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

2.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思想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如:乘坐车辆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错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中认识“判定高于矮”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找到判定运动和静止途径。我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

②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重点与难点

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三.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1)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的分类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物理学中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描写物体的运动。

观察课件上的四幅图片教师提问:图中的物体的运动路线有什么区别?可否根据物体运动的不同路线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当然这里是根据运动的路线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物体在运动中的快慢进行分类,这在下节课内容我们将学习。

2.参照物

【问题导引】: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那我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

“静止,平时我们认为我们没有动就是静止。但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本身自转又公转,那我们岂不又是运动的?”

提问:那我们坐在教室里究竟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呢?

【问题导引】:同学们,你们的个子是高还是矮呢?“高,你有姚明高吗?;矮,你有何平平矮吗?(观察课件中高个子姚明和小矮人何平平的图片)”

通过判断高和矮要有一个比较的标准,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解释上面提的问题:我们坐在教室里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地面(或者是教室中的桌、椅等);我们坐在教室里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外面行驶的汽车等)。

参照物的选择学生应明确两点:(1).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方便选择合适的参照物(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见课件判定图。(回忆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

物体→参照物→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参照物→位置无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根据课件上的“课堂达标”进行练习。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学们建立了参照物的概念,就不难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这种性质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可通过课件中图片的一些应用实例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运动的分类

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

二、参照物

1.参照物的概念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物体→参照物→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参照物→位置无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作业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歌词中,分别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来表示什么物体的运动?

2.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楼房

C、直升机

D、水平飞翔的小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少,但一些学生对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观点有些根深蒂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容易理解,是这节课的难点,需要老师多举贴近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拓展他们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5)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依据。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根据水平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充分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教材是在跳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双腿跳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量 的主要教材,主要是发展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跳起、脚跟着地、缓冲落地的动作方法,并 能熟练的进行跳跃。-~I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已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爱表现自己,活泼好动,课堂 气氛较为活跃,身体各机能还未完全发育,体质稍差,运动能力一般。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激情。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循序渐进法: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科学原则。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用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更 有利于学生模仿。 3,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加强易犯错动作的提示,预防学生形成错误动作,练习过程中及时 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评价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5,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 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五、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通过新颖有趣的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游戏引导学生以饱满的 激情投入到体育课堂。 运动技能:90%的学生掌握立定跳远两臂摆动与膝关节屈伸协调用力的动作技术。 身体健康:通过学习立定跳远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的弹跳力、腿部力量及协调能力,提高学 生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运动中快乐,快乐中运动,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 社会适应: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在玩游戏及学习武术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同学间的沟通,学习时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立定跳远与石头、剪刀、布 案例教学背景: 长期以来,学生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体育课的现象很多,这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教师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个体,面对一个个不同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学生,该如何应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课程标准给了我新的启迪: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乐学”这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案例情景描述: 我在上立定跳远的新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我采用了多种练习方法;分解练习、分组对比练习等。可在练习中,始终有些学生不感兴趣,心不在焉,有的居然玩起了自己感兴趣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看到他们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又气又急,可看到他们玩游戏时那欢乐专注的神情,我不由自主地想,怎样才能把他们玩游戏的这股劲头用到练习当中去呢? 想到这儿,我灵机一动,立即整队,不但没有批评那些学生,还号召学生像他们那样,两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但不是简单地玩,而是加了一个条件,即赢了的学生,用立定跳远动作向前跳一步,如此反复,谁先跳到终点为胜。这一下,学生的练习兴趣倍

