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第1课时)

授课教师:王文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内容。

下面,我从教学背景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学背景的分析

1、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它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下节课学习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说学情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本节课把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和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作为教学的主线,同时也为学习下节课的内容打好坚实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和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方法与过程: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

题的信心,成功体验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说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说教法:

本节课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二是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等活动,教师要做好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必要时教师要进行精讲,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

活动一:知识回顾

①、什么是角的平分线?

②、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活动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明家住在广场小区,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自来水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自来水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活。学生动手画图,猜测并说出观察到的结论。与此同时引入新课内容并板书课题。(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8-49页的内容(各组发放平分角的仪器)

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以及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是∠BAD的平分线。(思考1)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归纳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作图,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画法,并强调尺规作图的规范性。

[设计意图]根据画图过程,明确几何作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师生交流并归纳。

(3)通过对思考2的学习,你发现了角的平分线的什么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

边的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

力,为下面进一步揭示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好铺垫。

(4)指名学生板演对结论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经历实践→猜想→证明→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完成。

(三)、教师精讲

1、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①、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M 交OB 于点N.

②、分别以点M,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角的内部点C 。

③、画射线OC 。射线OC 就是角的平分线。

2、证明一个几何命题时,可以按照步骤进行: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四)、堂清练习

1、用多媒体展示判断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明理由:

①、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 =PF 。

②、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PE =PF 。

③、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

O B

A

F C D B E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辨析来理解和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

EB =F C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性质解决数学问题,更好的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及运用能力。通过学生观察识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

(六)、作业

教材第51页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效果: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关注、多帮助他们,课后多交流、多沟通,力争使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A B P E F 图2 图3

A O

B P E A

B P E F 图1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学潘用江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对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实验重难点 重点知识: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2)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 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 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使学生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理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 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作/ AOB 的平分线OC ,合理的顺序是( ). ①作射线OC ;②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 OA 于点D ,交OB 于点E ;③ 1 分别以点D , E 为圆心,大于 一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 AOB 内交于点C. 2 B .②①③ D .③②① ). B .三条高的交点 D .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D , 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PD = PE OD = OE / DPO = / EPO PD = OD 7. 在△ ABC 中,/ C = 90° 9 : 7,则D 到AB 的距离为 _______ 8. 点O 是^ ABC 内一点,且点 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A = 60 °则/ BOC 的度数为 A .①②③ C .②③① 2. 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3. 如图,/ 1 = / 2, A . B . C . D . 4.如图,在^ ABC 中,/ ACB = 90 ° B E 平分/ ABC , DE 丄AB 于点 那么AE + DE 等于( D ,如果 AC = 3 cm , A . 2 cm 5. 在.△ ABC 中, O E 丄AC 于点 E , O F 丄 AB 于点 F ,且 AB = 10 cm , BC = 8 cm , AC = 6 AB , AC , BC 的距离分别为( A . 2 cm,2 cm,2 c m C . 4 cm,4 cm,4 cm 能力提升 6. 如图所示,/ AOB = 60 ° B . / C = 90 °点O 为^ 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 . 5 cm OD 丄BC 于点D , cm ,则点O 到三边 )? B . 3 cm,3 cm,3 cm D . 2 cm,3 cm,5 cm CD 丄OA 于点D , C E 丄OB 于点E ,且CD = CE ,则/ DCO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点 D ,若 BC = 32,且 BD : CD = B 4 cm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师生互答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精编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完整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巩固提高题(一)

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巩固提高题(一) 1.如图,已知BQ是∠ABC的内角平分线,CQ是∠ACB的外角平分线,由Q出发,作点Q到 BC、AC和AB的垂线QM、QN和QK,垂足分别为M、N、K,则QM、QN、QK的关系是. 2.如图,在△ABC中,∠B=300,∠C=900,AD平分∠CAB,交CB于D,DE⊥AB于E,则∠BDE= = . 3.如图,已知AB∥CD,PE⊥AB,PF⊥BD,PG⊥CD,垂足分别为E、F、G,且PF=PG=PE,则 ∠BPD= . 4.如图,已知AB∥CD,0为∠CAB、∠ACD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且OE=2,则两平行线 AB、CD间的距离等于. 5.已知Rt△ABC中,∠C=90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CD=9:7,则D到 AB边的距离为( ). (A)18 (B)16 (c)14 (D)12 6.如图,MP⊥NP,MQ为∠NMP的角平分线,MT=MP,连结TQ,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TQ=PQ (B) ∠MQT=∠MQP (c) ∠QTN=900 (D) ∠NQT=∠MQT 7.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 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说明它的道理. 8.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BE=CF.

