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外国文学重点

外国文学重点

外国文学重点
外国文学重点

莎士比亚艺术成就及特色

A.与其它艺术家区别。在守护人性自由及意志,同时看到人形的弱点及欲望的疯狂和恐怖,突出人类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品质。

B.创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尊敬每个人物的内心,极具个性又具有普遍人性,像一面镜子供每个人打量。

C.用37部喜剧将人类心灵的每个角落翻遍,用智慧和热情的光芒打开一片新大陆,将一切善恶化为完美的音响和绚烂的色彩。

D.线条繁复,剧情复杂,既刻画了人与人的外部冲突,又聚焦心灵内部冲突。创作手法灵活多变,悲喜交织,雅俗共赏,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E.词汇丰富,随心所欲的驾驭语言,大量的隐喻,双关,极大的夸张。用语言迁就思想。

F.剧本情节绝大多数来自史书和剧作。但经他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别人的世界让它变成了共同的,精神的,思想的境界,达到了别人无法抵达的广度,深度,宽度。

G.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布满了哲思的味道。感情形象和理性的思索混为一体。

宗教文学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是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斯拉夫文。基本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主要功能是,用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幸福诱惑欺骗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使其俯首帖耳忍受社会的苦难,以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血腥统治。

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并将这些艺术形式和手法发展到成熟阶段。

宗教的作用(优点)

1.净化社会风尚,建立社会的公序良俗。

2.制约了世俗皇帝的权利。

3.部分人从物质生活中脱离出来,从事精神生产,拓展开阔了精神世界,给人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受教育场所,创办了大学。

4.宗教让人们学会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助于克服人类自大狂的心理。

基督教对文艺的影响

1.基督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空间,丰富了文艺的想象。

2.把人的目光从外部世界撤离,返回内心世界,促使了自省文学的兴盛,西方文学包含“罪感、耻感”的主题。

3.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风格。

特点:a.庄严、崇高、宏大b.注重对比对照,善与恶,美与丑,灵与肉,有对照才有美。c.重视觉,尊色彩,刺激了造型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英雄史诗

a.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即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它们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多产生在氏族部落发展和迁徙前后。描写的是他们为氏族部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所进行的血亲复仇斗争以及和自然进行的斗争。表现出了浓郁的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有较高的认识、思想和艺术价值。

b.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

中期英雄史诗都有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也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中期英雄史诗的主人公是封建国家的英雄,表现的是他们忠君爱国的观念和统一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骑士文学

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型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要题材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

最早产生在发过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从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形式多半借助民歌形式演化而来。其中有短歌、感兴诗、牧歌、小夜曲、破晓歌等,尤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大量的骑士抒情诗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

骑士传奇

是一种叙事诗,兴旺于法国北方,其主要内容写骑士为了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为了赢得贵夫人的爱情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是异教徒斗争,其中超自然的荒诞传说没有历史依据。

谣曲

一种故事性的诗歌。从民间口头发展而来的。题材广泛,咏唱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传唱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

市民文学

城市文学又成为市民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产生的反应市民思想的世俗文学。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内容主要是批判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等。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等。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返教会倾向。艺术上,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采用隐喻、寓意、象征的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

但丁

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青年时代的但丁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新生》是作家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这首诗是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理论著作《论俗语》是最早一部关于语言和诗律的专著。《飨宴》是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语写成的学术论著。《帝制论》是一部政治论著。

《神曲》

结构:a.“三”地狱,炼狱,天堂原文严格按照三行,三行,排列(一段三行)

b.99首,各部分各33首,分三部分,加序曲,共100首。

c.押韵为三步调“ABA”“BCB”“DCD”调

主题:a生命的主题,生命的开腾与下坠。地狱-炼狱-天堂。

b政治的主题。(教权与政权)

c 宗教主题,宗教与异教的冲突。

艺术特色:1想象力丰富,对地狱,炼狱,天堂的描写色彩分明,线条清晰,轮廓逼真。

2把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社会习俗与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内心感受柔和在一起,使全诗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袤与丰富。

3用隐喻和象征性的手法把历史与现实连在一起,把个人命运民族命运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连在一起。

4用优美的意大利语写成《神曲》,给意大利语带来了尊严,为意大利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和民间用语,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特点

a 立足现世,直面现世,采用写实主义描写人间的喜怒哀乐。(宗教写来世)

b 反对禁欲,肯定身体的欲望,鼓吹个性解放,强调尊崇自然而生活

c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反对精神禁锢

d 突出口语,俗语的地位,采用民众日常的语言写作

e 人文主义作家反对教会,不反对宗教。

代表作家:卜伽丘《十日谈》,比特拉克《歌集》,拉伯雷《巨人传》

《十日谈》的主题:揭露教会的腐败,神职人员的虚伪和荒淫。礼赞生命,歌颂男女爱情。反对宗教仇视,提倡宗教宽容。颂扬小市民的机智与勇敢,巧妙应对僵局。

《巨人传》的主题:讽刺教会的禁欲思想。讽刺司法腐败。讽刺贪官污吏敲诈勒索的行为。批判神学违背常识,脱离实际,让人越学越蠢。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创作意图:反映骑士小说,给人类心灵带来的毒害。开头与结尾都以骑士小说为起始点。主题:a爱与知的冲突。B理想与现实的冲突。C寻找另一双眼睛,对我们进行评判,对我们进行肯定。D艺术与生活的冲突。

