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胆总管泥沙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总管泥沙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总管泥沙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胆总管泥沙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导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被疾病所困扰着,胆总管泥沙结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胆出现疾病也会导致我们肝部出现问题,所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被疾病所困扰着,胆总管泥沙结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胆出现疾病也会导致我们肝部出现问题,所以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1、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

适用于单纯胆总管泥沙结石,胆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或其他病变者。若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有条件者可采用术中胆管造影,B超检查或纤维胆道镜检查,有助于减少胆石残留率。如非手术疗法不成功,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则需手术治疗。

2、胆肠吻合术

亦称胆肠内引流术。

①胆总管扩张≥2.5cm,下端有炎性狭窄等梗阻性病变,且难以用手术方法解除者,但上段胆管必须通畅无狭窄;

②结石呈泥沙样不易取尽,有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者,常用的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3、Oddi括约肌成形术

适应证同胆肠吻合术,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程度较轻而不适于行胆肠吻合术者。

4、微创保胆取石术

①适用于单发胆囊结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 关键词】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取石 据文献报道,胆囊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者占11.0%(不含肝内胆管结石),且胆总管内结石多为继发者〔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常规放置T管,但T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5.3%〔2〕。并且带管时间较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胆囊结石伴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4~69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其中伴胆总管扩张者14例(胆总管内径>8mm),胆总管内单发结石16例,2~3枚结石4例。结石最大径1.2cm。术前伴轻度黄疸者8例。全部病例术前无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病史。 1.2手术方法 剖腹后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首先钳夹并切断胆囊动脉,断端结扎。然后游离胆囊管,使其长度足够手术操作时,于胆囊管近胆囊颈部切开其前壁(不切开胆总管),用弯血管钳及胆道探子扩张胆囊管(不包括胆囊管内径过细或已闭塞者)。用外径5mm的纤维胆道镜(OLYMPUSP—20)经胆囊管伸入至胆总管内观察,并用网篮套取结石;待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后,用手在胆总管外辅助使胆道镜前端弯曲部伸入肝总管内探查,以排除术中小结石上漂至肝总管内。拔除胆道镜后,于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作者曾施行12例胆管造影,结果均阴性),以进一步确诊已取净结石,并明确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 2结果 本组全部痊愈出院。开腹手术者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16例随访6~8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5-11-16T16:46:51.6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何平力张瑛[导读] 桃源县中医院预防是降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键,临床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何平力张瑛 桃源县中医院湖南常德 415700 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之中,51例(91.1%)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5例患者经EST、胆镜等方法治疗后痊愈。结论:预防是降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键,临床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继发性;诊断;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主要是指经由胆囊落入胆管的结石,此类结石和结构、性质与胆囊结石是完全相同的,但二者在具体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方案、预后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别。因此,预防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键在于如何预防和治疗胆囊结石[1]。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就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或肩部酸痛、嗳气、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其中男25例,女21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0.5±6.5)岁;其中,胆囊结石急性发作20例,未急性发作的胆囊结石10例,胆源性进行胰腺炎1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梗阻性黄疸11例。 1.2 诊断方法 术前,全部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8例(32.1%),经MRCP检查确诊6例(10.7%)、经CT检查确诊10例(17.9%),经T形管造影检查确诊3例(5.4%),其余19例(33.9%)患者则经过手术纤维胆镜观察证实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将取出的结石和胆囊结石进行对比,性质一致。 1.3 治疗方法 将术前经MRCP检查、CT检查、B超检查以及T形管造影检查确诊的继发性胆总管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手术方式,少数患者通过EST、胆镜等方法治疗。2结果 56例患者之中,51例(91.1%)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5例患者经EST、胆道镜等方法治疗后痊愈,详见表1。 3讨论 3.1 继发性胆总管的诊断 3.1.1 术前诊断方法 针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凡是行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均应警惕合并胆管继发结石可能,特别是对于急性发作的胆囊结石患者,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均应考虑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可能。B超是临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因为B超不仅简单容易操作,且价格低廉、无任何创伤,其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8%左右,但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却比较低,甚至检出率不到50%。在手术过程中,联合B超和内镜超声,则可使诊断价值显著有所提升。尽管ERCP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其属于侵入性诊断检查手段,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重症胰腺炎或急性重症胆总管炎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选择此类诊断方法时要慎重。PTC在肝内胆管充分扩张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检查率,必要的时候,可选择PTCD引流,但其同样为侵入性操作,常规检查之中不宜采用。MRCP(核磁共振胰导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检查,其成像效果和PTC、ERCP的成像效果都比较接近,并且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和性质,也能显示梗阻远端的胆管,这是目前临床方面最具有实用价值的诊断方法。CT检查,可清楚看见结石和胆总管扩张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胆管胰腺段的结石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若检查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可通过2mm薄层扫描、局部放大扫描和增强扫描等技术,提高临床诊断率[2]。 3.1.2 手术诊断方法 针对术前无法作出明确诊断的患者,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过程中发现胆总管扩张,胆囊多发性小结石并胆囊管增粗,可在术中通过B 超、胆道造影等方法对胆总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伴有结石,则立即给予胆管探查。对于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手术后,行胆总管“T”型管造影和术后胆道镜检查,具有一定的预防胆总管残余结石的价值。对于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患者、如果合并胆总管扩张,术中也可经胆囊管或直接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检查明确诊断。 3.1.3 术后诊断方法 患者胆囊切除之后,会反复出现腹痛的情况,若患者同时出现黄疸可疑症,则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单独或联合MRCP、ERCP、EUS等检查方法,以便做出明确诊断。对术中切开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的患者,可在手术结束之后,给予常规T管造影,确定是否存在胆管残余结石,若仍存在怀疑对象,可在手术后45d之内行胆道镜检查取石[4]。 3.2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微创手术的疗效观察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微创手术的疗效观察 微创外科在普通外科中得到了长足进展,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法也发生较大变化。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两种主要微创手术[1-2]。本研究对23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用上述EST+LC和LC+LCBDE进行治疗,观察不同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21年1月~2021年5月诊治的23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经B超、CT等检查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T+LC)组11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64例;年龄22~67岁,平均(50.2±9.6)岁,病程5个月~20年,平均(1 2.5±2.4)年;45例有有黄疸或黄疸病史,65例表現胆绞同或右上腹反复疼痛伴黄疸病史;(LC+LCBDE)组12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77例;年龄21~72岁,平均(50.0±10.2)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11.7±2.2)年;52例有黄疸或黄疸病史;76例表现胆绞同或右上腹反复疼痛伴黄疸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满足科研设计要求。 1.2方法 1.2.1 EST+LC组静脉全麻后行十二指肠造影检查,明确有无胆总管结石及其位置、数量和大小后,于胆总管11~12点方向处行EST,切口约10~25 mm,切开后行石网篮或取石球囊取石术;直径大于1.5 cm结石内镜下机械性碎石后清除,直径小于1.0 cm的结石用乳头气囊导管扩张术清除。检查结石清除完毕、无出血后取出十二指肠镜。对伴有胆管炎患者于EST后冲洗胆管,留置鼻胆管引流胆汁。病情平稳后2~5d行LC。

