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

( 2013届 )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09190113

实习生:阮美霞

实习学校:金华汤溪高级中学

指导教师:唐恒钧麻艳芳

完成时间:2012 年 10 月 18 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课堂观察报告

生物科学阮美霞1

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

授课科目:生物

授课教师:麻艳芳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

授课班级:高二(2)班

一、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

(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课时,基本忠实于教材的安排,即先讲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后讲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成分的功能,再然后讲解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在做几道练习。最后讲解不同生物体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表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环节具体内容时间(秒) 时间%

导入实验:伊红染液注入变形虫体内

伊红染液不会溢出细胞,说明有细胞膜。

56 2.6%

细胞膜实验:玉米胚染色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304 14.2% 细胞膜的第一种成分:脂质。

0磷脂的结构、排布和功能。

②胆固醇的分布和功能。

451 21%

细胞膜的第二种成分: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223 10.4%

细胞膜的第三种成分:糖类。

①糖类的分布和功能。

164 7.6%

小结:细胞膜的成分。87 4.1% 0实验: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②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

337 15.7%

细胞壁0植物、真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②细胞壁的功能和特点。

163 7.6%

1本课堂观察报告由赵敬言,阮美霞共同完成

随堂习题

同学回答随堂练习并讲解共5题。 324 15.1% 布置作业 作业本《细胞膜和细胞壁》。 15 0.7%

从上表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麻老师课堂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主体内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占用整节课的的80.6%,导课和随堂习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细胞壁则是简单的讲解。二是麻老师讲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内容主要采用实验法。在讲解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三是麻老师能将课堂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的例子来巩固所学。

(二)、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

从下图中可以发现麻老师的知识结构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学科内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在本课中,主体知识来自学科内部和实验教学,随堂习题则多数联系生活。二是逆转推理的逻辑结构。突出表现在,麻老师总是先从功能出发讲解,不管是细胞膜还是细胞壁都先讲述其功能,然后再来具体讲授细胞膜、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这反映了她的生物学观点:结构决定功能。也体现了她思维的逆向发展性特征,从功能来看结构。三是麻老师讲授不同模块的知识时用的逻辑顺序是一致的。比如讲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时候,都是先讲功能,再讲结构和组成成分。而在讲细胞膜中每一种组成成分的时候则都是先讲其组成成分,再讲这种成分有什么功能。

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对这些结构的认识。在本节课中具体表现在,从固定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整体来说讲解细胞膜这一块内容时,先讲解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再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而在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时,又是层层递进的,组成成分的结构、分布到功能逐一讲解。对于细胞壁这一块的内容也是按照同样的逻辑思维讲解的。

磷脂: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胆固醇:结构和功能 脂质 细胞膜 的功能 胆固醇: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 细胞膜的成分 糖蛋白:结构和功能 糖类 糖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壁的功能

二、课堂问答、课堂互动分析(分析师生交互方式)

(一)、课堂师生互动观察

利用互动分类体系,对本节课后15分钟的课堂进行分析后发现:麻老师认为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生物任务的分析中也体现出她在这方面的努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她给予学生主导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还可以。但在课堂后15分钟,学生主导活动的时间约为0,而教师主导时间却占约7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后半段的新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麻老师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学生展示各种知识体系及其结构。其次,在课程最后的课堂练习中多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通过该环节主要反馈学生对于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综上所述,故而在教学过程后半段中,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较少,而教师主导的时间较多。

图1 课堂11类活动类型百分比

图2 师生互动百分比

(二)、生物课堂问答分析 真菌细胞壁的成分 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细胞壁的成分 细胞壁的特点 百分

本节课中麻老师共提了72个问题,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对该课的问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提问的类型主要集中在机械性问题,占所有问题的27.03%,主要是“对不对?”“是不是?”等形式,学生回答的类型也常是机械性地判断是否(占34.72%)。对提问后停顿时间的分析表明,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停顿不足3秒的占62.50%。由此可见,年轻教师麻老师的课堂上能调动学生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较少。

第二,有42个推理性问题(占58.33%),提问后学生沉默的几乎没有,另有30个问题由教师自己回答或问而不答,占所有推理性问题的71%。因此,学生回答推理性问题的比率偏低。根据笔者的观察,出现这种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并不习惯回答这类问题,而麻老师多设计梯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自问自答帮助学生思考。

第三,回答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提问后让学生集体回答的比率约为58.33%,另有41.67%为问后不答或教师自答。这样的答问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在笔者的课堂观察中也确实发现,在麻老师与学生之间问答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学生学习不投入现象。

表2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课堂问答

行为类别频率百分比

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机械性问题

3、记忆性问题

4、推理性问题

5、创造性问题

6、批判性问题

20

9

42

1

0.00%

27.03%

12.50%

58.33%

1.39%

0.00%

回答方式

1、问前先点名

2、问后让学生齐答(或自发回答)

3、问后叫举手者答

4、问后未举手者答

5、问后不答(或教师自答)

