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

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1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道尔顿制

B .兰贝制

C .特朗普制

D .文纳特卡制

12 .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与()的统一过程。

A .锻炼

B .受教育

C .自我教育

D .修养指导

13 .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4 .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反映的是()。

A .教师政治地位不高

B .教师经济地位不高

C .教师的职业权力不大

D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偏低

15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它将()。

A . 3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B . 5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 . 10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D .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16 .在西周教育制度中,王侯太子入小学的年龄是()。

A . 6 岁

B . 7 岁

C . 8 岁

D . 10 岁

17 . “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A .礼乐教育

B .军事教育

C .文化知识教育

D .科学知识教育

18 . “随人分限所及”是明代着名学者()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A .李赞

B .陈白沙

C .王守仁

D .王廷相

19 .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三纲领”、“八条目”的是()。

A .《大学》

B .《中庸》

C .《乐记》

D .《学记》

20 .《春秋繁寡》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

21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

A .魏晋南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22 .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着名思想家是()。

A .刘禹锡

B .李翱

C .韩愈

D .张籍

23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着作是()。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论雄辩家》

D .《雄辫术原理》

24 .古罗马共和早期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 .家庭教育

B .教会教育

C .学校教育

D .社会教育

25 . (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第斯多惠

B .装斯泰洛齐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6 . ( )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A .第斯多惠

B .装斯泰洛齐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7 . 1879 年()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性、免费性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

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 .《法卢法案》

B .《费里法案》

C .《基佐法案》

D .《费舍法案》

28 .文纳特卡计划由()创立。

A .帕克

B .华虚朋

C .克伯屈

D .帕克赫斯特

29 .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朗格郎

B .罗杰斯

C .索尔蒂斯

D .布普纳

30 . 19 世纪末,( )创立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A .约翰逊

B .克伯屈

C .帕克

D .帕克赫斯特

31 .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

A .孔子

B .赫尔巴特

C .冯特

D .桑代克

32 .采用临床法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的是()

A .皮亚杰

B .埃里克森

C .柯尔伯格

D .罗杰斯

33 .根据近100 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

A .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B .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

C .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

D .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34 .婆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A .符号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接受学习

35 .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A .知识的迁移

B .技能的迁移

C .行为规范的迁移

D .学习经验的迁移

36 . “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 .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 .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 .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 .掌握大童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37 .目前,理论界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

A .集中思维

B .聚合思维

C .发散思维

D .抽象思维

38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 .操作性条件作用

B .经典条件作用

C .精神分析理论

D .认知理论

39 .科学研究始于()。

A .现状

B .问题

C .实践

D .个体经验

40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要求()

A .明确规定总体

B .取样的随机性

C .取样的代表性

D .样本容量要大

41 .在教育研究中,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往往被作为()。

A .自变量

B .因变童

C .无关变量

D .控制变量

42 .历史上最早进行专门教育调查的学者是()。

A .恩格斯

B .费舍

C .赖斯

D .肯德尔

43 .在自然情境下的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观察方法是()。

A .教育实验观察

B .严格控制的观察

C .全结构式观察

D .教育现场观察

44 .以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A .索引

B .论文

C .手册

D .综述

45 .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不正确的是()。

A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B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

C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D .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 .教育现代化主要在于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47 .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8 .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三、简答题:49-54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90 分。

49 .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0 .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基本内容。

52 .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53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有何区别?

54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为实现观.奴与材料的统一应如何选材?

四、分析论述题:55-57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90 分。

55 .试分析论述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

56 .分析下列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论: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57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A 、B 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 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A .评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学校教学实践的影响。

B .《教育心理学期刊》的编辑居尔·勒温曾说过:“如果想使研究有实质性的贡献,必须把它建立在该领域充分翔实的知识基础上,而且在文章的导言中必须反映这些知识,……不幸的是,我们有时收到一些调查人员所写的报告。他们完全建立在前人的,而且已经过时的研究上。我们有时还会收到一些研究者的手稿,而这些研究者无视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因而文章审稿者常常质疑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研究,最后文章也被拒绝发表了。”请您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全真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D

2 . B

3 . C

4 . B

5 . A

6 . B

7 . A

8 . A

9 . D 10 .D

11 . C 12 . C 13 . D 14 . D 15 . D

16 . C 17 . A 18 . C 19 . A 20 , D

21 . C 22 . C 23 . D 24 . A 25 . B

26 . C 27 . B 28 . B 29 . C 30 . C

31 . D 32 . A 33 . C 34 . D 35 . C

36 . B 37 . C 38 . B 39 . B 4O . D

41 . A 42 . D 43 . D 44 . B 45 . D

二、辨析题:

46 .答:错误。教育现代化由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六个方面的现代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教育设施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教育设施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但总的看来教育设施的现代化不是主要的方面。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和前暗性等多种特征,具有主导的作用。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条件、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所以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47 .答:正确。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到公元前5 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剧作家等),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

48 .答:错误。(l )无关变童,也称控制变童,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它使实验者无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2 )因为实验因素的控制,就是对自变量的操纵和无关变量的控制。知果在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操作变化,无关变量也发生变化,那么,因变量的变化,就不只是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结果了。( 3 )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或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辩明无关变量,考虑哪些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有影响,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三、简答题:

49 .答: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其实施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人的各方面均衡发展、平均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而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辫证统一,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人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善发展的表现。

第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决定的。从历史发展看,我国既有全面发展教育的正面经验,也有忽视全面发展教育的反面经验。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等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能力、才能与品德等多方面在构成完整、完美个体中的相互联系性和自觉性。这些都从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证实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的关系。各育既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这要求我们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替代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时立开来。

第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固然需要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但同时也需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童、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

50 .答: ( 1 )中小学在德育认识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德育蜕化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导致了德育脱离现实的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

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德育成了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

( 2 )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过于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识,注重书本教育、口头说教,忽视实践锻炼,启发自觉,不注重道德主体的养成等问题。

( 3 )在德育管理中的主观主义倾向,习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忽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问题日益严重。

( 4 )在德育评价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以认识代替行动,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品德评价。

( 5 )在德育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倾向,动不动就是讲过去、讲传统,唯独不关注现在和将来。

51 .答:“全人生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重要思想。所谓“全人生指导”,就是主张对青年要全面关心、全面指导,也就是不仅要关心青年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凡是生活上产生的问题,诸如人生观、参政、求学、择业、道德修养、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生理现象、交友、恋爱、婚姻、家庭等,都应给予热情的指导与帮助。这不仅使他得了进步青年的信任,成为青年们思想上的“坚毅导师”,生活上的挚友,并形成了其“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丰富内容。

52 .答:“平行教育影响”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马卡连柯用一种共同的方法同时完成对单独的个人和对整个集体的教育两个任务。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53 .答: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

( 1 )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操作,可以被观察、被感知。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隐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象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

( 2 )活动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全部过程。

( 3 )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 反应联结,智力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54 .答:选材不是按研究者主观意愿任意剪裁取舍,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l )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 2 )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材料的质和量把握得当;

( 3 )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 4 )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的正确深刻集中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提取论.汽,选择论据概括结论,从而实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四、分析论述题:

55 .答: ( l )对于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教育先行论,即首先发展教育而后再发展经济,在教育投资上应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二是教育与经济同步论,使教育事业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经济建设近期和远期需要。三是教育滞后论,即教育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比例。无论哪种理论,如果不讲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特定意义上,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符合教育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辫证关系的,也是违背经济与教育之间辩证发展客观规律的。

( 2 )教育与经济发展虽然具有间接关系和直接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除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外,还表现为相互制约的关系。因为,经济发展只能提供它的物质资料的一部分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在使用这些经济条件时,需要同其他部门的物质资料和经济条件相互协调和平衡。同时,教育对经济发展作用具有周期性长、发展作用迟缓的特.汽,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教育不仅不能立刻满足经济上的需要,而且还要占用一部分强壮劳动力,延缓一部分劳动力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在处理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时期,既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追加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又要克服只顾眼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性、迟效性作用的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3 )教育是否能抓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各国之间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社会的进步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力量,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的获得有许多途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进行发明、创造、运用。教育跟不上,科技人才就没有保障,即使引进再先进的技术工艺,都无法使用,更谈不上与他国在综合经济实力上的竞争了。因此我们提出了教育先行的国策。

( 4 )我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2 年中共十二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1987 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突出战略位置。1992 年中共十四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得到加强。

但是,提出教育先行只是为了突出教育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忽视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在重视教育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经济的发展战略性作用,从而为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56 .答: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而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这段话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所制约。

贯彻的基本贯彻要求是:端正教育思想,健全教育体制,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实际可能来教学;针对学生的特.氛进行有差别性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热情关爱后进生。

57 . A .答: 20 世纪20 年代桑代克根据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材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结。其理论基本观.是:

( l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情境是引起反应的原因,反应是情境引起的结果,二者的联系是直接的,不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 2 )对联结机制的解释,桑代克完全站在本能主义立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这是人的本性,它决定了后天联结的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倾向,并使之加强,而不唤起其他联结倾向,或者使其它联结倾向减弱。这样,桑代克的联结

理论就抹杀了人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看成是本能、被动的,或者完全是受情景决定的过程。

( 3 )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照一定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学习过程完全是盲目或尝试错误的。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为两大主律。

①准备律。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如果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②练习律。早期的练习律注意到联结的频因效果,认为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经常使用会使联结力量加强,经常不用,会使联结力量减弱。到20 世纪30 年代,桑代克修改了他提出的学习定律,首先放弃了频因因素,认为单纯的反复练习不能增强其联结,只有将练习律与效果律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③效果律。早期的效果律注意到奖励和惩罚的作用,认为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联结伴随奖励时,联结力量增强;如果伴随惩罚时,联结力黄削弱。后来,桑代克认为奖励效果比惩罚效果更好,因此特别强调奖励的作用。桑代克首先注意到奖励的强化作用,为后来强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途径。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学习理论以实脸研究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学习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也应该看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许多缺点和观点错误,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由于哲学思想的局限,桑代克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他一味强调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复杂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桑代克的联结说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人的学习恰恰是以认知过程为主,这就使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显得苍白无力。

②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忽视了学习目的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被动的过程,抹杀了人类学习最突出的特征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③桑代克把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结论应用到人类,把人类学习同动物学习完全等同起来。对动物的某些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研究人类学习的参考资料,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存在本质区别,人类学习比动物学习复杂得多,用解释动物简单学习的观点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是不充分或片面的。

尽管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但是,他的理论至今仍然对学校教学实践有一定积极影响。

①桑代克发现的尝试错误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或途径。当然,人类的尝试错误不是盲目的,通常是有目的的。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量利用所学知识或经验去解决问题,不要让学生盲目对待疑难问题。

②桑代克的练习律,即机械识记在学习中并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机械识记和过度学习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尤其是外语单词的识记和历史年代的记忆,仍然需要多次重复识记才能保持得好。

③在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奖励和惩罚。桑代克认识到奖励的作用好于惩罚的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适当运用惩罚也会收到其他方法达不到的效果。

B .答: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 l )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在创新,而要做到创新就必须建立在对课题研究状况的全面正确地掌握为基础,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 2 )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先由德育这一特定研究领城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研究的突破.点。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二是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三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地占有材料,从而进免做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的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一( 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一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图。( ) 2(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 3(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度的圆锥形空间。( )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而此前的 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 耶稣的头部。( ) 7(轴测图即透视图。( )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法。( ) 9(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0(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 )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

12(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 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 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睛的位置。( )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透视画面上发 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 17(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透视)更 好的表现手法。( )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 变化构图特点。( )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 ) 21(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 五(填空题。 1.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______________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______________,写了不少关于透视学、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卷有答案

1 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4.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等,则各期逐期增长量一定相等( ) 5.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相同的。( )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 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 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 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 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立方体。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 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3."这个案件的凶手是甲或者乙,现已查明甲是这个案件的凶手,所以,乙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4."如果甲是有罪的,则乙也是有罪的;现已认定乙是有罪的,所以,甲也是有罪的?quot;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5."只有案发时甲在现场,甲才是凶手;现已认定甲不是凶手,所以,案发时甲不在现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6.同时断定"我们车间所有的产品是合格品"与"我们车间有的产品不是合格品"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四、分析题(10分) 证明:三段论第一格"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五、综合题(10分)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律师考试,则丙不参加律师考试; (2)只有乙参加律师考试,丁才参加律师考试; (3)甲和丙都参加了律师考试; 问:乙和丁是否都参加了律师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六、表解题(8分) 用真值表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如果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习逻辑学;黎明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所以,黎明要学习逻辑学。 其推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 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规范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2019年电大《法律逻辑学》机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法律逻辑学》机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 A.反证法——间接证明 B.定义项——定义 C.山脉——山 D.大项——三段论 2.“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D)。 A.企业 B.动产 C.土地 D.财产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D)。 A.负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集合概念 4."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A.正确的划分 B.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C.错误的划分 D.分类 5."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B)。 A.集合概念 B.普遍概念 C.单独概念 D.负概念 6.“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C.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D.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7.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C)。 A.全异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同一关系 8.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 A.划分 B.定义 C.分类

