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论文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论文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论文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论文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论文

摘要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并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分类,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最后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作了有意义的预测。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cidf ;网络安全;防火墙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或者军事利益的驱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构的网站,成为黑客攻击的热门目标。近年来对电子商务的热切需求,更加激化了这种入侵事件的增长趋势。由于防火墙只防外不防内,并且很容易被绕过,所以仅仅依赖防火墙的计算机系统已经不能对付日益猖獗的入侵行为,对付入侵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系统就被启用了。

1 入侵检测系统(ids)概念

1980年,james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并将入侵行为分为外部滲透、内部滲透和不法行为三种,还提出了利用审计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1]。即其之后,1986年dorothy 提出实时异常检测的概念[2]并建立了第一个实时入侵检测模型,命名为入侵检测专家系统(ides),1990年,等设计出监视网络数据流的入侵检测系统,nsm(network security monitor)。自此之后,入侵检测系统才真正发展起来。

anderson将入侵尝试或威胁定义为:潜在的、有预谋的、未经授权的访问信息、操作信息、致使系统不可靠或无法使用的企图。而入侵检测的定义为[4]:发现非授权使用计算机的个体(如“黑客”)或计算机系统的合法用户滥用其访问系统的权利以及企图实施上述行为的个体。执行入侵检测任务的程序即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也可以定义为:检测企图破坏计算机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用性的行为的软件。

入侵检测系统执行的主要任务包括[3]: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审计系统构造和弱点;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向相关人士报警;统计分析异常行为模式;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审计、跟踪管理操作系统,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入侵检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响应。

入侵检测的目的:(1)识别入侵者;(2)识别入侵行为;(3)检测和监视以实施的入侵行为;(4)为对抗入侵提供信息,阻止入侵的发生和事态的扩大;

2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sri)的于1986年首次提出一种入侵检测模型[2],该模型的检测方法就是建立用户正常行为的描述模型,并以此同当前用户活动的审计记录进行比较,如果有较大偏差,则表示有异常活动发生。这是一种基于统计的检测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后来人们又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结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人们设计出很多入侵检测的模型。通用入侵检测构架(common intrusion detection framework简称cidf)组织,试图将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cidf阐述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的通用模型(一般称为cidf模型)。它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以下四个组件:

事件产生器(event generators)

事件分析器(event analyzers)

响应单元(response units)

事件数据库(event databases)

它将需要分析的数据通称为事件,事件可以是基于网络的数据包也可以是基于主机的系统日志中的信息。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机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其它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事件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对分析结果做出反应

的功能单元,它可以做出切断连接、修改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的通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现有的ids的分类,大都基于信息源和分析方法。为了体现对ids从布局、采集、分析、响应等各个层次及系统性研究方面的问题,在这里采用五类标准:控制策略、同步技术、信息源、分析方法、响应方式。

按照控制策略分类

控制策略描述了ids的各元素是如何控制的,以及ids的输入和输出是如何管理的。按照控制策略ids可以划分为,集中式ids、部分分布式ids和全部分布式ids。在集中式ids中,一个中央节点控制系统中所有的监视、检测和报告。在部分分布式ids中,监控和探测是由本地的一个控制点控制,层次似的将报告发向一个或多个中心站。在全分布式ids中,监控和探测是使用一种叫“代理”的方法,代理进行分析并做出响应决策。

按照同步技术分类

同步技术是指被监控的事件以及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在同一时间进行。按照同步技术划分,ids划分为间隔批任务处理型ids和实时连续性ids。在间隔批任务处理型ids中,信息源是以文件的形式传给分析器,一次只处理特定时间段内产生的信息,并在入侵发生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很多早期的基于主机的ids都采用这种方案。在实时连续型ids中,事件一发生,信息源就传给分析引擎,并且立刻得到处理和反映。实时ids是基于网络ids首选的方案。

按照信息源分类

按照信息源分类是目前最通用的划分方法,它分为基于主机的ids、基于网络的ids和分布式ids。基于主机的ids通过分析来自单个的计算机系统的系统审计踪迹和系统日志来检测攻击。基于主机的ids是在关键的网段或交换部位通过捕获并分析网络数据包来检测攻击。分布式ids,能够同时分析来自主机系统日志和网络数据流,系统由多个部件组成,采用分布式结构。