什么是泥沙样胆囊结石

什么是泥沙样胆囊结石 *导读:泥沙样胆囊结石是胆囊结石病中的一种类型,其成 分主要是胆红素,大小一般呈的泥沙症,广泛分布在整个胆囊和胆道系统。胆囊充满型结石通常伴随着胆囊萎缩或膨胀,胆囊萎缩较严重的。而且极易发生胆管结石梗阻,所以一般在医学治疗上,非常麻烦。…… 病种概念 泥沙样胆囊结石是胆囊结石病中的一种类型,其成分主要是胆红素,大小一般呈的泥沙症,广泛分布在整个胆囊和胆道系统。胆囊充满型结石通常伴随着胆囊萎缩或膨胀,胆囊萎缩较严重的。而且极易发生胆管结石梗阻,所以一般在医学治疗上,非常麻烦。 常在CT检查中表现为胆囊内透声差,充满密集点状强回声团,胆囊肿大,壁增厚。 疾病症状 泥沙样胆囊结石一般常表现为发热与寒战,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饭后上腹饱胀或隐痛,平时有上腹不适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及肝区隐痛,多为持续性。 1.平时有上腹不适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有时患者会感到上腹及肝区隐痛,多为持续性。 3.在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4.饭后,患者常有上腹饱胀或隐痛感。