42

30

0.00%

58.33%

0.00%

0.00%

41.67%

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停顿3秒以上,学生未出现不投入状态

3、提问后,停顿过长,学生出现不投入状态45

27

62.50%

37.50%

0.00%

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31

25

9

43.06%

34.72%

12.50%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7

9.72%

0.00%

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不停顿提出其他问题或继续演讲

4、重复问题或学生答案

5、追问、沿着学生的答案演讲或解释

6、等待数秒后提出辅助性问题

7、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8、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理由0

28

22

6

9

7

0.00%

0.00%

38.90%

30.56%

8.33%

12.5%

9.72%

0.00%

第四,从教师理答方式可以发现,麻老师希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重复问题或重复学生答案占30.56%,而且整节课不存在打断学生回答,或对学生回答进行消极评价的情况,即使在学生未能回答周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附录一:麻艳芳老师《细胞膜和细胞壁》课堂实录

指教科目生

物指

麻艳芳授课

班级

高二(2)班授课

日期

10月21日

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教师的教学行为

(讲解、提问等)

学生的学

习行为

(互动、参

与等)

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

00:00-00:01 上课。起立。00:02-00:04 同学们好。老师好。00:06-00:07 请坐。

00:07-00:24 大家先看PPT上的问题,科学家用显

微注射器,一种非常微小的注射器,

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到了变

形虫的体内,我们知道变形虫是一种

单细胞动物,是不是?

嗯(是)。

00:25-00:48 它整个个体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那

这个时候将伊红,伊红是一种红色的

染液,它是红色的,红色的,把它注

入到变形虫体内以后呢,这个伊红的

红色很快就扩散到整个细胞,但是红

色的伊红并没有溢出细胞,为什么没

有被膜。

有溢出细胞呢?00:50-00:52 因为它有细胞膜。

00:52-01:53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说,变形虫它

的细胞是有细胞膜的。我们接下来进

入我们要学的内容,第二章第二节--

细胞膜还有细胞壁。“细胞膜”又称为

“质膜”。(板书)。细胞膜又称为质膜。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实验。这里有许多

玉米种子,把这些种子分为甲乙两

组,首先呢,把这些玉米种子都给泡

胀了,泡涨了,这说明这个种子,它

吸收的应该是,应该是什么啊?

水。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01:54-03:10 水啊,是不是?它能吸收水分是不

是?那其中呢,泡胀以后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玉米种子呢我没给它煮熟,

而乙组的玉米种子呢把它煮熟了,煮

熟了以后把这个玉米种子给它纵切,

纵向切,切成两半,切成两半以后呢,

我们就可以看到,玉米的话,这里有

白白的小颗粒,这就是闻名所说的

胚,胚呢是由细胞组成的。那这个时

候甲组和乙组,煮熟和没有煮熟的玉

米种子都纵切了以后,用稀释了20

倍的红墨水进行染色,染色以后再洗

去浮色,实验结束以后你会发现,甲

组没有被煮熟的玉米种子呢,它的胚

染色比较浅,耳烛蜀国的玉米种子这

个胚这部分细胞,染色非常的深,染

色非常的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的情况呢?它们的着色为什么是不

一样的呢?何研婷

细胞膜被

破坏,两侧

的浓度

会…….

03:19-06:04 煮熟了以后细胞已经死亡了,是不

是?死亡了以后这个细胞膜也就被

破坏了,这个时候红墨水就非常容易

进入死亡的细胞,而这个没有被煮熟

的这个玉米种子的胚的细胞还是活

的,是活的。那对于活的细胞而言,

红墨水是不能进去的,它具有选择吸

收的功能,活细胞具有选择吸收的功

能。那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它选择吸

收的话主要还是靠它最外界的一个

边界,就是细胞膜。奥,细胞膜。第

一点,质膜的功能特点,我们将这种,

这个细胞膜能选择性的吸收物质的

……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选择透性

这种功能的特点,我们称为选择透性。我们称为选择透性。那既然这个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有些物质能进去,比如水,能进去,而红墨水不能进去,主要还是跟它的结构相关,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质膜的结构。质膜,它到底都有什么成分组成的呢?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实验。在1895年,欧文顿他选用了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他研究发现,如果是不溶于脂质的物质的话,它是不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而如果是溶于脂质的物质的话,它比较容易能进入细胞。它是比较容易能进入细胞的。那我们现在想一下,对于细胞膜来说,它里面应该含有什么呢?吴静捷

06:06-06:09 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而

不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通过细

胞膜。那细胞膜里面应该有什么物

质?

