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自编

二零零七年三月

前言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通过实验预期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材料的实验方法;三是可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对常用的材料具有独立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

通过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同学们不仅对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一门与生产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必修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评价材料质量,合理而经济地选择和使用材料。

实验一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实验

1.1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水率等概念,以及材料的强度与材料的孔隙率的大小及孔隙特征的关系,验证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主要仪器设备

(1)比重瓶

(2)烧杯

(3)小勺

(4)漏斗

(5)天平

3.实验步骤

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的粉料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放在温度为(t±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1(准确到0.05mL,下同)。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净。

4)取100g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1。用牛角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人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妨碍粉末的继续下落),使液面上升接至20mL刻度处(或略高于20mL刻度处),注意勿使石粉粘附于液面以上的瓶颈内壁上。摇动李氏瓶,排出其中空气,至液体不再发生气泡为止。再放入恒温水槽,在相同温度下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二次读数V2。

5)准确称取瓷皿加剩下的试样总质量m2。

6)石料试样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cm3):ρt=(g/cm3)

式中:

ρt—石料密度,g/cm3;

m1—试验前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m2—试验后剩余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

V1—李氏瓶第一次读数,mL(cm3);

V2—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cm3)。

7)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大于 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2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实验(量积法)

1.主要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

(2)天平

(3)烘箱

(4)干燥箱

2.实验步骤

1)将石料加工成规则几何形状的试件(3个)后放入烘箱内,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用游标卡尺量其尺寸(精确至0.01cm),并计算其体积V0(cm3)。然后再用天平称其质量m(精确至0.01g)。按下式计算其表观密度(体积密度):

(g/cm3)

2)求试件体积时,如试件为立方体或长方体,则每边应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分别量测,求其平均值,然后再按下式计算体积:

( cm3)

式中a、b、c分别为试件的长、宽、高。

3)求试件体积时,如试件为圆柱体,则在圆柱体上、下两个平行切面上及试件腰部,按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量其直径,求6次量测的直径平均值d,再在互相垂直的两直径与圆周交界的四点上量其高度,求四次量测的平均值h,最后按下式求其体积:

(cm3)

4)组织均匀的石料,其体积密度应为3个试件测得结果的平均值;组织不均匀的石料,应记录最大与最小值。

1.3 孔隙率的计算

将已经求出的同一石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用同样的单位表示)代入下式计算得出该石料的孔隙率:

×100

式中

P0—石料孔隙率,%;

ρt—石料的密度,g/cm3;

ρ't—石料的体积密度,g/cm3;

1.4 吸水率试验

1.实验步骤

1)将石料试件加工成直径和高均为5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试件;如采用不规则试件,其边长不少于40~60mm,每组试件至少3个,石质组织不均匀者,每组试件不少于5个。用毛刷将试件洗涤干净并编号。

2)将试件置于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以天平称其质量m1(g),精确至0.01g(下同)。

3)将试件放在盛水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可放些垫条如玻璃管或玻璃杆使试件底面与盆底不致紧贴,使水能够自由进入。

4)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加水至高度的1/2和3/4处; 6h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上,并再放置48h让其自由吸水。这样逐次加水能使试件孔隙中的空气逐渐逸出。

5)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m2(g)。

6)按下列公式计算石料吸水率(精确至0.01%):

×100

式中

Wx—石料吸水率,%;

m1—烘干至恒重时试件的质量,g ;

m2—吸水至恒重时试件的质量,g ;

7)组织均匀的试件,取三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组织不均匀的,则取5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实验二 水泥的基本性质实验

2.1 水泥细度测定(筛析法)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来检验水泥的粗细程度,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 筛筛析法)》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筛 (2)负压筛析仪

(3)水筛架和喷头

(4)天平 3.实验步骤 (1)负压筛法。

1)筛析实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 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 ,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 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

1)筛析实验前,应检查水中无泥、砂,调整好水压及水筛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的距离为35~75㎜。

2)称取试样50g ,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的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放在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0.02)Mpa 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

3)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将水倾出,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5.实验结果计算 水泥细度按试样筛余百分数(精确至0.1%)计算。

