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剩余油及分类

剩余油及分类

剩余油及分类
剩余油及分类

剩余油的概念及分类

由于剩余油问题的复杂性、剩余油检测认识的困难性和剩余油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导致在剩余油研究领域存在一些含混模糊的概念,比如“剩余油”、“残余油”、“剩留油”等。剩余油一词,就其中文含义来说,是十分明确的:剩余油就是已投入开发的油层、油藏或油田中尚未采出的石油。但在油田开发界,对剩余油的定义确有不同意见。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问题,现在对有关的基本概念集中阐述,以便进行区别、界定。

1.地质储量

所谓地质储量,是指油藏或油层在原始条件下(未开采前)所拥有的工业油气数量。由于地下油层与油层中的孔隙以及其中的油气的状况.与分布均极复杂,其准确数量很难弄清,因此,我们所说的油气地质储量,只是人们在一定勘探开发阶段上(一定的资料丰度上)对油藏及其油气数量的认识水平。随着油田开发过程的逐步深人,这种认识水平将逐渐接近地下油藏的客观实际。

2.可采储童

所谓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出的油气数量。在油藏开发尚未结束之前,可采储量都是通过各种方法预测估计的,多数情况下是在编制开发方案、调整方案或储量研究报告时所预测估计的。它与油藏开采结束时的累积采油量(或称为实际最终采油量)是两个概念,并且在数值上常常有很大差距。

3.束缚油

束缚油的概念不常使用,但它的含义是明确的,是指紧密附着在岩石颗粒表面上和狭小的孔隙、裂缝中的常规不可流动、不可采出的石油。束缚油与束缚水可能有相似的物理状态,但两者怎样共存于岩石孔隙中,这方面的研究揭示似乎不够。束缚油可能主要以吸附的形式附着在亲油岩石的颗粒表面而呈常规不能流动状态。

4.残余油

现行残余油的概念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室内岩心水驱油试验时,尽注水之所能(长时间高孔隙体积倍数水洗)而未能驱出的石油;其二,指油田开发结束时残留地下的石油。由于岩心比实际油层小得太多,以及实际油藏不可能以十倍、数十倍于油藏孔隙体积的注水量进行水洗,因此,实际油藏开采结束时,无论在平面上或是在剖面上,都存在一定数量未水洗及水洗不充分的油层。所以,第二种残余油概念的数量或比率,将大大高于第一种残余油概念所包括的数量。

实际上,第一种残余油概念比较接近束缚油之义,但它又不等于束缚油,因为室内水驱油结束时,岩心中尚有少许可动油,可以通过改变岩心水洗方向来驱出。显然,第二种残余油概念与第一种残余油概念相去甚远。但在油田开发界,这两种残余油概念均随意使用,很少有人进行严格区别。?_r

5.剩余油

在油田开发界,有学者将剩余油定义为“残留在地下的可采储量,在数值上等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量之差”。这一定义显然不当。剩余油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剩余资源的数量及分布,以便尽技术、经济之所能予以最大限度的采出,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油气采收率。因此,剩余油应该取其本义,定义为:已开发油藏(或油层)中尚未采出的油气。它既包括此前认为的剩余可采储量,也包括此前认为的不可采出的油气储量(这部分储量中的相当部分将成为提高采收率阶段剩余油研究的主要目标)。事实上,在我国油田开发界,大多数人长时期以来都在采用剩余油的这一定义。

6.剩留油与残余油,剩余油

石油院校及地质院校的教材有些学者在残余油的论述中主张:“注水后地下的残余油应该

包括两部分—剩留油与残余油.所谓剩留油(或称为剩余油)是指由于波及系数低,注入水尚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原油,而残余油是指注人水在波及区内或孔道内已扫过区域仍然残留、未能被驱走的原油”。显然,他们所说的“剩留油”应是剩余油的一种存在形式(一般多称为“死油区”),“残余油”应属广义的残余油范围.并非室内水驱油结束时的残余油,仍然应该归入剩余油范畴。鉴于“剩留油”在油田开发界很少使用,而剩余油一词已广为使用,为避免混乱,建议以后不要再用剩留油概念。

