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word完整版)新高一学生心理

(word完整版)新高一学生心理

(word完整版)新高一学生心理
(word完整版)新高一学生心理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中学阶段是

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

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

是对高一学生来说,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

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特点:

1、新环境、新集体引起的焦虑孤独感。来到新的校园,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不是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

感到紧张不安。并且,由于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时他们

会感到: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封闭性的矛盾。所以,他们会焦虑、不安,于是他们会怀念母校,思念亲人,想念昔日的同学,更使他们的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2、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失落和自卑感。不少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宠爱有加;在以前的学校是老师眼里的乖学生,学生心目中的好同学。进入高中,情况发生了变化,面临的是如林“高手”的激励竞争,中心也发生了转移,

“尖子”可能不尖了,原来是班级或校级学生干部的,可能变成了“庶民”。

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态,素质较好的学生会以自己不懈

的努力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位置,或许会从“庶民”再次成为“尖子”:但

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因失去自信而产生失落和自卑感,从此而一蹶不振。

3、新目标,新要求与自身能力的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中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团委、学生会、班级自行组织的课内外活动和社区

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以展示自己的风采、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各

方面的兴趣。一些学生性格外向、好表现自我而勇于尝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变得更加自信。另一些学

生看到别人的出色表现而深感羡慕,并会意识到: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光要有

出色的成绩,更要去勇气去挑战自我,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但也有学生,尤

其是来自农村的,只远远地在一这旁自叹不如,而甘愿作忠实的观众,他们因

缺乏自信和追求而失去了许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二、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变化

首先,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以理性为主,相对初中课程以感性为主来说

难度加深。其次,学习的形式也由“扶式”变为“牵引式”,学生的角色由被

动转主动。更强调的是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而刚升入

高中的新生没有意思到这些变化。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上显得被动。出现很多科目上课听不懂的现象,于是就表现出担忧、焦虑、甚至恐慌。三、青春期引起的心理变化

首先,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由于对“自

我形象”期望值过高。一些身体的外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生理

的缺陷甚至是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都会引起他们的烦恼,常会为

自认为的一些缺陷感到恐惧、羞怯、自卑。

其次,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男女间的相互吸引与好感

多数还属于异性间朦胧感情的自然表露,他们对于两性关系仍处于一种似懂非

懂的状态,还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因此常造成情感上的因惑与苦恼。

再次,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一个微笑可以使情

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

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

这种情况得不到理解时,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针对新生所表现出来的以上各种心理特点,作为高一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我,应有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1、尽快熟悉环境。新生入校后,应及时组织新生们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使他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消除陌生感。

2、尽快构建新的群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开展以迎新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文艺晚会、各种球类比赛等,既创造亲切热烈的迎新气氛,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有利于新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使他们尽快的融入

新的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成长,在团结互助中提高。

3、加强生活指导。在生活方面,要考虑周到,悉心照顾,及时的解决他们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向他们提出要求,并进行

具体的指导,专门的训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军训就是对学生各方面锻炼的一种有效活动。

4、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尽管以上这些特点是每个高一新生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总有一些同学表现的特别明显。这

就要求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情况,通过个别谈话,结对子等形式,帮助

这些同学尽快摆脱困扰,早日适应,以便投入到正常的学生生活中去。

(二)学习方面的心理辅导及教学策略

1、教师在上新课前,应简略介绍有关科目的结构、内容,课时安排等情况,使其对该科目的特点、教学要求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的要

求与初中不同,学习的方法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

2、加强学法指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教师的方法介绍,同学间的经验交流,帮助其寻

求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时效,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尽早完成角色的转换。

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4、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讨论会或进行个别的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正视差距,找到原因,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重新定位,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三)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

我们要正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树立完善的心理指导观。在新生入学时,有针对性的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多种系列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青春期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知识,

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帮助

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使他们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

其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懂得在与异性交往中如何自制自

尊和尊重对方,懂得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与友谊,使他们顺利的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