泥沙样胆囊结石会胆囊充满型结石通常伴随着胆囊萎缩或膨胀,胆囊萎缩较严重的,将可能不再出现症状,此时胆囊已经丧失功能,应积早寻求合适的治疗方式。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以中药利胆排石,平时适当多喝些柠檬水,夜间食用些炒核桃仁(5-6个)为益。改善饮食,改善体质,中医调理进行合理的保守治疗,其治疗效果不大。而且利用保守治疗还有一定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可能。中药治疗能够改变人体内在环境,排除血液内产生结石的有毒物质,去除其产生结石的物质基础,较大的结石能使之溶化,破碎变小而排出体外,清除内毒素后,由于净化了机内环境,从而防止结石复发。常用中药制剂有胆石溶消汤和溶石汤。[1] 胆囊切除 一般患有泥沙样胆囊结石时,胆囊功能一般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胆囊伤害后,后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除胆囊,将病变的胆囊和泥沙样胆囊结石一同切除。 保胆取石 这种技术是一项新的消化道结石的新技术,利用一些内镜引流来治疗泥沙样胆囊结石,这类治疗方法 是在胆囊功能损伤不大的情况下,选择的最佳治疗方法。利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一.概念: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为胆色素混合结石。少数病人的结石是由胆囊排出坠入胆总管,其结石与胆囊结石相同,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然而,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同。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见的症状是胆管炎,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 1.腹痛:为胆绞痛,呈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局限于剑突下和右上腹,常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2.寒战高热:是胆结石阻塞胆总管并合并感染时的表现。由于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升高,使胆道感染逆行扩散,致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入肝静脉内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 3.黄疸:间歇性黄疸是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如梗阻性黄疸长期未得到解决,将会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三.诊断 根据①典型病史②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典型临床表现③体检:皮肤及巩膜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深压痛、感染重时可有局限性腹膜炎,肝区叩击痛、如胆总管下端梗阻可触及肿大的胆囊④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碱性磷酸酶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降低或消失。血白细胞可升高⑤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内见结石影像。诊断多无困难。如诊断困难还可选用ERCP、CT、MRCP或内镜超声检查。 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 四、鉴别诊断: 壶腹癌: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病人多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必要时可行ERCP检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且可作活体组织检查,同时作胆胰管造影对明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五.治疗: A、治疗原则包括1.解除胆道梗阻2.取净结石3.通畅引流胆道,预防结石复发4.合理应用抗生素。 B、治疗方案的选择: 1. ERCP取石:经内镜作ERCP检查的同时,向胆总管送入取石篮取出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或为预防胆道感染的发生时,可临时放置内镜鼻胆管引流。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尤其适用于结石数量不多,而病人因高龄、体质差、伴有重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且患者本人有微创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 2. 多选用择期手术:一旦确诊肝外胆管结石就应积极准备手术,对反复发作。或术后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也应积极手术。对胆道梗阻,出现黄疸者,或合并感染者更应尽早手术。因为长期存在胆管结石,即使无黄疸发生也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待出现胆道感染、休克时再急诊手术,对病人更无好处,且危险性增大,增加手术死亡率。 C、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医嘱): 入院医嘱:术后医嘱 长期医嘱:消化内科护理常规长期医嘱:特级护理 二级护理禁饮食 低脂半流饮食应用覆盖革兰氏阴性杆菌 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 生长抑素

胆总管结石排石方法

胆总管结石排石方法 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对我们都有一定的作用,五脏六腑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胆就属于六腑之一,然而胆也是参与人体的消化功能的器官,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疼痛感,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消化能力,其中胆总管结石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一般它的疼痛感总是让人难以忍受,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胆总管结石排石方法。 胆总管结石排石方法 第一步:理气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胆总管结石患者伤在肝胆,多因忧思郁怒或火热伤肝,从而导致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故有右上腹绞痛拒触等症状。中医自然排石对症下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通过调理肝胆脏腑气机、改善肝胆功能,能够快速抑制胆总管结石表证,缓解腹部疼。 第二步:消石清热解毒、软坚化石

