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达标测试

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达标测试

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达标测试
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达标测试

本章达标测评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NT(炸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电解H?0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D.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关于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D.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3.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①④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下列有关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像的判断错误的是()

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反应过程

I ⅡⅢⅣ

A.I可表示放热反应

B.Ⅱ可表示放热反应

C.Ⅲ可表示爆炸反应

D.Ⅳ可表示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5.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均盛有10 mL 2 mol/L温度相同的盐酸,然后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W溶液:

烧杯编号甲乙丙丁

W溶液的条件10℃,

20mL,3mol/L

20℃,

30mL,2mol/L

20℃,

10mL,4mol/L

10℃,

10mL,2mol/L

立即同时加入相同温度的水稀释到50 mL.烧杯中的溶液反应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已知反应A?(g)+B?(g)═2AB(g),断开1 mol A?中的化

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kJ,断开1 mol B?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kJ,形成1 mol 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kJ(Q?、Q?、Q?均大于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和B?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2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B .若A ?和B ?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的2AB 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C .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 ?+Q ?

D .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Q ?+Q ?

7.对可逆反应4NH ?(g)+5O ?(g) 4NO(g)+6H ?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逆)(正2O V 2O V =必成立

B .关系式)(正)(正NO V 42O 5V =总成立

C .用上述四种物质NH ?、O ?、NO 、H ?O 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的数值中,v 正(H 2O )最小

D .若投入4 mol NH ?和5moI O ?,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必能生成4 moI NO

8.可逆反应3 H ?+N ?2NH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消耗3 mol H ?的同时生成2mol NH ?

②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

③H ?、N ?与N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

④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

⑤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A .①②⑤

B .②④

C .①②③④

D .全部

9.取两份10 mL 1 moI.Lˉ1的稀硫酸,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过量的铁片,得到氢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X 所示,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铁片的同时加入另一种物质,得到氢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Y 所示,则另一种物质可能是( )

A .锌粒

B .氢氧化钠固体

C .3 mol .Lˉ1的盐酸

D .铁粉

10.X 、Y 丽根金属棒插入Z 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 捧变粗,Y 棒变细,则X 、Y 和Z 溶液可能是下列中的( )

1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硫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其主要反应之一为2S0? +0?2S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 ?和0?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O ?

B .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

C .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

D .工业上生产SO ?,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个方面

12.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者对实验装置中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c.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稀硫酸稀硫酸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组装原电池

13.在一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X( g)3Y(g),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min时容器内有1.5 mol Y。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t?min时.只有正反应发生

B.t?~t?min内,

)

(

V=

X

,反应已经停止

C.O~t?min内,

1

m in

.1

.

2

5.0

)

(-

-

=L

mol

t

X

V

D.若t?min时升高温度,则反应速率不变

14.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个特点,科学家发明了测水泥初凝时间的某种方法。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Cu+Ag?0═Cu?0+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以石灰石和石英为主要原料制造普通水泥

B.测定原理示意图中,Ag?0为负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0Hˉ -2eˉ═Cu?0+H?O

D.电池工作时,OHˉ向正极移动

15.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稀H?SO?NaOH溶液浓HNO?NaCI溶液

①②③④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0+6eˉ═60Hˉ+3H?↑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ˉ═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2eˉ═H?↑

二.非选择题。

16.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a)(b)

(1)在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

中反应是____________热反应;(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是_____________热反应。

(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__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17.在生活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进行研究,以便控制化学反应。Ⅰ.某实验小组以H?0?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实验①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

(3)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Ⅱ.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l mol

N?和3 mol H?,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g)+3H?( g)

2NH?(g),测得其中N?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

答下列问题:

(4)从开始反应到t2时刻,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18.Ⅰ.(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再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装置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若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装置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乙、丙装置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人们把它们叫做________。

Ⅱ,将质量相等的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并浸入500 mL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1)该装置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铜片周围溶液会出现_________的现象。

(2)若2 min后测得锌片质量减少1.3 g,则导线中流过的电子为_________mol。

(3)若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为FeCl?溶液,其正极反应为_____.

19.(1)拆开1 mol H—H键、1mol 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391 kJ、946 kJ。则理论上1mol N?与3 mol H?混合后反应生成NH?时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kJ热量;事实上,所求值(即理论值)总大于实际值,理由是__________。

(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4 mol N?O?,发生如下反应:

2N?O?( g)4NO?(g)+0?(g)。反应至5min时,测得

N?O?,转化了20%,则V(NO?)为__________;5 min时,N20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

(3)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X、Y、Z均为气体,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________(填“大”或“小”)。

第二章本章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B电解H?0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错误。

2.C A项,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说法正确:B项,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说法正确;C项,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变,而不是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故说法错误;D项,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可知说法正确.

3.D①中只有一个电极,③中两电极材料相同,⑤中酒精不是电解质,⑧中两电极材料相同且无闭合回路,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知,①③⑤⑧不符合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均不能构成原电池。

4.A由Ⅰ中曲线变化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表示的是吸热反应;Ⅲ中曲线表示的反应过程短,放出的能量多,可表示爆炸反应。

4.B四个选项中的W溶液稀释后的浓度如下表:

A B C D

浓度(mol/L) 1.2 1.2 0.8 0.4

对比可知选项B中W溶液的浓度大且温度高,反应速率最快,B项正确。

6.A A项,若A?和B?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2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正确。B项,若A?和B?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的2AB的总能量,则反应吸热,错误。C项,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即Q?+Q?<2Q?,错误。D项,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即Q?+Q?>2Q?,错误。

7.A A项,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可知正确:B项,两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错误;C项,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H?0的反应速率是最大的,故错误;D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错误。