适应环境、老师、同学及学习任务的变化,转变角色,正确定位,是高一新生

开始高中生活的第一步,它将会关系到高中三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今后事业

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育

工作者用爱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地去探索。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下

一代将会是身心健康,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一代,我们的校园将会更加和谐。

应对政策

一、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高一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竞争激烈,考试焦虑,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

案例1:有一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

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她痛苦地说:“15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

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

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案例2:一位男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尔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

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的地步。

2、厌学现象

高一新生对初高中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一时未做好心理上、行为上的转型调整,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压力,产生厌学现象。厌学在目前学习活动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

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现象1:有位重点班的学生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

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

意思,不想再学了;”

现象2: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长期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严重厌学产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心理。有位扩招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

“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现象3: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

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科代表时常会

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现象4:因记忆,理解等能

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

(二)交往类问题

这也是高一新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

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

现象1:有位男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

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

“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

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

学业的兴趣。

现象2:少数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工作方法不当,问题处理欠妥当,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关系不良。

现象3:一位学生干部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

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

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

现象4: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感到“老师不尊重,侵犯隐私,侮辱人格”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现象5:来到新学校、新班级,有少数学生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心理压力增大。如埋怨学校管理太严,要求太高等。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

的关系而苦恼

现象1: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

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

除朋友的怀疑。

现象2: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

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现象3;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

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

现象4: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

的烦恼。如“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又不知他是怎么想的,我想与他确立关系

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

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

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3、与父母关系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父母期望值过高,家庭关系紧张造成学生与父母交往困难,矛盾冲突一触即发。

案例1: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

是妈妈逼着我上的高一,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

怎么办。”

案例2: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

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

了厌世的念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

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二、解决问题

(一)针对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认为,高一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耐挫折能力

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一个人没受过任何挫折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是目前许多家庭对孩子却是过分保护,惟恐孩子受挫折。尤其是孩子进入高中

阶段后,他们只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让他们免受一切挫折,以至使孩子缺乏生

活的锻炼,养成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差,

一旦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就会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甚至是容易因绝望而

轻生。正因如此,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对于他们的

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增长才干和取得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有助于提高耐挫能力,也会对其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根据耐挫能力培养要求与内容,以及依

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确定方法。培养耐挫能力方法很多。如①培养学生

坚强的意志品质,②指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③发展学生内部

控制点,④创设挫折情境,⑤角色的扮演,⑥情绪疗养等方法。⑦加强个性修养,培养理智感。⑧要不断调整自己奋斗的目标。

2、要培养学生调控学习焦虑的能力

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最新提供的资料,中学生中有36.7%的学生存在着

学习压力上的心理问题。目前高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学习焦虑。

高中学生存在的学习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过度紧张、恐惧的状态之中,这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在此提出下列一些学习焦虑异常调控方法,与大家探讨。

a、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心理自我。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了解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了

解自己的进取心、考试焦虑程度、意志状况,了解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方法等等,为教师的心理辅导提供了科学依据。

b、教师、家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焦虑,用自身的最佳水平去影响、感染学生,控制学生学习焦虑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避免对学生施加对其

自尊心有严重伤害的刺激。

c、任课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向学生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作业、测验、考试的时间、

内容,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应分层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

d、“心病还要心药治”。教师应钻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学》等教育理论书刊,从中找到治病的“心药”。

e、指导学生科学用脑。

f、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获得学生情况的第一手材料,消除一些调控的干扰因素。

g、开展心理咨询与“热线”对话,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经常找学生谈心,或设立班主任信箱,经常与学生沟通心灵,诊断学生的“心病”,教育学生要有效

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使过度焦虑的学生宣泄渠道得以畅通,以减轻“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h、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从焦虑异常的情境中解放出来,摆脱烦恼,超脱自我,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整自己。

3、要培养学生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人际关系的原则与技巧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与支持等。

高一年级的新生最怕老师对他置之不理,产生失落感,以为老师不管他了,每

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信任、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应明白,实现师生交流的主

