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备课汇总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备课汇总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备课汇总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备课汇总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备课

2012-02-16 14:34:51| 分类:青岛版科学实验备|字号订阅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小车的运动》必做1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改变拉力的大小,看小车运动速度的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

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论: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走过50厘米使用的时间越短。

实验分析:垫圈数量越多,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走相同的距离,小车用的时间就会越短。

注意事项:

1.设计方案时,注意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即第一次1个垫圈的拉力,第二次3个垫圈的拉力……)。

2.每个实验做三次以上,求得平均值,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考虑如何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记录更便捷。比如变量“拉力(垫圈数量)”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更合适?既要现象明显,又要便于记录。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小车的运动》选做1

实验名称:不可思议的碰撞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中间有槽的尺子(如图,可用两个木板代替,)、桌子、玻璃球

实验过程:

1.把尺子放在桌子上,在尺子(或木板)的沟槽里一个挨一个地排放5个玻璃球。另取一个玻璃球放在离其他玻璃球3-4厘米处,推动这个球撞击另5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2.再用两个玻璃球撞击。把这两个玻璃球紧靠着放在距另5个球3-5厘米处。推动后面一个球,使两个球一起滚向另5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论:

第一次:5个球中最前端的那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球停在第5个球后面。(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递到最前面,前面的球就运动起来。)

第二次:5个球中最前端的两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两个球停在第5个球后面。

实验分析:

1.第一次: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递到最前面,前面的球就运动起来。

2.第二次: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递到最前面,前面的两个球就运动起来。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小车的运动》选做2

实验名称:拉不动一本书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一本800页左右的辞典类书籍(重约600克)、一根长约2米的细绳。

实验过程:

1.用手直接拿起这本书,体会书的重量。

2.用细绳夹在书的当中,打一个结(如图)。

3.双手捏住绳子两头(分别离结约40厘米),使劲朝两边拉,看看能不能将绳子拉成直线。

实验结论:

无论你如何用力,你双手拉着的绳子都会呈现一个V字形,直到你把绳子拉断。

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玩滑梯的启示》必做2

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在不同光滑程度的物体表面上拉动木块,用力大小有什么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

实验过程: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的木板、较光滑的木板和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用弹簧秤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

在粗糙木板上拖拉木块用的力最大、在较光滑木板上拖拉木块用的力较大,在非常光滑木板在拖拉木块用的力最小。

实验分析: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玩滑梯的启示》必做3

实验名称:摩擦产生热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可以产生热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铜丝、铁丝、薄铁片

实验过程:

1.右手捏紧铜丝往右拉,让铜丝(或铁丝)在握着的左手间滑动,左手有什么感觉?

2.两手捏紧铜丝(或铁丝),迅速的来回弯折多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1.左手会有热的感觉

2.铜丝的被弯折处就会变得灼热烫手

解释:这是因为,物体摩擦可以产生热。上面的两个实验,第一个是铜丝与手之间的摩擦,第二个是铜丝在弯折时铜丝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玩滑梯的启示》必做4

实验名称:滑冰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摩擦生热导致的。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两个冰棒

实验过程:

1.用双手使劲让两根冰棒合在一起,然后不断摩擦,有什么现象?体会一下,双手用力大小有什么变化?

2 .松开手,不再摩擦,让两根冰棒依然贴在一起,又会有什么现象?再摩擦两个冰棒,用力有变化么?

实验结论:

1.两根冰棒之间有少量冰开始融化,随着冰融化水的增多,摩擦力越来越小。

2.融化了的冰就会重新冻结,摩擦力增大,有时候会很难移开。

解释:

原来这是由于我们的双手在使冰棒摩擦时,摩擦产生了热,使冰棒部分融化。停止摩擦后温度降低又迅速结冰,这说明摩擦能使冰融化的科学道理。冬季滑冰的时候道理和这个是一样的,滑冰人实际上是在水上滑动的。因为冰刀与冰的摩擦使冰融化了一部分,为滑冰人提供了润滑的作用,减小摩擦力。当滑冰人划走以后摩擦消失,如果温度在零度以下又会迅速结冰。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跷跷板》必做 3

实验名称:天平上的判断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秤、塑料杯、小木块、小石块、砝码

实验过程:

1.在天平秤的左右两端各放有一个盛满清水的塑料杯,其中右面杯子的水面上方浮有一块木块。观察,天平秤会平衡吗?如果不平衡,会向哪边倾斜?

