电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电学物理量──电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亲自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在学习电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和良好的电路作图的习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实验,认识并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当然识别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重要性和后续性,所以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就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和能力逐渐内化。 四、教学准备

电路分析教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性质: 吴安岚主讲教师:131 联系电话:

:E-MAIL 53 / 1 课时分配表 53 / 2 第1课 一.章节名称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内容: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的概念; 电流、电压、电位、功率的概念;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2、了解内容:电路的作用、组成。 三.安排课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知识点) 1.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 电流、电压、电位、功率的定义、表达式、单位;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2.功率的正负,功率平衡。 3.电路的作用、组成、分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2.功率的正负,功率平衡。 难点:功率的正负,功率平衡。 六.选讲例题 重点讲解P8的检查学习结果。 七.作业要求 1.2,1.3----------纸质。 八.环境及教具要求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参考资料 邱关源《电路》,蔡元宇《电路及磁路》,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 53 / 3 第2课 一.章节名称 1.3 基尔霍夫定理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内容:基尔霍夫定理;按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列KCL、KVL方程。KCL、KVL定理推广。 2、了解内容:无。 三.安排课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知识点)

1.基尔霍夫定理; 2.按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列写KCL、KVL方程。解方程。 3.KCL、KVL定理推广。例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按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列KCL、 KVL方程。 2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确标注与应用。 六.选讲例题 重点讲解P9[例1.1]、P10[例1.2]和P11的检查学习结果。七.作业要求 1.10,1.19----------纸质。 八.环境及教具要求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参考资料 邱关源《电路》,蔡元宇《电路及磁路》,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 53 / 4 第3课 一.章节名称 1.4 电压源和电流源 1.5电路的等效变换 1.5.2 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内容: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性。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特性。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了解内容:无。 三.安排课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知识点) 1.等效变换的概念。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性。 2.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特性。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3.电路的伏安关系式。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

宜兴技师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宜兴办学点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教 案 授课者:汤丽亚 授课学科:《电子线路》 授课课题:认识基本放大电路 授课课时间:2011月4月26日上午第4节课授课地点:电教楼304

【指导思想】 本教案内容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电子线路》第二版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3.1-§3.4(P37-P50)。 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日常实用电路之一,它能够把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要求的值。常用于各种复杂电路的中间级起放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扩音器、音响、助听器等音频放大设备中。本章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非线性失真、稳定静态工作点原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图解法和估算法。本单元所介绍的知识是第四章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第五章直接耦合放大器的基础,其估算法作为电路分析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电路的学习被普遍使用。 中职学生本身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就缺乏兴趣,本书的设计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中职学生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工作,更加看重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性。 ⑴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取向,选取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电子助听器电路作为项目背景将第三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又可以让学生看到实用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任务一:认识基本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二: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和分析1课时 任务三:放大电路交流工作状态测试1课时 任务四:放大电路异常现象的测试1课时 任务五:Q点对输出波形影响的测试1课时 任务六:分析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七:组装电子助听器2课时 ⑵内容安排上从对三极管相关知识的复习,到放大器的定义、电路组成、放大倍数的测试计算和放大器作用的分析,层层递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⑶教学手段上,增加幻灯片图片、FLASH动画、软件仿真等,来丰富课堂形式,调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⑴能描述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结构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认识电路》教学设计

