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爱国主义定义

爱国主义定义

爱国主义定义
爱国主义定义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民族主义

什么是爱国主义

一、定义:

1、《辞海》: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故土、对祖国山河和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独立的一种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永恒而无价的精神财富。

3、爱国主义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

4、爱国主义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切定义的词语,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侧重面。一般说来,爱国主义是指一国国民对本国的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自我肯定和钟爱,是一国国民对自己祖国存在价值的肯定和推崇;是一切国民精神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可宝贵的一种,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内核所在。

二、基础:

爱国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共同体对文化、种族的认同和凝聚,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爱国主义——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应当存在。

三、内涵: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第三,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第四,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2、爱国主义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它包括爱国的感情、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个层面的内涵。

国外对于爱国主义的各种解释

苏联: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

英国:在我们时代的语境中,我们的“爱国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敢说,我们的意思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短暂的、狂热的情感的爆发,而是安静而稳定的终生贡献。

——埃德莱 E. 史蒂文生(英国评论家、诗人)

英国:爱国主义就是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于斯。

——乔治"肖伯纳(英国大文豪)

美国:我无意彻底排斥爱国主义观念。我知道它存在,并且我知道它在当前的争端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是我敢断言,一场伟大持久的战争决不能仅仅靠这个原则来支撑。还必须有对于利益或回报的预期。

——乔治"华盛顿(美国总统)

爱国主义必须建立在伟大的原则之上并以伟大的美德作为后盾。

——亨利"柏林布鲁克

一个人的国家不是某一片土地,山脉,河流以及森林,而是一个原则;而爱国主义就是对那个原则的忠诚。

——乔治"威廉"科蒂斯

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造出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是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是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

特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延续的血脉、发展的动力、崛起的支撑、挺立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精神就是国魂、民魂,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主义

一、定义: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共同体成员对自己民族根深蒂固的热爱和对自己民族利益深切关怀基础上的关于民族生存、发展和权利的思想观念。

二、内涵:

民族主义是以本民族为思维起点,以本民族为思维终点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它由共化原则和排外原则组成。共化原则是这个民族能有效地维持这个民族内部人员的集体认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因素与结构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精神价值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等等。而排外原则则将这种集体认同的总和作为仅仅是自己单个民族的利益与价值标准,从而排斥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所以民族主义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外民族的平等利益与价值观是被排斥在外的。

民族主义有多种表现形式:有只认为本民族是最优秀的,其它民族都是落后,如种族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有孤立不与其它民族交往,闭关锁国的民族主义;幻想自己民族统治世界,其它民族臣服的幻想式的民族族主义等等,这些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另外还有一种好的民族主义,就是争取自己民族的权力,同时也承认其它民族也有相应的权力,承认民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积

极解决矛盾,不将责任推给别人,将权利留给自己,这是国际主义精神的民族主义。

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既要认识到本民族自身的不足,又要为之进行真正的奋斗,既要不断的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文明进行融合,还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承的精髓。

国外对于民族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1、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民族主义可以表明个人对民族国家怀有高度忠诚的心理状态”;“在整个历史中,人们都为了他们的故土,祖辈的传统,以及他们所在地区权威的向往。”

2、在西方哲学界,对爱国主义大致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持排斥态度,认为所有的爱国主义都是不正当的,不符合普适性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要求。这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应当对全人类怀有一视同仁的爱。而爱国主义都是自我中心的,它强调的是对自己国家和同胞的特别关注。

第二种看法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美德。爱国主义是道德的基础,应当超越其它任何有可能与之冲突的价值。一个人对本国的爱应该超越对人类的爱或对普适正义的关切。

第三种观点是折中的,试图证明爱国主义在道德意义上可以接受,又不与普适性的要求相冲突。每个人都有资格偏爱自己的国家。一个人可以强烈地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同胞,而不是其它国家及其居民。一个人说他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一个真诚的道德判断,但如果一个人否认外国人有爱他们国家的权利,那他就失去了参与这一道德话语的资格。他在道德上就无法自圆其说,在理性上则有排外的嫌疑。在特定的情况下,人对整个人类的关注可以超越对自己国家和同胞利益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一致的。

3、作为一种捍卫自己国家的权益需要和努力的统一体,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即联合在一个国家里的民族肯定这个国家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的一种观念和情感。在西方学者看来,爱国主义几乎是和民族主义相等同的。