2.在天平秤的左边放半杯水,杯旁放上一个小石块,在右边适当添加砝码,使天平秤平衡。这时,把石头拿起来放入盛有半杯水的容器中,天平会怎么样呢?

实验结论:

1.第一个实验,天平会保持平衡。

2.第二个实验,天平依然能够保持着左右平衡。

实验分析:

1.右面尽管多了一块木块,但浮在水中的木块会排出和木块同样重量的水,所以它里面的水就要比左面少了。

2.第二个实验的原理和第一个一样,只不过由于石头的加入,使杯内的水面升高,杯底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而天平盘上所受的总压力还是不变的,因此,这时的天平依然能够保持着左右平衡。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跷跷板》选做5

实验名称:

“蜡烛跷跷板的制作”实验

实验目的: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

实验类型:分组(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

制作材料:

每组准备:长蜡烛1只大号缝衣针1根,杯子2个,薄铁皮(或者塑料板)1块,小蝶2个。

制作方法:

1.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顶端一样露出烛心。

2.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

3.用薄铁片(或者塑料片)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人的位置到缝衣针(转轴)的距离相等。

4.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一个跷跷板。

5.填写实验记录单,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随着蜡烛两端燃烧速度的不同,两个小人有节奏的上下跳起来。

实验分析:

由于蜡烛燃烧两端燃烧的速度不同,致使距缝衣针(转轴)的距离不相等,即力臂不同,根据杠杆尺的平衡规律,蜡烛失去平衡,因此上下跳动起来。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跷跷板》选做 6

实验名称:“自制简易小天平”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

实验类型:分组. (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

制作材料:细木条、硬纸片、线。

制作过程:

1.用均匀的细木条(或者塑料尺)作天平的横梁,在横梁的中间穿孔,栓一个提纽。

2.在横梁两端中间等距离的地方穿孔,用两个同样的硬纸片做秤盘,把提纽挂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天平。

3.用几个质量已知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做砝码,用自制的小天平测量铅笔、橡皮、钢笔帽等物品的质量。

4.填写实验记录单,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用自制的小天平称出了铅笔、橡皮、钢笔帽等物品的质量。

实验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规律,知道了秤盘里硬币的质量,也就是所称物品的质量。

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有趣的磁铁》选做7

实验名称:制作磁铁玩具

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磁铁、剪刀、彩笔、曲别针、小铁钉、铁丝、硬纸板、玻璃杯、棉线、胶带

实验过程:

一、制作“会飞的小熊猫”

1.画一张小熊猫的图片,涂上颜色并剪下来,用胶带将一枚曲别针粘在它的背面。

2.剪一段2.5厘米长的线绳,线绳一端系在曲别针上,另一端用胶带粘在纸板上,把磁铁放于纸板的上方,可爱的小熊猫就不知不觉悬在空中了。

二、制作“自己会跑的汽车”

1.在一张泡沫芯板上画一幅街道的鸟瞰图。利用街道将城市分为几个街区,画上房子,工厂、河流和沿街的车库,在泡沫芯板四个角下面各垫一本书把它抬高;

2.在硬纸板上画一辆小汽车,按直角折叠,把一枚曲别针用胶带粘在未被折起的那边上面,把小汽车放在泡沫芯板的公路上;

3.将一块磁铁用胶带粘在筷子的一头,并将其伸到泡沫芯板下面汽车的位置上,当移动筷子时,汽车就会和磁铁一起沿着公路移动了。

三、“杯中取鱼”

1.用较厚的纸剪一条鱼,在鱼嘴上插上回形针或小钉;

2.准备一个杯子,在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把事先做好的插有回形针的鱼放入杯中,手拿磁铁在杯中挪动,把鱼取出来。

四、“荡秋千”

把一段铁丝用棉线吊起,做成一个秋千架,用磁铁对着铁丝来回晃动,铁丝就自动地荡秋千

实验结论: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钉等物体。

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指南针》必做 4

实验名称:指南针的制作

方法一:

实验材料:废刮脸刀片、塑料杯、水。

实验步骤:

(1)将刀片磁化,用不干胶纸条在刀片南极一端贴上记号。

(2)在塑料杯中倒满水,使水面形成凸面;将磁化刀片放于水面,制成指南针。

注意事项:

由于刀片是靠水表面张力浮于水面,因此在放刀片时,刀片要平,动作要轻,刀片表面不要有水。

方法二:

实验材料:刮脸刀片、摁扣(子扣)、乳胶、橡皮、缝衣针、不干胶条。

实验步骤:

(1)将缝衣针的针鼻儿一端向下,垂直扎于橡皮中心,制成支架。

(2)磁化刮脸刀片,在南极一端用不干胶条做上记号。

(3)将摁扣(子扣)用乳胶粘于刀片中心孔上。

(4)利用刀片下的摁扣,将刀片置于支架的针尖上,调整刀片重心,使其水平旋转自如,便制成指南针。

方法三:

实验材料:曲别针、摁扣(子扣)、乳胶、大头针、橡皮泥。

实验步骤:

(1)用橡皮泥、大头针制成针座(针尖向上)。

(2)磁化曲别针。

(3)将摁扣(子扣)用乳胶粘于曲别针中心。

(4)利用曲别针下的摁扣,将磁化的曲别针放于大头针针尖,调整其重心,便制成指南针。

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指南针》必做5

实验名称: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实验目的:初步学会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指南针投影器件、投影仪、指南针

实验过程:

1 .将指南针投影器件放在投影仪上(表示平放指南针)。

2.待指南针停止转动,转动底盘,使南北刻度线与指南针重合,磁针南极正指盘上“南”字。

3.根据底盘上八个方向刻度,指出八个方向。

4.在投影仪边缘放一物体,让学生说出这一物体的方向。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利用指南针或自制指南针练习,测定周围物体的方向。

实验结论:能够学会使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明白指南针的用途。

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太阳和影子》必做6

实验名称: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一根铅笔(或蜡笔、蜡烛)

实验过程:

1.将铅笔直立在桌面上。

2 .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好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下,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次。可以更换铅笔的位置和高度,其他保持不变。用描绘的方法记录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论: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影子与手电筒光的方向相反,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太阳和影子》必做7

实验名称:观察测量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发现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标杆(可用高度1米的竹竿)、粉笔、卷尺、记录纸、铅笔

实验过程:

1 .选择空旷的、没有障碍物遮挡、阳光充足的地方(比如操场),使用标杆与地面垂直。

2.从早晨开始,每节课后在阳光下,用粉笔(或石头)在地面画出标杆的影子,用卷尺测量影长,把时间和影长记录下来。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每隔5分钟做一次记录。你会发现:1迷得标杆每五分钟影子变化约3厘米,测量时,误差约0.5~1厘米。测量间隔时间越短,误差率越高,数据越不准确。

3.傍晚,对一天的观测记录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利用方格图绘制示意图,也可以绘制影子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

4.对影子的变化进行预测,第二天再重复测量。进行多天多次测量之后,进一步发现影子的秘密。

实验结论:物体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并与太阳运动方向相反。

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太阳和影子》选做8

实验名称:制作太阳高度测量仪

实验目的:要准确地指导太阳的高度,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半圆仪黑色胶片彩色线小螺丝帽

实验过程:

1.选取一个长方形纸盒,在两端相对的盒面对角画上直线,在交叉点挖个圆孔,在一边的圆孔上蒙上一层黑色胶片,然后用胶纸粘好。

2 .往纸盒上粘一个半圆仪,在半圆仪中心位置穿一根彩线,线下端系上一个重物,做好了。

实验结论:太阳在天空中升起的高度用太阳高度来表示,太阳的高度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构成的角度来表示。

三年级下册第九课《用太阳计时》选做9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日晷

实验目的:利用影子计时,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较厚的吹塑纸一张白纸一块肥皂一根牙签剪刀

实验过程:

1.将吹塑纸剪成圆形

2. 将白纸剪成与吹塑纸相同的圆形,找出中心点

3.在白纸上模仿钟面画时刻,贴在吹塑纸上,作为“晷面”

4.将肥皂切出一个斜面,大约60度(呈南高北低状)

5.把吹塑纸贴在肥皂的斜面处,用竹签穿过吹塑纸的中心点,使其一端留在晷面作为标杆。一端插入肥皂斜面处固定住吹塑纸。

6.将装置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使晷面朝向北方,这样就做好了。

三年级下册第十课《制作计时工具》必做8

实验名称:自制沙漏

实验目的:自己制作一个沙漏,并用它来测量时间。

实验类型:分组

制作材料:大小相同的宽口玻璃瓶两个,软木塞两个,细沙,胶带

制作方法:

1 .分别在两个瓶塞的中心各钻一个能让细沙均匀流过的小孔。

2.把甲瓶装满细沙后塞紧两个瓶塞,把甲瓶倒放在乙瓶上,使两个木塞的小孔相对,细沙能够流到乙瓶中去。

3.看着表每隔一分钟轻轻摇动乙瓶,使沙子平铺在瓶内,用笔在瓶外画个记号,表上“1”,用同样的方法标记上“2”“3”“4”等时间记号。

4.沙子流完后,把甲乙瓶位置换过来,用同样的方法,在甲瓶外画好时间记号。

5.用胶带将甲乙瓶的瓶口处连接起来,这样,沙瓶计时器就做好了。

使用方法:

在开始做练习题或者洗衣服时,把两个瓶子架好,让沙子流动。做完习题或者洗完衣服,看看瓶子用来多少时间。

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灯泡亮了》必做9

实验名称:“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实验目的: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电池、电池夹、小电珠、开关、导线

实验过程:

1.观察开关、电池夹等相关材料的特点。

2.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3.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4.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接通开关,小电珠亮;断开开关,小电珠不亮。

实验分析:

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只有当电路处于连通状态时,小灯泡才会亮。

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必做10

实验名称:“串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过程:

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2.把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如图连接起来,观察现象。

3.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个小灯泡,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接入一个小灯泡时,小灯泡亮;接入两个小灯泡时,两个灯泡都亮,但亮度减弱。

实验分析:

当电路联通时,串联电路中灯泡的增多时电路中电流减小,灯泡亮度减弱。

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必做11

实验名称:并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过程:

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2.把两个小灯泡用导线如图所示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现象。

3.用同样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个小灯泡,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接入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小灯泡都亮,而且亮度一样,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

并联的各个灯泡所受电压都是电池电压,因此亮度不变。

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谁的本领大》必做12

实验名称: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检测板一块、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

实验过程:

1.检测电路:先将检测电路中的夹子夹在一起,灯泡亮表示电路通。

2.用夹子分别夹住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观察灯泡是否亮,并将鉴别后的材料分成两类。

实验结论:

1.灯泡亮的一类为: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

2.灯泡不亮的一类为: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

实验分析:

各种物体对电流的通过有着不同的阻碍作用,叫做物体有着不同的导电性能。像钉子、铁丝、铝片等导电性能好的物体叫做良导体;像干木头、玻璃、陶瓷等导电性能很差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蚂蚁》选做10

实验名称:蚂蚁触角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蚂蚁触角的作用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蚂蚁、纱罩、糖、木屑、剪刀

实验过程:

1.捉几只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

2.观察蚂蚁的反应。

3.将蚂蚁的触角剪去,继续观察蚂蚁的反应。

实验结论:蚂蚁虽然没有鼻,但是它们的触角却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所以,剪掉触角的蚂蚁就不容易辨别糖和木屑。

三年级下册第二一课《猫和兔》必做13

实验名称:脂肪隔热试验

实验目的:探究脂肪隔热效果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橡胶手套、酥油、水桶、冷水

实验过程:

1.戴上一副橡胶手套。

2.在一只手套外面涂上厚厚的一层白色固体状的酥油,另一只手套则什么也不涂。

3.把两只手都放到盛满冷水的水桶中。

4.哪只手最先感觉凉?

实验结论:

哺乳动物的表皮下有一层脂肪。脂肪与毛发和羽毛一样,是保持体内热量的绝热材料。

三年级下册第二二课《多样的动物》必做14

实验名称:水中的蹼

实验目的:研究蹼足是如何帮助运动的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水桶、水、小塑料袋、橡皮筋

实验过程:

1.在一个水桶中装满水。

2.张开五指,将手伸到水中,注意要将手指浸没在水中,然后在水中来回摆动。

3.将手伸出水面,然后擦干。在手上套个小塑料袋,在手腕处用橡皮筋绑住。

4.重复步骤2,注意你的手指摆动对水的推动方式有何不同之处。

实验结论:蹼足的面积越大,运动的越快。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q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

小学生21个科学小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篇二: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篇三: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 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2. 锯条颤抖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实验器材:水槽、砂纸。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与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 ,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例文科学小实验上课讲义