9.如图,C、D是∠AOB平分线上的点,CE⊥OA于E,CF⊥OB于F.求证:∠CDE=∠CDF. 10.如图,AD⊥DC,BC⊥DC:,E是DC上一点,AE平分∠DAB. (1)如果BE平分∠ABC,求证:点E是DC的中点; (2)如果E是DC的中点,求证:BE平分∠ABC.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

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

第12章《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配套课件课时提升作业提技能_题

肓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a10314770.html, C.ABvAD+BC D.无法确定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 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题组训练 ■刘出迪组-角平分线的性质 1. 如图,/ POB h POA PE U 0A 于D, PEL 0B 于E ,下列结论错误的 是() PD=OD ,错误. 2. 如图,/ C=Z D=90,若/ DAB 的角平分线AE 交CD 于点E ,连接 BE 且BE 恰好平分/ ABC 则AB 的长与AD+BC 的长的大小关系是 A.PD=PE B.OD=OE C. / DPO h EPO D.PD=OD B , C 都正确,选项 D ,根据已知不能推出 A. A B>AD+BC B. A B=AD+BC 0 【解析】选D.选项A ,

肓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a10314770.html, 90° , EC 二EF 二ED , AzBCE 幻启尸丘,△AEF 幻A ED , /BC=BF , AF=AD ,「AB 二AF+BF 二AD+BC. 【解析】选A.过点E 作EF 山D , ??DE 平分ZADC ,且E 是BC 的中点, /CE=EB=EF , 又/B=90 °,且AE=AE , ???△BE 坐A FE ,A /AB 二 /EAF. 又 T £ED=35 ° , C=90 ° , ???/DE=90 °-35 °55。,即/DA=110 ° , DAB=70 ? EAB=35 ° 3. 如图,在△ ABC 中, / B=90°, BC=4 /仁/2,则点C 到AE 的距 离是 ________ . z? ??BE , AE 分别为/ABC 和ZDAB 的角平分线,/ C= zD= 【变式训练】 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 问题:如图, B=/ C=90 , ADC, CED=35 , )https://www.sodocs.net/doc/5a10314770.html, A.35 B.45 C.55 D.65 【解析】选B.过点E 作EF 1AB 于F , E 是BC 的中点,DE 平 则/ EAB 的度数是

7.3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 邛崃市宝林中学郑睽 一、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鉴别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物体这一问题开始,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讨论得出密度公式和单位,进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并找寻特点进入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练习的形式将之具体化: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来研究空心问题。 2、学生情况 我所教学生现阶段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已建立了“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不正确概念。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科学探究的经验相当欠缺,本课将通过猜想、实验、讨论、辨析、归纳、交流和训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和比较概括的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体会比值定义法在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把有关密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 2、难点:让学生相对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二、教学方法 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作为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是初二学生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若C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DE是多少? 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过渡】通过刚刚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时需要满足的条件。【过渡】在了解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之后,我们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将性质反过来是否同样成立呢? 我们先来看课本思考的内容。 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且离公路,铁路的交叉处500米,应建在何处?(比例尺1:20 000) 【过渡】看到这个问题,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市场必然是在角的平分线上。但是在实际上,我们不可能真的能够画出平分线,然后再选择地点。这样大家就会去想如果我选择一点,到公路和铁路的距离相等,那么它是不是在角平分线上呢?我们一起通过数学语言来证明一下这个想法是否正确。 已知:如图,PD⊥OA,PE⊥OB,点D、E为垂足,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课件展示。

【过渡】通过证明,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论,而这个也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过渡】通过这个逆定理,我们可以去判断是否是角的平分线。 学习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之后,我们一起来看课本的例题。 课件展示过程。 【过渡】这个例题的结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这个也是很有用的结论,希望大家能牢记。【知识巩固】 1.如图,△ABC中,∠C=90°,AC=BC,AD 是∠CAB的平分线,DE⊥AB于E.已知 AC=6cm,则BD+DE的和为() A. 5cm B. 6cm C. 7cm D. 8cm 2、如图,在△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 ②QP∥AR;③△BPR≌△QSP中()

物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五、教学过程 密度公式

角平分线基本性质及简单应用

角平分线基本性质及简单应用 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举距离相等.(“3-1-4”定理) 逆定理: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 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 方法总结: (1)有角平分线时,常国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角平分线翻折) 一、基本性质及简单应用 例1. 如图,MP ⊥NP ,MQ 为ΔNMP 的角平分线,MT=MP ,连接TQ ,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TQ=PQ B. ∠MQT=∠MQP C.∠QTN=900 D. ∠NQT=∠MQT 例2.已知:如图,BD 是ABC ∠的平分线,BC AB =,P 在BD 上,AD PM ⊥,CD PN ⊥. 求证:PN PM =. 例3.如图,已知:在ABC ?中,外角CBD ∠和BCE ∠的平分线BF ,CF 相交于点F . 求证:点F 在DAE ∠的平分线上. 例4. D 是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DE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求证:.CF BE EF -= 例5.如图,CE ⊥AB 于E ,BD ⊥AC 于点D,BD,CE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1)求证:OB=OC; (2 )若将条件“AO 平分∠BAC ”和结论“OB=OC ”互换,命题还能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M N P Q T F A A E D B C A B C E D O C E F D B A