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又高又瘦,冲向天空。(理想主义者飞上高空)

桑丘:又矮又胖,贴近大地。(现实主义者贴近大地)

堂代表理想,桑代表现实。唐代表热情,桑代表冷静。堂代表疯狂,桑代表清醒。堂代表救人,桑代表自救。堂是火,桑是水。堂是诗,桑是散文。其实两人代表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半球。

写作特色:a在戏剧背后是悲剧,在戏谑背后是庄重,在笑谈背后是哲理。

b漫画式的夸张,精工细品式的写实相结合。

c 人物形象,一主一仆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在对比中突显双方个性。

d 作品为我们打开广阔的生活画卷。

e 作家较少描绘自然景物,较多聚焦人文景观。

f 有意扰乱小说和现实中两个世界的界限。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这部戏剧表面上看是哈姆莱特一个人的痛苦,实际上市全人类的痛苦。(身份的焦虑)

中心情节是探索叔父杀害父亲的秘密,从而延伸到探索全人类生存的秘密。

迟迟不报仇的原因是:1叔父在忏悔,杀死的人在忏悔将会升天堂,确定事情的真相,是否叔父杀死父亲。2知与情对意(决心)的影响,理智与情感的战争。3女人。全人类都是脆弱的,复仇无意义。4对人生的意义已经看的太透。5他对母亲和叔父的感情。6责任太重大而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两者不相称。

戏剧的主题:死亡主题。亲情,友情,爱情的毁灭。美的毁灭。

艺术特色:1打破悬念,开头破悬念2由一系列误杀组成,结构巧妙3用了大量的格言,隐喻,双关语4延长了痛苦的时间,加剧了悲剧的苦难程度。

两篇相比较。

行动与思想。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消失的世界与未来的世界。古道热肠和怀疑多虑。

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文学巴洛克的特征:1强调感觉,表达欲望。2叙事风格上,情节是多线条,多向展开,没有统一的主题,中心,打破叙事的逻辑性和秩序。3追求语言的新奇,铺张,诡异,不符合语法。4以伽桑迪哲学为基础,跟着感觉走。

三一律

“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古今之争

A.文学创作应该演习陈规,还是另辟新路。

B.文学创作应该题材为历史,还是现实生活。

来源:a.自然科学的发展,万有引力的发现。自然科学发现理性。b.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性识破感观的骗局,和谐有序。c.政治推崇忠君爱国。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与18世纪有一定的联系,但是19世纪浪漫主义政治反对等级制度,反对上层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向往政治方面的自由社会,反抗专制。卢梭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鼻祖,狂飙运动是浪漫主义冲击的浪头。经济上,物欲横流,科技物质对心灵的束缚,拜金主义,反对物欲对人心的束缚,提出了要回归自然,原始的生活。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高扬的精神自由,反对思想的捆绑,反对各种艺术清规戒律的束缚。2突出自我,放大自我,扩张自我。3对神秘与不可知的事物表现出痴迷的探索和探索的热情。4在创作上推崇灵感,激情,直觉。肯定天才的作用,追求迷狂和迷醉的体验,张扬生命的热力,反对说教,激情飞扬,纵横想像,在浓郁情感中有淡淡的迷茫郁郁。

消极浪漫主义:抨击现代文明,提倡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代表:华兹华斯,济慈。

积极浪漫主义:对现实人生不满,用笔端抨击现实,寻求建立更好的社会。拜伦。马克思。

17世纪的文学包括古典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思想特征:1受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的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国王,文学和现实生活结合紧密。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3尖锐的抨击贵族的骄奢淫逸,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4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

文艺特点:1描写永恒的人性,去除了时空的限制,达到了整个时空,从古至今,整个人类的共鸣。2遵循理性,主张用理性来约束感性。3遵循文学的陈规a三一律b不能写邪恶之人,不能写生病,死去,贫穷等。c 不能把贫民作为主人公。悲剧主角必须是贵族。d 不能写三妻四妾。4语言:典雅精致,庄重,华丽,表现出贵族趣味。5说理文学盛行,散文作品兴盛。

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启蒙文学的特征:1突出了文学回应现实,干预现实,改变现实的目的。文学史思想斗争的武器。2作品的主人公不再是贵族,而是中下层的贫民阶级。3文体的变革。散文体作品压倒诗体作品,悲剧喜剧退居边缘,正剧收到推崇,小说叙述方式多样化。4采用民间故事和民众语言,作品通俗易懂。

狂飚突进运动

“狂飚突进”运动是1770年至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人物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狂飚突进”运动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体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内涵:1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作为武器,歌颂自由平等,抨击等级制度和思想禁锢。2突出个人的创造性,推崇天才,大胆豪放的宣泄各种不满的情绪。3代表人物:席勒,歌德。