%100?=

W R F s

式中 F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s

R ——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 );

W ——水泥试样的质量(g )。

2.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实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法维卡仪 (3)天平 (4)量筒

3.实验方法及步骤 (1)标准法

1)实验前检查 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2)调零点 将标准稠度试杆装在金属棒下,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

后在5~10s 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g 水泥试样加入水中(按经验找水);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 ,停拌15s ,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 后停机。

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

(2)代用法

1)仪器设备检查 稠度仪金属滑杆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能正常运转等。 2)调零点 将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同标准法。

4)标准稠度的测定 有调整水量法和固定水量法两种,可选用任一种测定,如有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①固定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为142.5mL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 ,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 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 ②调整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按经验找水。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 ,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当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4.实验结果计算 (1)标准法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按下式计算。

%

100?=

水泥用量拌和用水量

P

(2)代用法

1)用固定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 (mm ),可从仪器上对应标尺读出标准稠度用水量(P )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 )(%)。

33-

S

4.

=

.0

P185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

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以水泥质量百分数计,计算公式同标准法。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实验,直至达到(28±2)mm为止。2.3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表示),用以评定水泥的质量。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法维卡仪

(2)水泥净浆搅拌机

(3)湿气养护箱

3.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

(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然后放入湿汽养护箱内,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试件在湿气养护箱内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4)初凝测出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

(5)取下测初凝时间的试针,换上测终凝时间的试针。

(6)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一次,当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即为水泥的终凝时间。

(7)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表示。

(8)在测定时应注意,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防止撞弯试针,但结果以自由下沉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净浆的位置距圆模至少大于10mm;每次测定完毕需将试针擦净并将圆模放入养护箱内,测定过程中要防止圆模受振;每次测量时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测得结果应以两次都合格为准。

4.实验结果的确定与评定

(1)自加水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4±1)mm时,所需的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0.5mm(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所需的时间为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来表示。

(2)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

评定方法:将测定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结果,与国家规范中的凝结时间相比较,可判断其合格性与否。

2.4 水泥安定性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

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情况。通过实验可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安定性》的测试方法,正确评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有雷氏法和试饼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2.主要仪器设备

(1)沸煮箱

(2)雷氏夹

(3)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4)其他同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

3.实验方法及步骤

(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若采用饼法时,一个样品需要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若采用雷氏法,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为75~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薄层机油。

(2)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前述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

(3)成型方法

1)试饼成型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间抹动,做成直径为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然后将试饼放入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2)h。

2)雷氏夹试件的制备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15次左右,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模移至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2)h。

(4)沸煮

1)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试件能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浸没在水里,并在煮沸的中途不需添补实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3h±5min。

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5)实验结果的判别

1)饼法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时,则水泥的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若两个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2)雷氏夹法判别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当2个试件

C-)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则为不合格。煮后增加距离(A

C-)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实验。再如此,则当2个试件沸煮后的(A

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实验三普通混凝土实验

3.1 砂石筛分析实验

1. 实验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1 000 g,感量1 g;

(3)方孔筛:孔径为150 μm、300μm、600 μm、1.18 mm、2.36 mm、4.75 mm及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4)摇筛机;

(5)搪瓷盘

(6)毛刷等。

2. 试验步骤

①称取试样500 g,精确到1 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②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 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③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 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的量,超过时应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筛面面积,mm2

d——筛孔尺寸,mm。

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和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②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计算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须重新试验。

③砂的细度模数Mx可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式中Mx——细度模数;

α1、α2、α3、α4、α5、α6——分别为4.75 mm、2.36 mm、1.18mm、600 μm、300 μm、150 μm筛的累积筛余。

④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须重新试验。

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对照,确定该砂所属的级配区。

累计筛余/%

级配区

1 2 3

9.50 mm 0 0 0

4.75 mm 10~0 10~0 10~0

2.36 mm 35~5 25~0 15~0

1.18 mm 65~35 50~10 25~0

600 μm 85~71 70~41 40~16

300 μm 95~80 92~70 85~55

150 μm 100~90 100~90 100~90

1)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3.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拌和方法(人工拌和法)

