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

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①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3.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①________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________,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条件,世界各地间

的联系更为便捷。③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深远影响: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________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基础练习】

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

2.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3.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互动探究】

1.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工业革命?

2.为什么工业革命在那时发生在那地?

3.为什么珍妮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而不是飞梭?为什么蒸汽机的改良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从瓦特改良蒸汽机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4.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特点的比较?

5.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工业怎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6.城市化进程反思

【效果检测】

1.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2.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工厂规模扩大②环境遭受污染③劳动效率提高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187019001920

2214.88.47.1农业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4.从下面两幅图中,你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③世界形成一体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B 2.C 3.C 4.A

【效果检测】

1.C 2.C 3.A 4.B 5.B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

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 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高中历史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1)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中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 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嘉兴高一检测)“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中“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是指推动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海外市场的扩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表现,而不是条件。 答案:A 2.(2014·太原高一检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 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答案:A 3.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解析: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材料反映的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这一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D 4.有人认为:……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1.(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思想主张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5?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课时)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2课时) 学习目标 1.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开始的标志、动力交通方面的重大发明、特点及影响。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对科学和生产发展的作用。 3、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人类发展进程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互动展示(阅读教材并在在教材上标注并记忆以下内容) 【自主学习】 1. 阅读教材64页引言部分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首先在国开始。 2.阅读教材64页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政治前提:(2)必备条件:雄厚的;充足的;丰富的;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3)直接原因:手工工场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4)理论基础:国科学家的 3. 阅读教材65页回答工业革命的过程: (1)最早发明的机器及应用部门: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发明了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首先应用在部门,然后带动冶金采矿、交通运输的发展。(2)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从向的飞跃。(3)主要标志:1785年,国机械师改良,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解决了大机器生产中的。 (4)蒸汽机发明应用之后带来了什么影响? 4.阅读教材66页回的:蒸汽机应用之后在交通工具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1)1814年国人发明 (2)1807年国人发明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矛盾和挑战? 三、知识梳理: 直接原因 前提 理论基础 时间:首发国家首先应用的部门 参与国家英法德美俄日 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性发明 过程:蒸汽动力首先应用于棉纺织业;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 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工具革新,汽船火车出现 主要发明 实质: 新型的工业部门: 影响: 【知识链接】 1.对生产力的影响:推动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劳动,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3.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加进了对世界的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就思想和旧制度。 4.工业革命的特点: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5.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政治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想西方 学习科学技术。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 6、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时我国处于什么时期?为何措施机遇?错失了什么机遇? 答:(1)工业革命时我国正处于清朝中后期。 (2)原因:受专制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3)措失了18世纪前后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 7.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1)工厂的建立、机器的轰鸣,使人类告别农耕时代,城市开始大规模兴起;(2)纺织机的发明,使廉价漂亮耐用的纺织品进入了普通家庭,从而深刻改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复习要点岳麓版