八年级数学《12.3_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基础练习测试

必刷题《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刷基础 知识点一角平分线的做法 1. [2020河北张家口期末]作∠AOB的平分线时,以O为圆心,某一长度为半径作弧,与OA,OB分别相交于C,D,然后分别以C,D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使两弧在∠AOB的内部相交于一点,则这个适当的长度() A.大于1 2 CD B.等于1 2 CD C.小于1 2 CD D.以上都不对 2.分别画出已知钝角和平角∠AOB的平分线.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的性质 3. [2020辽宁营口期末,中]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 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 A.6 cm B.7 cm C.8 cm D.9 cm

4. [2019四川成都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6,DE=2,则△BCE的面积等于( ) A.6 B.8 C.9 D.18 5. 如图,△ABC中,∠B=3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的度数为. 6. 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B=6 cm,AC=8 cm,则BD:CD= . 7. [2020吉林长春期末]如图,OD平分∠AOB,OA=OB,P为OD上一点,PM⊥BD 于点M,PN⊥AD于点N,求证:PM=PN.

8. [2020吉林长春月考,中]证明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写出证明过程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AOC=∠BOC,点P在OC上,. 求证: . 请你补全已知和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 知识点三角平分线的判定 9.[2019福建漳州期末]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个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 A.△ABC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以上均不正确 10.[2020山东临沂平邑期中]如图,在△ABC中,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BAC=60°,则∠BOC=( ) A.120° B.125° C.130° D.140°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 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 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 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 (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

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二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2013 年7月日第()次课课时:2 课时 教学课题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证明 (2)角平分线的画法 重点难点 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证明角平分线的画法的基本 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证明 教学过程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用数学符号可表示: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或OP平分∠AOB) PD⊥OA,PE⊥OB ∴PD = PE 考点一. 1、基本作图:平分已知角 已知:AOB ∠ 求作:AOB ∠的平分线 练习(1):画一个钝角的平分线 练习(2):画平角的平分线 考点二: 2、证明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我们要证明一个命题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即: (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O D P E B A

5.已知,如图,CE ⊥AB,BD ⊥AC,∠B=∠C ,BF=CF 。求证:AF 为∠BAC 的平分线. 思路点拨:由已知条件与待求证的结论,应想到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解析:∵CE ⊥AB,BD ⊥AC (已知) ∴∠CDF=∠BEF=90° ∵∠DFC=∠BFE(对顶角相等) BF=CF(已知) ∴△DFC ≌△EFB(AAS) ∴DF=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FE ⊥AB,FD ⊥AC (已知) ∴点F 在∠BAC 的平分线上(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即AF 为∠BAC 的平分线 基础闯关 1.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若BC =5㎝,BD =3㎝,则点D 到AB 的 距离为 。 2.∠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M ,M 到OA 的距离为1.5㎝,则M 到OB 的距离为 ㎝。 3.如图,∠A =90°,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C =8㎝,DC =3DA ,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 。 4.如图,∠1=∠2,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PD =PE B 、OD =OE C 、∠DPO =∠EPO D 、PD =OD 5.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6.如图,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且DB =DC , 求证:BE =CF 。 第3题图 D A B C 2 1D A P O E B 第4题图 F C D A B E 第6题图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常德市安乡县城北中学的邹艳群,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我决定用两课时来安排我的教学:第一课时安排前两个段标,现仅我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 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 先让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影片片段,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 教学过程 Ⅰ.知识回顾 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 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 Ⅱ.合作探究 思考:右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看看条件够不够 在△ABC和△ADC.因为 所以△ABC≌△ADC(SSS). 所以∠CAD=∠CAB. 即射线AC就是∠DAB的平分线. 这种平分角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一种作已知角的平 分线的方法。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总结: 1.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 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思考 如图,任意画一角∠BAC,做出∠BAC的角平分线AP,在AP上任取一点O,过点O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E,D。测量OE,OD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在OP上再取几个点试试。 通过以上测量,你发现了角的平分线的什么性质? P Ⅲ.课堂精讲 我们猜想角的平分线有以下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下面,我们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性质。首先,要先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求证”。显然,已知为一的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1节 质量说课稿

《质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课件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随后小组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