按照分析方法分类

按照分析方法ids划分为滥用检测型ids和异常检测型ids。滥用检测型的ids中,首先建立一个对过去各种入侵方法和系统缺陷知识的数据库,当收集到的信息与库中的原型相符合时则报警。任何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活动将会被认为合法,因此这样的系统虚警率很低。异常检测型ids是建立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即任何一种入侵行为都能由于其偏离正常或者所期望的系统和用户活动规律而被检测出来。所以它需要一个记录合法活动的数据库,由于库的有限性使得虚警率比较高。

按照响应方式分类

按照响应方式ids划分为主动响应ids和被动响应ids。当特定的入侵被检测到时,主动ids会采用以下三种响应:收集辅助信息;改变环境以堵住导致入侵发生的漏洞;对攻击者采取行动(这是一种不被推荐的做法,因为行为有点过激)。被动响应ids则是将信息提供给系统用户,依靠管理员在这一信息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4 ids的评价标准

目前的入侵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应用的技术也很广泛,如何来评价ids的优缺点就显得非常重要。评价ids的优劣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5]:(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ids不会标记环境中的一个合法行为为异常或入侵。(2)性能。ids的性能是指处理审计事件的速度。对一个实时ids来说,必须要求性能良好。(3)完整性。完整性是指ids能检测出所有的攻击。(4)故障容错(fault tolerance)。当被保护系统遭到攻击和毁坏时,能迅速恢复系统原有的数据和功能。(5)自身抵抗攻击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拒绝服务”攻击。因为多数对

目标系统的攻击都是采用首先用“拒绝服务”攻击摧毁ids,再实施对系统的攻击。(6)及时性(timeliness)。一个ids必须尽快地执行和传送它的分析结果,以便在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之前能及时做出反应,阻止攻击者破坏审计数据或ids本身。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方面,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ids运行时,额外的计算机资源的开销;(2)误警报率/漏警报率的程度;(3)适应性和扩展性;(4)灵活性;(5)管理的开销;(6)是否便于使用和配置。

5 ids的发展趋

随着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成型的产品已陆续应用到实践中。入侵检测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ss(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公司的realsecure。目前较为著名的商用入侵检测产品还有:nai公司的cybercop monitor、axent公司的netprowler、cisco公司的netranger、ca公司的sessionwall-3等。国内的该类产品较少,但发展很快,已有总参北方所、中科网威、启明星辰等公司推出产品。

人们在完善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又在研究新的检测方法,如数据融合技术,主动的自主代理方法,智能技术以及免疫学原理的应用等。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1)大规模分布式入侵检测。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一般只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大规模网络的监测,不同的入侵检测系统之间也不能协同工作。因此,必须发展大规模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

(2)宽带高速网络的实时入侵检测技术。大量高速网络的不断涌现,各种宽带接入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实现高速网络下的实时入侵检测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3)入侵检测的数据融合技术。目前的ids还存在着很多缺陷。首先,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对付训练有素的黑客的复杂的攻击。其次,系统的虚警率太高。最后,系统对大量的数据处理,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还降低了处理能力。数据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好方法。

(4)与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结合防火墙,病毒防护以及电子商务技术,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保障。

6 结束语

在目前的计算机安全状态下,基于防火墙、加密技术的安全防护固然重要,但是,要根本改善系统的安全现状,必须要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它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策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ids作为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入侵检测技术必将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j p. 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p] . pa 19034,usa,

[2]denning d e .an intrusion-detection model [a] . ieee symp on security & privacy[c] ,

[3] 张杰,戴英侠,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与通信,:28-32

[4] 曾昭苏,王锋波,基于数据开采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j],自动化博览,2002,8:29-31