1.主要仪器设备

(1)磅秤

(2)量筒

(3)拌板

(4)拌铲

(5)抹布

2.实验步骤

1)按所定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后备料。

2)将拌板和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铲自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重复,直至充分混合,颜色均匀,再加上粗骨料,翻拌至混合均匀为止。

3)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在中间作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一半左右在凹槽中(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拌合物上铲切一次,直到拌和均匀为止。

4)拌和时力求动作敏捷,拌和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应大致符合下列规定:

拌合物体积为30L以下时,4~5min;

拌合物体积为30~50L以下时,5~9min;

拌合物体积为51~75L以下时,9~12min。

5)混凝土拌和好后,应根据试验要求,立即进行测试或成型试件。从开始加水时算起,全部操作须在30min完成。

3.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

1,主要仪器设备

(1)塌落度筒

(2)漏斗

(3)捣棒

(4)铁铲

(5)直尺

(6)抹布

2.实验步骤

(1)拌合物塌落度测定:

1)用湿布湿润塌落度筒和漏斗。

2)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塌落筒中,每装一层用捣棒沿螺旋线由边缘渐向中心插捣25次。

3)将塌落筒表面混凝土刮平;把塌落度筒在5-10s内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

4)量取拌合物的塌落度

(2)拌合物粘聚性测定

用捣棒在已塌落的拌合物椎体侧面轻轻击打,如果椎体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石子离析,即为粘聚性不好。

(3)拌合物保水性测定

提起塌落筒后如有较多的水泥浆从底部析出,椎体部分的拌合物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保水性不好。如无这种现象,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4)拌合物塌落度调整

1)实测塌落度大于设计塌落度:保持砂率不变增加5%砂,石。

2)实验塌落度小于设计塌落度: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5%水泥,水。

3.3 混凝土强度实验

3.3.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本实验包括试件的制备、试件的养护、抗压强度实验和实验结果计算四个方面的内容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1. 试件的制作

1) 每一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根据不同要求应从同一盘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或在试验用机械或人工单独拌制。用以检验现浇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构件质量的试件分组及取样原则,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2) 试件制作前,应将试模擦拭干净并将试模的内表面涂以一薄层矿物油脂。

3) 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并稍有富余,然后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开动振动台振动至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时为止。记录振动时间。振动结束后用馒刀沿试模边缘将多余的拌合物刮去,并随即用馒刀将表面抹平。

坍落度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试模,每层厚度大致相等。插捣时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面,插捣上层时,捣棒应穿入下层深度约20~30mm。插捣时捣棒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并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入数次。以防止试件产生麻面。每层插捣次数见表2,一般每100cm2面积应不少于12次。然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馒刀抹平。

00

2. 试件的养护

1)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应在温度为20±5℃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3℃,温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

2) 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件可在温度为20±3℃的不流动水中养护。水的pH值不应小于7。

3) 与构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3抗压强度试验

(1) 试件自养护室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并量出其尺寸(精确至1mm)据以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A(mm)。

(2) 将试件安放在下承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3) 加压时,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 C30时,取每秒钟0.3~0.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时,取每秒钟0.5~0.8MPa。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P(N)。

4. 试验结果计算

(1)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1MPa):

式中fcu—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2。

(2) 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精确至 0.lMPa)。如果三个测定值中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异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相差均超过15%,则该组试件试验结果无效。

(3)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以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标准,其他尺寸试件测定结果,均应换算成边长为150mm立方体的标准抗压强度,换算时均应分别乘以表中的尺寸换算系数。

3.3.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1) 试件从养护室中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在试验前试件应保持与原养护地点相似的干湿状态。

(2) 先将试件擦干净,在试件侧面中部划线定出劈裂面的位置,劈裂面应与试件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3) 量出劈裂面的边长(精确至1mm),计算出劈裂面面积 (A)。

(4) 将试件放在压力机下压板的中心位置。在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加垫层和垫条,使垫条的接触母线与试件上的荷载作用线准确对齐(附图4-3a)。

