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B 100分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B 100分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B 100分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B 100分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B最终成绩:1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中交易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的是()

选定的特定农产品

农产品现货合约

农产品远期合约

农产品期货合约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农产品期货合约

知识点:

2. 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

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对另外一种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对其供给量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另外一种农产品供给量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知识点:

3. 完全无弹性的农产品()

Es>1

Es=∞

Es=1

Es=0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Es=0

知识点:

4. 缺乏弹性的农产品()

0<Es<1

Es=1

Es=∞

Es>1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0<Es<1

知识点:

5.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

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另一种农产品需求量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对另一种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对其需求量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知识点:

6. 需求富有弹性的农产品()

<1

0<E

d

=1

E

d

>1

E

d

E

d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1

用户解答: E

d

知识点:

7. 需求缺乏弹性的农产品()

E

d

E

>1

d

0<E

<1

d

=1

E

d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1

用户解答: 0<E

d

知识点:

8. 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越大()

需求弹性越小

需求弹性越大

不知道

可能越大,也可能越小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需求弹性越小

知识点:

9. 如果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越多,其替代程度越大,则该农产品的需求()

越趋近于无穷大

越可能趋近于无弹性

越富有弹性

越缺乏弹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越富有弹性

知识点:

10. 发散型蛛网是指()

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农产品供给弹性趋近于零,价格变动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相等

农产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知识点: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规连锁()

“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商店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组织”

这种经营方式有较强大的议价能力、获取批发功能和多铺店销售的效率,可以利用传媒,便于计算统计,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规划

各个商店的所有权是独立的,但又把自己视为连锁组织的成员,其成员大多数是小型独立商店

正规连锁的本质特点可以归结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即所有成员店必须是单一所有,由总部集中领导,各成员店经理是雇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商店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组织” | 这

种经营方式有较强大的议价能力、获取批发功能和多铺店销售的效率,可以利用传媒,便于计算统计,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规划 | 正规连锁的本质特点可以归结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即所有成员店必须是单一所有,由总部集中领导,各成员店经理是雇员

知识点:

2. 期货结算所为期货交易提供结算服务()

对于所有期货合约的交易者来说,期货结算所是第三方,它既是每一

个作为买方结算会员的卖方,又是每一个作为卖方结算会员的买方

结算每笔期货交易所内达成的期货合约,结算交易账户、核收履约保

证金并使其维持在期货交易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上,监管实物交割,报告交易数据等

在我国,期货交易所对应的期货结算所都是设立为期货交易所的外部

机构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期货结算所设立为独立的法人,设立期货结算所所依据的法律一般是公司法,而不是专门金融类法律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对于所有期货合约的交易者来说,期货结算所是第三方,它既是每一个作为买方结算会员的卖方,又是每一个作为卖方结算会员的买方 | 结算每笔期货交易所内达成的期货合约,结算交易账户、核收履约保证金并使其维持在期货交易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上,监管实物交割,报告交易数据等

知识点:

3. 期货经纪公司,是指依()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并收取交易手续费的中介机构。

以客户的名义

法设立的,接受客户委托

按照客户的指令

以自己的名义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法设立的,接受客户委托 | 按照客户的指令 | 以自

己的名义

知识点:

4. 农产品期货合约与现货合同的显著区别是()

合约期限的区别

价格决定方式的区别

有无签约者的区别

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区别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价格决定方式的区别 | 有无签约者的区别 | 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区别

知识点:

5. 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的目的是()

实现农产品所有权的转移

卖方为了实现其农产品的价值,买方则是为了取得农产品的使用价值

不是为了获得实物农产品,也不是为了实现农产品所有权的转移

转嫁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不是为了获得实物农产品,也不是为了实现农产品所有权的转移 | 转嫁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知识点:

6. 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机制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双向交易

价格机制

对冲机制

供求机制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双向交易 | 对冲机制

知识点:

7.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功能是()