[5] 唐洪英,付国瑜,入侵检测的原理与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71-73

入侵检测论文

免疫系统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考号:115310195340 姓名:宋佩锋 〔内容提要〕 现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大都不能识别未知模式的入侵,智能水平低生物免疫系统提供了一种的健壮的、自组织、分布式的防护体系,对设计新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利用生物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检测的机理,将其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免疫技术的概念、提出、手段及发展;在概述生物免疫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中的关键技术。重点是列举几种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技术、模型和算法,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入侵检测免疫系统人工免疫计算机安全 1 、入侵检测的结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DS),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部件,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计算机安全机制的重要补充。特别是近几年IDS 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免疫学原理与智能体概念相结合,提出免疫智能体的概念。设计一种新的基于免疫智能体的系统结构,为免疫学原理在IDS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入侵检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James Aderson首先提出入侵检测的概念,他认为审计跟踪可应用于监视入侵威胁。但由于当时所有已有的系统安全程序都着重于拒绝未认证主体对重要数据的访问,这一设想的重要性在当时并没有被理解。1987年,Dorothy Denning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抽象模型,首次将入侵检测的概念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安全防御问题的措施与传统安全措施相比较,入侵检测技术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机安全措施。1.1 入侵检测的定义 入侵检测是一种增强系统安全的有效方法。入侵检测对系统中用户或系统行为的可疑程度进行评估,并据此来鉴别系统中的当前行为是正常的还是非正常的,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进行安全管理,并针对系统所受到的攻击采取相应的对策。[1]

入侵检测系统论文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入侵检测系统论文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摘要:入侵检测技术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保护计算机安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介绍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入手,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分类以及入侵检测技术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 brief overview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chen jing (air force 95259 troops,guangzhou510500,china) abstract: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to ensure that the core technology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 one aspect in the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ecurit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the function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classification and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in three areas. keywor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或者军事利益的驱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论文

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论文 摘要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并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分类,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最后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作了有意义的预测。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cidf ;网络安全;防火墙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或者军事利益的驱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构的网站,成为黑客攻击的热门目标。近年来对电子商务的热切需求,更加激化了这种入侵事件的增长趋势。由于防火墙只防外不防内,并且很容易被绕过,所以仅仅依赖防火墙的计算机系统已经不能对付日益猖獗的入侵行为,对付入侵行为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系统就被启用了。 1 入侵检测系统(ids)概念 1980年,james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并将入侵行为分为外部滲透、内部滲透和不法行为三种,还提出了利用审计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1]。即其之后,1986年dorothy 提出实时异常检测的概念[2]并建立了第一个实时入侵检测模型,命名为入侵检测专家系统(ides),1990年,等设计出监视网络数据流的入侵检测系统,nsm(network security monitor)。自此之后,入侵检测系统才真正发展起来。 anderson将入侵尝试或威胁定义为:潜在的、有预谋的、未经授权的访问信息、操作信息、致使系统不可靠或无法使用的企图。而入侵检测的定义为[4]:发现非授权使用计算机的个体(如“黑客”)或计算机系统的合法用户滥用其访问系统的权利以及企图实施上述行为的个体。执行入侵检测任务的程序即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也可以定义为:检测企图破坏计算机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用性的行为的软件。 入侵检测系统执行的主要任务包括[3]: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审计系统构造和弱点;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向相关人士报警;统计分析异常行为模式;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审计、跟踪管理操作系统,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入侵检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响应。 入侵检测的目的:(1)识别入侵者;(2)识别入侵行为;(3)检测和监视以实施的入侵行为;(4)为对抗入侵提供信息,阻止入侵的发生和事态的扩大; 2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sri)的于1986年首次提出一种入侵检测模型[2],该模型的检测方法就是建立用户正常行为的描述模型,并以此同当前用户活动的审计记录进行比较,如果有较大偏差,则表示有异常活动发生。这是一种基于统计的检测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后来人们又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结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人们设计出很多入侵检测的模型。通用入侵检测构架(common intrusion detection framework简称cidf)组织,试图将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cidf阐述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的通用模型(一般称为cidf模型)。它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以下四个组件: 事件产生器(event generators) 事件分析器(event analyzers) 响应单元(response units) 事件数据库(event databases) 它将需要分析的数据通称为事件,事件可以是基于网络的数据包也可以是基于主机的系统日志中的信息。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机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其它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事件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对分析结果做出反应