(5) 加荷时必须连续而均匀地进行,使荷载通过垫条均匀地传至试件上,加荷速度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时,取每秒钟0.02~0.05MPa;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取每秒钟0.05~0.08 MPa。

(6) 在试件临近破坏开始急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继续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

坏荷载(P)。

(7)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01 MPa):

式中 f ts—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试件劈裂面积,mm2。

(8) 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值(精确至 0.01MPa)。如果三个测定值中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异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相差均超过15%,则该组试件试验结果无效。

(9) 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如采用边长为100mm 的立方体非标准试件时,测得的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

3.3.3混凝土抗折(抗弯拉)强度试验

(1) 试验前先检查试件,如试件中部1/3长度内有蜂窝(大于Φ7mm×2mm),该试件应立即作废,否则应在记录中注明。

(2) 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图抗折实验装置图(单位 mm)

1、2、6-一个钢球;3、5-两个钢球;4-试件;7-活动支座;8-机台;9-活动船形垫块(3)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使其与试验机下压头中心距离为225mm,并旋紧两支座。将试件妥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缓缓加一初荷载(约1kN),而后以0.5~0.7MPa/s 的加荷速度,均匀而连续地加荷(低强度等级时用较低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最大荷载。

(4) 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折强度f f(以MPa计)按下式计算:

式中 F—极限荷载,N;

L—支座间距离,L=450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

(5)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折强度值。3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为该组试件的抗折强度。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6) 如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取其余两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

为抗折强度;如有两个试件之结果无效,则该组试验作废。

注:断面位置在试件断块短边一侧的底面中轴线上量得。

(7) 采用100mm×100mm×400mm非标准试件时,三分点加荷的试验方法同前,但所取得的抗折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

实验四硬化混凝土性能检测实验

4.1 混凝土的抗渗性实验

1.实验仪器

(1)混凝土抗渗仪

(2)压力试验机

(3)加压装置

(4)QHKD-1全自动混凝土快速冻融系统

(5)DT-10W动弹仪。

2.实验步骤

1)试件成型和养护应按标准有关规定执行,以六个试件为一组。

2)试验前一天取出养护试件,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在其侧面涂一层熔化的石蜡密封材料,放入烘箱预热过的试件套中。在压力机上将试件压入试件套中。连同试件套固定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3)打开阀门,调整抗渗仪指针初读数,使水压为0.1Mpa。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且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当第一块试件出现渗水时,关闭相应阀门。当第二块试件出现渗水时,关闭相应阀门。当第三块试件出现渗水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此时的水压值。(注:当加压至设计抗渗等级,经8h后第三个试件仍不渗水,表明混凝土已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停止试验。)

4)根据公式计算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5)将试件劈裂,观察内部渗水情况。测量试件内部渗水高度,可进一步比较不同试件的抗渗性能,渗水高度越小,抗渗性能越好。

4.2抗冻性能试验

1)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在28d龄期时开始冻融试验。冻融试验前4d应把试件从养护室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的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要高出试件顶面20mm,试件浸泡4d后进行冻融试验。

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试件表面水分,称重,测量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3)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因水分结冰引起的附加应力,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高出试件顶面5mm左右。

4)把试件盒放入冻融箱内。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即可开始冻融循环。

5)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h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b.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2℃和8±2℃。

c.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15℃升至

6℃所用的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28℃。

d.冻和融之间的转化时间不宜超过10min。

6)试件一般应每隔25次循环做一次横向基频测量,测量前应把试件表面浮渣清洗干净,擦去表面积水,并检查其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测完后,应把试件掉一个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试件的测量、称量以及外观检查应尽量迅速,以免水伤损失。

7)为保证试件在冷液中冻结时温度稳定均衡,当有一部分试件停冻取出时,应另用试件填充空位。

如冻融循环因故中断,试件应保持在冻融状态下,并最好能将试件保存在原容器内用冰块围住。如无这一可能,则应将试件在潮湿状态下用防水材料包裹,加以密封,并存放在-17±2℃的冷冻室或冰箱中。