第19、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是何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1)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2)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标志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重大成果)是什么? 答:(1)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2)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3、实际可用的发电机是何时由哪国哪位科学家发明的?实际可用的电动机是何时、哪国、哪位科学家发明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电力的是哪一种机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什么? 实际可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他们的的发明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1)1866年;德国;西门子。(2)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3)发电机(4)电动机(5)电磁感应现象。(6)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 4、电磁感应现象是哪国科学家谁何时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答:(1)英国;法拉第;1831年(2)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5、在电能的利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它是哪国人?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他的重要发明有哪些?如何评价它? 答:(1)爱迪生;(2)美国(3)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发明(4)电灯泡、留声机、电影摄像机、碱性电池等共2000多项发明(5)发明大王 6、“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谁的名言?电灯泡是他何时发明的? 答:(1)爱迪生;(2)1879年 7、20世纪三大能源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人类跨入电气时代是由于哪种新能源的出现?使石油成为新能源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答:(1)电力、石油和煤炭(2)电力和石油(3)电力(4)内燃机的发明 8、在电能的利用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哪些?电力的开发、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有什么重要影响? 答:美国和德国;使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旅行者号”机车的史实,理解蒸汽机的改进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了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点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威力”何在?让我们掀开这历史重要的一页——《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17世纪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他们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那么工业革命的进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史料1如图。 教师: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教师归纳: 史料2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海外市场的扩大。 教师: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首先改进技术的是哪一生产部门?其中提高织布速度的发明是什么? 学生: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教师:织布速度的提高使得纱线供不应求,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改进纺纱技术,在此情况下出现的新发明是什么? 学生: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教师: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教师: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 思考:想一想当时我们国家的社会状况,假如珍妮机在当时的中国发明,情况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有两种可能:即可能是昙花一现,也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充分利用,但绝对不可能像当时英国人发明珍妮机那样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促使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和使用机器,带来了一场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水分。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这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师:以前人们在进行生产时采用的主要动力是水力、风力、人力等,这些动力都存在明显缺陷,如风力,它不稳定,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有、有时没有。这种状况终于在200多年前被一个叫瓦特的人改变了,原因是他改良了蒸汽机。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教师:投影出示瓦特与他改进的蒸汽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述瓦特与改进蒸汽机的故事。 (学生可自由发挥,重在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毅力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有何价值? 学生: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发展。 教师: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教师:瓦特改进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一目。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单元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时作业] 命题报告考查点难易度简单中档稍难程朱理学 1、2、 3 4 11 陆王心学 5 李贽及其思想 6 7 三大进步思想家 10 9 8、12 一、选择题 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程颐的观点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 大节”面前,人的私欲应该忽视,所谓的大节即“天理”,故选C。答案:C 2.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理学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这与题干要求一致,选C。答案:C 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 之间的人际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朱熹认为所谓的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这明显是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论述封建伦理道德,选A。答案:A 4.(20 10?宿迁模拟 )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 ( ) A.民族气节 B.宋明理学 C.克己复礼 D.依法治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娶再婚老婆的做法是违背这一规范的,理学明确反对寡妇再嫁,认为这不符合“天理”。答案:B 5.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2 中华书局版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在使学生掌握史实的情况下,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有重点有选择的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也普遍突出,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富有趣味性,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初步具备接受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属于科技革命史,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中我选择插入了视频和动态图,增加课堂的饱满度,让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 3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生尚未进入状态,为引出课题,猜谜语(电灯、电话),进而引出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史料分析,落实重点;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方便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 活动3【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三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以增强学生对古人道德情操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先代哲人睿智的哲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感受理学家们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难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宋明时期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人生主张。 教师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理学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利用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来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绝句》和泰山红门宫图片。 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设问:这种情景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概括: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家学说互相吸收、融合,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佛教、道教的教义和儒家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高中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6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必修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难点突破】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突破】(1)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是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产品的原料也要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以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运输条件,使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重庆卷,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全国I卷,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以下对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 B.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C.被推广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 D.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有①可乘火车、轮船旅行②电报、电话已成为通讯工具③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④大气、河流污染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提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君主论》 C.《共产党宣言》 D.《国富论》 6.在欧洲大陆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法国 C.德国 D.俄国7.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目的是 A.掠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B.争取鸦片贸易合法化 C.把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广到中国 D.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8.以下各项,属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是 A.B.工商业城市C.手工工场D.资产阶级 9.“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这些资产阶级被轻蔑地称为“爆发户”,这样的描述反映了 A.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社会财富巨增 B.启蒙思想的传播,挑战了封建等级观念 C.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提高 D.贵族生活日益腐朽 10.下列哪些发明使棉纺织业有可能在1830年时完全实现机械化 ①珍妮纺纱机②水力纺纱机③骡机④水力织布机⑤瓦特研制出改良的蒸汽机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⑤ D.①②③④⑤1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者主要来自于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赛课导学案_6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得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七单元第20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将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串联在一起。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但这时期机器动力主要是使用人力、风力、畜力、水力,这使

得机器的工作效力受到限制,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随之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因此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从手工操作时代过渡到“蒸汽时代”。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高考历史宋明理学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宋明理学知识总结 宋明理学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 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 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 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高考历史的这一部 分内容。 宋明理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 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宋明理学代 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宋明理学 内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 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1)统治者支持: 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2)儒 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 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3)代表人物:北宋时 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2、程朱理学的内涵:(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掌握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2.全面理解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点难点】 重点:1.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新课导读: 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革命的史实,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在我们的印象理,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的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没有硝烟的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称它为。 【自主学习】 1.1764年,英国的发明了手摇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 蒸汽时代:1782年,制成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了“_________”。 3.1814年,英国人________发明蒸汽机车“__________号”; 4.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蒸汽机的轮船“__________”。 5.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6、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向____、_____、______等国扩展。 【互动探究】 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 【随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A.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B.英国瓦特改进蒸汽机 C.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国家大权 D.英国资源丰富,海外市场扩大 2.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 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棉纺织业 3.我们使用的许多家用电器的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请问他的成就是() A.发明了“蒸汽机” B.改进蒸汽机 C.设计内燃机 D.发明汽车 4.人们将改良蒸汽机称为工业革命的“灵魂”,其主要原因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C.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进行革命 D.为了工业部门的机器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 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主要表现在() ①西方资产阶级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③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④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6.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发明“蒸汽机” C瓦特改良“蒸气机” D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20、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主备人:陈贤珍第二备课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材料展示: 1819年,在瓦特的讣告中,他对改良蒸汽机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3.教师提问:想一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 提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4.交通工具的革新

高中历史课件:《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课件:《宋明理学》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课件篇一:《宋明理学》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 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 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 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