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规模的 不断扩大,此时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已经是随处可见。现阶段,安全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技术等情况。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研究情况 、刖言 目前的安全防护主要有防火墙等手段,但是由于防火墙 本身容易受到攻击,并且内部网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这一情况,一些组织开 始提出了通过采用更强大的主动策略以及方案来增强网络 的安全性。其中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入侵检测。入 侵检测采用的是一种主动技术,从而弥补防火墙技术的不足,并且也可以防止入侵行为。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概述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具体功能 入侵检测就是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来识别以及响 应一些恶意使用行为。检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外部的入侵行为、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然而入侵检测系统是由入侵检测的软件以及硬件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到现在为

止,入侵检测成为继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网络 安全体系中,入侵检测是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总 之,入侵检测的功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功能:第一,对用户活动进行监测以及分析;第二,审计系统构造变化以及弱点;第三,对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进行识别反映,并且要向相关人士报警;第四,统计分析异常行为模式,保证评估重要系统以及数据文件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第五,审计以及跟踪管理操作系统。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 在1987 年正式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模型,并且也是第 次将入侵检测作为一种计算机安全防御措施提出来。入侵检测模型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体。主体就是指在目标系统上进行活动的实体,也就是一般情况下所说的用户。第二部分,对象。对象就是指资源,主要是由系统文件、设备、命令等组成的。第三部分,审计记录。在主体对象中,活动起着操作性的作用,然而对操作系统来说,这些操作包括了登陆、退出、读、写以及执行等。异常条件主要是指系统可以识别异常的活动,比如:违反系统读写权限。资源使用情况主要指的是在系统内部,资源的实际消耗情况。时间戳主要是指活动所发生的时间。第四部分,活动档案。活动档案就是指系统正常行为的模型,并且可以将系统正常活动的相关信息保存下来。第五部分,异常记录。异常记录主要是可以将异常事件的发生情况表现出来。第六部分,活动规则。活动规则主要是指通过一组异常记录来判断入侵是否发生在规划集合中。一般情况下,通过将系统的正常活动模型作为准则,并且要按照专家所提出的系统或者统计方法来分析以及处理审计记录,如果已经发生了入侵,那么此时就应该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入侵检测系统的具体分类 通过研究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按照信息源的不同 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以主机为基础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主机的审 计记录来进行监视以及分析,从而可以达到了入侵检测。这 监视主要发生在分布式、加密以及交换的环境中,从而可以判断出攻击是否发生。然而这一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着缺点,那就是该系统与具体操作系统平台有联系,从而很难将来自网络的入侵检测出来,并且会占有一定的系

入侵检测技术毕业论文

入侵检测技术毕业论文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徐盼 学号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201401班 指导教师刘烨 开题时间2016年10月20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业作品题目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学生姓名徐盼 学号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201401班 指导教师刘烨 完成日期2016年11月20日 目录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网络安全角度来看,防火墙等防护技术只是被动安全防御技术,只是尽量阻止攻击或延缓攻击,只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不但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且操作系统、安全系统也可能存在诸多未知的漏洞,这就需要引入主动防御技术对系统安全加以补充,目前主动防御技术主要就是入侵检测技术。 本文从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入手,研究、分析了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应用、信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及其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入侵,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章绪论 入侵检测技术的提出 随着Internet高速发展,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传递信息,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结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企业复杂的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全球互联网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结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黑客攻击日益猖獗,防范问题日趋严峻:具WarroonResearch的调查,1997年世界排名前一千的公司几乎都曾被黑客闯入;