试件处在溶解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循环。特殊情况下,超过两个循环周期的次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允许1~2次。

8)冻融达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即可停止试验:

a.已达到300次循环。

b.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

c.重量损失率达5%。

实验五 建筑钢材

6.1 钢筋的拉伸性能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三个指标,作为评定钢筋强度等级的主要技术依据。掌握《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实验方法》(GB/T228-2002)和钢筋强度等级的评定方法。

2.主要仪器设备 (1)万能实验机

(2)钢板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两脚爪规等。 3.试件制备

(1)抗拉实验用钢筋试件一般不经过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划线标出原始标距(标记不应影响试样断裂)。

(2)试件原始尺寸的测定 1)测量标距长度

l ,精确到0.1㎜。

2)圆形试件横断面直径应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均值,选用三处测得的横截面积中最小值,横截面积按下式计算:

2

041d A ?=π

式中 0

A ——试件的横截面积(㎜2);

d ——圆形试件原始横断面直径(㎜)。

4.实验步骤

(1)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测定

1)调整实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使对准零点,并拔动副指针,使与主指针重叠。

2)将试件固定在实验机夹头内,开动实验机进行拉伸。拉伸速度为: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每秒钟为10Mpa ;屈服后,实验机活动夹头在荷载下的移动速度为不大于0.5m in

/c L (不经

车削试件

1

02h l L c +=)。

3)拉伸中,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定荷载,或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荷载,即为求的屈服点荷载

s

P 。

4)向试件连续施荷直至拉断由测力度盘读出最大荷载,即为求的抗拉极限荷载

b

P 。

(2)伸长率的测定

1)将已拉断试件的两端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如拉断处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

2)如拉断处到临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1/30

l 时,可用卡尺直接量出已被拉长的标距长度1

l (㎜)。

3)如拉断处到临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3

l 时,可按下述移位法计算标距1l (㎜)。

4)如试件在标距端点上或标距处断裂,则实验结果无效,应重新实验。 5.实验结果处理

(1)屈服强度按下式计算:

0A P s s =

σ

式中 s σ——屈服强度(Mpa ); s

P ——屈服时的荷载(N );

A ——试件原横截面面积(㎜2)。

(2)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A P b b =

σ

式中 b σ——屈服强度(Mpa ); b P ——最大荷载(N );

A ——试件原横截面面积(㎜2)。

(3)伸长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100)(0

1510?-=

l l l δδ

式中 )(510δδ——分别表示0010d l =和005d l =时的伸长率;

l ——原始标距长度10

d (或5

d )(mm );

1l ——试件拉断后直接量出或按移位法确定的标距部分长度(mm )(测量精确至0.1mm )。

(4)当实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实验,如仍有不合格项目,则该批钢材判为拉伸性能不合格。 6.2 钢筋的弯曲(冷弯)性能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检验钢筋的工艺性能评定钢筋的质量。掌握GB/T232—1999钢筋弯曲(冷弯)性能的测试方法和钢筋质量的评定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压力机或万能实验机

3.试件制备

1)试件的弯曲外表面不得有划痕。

2)试样加工时,应去除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形成的影响区域。

3)当钢筋直径小于35㎜时,不需加工,直接实验;若实验机能量允许时,直径不大于50㎜的试件亦可用全截面的试件进行实验。

4)当钢筋直径大于35㎜时,应加工成直径25㎜的试件。加工时应保留一侧原表面,弯曲实验时,原表面应位于弯曲的外侧。

5)弯曲试件长度根据试件直径和弯曲实验装置而定,通常按下式确定试件长度:

l

=d

5+

150

4.实验步骤(过程)

