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复习提纲

规则“源”自于历史与生活,也因历史与生活而“变”

——规则的演变

1、规则的形式有哪些?

(1)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成文规则,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

(2)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如清明节扫墓,年三十吃团圆饭

2、规则的意义: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3、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规则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序,我们的权利就不会得到充分的享受,我们的人身安全就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学习环境就不会安静、有序、高效,我们的个人成长就不能顺利,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不会空气清新、清净漂亮。总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竞技规则的作用?

保证了公平的竞赛,公正又是实行公平的竞技规则的前提。

5、规则的作用(为什么要有规则?)

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6、与我们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举例:(一天遇到规则)

社会的经纬是由众多的规则共同编织而成的。

出行上学:遵守交通规则,不得骑车带人,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在校学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课间不得在楼内打闹,不得大声喧哗;保持教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杂物。

课间休息:不得大声喧哗,文明休息

课间操:排队入场退场,动作到位

购物:自觉遵守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秩序,购物要排队。

参观游览:自觉维持公共秩序,参观游玩要排队;注意自觉保护公共场馆设施,不得乱写乱画、乱扔杂物,不得践踏草坪、毁坏花草树木等。

7、我们为什么要亲自参加与制定规则呢?

因为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同时由于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8、交通规则、体育竞技规则、法律,这些规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具有公正性、公平性、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违规要受到处罚。

9、任何规则的制定都有其制定的原因?

如:课堂规则是保持上课正常秩序

考场纪律是维护考场秩序,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可信

10、问题与规则的关系:

【有规不遵】有的问题源于没有依法严格管理。

【规则老化】有的问题源于规则不完善,陈旧。

【无规可循】有的问题源于无规则可遵循。

11、规则之“变”

①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如废止《农业税条例》

②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如网络法规,《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等。

③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如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从“禁放”到“限放”烟花爆竹规定

12、规则是怎样建立的?

(1)规则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和更新的历程。

(2)规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

(3)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4)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

我国法律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传媒的行程

1、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方式)

文化传播方式(途径)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如日常交往、商贸旅游、人口迁徙、文化教育等。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途径。

2、为什么说“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请举例说明)

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如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3、文化传播的手段(媒介)

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媒体。

如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

4、文化传播方式:

是对媒介的运用,例如看书、上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如阅读报纸、利用电视、互联网发布新闻,利用手机发短信等均属于文化传播方式。

5、文化传播的意义

对人们的生活来说——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锻炼思维,陶冶情操等对社会发展来说——是引起社会变迁重要原因之一,是实行社会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必要条件5、传播方式的演变 P84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从印刷媒体开始,传媒才真正面向大众,即大众传媒。无论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都学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媒体

6、以往的传媒主要有:——烽火、信鸽、驿马、大雁、贴布告、鸡毛信、消息树等等

7、以往的这些传媒存在弊端:①信息内容受限制②效率低:不够方便和快捷③容易被拦截、被利用④影响力较小⑤……

8、大众传媒的优点与不足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

优点

便于携带,易于

保存,分析事情传播速度快,传播

信息量大,使用费

视听兼备,表现形

式多种多样,感染

资源共享,超

越时空(不受

深入,廉价方便用低,听众层次广

泛,通俗易懂力强,传播迅速,

影响范围广

时间、空间限

制)

不足

时效性差,读者

范围有限,形象

表达功能欠佳,

信息量有限有声无形,缺乏形

象感,转瞬即释

观看节目受时间

限制,不易记忆,

查阅困难

阅读不便,使

不良信息有

了便利途径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它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

9、大众传媒的意义

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互联网能否取代其他传媒?

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优点,各种传媒各有自己的受众,不会相互取代,它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1、大众传媒特性(功能)

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

12、大众传媒影响

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3、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有利:网络是学习的工具,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网络可以是娱乐工具,娱乐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学习社会。

不利: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来源复杂,如果不加选择,过量接受,可能会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虚假的不良的广告信息也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大众传媒中还有一些暴力、色情等内容,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等。如果长时间的泡在网上,会影响他们的休息和身体健康,还可能使他们感到孤独感,颓废感、困惑感,亲情得不到满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生活的的故事

1、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找找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活的变化都是从物质生活开始的

衣:服饰的变化,战国时期的窄衣小袖→唐朝宽袍大袖的华服→清朝满族人的马褂和旗袍→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山装