7在明确概念后,可以将剩余油区分为如下两种基本类型: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和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

(l)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

所谓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是指基本未受注水波及,油层孔隙中的油气未经注入水(或其他驱替剂如蒸汽等)驱替,可能仅仅由于弹性能量或溶解气能量有所释放而有轻微动用的石油储量。这类剩余油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井网控制程度不高或层间差异太大所造成的。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

1)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①油藏边缘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②油层尖没带边缘局部井网控制不到的剩余油(包括注采缺乏连通的细小砂体中的剩余油)。

③封闭性断层附近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2)局部低渗透区带存在的剩余油。

3)层间差异严重的低渗透未动用层中的剩余油。

4)两口相邻采油井中间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5)局部微构造的正向构造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①局部小背斜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②上倾方向受断层、不整合界面或岩性遮挡部位的剩余油。

6)平面水窜(汽窜)形成的剩余油:

①渗透率方向性严重形成的剩余油。

②裂缝水窜形成的剩余油。

7)水锥和气锥形成的剩余油。

8)剖面上漏划和漏射(包括人为避射水层等)的油层。

(2)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

所谓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是指已经受到注水(汽)波及,其主要孔道中的油气已经受到注入剂驱替,但驱替不充分,水洗程度不高,一些细小孔道可能尚未水洗到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油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与平面非均质性所造成。

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对水驱而言,汽驱在纵向上有差别):

1)正韵律油层上部与中部存在的剩余油。

2)厚油层上部或内部存在的剩余油。

3)层间干扰造成低渗透层水洗较差形成的剩余油

4)局部夹层遮蔽影响的剩余油:

5)局部细孔、细喉等部位存在的微观剩余油。

6)岩石颗粒表面水洗程度不高的剩余油。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种类别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种类别 基础油种类分成以下5种类别: 第一类,传统溶剂精炼矿物油; 第二类,加氢裂解矿物油; 第三类,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 第四类,聚α-烯烃(PAO); 第五类,其他合成油 合成油包括PAO、双酯、多元醇酯、聚醚、硅油、磷酸酯 PAO作为车用基础油对添加剂、油封材料、涂料及矿物油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是各类合成油中价位最低的一个品种。 酯类基础油虽然耐高低温及抗磨性好,但遇水不稳定,易腐蚀,对油封及涂料的相容性差,并且成本不低,所以现今已无这类商品生产。而聚醚对水及油等比酯类稍好,但和矿物油及添加剂不易相容,而且价格又高,所以无法广泛使用。 聚α-烯烃(PAO)作为基础油调制的润滑油与石油基矿物油润滑油相比有许多优点。。首先是PAO油的热氧化安定性明显优于矿物油。当进行165℃、5 天的热油氧化试验时,石油基机油的40℃粘度由95mm2/s 增加到146.3mm2 /s,粘度变化率为54.0%;而P AO型合成润滑油粘度仅从94.0mm2/s增加到96.8mm2/s,粘度变化率只有3%。这意味着使用PAO型合成润滑油后,可以延长换油期,也就是减少停车时间和降低维修费用。另一方面也表明,用PAO基础油调制汽车润滑油时,可以少用添加剂,或用较低廉的添加剂,这样可以降低PAO型合成润滑油的价格,使它与石油基润滑油有较强的竞争力。 那么实际市场的各个品牌的都是什么油呢? 现在很多合成油都属于第二类第三类油,也就是第二类,加氢裂解矿物油;第三类,高度加氢裂解或加氢异构化蜡比如过产的统一的,长城的,昆仑的!韩国的SK也属于第三类合成油,也叫VHVI所以比较便宜! 国际上,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API(美国石油协会)对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PAO和XHVI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一般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各类添加剂构成的,而基础油又分为合成油和矿物油。它们的区别在于矿物油是由石油经过提炼分馏出汽油、煤油、柴油等一些产品后所得到的一种重质油。而纯合成油是由瓦斯气或天然气所分解出来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应炼制而成。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油抵抗外力的能力非常强,其热稳定性、抗氧化性、抗粘度变化的能力、抗剪切能力都要比矿物油强得多 所以合成油分的很细,而市场却很乱,基础油决定有的好坏,添加剂配方都不一样,但也差不多,而基础油有:合成基础油,合成油,纯合成油,半合成油,他们的叫法都差不多,但价格差的很多,有的半合成油比合成油还贵,因为人家是纯合成油掺的,每个油的说明都标明了,油的性质,所以,大家自己看,全合成机油与传统机油比,更具有优势,包括: .抗磨保护--发动机在激活时,特别是在低温下激活时会产相当大的磨损。全合成油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自由流动,能够迅速到达发动机和阀系传动机构的任何部位。 .高温稳定性--高温会使润滑油氧化,导致粘度增加(机油变稠)。通过使用高性能流体和增强的抗氧化配方,即使是在高达204°C(400°F)的温度下,全合成油比其它传统机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 .低温性能--传统机油会随着其组成成份在极低温度下结晶而变稠,从而阻碍机油的流动。全合成油的高性能成分具有卓越流动性,可在低温下迅速被泵送至运动部件。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美国API基础油分类标准 中国润滑油动态网 ( 日期:2007-1-6 15:21:18) 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II类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III类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基础油;V类则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类别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I:硫含量<%,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 类别IV:聚a-烯烃(PAO)合成油; 类别V: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因为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应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份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API(美国