胆总管结石者,胆汁淤积而成也。中医自然排石对胆总管结石病因配药,药效直达病灶,起到清热解毒、软坚化石的作用,能够清解肝胆瘀毒,消除炎症感染,有效化解胆总管内结石,缩小结石直径。本方起效迅速,服药后1疗程即可见明显效果。 第三步:排石利胆除湿、促进排石 中医自然排石不但能化石,彻除结石病根,还具有强劲的排石功能。本方功善利胆除湿,可有效增强胆总管的蠕动功能,促进结石排出。结石在胆汁的推动下,沿胆管落入十二指肠中,并通过人体正常消化,随粪便排出。本方可轻松无痛治愈胆总管结石,而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里面都是对胆总管结石排石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治疗方法,这样疾病治疗起来才会更加有效果,不要总是身体出现不适就盲目的服用一些药物,另外患有胆总管结石期间尽量不要吃一些豆制品和菠菜等食物,这样容易增加疼痛感。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3/K80.5) 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3/K80.5胆总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RH 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内镜治疗(即ERCP)日为入院第3-4天。 1.操作前应用静脉镇静药、解痉药及口咽部局部麻醉剂。 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手术的近远期疗效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不同手术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消化科确诊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B组患者行内镜联合腹腔镜;C组行腹腔镜进行治疗。将三组患者治疗时间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联合内镜组患者手术及恢复各项指标、远期各类并发症发生人数显著优于常规组与单独行腹腔镜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对腹腔伤害最小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胃肠功能,疾病治疗效率最高。 标签: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三种不同方式;远期临床疗效与价值 胆囊合并胆结石是消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患者数较往年显著增加。起病后患者多表现为上腹剧烈绞痛,对穿行悲痛;体温升高、寒战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寒战等。部分患者结石可向下脱落引发胆道梗阻使胆囊炎急性发作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既往对疾病治疗通常采取开腹手术方式,但该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大,恢复速度慢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正常治疗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各类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治疗疾病的手术方案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不同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其胆总管结石治疗手术成功率高达98%。同时微创手术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不对周围器官造成损伤且手术治疗效果好,远期复发率较低,被患者与医务人员广泛推广使用。本试验为研究不同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特选取15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消化科诊治的150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胆道外科学》[1]关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并行其他病理生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疼痛及体温增高等症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排除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及有上腹手术史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5.3±7.8)岁;B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57.2±7.9)岁;C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1±8.2)岁。三组患者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应用B超进行检测确定存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后进行全麻。于右肋下缘取长约5cm斜切口进入腹腔。确定胆囊位置进行切除后在胆总管前壁处进行纵向切开,取长约1.5cm切口并探查结石[2]。清除结石后对胆总管进行冲洗并放置T管进行引流并留置引流管。B组患者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所有患者麻醉后应用十二直肠镜进行胰胆管造影对胆囊管、胆总管及肝胆管情况进行了解。之后行内镜手术:在十二直肠乳

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

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ST+LC)。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60例的临床资料,LCBDE组28例,EST+LC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胆总管直径和AS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对比研究2种微创治疗方法的住院時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9.1±3.6)d vs (10.0±3.5)d,t=-1.190,P=0.255]。LCBDE组住院费用低于EST+LC组。[(1.5±0.5)万元VS(2.1±0.6)万元,t=-5.069,P=0.00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无显著差异[14.2%(4/28)VS15.6%(5/32),χ2=0.000,P=1.000]。结论LCBDE和EST+LC都是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LCBDE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两组之间的并发症无差异显著性。 标签:胆总管结石;胆囊多发性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十二指肠镜技术在国内广泛开展,两种微创治疗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正逐渐代替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2种微创治疗方法,探讨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法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院选择的标准:①术前行MRCP检查,明确患者诊断为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总管结石。②术前MRCP检查胆总管直径≥10 mm,胆总管结石≤15 mm。排除标准:①急性重症胆管炎。②既往接受过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③肝内胆管结石或胆管狭窄。根据患者的意愿随机分成LCBDE组和EST+LC 组。LCBDE组患者28例,EST+LC组患者为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评分,术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总管直径和结石最大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2方法 1.2.1 LCBDE组患者均采用四孔法。先行LC后,然后小心分离胆总管前面腹膜,显露胆总管,用穿刺针回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用电凝钩切开胆总管

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评估

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评 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肝胆外科高发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與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广泛应用,ERCP、EST、LC微创术逐渐成为临床研究新课题,且在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而本文笔者则结合临床实践操作经验,将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69例的手术操作过程以及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21年5月-2021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69例作研究调查对象,其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28-66岁,平均(45.6±1.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8.3±1.2)年。临床表现:51例患者主诉剑突下及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4例患者表现出寒战高热症状、19例患者黄疸明顯,所有患者均经B超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均行心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利多卡因胶浆局麻下进行ERCP,造影找到胆总管结石后,依照情况选择EST或网篮取石,结石较大(直径超过1 cm)或乳头水中狭窄即用碎石器碎石并取出。用庆大霉素多次冲洗胆道,再用取石球囊清理胆道,造影未见充盈缺损,放置鼻胆引流管,再用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切口止血。术后常规禁饮、禁食,抑酶(思他宁、善宁),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做好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的监测。若病患无任何不适且血尿淀粉酶正常,24 h后即可适量食用流食。若患者出现淀粉酶升高、腹痛、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需及时作出处理。通常情况下ERCO术后2~7 d,即可在全麻条件下行四孔法或三孔法LC,保持气腹压力约12-15 mmHg,病患取头高脚低左