什么是极端民族主义

把一般民族主义加以扭曲,推向极端,使之变形为以专制和暴力为核心的民

族意识,就是极端民族主义。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它对弱势民族强调统一,反对分裂,以推广其专制主义;对强势民族则强调投降、出卖民族的一种狭隘民族主义。两个世纪以来,狭隘民族主义曾以各种形式出现,比如大英帝国的沙文主义、二战时期德国的纳粹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等。

只讲国家利益至上,不讲国际公正原则;只讲民族特殊文化,不讲人类共同道德,这就是极端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

与独立、自决、民主、自由相联系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有进步作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与扩张、压迫、专制、独裁相联系的民族主义则是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日美夸大宣传“中国高涨的民族主义”的动机

近年来,日本、美国等国家不断夸大宣传“中国高涨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企图否定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少数人的偏执行为被他们无限放大)

对付“高涨的中国民族主义”是日本复兴军国主义最好的借口,也是在南沙、钓鱼岛和台独等问题上束缚中国手脚的最好的措辞。中国在这些捍卫主权的问题上如果立场坚定,正好印证了“日益高涨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本性”。美国、日本记者和学者这样做,是出于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这样做就可以帮助扼杀任何不符合其国家和经济利益的思想、行动和声音。

论近代中国爱国精神

论近代中国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的数千百年间,我国各族人民在保卫祖国、防止被外族侵略的过程中所锻造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其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意志和信念。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国门被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此后的100多年中,中华儿女满怀爱国热情不断抗争、自救,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抗争篇 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大国,为了改变长期对华贸易的入超状态使中国成为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主权等,中国已经丧失了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并且中国人民的斗争也转变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争取民族独立。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中国一步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完全确立。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挽救中华民族危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与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二、自救探索篇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开始了自救运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都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1、农民阶级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负担严重,群众斗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

论爱国主义培养的必要性

论爱国主义培养的必要性 专业:中医学 姓名:王胜 指导教师: 摘要: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情怀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那一个个爱国历史故事点燃了我们内心的爱国的激情,纵使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改朝换代,历尽沧桑,但是爱国从历史角度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没有期限的,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首先应明确认识到爱国的意义,它的历史和当代意义,再担当起爱国的责任,用实际行动来理性爱国。 关键词:爱国主义意义大学生民族精 神核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

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知国爱国报国 1、1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20多万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锦州有5所高校,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人是一名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们不但对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江泽民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1、2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2、1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

论爱国主义对大学生的意义

论爱国主义对大学生的意义 班级:材料工程112 作者:何磊 内容摘要:爱国主义在国家这一体制中自古以来就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个国家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了解爱国主义传统,认识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情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传统、人生价值观、历史使命、理想信念、道德传统 一、浅析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每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生于此、长于此的家园、手足最真挚的眷恋,是对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是对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心。爱国主义精神代代延续,世世传承。它如长江大河般宽广浩荡、源远流长,培养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众多兄弟民族生生世世地劳动、战斗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他们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有特色,但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各民族间的亲和力、凝聚力日益增强,已形成了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中华民族。 在近代,由于封建王朝的颓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逐步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酷压榨,中国人民的国主义精神被大大激发。从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军的英勇斗争,到义和团健儿与八国联军殊死战斗;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邓世昌的黄海血战;无不激荡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爱国主义体现的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心,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关系到每一个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现状、社会的发展需求。祖国给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合适的条件,对每个人的奋斗成果作出评价肯定,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人身价值观指明方向。伟大的人生价值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沉的爱。一个人对国家的情感越深厚,历史责任感就越强,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永存中华民族青史的,无一不是忠诚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例如航天之父钱学深,当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不惜放弃美国的丰厚待遇,不顾美国当局的迫害,历尽苦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水稻之父袁隆平,跑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默默地研究着每一株水稻,为亿万群众的温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并发扬前辈们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文化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科技文化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努力学习、刻苦奋进,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中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面对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形势,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视野。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避免危机,抓住机遇,勇于挑战,与时俱进,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 四、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浅谈爱国主义的意义