科学小实验 有一天,科学老师说:“回家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再点燃一根火柴放在水面上方会出现什么结果。” 放学后,我就买了小苏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来小碗,先倒进白醋,再把小苏打粉倒进白醋里,小苏打粉一接触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同时我闻到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点燃火柴,放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一下就灭了。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苏打,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没有灭。我又把小苏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还是没有灭。现在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的气体把火灭掉的。我想再试一试,先把小苏打粉倒进小碗里,再倒进白醋。碗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开了一样;难闻气味一下来了。我又划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离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灭了。我追着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上网查一下吧!”。在网上我看见是这样写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着的火熄灭。 我以后要做更多的小实验,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

听说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撒上盐,再放进去一颗鸡蛋,就可以浮起来。我便想:鸡蛋那么重,而且也不是空心的,能浮起来吗?我便想做一次实验。 今天下午,我一写完作业,就迫不及待拿来一个玻璃杯,倒上水,再洒上盐,把他搅拌均匀后,把鸡蛋放进去。可没想到的是,鸡蛋在水中越来越沉,但我并没有放弃,又拿起鸡蛋,重放了一次,可还是浮不起来,我想;难道是我放盐太少的缘故吗?便又加了满满一勺盐。啊,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当我再次往盐水里放鸡蛋时,忽然感觉盐水有一股很大的浮力,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很纳闷。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我把事情的经过一清二楚的告诉了她,妈妈听了,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一边笑眯眯的说:“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会沉下去。当你放盐时,盐水的密度会增大,当盐水的密度超过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听了妈妈的话,这时,我恍然大悟,而且还学到了一个知识,真是“学无止境。” 啊,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 实验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 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3-2、测量水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常见的力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明白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有基本粒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核力……这些无处不在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2、让学生能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 3、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物质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第一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教学内容上。小学生经历了第一册《科学》学习,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第一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一个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体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四、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小车的运动》、《玩滑梯的启示》、《跷跷板》、《指南针》《弹簧的学问》、《有趣的磁铁》。主要研究推力和拉力、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小车的运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体会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此为生发点和生长基演化出探究摩擦力的《玩滑梯的启示》,探究弹力的《弹簧的学问》,探究磁力的《有趣的磁铁》等课题。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本单元的各课活动内容定位在“游戏”的范畴之内,因此又衍化出《跷跷板》、《指南针》两个课例,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力的显著特征,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各种力规律性的变化。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小车的运动》 第二课时《鞋底花纹的启示》 第三课时《跷跷板》 第四课时《弹簧里的学问》 第五课时《有趣的磁铁》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 内容 观察温度计 实验材料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2)、自制温度计模型. 实验内容过程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内容过程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3、水结冰了 实验 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实验内容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4、冰融化了 实验 内容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材料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内容过程(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植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书备课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途,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这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

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相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理解,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 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单元 水葫芦、金鱼藻、狗尾草、多种植物的叶、放大镜、塑料尺、蜡笔、水槽。 “动物”单元 四种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饲养箱(或广口瓶)、饲养盒、鱼缸、金鱼藻、放大镜、泡沫塑料、盘子、玻璃杯、菜叶、青瓜、西红柿、面包片。

2020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实验(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材料: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2.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材料: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步骤:(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 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 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 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 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 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 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结论: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水要圆一些,

张力大一点。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3.实验名称: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结论: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实验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材料: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步骤: 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 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 结论;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4.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 精编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 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本册共有28个典型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课程兴趣。 1、植物:通过对树的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认识到树与树叶的特点。