莫里哀戏剧的创作特点,贡献:

1吸取了闹剧的一些技巧,但克服了闹剧的肤浅和狭隘,创造了有深度有广度的风俗和性格喜剧。2极具平民意识,以平民为主角,上层人物为嘲讽对象。3鲜明的时代感,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和风俗。4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5开创了散文戏剧。

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等。

《爱弥儿》:1父母不应该打击儿童的好奇心,让其自由发展,顺其天性。2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到野外接受教育。3要有强健的体魄。4不要给儿童太多的心理负担。5父母亲身教优于言教。6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众生的平等的。7宗教是虚伪的。

《忏悔录》:在写作方面的意义,价值:启示。写自传如何处理自我与自己,自己的他人的关系。对待自己,平视,仰视,俯视。采用自己平视自己的态度,没有丑化与美化自己,较坦诚。结果,在日本引发了“私小说”运动。

卢梭的写作特点:1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探索人类的心灵,为现代心理分析小说奠定了基础。2把诗的抒情引入小说,是小说在叙述描写之外带上了诗的素质。3浓墨重彩的描写自然景物,在小说中插入回归自然的主题,为后世田园牧歌文学奠定基础。

《拉摩的侄儿》狄德罗

特点:a.突出文学干预现实的功利目的,把文学当作思想斗争的武器,是许多作品以讽刺、说理、议论见长,孕育了大量哲理小说。

b.主人公不再是贵族,而是中下层的市民,新兴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散文体作品压倒了诗体作品。

d.采用民间故事和民众语言,作品通俗,面向大众,期待读者发生变化。

歌德:

成就:1抒情诗。《歌德文集》。2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信体小说,《威廉麦斯特》成长小说。3戏剧《浮士德》长篇历史诗剧。4自然科学家(色彩,植物学家)

友情:赫尔德,贝多芬,席勒。(狂飙运动的发起者,戏剧《强盗》《阴谋》,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歌德同著抒情诗)。

《浮士德》: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

主题:1知识的悲剧。知识的渺小,信仰和知识的矛盾,(知识无法解答,依靠信仰)知识压制人的灵性。2爱情的悲剧。3美的悲剧4政治的悲剧5事业的悲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德国第一部引起广泛的国际反响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歌德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描写了维特和绿蒂的爱情悲剧。

湖畔派: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华兹华斯:生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1出生地环境优美,湖光山色,环境的内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接受了浓郁的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新兴文化的熏陶。3政治信念,向往法国大革命,向往彻底的自由。4在乡间的生活,写了大量的民生疾苦,运用大量的口语。5友情,双方互相鼓励,共同出版诗歌合集。6兄妹之情。

创作风格:1不凭空想象,总是先写自然景物或者是社会生活,在上升到思想,情感的层面。2重视哲理,用理性来调节自己的情感。(缺点:有时只顾说教,情感不够强烈)3语言朴实,平易却又余味无穷。

拜伦的个性和文学创作的关系:1急躁,任性,放纵,有一股不可遏制的狂躁热情,很难自我束缚。2自卑,自尊,自负。3孤独忧郁,落落寡合,人生无所寄托。4侠骨柔情,爱打抱不平。政治信念:提倡自由,反对专政,专制。宗教信念;无神论者,抨击宗教的虚伪。《唐璜》主题:1对上层社会婚姻模式的嘲讽和批判。虚伪,建立在权利,金钱和美貌的基础上。2对男女真挚感情的歌颂。3对自由的呼吁。4对宗教神学的讽刺。5抨击英国的对外侵略。6歌颂革命。

写作特点:1身段柔软,心态松弛,收放自如,开合有度。2塑造出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3写出属于自己的景物,动物。4两个声部交织,5双主题变奏。6喜剧氛围和悲剧分为对比。7采用双向对游的形式把各种地点场景风土人情穿在一起。

惠特曼

美国民族诗人,他是第一个使散文诗发挥巨大作用的诗人。代表作《草叶集》。

俄罗斯艺术与草原的开阔,伏尔加河的忧郁,美国撒野的文学,多民族,多探险。惠特曼多身体的细节,强调身体的力量,反对道德,神性,理性,主体对身体的打压。

思想内涵:《铭言》点睛之作。1寻找自爱与他爱的协调。2歌唱自由,平等,民主。身体和灵魂,身体内部各个部位,不同阶层,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平等。3生命的变迁和短暂,轮回。4大量性爱的描写。

特色:1语言粗糙,情感浓烈,诗风豪放开阔,给人的精神以重压,泥沙俱下。自由从容的姿态发出精神的呼喊。2不厌其烦的罗列各种事物,像开裂清单。诗歌缺少向前行进的时间感,只拥有向八方扩张的空间感。3最温柔的感觉最粗鲁的体验相融合,最异常的事物,与最神秘的灵魂相激荡。

价值:1没有提炼,只是矿石,需要打磨得到财富。2不是华美的大厦,而是精神的脚手架,为精神的建设做准备。3开创新型文本散文诗,成为后代作家学习的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