动权在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密切师生关系:也可以帮助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多与学生接触,尽快让学生认可老师,完成新旧环境的转换;

还应该注意把师爱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笑容、

甚至一个手势都可以传递师爱,都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都可以缩短师生的

距离。在定期的班会、谈心中,教师应敢于敞开心扉,给学生留下可亲可近的

印象,促进师生间的心理相容;要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帮助

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要让学生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

理,使集体责任感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解决学生间的冲突,应用集体责任感

来约束,教育效果会更好;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难点,其中女生之间、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原则更为重要。要冷静地对待和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间彼此像兄弟姐妹一样的和睦相处,互相信任和尊重对方,团结、

友爱、互助,让每个学生都体味到来自集体的家庭般的温暖,自然而然地使每

个班级成员对这个集体产生一种向心力。

(二)学校构建和培养高一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1、将心理教育融入一切中学教育活动中

在现代教育中应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中,以受教者为出发点,理解其心理变化特点,因材施教。

(1)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

面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这就要求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心

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①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我们对学生讲清该学科知识对升学、对未来生活、对待事业以及为国为民多方面的重要性,将远景和近景效益客观分

析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讲清该学科在各科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要偏科,全面发展;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论理和展示

学科的美,去说服和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读学科;改善教学方法,突出主导作用,让学生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兼而有之;注意提高学习效率,不一味地

强调自己的学科如何重要而给学生加码;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理解、尊重、

信任、爱护,将严格要求与恰当运用方式方法相结合,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

们进行感情投资,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好感,从而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浓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好该学科。

②进行学法指导。学科学法指导是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

复习等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忆、思维。

③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

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和科学利用。我们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

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感

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和提高;高度

重视学生的用脑卫生,创造宽松而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注意让学生劳逸结合,根据大脑的疲劳规律,要求并监督学生适时休息、学习、运动相交替,同学习

内容相交替,真正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

④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不良刺激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定要坚持积极以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多从积极的方面去

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即使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违

纪现象,也是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加以暗示、制止,不要动辄将学生赶出

教室,不轻易向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告状,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于

自制力不够强、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纪律也差的学生,除

了正面引导外,必要的批评和惩罚也是要有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法。

⑤努力搞好学科活动。学科活动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能够有效扩大心理教育影响的重要渠道,是科任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极好机会。我

们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过去,和学

科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活动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又能提高活动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2)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意志。

德育是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若将心理教育融入到道德教育中进行,定能收

到好的效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通过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等手段达到。其

中班集体为学生的性格意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情境。通过集体教育,不仅

可培养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

格特征,也能得到培养。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大和延伸。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且由于课外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

联系,因此比课堂中的书本知识更能吸引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课外活动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创造机会,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自我发现;

课外活动中,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满足了学

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那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较多困难才能完成的活动,则可培养学生

耐心、坚持、克制以及正视失、敢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通过形形式式

的课外活动,为各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了发挥的机会、挖掘了他们的内在潜能,

增强了自信心。

2、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开发潜能促成学生健康发展

开设心理咨询,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排除心理障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现代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曾说,心理咨询

不是能医百病的灵丹和对幸福的许诺,而是启发我们对人生苦难的坚韧无畏。

所谓心理咨询指的是帮助人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

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潜能的充分发展。

德育论文-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内心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内心 高二4班主任林庆章 人民教师,一个神圣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接班人和现代化建设者的神圣责任。教育和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是我们广大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而现在学生似乎与学校,老师之间形成一种敌对关系。有歌词这样写道: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一拉弦,赶快跑,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曾报道有一学校一天下午老师全都趴在办公室里昏昏欲睡,其原因是学生在老师的茶水里放了安眠药,学生说要放倒老师,放松自己。由此看来缓解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和社会都以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打开教育的局面。 那么教师怎么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于学生,他们总是千差万别,他们的长相有好,也有差,贫富不均,学生程度也会参差不齐,做人也有上、中、下之分。教师绝不能因为这些对学生产生好恶感,要一律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其次,对待学生态度要和蔼可亲,要和风细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你要舍得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有长者的风范,做人要大度,切莫小肚鸡肠和学生斤斤

