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二物理选修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

高二物理选修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

高二物理选修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
高二物理选修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视频 选修 3-5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 (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 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 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 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 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 -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 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原子结构的发现 课时计划:1课时 开课时间:2002年3月27日第五节课 开课班级:高二(11)班 执教人:薛莲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2、知道电子的发现过程; 3、知道汤姆逊模型; 4、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 5、了解原子及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由现象的分析而归纳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电子的发现; 2、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3、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 教具:高压感应圈、阴极射线管、条形磁铁、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简要叙述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来展示情景。 [设问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设问2]:原子的英文是什么?(atom) [设问3]:你们是否知道它的原义?(出自希腊文atomos,意思是不可分割的东西。) 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明确指出,物质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在中国,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67-前221年)就出现了类似观点。墨子提出了“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不可分、不可变,直到19世纪后期,这种看法才被动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原子是否可分,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被揭开的。 [板书]原子结构的发现 [讲解]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真空技术的进步,对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1854年制成了第一支气体放电管,1858年发现,当管内气体的压强降低到1.3pa以下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 上就出现了黄绿色的辉光。显然,这种个辉光是由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人们把这种射线叫做阴 极射线。 [演示]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射出绿色的射线,且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提问]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说明了什么?(阴极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 [讲解]1897年,汤姆逊测定了用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不变,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结论]阴极射线粒子是各种宏观物质的共有成分。 [讲解]1898年,汤姆逊又和他的学生们继续研究,发现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和氢离子基本相同。 [结论]将阴极射线粒子命名为:电子(electron) [板书]1、电子的发现 电子的电量e=1.60219×10-19C 电子的质量m e=9.10953×10-31kg [设问]既然电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共有成分,且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原子是不可分的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板书]电子是原子的组成成分,电子带负电。 [介绍]由于电子的发现,汤姆逊被后人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汤姆逊模型的学习 [提问]原子是否带电?(呈中性) 而电子带负电,这说明了什么?(原子中除了电子外,还应有带正电的电荷,且电量相等) [设问]原子中带正电部分和带负电的电子应是怎样分布的呢?(学生讨论) [讲解]20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种原子模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汤姆逊提出的“葡萄干”模型。 [板书]2、汤姆逊“葡萄干”模型 [投影1]汤姆逊原子模型 [讲解]他假定: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电子则象葡萄干镶嵌在蛋糕里那样镶嵌球中。该模型可解释当时发现的一些现象,然而理论的正确性一定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 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为了证实汤姆逊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板书]3、α粒子散射实验 [投影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 [讲解]实验装置、原理和过程 放射性元素钋(Po)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到金箔上,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闪光点,可用显微镜观察,为了避免空气的影响,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容器中。 [板书]α粒子带正电mα=7300m e [模拟实验]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投影3]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二电学校本选修教学中,作者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作者采用了交换师生角色,同时配合当场评价选修成绩的课堂方法。具体实施归纳为三步骤:首先,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其次,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上台讲解,教师与其他学生台下听课并提问;然后,当场评价选修成绩,形成鼓励。该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高二电学交换师生角色学生自主选择提问加分奖励成绩当即公布 一、校本课程中实施交换师生角色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物理校本课程的定位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一个发扬物理兴趣爱好的平台。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是必须的。校本选修如若与必修课程一样以讲授为主,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疲惫,影响选修课程的效果。而采用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以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体验到当教师的新鲜和辛苦,这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锻炼。在本人实施的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比较兴奋和激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法 1.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开学第一节课,本人要求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家用电器,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授课内容。经过整理后,有《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电熨斗》《电热毯》《电磁炉》《电热棒》《电吹风》《吸尘器》《空调》《洗衣机》等十几个课题。 按照校历表,本人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同时根据教学的难度,类似《电热棒》《电吹风》等难度比较低的家电,安排两个内容一节,而《吸尘器》《电饭煲》等难度较大的家电,安排一个内容一节。经协调后,基本上把整个学期的课程全部排好。当然在评价上,对难度较高的学生会给予较高的分数鼓励。 课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寻找相应的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准备课堂。本人要求学生的上课内容中,至少应该含有以下的内容:①电器的简介;②电器的工作原理。这是评价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锻炼学生的方面,看他们是否懂得将电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③注意事项。学生需要简单分析,由哪些原理导致需要注意这些事项。④教学课件。学生需要准备课件,用ppt,flash等教学软件均可。 2.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方案。 下面以薛可诚同学的一节《吸尘器》为例来说明。

