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教育部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和有关法律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以下简称补助经费),是指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支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转移支付资金。本办法所称城市、农村地区划分标准:国家统计局最新版本的《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的第5-6位(区县代码)为01-20且《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中的第13-15位(城乡分类代码)为111的主城区为城市,其他地区为农村。

第三条补助经费管理遵循“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客观公正、规范透明,注重实效、强化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补助经费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重点确定支持内容。现阶段,重点支持本办法第五条至第七条所规定的内容。

第五条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包括:

(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执行。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和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含以2016年为基数核定的出版发行少数民族文字教材亏损补贴),具体根据各省份义务教育在校生数、补助标准、教科书循环使用等因素核定。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规定比例分担,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具体根据各省份义务教育寄宿生数、寄宿生贫困面、补助标准、分配系数等因素核定(补助标准、分配系数及分配公式详见附表,下同)。中央财政对城市学生的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

(二)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北方取暖地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规定比例分担,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具体根据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份义务教育在校生数、规模较小学校数、分配系数等因素核定。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由中央统一确定。

本办法所称公用经费是指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等方面支出的费用,具体支出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支出。其中,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三)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公办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中西部地区所需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规定比例分担,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具体根据各省份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数、生均校舍面积标准、安全校舍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面积补助标准、分配系数等因素核定;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奖补,补助经费具体根据各省份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数、财力状况、校舍安全保障投入及危房改造成效等因素核定。

(四)对地方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给予综合奖补,中央财政补助经费根据相关省份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情况、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工作努力程度等因素核定,地方可统筹用于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相关支出。

现阶段,以各地实际发放乡村教师月人均生活补助标准与中央综合奖补标准(月人均200元)的比值为参考值,设立综合奖补标准调整系数。中央财政按照综合奖补标准、参考调整系数核定相关省份综合奖补资金。

第六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对特岗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补助资金根据在岗特岗教师人数、补助标准与相关省份据实结算。

第七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营养膳食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用于向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不得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学校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劳务费、宣传费、运输费等工作经费,具体根据国家试点地区覆盖学生数、补助标准核定;对于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具体根据地方试点地区覆盖学生数、地方财政投入、组织管理、实施效果等因素核定。现阶段,对地方试点膳食补助标准达到每生每天4元以上的省份,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2元标准给予奖补;对未达到4元的省份,按照每生每天1.5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第八条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实际以及财力状况适时调整第五条至第七条相关补助标准及分配因素。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分配公式为:某省份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资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

第九条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教育部报送当年补助经费申报材料。申报材料需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后报送。逾期不提交的,相应扣减相关分配因素得分。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上年度补助经费安排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上年度补助经费使用情况、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全省义务教育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

(三)上年度省级财政安排用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资金统计表及相关预算文件。

第十条补助经费由财政部、教育部共同管理。教育部负责审核地方相关材料和数据,提供资金测算需要的基础数据,并提出资金需求测算方案。财政部根据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研究确定各省份补助经费预算金额。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明确省级及省以下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在经费分担、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切实加强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财政部和教育部于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后三十日内正式下达补助经费预算。每年10月31日前,提前下达下一年度补助经费预计数。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在收到补助经费预算文件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按照预算级次合理分配、及时下达,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二条补助经费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中,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包括免费教科书、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费、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和综合奖补等补助经费)拨付暂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执行。补助经费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执行。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由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统一组织采购。

第十三条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在分配补助经费时,应当结合本地区年度义务教育重点工作和本省省级财政安排的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加大省级统筹力度,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要按责任、按规定切实落实应承担的资金;合理界定寄宿生贫困面,提高资助的精准度;合理确定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项目管理的具体级次和实施办法;统筹落实好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的工资津补贴等政策;指导省以下各级财政、教育部门科学确定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及经费补助方式等。

第十四条县(区)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落实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区域内相关教育经费的统筹安排和使用,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向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薄弱学校倾斜,保障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的基本需求;加强学校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规范学校财务管理,确保补助经费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县(区)级教育部门应会同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定期对辖区内学校校舍进行排查、核实,结合本地学校布局调整等规划,编制校舍安全保障总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本省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项目管理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项目实施和资金安排情况,要逐级上报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支出,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支出;制定完善内部经费管理办法,细化公用经费等支出范围与标准,加

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做好给予个人有关补助的信息公示工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六条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开展补助经费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地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加强补助经费的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按照规定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基础信息管理,确保学生信息、学校基本情况、教师信息等数据真实准确。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当按照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对补助经费实施监管。