增。两个人一组自由组合,练习时争先恐后,没有丝毫松懈,并且为了取胜,在往前跳时,基本做到用力蹬地向远处跳出,这比我一味口头强调,效果强出百倍。 后来在练习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经常取胜或失败,积极性有所下降,我就规定,每做完一组练习,可以交换同伴,重新比赛,这样学生就能一直保持一种较高的练习兴趣,并坚持到底。 练习几次后,我问学生:“你们玩得高兴吗”大部分学生都说高兴,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其中一些学生就问我输多赢少的原因。我便趁此机会问他们:“你们说呢”学生都踊跃发言,有的说是“猜”的结果导致的,有的说是每一次跳得不够远造成的,我对他们的发言做了小结,“猜”的结果是导致输多赢少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有的同学动作不到位,每次跳得不够远。接着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问我怎样才能动作做到位跳得远呢我顺势引导他们:老师做示范,你们看怎样做是对的。于是,我做了几次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完后,我让学生回答怎样做动作才是对的学生有的说要蹬地有力,有的说要跳起来,有的说打开身体收腿,等等。我高兴极了,表扬了他们,希望在练习时要用力蹬地、收腹向远处跳出,。案例反思与讨论: 本堂体育教学课中的突发事件,违背了我的教学设计本意,但我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面对,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间的冲突,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观念上的自觉应用,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放在了首位。同时我能够巧妙地利用该事件,因势利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第一篇 力学 1.运动学:只从几何观点研究物体的运动。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而不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学 2.动力学: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静力学:研究力及力矩的平衡问题(此内容本课程不讲)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一、参照系 坐标系 质点 1、参照系 为描述物体运动而选择的参考物体叫参照系。 2、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要选择一个与 参照系相对静止的坐标系。如图1-1。 说明:参照系、坐标系是任意选择的, 视处理问题方便而定。 3、质点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作一个具有质量、占据空间位置的 物体,这样的物体称为质点。 说明:⑴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而不真实存在(物理中有很多理想模型) ⑵质点突出了物体两个基本性质 1)具有质量 2)占有位置 ⑶物体能否视为质点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y 图 1-1 ?? ???

二、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轨迹方程 位移 1、位置矢量 定义: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称为 位置矢量(简称位矢或径矢)。如图1—2,取的是 直角坐标系,r ? 为质点P 的位置矢量 k z j y i x r ? ρ??++= (1-1) 位矢大小: 222z y x r r ++==? (1-2) r ? 方向可由方向余弦确定: r x = αcos ,r y =βcos ,r z =γcos 2、运动方程 质点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称为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 ⑴矢量式:k t z j t y i t x t r ???? )()()()(++= (1-3) ⑵标量式:)(t x x =,)(t y y =,)(t z z = (1-4) 3、轨迹方程 从式(1-4)中消掉t ,得出x 、y 、z 之间的关系式。如平面上运动质点, 运动方程为t x =,2t y =,得轨迹方程为2x y =(抛物线) 4、位移 以平面运动为例,取直角坐标系,如图1—3。 设t 、t t ?+时刻质点位矢分别为1r ?、2r ? ,则t ?时间 间隔内位矢变化为 (1-5) 称r ? ?为该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 j y y i x x r r r ?)? ??)()(121212-+-=-=? (1-6) 大小为 212212)()(y y x x r -+-=?? 讨论:⑴比较r ? ?与r ?:二者均为矢量;前者是过程量,后者为瞬时量 ⑵比较r ? ?与s ?(A →B 路程)二者均为过程量;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一般情况下s r ?≠??。当0→?t 时,s r ?=?? 。 ⑶什么运动情况下,均有s r ?=?? ? 图 1-2 图 1-3

立定跳远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 指导思想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依据。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根据水平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充分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二、教材分析立定跳远教材是在跳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双腿跳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量的主要教材,主要是发展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跳起、脚跟着地、缓冲落地的动作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跳跃。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已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爱表现自己,活泼好动,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身体各机能还未完全发育,体质稍差,运动能力一般。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激情。四、教法与学法教法:1,循序渐进法: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科学原则。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用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更有利于学生模仿。3,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加强易犯错动作的提示,预防学生形成错误动作,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4,评价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5,游

