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酒精)、 CH 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 2+H 2O ,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氧化 合成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 2+

)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 2和CO 2的载体

血红蛋白+ O 2 氧合血红蛋白

CO 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 结合能力比与O 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 、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 :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 2+、Hg 2+、Cu 2+、Ag +

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 6H 10O 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 6H 10O 5)n C 6H 12O 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2)葡萄糖C 6H 12O 6 (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 6H 12O 6+6O 2 6CO 2+6H 2O 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光合作用: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3)蔗糖C 12H 22O 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1、分类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2、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g 每日摄入50g-60g

3、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四、维生素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 A :夜盲症 缺V C :坏血症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 Fe 、Zn 、Se 、I 、F 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主要以C a 10(PO 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4)补钙产品:钙中钙;葡萄糖酸钙;

酶 酶

2、钠和钾

(1)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 Fe、Zn、Se、I、F等

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

Zn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

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

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

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

氟骨病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10、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12、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实验原理: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 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六章 金属 90多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一定的韧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注:混合物)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低、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 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

泼。 2、金属 + 酸 → 盐 + H 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镁和稀硫酸: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镁和稀盐酸: Mg+ 2HCl === MgCl 2 + 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铝和稀硫酸: 2Al +3H 2SO 4 = Al 2(SO 4)3 +3H 2↑ 铝和稀盐酸: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锌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锌和稀盐酸: Zn + 2HCl === ZnCl 2 + H 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铁和稀硫酸: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铁和稀盐酸: Fe + 2HCl === FeCl 2 + H 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 + 盐 → 新金属 + 新盐 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CuSO 4==Cu+FeSO 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3CuSO 4+2Al==Al 2(SO 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AgNO 3+Cu==Cu(NO 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①CuSO 4溶液:蓝色 FeSO 4 、FeCl 2溶液:浅绿色 ②Fe 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 2O 3 2Fe + 3CO 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注意事项: ①先通CO 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 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 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③尾气的处理:因为CO 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 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 4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 高温

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汇总 实验部分 一、常用仪器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漏斗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量筒胶头滴管水槽 1、仪器分类 仪器包括能加热的仪器和不能加热的仪器,能加热的仪器包括直接加热的仪器和间接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2个):试管、蒸发皿(小底、小容量) 间接加热的仪器(2个)(要用石棉网):烧杯、锥形瓶(大底、大容量) 2、玻璃棒一般用于搅拌和引流。 3、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4、托盘天平左物右码,m左=m右+m码。 二、实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三不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扇着闻,○3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 ..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慢立(不能直立试管直接投入,以免使试管底破裂。)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瓶塞要倒放(防止将瓶塞污染) ,标签向手心(防止药品将标签腐蚀),瓶口挨管口(防止药品流出)。 (2)液体量取(量筒、胶头滴管) A量筒的正确使用 (a)量筒的选用:遵守“靠近原则”,即所量的体积数要和所选量筒的量程接近,以减小误差。 (b)量筒的读数: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量筒只能 ..用来量液体的体积。

B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胶头滴管一般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保持竖直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可将吸液后的试管横放或倒放。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一般放入烧杯中。 (二)、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2、“三禁止”: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芯温度最低,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将其盖灭,不能用水冲。 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对试管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三)、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气体的实验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器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六)、仪器的连接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d)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燃料 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燃料知识点 一、氢气 1、 2、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有性化学方程式: 现象:纯净的氢气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 优点: 缺点: 二、碳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 2、石墨(C)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 。可用于制(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体现了它的导电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无定形碳包括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炭黑可制 4、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方程式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方程式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方程式发出色火焰(2).毒性: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体缺少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生成的能使紫色 .... 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方程式为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写方程式) 3、用途: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决定:(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决定: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物于水,会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液面以下; 4、气体收集方法:原因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 验满方法: 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 消耗途径 (都是混合物)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属于能源煤的干馏得到(冶炼金属)、(化工原料)、焦炉煤气,是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1、 2、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学习目标 1、注意和发现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2、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感受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奇妙的现象。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难点::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学习过程及指导自学指导一 1、阅读课本2—5 页,阅读后分组讨论5分钟。 2、就下列方面,学生发言,列举知道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1)、家里的塑料。 (2)、用化学纤维做的衣服。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作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品。 (6)、与化学相关的生命现象。 (7)、化学对社会的作用。 自学指导二观察趣味实验,谈感受。

一、必做题 1、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E、物质的运动状态 C、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生活中有许多物质都与化学有关,请你判断下 列所列举的物质与化学研究关系不密切的是() ①塑料②化学纤维③色素④电磁波⑤蛋白质⑥氢氧化铝片⑦阳光 A、④⑤ E、④⑤⑦ C、④⑦ D⑤⑦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见到以下说法或做法,其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100%天然果汁,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E、“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绿色营养食品 C、富含营养成分的物质摄取的越多越好 D、吸烟、酗酒有害健康 4、专家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所得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做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做白色食品。下列属于绿色食品的是() A、大米E、海带C、酸奶D、食盐 5、你认为不利于学好化学的方法是() A、学好化学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E、重视实验室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 C、化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无需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联系 D、学习化学,要注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性质 6、某果冻的标签中写着,“配料:水、白砂糖、果汁、卡拉胶、柠檬酸、乳酸钙、甜蜜素、山梨酸钾、食用香精、柠檬黄、胭脂红”。其中山梨酸钾是防腐剂,加入防腐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柠檬黄、胭脂红是色素,它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_,食用香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7、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想制什么物质就可以制什么物质 E、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注意环境保护,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1.1身边的化学 课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学习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科学,因此有许多疑问,也对新课程有一些期望和迷茫。教师应该在本节课积极引导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能说出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2记住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知道科学探究方法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有内容。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感受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 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 点 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