高中物理选修3-3必做大题

选修3-3 大题部分 11.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 、B 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右管内气体柱长为39cm ,中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 之间气体柱长为40cm ,先将口B 封闭,再将左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稳定后右管内水银面比中管内水银面高2cm ,求: ①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p ; ②左管A 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大气压强p 0=76cmHg) 12.(9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气缸,活塞横截面积为S=0.01m 2,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 动。气缸侧壁有一个小孔与装有水银的U 形玻璃管相通,气缸内封闭了一段高为80cm 的气柱(U 形管内的气体体积不计)。此时缸内气体温度为7℃,U 形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 1=5cm 。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 ,水银的密度3 106.13?=ρkg/m 3,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①求活塞的质量m ; ②若对气缸缓慢加热的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沙粒,可保持活塞的高度不变。当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到37℃时,求U 形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多少? 13.(9分)一个密闭的气缸内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分成体积相等的左右两室,气缸壁与活塞都是不导热的,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开始时,左右两室中气体的温度相等,如图所示。现利用左室中的电热丝对左室中的气体加热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左室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1.5倍,且右室气体的温度变为300 K 。求加热后左室气体的温度。(忽略气缸、活塞的热胀冷缩)

14.(6分)如图所示,气缸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气缸的截面积为S,其活塞为梯形,它的一个面与气缸成 角,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力F推活塞,汽缸 P,求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 不动,此时大气压强为 15.某同学用一端封闭的U形管,研究一定质量封闭气体的压强,如图乙所示,U形管竖直放置,当封闭气柱长为L0时,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大气压强为P0 。求 ①封闭气体的压强(用cmHg作单位); ②若L0=20cm,h=8.7cm,该同学用与U形管口径相同的量筒往U形管内继续缓慢注入水银,当再注入13.3cm长水银柱时,右侧水银面恰好与管口相平齐。设环境温度不变,求大气压强是多少cmHg?

高二上期物理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1 《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 课程类型:选修3-1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42课时设计:李志杨旭夏燕燕 授课对象:高二(6)——(12)班 注: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

“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模块总目标 通过本模块学习: 1.学生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2.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 第一章:静电场 内容标准: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课时2】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时3】2 库仑定律 【课时4】3 电场强度第一课时【课时5】3 电场强度第二课时 【课时6】4 电势能和电势第一课时【课时7】4电势能和电势第二课时【课时8】5 电势差【课时9】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时10】7静电现象的应用【课时11】8电容器的电容 【课时12】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时13】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课时 【课时14】习题讲评【课时15】章习题讲评及评价 第二章恒定电流 内容标准: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归纳

选修3-3知识点归纳 2017-11-15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阿伏伽德罗第一个认识到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 ①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②A N M m 摩分子=(对固体液体气体) A N V V 摩分子=(对固体和液体) 摩摩物物V M V m ==ρ 2、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①S V d 纯油酸=,V 为纯油酸体积,而不能是油酸溶液体积。 ②实验的三个假设(或近似):分子呈球形;一个一个整齐地紧密排列;形成单分子层油膜。 3、分子热运动: 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证实分子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 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从阳光中看到教室中尘埃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4、分子力: 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当r=r 0=10-10m 时,引力=斥力,分子力为零;当r>r 0,表现为引力;当r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1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 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生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生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