期货交易所将同一期货农产品的众多买卖者集中在一起,通过公开、

公正、公平、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而形成的具有真实性、连续性、权

威性、未来性价格的过程

建立在农产品期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相关信息的前提之上,逐渐接近

于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的农产品现货均衡价格的过程,可以认为期货价格是

对未来现货价格的走势进行预测的过程

农产品期货市场始终能够起到准确预测未来价格的功能

期货价格的预测性是价格发现的本质核心,也是期货市场有效性的一种体现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期货交易所将同一期货农产品的众多买卖者集中在一起,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而形成的具有真实性、连续性、权威性、未来性价格的过程 | 建立在农产品期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相关信息的前提之上,逐渐接近于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的农产品现货均衡价格的过程,可以认为期货价格是对未来现货价格的走势进行预测的过程 | 期货价格的预测性是价格发现的本质核心,也是期货市场有效性的一种体现

知识点:

8. 比较成本学说的积极意义在于,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那类产业结构,无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

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确定经济发展战略

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 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 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

知识点:

9. 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内涵是()

通过这种生产和贸易,使得各国福利水平提高并使全世界的产出达到最高水平

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解释基本是一致的

与比较成本学说是一致的

一国应实行自由贸易,进行国际分工(按要素禀赋条件)和专业化生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通过这种生产和贸易,使得各国福利水平提高并使全世界的产出达到最高水平 | 一国应实行自由贸易,进行国际分工(按要素禀赋条件)和专业化生产

知识点:

10. 关税配额是指()

关税配额规定的数量是必须承担的义务

在乌拉圭回合之前就已经存在

在关税配额规定数量内的进口,只征收较低的进口关税,而不征收较高的普遍最惠国税率

关税配额规定的数量并不是实际进口数量,仅仅是一种承诺,实际进口的数量则是由进口国国内市场需求而定,并不是必须进口的数量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关税配额规定的数量并不是实际进口数量,仅仅是一种承诺,实际进口的数量则是由进口国国内市场需求而定,并不是必须进口的数量| 在关税配额规定数量内的进口,只征收较低的进口关税,而不征收较高的普遍最惠国税率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最新《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重点(精)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1.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2.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2.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1.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思考题: ●1.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①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结合;②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③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④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相结合。 ●2.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 问题:①农民经营自主权遭到侵犯;②耕作细碎化和经营规模狭小;③集体经营功能弱化;④农户进入市场受到阻碍。 完善:①.贯彻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因地制宜建立相关土地流转机制;③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客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④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其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3.农业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 自愿互助,平等互利 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D

详细信息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D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农业的外部性是指() 农业的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必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可以得到赔偿的现象 农业的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农业的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可以得到赔偿的现象 农业的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必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农业的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 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知识点: 2. 公共产品是指() 集体的财产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国家的财产 大家的财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知识点: 3. 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目标是要来解决() 效率和公平问题 公平问题 公平和效率问题 效率问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公平问题 知识点: 4. “黄箱”农业政策()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只是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不需要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由于不仅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且还要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由于不是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是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兴起,这些政策由于不仅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且还要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 案.d o c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现代农业经济学 课后思考题重点知识交流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 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 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①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②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③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④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⑤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1)、农业运行市场化: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建立起完整

农业经济学试题库

页眉 “农业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1、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9 2 、郭正涛、姜会明编著:《农业经济学》. 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3.7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 1、原始农业 2、传统农业 3、现代农业 4、可持续农业 5、二元经济中的农业 6、二元经济 7、农业现代化 8、需求 9、需求价格弹性 10、需求收入弹性 11、劣质商品 12、需求交叉弹性 13、供给 14、供给价格弹性 15、供给交叉弹性 16、供给成本弹性 17、供求失衡 18、供求均衡 19、农产品供求结构的矛盾 20、粮食安全 21、土地 22、粗放经营 23、集约经营 24、劳动集约 25、资金集约

页眉2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7、土地规模效益 28、人力资本 29、农业劳动力转移 30、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31、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32、中性技术进步 33、技术扩散 34、技术创新 35、制度创新 36、经济结构 37、产业结构 38、农村产业结构 39、合作经济 40、农业产业化经营 41、农产品市场 42、农业保护 43、生产者补贴等值 44、基尼系数 45、摩擦性失业 46、恩格尔定律 47、劳动生产率 48、农业机械化 49、选择性机械化 50、资金时间价值 51、农业生产函数 52、机会成本 53、“绿箱”措施 54、黄箱政策: 55、农村城市化