入侵检测系统中两种异常检测方法分析【我的论文】_百度文库(精)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量迅速增长,网络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入侵检测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功能、模式及分类,指出了当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特别是针对异常入侵检测方法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和层次聚类的异常检测方法,并从理论和试验层次队两种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分析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同时预测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BP神经网络;层次聚类;网络安全。 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因此,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以及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防火墙作为一种边界安全的手段,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石控制对网络的非法访问,通过监视、限制、更改通过网络的数据流,一方面尽可能屏蔽内部网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对内屏蔽外部危险站点,以防范外对内的非法访问。然而,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为了弥补防火墙存在缺陷,引入了入侵检测 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入侵检测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是对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对网络的检测,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入侵检测定义为识别为被授权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和有合法权利使用系统但却滥用特权的过程。即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入侵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DS)。一个入侵检测产品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传感器与控制台。传感器负责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并生成安全时间;控制台主要起到中央管理作用。商品化的产品通常提供图形界面的控制台,这些控制台基本上都支持Windows NT平台。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2、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3、识别已知进攻并向相关人员报警;4、统计分析异常行为;5、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 6、操作系统日志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活动。 二、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SRI)的D.E.Denning于1986年首次提出一种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的检测方法就是建立用户正常行为的描述模型,并以此同当前用户活动的审计记录进行比较。如果有较大偏差,则表示有异常活动发生:这是一种基于统计的检测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后来人们又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通用入侵检测架构(CIDF)组织,试图将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阐述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以下4个组件:事件产生器、事件分析器、相应单元和事件数据库,同时将需要分析的数据统称为事件。事件可以是基于网络的数据包,也可以是基于主机的系统日志中的信息。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机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事件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队分析结果做出反应的功能单元,它可以做出切断连接、修改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地方的通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毕业论文 网络入侵检测

编号3215567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网络入侵检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周黎 2009年10月

摘要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手段,为主机和网络提供了动态的安全保障.它不仅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同时也对内部的未授权活动进行监督.利用网络协议的高度规则性,采用协议分析的方法,结合优秀的模式匹配算法,融合比较先进的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入侵检测系统中准确性与实时性等问题. 首先,本文在研究现有入侵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模式匹配、协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几种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模式匹配检测方法,将其他领域的新技术融入入侵检测中能更加有效的减少匹配检测的计算量、误报率和漏报率.其次,在深入研究入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轻量级网络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特性、功能及规则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并在Linux系统环境下借助Snort搭建了一个典型的入侵检测系统作为具体实例,接着通过相关实验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将协议匹配方法应用到网络入侵检测过程中,通过编程在VC++环境下,借助Winpcap实现了对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到协议匹配的全过程.由此对入侵检测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对如何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具体过程由理论深入到实际的层面. 关键词:入侵检测;Snort;模式匹配;协议分析;Linux ABSTRACT Intrusion detection as a means of proactive security protection for the host and provides a dynamic network security. It not only detect intrusions from the outside, but also on the internal monitoring of unauthorized activities. Network protocol to use a high degree of regularity, the use of protocol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excellent pattern-matching algorithms, integration of more advanced data mining and data fusion method can better solve the current accuracy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with real-time and so on.