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法指导: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五、 教学目标运动参与:通过新颖有趣的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游戏引导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体育课堂。运动技能:90%的学生掌握立定跳远两臂摆动与膝关节屈伸协调用力的动作技术。身体健康:通过学习立定跳远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的弹跳力、腿部力量及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运动中快乐,快乐中运动,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社会适应: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在玩游戏及学习武术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同学间的沟通,学习时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立定跳远跳教学方案(水平二)班级:课堂时间:40分钟 授课人:刘育明 指导老师:新元小学体科组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快乐足球》教案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学内容:(1)球性练习;(2)运球 2、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及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足球球的动作要点,进一步提高运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一定技能。 3、器材:(1)足球30个,(2)小体操垫15个。 4、重点、难点: (1)重点:运球—??准确的运球脚运球的部位、力量。 (2)难点:运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脚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二、学情分析: 1、足球是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在足球技术中,运、传球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运球、传球技术的教学,有的学生会因为枯燥而降低对足球的兴趣。 2、高中学生在性格、体态方面处在青春发育期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因此,在体育课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3、419班后进生主要是几位个子较小的同学,他们力量小、个子矮,在练习快速跑、力量型项目时会遇到困难。这时,应充分发挥好班级体育好尖子生的带头、合作作用。 三、本课设计: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特点: 1. 以“健康和快乐”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学生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由于现在电视、网络传媒的高度发达,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学校体育运动。本课在课的导入中引入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世界杯、欧冠的足球明星(尤其是梅西,他可是学生的超级偶像),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足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整堂课以球星为载体,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争做小球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 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①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动要求。 ②根据中学生对足球的不同的兴趣设计耍球、争分夺秒、运球比赛等环节来提高学生平时对一味枯燥的技术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快乐的玩中学到技术并能掌握它。 ③这些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3. 本课始终贯彻以足球运动为主的原则。以学自主练习足球的基本功为主线,教师设计探索性和展开性的问题,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激活其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主动地进行思考和体验。

最新小学三年级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方案设计 适于年级/学段:小学三年 建议学时数:3学时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 (2)运动技能目标:将跑、跳的基本技能相结合。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下肢力量。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2、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是三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

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4、设计思路: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5、教学手段、方法: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三年级小朋友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应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使游戏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6、计划安排见下表:

美术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五课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一、概述 本课是“设计·应用”课,在教学中要紧扣“情趣”和“立体”两个词。纸浮雕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且用材简便,制作容易,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和装饰效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和成功的愉悦。是集知识性、趣味性、装饰性于一体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并设计制作出一个有立体感的,装饰性强的纸浮雕作品。从而锻炼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形象的概括能力,体验纸浮雕作品的美感。并通过以上的过程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形象和事物,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习纸浮雕的基本技法:刻、折、卷、搓、组合等,学会纸浮雕的制作方法,构思、制作、画图,应用曾经学过的构图、色彩知识制作具有立体感的装饰性强的纸浮雕作品。锻炼立体造型的能力,对形象的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欣赏、感受立体造型,经过讨论、分析、了解纸浮雕的制作方和技法,一起合作制作,展示评价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感受艺术与生活的丰富及不可分离的特点,感受艺术的伟大魅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以往日常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观察以及课堂上的一些练习测试,整理出了几个学生学习美术常见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在根本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导致学生对于美术这一科目本身存在的价值在认识上就有一些偏差,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学习生涯的调节剂、

附属品,并没有太大作用。 曾经就有学生在课上进行物象多视角绘制练习时,将数学作业拿出来写,问其理由以后,学生是这么回答的:“美术又不中考,有什么用?” 其次,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美术兴趣满满的学生,但由于本身的美术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技能上也缺少一定的天赋,使得其中大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实际作品效果不佳从而气馁、放弃。 比如在纸浮雕的构图问题上,大部分学生是做好就随意粘贴,且普遍都偏小,因此在完成的作品当中,无序、无焦点的画面效果最为常见。学生在点评作业时一边觉得优秀作品漂亮,一边又觉得自己的作品相比之下不好看而积极性大减。 第三,现在随着网络的越发便利,学生已经能够接触、吸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理念。他们对于自己在没有将想法具体实施之前是空前自信的,不会轻易的听信别人的忠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教授技法的时候,学生未必愿意耐心听完并尝试去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题的设计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纸浮雕的艺术特质,更好的体会其装饰性,并在绘制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内心世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在教法上,本人采用对比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创设情境法、实践指导法。其中创设情境会采用学生既熟悉也有兴趣的事物,从一开始就从心理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对比观察法则是为了强化学生记忆,让他们通过对比进行思考。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思考、讨论、观察。课前可以让学生先决定好小组成员,通过组员间的取长补短,总结看到的物体特征,发现彼此间遗漏的细节。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范图 学生用具:各色卡纸、2B铅笔、橡皮、剪刀、刻刀、双面胶、 六、教学过程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3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