胆囊泥沙样结石是一种特殊情况 怎么处理

胆囊泥沙样结石是一种特殊情况怎么处理 *导读:胆囊泥沙样结石是属于一种比较特殊,临床上比较 少见的一种类型的结石,所以很多朋友在生活中都很少听到这个疾病名词。胆囊泥沙样的结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因为胆红素的代谢出现了异常情况而引起的,也是比较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患者的病情经常反反复复,很难稳定下来。…… 胆囊泥沙样结石是属于一种比较特殊,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的结石,所以很多朋友在生活中都很少听到这个疾病名词。胆囊泥沙样的结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因为胆红素的代谢出现了 异常情况而引起的,也是比较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患者的病情经常反反复复,很难稳定下来,并且患者在患病的前期一般是没有什么症状,比较难发现,一旦发现病症的时候,已经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泥沙样的胆囊结石是有什么危害性?应该怎么治疗? *胆囊泥沙样结石是有什么危害性?应该怎么治疗? 患者如果是发现在患上了胆囊泥沙样结石以后,不管自己身体有没有什么症状,都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和相关的检查,对于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治疗,如果患者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或者身体素质比较差的患者,医生一般是不会建议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 胆囊泥沙样结石,顾名思义,结石的特点就是像泥沙一样颗

粒比较小,但是分布非常的密集,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中医调理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中药主要就是使用一些比较利胆排石的药物为基础,要排除患者的体内血液中导致产生结石的有害的物质,通过中药的药力作用,去除其中的结石物质作为基础,然后一步步将其破碎,让结石的体积变小以后从而可以将其排除体外,清除体内的毒素,恢复胆囊的功能和作用。 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平时可以饮用一些柠檬水并且可以适 量的食用一些炒核桃仁,都是对身体有益的,中药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规律,生活作息的良好,早餐一定要吃好,并且不要喝酒,这是一定要记得的。可以食用一些低胆固醇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胆的负担。 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疾病,在生活上一定要注意预防,并且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卫生,可以适量每天的多喝水,帮助把结石排出体外。

不同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约为7%-10%,其中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约占胆囊结石的5%-29%。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但临床可选择术式较多,其中传统开腹胆总管开探查取石术应用最广,但机体创伤较大,高龄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常无法耐受。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应用于胆结石手术中,并发挥出损伤小、恢复快和患者耐受度高的优势,其中以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最受医生和患者亲睐。本文通过对不同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方案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05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51例,年龄(19-72)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5±6.8)岁,结石直径12mm-21mm,平均15.4mm,结石个数1-7个,平均1.8个;B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7±7.2)岁,结石直径10mm-20mm,平均15.0mm,结石个数1-8个,平均1.6个;C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9±7.6)岁,结石直径13mm-25mm,平均15.9mm,结石个数1-8个,平均1.9个。所有患者经B超、CT、磁共振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且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和上腹手术史者。三组在年龄、性别、结石直径和数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 A组35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胆总管开探查取石术治疗,技术要点:全麻后取仰卧位,右肋缘下斜切口,切除胆囊后,探查胆总管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一、定义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位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成为原发性胆囊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胆管内结石来自胆囊者,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 二、疾病病因 1.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形状、大小、性状基本上与同存的胆囊结石相同或相似。数量多少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若胆囊内多发结石的直径较小、并有胆囊管明显扩张者,结石可以大量进入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 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发生在胆总管的原发性胆管结石,病因和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结果认为这种结石的生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道寄生虫病有密切关系。结石外观多呈棕黑色、质软、易碎、形状各异、大小及数目不一。有的状如细沙或不成形的泥样,故有“泥沙样结石”之称。这种结石的组成是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色素性结石。经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胆绿素和少量胆固醇以及钙、钠、钾、磷、镁等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在矿物质中以钙离子的含量最高并易与胆红素结合成胆红素钙。此外尚有多种蛋白质及黏蛋白构成网状支架。有的在显微镜下可见寄生虫的壳皮、虫卵和细菌聚集等。 三、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 1.临床表现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见的症状是胆管炎,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是结石阻塞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 ⑴腹痛:为胆绞痛,呈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局限于剑突下和右上腹,常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⑵寒战高热:是胆结石阻塞胆总管并合并感染时的表现。由于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升高,使胆道感染逆行扩散,致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入肝静脉内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 ⑶黄疸:间歇性黄疸是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如梗阻性黄疸长期未得到解决,将会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⑷.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本病较胆囊结石发病急,症状严重,治疗困难。发作时阵发性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夏科三联征)。 2.症状体征 决定于胆管之梗阻程度和有无感染,多数患者曾有一次或多次急、慢性胆囊炎发作史或胆道蛔虫病史,然后在一次剧烈的胆绞痛后出现黄疸,表示结石已进入胆总管,或在胆总管内形成后已发生嵌顿和阻塞。胆石所致的胆道阻塞通常是不完全和非持续性的,完全性阻塞毕竟属少见,故约20%患者可以不感右上腹绞痛,40%的患者虽有绞痛但无黄疸,其余患者则多数在腹痛发生后数小时至1~2