食:吃的变化生吃→用火烤来吃→烹饪熟了吃

行:住的变化树屋→山洞→干栏式建筑→砖瓦平房→现代化住宅小区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一篇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七 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如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言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 ) A、照相机 B、电影与照片 C、《申报》 D、课本与字典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图形

一、计算题。( 共101题) 1.图2-26是由四个扁而长的圆圈组成的,在交点处有8个小圆圈.请你把1、2、3、4、5、6、7、8这八个数分别填在8个小圆圈中。要求每个扁长圆圈上的四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8。 2.在图2-24中,三个圆圈两两相交形成七块小区域,分别填上1~7七个自然数,在一些小区域中,自然数3、5、7三个数已填好,请你把其余的数填到空着的小区域中,要求每个圆圈中四个数的和都是15。 3.图2-23中有三个大圆,在大圆的交点上有六个小圆圈。请你把1、2、3、4、5、6六个数分别填在六个小圆圈里,要求每个大圆上的四个小圆圈中的数之和都是14。 4.将2、4、6、8、10、12、14、16、18填在下面图表,使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相等。 5.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找出变化规律,猜猜在第3组的右框空白格内填一个什么

样的图? 6.请看下图,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7.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可以发现,他们是按照下面这5个图案为一组,循环往复排列的,请问第52个图形是什么? 8.把上面一排的立体图形剪开,可以剪成下面哪种图形的样子?动手试一试。 9.请把下图中长方形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块,然后再拼成一个正方形. 10.在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数

11.下图表示"宝塔",它们的层数不同,但都是由一样大的小三角形摆成的。仔细观察后,请你回答: (1)五层的"宝塔"的最下层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2)整个五层"宝塔"一共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3) 从第(1)到第(10)的十个"宝塔",共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12.数一数,有( )个长方形。 13.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四部分,你能行吗? 14.请你将下面的图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的宣传板,上面从左到右写着"快乐学习"几个字。请你在大长方形图中将这几个字表示出来。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人教版复习特训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人教版复习特训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情况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我国市场机制就业导向的是( )①“铁饭碗”②“大锅饭”③公平竞争上岗④医疗保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针对2011年严峻的就业难题,山东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给予更多优惠,以努力保证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这说明( ) A、国家努力改善劳动就业的环境 B、劳动者就业必须依靠国家 C、就业是民生之本 D、就业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这种情况发生在( ) A、改革开放前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大米为主要食品 B、鱼肉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答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 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1)1 4 7 10 (2)4 6 8 10 (3)△▲△▲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1、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画一画 ◇◆□■、◆□■◇、□■◇◆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 (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5.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 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2019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图形的变化第30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优选习题

第30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基础满分考场零失误 1.(2018·海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一象限,点A的坐标是(4,3),把△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则点B1的坐标是() A.(-2,3) B.(3,-1) C.(-3,1) D.(-5,2) 2.(2018·香坊)如图,△ABC为钝角三角形,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得到△AB'C',连接BB',若AC'∥BB',则∠CAB'的度数为() A.45° B.60° C.70° D.90° 3.(2018·和平)把图中的五角星图案,绕着它的中心点O进行旋转,若旋转后与自身重合,则至少旋转() A.36° B.45° C.72 D.90° 4.(2018·宝应)如图是某公园里一处矩形风景欣赏区ABCD,长AB=50米,宽BC=30米.为方便游人观赏,公园特意修建了如图所示的小路(图中非阴影部分),小路的宽均为1米,那么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米. 5.(2018·蒸山)如图把方格纸中的线段AB平移,使点A平移后所得的点是点A1,点B平移后所得的点是点B1,则线段AB平移经过的图形ABB1A1的面积是. 6.(2018·诸城)如图,将周长为10的△ABC沿BC方向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7.(2018·临沂)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360°),得到矩形AEFG. (1)如图,当点E在BD上时,求证:FD=CD; (2)当α为何值时,GC=GB?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能力升级提分真功夫 8.(2018·吉林,4,2分)如图,将木条a,b与c钉在一起,∠1=70°,∠2=50°.要使木条a与b平行,木条a 旋转的度数至少是() A.10° B.20° C.50° D.7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doc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是教材分析。说本课在此册书中的地位:本课作为本册书的最后-?课,因为不涉及本册书如外交事业、国防、科技等专题性内容,容易被忽略,但从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带来了中国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方式的极大改变这一角度而言,本课对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讲又尤为至要。因此,将本课作为一个至点课。说本课的作用:总结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变化,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既是本课的特色也是本课的作用。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为使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实现再就业,巳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国家尽最大努力保障国有企业和职工双重利益、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开放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是介绍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显著不同,从中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四说教学流程。导入:针对授课对象是我市学生,以自己所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地区具体变化的真实照片为主,山点到而,也选取了北京及祖国其它地区的发展变化的纪实影像来展示这种生活的变化。提出问题:你看完短片有何感想。设计意图:给课堂增亮点, 瞬间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有亲切感,减轻大赛课给学生的压力感,引发学生兴趣,避开乏味的导课并创设历史情境、直接进入课堂。 展示一组照片,学生活动:你来猜猜看这些照片分别反映什么时期人们服饰的照片。学生争先恐后地PI答。设计意图:选取本校学生真实照片,如穿校服在校门口的、在本校艺术节