脂质。

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

06:11-07:40 在化学里面我们学过,相似相容嘛,

是不是?所以这个细胞膜当中肯定

是含有脂质的。第一个,细胞膜,质

膜它含有脂质。我们在讲到脂质的时

候,曾经提到过什么物质是可以组成

细胞膜的?磷脂,对不对?我们来看

一下磷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磷脂的

结构,磷脂它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

酸组成的,那这个呢,图上这个呢就

是一个磷脂分子,它有一个头部,是

磷酸的头部,长长的尾巴呢是脂肪

酸,其中这个磷酸头部是亲水的,就

是它愿意和水呆在一块,而对于脂肪

酸来说呢,它是疏水的,尾部疏水的,

它不愿意和水呆在一块儿。就这样整

一个称为磷脂分子。那这个磷脂分

子,如果它在空气水这个界面上,铺

成一层的话,对于它来说,头部和尾

部会怎样排列呢?请同学说一下啊,

方思聪

头在水里。

磷脂:

细胞膜基本骨架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07:44-07:46 头在水里,那尾巴呢?在空气里。

07:51-08:52 那排下来就是这样的结构,亲水的磷

酸头部它是在水里面的,而亲脂的尾

部则在空气里面,这是磷脂分子排成

单分子层的时候是这样排布的。那在

1925年呢,两位荷兰科学家,他们

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

提取出来以后,它把这些脂质平铺在

了这样一个水空气的界面中,他发现

这个,铺完以后这个铺出来的这个界

面的面积呢是相当于红细胞细胞膜

的两倍,这个面积是红细胞细胞膜的

两倍。那大家想一下,为什么面积正

好是红细胞细胞膜的两倍,细胞膜应

该是由怎样组成的?

有两层。

08:54-11:29 这是什么东西双层?啊?啊?这个

是磷酸头部这个是脂肪酸尾部,这个

整个称为磷脂分子。它是应该有两层

磷脂分子层组成的。磷脂,组成细胞

膜的时候它是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

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我们也称为脂双

层。我们也称为脂双层。也就是说,

一层细胞膜它是有两层磷脂分子组

成的。那接下来我们看这个细胞,在

生物体内,细胞里面是水,细胞外面

也是水,对不对?那这个时候这两层

磷脂分子它应该怎么排列呢?应该

选C,因为对于细胞内和细胞外来说

它都是水,这个时候亲水的磷酸头部

排列在外侧,而尾部的脂肪酸则形成

亲脂的小环境,在细胞当中我们可以

看到是这样的一个结构,两层磷脂分

子组成了一层细胞膜组成了一层细

胞膜,那我们将这种以脂双层组成的

膜的话,我们给它一个名称,称为单

位膜。由脂双层组成的膜我们给它一

个名称叫单位膜。那一层单位膜由几

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啊?

两层。胆固醇

11:31-14:26 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磷脂它的功

能。无论是什么细胞他的细胞膜的,

它的结构基础,都是脂双层。它是纸

膜的结构基础。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

还是细菌,它们的细胞膜的结构基础

都是磷脂双分子层,都是脂双层,这

个它们的结构基础。这是一个磷脂的

蛋白质

蛋白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生物催化作用

功能,是质膜的结构基础。那质膜它组成了细胞膜,磷脂分子间的孔隙是非常小的,那这个时候如果物质要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的话,只有当这个物质的大小小于这个孔隙的时候,才能够进入到细胞里。所以这个磷脂双分子层同时也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那它第二个功能它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那我们在讲到脂质的时候,说组成细胞膜的脂质里面除了磷脂以外,还有什么啊?胆固醇。那我们看一下胆固醇是怎么样存在的,那蓝色的这个代表的就是磷脂分子,那黄色的代表着就是胆固醇,胆固醇是夹杂在脂双层中间的。夹杂在里面的。脂质的第二个成分就是胆固醇,就是胆固醇。那脂质了解完了以后,科学家又想了,除了脂质以外细胞膜上还有什么物质呢?然后科学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把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蛋白酶主要就是分解蛋白质的,他发现用蛋白酶处理以后,细胞膜被破坏了。那这个时候能说明什么问题啊?细胞膜里面有?

14:28-19:00 蛋白质。那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呢,

科学家一直都认为啊,蛋白质是覆盖

在脂双层的外面的,那后来呢,随着

这个电子显微镜发展,用冰冻蚀刻电

子显微法,科学家呢,先将质膜冰冻,

冰冻以后,然后将这个脂双层给它撕

开,他发现两层磷脂分子它其实是不

一样的,它的磷脂分子是一样的,但

是上面的蛋白质是不一样的,有的蛋

白质呢,它是贯穿于整个细胞膜,有

的呢是嵌入在细胞膜里面,在脂双层

里面,有的呢是覆盖在脂双层外面,

这样呢就导致两层磷脂分子上的蛋

白质是不一样的,那这个主要是由于

蛋白质跟磷酸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蛋白质也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