《认识电路》教学设计 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444315)谭德敏 [教材分析]: 一、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一节《认识电路》。 二、教材编写意图: 由于电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以及人们在生活中体现出的对电的依赖性。学生对电来说已经不是非常陌生,只是对电与电路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正是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教材编写者们从同学们最熟知的电路入手。 1、面向全体学生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材从一开始就以连接最简单的一个电路作为教学题材,并以该电路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为基本线条作深度延伸,让大家具体弄清各种电源以及各类用电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它们在具体连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充分体现探究活动 教材在连接组成以及工作状态这两部分内容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弄清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4、关注最新技术成就 教材在结束时安排了专门的“阅读材料”―――新型开关,向同学们介绍了人类总是在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智慧实现技术的改造与革新,并通过各类技术的改造实现生产力的全面提高。 三、教材内容分析: 1、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来看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最基本的电路组成学起,要求学生知道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这些基本元件组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电源的种类,以及它们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介绍生活中与实际技术中所用到的各类开关;通过实际操作对通路、断路和短路这三种电路状态有所了解,特别是对短路的危害要有较为深刻地认识;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实物电路与电路图的区别,并会用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按照实物电路的结构画出电路图,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来看 本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联系实际生活中各类用电器工作这一现象,产生探究简单电路结构与组成的兴趣,并亲自动手开展实验,连接基本的电路,并按照要求调整电路的不同工作状态,对照自己连接的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集中体现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特点。 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来看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通过上学生自己亲手进行实验,连接各类电路,认识电路的基本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对电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学论”等6章。其教学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7-18(可编辑修改word版)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 教师:张涛序号:17-18 授课时间第12 周周 1 1-2 周 2 1-2 周 3 1-4 周 5 1-4 授课班级P14 电气4、5、6 班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学习内容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课时 4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 1.理解 RLC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 2.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谐振时的特性; 3.了解特性阻抗和品质系数的物理含义; 4.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掌握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法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 力。 2.注重对学生探究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 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标群体1、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 2、掌握了高中物理的电路知识。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际案例法相结合。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90 分一、资讯:(45 分钟) RLC 串联电路:对时域电路:KCL ∑i(t) = 0 ; KVL,∑u(t) = 0 。故KCL 的相量形式:- u s1 + ∑I = 0 + + u s2 u s 可表述为:在电路任一结点上的电流相量代数和- 零。- + u s3- KVL 的相量形式: ∑U = 0 可表述为:沿任一回路,各支路电压 相量代数和为零。 注意:一般情况下,在交流电路中,对任一结点∑I ≠ 0 ,对任一回路∑U ≠ 0 。(一)R、L、C 串联交流电路 在R、L、C 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钟

1. 电压电流关系 u = u + u + u 根据 KVL 可列出: R L C = Ri + L d i + 1 ? i d t d t C 如用相量表示电压与电流关系,可把电路模型改画为相量模 型。 KVL 相量表示式为:U = U R + U L + U C = [R + j( X L - X C )]I U = R + j( X - X ) I L C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伏安关系相量形式具有一定的共性。 2. 阻抗的串、并联 (1)阻抗:无源单口网络端口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之比,定义为该单口网络的阻抗。对电流起阻碍作用。 Z = U 欧姆定律的相量式: I 说明以下几点: 1. 单一元件(R 或 L 或 C )的阻抗为: Z = - j 1 = - jX Z R = R ; Z L = j L = jX L ; C C C 2. 单口网络的阻抗值取决于网络内部的结构、各元件参数和电源的频率。 3. 阻抗 Z 是一个复数,有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两种形式。阻抗的串、并、混联是复数运算。 Z = Z = U = U - 1)用极坐标表示 I I u i Z = U 即可得: I = - U = R 2 + ( X - X )2 = Z u i I L C 即:阻抗的模|Z |等于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比, 阻抗角:阻抗的幅角 称为阻抗角,它等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 ·教版《数学》一年上册84、 85一 · 、分、整、大几 · 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与技能:初步面,会看面上的整和大几 2、程与方法:展初步的察能力、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 3、情感度与价:建立念,从小养成按作息和珍惜的良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展初步的数学用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元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数的基上,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表面上的整和接近整。于一年 的学生来,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的,但他、看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 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 念差,表的知感到陌生。就需要在老的引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表的方法,同,学生行珍惜 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的良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念:本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堂教学之中,整堂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主,学生通操作、自体,表。在本教学中体以下几点: (一)知呈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数学”是新程理念之一。新 知从生活中自然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堂回 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的教学内容表面、整刻、判断大几等,都 是在老的引下,学生在充分的口、手、的探索程中自主得。 (三)学程活化:新程以学生主体活主要方式,把学主交学生。充分信息技的,恰当运用代教育技丰富多彩的活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 的趣与欲望,使学生能于一种新奇、、快的活氛中,自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件,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没有嘴,它会告我,什么候起,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 编写人:蒋雯雯 审批:李明燕 编写日期:2007 年07月 修订日期:2011年03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12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1.知识目标: 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2.职业技能目标: 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教案

一、认识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路中的组成; 2.掌握通路、断路和短路这三种电路状态,并能了解短路的危害; 3.会识别、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电路的结构; 2.通过观察实物图,学会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通路、断路和短路的三种电路状态;学会作电路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引言:观察下面图片,感受光带来的视觉美感。 为什么夜晚的时候能发出这么多美丽的光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知识精讲 观察下图中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在电路中各起什么作用?