高二物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开发注意: (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2)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修建水坝。 2、水坝的功能: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旅游、养殖等。 3、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高二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选修必考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选修3-2 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18届高二年级理科班 课程目标: 1、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知道什么情景用什么怎么用,做到准确熟练,如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二者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4、增强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 章节具体要求 电磁感应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 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经历研究感应电流的实 验过程,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道电磁感 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具体应用,例如,电磁感 应在发电机、话筒、录音机等电器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例如,知道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与磁通量的大 小无关,与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无关。会应用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有关的推导和计算。例 如,能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导体切 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计算感 应电动势。 4、通过实验认识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现象产生的原 因。了解自感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了 解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知道自感在生活和 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 知道涡流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涡流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知道真空冶炼 炉就是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了解电动 机、变压器的铁芯中是如何减小涡流的。 交变电流1、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什么是正弦交变电 流。能分析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能用 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能画出正弦 交变电流的图像。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频 率、峰值的物理意义。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 的概念,知道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

高二物理上学期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中段考后教学反思 乐昌市第二中学曾仲华 为了了解高二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下阶段教学的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后期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现就我校理科班物理期中考试的情况反思如下: 1、正确处理好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规律和几个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2、与学生形成“情感共振”,努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力量源泉。所以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优生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差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差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很重要。 3、勤下班辅导,乐于帮助学生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课后辅导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迁移等。这时,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认真策划,精心组织,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考,指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一道题一道题的积累,最终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真正使学生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喜悦。 4、积极参加科组的教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二物理选修3-1

物理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荷:1.3种起电方式:感应、摩擦、接触 2.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守恒定律:①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②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失,它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 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 持不变。 4.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e)e=1.6*10^-19 C 比荷:e/m=1.76*10^11C/Kg 5.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 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F=Kq1q2/r^2(定义式) K为静电力常数 K=9.0*10^9Nm^2/C^2 场: 1.场的性质:⑴力的性质: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 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 质的物理量,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及 其受到的静电力F都无关。E=F/q[定义

式] E=KQ/r^2[决定式] E=U/d【定义 式】 ⑵能的性质:电势:电荷在电场中的某一 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Φa-φb=Еpa/q-Еpb/q=Uab=Ed 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势差具有绝对性线:1.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而假想的线,电场线并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 迹。 2.电场线特点:(1)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 终止于无穷远处或负电荷的不闭合的曲线;(2)电场线 在电场中不相交;(3)用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描述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面: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同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特点:①等势面垂直于电场线; ②顺线降低; ③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会相交; ④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 不做功。

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以校教科处计划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具体工作措施 1、一如既往的做好集体备课,继续加强学科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机制。提前思考每周集中备课组活动的议题和内容,并将不同的议题内容分配教师个人,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中的说课环节,提前分配任务,说课老师早做准备,提前准备发言提纲,说课完毕,全组认真讨论,根据集体意见认真修改。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各位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 2、及时做好每次周考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使听课、评课常态化。

3、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课和作业的效率。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打牢学习的基础,突出学习主动性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坚持教学班区分层次教学、分类重点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略

(完整word)高中物理选修3-3资料

高中物理选修3-3复习 专题定位本专题用三讲时分别解决选修3-3、3-4、3-5中高频考查问题,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 选修3-3:①分子大小的估算;②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③物态变化中的能量问题; ④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⑤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⑥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等内容. 选修3-4:①波的图象;②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相互关系;③光的折射及全反射;④光的干涉、衍射及双缝干涉实验;⑤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振动图象;⑥电磁波的有关性质. 选修3-5: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②原子的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⑤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⑥原子物理部分的物理学史和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等. 应考策略选修3-3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复习中应以四块知识(分子动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为主干,梳理出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 选修3-4内容复习时,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和图象、光的折射定律这两条主线,强化训练、提高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能力. 选修3-5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多是科技前沿的知识,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因此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动量守恒定律和核反应两条主线,强化典型题目的训练,提高分析综合题目的能力. 第1讲热学 高考题型1热学基本知识 解题方略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大小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②分子体积:V0=V mol N A(占有空间的体积).

③分子质量:m0=M mol N A. ④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V S. (2)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①扩散现象特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特点:液体内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 ①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 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为r0(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的合力为0)时,分子势能最小. 2.固体和液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分子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流动性,在光学、电学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 (3)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 0m) 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 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错误!立方体模型.3 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