浅谈爱国主义的意义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1.1爱国主义形成 世界伊始,人由于生存的需要,成为社会群体,每个人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获得生活资源,生命得到保障。人就会对其生活的群体提供的舒适、宁静、丰富、优越与安全感产生依赖,信任和荣耀的情感。这就产生了简单的民族主义!它是自发的,来自最初的利益与良知。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能,这将是一股强劲的力量,人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抗异族入侵的战斗中,谱写出人类历史上一页页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如此,民族精神得以继承与延伸,于是我国在1990年代初期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民族主义精神。在1991年4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以后中共中央又于94年发布了《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纲要》规划了爱国主义形式,诸如建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提倡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大力宣传爱国先进典型!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热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者中国共产党!这样,爱国主义就与集体主义联系起来。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宪法还规定公民对国家的义务,爱国主义得以具体化!所以爱国主义不单是一种思想情感,还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概括起来说,爱国主义是情感、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特点: 爱国主义的特征:(1)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2)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3)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爱国主义的意义: 第一、爱国主义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使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的物质利益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失衡,产生不稳定因素。比如,社会分配不公,地域、行业发展不平衡,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都可能形成不稳定因素,给改革发展带来阻力。因此,在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人们从国家的利益、从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共同奋斗。 第二、爱国主义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进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消极方面的作用,这些消极方面有可能导致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采取投机、诈骗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等情况。因此,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应当确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来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主张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当然,社会也应关心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强调在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的基础上,认可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爱国主义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世界和平。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长期以来,各个民族之间虽然也发生过矛盾和战争,国家也出现过分裂的局面,但最终总是走向统一,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爱国主义所具有的巨大凝聚

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研究_孙耀庆

60 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研究 孙耀庆 (118001 辽东学院 辽宁 丹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先后立项。各高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都能够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教育,在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系统,而《形势与政策》加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也急速增长。前期研究发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趋势已十分普及。然而,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这就为今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率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势化严重,网络信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力度还不够,特别是重复研究比较多,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总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育效率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热衷理论教学,教学目标设置偏离大学生认识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重复中小思想内涵。概念的深化和外延空洞,缺乏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结合,生硬的政治理论灌输,严重影响大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甚至消极、回避情结。大学考核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率,仍然停留在试卷、论文等书面材料,不能客观评价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势化严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仅仅停留在文件上,转发或者下发一个中央文件,开会传达党的精神就算教育活动。工作只限与一般性理论宣传和口号,重视爱国主义文化传播,忽视文化思想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视形式包装,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创新不足,不能从感性上吸引大学生关注。 网络信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力度还不够。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始进入网络,但由于其研究历史比较短、起点低,研究基础、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研究力度还不够。互联网使国家敌对势力有机可乘,从未停止对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冲击,任何人都能以光速、大规模数据传播阅读网络信息。宗教利用网络不断向大学生渗透,宣传局限的价值观,狭隘的爱国主义,利用社会腐败现象迷惑大学生,鼓吹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 前辈学者们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为了确保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学者们正在为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近代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党的先辈发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共和国刚刚建立,在百废待兴的新形势下,被迫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进行了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对等的战争。但是,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挥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同仇敌忾,团结奋斗,英勇顽强,不怕 牺牲,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激励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发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业绩;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充分发扬了战胜非典精神、抗洪抢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郭明义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表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和不断深化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理想目标。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爱国英雄的榜样作用,激励着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把爱国意识融入精神世界。新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意义。 辽东学院坐落在一座美丽的城市丹东,这里经历甲午战争、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丹东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鸭绿江断桥、大鹿岛上的爱国将领邓世昌雕像等均记载了中华民族战士们的英雄事绩。丹东人民继承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均出现了爱国先进模范人物。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教育核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引导高校的大学生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体现爱国主义丰富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课堂和课外教育形式开展,只有抓住课堂内外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学生在课堂外深入理解党和政府开天辟地的伟大历史功绩,以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人民科学发展,开拓创新。 丹东是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鲜活的历史证明繁荣富强的祖国,和谐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与热血铸就。丹东市累计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地理上丹东是连接朝鲜半岛与欧亚大陆的主要通商口岸 ,是中、朝、韩、日经贸合作的前沿窗口,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新义州隔江相望。朝鲜半岛局势不稳定,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以及朝核试验事件等导致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影响着丹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在紧张的国际政治环境下,教育大学生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幸福、稳定的生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知识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刚.《论如何深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发展.2012 [2]康承平.《浅论新时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论坛.2012 [3]陈巍巍.《全球化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育理论研究.2011