精选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习题精选第九十九篇.doc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习题精选第九十九篇 4第1题【单选题】 下列消费观你不赞成的是() A、贷款买房子 B、吃大餐,穿名牌 C、绿色消费 D、品位消费 【答案】: B 【解析】: 吃大餐,穿名牌属于著侈浪费,不应该提倡.【点评】考查人们消菱观念的变化. 4第2题【单选题】 对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数量有限 B、发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兰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前人们服装的特点,D项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现象,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4第3题【单选题】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此题考萱生活水平提高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目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因为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从而出现了题干中所描述的唳。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题谁度适中。 4第4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层出不穷的新鲜事有() %1持证上岗②国家分配③就业培训④公开招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章学生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二子目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内容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的’铁坂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岐自±^触。岗、鼬翊II、蜀招^^鲜事物层出不穷."据此可知,Sd^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情况。 4第5题【单选题】 “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答案】: 【解析】: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览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目主选择职业"跳槽”"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出现。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就业制度的变化主要考章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称呼同辈的“字”来表示尊敬,往往“直呼其名”。这表明( D ) A.规则都有悠久的历史 B.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完善 C.规则源于生活,是一成不变的 D.规则因历史的发展而废立 【解析】民主平等思想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称呼同辈“字”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因而被废除,改为“直呼其名”,可见规则是因历史的发展的需求而变化的,故D项符合题意。 2.信用卡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让很多不顾实际、盲目消费的人沦为“卡奴”。中学生作为一个消费群体,应当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做到( C ) A.饭来张口、衣来伸手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绿色、健康、适度D.时尚、奢靡、无度 【解析】 A项是依赖心理的体现。B项是人际交往的艺术。C项是我们在消费时应该遵守的原则。D项的消费行为是错误的。 3.面对人民群众反对腐败的呼声,2018年3月,我国出台监察法,对贪腐行为采取“零容忍”,如逢年过节向领导送小礼物等原来被认为合乎情理的行为也被严厉禁止。这说明( A ) ①规则的修改折射出人们生活的需要②规则的演变,见证生活的变迁③规则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④规则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④说法有误,规则并不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如校规、社会公约等。 4.在银行,有“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的规则;在进入超市购物时,有“先寄存包裹”的规定。规则源于生活。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规则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②规则只规定可以做什么③规则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④规则用于指导人们的思想,不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规则不仅规定可以做什么,还规定不允许做什么,②说法错误。规则也被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④说法错误。 5.小超进入青春期后,在家总爱和父母对着干,事后又觉得后悔。针对小超的情况,你给他的合理建议是( A ) ①理解父母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②克服逆反心理,主动与父母沟通③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④尊重父母的意愿,什么都不与父母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父母和子女在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代际差异,加上子女在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使得青少年很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要消除矛盾和冲突,作为子女,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与父母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顺其自然,保持沉默不利于矛盾的化解,③④做法错误。 6.“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分赴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演出,通过展示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与海外侨胞及外国友人共贺新年。下列对这种文化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这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④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概述火车、轮船、电报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演变的史实,认识到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 2.认识到由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3.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要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4.重点: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1.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 (1)交通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清朝晚期, 轮船 、 火车 、 汽车 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成立,标志着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开始。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 铁路建成通车。 (2)近代通讯业的发展是从 电报 开始的。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出现了最早的 有线电报 ,到19世纪末,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架设了电线。电报的运用,便利了信息的传递,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申报》 ,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 (2)戊戌变法期间,近代民营出版业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 商务印书馆 。1912年创办的 中华书局 是中国近代另一著名的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杂志等。 3.照相和电影事业 (1)近代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在 1844 年。20世纪初,中国的照相业有了较大发展, 上海 等大城市有很多两三层楼的照相馆。 (2) 1896年 ,电影正式传入中国,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定军山》 ,第一部故事片是 《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渔光曲》 。 4.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1)原因: 辛亥革命 后,南京临时政府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习俗变化的法令,包括 剪辫 、 禁缠足 、 变称谓 、禁烟、禁赌等。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哪些促进作用? 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还有废跪拜礼、禁止妇女缠足等,从而促进了社会向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 1844 1872 19世纪70年代 1881 1896 1897 1912 辛亥革命后 摄影技 术传入 创办《申报》 轮船招商 局成立 出现有 线电报 建成唐 胥铁路 电影正 式传入 中国 创立商 务印书 馆 创办中 华书局 剪发辫、 改称呼、 易服饰