分,那它的亲水部分就会露在外面,

那亲脂的部分就会和这些尾巴,与这

外侧。糖类

些小尾巴挨在一起。所以说这个蛋白质在脂双层上面分布式不一样的。这个是第二个,蛋白质。它可以嵌入或者贯穿或者覆盖质膜。它可以嵌入或者贯穿或者覆盖质膜。第二个,外面来看一下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我们前面说到,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磷脂分子间的间隙出入细胞膜,而有些,比如说有些金属离子,比如说钠离子、钾离子,这些离子呢它本身是不能通过磷脂分子间的间隙,这个时候呢,它就用到了蛋白质,细胞膜上有些蛋白质它上面呢是有离子通道的,假如这个蛋白质呢,含有钠离子通道,那这个时候钠离子就能通过蛋白质这个通道进入细胞或从细胞里面出去。所以蛋白质的第一个功能就是控制物质出入细胞,他也可以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那另外一方面呢,细胞膜上有许多化学反应,那么这个时候细胞膜上这个蛋白质就可以充当生物催化剂。可以充当生物催化剂。这是蛋白质的这个功能。那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个图,这个图上面除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链状结构吧?这链状结构是什么,有人知道吧?这个应该是糖类,是糖类。是组成细胞膜或者质膜的第三类物质,就是糖类,我们看看糖类在两侧脂双层上有区别嘛?两侧都有么?它是不是一侧有的啊?那实际上呢糖类它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假设这是一个细胞,这是细胞膜的话,糖类它只存在于细胞膜外面这一侧,而里面这一侧是没有的糖链的,所以给你一个图,告诉你这一侧有糖链的话,说明这上面是?

19:02-19:37 这上面是细胞膜的外侧。下面是细胞

膜的内侧。奥,那这个是糖类的一个

特点,它是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那我们看图

中这个糖跟什么结合在一起啊?

跟蛋白质。

糖蛋白:

细胞的通讯

免疫识别

19:40-20:04 当糖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呢,

我们称为糖蛋白。我们给它称为糖蛋白,那糖蛋白在我们身体里面的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进行识别。

20:05-20:31 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自己相应的糖

蛋白,每个生物是不一样的。当我们

被细菌或者是病毒入侵的时候,我们

体内的这个细胞上的糖蛋白就会识

别到说这个东西它不是我体内的,然

后就会启动免疫系统,把它进行消

灭,这就是糖蛋白的作用。那如果糖

类和磷脂分子连在一起呢?我们把

它称为糖脂。我们把它称为糖脂。

糖脂

20:31-22:52 细胞膜就主要由着三大类物质组成。

一个是脂质、一个是蛋白质、一个是

糖类。这个细胞膜它一旦由这些物质

组成了以后,它是不是就完全不动了

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实验。1970

年的费雷和埃迪登做了这样一个实

验:他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的蛋白质进

行了荧光标记。我们说细胞膜上是有

蛋白质的,而科学家将人的细胞膜上

的蛋白质用红色的荧光标记了,上面

蛋白质用红色荧光标记了,而鼠的细

胞上面的蛋白质他用绿色的荧光进

行标记。然后,在人工诱导的情况下

将这两个细胞进行融合。我们知道人

和鼠本身是不能杂交的,那为什么这

里能够进行融合,而且能融合成一个

细胞呢?这细胞膜为什么会合到一

起去了?它们有相应的什么基础

啊?结构基础是什么啊?它们相同

的结构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层吧。是

不是?它们的结构基础都是磷脂双

分子层,所以这两个细胞能够融合在

一起。而融合结束以后,发现上面这

一部分是显示红色荧光的,这里全是

人细胞蛋白质。而下面全是绿色的荧

光,所以下面所在的全都是鼠的蛋白

质。在37摄氏度下培养40分钟以后,

我们再去观察发现红色荧光和绿色

荧光都均匀分布了。均匀分布了,融

合在一起了,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

么?

说明蛋白

质可以运

动。

流动性

23:00-23:47 说明蛋白质是会运动的,好。因为我

们这里荧光标记的是蛋白质,蛋白质原来是两边分开的,而这个时候混到一起了,说明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其实,细胞膜上面除了蛋白质以外磷脂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我们看一下磷脂分子它有两条长长的尾巴,这两条尾巴会摆动,导致磷脂分子会运动,而蛋白质分子在质膜当中也是能够运动的。它们都能运动,使得细胞膜具有了一个结构特点,就是流动性。

24:35-25:16 为什么我这里说是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而不是完全有流动性呢?因为我

们在质膜当中,除了磷脂分子和蛋白

质外,还有一种物质就是固醇,胆固

醇。胆固醇它实际上在细胞膜上是不

能够运动的,它能够限制磷脂分子的

运动,所以我们说这个胆固醇,它的

存在使我们的质膜比较的坚实。这里

就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

流动性。

一定的流动性

25:16-25:48 我们先看右边这张图。随着温度的升高,我们可以看到细胞膜它的面积在变大,而且厚度减小,这个就是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然后,草履虫的分裂实验我们看一下。细胞膜是如何运动的,会一分为二,之后细胞质、细胞核再分裂,这些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5:48-26:00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靠哪两种分子

来体现啊?

磷脂和蛋

白质分子。

26:07-26:26 流动性主要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

子来体现。而这个流动性当中有一定

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要靠什么分子

来体现啊?