计较。我老忘记不了我读初中时的朱美秀老师,一次早自习刘小粒的衣服领子窝住了,她从旁边经过时帮他理顺衣领。在旁边的我内心好温暖。 再次,遇事要和学生勾通,切不可居高临下,拒人千里之外。要胸怀锦绣,包举宇内,切记说一些学生不喜欢听的话语,因为有些话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记得学生蒋,一次同步测试后,他的作文写得很幼稚(在我看来),我就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当反面材料念了,(事先没有和他交流),当时我发现他满脸通红,汗珠直冒,双手在位上乱抓。我不管这些,念完后,我还让他站起来说说当时是如何构思的。他站起来大声说:“写就写,大不了不读了.”然后扑通一下坐下了。至今我都忘不了他当时说话的语气和敌对的眼神。是呀,换成谁都不可能出现和谐的效果。 第四,教师要抽时间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进一步勾通学生,并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 第五,当学生犯了错误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要静下心来和学生交流,教育的学生的方式绝不能简单粗暴,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要让学生感觉到靠近你温暖他。记得我在上津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因无父母住在哥嫂家早上两点多起床后误以为五点多跑到学校,结果早自习要睡觉,语文老师让他站起来,站起来还是睡着了,结果老师就一拳打过去。这个学生从次就退学了。我清楚的记得去年有一次晚上十点多了我儿子还没有回来,我在街上来回找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以下是关于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 ·

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 ·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龙里县莲花小学校李正萍 众所周知,评价班主任的真理是: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回想着这句话,我扪心自问,我算什么呢?我感到汗颜。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每个人谁都会说,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但有时学生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你这个朋友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世界,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班主任,都想热情、主动地接近他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那怎样敲开学生尘封的心门,走进学生纯净的内心世界呢? 一、转换角色,转变观念 我在乡村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八年,当了近二十六年的班主任,自认为当班主任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可不曾想,今年到县城上挂学习我又赶上了当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怎么就那么难当呢?学生一点也不买老师的帐,班主任在,学生也控制不了自己,总是违反纪律。我把以前的招数都用上了,怎么以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呢?我不断的反思,分析工作失败的原因。我感悟到工作环境变了,可我的思想观念还没转变,用老一套“师道尊严”的方法来应对城区学校的孩子,就好像刻舟求剑似的,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显然要碰壁。我得从头开始,定位学生,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前学生少,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老师总是盯着学生,学生看着威严的老师,哪里还敢自由散漫呢!而如今学生多了,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乘着这个间隙就开小差了,一个看着一个,课堂纪律可想而知。一旦课堂纪律混乱,老师就会分散精力上课,即使课准备得充分,也不能进入情景,感染学生。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没劲,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老师带着脾气上课,学生就会厌学,师生关系就会僵硬,不和谐。长此以往,这个班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班了。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像以前一样,总是扮演学生“教导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要以一个欣赏者的角色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们共同构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用犀利的眼神去盯着学生,哪怕是那么凶,一点用也没用,得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二、调整心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也许,谁都会想,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闹哄哄的,你能快乐吗?这时就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随便发火,要冷静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今天学生的过错,昨天我们也犯过。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老师的心就平静下来了,这样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说明老师缺乏内涵,同时也伤害自己的身体。比如学生上课不听,只有少数人,那算是学生的问题。如果多数学生不听,那就一定是老师的问题,我们要划分清楚责任,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当课堂很乱时,我们不能继续上课,不能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得停下课,把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怎么办呢?可以寻找学生喜欢的东西,音乐是最具凝聚力的,这时,我们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缓解课堂气氛,待学生的心静下来了,再调整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情景,只有学生配合了老师,与老师一道共同探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在平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和要求,对教师自己来说去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更适合教育学生方法,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也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1 、为人师表,忠诚于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成为人们行为的表率和楷模,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义务之一,也是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深远的。教师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蜡烛精神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教师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也会成为学生心中追寻的典范。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自己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形象,这样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去争取做一个象自己老师那样受到尊敬的人。 2、严于律己,不断反思,完善自己人格 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不断的反思,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自己,去探求一些新的教育方法,以求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 教师在平时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在听别的教师课的过程中,吸取他们的有点和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讲课水平和业务素质,在评课时,将领导及其他教师指出的缺点及时改正,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课后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的学习。 在与其他教师相处中有摩擦时要顾全大局,学会宽容忍让,得到大家的尊敬谅解,树立自己高尚品德,不断完善自己人格。 3、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努力学习。