历史: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lf 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学优中考 网xYzKw]了解 [来 源:xYzK https://www.sodocs.net/doc/5d18571831.html,][ 来 源:xYzk https://www.sodocs.net/doc/5d18571831.html,]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来源:学优中考网北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掌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 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理解资料 处理信息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 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认识作用 分析利弊 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讨论探索 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 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进步 发展观点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 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 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而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 ——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精准扶贫,补齐“三农”短板,有利于实现( ) ①同步富裕②依法治国③社会公平④全面小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改革开放前的一种购物“票证”,使用这种“票证”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人口多,耕地少 C、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D、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 A、社会统筹 B、职工单位 C、个人 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 【解析】:

二年级数学下 第九单元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案设计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2 和练习二十三的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 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已经能够在图上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而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2 1、独立思考: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 2、组内交流: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拿出学具试一试,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反馈: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正方形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最有一个肯定是11+5=16) (二)模仿创造: 你能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1、独立思考创造。 2、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 1、116页做一做: (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 (2)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括号里应该填几?为什么? 2、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 (1)2、3、5、8、14、19、()、 (2)96、()、76、66、56、46 3、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思考什么规律再填空 4、完成课本118页第4题。 思考什么规律再填空 四、课堂作业: 找规律填空(有困难的先摆图再填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水平测试卷 新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水平测试 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古训的意思是() A.要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 B.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C.做事情应该遵循规则 D.做事情应该按部就班 2. 2004年3月5日至15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此外还增加和修改了其他一些内容。这说明() ①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就不应该进行任何修改②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③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 ④在这一历程中,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属于成文规则的有:() ①国家法律②丧葬习俗③班级文明公约④公民道德规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现实生活中有些规则规定() ①可以做什么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③不许做什么 ④任何行为都可做⑤去哪里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李某、张某等4人在北京用残忍的手段,先后作案9起,致使8人受伤,一人死亡,抢得钱款一万余元。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以抢劫罪分别判处李某、张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他案犯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一案例说明() ①法律来源与生活②任何时候外出都要结伴同行 ③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④法律体现了社会公正与公平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6、下列传媒中出现最晚的是() A、电视 B、书籍 C、广播 D、互联网 7、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给内陆偏远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文化下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文化()的过程。 A、生产 B、传播 C、积累 D、交流 8、在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开始时,许多三峡人舍小家顾大家,迁移到东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教育 B、人口迁徙 C、商业贸易 D、经济建设 9、现在流行的“网上办公”等,这主要依赖的大众传媒是() A、互联网 B、报刊 C、可视电话 D、广播电台 10.“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属什么原则?() A.量入为出 B.节俭 C.实际需求 D.超前消费 11、目前饭桌上也开始行“打包”,叫“吃不了,兜着走”。对此,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A、这些消费者太小气 B、这种消费值得倡导,因为消费不等于浪费 C、这种行为太丢人 D、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不富裕 12、小红的爷爷有退休金,平日也没什么大的花销,但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里的家具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每次去城里,仍然和以前上班一样,步行30分钟,从来不坐车。这说明消费行为受() A、收入的影响 B、地区差异的影响 C、性别的影响 D、生活习惯的影响 13、一份对百万富翁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这些人中,有37%的人开二手车,85%的人使用优惠券购物。由此可见,正确的理财之道应该是()