胆固醇。

26:40-27:38 在1972年的时候,桑格和尼克森他

们这些观察和这些数据最后提出了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是目前比

较认可的一种细胞膜的模型。蓝色的

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上面连着糖

的话就是糖蛋白,如果连的是磷脂分

子的话就是糖脂,这些黄色的分子就

是胆固醇。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流动镶

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看一下。以什么

磷脂构成

质膜的基

本支架。

为基本支架,然后蛋白质是怎么样子

在质膜上的?

27:43-27:44 是单层的?双层的。

27:45-27:56 双层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为脂双

层。脂双层构成了质膜的基本支架。

而蛋白质怎么样存在于质膜上呢?

贯穿、镶

嵌... ...

28:05-28:13 可以贯穿、可以嵌入、也可以覆盖于

质膜上。第三个,磷脂分子和大多数

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是可以流

动的。

28:15-28:19 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质膜具有一定

的?

流动性。

28:20-28:42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个就是流动镶

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接下来,我们这

个细胞膜看完了之后就看一下细胞

壁。细胞壁,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壁

吗?

不是。

28:44-28:46 那什么细胞有细胞壁呢?植物细胞。纤维素和果胶

28:48-30:42 植物,植物有细胞壁。那么植物的细

胞壁成分是什么呀?纤维素。纤维素

与纤维素之间的孔径是很大的,是什

么物质都可以穿过去的。与这个我们

的细胞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细胞膜

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性。而对于纤维

素来说的话,什么物质都能穿过去

的,所以可以称为全透性。植物的细

胞壁它是具有全透性的。而植物细胞

壁的主要的功能是支持作用,树能长

这么高都是由于这些植物死亡的细

胞的细胞壁支撑起来的。另外呢,还

有保护作用,我们看这些树皮,它的

外面都是这些植物的死亡细胞的细

胞壁组成的。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除

了植物以外还有什么是有细胞壁

的?书本的第32页看一下。还有什

么是有细胞壁的啊?

真菌和细

菌。

真菌:

细菌:

功能:

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壁特点:全透性

30:44-30:50 真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壳多糖。壳多糖

30:53-31:12 壳多糖,壳多糖就称为什么啊?几丁

质。除了真菌还有什么啊?

细菌。

31:13-31:19 细菌,细菌细胞壁成分是什么啊?肽

聚糖。肽聚糖。

肽聚糖

31:47-32:28 接下来我们看几个练习题,看一下。

第一题?选什么?

选B。

32:29-33:15 选B。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靠我们的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来体现。第二

题,变形虫吞噬细菌和小颗粒说明细

胞膜具有什么特点?我们看一下,变

形虫它在吞噬小颗粒的时候,是这样

一个过程。看到了吧,再放一遍。它

吞噬小颗粒的时候,那说明细胞膜具

有什么特性?看一下。

A。

33:22-33:52 选择透过性。首先,我们这里的细胞

膜它有选择透性,而不是选择透过

性,那对于选择透性来讲的话,物质

是直接穿过细胞膜的。而我们这里变

形虫是吧物质包在一起,然后把它运

进来了啊。我们来看一下,细胞膜有

什么特点啊?结构特点?

D。

33:56-34:15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里注意一下,细胞膜的额变形不管它是变薄了还是面积变大了,还是想刚刚变形虫一样分开分裂了,只要是细胞膜的变形都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4:30-34:43 与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

信息传递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

是?选哪个?

B。

34:46-34:53 与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传递,我们

刚才说细胞识别,识别是与什么相关

的啊?

蛋白质。

34:55-35:16 应该是糖蛋白。细胞识别应该是和糖

蛋白相关的。第四题,在处理污水时,

设计了一种膜结构?

D。

35:20-35:32 选择透性,那这里注意一下A里面有一个选择性,那这个选择性和选择透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选择透性,所以这里应该选D。

35:32-35:45 那今天的作业的话就是将作业本上的第二节完成,交起来。

教学观察报告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课堂教学观察被人们称为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作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观察别人的课堂,也可以观察自己的课堂,选择一个观察点来进行研究,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建构。 进入课堂观察之前需要预设一些具体的“靶子”,即观察的视角与切入的维度。但是这种维度有很多,如何才能体现化学课程的特点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 l) 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 是否有效? ( 2) 教师是如何教的? 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 3) 这堂课是什么课? 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 4) 我在该课堂呆了40 或45 分钟, 我的整体感受如何?如果让教师们描述课堂是什么, 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事实上, 不能描述课堂的构成, 当然也就难以理解课堂, 难以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 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第二, 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比如观察提问, 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英语组姜海献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

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确实一堂英语课要上好,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例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师的语言是否有感情、问题的设计、朗读的指导、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映等。但是一堂课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一个教师也不可能是毫无缺点的,然而课堂观察则是尽可能的发现问题,减少缺点。教学优点越多,缺点越少,那么课堂教学就越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努力战胜这些自身存在的缺点,提升教学水平。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一堂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堂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缘由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六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做一个最好的你》。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全体教师。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对比观察法,以观察本校教师的一堂语文课为主,再辅以观察特级教师老师的课,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三、观察引发的困惑我们对课