石油协会)对基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PAO和XHVI 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现在我国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很多使用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因此逐渐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共体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标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均采用了国标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去,我国的水平与国标同步。 从1983年执行中性油指标,制定了石蜡基SN、中间基ZN、环烷基DN三种中性油标准。该标准对润滑油基础油质量升级起到很大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油品调和需要,现修改为五档三类。

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方式分类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三种支付方式:即汇款、托收、信用证。汇款是进口人通过银行将货款付给出口人,属于顺汇法,商业信用。汇款有信汇、电汇和票汇三种办法。其中电汇(T/T)是最常用的办法。托收是出口人装出货物后,开具汇票,连同全套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分行或代理行向进口人收取货款。属于逆汇法,商业信用。其下又分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信用证是银行应进口人的要求,开给出口人的一种保证承担付款责任的凭证。属于逆汇法,银行信用。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根据效力,分为可撤销和不可撤销两种;根据时间,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信用证,如保兑信用证、可转让信用证、循环信用证、预支信用证等新品种。 同城的基本都是支票和电汇,比如朝阳征和! 国外一般是托收:DP,熟悉的客户之间可以T/T,但是尽量以托收为有利方式。 国内都是承兑,承兑期限内付款,杠杆原理做业务! 电汇、票汇、及信汇三种汇付方式的异同 1、共同点:汇款人在委托汇出行办理汇款时,均要出具汇款申请书,这就形成汇款人和汇出行之间的一种契约。三者的传送方向与资金流向相同,均属顺汇。 2、不同点:电汇是以电报或电传作为结算工具;信汇是以信汇委托书或支付委托书作为结算工具;票汇是以银行即期汇票作为结算工具。票汇与电汇、信汇的不同在于票汇的汇入行无须通知受款人取款,而由受款人持票登门取款,汇票除有限制转让和流通者外,经受款人背书,可以转让流通,而电汇、信汇委托书则不能转让流通。 3、如何正确运用:电汇是收款较快、费用较高的一种汇款方式,汇款人必须负担电报费用,所以通常以金额较大或有急用的汇款使用电汇方式。信汇、票汇都不需发电,以邮递方式传送,所以费用较电汇低廉,但因邮递关系,收款时间较晚。 精品文档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MVI) <90% 80--<120 >0.03% II类 (HVI) ≥90% 80--<120 <0.03% III类(VHVI) ≥90%≥120 <0.03%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140 划分‘SN’油的粘度以 40℃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 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 90--120 中粘度指数: 40--90 低粘度指数:﹤40 通用基础油粘度牌号 Ⅰ类基础油粘度牌号 粘度 等级 75 100 150 200 300 350 400 500 600 650 750 900 运动粘度(40℃) 12.0- ﹤16.0 19.0- ﹤24.0 28.0- ﹤34.0 35.0- ﹤42.0 50.0- ﹤62.0 62.0- ﹤74.0 74.0- ﹤90.0 90.0-﹤ 110.0 110.0- ﹤120.0 120.0- ﹤135.0 135.0- ﹤160.0 160.0- ﹤180.0 Ⅱ、Ⅲ类基础油粘度牌号 粘度 等级 2 4 5 6 8 10 12 14 16 20(90BS) 26(120BS) 30(150BS) 运动粘度(100℃) 1.5- ﹤2.5 3.5- ﹤4.5 4.5- ﹤5.5 5.5- ﹤6.5 7.5- ﹤9.0 9.0-﹤ 11.0 11.0-﹤ 13.0 13.0-﹤ 15.0 15.0-﹤ 17.0 17.0-﹤ 22.0 22.0-﹤ 28.0 28.0-﹤ 34.0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精选文档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润滑油的组成? 