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current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the focus on the pattern matching, protocol analysis, data mining and data fusion of several detection methods representa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traditional pattern-matching detection methods, other new technologies into the field of intrusion detection can be more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 to match detection, false alarm rate and missing rate.Second, in-depth study of intrus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Lightweight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Snort features, functions and rules of a detailed study of a comprehensive and Linux system environment with a typical set up Snort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As a concrete example, and then through analysis of related experiments. Finally, the protocol matching method applied to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process, through programming in VC + + environment, achieved through the network Winpcap packet capture to matc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agreement. This method of intrusion detection has a deep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how to build a relatively complete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y the theory of the specific process to the actual level of depth. Keywords: Intrusion detection,Snort, protocol analysis,pattern matching, Linux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入侵检测技术的背景 1.2 程序设计的目的 第二章入侵检测系统 2.1 网络入侵概述 2.2 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2.3 网络入侵与攻击的常用手段 2.4 入侵检测技术 2.4.1 误用入侵检测技术 2.4.2 异常入侵检测技术 第三章协议分析 3.1 协议分析简介 3.2 协议分析的优势 第四章 PANIDS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1 PANIDS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系统基本信息读取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3 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4 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4.1 数据包的分解 4.4.2 入侵检测的实现 4.5 实验结果及结论 第五章总结与参考文献 摘要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进行信息的处理。因此,网络安全就显得相当重要,随之产生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防火墙、加密等技术,总的来说均属于静态的防御技术。如果单纯依靠这些技术,仍然难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的防御技术,它不仅能检测未经授权的对象入侵,而且也能监视授权对象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一般都采用模式匹配技术,但由于技术本身的特点,使其具有计算量大、检测效率低等缺点,而基于协议分析的检测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其运用协议的规则性及整个会话过程的上下文相关性,不仅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速度,而且减少了漏报和误报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PANIDS的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Winpcap捕获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某种入侵模式,从而达到入侵检测的目的。 关键词:入侵检测,协议分析, PANIDS 第一章绪论 1.1 入侵检测技术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另外,Internet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技术实力的标志;发展网络技术是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网络使得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利用变得更加有效、迅速,网络带给人们的便利比比皆是。然而,网络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问题。网络黑客可以轻松的取走你的机密文件,窃取你的银行存款,破坏你的企业帐目,公布你的隐私信函,篡改、干扰和毁坏你的数据库,甚至直接破坏你的磁盘或计算机,使你的网络瘫痪或者崩溃。因此,研究各种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来保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数据加密、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防火墙、杀毒软件、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技术。这些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对保护网络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也存在不少缺陷。例如,防火墙技术虽然为网络服务提供了较好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但是它不能防止来自防火墙内部的攻击、不能防备最新出现的威胁、不能防止绕过防火墙的攻击,入侵者可以利用脆弱性程序或系统漏洞绕过防火墙的访问控制来进行非法攻击。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很难抵抗脆弱性口令、字典攻击、特洛伊木马、网络窥探器以及电磁辐射等攻击手段。虚拟专用网技术只能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并不能防御诸如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等常见的攻击。另外,这些技术都属于静态安全技术的范畴;静态安全技术的缺点是只能静态和消极地防御入侵,而不能主动检测和跟踪入侵。而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动态安全技术,它主动地收集包括系统审计数据,网络数据包以及用户活动状态等多方面的信息;然后进行安全性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各种入侵并产生响应。 1.2 程序设计的目的 在目前的计算机安全状态下,基于防火墙、加密技术等的安全防护固然重要;但是要根本改善系统的安全现状,必须要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它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策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作为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从网络安全立体纵深的多层次防御角度出发,入侵检测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这从国外入侵检测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就可以看出。在国内,随着上网关键部门、关键业务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但目前我国的入侵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处于发展和跟踪国外技术的阶段,所以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中一般采用传统的模式匹配技术,将待分析事件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探讨摘要:计算机数据库在应用中会碰到各式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它对计算机的安全起到保护的作用,在信息安全领域该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仅对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一些方面进行简单的探析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computer databas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li chaozhi (xiangtan ci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 network and mobile technology,xiangtan411100,china) abstract:a computer database in the application will run into all kinds of security issues,computer database of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importance of its computer security play a role in protection,the technology has bee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article only to the computer databas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some aspects of the simple discussion of the analysis. keywords:computer database;intrusion detection