心理暗示的实验和案例

心理暗示的实验和案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心理暗示案例——心理暗示、诅咒与催眠 心理暗示是用间接的方法使人们按照一定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见的心理过程。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诅咒和心理暗示的原理基本一致,但也不完全一样。诅咒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你相信你被人诅咒了,那么你就被诅咒了。你并不是被别人诅咒而病加重,是你的心理暗示让你的病加重。佛家有句话叫做“心诚则灵”,诀窍就在心理暗示,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同样,你信你被诅咒了,你就被诅咒了,你不信就平安无事了。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 我们所处的环境总在变化,当心里产生一个念头的时候,倘若自己都觉得不好,那么自己得意识到是哪里出了差错,并去修补、改正,保持乐观,相信一切会更好。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池塘边看人家钓鱼,一不小心掉入了水中,我奋力挣扎,紧紧抓住了岸边的杂草,当时大脑空白,本能抓着杂草不松手,心理暗示自己要撑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的,最后等到了救援,没事了。信念强的人应该比一般的人要坚持的时间长不少。

大家都跳过高吧,有时候总觉得自己跨不过去,可是当你看见一个比自己重了一倍的大胖子轻松跃过去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样的感受。于是你立刻充满信心,心理暗示自己跳过去不是困难,没有了包袱,放开了就可以做得更好。 一个小孩头上碰了一个大包,你给他吹口气再哄一哄他马上就不疼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暗示。 不要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我们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这里摔倒的”、“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越是这样,我们心里就会越紧张。所以,聪明人应避免老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走稳些就不会摔倒了”、“经过这段路时应该减慢速度”等等。这种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资料中这样描述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因此,那些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往往是

走进学生的心里

走进学生的心里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后进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后进生”,并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在引导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弃转变“后进生”的信念,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在教育过程中我是通过寻找孩子闪光点做文章,但是这个小家伙每天竟一个闪光点也找不到,无奈,我只好说谎。一天早自习,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这个孩子说:“老师昨天听你妈妈说,你吃苹果时还能想着给妈妈,真是孝顺的孩子,老师就喜欢孝顺的孩子,更相信孝顺的孩子会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在他脸上我看到一丝笑容,我一看有门,在数学课后,我又悄悄地对表现和平时没多大变化的他说:“老师看到你这节课,比以前听课认真了许多,要是你以后课上能回答对一个问题老师就给你发颗五角星,加油啊孩子。”他毕竟是孩子,一夸就高兴了,连续两次善意的谎言,他有了一点改变,于是我就经常夸他,经常以朋友的口气和他谈心,还降低标准地为他发星,孩子渐渐地开始学本分了,后来还主动要求晚上留下来让我考他词,他说他想得个大奖状回家,我则不失时机地向他提出更高要求,让他帮助别人,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几句善意的谎言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建立师生情. 在班级教育中“后进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当“后进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多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给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对待后进生,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让他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常与家长是沟通.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策略之一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顾柳敏 江苏省班主任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匆匆一个月的时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很少接触的知识,让我的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培训时间虽短,但我感受颇深,在网上,可以跨越时空的局限,随时打开培训课程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在论坛里和素不相识的同行之间共同交流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和心得,朝着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的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奋斗,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前提是班主任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朋友之间要交心,要做好班主任就以心换心。班主任和学生真诚相处,吐露心声,会让学生感觉到安全感,觉得被老师当作朋友。现在的学生,一代胜过一代,是物种进化的优胜“作品”,他们是90后,能力很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还会上网和PS(图片处理),他们内心情感丰富,想法甚多。可是由于是独生子女,情感上不会表达、不善表达,有的只会压抑在心,稍好一点的也往往只会寻找朋友倾诉。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会遇到情感危机。他们不会对亲人、对朋友正确的表达感情,有时他们甚至会对亲人、朋友“撒脾气”,这时他们特别需要正确的指导。班主任此时就应该挺身而出,倾听、帮助学生,因为此举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可以通过帮学生解困解惑获得得到学生的信赖、尊敬和爱戴。班级工作的展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威信程度,中学生最讲“义气”,如果他觉得班主任“行”、“强”、“可信赖”便会紧紧地跟随在老师的旗帜之后,所以班主任需要了解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关系是社会中最直接的关系,在交往之中,你能发现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友善、冷漠、关心、警惕。甚至不需要一些言语便能让人的“第六感”捕捉到一定的信息。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学生方式很多,如通过学生档案、家长反馈、同学评价等,但其中最有效的还是班主任的亲自接触,这样的接触属于师生直接沟通,可以以有声语言、肢体语言为载体传