润滑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的。因为单靠基础油并不能满足发动机油诸多的性能要求,基础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精选成份,具有最基本的粘度特征,而添加剂是化学物质,用以改善和提高机油的品质。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所谓矿物油,即是直接从石油精炼的用于制作润滑油的物质。而合成油是利用原油或煤炭中较轻的乙烷、丙烷等裂解成乙烯,再经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它们重组而成的物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杂质,比矿物油具有许多天然的优点。 (2)添加剂 添加剂是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事实上,优质润滑油表现的是一种综合性能。 一般来说,发动机油需具备和满足以下这些要求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适当的粘度;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抗氧化性;热稳定性;清净分散性能;抗磨损性能,防腐蚀、抗锈蚀性能。 2、基础油的加工工艺 经过减压蒸馏后: 传统工艺: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腊、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现代工艺:加氢精制、加氢脱蜡(降凝)、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 3、基础油的分类 (1)中国基础油分类标准 通用基础油: UHVI(VI>140)、VHVI(VI>120)、HVI(VI>80)、 MV(VI:40-80)、 LVI(VI〈40〉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 “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下外贸操作特点分析 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是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核心任务,义 乌市先行先试,试点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为一种为专业市场量身定制的新型贸易方式, 其相应的配套政策与监管措施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现有贸易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给外贸 实务操作带来了新的特点。“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下的外贸操作特点可以从工商、海关、 检验检疫、外汇和税收等五大方面进行剖析。 一、“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建立 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定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国际

采购和小商品出口这两大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国际贸易方式,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 型贸易体制框架,以推动贸易便利化,增强市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 (一)小商品出口的特点 义乌小商品出口具有数量少、品种多、批次多等特征,其出口种类覆盖34 个行业、1502 个大类、32 万种,出口集装箱多为拼柜,每一个集装箱就相当于一个“小型超市”,里面 通常装有十几种以上的产品,多的时候有上百种。但我国现行的一般贸易监管体制,主要是 针对大宗商品、成套设备,而没有针对小商品特征的管理制度,许多小商品既无标准,也未 列入商检目录,海关查验、检验检疫、质量监管等也缺乏依据,按一般贸易方式进行申报, 通关效率很低,极易导致单货不符、逃避通关单等违规行为。在“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 建立之前,义乌小商品出口暂时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进行申报。“旅游购物商品”是指 外国旅游者或外商采购货值在5 万美元以下(含5 万美元),以货物运输方式出口的小批量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免费)

设备的润滑管理 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 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 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基础油的分类