大学物理教案

大学物理教案 第一篇 力 学 力学(一)“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力学的基本概念 §1-1 时间和空间 1、 时间:时间反映物理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持续性。 2、 空间反映物体位置的变化和物体的大小。 §1-2 物体运动的一般描述 一. 参照系和坐标系 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1. 参照系:为描述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 从动力学角度看,参照系不可任选; 从运动学角度看,参照系可任选。但参照系选取恰当,对运动的描述简单;参照系选取不当,对运动的描述复杂 如:地心说(托勒玫)与日心说之争 要定量地描述运动,还须在参照系上建立计算系统 2. 坐标系:建立在参照系上的计算系统 常用: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球坐标系和柱面坐标系 二. 质点和位矢 1. 质点:是理想模型。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次要因素,而抓住质量和位置两个主要矛盾 2. 位矢r :描述质点空间位置的物理量 矢量描述:k z j y i x r ++= 大小:222z y x r ++= 方向:r x cos = α r y cos =β r z cos = γ 而: 1222=++γβαcos cos cos

三. 运动方程和轨道方程 1. 运动方程 矢量式: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分量式:)t (x x =,)t (y y =,)t (z z = 2. 轨道方程: 0=)z ,y ,x (f ,即运动方程消去t 如由:j t sin R i t cos R r ωω+= 可得:222R y x =+ 四、位移 1. 位移矢量 k )z z (j )y y (i )x x (r r r 1212121 2-+-+-=-=? 2 12212212)z z ()y y ()x x (AB r -+-+-== ? r x x cos ?α12-= , r y y cos ?β12-=, r z z cos ?γ1 2-= 2. 位移r ?与路程s ? 始末位置定,r ?单值,s ?多值,即:s r ??≠ 3. 位移的合成 遵循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 五、速度 1.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t r v ??= 平均速率:t s v ??= 一般情况下,v v ≠ 2. 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及教案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转转课) 授课老师:

体育与健康课程 ——立定跳远和身体素质练习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水平计划。教师设计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思想。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为前提,遵循运动规律;教师选择有锻炼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教材内容,以促进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养成;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力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运用各种锻炼方法,全面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去实现体育健康目标。同时,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体能、技能、行为、态度、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立定跳远是初中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学生的上下肢、关节、韧带、和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 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意义。立定跳远由摆臂、蹬地、起跳、落地四部分组成,将两臂摆动和膝关节弹性屈伸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今后跳跃的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根据九年级学生自制力能力较差,情绪变化大等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本课将通过语言激励、教师示范、学生展示等教学手段,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学习掌握运动机能,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对跳跃运动项目也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学会了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及锻炼方法,在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学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探究、分析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从另外一方来讲就是发展和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在游戏活动和练习中使95%以上的同学参与到其中。 2、运动技能: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立定跳远技术要领。使90%以上学生正确掌握立定跳远动作技术。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合作、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5、社会适应: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全班同学参与到互相学习中。 五、教学内容 立定跳远、发展下肢力量