心理学案例分析

十二、实例分析题 1、做一个小实验:举起你的双手,手指伸直,让十指交叉。请注意看,是你的左拇指在上呢,还是右拇指在上?如果左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艺术型”的人;如果右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思想型”的人。请分析说明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机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机能是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要机能是具体形象思维;又由于大脑两半球对肢体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左手属右半球支配,右手属左半球支配。所以,右拇指在上就可能是“思想型”的人,左拇指在上就可能是“艺术型”的人。 2、有一位学生在田间小路上行走,突然看见一条蛇,这是什么心理过程?看到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又是什么心理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答:这位学生在行走中看见蛇,这是认识过程。看见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是情感过程。 这两种心理过程密切联系着,认识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识,反过来又影响认识,积极的情感推动认识,消极的情感阻碍认识。 3、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形象一些,胡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实物等。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了桌上,有的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请运用注意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下原因。答:利用直观教具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这是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但教具过多,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老师进教室后把教具放在讲桌上或挂在黑板上,学生的注意会被这些教具所吸引而不注意听讲。等到使用教具时,这些教具已经失去了刺激的新异性,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4、教师讲课,声音要有抑扬顿挫;板书时要用彩色粉笔标示重点;教科书的某些地方用黑体字排印或加重点号。请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象与背景的对比程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更准确、更清晰地选择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面面观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社会,学生所面临的考验伴随着身心的成长接踵而至,高中生在经历三年学习历练后要直面高考,于是,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高中阶段的各种挑战尤其是高考的挑战,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我们育人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关心上,而是拓宽到对学生整个个性的健康发展的辅导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中间包括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挫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心理挫折,都值得为人师者认真、科学、深入的研究,以便准确及时把握学生心理。本着对每一个学生高度负责的思想,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们对学生健康的理解,长期以来有失偏颇的仅局限于生理方面,一直在制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所强调仍是生理方面的“体”。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它使健康涉及到了学生个体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信仰,人生追求的目标逐渐形成和不断清晰,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当一名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干扰,使得目标无法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自然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心理遭受到挫折打击。当不能正确对待和及时适当的解决时,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不良品德的产生,或心理变异,给教育教学和养成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一、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生理原因: 它包括人体素质、内分泌系统、青春期发育及身体疾病及营养状况等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身体不适应引起焦虑,某些疾病会导致神经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梅洪建教育随笔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006年冬天,在江苏张家港市一个餐厅的角落里,我和班主任专家陈宇相对而坐。 “在一个班级里,怎样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平等,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以发挥,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快乐?”我把一连串的疑问抛给了陈宇。 “想想你的当年,你就明白了你的当下。” “是吗?” “是啊。” 2000年,初登讲台就做了班主任。脑子里就是一个概念——管理。我要让自己树立班级的绝对权威,做一班之主。在班级纪律、卫生、就寝、路队等常规都领先于其他班级的时候,我自然也就获得了一个个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可是,一天,赵梦辉同学却公开顶撞了我。我逐渐发现了在我“优秀”的背后是学生敢怒不敢言的表情。我知道,管理,是荒谬的东西。 2002年,在沉寂了一年之后,我脑子里呈现出一个概念——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将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权力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教师不应该插手太多。于是我就让学生分小组制订班级制度,然后综合各个小组制订出共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初次制订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讨论,民主协商,最后制