人教版二年级下找规律(二)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找规律(二)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设 计及反思 课题找规律(二)图形的变化规律 1 课时班级二(7、 8)课时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课本第 116 页例 1 本课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找规律的知识,初步认识了找规律的方法,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1/ 4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 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题单及课件,投影仪六、教学 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复习新知识,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 1 4 7 10 (2) 4 6 8 10 (3)△ ▲ △ ▲ 今天我们来 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2、请大家看书第 117页,用 已掌握的知识把第 2 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 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 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行贴图片: 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贴图片: 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 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4、问: 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 发现。 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 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找规律的重要性与生 活性。 教学新课,发现规律1、出示例1、画一画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学法指导】 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 【知识链接】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 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 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二)活动探究 请大家归纳一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生活是怎样的? 情景剧一:茶馆 探究一:1、请根据剧本中的内容,找出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些新的变化? 2、参考右图,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年份中上海外白渡桥3天和2天中的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从这个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年级上《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人教版 课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创造出更美的有规律的排列。 三、教学准备 学具袋、白纸、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今天有客人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高兴吗?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欢迎他们,好吗? 师示范段节奏 生齐完成、二段节奏 师:拍完这两组节奏你有什么体会吗? 以前我们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吗? 【设计意图:在新授前,充分利用欢迎客人的情景进行引导,把学生带入“找规律”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规律”】 .出示复习题 【设计意图: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迁移的思想方法。】 师:你们可真棒,我想邀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到老师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就出发吧! 探究规律 .循环排列 在途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规律排列的事物吗? 师:在生活中要注意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马上就到我家了,我家的门上有一个密码锁,你们有信心用自己的智慧把它破解开吗? 密码锁上有哪些图案?他们的位置是怎样的?

请你仔细观察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 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快和我说说。 指名答,师出示 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 指名答,师演示 发现这个规律了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规律叫做“循环排列”[板书:循环排列] 你能利用循环排列的规律,再说说密码琐上第4行的图案怎样排列吗?密码正确,请进。 老师的家是新装修的,漂亮吗? 可是,地面还没有装饰呢。 我选了4种彩砖,是什么颜色? 我已经摆了2行,如果利用循环排列的规律摆底行,应该怎样摆呢? 自己试试看。 第4行呢? 再摆一行呢? 第6行、第7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努力摆好了地砖,摆的时候要先仔细观察前3组,找出规律,往下摆。 用手势比画一下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

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七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8课时尺规作图含近9年中考真题试题

2019-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七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8课时尺规作图含近9年中考真题试题命题点1五种基本尺规作图 类型一五种基本尺规作图的作法(杭州xx.17,台州xx.7,绍兴xx.8) 1. (xx衢州7题3分)下列四种基本尺规作图分别表示:①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②作一个角的平分线;③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④过直线外一点P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则对应选项中作法错误 ..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xx嘉兴9题4分)数学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 第2题图 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PQ,使PQ⊥l于点Q.”分别作出了下列四个图形,其中作法错误的是( ) 3. (xx丽水9题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 )

4. (xx绍兴8题4分)如图,在Rt△ABC中,∠B=90°,∠A=30°.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分别以点A,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AE,DE,则∠EAD的余弦值是( ) 第4题图 A. 3 12 B. 3 6 C. 3 3 D. 3 2 5. (xx杭州17题6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的平分线与BC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Q(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连接QD,在新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一条. 第5题图 6. (xx杭州18题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8),点B(6,8). (1)只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求作一点P,使点P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 ①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②点P到∠xOy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在(1)作出点P后,写出点P的坐标. 第6题图 类型二五种基本尺规作图的相关计算(绍兴2考) 7. (xx绍兴15题5分)以Rt△ABC的锐角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与边AB,AC各相交于一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过两弧的交点与点A 作直线,与边BC交于点D.若∠ADB=60°,点D到AC的距离为2,则AB的长为________. 8. (xx湖州13题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接CD,则CD的长是________. 第8题图 9. (xx丽水19题6分)如图,已知△ABC,∠C=90°,AC<BC,D为BC上一点,且到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 太和三中王素敏 教学目标: 认识近代中国在社会生活反方面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让子弹飞》中马拉火车的片段,由此导入。 设问: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三个方面来学习本课。 讲述新课: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提问:近代以前,人们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学生思考回答。 近代以来有哪些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除了书上提到的还有哪些?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2、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电话)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展示一些老照片,提问:拍照片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哪些乐趣和作用?

2、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播放视频《渔光曲》片段,提问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 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 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 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巩固小结: 1、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堂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