浅谈爱国主义

浅谈爱国主义 摘要: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理性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忠诚的爱国者,还加强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性爱国 一、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可以为了祖国的利益而抛弃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故土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爱国主义从来都是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爱国主张、思想,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国家利益至上,主张为了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幸福甚至于个人生命。 “两弹”元勋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在美国,他已经拥有了金钱、地位、声誉,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祖国。当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冲破一切阻挠回到了中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钱学森的言行,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归属感。 二、爱国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为什么要爱国?这个问题也许听来有些荒谬,却没几个人能确切的回答

得上来。因为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是难以用理性来分析的。爱国情怀是一种长期的心理体验,经过日积月累,逐渐沉淀、稳定、深化、升华,便形成了感激和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不为个人的生死祸福、宠辱顺逆而有所区别,不以他人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而有所转移,不受形势的风云变幻、好坏优劣而有所左右。它是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激励国民奋发图强、推动民族发展进步甚至使人将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爱国需要理由吗?其实,我们是可以找到理由的。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犹如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正因如此,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随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从另一方面来说,祖国的繁荣也需要国人出力出汗、献计献策乃至自我牺牲。个人作为国家公民和民族一员的角色及其应该承担的义务,是爱国责任的客观事实根据。因此,热爱祖国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只有把爱国同时也看成是国民的应尽义务和道德责任,是个人与祖国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对爱国主义的道义理解,才是有觉悟的主人翁意识的表现,才是一种光荣的使命和崇高的精神。 三、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理性爱国 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

浅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熊孔小学薛梅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未来的发展,牢牢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了解祖国的历史,展望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光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从小让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感,将来才能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爱国主义历史小学生教师影响深远 一、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1、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绩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大部分是很好的,通过对学生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时的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的行为观察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能做好,大部分学生能跟着一起唱国歌,知道国歌的全名是《义勇军进行曲》。 2、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课后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国歌的全名,部分学生唱不全国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连我国有哪四大发明都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振奋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对国歌的遗忘,无论如何都是教育的一种缺失。 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是爱国的,对自己的祖国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不持久,就像喜欢某种玩具,今天喜欢,明天就不喜欢了。还有受现代社会因素的影响,家长传输给孩子不恰当的观念,总是把国

外描述得很好,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的好,是学生自己的祖国失望,从而影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有,由于受到现在一些抗战剧的影响以及历史知识的缺乏,对侵略战争错误认识,相信电视剧里一些比较夸张的剧情,认为中国当时抗战能够胜利是非常轻松的,也使得学生对中外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型,社会对个人的文化要求与个人的文化素养之间产生差距。现代社会是全球经济的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产生较大的冲击,尤其是青少年本身就容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民族文化在许多青少年的心中被逐渐被淡化,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只看到物质的东西,更有少数人产生了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思想。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精神文明建设让位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开始广泛存在。这些复杂因素的国际多元化主流价值取向对传统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强大冲击,助长了小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滋生。 (2)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我国的主流教育为应是教育,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国家近期虽出台了许多关于高考改革的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变,学生依然是为了考而学,而不是为了“学”而学,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