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几十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个问题之多。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

课堂观察报告课堂观察报告2

课堂观察报告课堂观察报告2 姓名:xxx 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背景 时间:xxx年xx月xx日上午第二节课地点:体育学院篮球馆学科:篮球 课题:双手胸前传球执教老师:xxx 观察者:xxx 二、课前准备 (一)了解授课内容 篮球运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和体育技能,力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强调向多样化简约化灵活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增加适应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

质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从知识、技能、技巧到理论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 2.熟练掌握一至二项运动的技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篮筐 2.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观察方法与内容 (一)课前准备笔1支、观察表1份、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xx级社体xx班共有xx名同学,上课地点在宽敞的篮球馆,所以我坐在篮球场边上休息区位置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的思路和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参与实践情况等等。 (三)观察过程及教学内容 上课前:观察者和老师于上课前到达篮球馆。预备铃响后,体委整队好老师 开始上课讲解本节课的上课内容,然后体委带队做准备活动。 ?教学内容: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课堂观察报告及听评课记录

《夸张的脸》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汇总

《森林王国》课堂教学听评课记录 地点:胜利第二十三中学 内容:《森林王国》课后评议 参加人员:艺体综合教研组全体教师 会议实录: 任松青:本课在教授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感受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本课的重点是制作动物剪纸作品,当学生欣赏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心里是十分满足的,这样满足的心里融入到美术课中,感染了学生,也把课堂氛围创造了出来,学生在课堂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从合作的精神中得到快乐,认识团结的力量。 尤亭俊:这节课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可以教给孩子们实用的美术知识,还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所呈现出来的智慧火花,更是难能可贵。学生的制作采用自主的方法,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合作能增强孩子的协作精神。最后的评价环节比较仓促,学生的作品还需进一步完善。 孙玉玲:本课教学中老师运用微课程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将剪纸的制作这一知识点直观形象化了,这一微课程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渗透了课堂德育思想。将美术知识加以渗透一步步地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并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提高了课堂效率。 黄爱春:我觉得这次听课非常有实效性,能让我们看出老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另外结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设计的课堂观察报告,还将目标细分在各个环节中,这样以来,老师们就能很清楚的找到自己课堂过程中失误及仍需提高的环节,对于下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帮助。我认为在老师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制作完成后,探究玩偶的各种玩法,很好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热情。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 析诊断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松江区民乐学校黄秀丽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课堂观察与分析实验的三堂课均为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中首批推出的科目之一---小学英语牛津教材的教学反思录像课。执教老师均为0至5年内的年轻教师,她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一三位执教老师基本情况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教学简介

1、课型:三节课中,严老师的第一节课是句型教学的情景教学,倪老师的是词汇教学的新授课,而顾老师则是语句的新授课。上课时间分别为29分钟、33分45分和42分12秒。 2、主要教学环节:一(1)班以水果与动物、文具等为说话材料,教学What’s this/that It is …以句型教学为主要内容。一(3)班以句型为基础,继续教学本单元中的新单词bean、taro,通过安排不同的活动巩固新单词。五(2)班则教学“Rules for the swimming pool”,让学生明白应遵守游泳池的哪些规则,为什么三堂课正巧是三种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的不同课型,很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现提供课堂教学片段中提出的问题数作为样本,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表2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 表3 提问行为检核表汇总