泥沙样结石

胆石症属中医胁痛病范畴,主要是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所致。结石较大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但泥沙样结石手术治疗难以清除,且易复发,一般均主张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中医药在溶石、化石、排石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获取疗效所需时间较长,如果长期使用汤剂,患者难以坚持,利胆汤组方简单,水煎后代茶饮用,服用方便,价廉而疗效确切,患者易于坚持长期服用。方中金钱草甘淡而平,为清利湿热,化石、溶石、排石之要药. 治疗方法:服用利胆汤,处方:金钱草32g,海金沙18g,郁金12g,车前子10g。 泥沙样结石是一种胆色素性结石,它的成分主要是胆红素,所以质脆易碎,像大小不一的泥沙。常广泛分布在整个胆道系统,所以采取各种取石法也不能取尽结石。泥沙型胆结石怎么治疗;有些结石散布在肝内胆管分支里,手术难以发现。加上胆红素代谢异常是泥沙样胆结石的主要形成原因,所以病人既使手术时把结石完全取尽,但泥沙样结石可再度形成,容易造成复发,病人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手术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即使做了多次手术,也只有50%~60%的病人复发机会少,所以术后就诊的病人仍不少。术后胆道残留结石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二种,一些胆石较大,梗阻严重的病人,经过排石,溶石,取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佳,就仍需手术治疗 泥沙型胆结石怎么治疗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切口小,恢复快。对以后的影响很小。因为结石已经充满胆囊,胆囊已经丧失功能,反而是一个容易引发炎症的诱因,导致胆囊炎反复发作。甚至结石落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导致黄疸甚至急性胆管炎的发生。 泥沙型胆结石生活护理: 1。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2。如果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长期不足,就会引起胆汁中葡萄糖二酸的明显减少,于是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动加强,就容易发生胆色素结石。 以上讲解了泥沙型胆结石怎么治疗,大家在接受治疗的时候,第一点就是选择一个专业的医院,大家要重视。