(1)半导向弯曲

(2)导向弯曲

5.实验结果处理

按以下五种实验结果评定方法进行,若无裂纹、裂缝或裂断,则评定试件合格。

(1)完好试件弯曲处的外表面金属基本上无肉眼可见因弯曲变形产生的缺陷时,称为完好。

(2)微裂纹试件弯曲外表面金属基本上出现细小裂纹,其长度不大于2㎜,宽度不大于0.2㎜时,称为微裂纹。

(3)裂纹试件弯曲外表面金属基本上出现裂纹,其长度大于2㎜,而小于或等于5㎜,宽度大于0.2㎜,而小于或等于0.5㎜时,称为裂纹。

(4)裂缝试件弯曲外表面金属基本上出现明显开裂,其长度大于5㎜,宽度大于0 .5㎜时,称为裂缝。

(5)裂断试件弯曲外表面出现沿宽度贯穿的开裂,其深度超过试件厚度的1/3时,称为裂断。

注:在微裂纹、裂纹、裂缝中规定的长度和宽度,只要有一项达到某规定范围,即应按该

级评定。

实验六沥青基本性能实验

6.1 沥青的针入度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沥青针入度,可以评定其粘滞性并依针入度值确定沥青的牌号。掌握《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4509-1998),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针入度仪

(2)标准针

(3)恒温水浴

(4)试样皿

(5)平底玻璃皿、温度计、秒表、石棉筛、可控制温度的砂浴或密闭电炉等。

3.试样制备

(1)将预先除去水分的试样在砂浴或密闭电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以防局部过热),加热到使样品能够流动。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试样估计软化点100℃,加热时间不超过30min。加热和搅拌过程中避免试样中进入气泡。

(2)将试样倒入预先选好的试样皿内,试样深度应大于预计穿入深度10mm。

(3)将试样皿在15~30℃的空气中冷却1~1.5h(小试样皿)或1.5~2h(大试样皿),在冷却中应遮盖试样皿,以防落入灰尘。然后将试样皿移入保持实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水面应高于试样表面10mm以上,恒温1~1.5h(小试样皿)或1.5~2h(大试样皿)。

4.实验步骤

(1)调整针入度的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他外来物,无明显摩擦。用合适的溶剂清洗标准针,用干棉花将其擦干,把标准针插入针连杆中固紧。

(2)将已恒温好的试样皿从水槽中取出,放入水温控制在实验温度±0.1℃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应不少于10mm。

(3)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放在针入度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刚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必要时用放置在合适位置的光源反射来观察。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的指针为零。

(4)用手紧压按扭,同时开动秒表,使标准针自由下落穿入沥青试样,到规定时间(5s)停压按扭使标准针停止移动。

(5)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此时刻度盘指针的读数即为试样的针入度,用1/10mm 表示。

(6)同一试样至少平行实验三次,各测点间及测定点与试样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每次实验后都应将放有试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的水温保持实验温度。每次实验都应采用干净针。

5.实验结果处理以三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沥青的针入度。三次实验所测针入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6.2 沥青的延度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沥青的延度,可以评定其塑性的好坏,可以评定其塑性并依延度值确定沥青的牌号。掌握《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4508-1999),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延度仪

(2)试模

土木工程材料课后题答案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 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 答: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各性质变化如下表: 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导热性 2材料的密度、近似密度、表观密度、零积密度有何差别答: 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 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 答: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 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 答: 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 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 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 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工程材料安装工程常用材.. 2 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例如花岗岩、辉绿岩、火山首凝灰岩等。2)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地表的各类岩石经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后破坏后补水流、冰川或风力搬运至不同地主,再经逐层沉积并在覆盖层的压力作用或天然矿物胶结剂的胶结作用下,重新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例如,页岩、菱镁矿,石灰岩等。3) 变质岩,是地壳中原有的各类岩石在地层的压力或温度作用下,原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新岩石。例如,大理石、片麻岩等。 2比较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的性质和用途,并分析它们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答:这几种石材性质不同的于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别:花岗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和云母,它呈全晶质结构。花岗岩表观密度大,抗压强度高,抗冻性好,刻水率小,耐磨性好,耐久性高,但耐火性差。它常用于基础、甲坝、桥墩、台阶、路面、墙石和勒脚及纪念性建筑物等。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 3,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但常含有白云石、菱镁矿、石英、蛋白石等, 因此,石灰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分、致密程度以及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石灰岩来源广,硬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集及答案详解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集 目录 0 绪论 (2) 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3) 2气硬性胶凝材料 (10) 3水泥 (15) 4混凝土 (23) 5建筑砂浆 (43) 6墙体材料 (46) 7天然石材 (50) 8金属材料 (52) 9合成高分子材料……………………………………………………………10木材…………………………………………………………………………11沥青与防水材料……………………………………………………………12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 0 绪论习题解答………………………………………………………………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解答……………………………………… 2气硬性胶凝材料习题解答………………………………………………… 3水泥习题解答………………………………………………………………