入侵检测系统论文

入侵检测系统论文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变的越来越复杂,计算机的工作模式由传统的以单机为主的模式向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模式转化,而由此引发的网络入侵的风险性也随之大大增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每年全球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加密和防火墙技术等被动防范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今的安全需要,想要保证网络信息和网络秩序的安全,就必须要更强有力和更完善的安全保护技术。近年来,入侵检测技术以其强有力的安全保护功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在研究领域形成了热点。 入侵检测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的集监控、预防和抵御系统入侵行为为一体的新型安全机制。作为传统安全机制的补充,入侵检测技术不再是被动的对入侵行为进行识别和防护,而是能够提出预警并实行相应反应动作。 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可以识别针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或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非法攻击,包括检测外界非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或试探,以及内部合法用户的超越使用权限的非法行动。通常来说入侵检测是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过程,具有智能监控、实时探测、动态响应、易于配置等特点。 2.入侵检测技术

2.1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分为静态异常检测和动态异常检测两种,静态异常检测在检测前保留一份系统静态部分的特征表示或者备份,在检测中,若发现系统的静态部分与以前保存的特征或备份之间出现了偏差,则表明系统受到了攻击或出现了故障。动态异常检测所针对的是行为,在检测前需要建立活动简档文件描述系统和用户的正常行为,在检测中,若发现当前行为和活动简档文件中的正常行为之间出现了超出预定标准的差别,则表明系统受到了入侵。 目前使用的异常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由以下2种。 (1).基于特征选择的异常检测方法 基于特征选择的异常检测方法,是从一组特征值中选择能够检测出入侵行为的特征值,构成相应的入侵特征库,用以预测入侵行为。其关键是能否针对具体的入侵类型选择到合适的特征值,因此理想的入侵检测特征库,需要能够进行动态的判断。 (2).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是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入侵检 测,主要方法有监督学习、归纳学习、类比学习等。 2.2误用检测 误用检测主要用来检测己知的攻击类型,判别用户行为特征是否与攻击特征库中的攻击特征匹配。系统建立在各种已知网络入侵方法和系统缺陷知识的基础之上。这种方法由于依据具体特征库进行判断,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摘要 入侵检测技术是对传统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它通过监视主机系统或网络,能够对恶意或危害计算机资源的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通过与其它的安全产品的联动,还可以实现对入侵的有效阻止。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实现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研究入侵技术入手,分析了入侵过程的各个阶段、各种入侵方法,总结了网络安全事故的根源。然后,介绍了入侵检测方法的分类,分析了各种入侵检测方法和字符串匹配的算法。研究表明基于规则的入侵检测系统是现在入侵检测系统设计的最主要的技术,基于这一理论,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规则匹配的网络数据包分析工具。系统开发环境为VC++ 6.0,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通过该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入侵的检测,并且具有用户友好性。 关键词:入侵检测;响应模块;规则匹配

目录 论文总页数:26页1 引言 (1) 1.1 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 2 理论基础 (1) 2.1 入侵基本概念 (2) 2.1.1 安全与入侵的概念 (2) 2.1.2 入侵的步骤 (2) 2.1.3 黑客攻击的方法 (3) 2.1.4 安全威胁的根源 (6) 2.2 入侵检测技术 (6) 2.2.1 入侵检测的概念 (6) 2.2.2 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构成 (7) 2.2.3 入侵检测的分类 (7) 2.2.4 入侵检测方法 (9) 2.3 BM算法 (11) 3 系统总体设计 (13) 3.1 系统概述 (13) 3.2 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13) 3.3 开发环境 (14) 4 响应模块设计实现 (14) 4.1 规则库设计实现 (14) 4.2 事件分析设计与实现 (17) 4.2.1 规则解析 (17) 4.2.2 规则匹配流程 (18) 4.3 输出模块的设计 (19) 4.3.1 响应输出流程 (19) 4.3.2 日志数据库设计 (20) 4.4 模块集成实现 (20) 5 系统测试和分析 (21) 5.1 攻击检测测试 (21) 5.1.1 测试目的 (21)

(整理)入侵检测论文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变的越来越复杂,计算机的工作模式有传统的以单机为主的模式向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模式转化,而由此引发的网络入侵的风险性也随之大大增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每年全球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加密和防火墙技术等被动防范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今的安全需要,想要保证网络信息和网络秩序的安全,就必须要更强有力和更完善的安全保护技术。近年来,入侵检测技术以其强有力的安全保护功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在研究领域形成了热点。 入侵检测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的集监控、预防和抵御系统入侵行为为一体的新型安全机制。作为传统安全机制的补充,入侵检测技术不再是被动的对入侵行为进行识别和防护,而是能够提出预警并实行相应反应动作。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可以识别针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或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非法攻击,包括检测外界非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或试探,以及内部合法用户的超越使用权限的非法行动。通常来说入侵检测是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过程,具有智能监控、实时探测、动态响应、易于配置等特点。

1.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历程 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的网络安全防御措施。入侵检测技术就是采取技术手段发现入侵和入侵企图,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堵塞漏洞和修复系统,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具有入侵检测功能的网络安全系统称为入侵检测系统。 1.1 入侵检测概念的提出 1980年,James Anderson在为美国空军所做的技术报告《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中首次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概念,提出可以通过审计踪迹来检测对文件的非授权访问,并给出了一些基本术语的定义,包括威胁、攻击、渗透、脆弱性等等。 Anderson报告将入侵划分为外部闯入、内部授权用户的越权使用和滥用三种,同时提出使用基于统计的检测方法,即针对某类会话的参数,例如连接时间、输入输出数据量,在对大量用户的类似行为作出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平均值,将其作为代表正常会话的阈值,检测程序将会话的相关参数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当二者的差异超过既定的范围时,这次会话将被当作异常。 Anderson报告实现的是基于单个主机的审计,在应用软件层实现,其覆盖面不大,并且完整性难以保证,但是其提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为日后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入侵检测模型的建立