(一)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在电路中,电流通过小灯泡时,它的温度会升高,这表明它的内能增加了。与此同时,小灯泡会发光,光能够照亮黑暗的房间,也能够烤热它照射到的物体,表明光也具有能量。 电池:把电能提供给小灯泡。 小灯泡: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路主要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其中: 用电器 定义:能够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得装置。比如:电灯、电炉、电视机、电动机等。

电源 1.概念:能够向用电器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生活中常见的电池、生产中常用的发电机等。 2.电源正极通常标有正极“+”和负极“-”。在连入电路时,用电器标有“+”的位置与电源正极相连,标有“-”的位置与电源负极相连。否则,用电器将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损毁电源。 开关 1.概念:在电路中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比如: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是单刀单掷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 单刀双掷开 单刀单掷开关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格式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 编制人:单小刚 编制单位:山西潞安职业中专 编制日期:2014年2 月20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冯云峰 年月日

目录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化工操作设备与维护》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学时:204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学分: 所属系部: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制定时间:批准人: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是以化工单元操作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为载体,结合学校实训条件设计七个学习任务将化工单元操作分成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7个项目,每一模块对应一个学习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编制学习任务任务书、工作页、指导书。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最初是学习职业经验性知识,最终是基于经验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关于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学习,先以工作任务按行动导向的方法组织经验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知识。 课程知识目标:化工单元操作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化工单元操作的计算方法;化工单元操作典型的化工设备及相关的化工工程实用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用工程和经济观点处理遇到的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问题;会筛选恰当的单元操作去完成给定的生产任务;在设计设备计算工作中能寻求出所需的经验数据以及适宜的公式;能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及时排除;应具有强化设备与初步创新的能力。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岗

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1学时 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 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电路模型: 3、常用的理想元件: 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 2、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 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 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 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黄陵县桥山小学田志强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实验材料: 师准备:电池盒1个/组+1个,小灯座2个/组+2,干电池1节,小灯泡2只。生准备:1号干电池1节/组,小灯泡2只/组,导线3根/组。 二、教学环节 (一)复习前课,引入新课 1.提问回顾前课。师:在上节课《点亮小灯泡》中,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有哪些?(预测生: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出示材料图片。 2.兴趣激发。师: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老师展示下,看谁点亮的最快。(生动手操作)很棒,大家都能点亮小灯泡了。

3.故意刁难,引出问题。师:大家拿起来让老师看看谁的最亮!最亮的举手。(预测:在学生举手同时,小灯泡熄灭。)怎么回事?小灯泡怎么不亮了?(预测生:我刚才手松了!)这样点亮小灯泡方便吗? 4、出示电池盒、小灯座,引入新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实验装置,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和我一起了解下它们吧!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顺利地引入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究简单电路兴趣。 (二)介绍装置,再点亮小灯泡 1、教师给每一个小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以及两根导线。 2、教师:我们一起来点亮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你们可以跟我一起来安装。记录员请你在记录纸上把你们小组的电路实物图画起来。 ①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③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3、指导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小组点亮小灯泡。 4、教师投影出示两份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电路图,一份是实物图,一份是符号图(事先安排),介绍简单电路上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其他记录员再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地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设计意图: 学生跟着教师示范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保证了安装的成功率。 第二步的操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 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更复杂的电路的认识。 逐步提高难度,也是教学的一种策略和教育的规律。 先动手后画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认知特点。 串联和并联相对来说串联较容易,学生容易想到。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你能也一起把它点亮吗? 2、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几根导线,让学生尝试使两个小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案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案设计与实践教案改革方案。一、课程简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程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案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案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案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案论”等6章。其教案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1 / 13 思要领,阅读教案的目标和模式;理解文章阅读的实质含义和重要功能;掌握文章阅读方法的基本功能、主要局限及其独特视野,散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诗词和散文的艺术鉴赏方法和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要领,话剧、戏曲剧本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求,小说和戏剧的艺术鉴赏方法,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艺术鉴赏方法,科学论文的阅读理论和方法以及阅读教案的方法等。 写作论分为“文章写作过程”,“记叙类文体写作”,“议论类文体写作”,“说明类文体写作”,“教案应用文写作”,“电脑写作”和“作文教案论”等7章。 2.课程教案要求 了解文章写作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内容,记叙类文体的主要特征及一般写作要求,说明类文体的文体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议论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应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电脑写作的独特语言风格和电脑写作的新方式和新思维;理解文章写作构思的步骤、方法和一般规律;掌握文脉贯通、文章起草和文面规范的方法,文章修改的程序和基本方法,消息、文艺通讯、人