4混凝土习题解答…………………………………………………………… 5建筑砂浆习题解答………………………………………………………… 6墙体材料习题解答………………………………………………………… 7天然石材习题解答………………………………………………………… 8金属材料习题解答………………………………………………………… 9合成高分子材料习题解答………………………………………………… 10木材习题解答………………………………………………………………11沥青与防水材料习题解答…………………………………………………12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习题解答………………………………………… 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 0 绪论 学习指导 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作用、发展趋势与技术标准以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任务。 二、基本要求 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与发展趋势,领会土木工程材料标准化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三、重、难点提示 1、重点提示: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2、难点提示:土木工程材料的产品及应用的技术标准。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 验指导湖南工学院20XX年3月 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 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简介 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 1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 快档50mm/s慢档25mm/s 2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200mm 3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 5工作电压

220V 50HE 工作原理: 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EP503A深度知 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 实验 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遥控键如图3所示: 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 3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 验步骤 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 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根立柱为 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 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 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近到远调整; 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 机安排。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 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 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 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 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 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 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 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 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从另一方面讲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个人记忆的

土木工程材料题库与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题库及参考答案

2015.6.18 绪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产品标准 2、工程建设标准 参考答案: 1、产品标准:是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指定的标准。其 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法、检验规则、包装、储藏、运输等。建筑材料产品,如各种水泥、瓷、钢材等均有各自的产品标准。 2、工程建设标准:是对基本建设中各类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 的事项所指定的标准。与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有关的标准,有各种结构设计规、施工及验收规等。 二、填空题 1、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及化学成分,将土木工程材料可以分为、和三类。 2、我国的技术标准分为、、和四级。 参考答案: 1、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2、标准、行业标准、地标准、企业标准 三、简答题 1、简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