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在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历程中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定的民族自信心的统一、抵抗侵略与向外国学习的统一、炽烈的报国之志同冷静探索强国之路的统一的历史特点。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定的民族自信心的统一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把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推向了沉沦和毁灭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救亡就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的一些爱国主义者,无不具有极为强烈的忧患意识。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后,悲愤地指出:“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近代的爱国主义者决不是民族虚无主义者。他们的忧患意识同炽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紧密地交融在一起。梁启超的一段话,颇为典型地反映了二者的联系与统一:“必有忧国之心,然后可以言变法;必知国之危亡,然后可以言变法;必知国之弱,由于守旧,然后可以言变法;必深信变法之可以致强,然后可以言变法。” 前些年,有人也曾大肆鼓吹过所谓的“忧患意识”,不过,他们同近代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们不同,实际是在“忧患意识”的旗号下散布民族虚无主义。他们扬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人性,只有奴性”,因此只能“全面否定”,他们抱定的只是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不负责任的诋毁。 二、抵抗侵略与向外国学习的统一 大力提倡爱国主义,会不会导致狭隘民族主义的滋长,民族虚骄心理的复归,甚至重新走闭关锁国的老路,影响改革开放?这个问题,近代爱国主义历史发展的具体实践,已经作了清楚明确的否定回答。 林则徐对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的英国殖民主义者的英勇斗争,谱写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第一曲乐章;同时,他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深信为了有效地抵抗侵略,必须知己知彼,了解西方。他通过同外国人的直接接触和阅读西方书报,获得了不少有关西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史地等方面的知识,并辑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各国律例》等资料。和林则徐同时代的魏源,在林则徐的启发、影响下,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个主张简洁明了地表述了抵制外国侵略和学习外国“长技”的相互关系。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开展,在上世纪的最初10年中,逐渐成为爱国运动的时代主流。爱国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的一个最主要也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曾经郑重宣称:“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他们针对有些人认为既讲爱国,就不应该向自己的民族敌人学习,“一言学人则骂之耻之”的论调,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反驳。如著名爱国宣传家陈天华说:“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凡他种种强过我们的事件,我那一件不要学他的呢?不把他们好处学到手,可抵得住他吗?” 应该承认,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并不是没有产生过把抵抗侵略同学习外国截然对立起来的历史现象,如与戊戌维新运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就曾经为了对抗“洋鬼子”的侵略而否定、排斥一切外国传来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但这种情况,不过是近代爱国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段插曲,并不代表近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和主流。 如果说近代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爱国主义者,都能正确地处理和对待抵抗侵略和学习外国先进政治、科学文化的关系,那么,对一直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当然就更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同坚持改革开放辩证地统一起来。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振兴中华”的宏图大业,实现这个空前伟业,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注意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

浅谈升旗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doc资料

浅谈升旗仪式的爱国教育意义 【摘要】升旗仪式这一庄严的活动,通过师生的积极参与,提升 自豪感,能从中感悟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也是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国旗庄严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本着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教育思想,狠抓德育工作,旨在为教学工作服务。升降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的形式之一。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爱护国旗,保护国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教育部也要求各个学校每周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我觉得我校每周星期一所举行的庄严的升旗仪式,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更是一种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次成功的升旗仪式往往就能以情载理,情理交融,震撼心灵,催人奋进,使人终生难忘。 升国旗仪式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庄严而神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起的时候,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充满骄傲与自豪。当国旗出现在太空的时候,当国旗飘扬在奥运赛场的时候,多少人都曾激动落泪。也许那些都是盛大的场面,倍受人们的瞩目。也许在平常的日子里根本就体会不到爱国主义来。所以,升旗仪式也就不被人重视了。我们学校的升旗手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训练的。每逢周一或者赶上重大的节日,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仪式是严格按照程序来完成的:出旗、升旗、奏国歌、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师生们按要求是要庄严肃立的。

所以,我认为升旗仪式对学生有以下教育效应: 一、升旗仪式是小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源泉和基础 1、从心理机制上看,升旗仪式有利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它在爱国情感和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基础性作用。 爱国情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它不同于本能性的情绪反应,它的形成过程是由社会思想情感内化为个体情感的过程。在这内化过程中移情发挥着特殊的中介作用。庄严的升旗仪式,学生耳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目视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口唱激人奋进的国歌,这浓烈的环境氛围最能感染人。既把所有参加升旗仪式的人带入到一个特殊的境界,也创设了一个最佳的教育时机。在此情境中,学生从直觉的情绪体验,不由自主地发展到想象性的体验水平,随着情境的延续,学生的情感逐步加深,最终由于情感的弥散渗透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融入学生的个性之中。在这种“含蕴理念”的主导下,促使学生感情的升华。 2、从心理成份上看,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内容丰富,从多方面对个体产生着综合性的影响。 尽管升旗仪式的基本程序是固定不变的但“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主讲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从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同方面,为中小学生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语言活动、意志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从这种“爱”的情感涉及的对象来看,包括祖国的山河土地等自然实体,自己的骨肉及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人文实体,还有国家的标志实体。从爱国情感的内部成分来看,包括美感、自豪感、忧患感、责任感、屈辱感等多种构成成份。由此可见,“国旗下的讲话”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升旗仪式的积极引导 1、规范升旗仪式的程序,以境育情。