《跨栏》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跨栏》校本教材时间:40分课时:3 教学内容1、复习摆动腿与起跨腿动作。 2、学习跨栏跑全程技术动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第2课时学习的基础之上,使用语言较准确的表述跨栏跑动作结构:起跨、过栏、着地 2、技能目标:在第2课时学习的基础之上,初步掌握两腿的剪绞动作和协调 配合。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自己、接受自己、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 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强、自信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1、起跨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1、过栏瞬间两腿形成良好的剪绞动作。2、形成稳定的跑进节奏。 教学器材1、折叠垫15床(代替栏架,高度为75厘米)2、电脑、电视 附图 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练习 数量 组织教法与要求 开始部分2 分 钟 一、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 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安排 四、常规队列练习 组织:集中的四列横队 要求: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估 计,找出自己技术上优缺点,充满信心, 取长补短 准备部分6 分 钟 一、热身徒手体操6节 上肢伸展体转 踢腿全身跳跃 二、专门性辅助练习 1、跨栏跑摆臂练习 2、原地做两腿剪绞动作 3、成跨栏坐姿势模仿练习 4×8 4×8 4×8 4×8 组织:散开的四列横队将学生 分成5组,每组8-9人,由小组长负责 教法:1、师生同做热身徒手操 2、教师指明练习次数,小组长 组织本组自选场地练习 要求:1、动作准确到位、舒展优美 2、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3、听从指挥,按顺序练习 基本部分28 分 钟 一、复习摆动腿与起跨腿动作 动作要领:同第2课时 (注意:摆动腿攻栏时起跨腿的 提拉与膝外展) 5-6 组织:分组实行练习 教法:1、教师语言提示,学生自主学 习 2、教师强调重点,强调起跨腿 的提拉和外展 要求:1、注意力集中,开动脑筋 2、注意安全,相互协助

大学物理学教案(上册)

大学物理学I 课程教案

大学物理学I 课程教案

第三章质点动力学 教材分析: 在前两章中,我们以质点为模型讨论了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物体作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拓展这些概念和规律,把它们应用到刚体运动的问题中。本章主要讨论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有关规律,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刚体平面平行运动。 3.1 定轴转动刚体的转动惯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刚体的模型及其运动特征; 2 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转动惯量的计算;动量矩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转动惯量的定义 2 转动惯量的计算(匀质长细杆的转动惯量、均匀细圆环的转动惯量、均匀薄圆盘的转动惯量、均匀球体的转动惯量) 3 平行轴定理 3.2刚体的定轴转动定理3.3 转动定理的积分形式——力矩对时间和空间的积累效应 3.5 守恒定律在刚体转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矩的物理意义,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2 理解力矩的功和刚体转动动能的概念,并能熟练运动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3 用类比方法学习描述质点和刚体运动的物理量及运动规律 4 理解刚体对定轴转动的角动量概念和冲量矩的概念 5 掌握刚体对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教学内容: 1 力矩 2 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3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力矩的功、定轴转动的动能、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4 刚体的重力势能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6 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课后作业: 小论文: 1 关于转动惯量的讨论 2 陀螺运动浅析

第5章机械振动 教材分析: 与前几章所讨论的质点和刚体的运动相似,振动也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自然界中的最普遍现象。振动几乎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在力学中有机械振动,在电磁学中有电磁振荡。近代物理学中更是处处离不开振动。本章将讨论机械振动的基本规律。 5.1 弹簧振子和单摆的运动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弹簧振子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理解单摆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教学重/难点: 弹簧振子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单摆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教学内容: 弹簧振子的动力学方程、弹簧振子的运动学方程、单摆的运动方程 5.2 简谐振动 教学目标: 理解简谐振动的定义、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理解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相位的意义 掌握用旋转矢量表示简谐振动、理解简谐振动能量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简谐振动的特征量:振幅、周期、相位 旋转矢量法、简谐振动的动能、势能 教学内容: 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表示法、简谐振动的能量 5.3 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目标: 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或多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重/难点: 两个或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内容: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作业:P166 5.2 5.3 5.8 5.23

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杜朝蓉一、指导思想:本课选择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投掷教学内容,努力贯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的基本理念,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学会自我锻炼的良好学习的习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陶冶情操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各种练习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利用已有的器材自创锻炼方法,为终生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二、学习内容:1、持轻物掷远2、接力跑三、学习目标:1、尝试进行报纸的玩法,并能学会肩上投掷的方法;2、利用报纸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跑,投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四、教学重点: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教学难点:动作自然、快速、连贯、协调五、教学设计与构思: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报纸来进行活动,不拘泥于形式和队形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学习内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则,课的开始,教师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制“纸飞机”,玩“纸飞机”,和比试“纸飞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把报纸卷成“接力棒”,集体用“接力棒”摆成跑道布置游戏场地,语言导入情景来完成接力跑,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求知的过程中加强了能力的训练;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集体搭乘“飞机”游戏,让学生体验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本课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投掷技术,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较好地掌握好原地投掷垒球的技术要领,在练习活动中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思维拓展能力、纠正错误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六、场地器材:1、平地一块;2、报纸若干,录音机一台体育优质课简案八、运动负荷:小学体育单元开发行动方案:跳跃教学年级:一年级才源单元主题:跳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小学体育跳跃的系列,由五课次组成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低年级教材内容是一些简单的单脚、双脚跳跃练习和基本的跳跃方法在课程定位、课程理念统引下,着重对“合作教学策略”和“创新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在教学中以“启、激、点拨”为主要手段,着力体现教学中思想性、