五、教法学法创设好愉悦的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面对各种物质产生联想。学法指导:产生,注意、发现,阅读、听讲,观察、猜想。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引言: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大家会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问题?听老师从衣、食、住、行谈起。 板书:第一节生活与化学 活动一:就下列方面,请学生发言,列举他们知道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①家里的塑料。 ②用化学纤维做的衣服。 ③食品中的添加剂。 ④制作交通工具的材料。 ⑤药品。 ⑥生命现象与化学相关。 活动二:看书回答问题。 板书:化学学科的任务是什么? 化学学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②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④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结:知识梳理;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作业:配套综合练习 必做题1、2、3、4、5 选做题6 激发学生兴趣,引 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列举 生活中的化学物 品让学生感受到 生活中处处有化 学。学生能够发表 自己的见解,增强 学习化学的信心 和愿望。 学生自己总结感 受化学课的学习 内容,为后面学习 整个教材有一个 整体感受。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科粤版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5.15C 2.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3.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4.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 B.B C.C D.D 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7.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一:粤教版(科学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 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 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 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 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 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 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 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形状和状态 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科粤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4.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5.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6.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7.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复习 配套学案 粤教

第七章复习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 2.复习巩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了解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 4. 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难点】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溶解度,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知识清单(独立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的基本特征为、。溶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都是,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质量= + 。 2.加快固体物质溶解于水的方法有、、。 3.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有,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有。 4.举例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等;常见乳化剂有等物质。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大多数溶质) ①②③ 特殊: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②,不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①②③ 注意: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6.固体物质溶解度:1)定义: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2)四要素:条件:标准:状态:单位:。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外因:。 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7.气体溶解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和;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8.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稀释前后不变,即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的质量×。9.溶液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 (p)。 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11.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固体溶质一般用的方法得到晶体。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溶质,一般用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12.对于不溶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用法进行分离,实验时的操作要点:“一、二、、三”。 【跟踪练习】 教材217页练习【七】第3、4、6、7、8(独立思考,有疑惑的小组内讨论交流)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锰 B.液氧、稀硫酸 C. 蒸馏水、冰水混合 D. 氯化氢气体、稀盐酸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 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整个溶液里溶质的分布是均匀的 D.海水是溶解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3.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A. 100g B. 50g C.150g D. 200g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一章 页脚内容 1 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共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K —39 C —12 O —16 N —14 Mg —24 Cl —35.5 Ca —40 Na —23 Fe —56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铁丝生锈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C. 车胎爆炸 D. 酒精燃烧 2.“绿色食品”是指 ( ) A. 无污染,有营养价值的食品 B. 含有丰富叶绿素的蔬菜类食品 C .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 D. 不含化学物质,对身体有益无害的食品 3.下列物质不会受到污染空气的是 ( ) A.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B.汽车排放的尾气 C.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D.工厂排放的废气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5.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废料中提炼出0.3g 镭。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226 B.88 C.138 D.314 6.对下列所示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原子 B.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 D.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 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 A. Fe B. N 2 C. 2Mg D. O 8.“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9.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 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 3,它属于( )。 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0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11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你认为下列中错误的是 ( )。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 3) A.碘酸钾是化合物 含碘量 35±15mg/kg B.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储藏方法 通风、防潮 C.碘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食用方法 待食物熟后加入碘盐 D.在KIO 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5价 12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的空气中燃烧,能够除去其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氮气的是 ( )。 A.硫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13下列气体中,前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 A . O 2 、H 2 B . O 2 、、CO 2 C . CO 、 CO 2 D . CO 、 H 2 14别CO 2 、H 2 和O 2 这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 用澄清的石灰水实验 B. 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C . 用灼热CuO 试验 D. 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15学家们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绿色能源---氢气,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 O 2H 2↑+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iO 2在反应中作反应物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 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每个方程式2分,共20分) 1.用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2个水分子 ; ⑶ 5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 ⑷ 3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 2.在①红磷 ②高锰酸钾 ③空气 ④二氧化硫 ⑤冰水 ⑥氮气 ⑦铝箔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 3.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氢气、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激光 TiO 2

科粤版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科粤版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 C Cu C在氧气中灼烧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2.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 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 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 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 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 (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 加入足量的锌粒 DCO和过量 容器中完全 A.A B.B C.C D.D 6.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7.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达标测试卷(word版 含答案)

第八章达标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 1个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碳酸钙用于补钙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氢氧化钠用作食品干燥剂D.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2.草木灰是一种碱性农家肥,下列肥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 A.KNO3B.NH4HCO3C.KCl D.Ca3(PO4)2 3.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 A.苹果汁B.牛奶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配制NaCl溶液C.测定溶液的pH D.酸碱中和5.下列各组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D.冰、干冰、水 6.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7.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依次是() A.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①⑥B.②③⑤C.③⑤D.②③④ 9.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烧瓶中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乙装置中气球无变化(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10.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 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a点时,锌有剩余 B.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酒精)、 CH 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 2+H 2O ,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氧化 合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