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传统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 摘要: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 一种最深厚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基本的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传统的爱国主义传统资源,通过在校园文化中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形成牢固的爱国情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及其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1.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不断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塑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进入新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世界交往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经受着更大的考验。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因应时代变化而主动而为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校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环境,再加上他们自身独有的心理特点,因此,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一论断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大学生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和民族的振兴而共同奋斗。 2.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迭部县委党校罗玉英 爱国主义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刻领会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内容和特征,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 爱国,顾名思义,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国家”这一概念的出现而派生的一种概念,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而爱国主义则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所进行的系统的理论概括和主张,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家园的一种忠诚的热爱,是一种社会和道义的规范。正如列宁所指出:它是人的“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深广。它不仅包括自己祖先和自己至今赖以生存、劳作的这块地域上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而

且包括千百年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本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所以,它是人们对一定地域上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心理存在在人们内心世界所构成的一种具有深厚感情色彩的意识——对家园的爱和作为家园的祖国的爱。从而爱国主义包括了对本民族的爱和对民族的政治共同体祖国的爱。这是爱国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国的眷恋之情在社会和道义方面的强烈表现就是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它教育与鼓舞人们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本民族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人民和民族传统,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主义不仅是个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始终是爱国主义的历史表现主体,在漫长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共同爱国情感和爱国意志。在励精图治、推进社会变革的同时,创造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爱国主义是不同时期一个永恒不变的经典话题。但爱国主义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偏向不同的方面。战争年代,外敌当前,国内各派军阀、各种阶级争权夺势,因此外抗强敌,内保统一是时代所赋予的爱国使命。在当前的和平年代,若只是保存着一颗敢打外敌的雄心,显然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竞争也全球化,如何在一个开放的时间、空间中保证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的观点、立场无疑才是顺应时代的做法。当然,这也是一个精神迷失、躁动不安的年代,要怎样确保国民在时代的风潮中拥有强大坚定的精神世界也是国家当权者应当考虑的问题。目前的中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二字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点,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态度去接手这二字?该用怎样的技巧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应当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者所应该去深刻思考的议题。 总之,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应当包含有:一,对外寻求国际性的发展与合作,扩大国家的国际地位,谋求正当利益的最大化,为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做好铺垫;二,对内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抛弃旧有的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寻求更加绿色合理的发展方式。同时还需要不断补充人民群众在过去和现在所缺乏的物质精神条件,为国家和平稳定的发展创建一个适宜的内部环境。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上了,国家的发展亦是国民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亦是国民自己的进

步,爱国是爱家,也是爱自己。在新的环境背景之下,爱国主义已经扩充为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同样是为了自己的更好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等核心问题,也兼顾了教育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生活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提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每一历史时代,有着与该时代要求相应的爱国主义特别内涵,但各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又表现了某种共同的基本特征。关键词爱国主义时代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史延续最长、地域最广、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传统国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我国,从三皇延续至今,文明从未中断。由几十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能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爱国主义精神力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着一种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这就是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划分为这么几个历史阶段:一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古代爱国主义;二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近代爱国主义;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现代爱国主义。每一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都有着与该时期历史条件和时代相应的核心内容和特点。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独特表现方式主要是:第一,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对民族压迫、异族入侵,是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部分;第二,为国分忧、为民请命是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第三,爱国与 忠君揉合在一起。三者是古代爱国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土壤与环境中。中华民族有独特形成的历史过程,这就是以炎黄族为主导,以农耕文化对牧猎文化的优势,不断向周边进行地域扩展和民族融合,即史家称之为“滚雪球”般地拓展和壮大。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常见的阻力除了战争,还有朝政腐败。于是,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也是各朝各代爱国人士的一个主题内容。这方面的爱国人士多出身中下层官吏或儒仕。为了促进国家的兴盛,他们或慷慨向皇帝进言,力主改革朝政;或为民请命,以诗文贬揭社会弊端。鸦片武争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转折点。爱国主义在近代发展演变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胜于古代的一种民族精神。即为:第一,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惜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第二,为从根本上抵御外侮而寻求富国强民之路的理性精神;第三,为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进步,奋起推翻腐朽落后封建王朝的革命精神。这三种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发展到高峰,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把近代中国各个主张民族进步的阶级集结在一起,汇合成滔天巨浪,荡涤着中国社会的残渣弃物,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进步的巨大力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