从课堂记录资料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技巧方面: 一是教师课堂提问数量适宜,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难易度较适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尤其从学生的听、说能力上下了较大的功夫,能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二是上课提问时较注重推理性问题的提出,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作答。推理性问题显示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区别,高年级的推理性问题较多,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物理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一、【背景】 (一)任课教师:严老师 (二)教学内容:物质的比热容 (三)观察维度:教师提问引导有效性、课堂学生实验、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二、【前期准备】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物质的比热容这节课,1课时,标准课。 (三)研讨教材 本课时是第十三章热和能的第三节比热容,该课程是本章的核心课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予以重视。 (四)分析学情 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微观又抽象,这些因素对于中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具体的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思考、分析以及推理。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课堂观察报告Word 文档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之课堂观察报告 在今天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承担了对张老师的课堂观察,分别从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这五个维度进行相应的观察记录,并对其中的教师行为做了详细的关注。下面,我将结合张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将这个观察记录向老师们做个汇报。 第一,在教师行为这一维度的观察中,张老师成功地扮演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有效地调控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warming up环节中,张老师“turn off the lights”的举动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呈现了electricity等新单词,并渗透了本课的重点句型We use electricity to do/for…,让学生以brainstorm的角度对电的用途有了预先的感知,然后顺理成章的引出electrical appliances,然后随后设置了Group A ,GroupB的PK 活动,再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用原先的知识储备去感悟老师提出的“Differ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can produce different energy”。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新单词的教学还是句型的感知,张老师都没有将它们从文章中剥离开来单独教学,而是通过具体的图片、情境呈现,使学生展开联想,形象地去记忆。其实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已对本课的重点句型做到了心中有数。进入while-reading后,通过新词汇的处理、skiming,scanning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内容由易到难,时间的分配也较合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非常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在skiming and try to find each place electricity travels这个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对the journey of electricity的地点和图片做出配对,然后由易到难,让学生对电的流程进行排序训练,并朗读。在此基础上,再作了一个简单的summary,给学生提供关键句子和图片的帮助,让学生复述电的流,这是本堂课的输出部分,张老师在课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指导学生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在复述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Post-reading环节,让学生发表对电的见解,useful but dangerous, why?让学生discussion,讨论得出结论,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加强。更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张老师的情感目标就这样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印象深刻。 其次,课堂教学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呈现合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张老师始终保持着热情、自然的教态,课堂用语浅显易懂,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指令,展示的课件和板书也从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帮助。比如,在复述电的流程环节中,老师给出了model,便于学生模仿和操练;另外也利用简单的一般疑问句抛出问题,如“Does electricity come from a bulb?Is a power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treet?”等。 第二,从教室的提问及解决方式维度看,张老师做到了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方式多样化,理答方式科学化。 在导入环节中,张老师多数运用简单的一般疑问句来提问,学生能从yes\no的回答中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意义,了解本课的内容。此时的问题多为判断、理解性质,学生的回答多为集体作答,而教师的理答方式多为表示认可。在阅读环节中,问题的性质升级为理解并运用,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把信息经过加工来解决一些问题,如回答WH questions,T/F判断,此时学生的回答为个体居多,而教师则出现了追问,重复问题等对应方式,不管如何,值得肯定的是,张老师对学生回答以鼓励为主,能用“good,well done,you are so clever”等评价语进行称赞、表扬。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学提问来表现。所以,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观察背景 新课改的呼声下,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所烦恼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的教育不再是说教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互动的过程避免不了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但不同的提问模式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师有效性提问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经过统计发现这个教学提问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60%以上。如何确保有效性提问,是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学有效性提问只要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精心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提问还能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观察策略与方法 编制《教师有效提问观察表》,对初三政治课堂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思品课堂上的有效性。 第一次课堂观察课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次课堂观察课题:《走向世界的中国》 三、观察的班级情况 初三(1)班人数37人,男生20人,女生17人。执教者既教政治,又教历史,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接触较多,所以学生在日常教学及情感上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较多。而且学生较活跃,课堂气氛较轻松,和谐。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已半学期,学生已经懂得了学习初三政治的基本要素,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已学了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本框奠定了基础。 四、观察与统计 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课堂的原生态,课前并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课堂配备摄像机,保证能够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教师提问记录表 问题类型具体类型问题数量统计 有效问题1、铺垫型765.1% 2、思考型30 3、提醒型17 小计54 低效问题4、过易的1030.1% 5、过难的1 6、无意义重复的11 7、表达含糊不清的1 小计25 无效问题4 4.8% 其他问题“是不是”很多

第一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定稿

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六年级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 合肥屯溪路小学胡燕敏 2012年10月18日 2012年3月28日,北师大项目组的张东娇教授、马健生教授、高益民博士、余清臣博士、徐志勇博士与研究助手,以及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兄弟学校的领导来到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创建的专家工作日活动。在众位专家与教育局领导的建议下,在征求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博雅教育”概括学校的文化特征及其实践。落实与实现“博雅精神,儿童世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就就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求实、平等、担当的品质就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校一开始选定的主题为“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第一轮课例研究研讨活动,将主题进一步确定为“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 课例研究成员 我校接到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的关于“课例研究”活动的通知后,校长与教导处主任积极讨论、制定课例研究活动计划,挑选授课老师、参加此次课例研究的数学课题组骨干老师14人以及语、音、体、美、课题组组长12人,同时聘请了包河区数学教研员隗智林老师,期望此次活动不但能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助于校内教研文化形成。 做课教师情况: 课程内容介绍: 教学内容就是: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前后知识点链接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

2012年10月11日下午2点-5点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究活动,唐胜兰老师上课,课后每位老师依次汇报观察结果、隗智林老师、张东娇教授与陈罡校长点评。 现将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汇报如下: 一、分项诊断报告 (一)教师教学行为 1、课堂教学程序表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大田湖美初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6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在湖美中学七年段先行先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预计2018年,此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全面推行。现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学校定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改革中带来的困惑,探索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探索实验“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分层优化”。 2、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分层施教,分类指导;(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五、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有许多经验需要提炼。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个具体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合作时机不恰当、有的学生不会合作、有的合作乱而无序,真正合作的学生少。 2、学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有的展示的问题价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单调、有的展示没有重点、有的展示随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学生少。 3、教师点拨拓展不力。重点是有的抓不住学生问题的闪光点、有的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该点拨时不点拨、有的该拓展时不会拓展,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 4、学生的“动”是表面的动。体现为有的学生身动而心未动、有的仍然是被动而非主动、有的课堂只是浅层次的“动”,课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热闹。 5、课堂反馈检测不落实。有的没有检测内容、有的没有检测时间、有的检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测,课堂检测、堂堂清成为一种空想。 6、课堂开放是“伪”开放。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师仍然讲的多、