入侵检测技术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徐盼 学号 201402081117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201401班 指导教师刘烨 开题时间2016年10月20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业作品 题目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学生姓名徐盼 学号 201402081117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201401班 指导教师刘烨 完成日期 2016 年 11月 20日

目录 摘要 (6) 关键词 (6) 第一章绪论 (7) 1.2 入侵检测技术的历史 (7) 1.3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意义 (8) 第二章入侵检测技术原理 (9) 2.1 入侵检测的工作流程 (9) 2.1.1 数据收集 (9) 2.1.2 数据提取 (9) 2.1.3数据分析 (10) 2.1.4 结果处理 (10) 2.2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模型 (10) 2.2.1 异常检测模型 (10) 2.2.2 误用检测模型 (11) 第三章入侵检测技术功能概要 (11) 第四章入侵检测系统实验案例分析 (12) 4.1 配置Snort选项 (12) 4.2 测试Snort (13) 4.3 攻击与检测过程 (14) 4.3.1 攻击过程 (14) 4.3.2 Snort运行过程 (14) 4.4 检测结果分析 (14) 第五章入侵检测技术的缺点和改进 (15) 5.1 入侵检测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15) 5.2 入侵检测技术的改进发展 (16) 总结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网络安全角度来看,防火墙等防护技术只是被动安全防御技术,只是尽量阻止攻击或延缓攻击,只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不但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且操作系统、安全系统也可能存在诸多未知的漏洞,这就需要引入主动防御技术对系统安全加以补充,目前主动防御技术主要就是入侵检测技术。 本文从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入手,研究、分析了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应用、信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及其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入侵,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

信号检测论文入侵检测论文

信号检测论文入侵检测论文 建筑机械设备早期故障预示中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建筑机械设备的诊断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诊断信息的采集与获取;第二是信号的分析和特征提取;第三是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在工程实践中,为了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将设备故障消灭于萌芽状态,开展早期故障诊断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不仅是工程实际中的迫切需要,也是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建筑机械;信息采集;特征提取;故障诊断;自适应消噪 1引言 早期故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处于早期阶段的故障、微弱故障或潜在故障;其二是从物理意义上讲,某一故障是另一故障的早期阶段,如不平衡与动静碰摩、旋转失速与喘振、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气门和活塞环密封性能与内燃机燃烧压力等。因此,早期故障的监测诊断要比常规的设备监测诊断,在传感器的合理配置、信号处理、特征提取、故障属性、模式分类及判别决策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 2微弱信号检测常用的时域方法 2.1取样积分与数字式平均

取样积分与数字式平均是检测频率已知的微弱周期信号的很有效的方法,而且适合于频率成分复杂的信号。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的科学家就提出了取样积分的概念和原理。196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茨实验室的Klein用电子技术实现了取样积分,并命名为BOXCAR积分器。为了恢复淹没于噪声中的快速变化的微弱信号,必须把每个信号周期分成若干个时间间隔,间隔的大小取决于恢复信号所要求的精度。然后对这些时间间隔的信号进行取样,并将各个周期中处于相同位置(对于信号周期起点具有相同的延时)的取样进行积分或平均。积分过程常用模拟电路实现,称之为取样积分;平均过程常通过计算机以数字处理的方式实现,称之为数字式平均。对信号进行n次取样并累积平均,根据同步累积法的原理,输出信噪比的改善与成正比,平均次数n越大,信噪比的改善也越大。因此,如果想得到较高的信噪比,则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 2.2相关检测 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用于描述不同随机过程之间或同一随机过程内不同时刻取值的相互关系。确定性信号的不同时刻取值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对于干扰噪声,因为其随机性较强,不同时刻取值的相关性一般较差,相关检测技术就是基于这种信号和噪声统计特性间的差异来进行检测的。因此,从本质上说,相关函数是两个时域信号(有时是空间域信号)相似性的一种度量。不足的是,自相关方法虽然可以恢复被测微弱周期信号的幅值和频率,但却丢掉了相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