定了班级管理制度。因为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制度,他们在执行的时候自然是不敢违背的。为了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发动学生布置了班级的文化氛围,张贴了很多有意义的标语。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和让孩子们编写了《一日一励志》的励志故事集。 诚然,相对于2000年的治理班级,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讲究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自治的彼时,我的班级自然就成了学校的典型班级。 如果班主任管理还可以让学生有空子子可钻的话,而这种自己制定制度来约束自己的手段就显得密不透风。而我所谓的《一日一励志》的故事,也仅仅是一个个的故事,根本走不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教育有没有理想的境地,有没有可以让人人平等、人人发展、人人自由、人人愉悦的做法呢? 二制度不是“白色恐怖” 我仔细剖析了“管理”、“建设”的根源,前者是把学生推向了对立面,而后者则有点“借刀杀人”抑或“让学生自杀”的味道。我回想到了1996年,那年高三我被语文老师歧视和放弃的痛苦。我回想到了当年因为暗恋一女生而无法定心的时候,是阅读《红楼梦》填满了我心灵的空白,进而忘却了美女重拾学业的事情。在阅读了大量的家庭教育的书籍和老庄哲学之后,我的的脑海里逐渐有了一副图景,也就是后来形成的“培育—发展”班级理念。

(完整版)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 导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的发展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以下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

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紧张的学习、升级的压力、父母过高的期盼、曲折的经历、老师不恰当的批评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苦恼。学生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受社会负面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学生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无话不谈,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巧治学生心病。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年,深感到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关爱学生,用心去交流 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由此可见,"亲师"是"信道"的前提。"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需要得到关爱,老师的爱对他们成长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寒冷问候,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同学的心灵。我班的一位学生鑫,6岁时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而其父不务正业,整天酗酒,正可谓"今日有酒今日醉",对鑫漠不关心,正是这种缺少关怀的家庭,使他产生了极其孤独的心态,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我深知,表面无所谓的他,特别需要关心,我主动给他写信,谈我自己,谈我们班级,谈我们学校,谈社会,也谈他本人。我与他一起散步,一起聊天,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很久没有的问候,在他考试前给他祝福,不断鼓励他,让他知道他并不孤独。起初他淡漠、观望、不屑,但我没有因此而放弃,我相信我的真诚会彻底地感动他。一学期过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给他无微不止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小伙子。他主动跟我谈许多从来没出口的心事,自己的家庭: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憧憬。后来他考取了高中。 二、以心换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正是个性形成发展时期,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作为班主任,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用真诚、热爱去解开学生的心理症结。班内有位叫红的学生,升5年级时语文只考23分,成绩班中排名最后。为此,他自卑、消沉,但他爱好体育,我破例让他当了体育课代表。在学校高年级组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拿了800米、1500米两项冠军。结果,我班荣获年级冠军。这些成功,点燃了他的上进心。为了进一步激发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我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制订学习目标,并安排他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同座,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他有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帮助,并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我毫不吝惜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好"字或"真棒"或"有进步"等字样,这样坚持做了一段时间,他果然受到鼓励,汲取了力量,成绩也有了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 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 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 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 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 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

社会心理学实验案例

社会心理学实验案例 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 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 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的起源了。 道德的沦丧: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顿饱打。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的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冲撞。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 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