活动安排:看树,我的大树,做树皮拓片,大树观察记录,收集落叶,叶的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完整的叶,不同的叶片),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拓印树叶。 本章是科学活动的开始,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是科学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写最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环境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环境。 2、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不同动物的异同点。仍然重点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活动安排:寻访小动物(做好调查记录),蜗牛的观察(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蜗牛赛跑),蚯蚓的观察(观察方法记录、反应等),蚂蚁的观察(观察方法设计、身体),金鱼观察(方法、对象、记录)。动物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 本章应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尝试从已知的问题找到未知的问题进行观察,比如对蜗牛壳的观察就是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继续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锻炼其交流能力。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破坏动物们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环境。 3、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的不同性质。 活动安排: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记录周围常见的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砖瓦和陶器、器瓷、给材料分类)。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 实验时间班级: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是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 实验时间班级:组号: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在盐水中。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组号:材料准备水、烧杯、胶头滴管、曲别针、一枚硬币 小组成员记录人: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实验一:硬币装水 把一枚硬币平放在实验台上,用胶头滴管往硬币上滴水,边滴边观察,直到水流下来为止,记录有多少滴水。实验二:杯子吞针 1.将烧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注意: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4.清点仪器,摆放整齐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有滴水水成形状。 实验二:放入枚曲别针,水成形状。结论: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下册实验 1【实验名称】: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活动准备】:小车模型、毛线、钩码3个、秒表 【活动设计】:用钩码的重力做拉力,通过 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记录小车走过相同距离所用时间。【实验步骤】: 用一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做过桌面使用的时间。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用三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桌面,使用的时间。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实验结果: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注意事项: 1、设计实验方案时,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不变量: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变量:拉力大小即钩码数量为减少误差,每个实验做三次,求得平均值。 2、为防止小车从桌上滑下,可以用两个铅笔盒做障碍物,挡在终点处,铅笔盒中间留出空隙,注意不要压住毛线。 2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木块(或者小车模型)、测力计、长木板 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用手摸一摸,辨别一下长木板哪一面较光滑,哪一面较粗糙。木块(小车模型)放在粗糙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重复两次。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重复两次,求平均值。对比两次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所受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所受摩擦力越小。 注意事项: 为减少实验误差,每次实验做两次。若学生之前未接触过测力计,应先向学生介绍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时要用测力计慢慢拉动小车,并保持拉动时速度不变。 3摩擦力大小与被拉物体的重量间的关系 1、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重复两次。 2、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在其上放先后放不同数量的钩码,其余按照上一项步骤进行 3、对比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所受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小。 4实验名称: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目的:结合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平衡。 实验过程: 1、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汇报。 2、分组实验,注意做好实验的记录。

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1.1探索自然 第一课时盲人火车 教学要点: 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 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 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 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二课时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小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探究 小实验 一、实验名称:动画小人 实验材料: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铅笔、彩笔, 实验步骤: 1将白纸对折,对折后要大小相等,分别画上大小相等、神情不一的小人, 2把上面的纸条紧紧卷在一支铅笔上 3左手按住纸条的底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的伸展、卷曲 实验现象:纸条随着铅笔伸展卷曲,上面的小人好像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二、实验名称: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实验材料:卡纸、回形针、铅笔、剪刀、彩笔、白纸 实验步骤: 1在活动记录上描下或剪下鹦鹉图形 2将鹦鹉图形贴在卡纸上,沿轮廓剪下,鹦鹉就做好了 3不加回形针先试着让鹦鹉站在指尖上,看能不能站起来 4试着在纸鹦鹉不同部位加回形针,看能不能站在指尖上 实验现象: 1当不加回形针时纸鹦鹉不会站在指尖上

2只有把回形针加到纸鹦鹉尾部时,纸鹦鹉站在了我们的指尖上实验结论: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三、实验名称:观察不是一家的蚂蚁相处情况。 实验材料:试管、橡皮塞、玻璃杯、蚂蚁 实验步骤: 1、采集不是同一家的两窝蚂蚁,分别放在两支试管里,盖上橡皮塞。 2、把不同一家的蚂蚁各放一只到玻璃杯里,然后观察。 3、再放几只试试。 实验现象:看到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实验结论: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四、实验名称:小草吸水 实验材料:大试管、试管架、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小草、水、直尺 实验步骤: 1将小草放到装有水的试管中,用直尺量好高度,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2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放到阳台上,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用直尺测量试管内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发现试管里的水每天都在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每天都在喝水 五、实验名称:西红柿含水有多少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3-2、测量水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材料:1杯自来水、1杯温水、1杯烫手的热水、1杯热水瓶里的热水、4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在桌上放1杯自来水、1杯温水、1杯烫手的热水、1杯热水瓶里的热水,分别标上1、2、3、4号。 2、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实验现象:温水、烫手的热水、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都下降了,其中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下降最多,自来水的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水自然降温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3-3、水结冰了实验内容:冰的观察实验材料:冰、玻璃盘子 实验步骤:取一些冰块,放在玻璃盘子上,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冰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实验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试管、水、碎冰、保温杯、温度计、盐。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己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來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第1周 第二单元:第2?3周 第三单元:第4?5周期中复习:第6?7周 第四单元:第Z10周 第五单元:第11-13周 第六单元:第14-15周期末复习: 第16-18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