2、实行标准化的意义有哪些? 3、简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的基本法与要求以及实验课学习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土木工程材料有下列发展趋势: 1)高性能化。例如研制轻质、高强、高耐久、优异装饰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采用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2)多功能化。具有多种功能或智能的土木工程材料。 3)工业规模化。土木工程材料的生产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而且为了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便于机械化施工,生产要标准化、大型化、商品化等。 4)生态化。为了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生产节能型、利废型、环保型和保健型的生态建材,产品可再生循环和回收利用。 2、实行标准化对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这样就能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达到统一认识。以建筑材料性能的试验法为例,如果不实行标准化,不同部门或单位采用不同的试验法。则所得的试验结果就无可比性,其获得的数据将毫无意义。所以,没有标准化,则工程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及质量的检验就失去了共同依据和准则。由此可见,标准化为生产技术和科学发展建立了最佳秩序,并带来了社会效益。 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容繁杂、涉及面广、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等特点,因此学习时应在首先掌握材料基本性质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再熟悉常用材料的主要性能、技术标准及应用法;同时还应了解典型材料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技术性能特点,较清楚地认识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及性能;必须熟悉掌握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品种和规格、选择及应用、储运与管理等面的知识,掌握这些材料在工程使用中的基本规律。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土木工程材料思考题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思考题答案 绪论 1、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在现代建筑业中有何意义? (1)建材在基建总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总投资的60%)(2)建筑形式、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受建材品种、质量的制约(3)建材量大面广,涉及资源、能源、环境等各方面,具有综合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土木工程材料可分为哪几类? 按组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按作用: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使用部位: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等。 3、选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就地取材,选用技术成熟、经济实用的建材(2)遵照有关政策法规,合理使用利废、节能的新材料,淘汰粘土砖等落后传统建材(3)综合考虑材料性能、施工进度、热工及抗震等建筑性能要求、工程投资等因素。总之,要做到:价廉物美、满足使用要求、综合效益好。 4、对于传统土木工程材料与新品种材料的使用应抱什么态度? 传统建材有长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但面临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更新,也暴露出不足和落后,应结合地区特点、工程性质、市场规律进行合理利用和改进。新型建材既存在技术成熟、经济可行方面的问题,也面临人们观念更新、设计与施工、销售配套等问题,因此,既不要盲目照搬,也不要消极保守,应积极而慎重地推广使用。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有何区别?材料含水后对它们有何影响? (1)定义、测试方法;(2)大小:ρ> ρ’> ρ0 > ρ0’ (3)适用对象:块材,散粒状;(4)影响因素:孔隙率、含水率。 2、试分析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特征对材料的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及吸声性的影响? 孔隙率越大,表观密度越小、强度越低。开孔能提高材料的吸水性、透水性、吸声性,降低抗冻性。细小的闭孔能提高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和耐久性。细小的开孔能提高材料的吸声性。 3、一块砖,外形尺寸240*115*53mm,从室外取来时重量为2700g,浸水饱和后重量为2850g,绝干时重量为2600g,求此砖的含水率、吸水率、干表观密度。W含=(2700-2600)/2600*100% W吸=(2850-2600)/2600*100%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完整word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131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杨轶芙编 实验学时:6学时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 - 1 -实验二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 - 3 -实验三暗适应测试实验 ..................................................................... - 5 -实验四明度适应测试 ......................................................................... - 8 -实验五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 - 10 -实验六听觉实验 ............................................................................... - 15 -实验七动作稳定性测试 ................................................................... - 22 -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目的』 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EP707A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 2、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 M3螺栓各25个 3、计时范围0~9999.99秒 4、电源电压220V 50HZ 5、消耗功率10W 6、外形尺寸505×310×48 7、重量3.5千克(净重) 『实验内容』 (一)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有100个φ 1.6mm 孔),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被试用优势手拿住镊子钳住φ1.5针,插入开始位,计时器开始计时 3、依次用镊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钳住φ1.5针插满100个孔,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4、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二)指尖灵活性测试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当被试用优势手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

土木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集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 试述材料成分、结构和构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参考答案: 材料的成分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材料的化学性质,还会 影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材料的成分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某些成分的改变,可能会对某项性质引起较大的改变,而对其他性质的影响不明显。 材料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结构是决定材料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可分为微观结构和细观 结构。材料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影响到材料的强度、硬度、熔点、变形、导热性等性质,可以说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着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材料的构造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构造主要是指材料的孔隙和相同或不同材料间的搭配。不同材 料适当搭配形成的复合材料,其综合性能优于各个单一材料。材料的内部孔隙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导热性、水渗透性、抗冻性等。 总之,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决定了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的变化带来了材料 世界的千变万化。 2.试述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的定义、测定方法及相互关系。密度与视密度的区别何在 参考答案: 密度ρ:是指材料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测定方法:将材料磨细成粒径小于0.25mm 的粉末,再用排液法测得其密实体积。用此法得到的密度又称“真密度”。 表观密度0ρ: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测定方法:对于外形规则的块体材料,测其外观尺寸就可得到自然体积。对于外观不规则的块体材料,将其加工成规则的块体再测其外观尺寸,或者采用蜡封排液法。 孔隙率P :材料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百分比。 相互关系: %10010????? ??-=ρρP 密度与视密度区别:某些散粒材料比较密实,其内部仅含少量微小、封闭的孔隙,从工程使用角度来说,不需磨细也可用排液法测其近似的密实体积,这样测得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3.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对表观密度的影响:材料孔隙率大,在相同体积下,它的表观密度就小。而且材料的孔隙在自然状态下可能含水,随着含水量的不同,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均会发生变化,则表观密度会发生变化。 对强度的影响:孔隙减小了材料承受荷载的有效面积,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且应力在孔隙处的分布会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