矿物油、加氢油、合成油三种基础油的对比 矿物油、加氢油、合成油 润滑油是由不同等级黏度的基础油配以不同比例的几种添加剂调制而成。对于发动机油,基础油通常约占90%,剩下的是添加剂。基础油质量对于润滑油性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润滑油最基础的润滑、冷却、抗氧化、抗腐蚀等性能。但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在润滑油中还包含了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添加剂。发动机油的添加剂包括抗氧化添加剂、防锈添加剂、防腐蚀添加剂、抗泡添加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清洁添加剂、分散剂及抗磨损添加剂等。上述添加剂并不是越多越好,多项性能需要综合平衡。因此,润滑油需要进行台架试验,通过其在发动机内的综合表现来评定添加剂配方的优劣。 但是润滑油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添加剂的配方,基础油质量也很重要。特别是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润滑油,没有基础油的质量保证无法达到规定要求。 ■矿物油 依据习惯,业内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在原油提炼过程中,在分馏出有用的烃物质后,使用残留的塔底油提炼而成基础油,生产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其中两个主要步骤分别是使用溶剂精制去除芳烃等非理想组分和溶剂脱蜡以保证基础油的低温流动性。基础油的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与性质。在提炼过程中,矿物油因无法将所含的杂质清除干净,因此流动点较高,不适合寒带作业使用。因此,矿物油类基础油受到一定限制。 ■加氢油 为满足高档润滑油的高质量、节能、延长换油周期和低排放的需求,要求基础油具有低黏度、低挥发度、高黏度指数、良好的氧化安定性等特点。加氢基础油是通过加氢工艺(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加氢精制、催化脱蜡),改变基础油化学组成。 这样带来很多优点,基础油的颜色、安定性和气味得到改善,粘温性能得到提高,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显著提高,挥发性低,毒性低,热稳定性和氧化安定性好。 ■合成油 合成型基础油来自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所分散出来的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繁复的化学反应才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基础油。在本质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较好的成分,加以化学反应并透过人为的控制下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因此合成油品质较好,其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黏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得多。目前由于受天然气价格与原油价格差异较大的限制,合成型基础油的价格太高,目前不能被普遍接受。 随着润滑油基础油向高品质方向发展,选用加氢基础油是大势所趋。在调配高档内燃机油时,加入加氢基础油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性。长城润滑油具有最为全面的产品线,已经采用上述三种类型基础油,生产出金吉星、金福星、世纪星等高端产品,为用户提供最佳保护。

贸易条件分类

貿易條件分類詮釋 詮釋

【貨櫃運輸名詞】

DAF DDP Delivered at Fron tier Delivered Duty paid 邊境交貨條件 指賣方需辦妥通關手續並將貨物送到最接近的目的地國界的鄰國海關前的指定地點。 DEU Delivered Duty Unp aid DES Delivered EX Ship 輸入國稅訖交 貨條件 輸入國稅前交 貨條件 目的港船上交 貨條件 交付條件與DEU 相同,但賣方需負擔交貨前所有關稅,稅捐及其它各種費用。 指賣方將貨物送到輸入國,雙方指定的地點交予買方。 指賣方在運送船抵達目的港時,於船上將貨物交予買方,而買方負責輸入通關手續。 Delivery Note 小提單 收貨人必須持背書的提單或銀行擔保提貨保證書向船公司繳付運費,換取小提單。收貨人再以小提單為憑 證,向船上或倉棧提領貨物。 E.&O.E. EXW Demurrage Charges Error & pm issi on Exce pted EX Works 貨櫃滯留費 有錯誤當改/ 以正確為憑 船公司對於未依合約規定於免費期間內提領貨櫃的貨主,加收佔用貨櫃及場地的損失費用。 船公司發出的收費單、發票等單據中通常有此附註文字,以防疏失或錯誤。 FCL / FCL Allowa nee FAS FCL / LCL Allowance Free Alon gside Ship 工廠交貨條件 整裝/整拆折 讓 整裝/分拆折 讓 船邊交貨條件 FCA FOB Freight Collect Free Carrier 貨交運送人條 件 Free On Board 船上交貨條件 到付運費 Freight List Freight Prep aid 預付運費 指賣方在出貨的工廠或倉庫將貨物交給買方 亦稱 FCL /FCL Discount 。 CY /CY Allowanee 的歐洲習慣用語。 亦稱 FCL /LCL Diseount 。CY /CFS Allowanee 的歐洲習慣用語。 指賣方將貨物送到所指定之運送船,船邊或其駁船內。 指賣方在完成輸出手續後,於指定地點將貨交給買方或其指運送人。 指賣方將貨物送到所指定之運送船上,但一般慣例而言只要貨物由岸上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義務。 提單上載明的運費付費方式之一。在目的港,有權提領貨物者,須在提貨之前向運送者或代理人繳交運費。 貨物裝載完畢時,船公司必須製作的貨物運費清單,用來通知船上、目的港的代理行、船東等。 提單上載明的運費付費方式之一。船公司在簽發提單前已將運費收訖。尤其貿易條件為C&F 或CIE 者, 多以此為付費條件。