D.限制 9.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A)。 A.矛盾关系 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反对关系 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 A.逻辑常项 B.语言表达形式 C.变项 D.思维的内容 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定义是(D)。 A.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C.正确的定义 D.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B)。 A.普遍概念 B.单独概念 C.负概念 D.正概念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 a.逻辑常项相同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4、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5、“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6、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 a.概括和限制都对 b.概括和限制都错 c.概括对,限制错 d.概括错,限制对 7、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 c.A与B全异 d.A与B交叉8、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p真包含Ds d.Ds真包含Dp 9、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10、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 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 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a.S A P b.S E P c.S I P d.S O P 14、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相容关系15、“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16、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3套

2011年12月考试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单项数列,其满足左偏斜分布时有( )。(X为均值) A. B. C. D. 2. 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主要采取() A. 综合指数形式 B. 算术平均形式 C. 调和平均形式 D. 固定构成指数形式 3. 红星企业的2010年的产值比去年上升了8%,则8%为() A. 平均数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相对数指标 D. 离散指标 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钟的产品进 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不变,则物价指数()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7.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 100% B. 1200% C. 120% D. 400% 8.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相对指标 C. 总量 指标 D. 变异指标 9.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10. 如果调查对象之中包含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种情 况应用()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 统计报表 11. 某连续性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 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260 B. 215 C. 230 D. 185 12. 当已知时,总体均值μ的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13.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 若已知是的3倍,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页脚内容1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 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逻辑常量 和 逻辑变量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负概念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真 ,q 为 真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重言式 、 矛盾式 还是 非重言的可真式 。 5、直言命题的 主项 和 谓项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否定式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不当记者的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全同 关系和 真包含于 关系。

页脚内容2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共变法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真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真实性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 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b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 使用语词“人”的是 ( d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c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6、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指标。() 7、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那么它们的离散程度就完全相同。() 8、平均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9、同度量因素就是将复杂经济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10、抽样误差之所以能得到控制,是因为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 1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12、据拉氏公式计算指数,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13、在三种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典型调查最好,重点调查次之。() 1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正指标。() 15、如果时间数列各期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直线。()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包括:A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 B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C数据资料的搜集手段 D事物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E抽象的数量规律 2、要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结构进行调查,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实际产值为亿元C职工人数为10万人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台数为750台 4、在按工人工种分组的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样的分组叫: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对资料再分组 D平行分组体系 E复合分组体系 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6、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异程度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7、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 四次间隔8年,第四次与第五次间隔10年,这种调查是: A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专门调查 E定期调查 8、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有: A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B专门调查 C可以计算抽样误差 D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理论基础E调查资料时效性强 9、时间序列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绝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时点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10、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8%,这个指数是: A总产值指数 B产量指数 C动态指数 D静态指数 E价格指数 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 1、十七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的代表作《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 2、调查表一般分为单一表和_______。 3、正确地确定_______和任务是一切统计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 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 5、计划任务的下达有的按全期累积完成总量,有的按计划期末达到的水平,因此,计划的检查相应的有_______和水平法两种。 6、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______的对比。 7、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两个平均数是_______。 8、时间数列中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现象的________。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______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0、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缺少总体标准差资料时,可以用______标准差来代替。 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

法律逻辑学 山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多选题(36分) 1、如果A与B是单独概念,则A与B之间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C、全异关系;D、从属关系 学生回答是:BD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与这一命题具有相同形式的有。 A、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 B、只要寒潮一来,气温就会下降。 C、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D、只有讲究科学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回答是:ABC 3、下面关于同项的A、E、l、O命题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A与E为反对关系;B、非A与0是等值关系;C、1与E为矛盾关系;D、A与1为全容关系。 学生回答是:ABCD 4、下面关于法律规则的分解与合并,说法正确的有. A、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合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B、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析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C、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析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析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D、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合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合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学生回答是:BC 5、下面关于法律三段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有的法律演绎推理都是法律三段论;B、所有的法律三段论都是法律演绎推理;C、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D、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核心。 学生回答是:BD 6、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但是有的原因没有结果。 以下哪项为真,则该命题为假?() A、有的结果没有原因; B、所有原因有结果; C、有的结果没有原因,或者所有原因都有结果; D、有的原因有结果。 学生回答是:ABC 7、“X能波2整除”和“X能被4整除”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 D、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 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我们习惯把成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