8.B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o)时,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①消耗3 mol H?的同时生成2 mol NH?均表示正反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②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③H?、N?与N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④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均表示正反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

9.C Fe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铁过量,则生成氢气的量由H?的物质的量决定。A项,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会加快,但最终生成氢气的量不会增加,错误;B项,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会降低H?浓度,反应速率会减小,最终生成氢气的量也会减少,错误;C项,3 mol.Lˉ1盐酸中H+浓度大于1 moI.Lˉ1稀硫酸中H+浓度,且增加了H?的量,正确;D项,能提高反应速率,但最终生成氢气的量不会增加,错误。

10.D首先由题中所给信息(X棒变粗,Y棒变细)可知X棒是正极.Y棒是负极,Y比X活泼,所以选项A、C均错:再看电解质溶液.B选项中稀硫酸中的H?在正极X棒上得电子生成氢气,X棒不会变粗:D选项中负极Zn失电子生成Zn2?,Y棒变细,Ag?在正极X棒上得

电子生成Ag 附着在X 棒上使其变粗.

11.B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SO ?和O ?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O ?.A 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B 项错误: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过程中,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大,故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C 项正确:工业上生产SO ?,时,既要考虑转化率又要考虑反应时间,即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个方面.D 项正确。

12.B A 项装置中无收集气体的装置,无法达到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目的,错误;B 项中形成了原电池,锌片被腐蚀,铜片上有气泡逸出,正确;探究一个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需要其他条件相同,而C 项中H ?O ?溶液的浓度不相同,错误:D 项中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故不能形成原电池,错误。

13.Ct ?min 时,正、逆反应都发生,只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A 项错误;由图可知,t ?~t ?min 内,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x 的消耗速率等丁其生成速率,正)(X V ,不为O ,反应并没有停止,B 项错误;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1.5 mol Y 时消耗l mol X ,则

O ~t ?min 内

1min .1.25.01min .1.2t 21)(--=--=

L mol t L mol X V ,C 项正确;升温能加快化

学反应速率,D 项错误.

14.C 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3Ca0.Si0?、2Ca0. Si0?和3Ca0.

Al ?0?,一般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来制普通水泥,A 项错误;Ag ?0为正极,B 项错误;电池工作时,OHˉ向负极移动,D 项错误。

15.B ②中Mg 不与NaOH 溶液反应,而Al 能和NaOH 溶液反应,Al 失去电子,作负极;③中Fe 在浓HNO ?中钝化,Cu 和浓HNO ?反应,Cu 失去电子,作负极,则Fe 作正极,A 、C 错误;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I+2NaOH+2H ?0═2NaAIO ?+3H ?↑,负极反应式为2A1+80Hˉ═6eˉ═2AI02-

+4H ?O ,二者相减得到正极反应式为6H ?0+6eˉ═60H ˉ+3 H ?↑,B 正确;④中Cu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0?+2H ?0+4eˉ═ 40Hˉ,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放 吸(2)2A1+6H ?═ 2Al3?+3H ?↑ (3)低于

解析(1)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b)中温度降低,说明(a)中反应为放热反应,(b)中反应为吸热反应。(2)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1+6H ?═2Al3?+3H ?↑. (3)(b)中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7.答案 (1)Ⅳ (2)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4) min)./(2t 5.0L mol

解析(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①中双氧水浓度最小,没有使用催化剂,温度为25℃,则在实验①~④中反应速率最小,故代表实验①的为曲线Ⅳ。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③④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相同,而实验④使用了催化剂,所以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根据实验①②可知,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②③可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③④可知,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通过题给对比实验,

所得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18.答案 Ⅰ.(1)没有 有(2)化学 电 原电池

Ⅱ.(1) Zn+Cu 2?═ Zn 2?+Cu 蓝色变浅(2)0.04

(3) Fe3?+eˉ═ Fe 2?

解析 Ⅰ.(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甲装置中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乙装置中,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其中铜片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 ?+2eˉ═H ?↑,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2)乙、丙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即原电池。

Ⅱ.(1)用CuSO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时,Zn 为原电池的负极,Cu 为原电池的负极,其总反应为Zn+Cu 2?═ Zn 2?+Cu 。由于铜片周围溶液中Cu 2?被消耗,其浓度减小,所以溶液蓝色变浅。(2)根据1 molZn —2 moI eˉ可知,溶解1.3 g(0.02 mol) Zn ,导线中流过的电子为0.04 moI.(3)将CuSO 4溶液改为FeCI 3,溶液时,Fe3?在Cu 极上获得电子:Fe3?+eˉ═Fe 2?。

19.答案(1)放出 92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0.16 mol. Lˉ1. minˉ1 61.5%

(3)①3X+Y 2Z ②9:10③大

解析 (1)由N ?+3H ?2NH ?知,断键需吸收的总能量为436 kj ×3+946 kJ=2 254 kJ ,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391 kJ ×6=2 346 kJ .故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2 346 kj-2 254 kJ= 92 kJ 。(2)由“三段式”可知转化的N ?0?(g)、NO ?(g)、0?(g)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ˉ1、0.8 mol .Lˉ1、0.2 mol .Lˉ1,5 min 时N ?0?( g)、

NO ?(g)、0?(g)的浓度分别为1.6 mol .Lˉ1、0.8 mol .Lˉ1、0.2 mol . Lˉ1,故V( N0?)=

min 51.8.0-L mol =0.16 mol .Lˉ1.minˉ1;5 min 时,N ?0?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5.61%1002.08.06.16.1≈?++。

(3)①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且2 min 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②恒温恒容时,压强之比等于

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则平衡时与起始时气体压强之比为(0. 9+0.7+0.2):(1.0+1.0)=9:10。③达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但气体总质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