基础油分类

基础油分类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一、国外基础油分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API-1509基础油品质分类标准

①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②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③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④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⑤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其中Group I, II, III是矿物油而依其含硫量、饱和烃(Saturates)、黏度指数来分类。Group I是传统溶剂精炼出來的基础油;Group II是氢裂解制程所炼出来的基础油;Group III则不同于其它传统基础油,是氢裂解过程与蜡油异构化制程所炼出来的基础油;Group IV是PAO合成基础油;Group V是酯类及其他不包含在Group I~IV的合成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或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二、国内基础油分类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 001-95,详见表2。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贸易类型的分类一

贸易类型的分类一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贸易类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补偿贸易、三来一补、协定贸易、、暂时进口、转关、许可贸易、通关、对销贸易、易货贸易、深加工结转 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可划分为 1、(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 2、(Export Trade):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 3、(Transit Trade):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 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例如,机器、设备、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使用权的转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 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 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 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和(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

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 例如,战后的有一些,但是风险也很大。我国的有些企业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时,大多是先把商品卖给伊拉克的周边国家,再由伊拉克的周边国家转口到伊拉克。

润滑油知识手册

润滑油知识手册(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润滑油基础知识手册 一、润滑油基本简介 1、润滑油的基本概念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润滑油的主要作用 (1)冷却作用: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动力输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辅助机构的驱动上;其余大部分热量除随废气排到大气中外,还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发动机中多余的热必须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2)洗涤作用:发动机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污物。如吸入空气中带来的砂土、灰尘,混合气燃烧后形成的积炭,润滑油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机件间摩擦产生金属屑等等。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另外,大量的胶质会使活塞环粘结卡滞,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污物清理,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3)密封作用: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以及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可造成气缸密封不好,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保持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4)防锈作用:发动机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润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5)消除冲击载荷:在压缩行程结束时,混合气开始燃烧,气缸压力急剧上升。这时,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将缓和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等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发动机平稳工作,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

润滑油的组成 润滑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的。因为单靠基础油并不能满足发动机油诸多的性能要求,基础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精选成份,具有最基本的粘度特征,而添加剂是化学物质,用以改善和提高机油的品质。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所谓矿物油,即是直接从石油精炼的用于制作润滑油的物质。而合成油是利用原油或煤炭中较轻的乙烷、丙烷等裂解成乙烯,再经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它们重组而成的物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杂质,比矿物油具有许多天然的优点。 (2)添加剂 添加剂是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事实上,优质润滑油表现的是一种综合性能。 一般来说,发动机油需具备和满足以下这些要求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适当的粘度;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抗氧化性;热稳定性;清净分散性能;抗磨损性能,防腐蚀、抗锈蚀性能。 2、基础油的加工工艺 经过减压蒸馏后: 传统工艺: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腊、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现代工艺:加氢精制、加氢脱蜡(降凝)、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 3、基础油的分类 (1)中国基础油分类标准 通用基础油: UHVI(VI>140)、VHVI(VI>120)、HVI(VI>80)、MV(VI:40-80)、LVI(VI〈40〉 高粘度指数、低凝点和低挥发性中性油:HVIW 中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MVIW 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基础油:HVIS 中粘度指数低凝点低挥发性中性油:MVIS (2)基础油分类的国际标准 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 类别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类别II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 类别IV:聚a-烯烃(PAO)合成油; 类别V: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4、添加剂的主要品种及作用