56、劳动生产率: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 1、农业是人类为直接或间接设法利用 -- 和土地以经营种植和豢养,通过自身的劳动 强化和控制生命的过程以期获得人类衣、食、住、行、育、乐所必须的生产品,而以吸取其利益为目的的一种生产事业。 2、“自然取用物品”是指在上供给仍大于需求的物品。 3、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将 -- 的生产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社 会成员以供消费的学问。 4、原始农业指主要使用来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 5、“传统农业是完全依据祖祖辈辈一直使用的 -- 来进行耕作的农业。” 6、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生产资源和科学管理方法的 农业。 7、可持续农业是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同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与纤维,来满足当代人类及其--- 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8、二元经济中的农业是指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农业,它是--- 特有的现象。 9、二元经济是特指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 --- 所引起的、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和以利 润为目的的现代工业,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部门长期共存的一种结构状态。 10、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地改造农业系统,把 --- 转变为现代农业。 1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水平上对某一商品愿意和可能购买的各种数量。 1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 --- 的百分比的比值。 1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 --- 的百分比的比值。 14、在消费者收入增加后,商品需求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这类商品称为----- 。 15、需求交叉弹性指商品X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 的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6、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 ------ 并且能够出售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17、供给价格弹性是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 --- 相对变动的比值。 18、供给的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另一种 --- 相对变动的比值。 19、供求失衡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上,市场上的农产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 的状态。

现代农业经济学论文

一、假设你服务于某国际机构,该机构主要从事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的调查,并且负责对被调查国提出政策建议。你现在被指定担当东南亚A国的粮食需求的预测。以此为前提,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A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显著,并且,今后将以年率8%的速度持续增长10年。 ?A、你预测随着A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B、如何去预测A国的粮食需求?你预测该国的粮食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注意:需至少利用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概念各一次以上。 ?2、粮食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农业政策,其政策目标有三项,请具体说明。 二、传统农业是一种以传统要素为主要投入因素的农业经营形态。与之相对应,现代农业一般可以理解为近30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将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式”农业,即资本、技术和能源密集型农业。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来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都是通过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即用化肥、农药、灌溉、良种、农机、电力、信息等物质技术,甚至生物、航天航空等技术要素,替代以人力、畜力、土地、水为主的传统要素,实现发展方式的变迁。 ?美国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变迁基于地广人稀的特点,其农业的现代化以机械化为突破口。日本人均耕地不足公顷,在小规模农户经营基础上,日本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成熟程度与发达水平,比欧美农业毫不逊色。比照美日现代农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请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农业的BC过程与M过程?其基本的技术问题分别是什么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你认为我国的农业技术进步应该选择何种模式? 1、请从学校网站下载论文封面并装订好 2、10月31日之前送交给我,由我统一邮寄给胡教授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a

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 取的是() 动物产品 食品 动植物产品 植物产品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动植物产品 知识点: 2.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 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 生产经营者有供应能力 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数量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知识点:

3. 农产品供给规律是指() 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变化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农民生产农产品的规律 农产品生产与进口的规律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知识点: 4. 竞争性农产品是指() 相同的农产品 在同一块地上所生产的农产品 在资源利用上相互竞争的农产品 味道或营养相同或相近的农产品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在资源利用上相互竞争的农产品 知识点: 5. 农产品需求是指() 消费者具有购买欲望

单个消费者所需要的食品乘以人口数量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具有支付能力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 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知识点: 6. 农产品需求规律是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消费与收入同比例增加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规律 收入越多,消费的农产品就越多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知识点: 7. 收入效应是指() 收入减少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收入分配效应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18.1复习笔记 一、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农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类通过常规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投入产出比却不断下降。化石能源的集约使用对农业的增产最有效,而其持久性最成问题。 2.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 现代农业的发展使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虽有所缓和,但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却激化了。表现在: (1)从系统整体上看,结构单一 ①空间——单一经营的高度专业化系统,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②时间——系统稳态的维持,排斥了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系统在一定限度内自我调节的可能性 (2)从系统的结构上看,现代农业通过大量化肥、农药、机械动力等无机能量的投入、缩短草牧食物链,并以大量的物质离开农业系统而输出,因而造成了系统有机质和养分的亏损。 3.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 农业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却使各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的表现:

(1)土壤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水资源减少; (3)森林资源破坏速度加快; (4)生物资源锐减。 4.传统现代农业的困境给人类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1)在处理同自然的关系时,应变征服自然为协调自然,使农业生产更符合客观规律; (2)农业生产必须尽量利用自然机制和可更新资源,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维持的功能; (3)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而且必须始终以遵循生态规律为基础,经济结构必须与生态结构协调一致,而以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平衡为前提条件; (4)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同时,必须处理好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国际可持续农业思想的发展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农业模式未能解决农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同时,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的暴露,谋求协调发展的新农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②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成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保持环境清洁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新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五章农产品国际贸易 5.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绝对成本学说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方面,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学说,对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用进行了研究。 (1)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 ①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绝对成本的差异之上,即某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要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种商品出口。 ②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2)绝对成本学说的局限性 只说明了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得利益。但是,在现实贸易中,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却同样可能与其他国家发生国际贸易。 2.比较成本学说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学说。 (1)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①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劳动的节约; ②比较优势导致了比较利益。 (2)比较成本学说的政策意义 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哪类产业结构,无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3)比较成本学说的不足 假设条件极其苛刻,现实世界难以满足。比较成本学说要发挥作用,必须有的条件要同时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比较成本学说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都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4)李斯对比较成本学说批判 德国历史学派的李斯特,批判了自由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它是为生产力发达的某些先进国家设计的,自由贸易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落后国家不利,它只能使落后国家永远受发达国家的掠夺、控制,成为其附属。 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贸易中,应当根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扶持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鼓励外贸出口。 3.要素禀赋学说 (1)对比较成本学说的批评 ①比较成本学说是静态的,是单一要素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是以生产力固定不变(而不是可变)为前提的,不符合事实; ②成本中未包括地租在内;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 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 1. 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图文稿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 习提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 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①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②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③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④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 ⑤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农业经济学(完整)

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 根本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2.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的绝对量肯定不会增加,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 将会不断下降的原因:国民生产总值(P)=农业生产总值(Pa)+非农业部门生产总值(Pn)。Pa/P减小的原因为Pn增长的速度大于Pa。 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 的某种农产品数量。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①土地是农产品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因此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农产品的可能供给总量是有限的,不会随价格的提高呈现无限增长趋势。②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③农产品供给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④农产品供给受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4.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 能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通过零售方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 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竞技关系。 6.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它是指 将来自各产地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7.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a 发现价格功能;b 回避风险功能;c 其他功能。 8.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特征:①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其次欧盟、东南亚、 韩国和朝鲜,占出口的30%。②进口: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美、欧盟。产品结构特征:①出口农产品主要为园艺产品(菜、果、花),占50%以上。②进口主要是谷物及大豆,占50%左右。③出口的农产品中,畜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 ④进口农产品中,食糖、原棉、生丝和废丝等其他农产品为第二大进口农产品,其次 园艺产品,再次是畜产品。 9.流通的含义: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包括社会性转移和经济性转移。 10.农产品流通特点:a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而农产品 消费是常年的、普遍的,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有储备、运输、分销环节,以保证均衡上市和满足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普遍需求;b 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不耐储藏的特点,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下降,造成损失;c 农产品体积偏大、重量偏重,运输成本在价格中占的比例较大,不太适合长距离运输;d 消费者零散购买,一次购买数量少、购买频率高;e 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小。 11.土地的经济特性:a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b 土地利用的区位性;c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 的困难性;d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12.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其 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时,在达到一定阶段之前,产量会随投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当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能新增加的产量会越来越少,最后减少为零,甚至为负值。 13.土地集约经营: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 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产量和收入的方式)②技术集约型③资金集约型。土地集约经营的重要意义: a.实行土地集约经营,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 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b.可以充分发挥我国

现代农业经济学

现代农业经济学 概念: 1.农业集约经营:农业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2.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3.农业合作经济: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4.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6.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7.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大体上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 8 农村土地制度: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16字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是产权明晰的基本内涵。 9 粮食安全: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10 农村公共物品:指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 11 农业政策评估:是根据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以判断具体农业政策的价值程度。 12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既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13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14 城乡二元经济:当一些发展中国家引入发达国家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技术时,两种社会特征并没有被融合,而是两种社会特征并存。 15 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某种使用各维护自然而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16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生产力运动的客观过程,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的必然结果。 简答: 1 农业规模经营措施 根据农业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条件,发展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是:1.大力发展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