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孙惠芳 一、观察缘由 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它与我们平时经常说到的“听课”有很多不同。传统的听课有诸多弊端,比如教师只注意了“听”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注重了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等。因此,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语文课《天火之谜》。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各教研组组长以及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的部分成员。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设计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对观察主题进行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进行观察。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形成了教师对学生一问一答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在交流时却分解成了很多小问

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二。 四、观察问题解疑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被观察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平均每分钟要提1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2.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 2.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 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 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 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

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情境创设与课本资源的利用是怎样体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1.观察点与选点说明 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课堂文化”维度中的“创新”视角。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既是教学实践的现实要求,也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在充分挖掘课本素材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材料,创造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环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观察结果说明 对于课本资源的利用是在课前通过阅读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以及与老师讨论就可以获知的。 对于情境创设我们从情境类型、情境目标指向及效果达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 3.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及建议 结论: (1)两位教师都能在对教材及内容深度理解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 (2)两位教师都精心地设计了适合学情的问题情境,并适时的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感觉到学有所获。 (3)通过对问题或问题链的设置是否关系到高级知识技能(解决/综合/迁移)的观察结果的分析,李立老师设置的9处问题情境6处关系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迁移,使学生一节课学习之后既学习了知识同时也获取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点: (1)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新意,层层递进,随着一个个问题 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达到了入“境”的程度,达到了入解析几何的“境”,又从最后设置的思考题情境将学生引领到了数学的更高境地,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也到了本节课的尾声,在学生学习正酣时刻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2)老师充分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跳跃。我们通过对问题或问题链的设置是否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之课堂观察报告 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 一、背景描述 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课堂的观察基础上,学校于2013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于之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了解和对有关教学环节的观察思考,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观察方法与过程并作细致分析,跟进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其最终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既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中外历史交往与冲突,那么必然要在课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三方面: (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把握。交流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冲突,这也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Section A) 任教教师:张瑞芳任教班级704班 教学内容:《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A)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语言功能是围绕“Food”展开教学活动,学习动词like的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在已学习用“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来确认物品所属及对各项运动的看法和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以“Food”为话题谈论个人的喜好问题,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了解健康食品的概念。所以本单元是继续学习巩固上一单元开始涉及的一般现在时态,拓展生活中饮食方面的词汇,让学生学会善于表达喜欢和不喜欢的情感。 整单元分四课时完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SECTION A部分的第一课时(1a-2c),涉及到不同种类的食物以及学生通过句型的学习学会相互询问对食品的喜恶,其中图片与词语的匹配,听力以及结对活动的设置使难度层层递进,更有梯度。从教材的整合来说它是以前所学知识的延续。因为学生在前一节课简单学过关于食物的词汇,以及用一般现在时的形式谈论,这些内容与本单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本单元整体来说,它既是本单元的基本语言内容,又为本单元知识扩展和综合语言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些运动器械的单词以及表达所属关系的句型,并且已能用形容词等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活泼好动,可塑性大,这个单元是以食物作为话题展开喜恶的讨论正好符合学生的表达欲望,食物这个话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 [教学目标] A.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常见的食物名称及其他词汇:hamburgers(汉堡包), tom atoes(番茄), French fries(薯条), pears(梨子), oranges(橙子), ice cream (冰淇凌), salad(色拉), bananas(香蕉), strawberries(草莓),have(吃)。 2.了解并掌握可数名词以及不可数名词的用法。 3. 掌握并运用目标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Idon’t. --Does he like salad? --Yes,he does.No, he doesn’t. B.语言技能目标: 1. 能够询问对方或他人的饮食爱好。 2. 学会用两种不同方式回答和表达个人喜恶 C.学习策略目标: 1.可以根据图片中的对话来判断事物。 2.让学生掌握在听力前进行预测或浏览关键词的策略, 3.还有根据情景单词在句子中的不同意义,以及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交际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 诊断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小学数学共开设了3节课,涉及到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3个年级,执教的3位老师中有2位教龄在10年以上,其中一位教师是备课组长,区首届教学能手。另外一位教龄5年。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 本次所开设的3节课均为新授课,一节是计算教学新授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节是几何知识新授课《圆周长》,另一节是几何知识概念课《角的大小》。 本次开设的3节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揭示课题——展开研究——巩固应用。 (二)课堂提问分析(包括提问技巧水平和提问行为) 表1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表2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表(一)

表3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 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56个,占问题总数的%,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季燕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已是国际数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总体目标也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的。 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思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有益。 2、培养学生的学合作交往能力。 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因此,他们能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地帮组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也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数据材料。他们在合作学习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在思考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通过研究,使学生既学会数学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因此,他们能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地帮组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也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数据材料,这样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评价他人,学会如何在成功与失败面前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在合作学习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