关联规则基本算法

关联规则基本算法及其应用 1.关联规则挖掘 1.1 关联规则提出背景 1993年,Agrawal 等人在首先提出关联规则概念,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挖掘算法AIS ,但是性能较差。1994年,他们建立了项目集格空间理论,并依据上述两个定理,提出了著名的Apriori 算法,至今Apriori 仍然作为关联规则挖掘的经典算法被广泛讨论,以后诸多的研究人员对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联规则挖掘在数据挖掘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最近几年已被业界所广泛研究。 关联规则最初提出的动机是针对购物篮分析(Market Basket Analysis)问题提出的。假设分店经理想更多的了解顾客的购物习惯(如下图)。特别是,想知道哪些商品顾客可能会在一次购物时同时购买?为回答该问题,可以对商店的顾客事物零售数量进行购物篮分析。该过程通过发现顾客放入“购物篮”中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联,分析顾客的购物习惯。这种关联的发现可以帮助零售商了解哪些商品频繁的被顾客同时购买,从而帮助他们开发更好的营销策略。 1.2 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 关联规则定义为:假设12{,,...}m I i i i =是项的集合,给定一个交易数据库 12D ={t ,t ,...,t }m , 其中每个事务(Transaction)t 是I 的非空子集,即t I ∈,每一个交易都与 一个唯一的标识符TID(Transaction ID)对应。关联规则是形如X Y ?的蕴涵式, 其中X ,Y I ∈且X Y φ?=, X 和Y 分别称为关联规则的先导(antecedent 或left-hand-side, LHS)和后继(consequent 或right-hand-side, RHS)。关联规则X Y ?在D 中的支持度(support)是D 中事务包含X Y ?的百分比,即概率()P X Y ?;置信度(confidence)是包含X 的事务中同时包含Y 的百分比,即条件概率(|)P Y X 。如果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则称关联规则是有趣的。这些阈值由用户或者专家设定。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 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海关仓库而直接运往B 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

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电子商务是什么? 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网络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学习的新工具,它通过影响人类通信与交往方式,间接地对传统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直到渗透、改造、重塑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标准与增值方式。因此,电子商务是一个泛社会化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而广之、最终实现普遍应用的发展过程。 电子商务革新了传统经济活动的运作手段。因此,电子商务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别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的分类 A、全损耗系统用油 B、脱模 C、齿轮油 D、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真空泵) E、内燃机油 F、锭子、轴承和主轴离合器油 G、导轨油 H、液压系统 M、金属加工 N、电气绝缘油 P、风动工具 Q、热传导 R、暂时保护防腐蚀 T、汽轮机 U、热处理 X、用润滑脂场合 Y、其他应用场合 Z、蒸汽汽缸 S、特殊润滑及应用场合 API=美国石油学会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ATIEL=欧洲润滑油工业技术协会

第一章基础油和添加剂 第一节基础油 1.1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 1.2基础油原料的分类 石蜡基原油 石蜡基基础油 (70%以上,粘指 ) 1.3基础油的分类 1.3.1国际基础油的分类 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石油学会(API )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API 根据基础油的主要特性:硫含量、饱和烃含量、粘度指数的大小把基础油分成I ~IV 类 I 类油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 II 类油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 III 类油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 中间基原油(ZN 环烷基原油 环烷基基础油(DN :饱和烃 含量不大于40%,粘指60) 生产内燃机油的优质原料 生产工业油的优质原料