三种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识字4》 作者: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黄晖 (一)概述 ·课名是《识字4》,是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识字4》是一首韵文,描写夏天的动物特点。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的识记、朗读、扩展阅读以及网上作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能够准确地再认出课文的20个生字; ·能够自主地提出课文的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 ·能够借助拼音比较准确地朗读6-8篇拓展阅读材料,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材料的大意跟小组成员交流或全班汇报; ·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网络留言板描写夏天、描写动物或改编儿歌进行创新写作,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说出形声的构字方法,能掌握根据构字方法拓展生字及正确认读拓展出来的生字的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说出韵文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描写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小动物的喜爱。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风东路小学一(5)班的学生。这个班是跨越式试验的实验班,

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 ·网络留言板 (六)教学过程环节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巩固生字,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扩展识字。 第二阶段:学习课文,通过范读、引读、自读、赏读,体会韵文的语言美。 第三阶段:自主探索学习课文。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学生进入老师提供的资源网站进行扩展阅读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五阶段:启发学生,再创情境,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模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了解进行器械投掷练习内容与方法的多样性及其锻炼价值,懂得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和全身协调用力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刻苦锻炼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书《体育与健康》田径中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是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自制轻器械练习)。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是投掷中最基本的动作,也是测验项目。难点是两腿用力蹬地,送髋展胸,两臂用力掷球。主要能够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腹背力量,以及全身协调用力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冷静、果断等心理品质的形成。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对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严密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是掌握运动技能的有利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表现欲,喜欢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对

于投掷这样的运动项目,他们一般不给予太多的关注,如果要学习,也是应付了事。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运动中去。 4、设计思路 我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观看挂图和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运用启发式教学,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引导、传导、开导的作用;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要学会欣赏学生,并把德育贯穿与教学中。 5、教学手段、方法 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去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组练习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挥体育骨干作用,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体育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课题:×××教学设计 ——××× 单位:地址: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联系电话: 一、教师简介 二、体育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指导思想 (三)教学目标 1、2、

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各环节的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对于这些活动什么时候做、用多少时间做都要有计划性。 ②分配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一般是这样的:组织教学1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讲授新课30—35分钟、小结3—5分钟;布置作业灵活处理。教学中应按这个时间安排进行。 ③设计每个知识点的用时; ④设计好子目间的过渡。 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整个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予以重视。 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内容如何?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不同方式的跳跃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 运动技能:在游戏找了个进行各种移动,跳跃的练习,说出不同方式跳跃的术语,使100%的学生掌握基本跳跃的方法,80%的同学掌握不同方式的跳跃方法。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跳跃能力。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独立和他人合作完成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先摆臂,后蹬地双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 .双脚落地,落地时脚尖先落地,同时两腿自然屈膝,维持平衡。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a、体委集合整队,清点报告人数 b、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组织图形 X X X X 要求:快静齐 X X X X 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准备活动图形跑成 a、按“龙”的队形,(教师将画好的图形展示给学生,找出领头人带队跑出队形)图形分别为:四边形、螺旋形、S形、T形 要求: 学生手持藤圈放在头顶上,跑出队形,队伍整齐,步伐一致 b、“相反口令”小游戏要求: 动作迅速,学生邀请听课的老师一起进行游戏。 二、基本部分 1、游戏 “梅花桩” 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梅花桩”这个游戏,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双脚蹬地向前跳动作技术要领,获得运动技能。 ○○○○ △△△○○○○○○ ○○○○△△△ ○○○○○○ 2、“青蛙过河” 学生利用藤圈想象出不同的跳法 a、教师引导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