九年级物理全册11、1认识电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认识电路》 教材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认识电路》,电路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因此,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3.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4.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对通路的理解和掌握及电路图正确画法。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手电筒、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你知道燃料有哪几种? 2.什么是燃料的热值? 3.什么是炉子效率? 二、激发学习动机:

1.现代化的生活要是没有电,那是不可想象的。偶尔一停电,现代化的城市就会寸步难行。 2.教师出示手电筒灯泡为什么会亮呢? 3.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灯泡发光,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路,电路有哪几部分组成? 三、讲授新知识: (一)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二)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如图所示: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如图所示: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连接电路时必须避免短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三)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示范:画出图1的电路图(图2)。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四)课堂小结:电路组成,元件符号,三种电路,电路图。 四、巩固运用: 1.把_电源、用电器_、开关_用_导线_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_时,电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教学管理科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教育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专科)与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初步训练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2.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设情况 “教育学”课程1999年秋开设,3学分,54学时。 由于“教育学”开设在我国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之前,因此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许多随之出现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等都未能进入中央电大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中。在新的教育学课程改造完成之前,建议各地从事教育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两点: (1)要注意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补充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如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增加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针的新定义等。 (2)在教学中,注意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与研究式学习方式等。 3.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育管理及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教育学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一门教育专业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在与其他教育课程的衔接与配合上,教育学课程要根据它自身的特点以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侧重于一般教育观念和原理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系统知识结构,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教育的概貌;另一方面,还有注意对学生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教书育人的热情,培养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精神和情感等。总之,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为其他后续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认识电路》教案

《认识电路》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说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能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3、会画电路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电路图。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1、电路的组成、状态和连接。 2、实物图转换为电路图。 教学难点: 短路的概念及规范正确地画出电路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课前准备好的示教板,在其中一块示教板上摆出小电灯, 师问:要使小灯泡发光,应有什么通过灯丝? 生答:电流。 师问:要有持继电流应具备什么条件? 生答:必须有电源。再在示教板上摆出电池组,但不与灯连接, 师问:已有了电源怎么灯还不亮呢? 这时学生便议议纷纷,会指出电池与电灯还没用导线连接起来, 教师作出同样分析,要使发光,电灯与电源必用导线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电路”。 二、进行新课 1、电路的组成 ①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1的演示,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打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教师:有人在接电路时,忘记了接用电器,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提问:能将电源的两极用导线直接连接起来吗? 教师强调:短路的危害,必须防止电源短路。 3、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 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 4、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实验的电路图。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 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教师归纳:实物图比较直观,但画起来太复杂、有些复杂的电路图根本无法表示。

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编制人:杨飞 编制单位:电子信息工程系 编制日期:2014年07月05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王振民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07月05日

目录一、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体系构建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二)教学目标 (三)考核方式 三、课程组织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二)教学模式 四、课程资源利用 五、课程教学特色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C 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64 课程类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分:4 所属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 授课对象: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C++ (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1、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2、课程地位 根据以上课程分解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支撑课程,只有学 专业基本能力 专业基本能力要求 核心课程 支撑课程 工艺实施能力 1、 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 2、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 3、 设备设施认识能力 4、 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 5、 电工仪表应用能力 6、 基本工艺操作能力 测控电路及器件 1、电路分析 2、维修电工 3、电子技术 4、电子工艺 5、Protel 应用技术 智能电子产品装配与检验能力 1、电子产品硬件与软件的基础设计能力。 2、PCB 板的制作、检测及调试能力 3、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测试检验能力。 4、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写能力。 单片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单片机综合实训 计算机控制应用软件编程能力 1、 数据库基础应用能力 2、 C 程序基本编程能力 3、 PLC 基本应用能力 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应用能力 PLC 应用技术 1、数据库技术 2、C 语言程序设计 3、DSP 应用技术 电子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 1、电子产品营销设计能力 2、电子产品营销能力。 3、客户管理能力 4、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1、机械制图 2、IT 职业素养 3、网络新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