胆总管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胆总管结石该怎么办

胆总管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胆总管结石该怎么办 胆总管结石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胆总管结石病人多因出现疼痛、发热或黄疸等急性胆管炎发作时就诊。急性炎症期手术,难以明确结石位置、数量和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不宜进行复杂的手术处理,需要再手术的机会较多。但若梗阻和炎症严重,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因此急诊情况下恰当掌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关系,具有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急诊手术。采用非手术措施,控制急性炎症期,待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为宜。经强有力的抗炎、抗休克、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PTCD或经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 引流减压,多能奏效。经非手术保守治疗12~24h,不见好转或继续加重,如持续典型的Charcot’s三联征或出现休克,神志障碍等严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重症胆管炎表现者,应及时行胆道探查减压。 二、手术治疗: 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原则和目的主要是取净结石、解除梗阻,胆流通畅,防止感染。 1.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或经内镜乳头切开术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经内镜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T)适于数量较少和直径较小的胆总管下段结石。特别是继发性结石,多因结石小、数量少,容易嵌顿于胆总管下段、壶腹或乳头部。直径 1cm以内的结石可经EPT或EST取出。此法创伤小,见效快,更适于年老、体弱或已做过胆道手术的病人。 经纤维内镜用胆道子母镜取石,需先行EST,然后放入子母镜,用取石网篮取石。若结石较大,应先行碎石才能取出。此法可以取出较高位的胆管结石,但操作比较复杂。 2.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目前仍然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都能满意显露胆总管。开腹后应常规触扪探查肝、胆、胰、胃和十二指肠等相关脏器。 对于择期手术,有条件者在切开胆总管之前最好先行术中胆道造影或术中B 超检查,进一步明确结石和胆道系统的病理状况。尤其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数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或胆管狭窄等改变,需要在术中同时解决。 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后,最好常规用纤维胆道镜放入肝内外胆管检查和取石。直视下观察肝胆管系统有无遗留结石、狭窄等病变并尽可能取净结石。然后用 F10~12号导尿管,若能顺利通过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并从导尿管注入10ml左右 的生理盐水试验无误,表明乳头无明显狭窄。如果F10导尿管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可用直径2~3mm的Bakes胆道扩张器试探。正常Oddi乳头可通过直径3~4mm 以上的扩张器,使用金属胆道扩张器应从直径2~3mm的小号开始,能顺利通过后逐渐增大一号的扩张器。随胆总管的弯度轻柔缓慢放入,不可猛力强行插入,以免穿破胆总管下端形成假道,发生严重后果。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精)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一、胆总管结石概述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但随着结石增多、增大和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故其含义实际上应包括肝总管在内的整个肝外胆管结石。 根据结石来源,胆总管结石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在胆总管中形成,或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下降落入胆总管。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通过胆囊管下降到胆总管。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变现及病情的轻、重、危,完全取决于结石阻塞时的程度和有无胆道感染。如果发作时阵发性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夏科氏三联征),是结石阻塞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由于胆汁滞留,胆总管扩张,加之胆囊的收缩,胆总管的蠕动,可使结石移位或排除,一旦梗阻解除,胆汁不流通症状得以缓解,但如胆道感染严重,并发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发展迅速,近半数病人很快出现烦躁、谵语或嗜睡、昏迷以及血压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日甚至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1. 保守治疗 疗法:如抗炎;抗休克;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等。局限: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不能完全排除结石。 2. 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或经内镜乳头切开术(EPT) 适用:数量较少和直径较小的胆总管下段结石。直径1cm以内的结石可经EPT或EST 取出。此法创伤小,见效快,更适于年老、体弱或已做过胆道手术的病人。 局限:操作较复杂,且容易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的破坏。 3. 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 疗法:目前仍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都能满意显露胆总管。用T形管引流者,适合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段通畅,无 狭窄或其他病变者,如有胆囊结石,同时进 行胆囊切除术。 局限:手术风险较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 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 适用:主要适于单纯性胆总管结石,并经术前或术中胆道造影证明确无胆管系统狭窄和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者。 局限: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基础。否则手术风险极大。 5. 中药治疗 疗法:多用一些具有舒肝、利胆、解痉、止痛的方剂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肯定的疗效。局限:小结石较易排出,但大结石较为困难,较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6. 雷山江氏苗医馆?专家解析 西医手术治疗对身体伤害大,且不易根治;中医治疗虽有疗效,但局限型仍然较大,且见效较缓慢,苗医对胆总管结石有独到的见解,用苗药治疗有起效快、功效强、安全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等几大优势。 苗山胆石汤 苗山胆石汤是江医师的祖传秘方,专门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本方根据胆总管结石的病因、症状,遵循苗医治病的原则,,精选黔岭珍稀苗药材,经合理组方、精细配伍而成。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软坚消石的功效,可奇效化解体内结石、促进结石排出,从而标本兼治胆总管结石,使患者早日康复。

两种微创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两种微创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 比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choledochoscopy with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and LC + endoscopic duodenal papillary sphincter incision (EST)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 an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Efficacy.Methods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complicated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LC+LCBDE group and LC+EST group,52 cases each.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ization time,complication rate and incidence of Oddis sphincter inju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131.52±25.71)min,hospitalization time (8.13±2.35)d,complication rate (15.38%)and Oddis sphincter injury rate (3.85%)were lower in the LC+LCBDE group than in the LC+EST group(167.12±35.24)min,(10.37±3.25)d,48.07%,25.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LC+LCBDE and LC+EST are eff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an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LC+LCBD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operation time,short hospital stay and low complication rate,and can protect Oddis sphincter. Normal function has certain advantages. Key words:Common bile duc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