IV类油为聚a-烯(PAO)合成油基础油; V类油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包含其它非PAO的合成油和粘度指数小于80的环烷烃基础油,比如酯类油等 I~V类基础油分类表 1.3.2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83标准 我国原润滑油基础油的标准是1983年开始执行的,其分类是根据原油的类属及其性质划分的。见下表 我国原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及代号 该分类中石蜡基基础油的字母代号SN和BS分别是Solvent Neutral 和Bright Stock的英文字头,表示“溶剂精制中性油”和“光亮油”的意思 字母代号的意思中间基、环烷基基础油的字母代号是相应的汉语拼音的字头。ZN,DN分别表示中粘度指数和低粘度指数基础油,ZNZ,DNZ分别为中粘度指数重质基础油、低粘度指数重质基础油。 1.3.3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该标准参照API标准按粘度把基础油分为5档,即低粘度指数基础油(LVI)、中粘度指数基础油(MVI)、高粘度指数基础油(HVI)、很高粘度指数基础油

进出口贸易方式分类

进出口贸易方式分类 2007-09-27 1.一般贸易 2.补偿贸易 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4.进料加工贸易 5.寄售、代销贸易 6.边境小额贸易 7.加工贸易进口设备 8.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 9.租赁贸易 10.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 11.出料加工贸易 12.易货贸易 13.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14.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15.加工贸易 16.境外贸易加工 1. 一般贸易(代码"10") 一般贸易是指我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货物。货款援助的进出口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口供加工内销产品的料件,外商投资企业用国产材料加工成品出口或自行收购产品出口,宾馆饭店进口的餐饮食品,供应外籍船舶或飞机的国产燃料、物料及零配件,境外劳务合作项目中以对方实物产品抵偿我劳务人员工资所进口的货物(如钢材、木材、化肥、海产品),我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以实物投资部分带出的设备、物资等,均按一般贸易统计。 2. 补偿贸易(代码"13") 补偿贸易是指由境外厂商提供或者利用境外出口信货进口生产技术或设备,由我方进行生产,以返销其产品方式分期偿还对方技术、设备价款或货款本息的交易形式。如经批准,也可以使用该企业(包括企业联合体)生产的其他产品返销对方,进行间接补偿。 3.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代码"14")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

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我方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对方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对方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我方用工缴费偿还的交易形式。 4. 进料加工贸易(代码"15") 进料加工贸易是指我方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形式。进料加工装配贸也可采取对口合同的交易形式,即买卖双方分别签订进口和出口对口合同。料件进口时我方先付料件款,加工成品出口时再向对方收取成品款。 5. 寄售、代销贸易(代码"16") 寄售代销贸易是指寄售人把货物运交事先约定的代销人,由代销人按照事先约定或根据寄售代销的协议规定的条件,在当地市场代为销售,所得货款扣除代销人的佣金和其他费用后,按照协议规定方式将余款付给寄售人的交易形式。寄售人与代销人之间不是买卖关系,而是委托关系,代销人对货物没有所有权。 6. 边境小额贸易(代码"19") 边境小额贸易是指我国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以下简称边境地区)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包括易货贸,易现汇贸易等各类贸易形式。 7. 加工贸易进口设备(代码"20") 加工贸易进口设备是指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项下对方作价或不作价提供进口的机械设备,包括以工缴费(或差价)偿还的设备和加工贸易项下外商投资企业进口不扣减投资额度的设备。 加工贸易项下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设备凡是扣减投资额的,按"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统计。是否扣减投资额度,以企业主管海关减免税审批部门审定的结果为准。 8.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代码"22")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是指经外经贸部批准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的公司为承包国外建设工程项目和开展劳务合作等对外合作项目而出口的设备、物资,但不包括边境地区经外经贸部批准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企业与我国批邻国家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下出口的工程设备、物资。 9. 租赁贸易(代码"23") 租赁贸易是指承办租赁业务的企业与外商签订国际租赁贸易合同,租赁期为一年及以上的租赁进出口货物。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 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 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 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 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 优于I类基础油。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 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 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 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 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 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客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或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 001-95,详见表-2。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该标准按黏度指数把基础油分为低黏度指数(LVI)、中黏度指数(MVI)、高黏度指数(HVI)、很高黏度指数(VHVI)、超高黏度指数(UHVI)基础油5档。按使用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