第十七条补助经费要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严禁将补助经费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从补助经费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对于挤占、挪用、虚列、套取补助经费等行为,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补助经费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复核过程中,违反规定分配补助经费或者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或项目)分配补助经费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照《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追究责任,并视情况提请同级政府进行行政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教育部发布的《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财教〔2004〕5号)、《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6号)、《东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287号)、《关于变更东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

改造工作情况材料报送时间的通知》(财办教〔2010〕36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231号)、《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财政奖励实施暂行办法》(财教〔2008〕490号)同时废止。上述文件涉及相关工作的管理办法由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附: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相关补助标准、分配系数及分配公式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整理)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微言教育2016-07-13 17:20:47教育工作问题阅读(5914)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要介绍《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及学生流动给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刘延东副总理就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校际、群体间均衡发展是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见》,先后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务院印发实施。 2.问: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答: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要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要求,遵循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重点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优先发展,统筹规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做到公共资源配置上对义务教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提高质量,公平共享。把立德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调查报告 调查人:李冰指导老师:董琰 时间:2012年8月27日 地点:河北省迁安市 正文: 一、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地点: 河北省迁安市。根据迁安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域的不同,将此次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设定为迁安城区和农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2、调查对象: 小学。迁安城区的小学以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海桥外语学校为代表;农村的小学以杨各庄镇小学、徐流营小学、徐流口小学、曲河小学为代表(其中徐流营、徐流口、曲河为杨各庄镇属下的农村)。 3、调查目的: 通过对迁安市城乡教育资源的比较,得出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基本情况,再根据差距的具体情况,拟定可行的对策,并对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旨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增强教育的公平性。 4、调查方法和手段: (1)典型调查法

(2)访问法 二、调查内容 1、调查过程: (1)首先通过自己的网络调查初步了解所要调查的小学的具体位置和学校环境。 (2)收集近几年教育局下发的有关小学教育的通知。 (3)分别对所调查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4)对收集的资料和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5)针对结论分析问题,探寻解决对策。 (6)向迁安市教育局反应有关情况,提出合理建议,探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可行性。 2、调查结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 上述表格中写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项目,经过对9所学校的实地勘察比较调研发现城乡的小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既表现在硬件设施上也表现在软实力上,而且差距不容小觑。 (1)差距最明显的就是硬件教学设施。 在校园总的占地面积方面,城市里小学的占地面积远大于农村的小学,建筑面积就更相差甚远了,而且,城市里的小学都是高大的教学楼而农村的小学以瓦房为主。 现在的迁安城市里的小学教室都是多媒体授课,节能灯、电风扇、饮水机随处可见,海桥外语学校的教室甚至拥有空调;而农村的小学教师只配有简易的黑板、泛黄的电灯、破旧的桌椅。 实验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就充分发挥了这一点,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使得实验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真实的展现了神奇的科学现象。当然迁安城区的其他小学的实验室也相当不错,能真正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迁安农村的小学可就大不一样,简陋的实验室,陈旧的实验仪器设备,基本上一个学期才上2节实验课。更有甚者,由于经费的原因,徐流口小学的实验课已经停止了,买不起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居然成了大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小学的计算机课应该十分普及,但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汇报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汇报 多年来,固镇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局面。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304所,其中幼儿园87所,小学186所,初中18所,特教学校1所,高中阶段学校12所。在校学生98187人。在编教师4607人。固镇县XX年被评为国家“两基”工作先进县,县政府受到国务院表彰。XX-XX 年度,固镇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10次获全省优秀等次。XX年、XX年固镇县被评为省级学前教育先进地区。XX年11月,在皖北地区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XX 年10月,成功创建安徽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 XX年“全面改薄”工作启动以来,固镇县根据国家、省、市“全面改薄”工作的统一安排和布署,扎实推进工作,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改薄”各项阶段性任务得到圆满完成。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情况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8年,全县共有XX-2018 纳入“全面改薄”建设规划,其中小学145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3所, 教学点34所。项目规划总资金20417万元,其中 中央资金11236万元,省级资金2654万元,县级 配套资金6527万元。校舍和运动场建设规划总资 金万元,建设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设面积万平方米,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建设面积万平方米。规划购置教学生活设备资金万元,购置9499台/套/件。 二、“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情况 3年来,我县“全面改薄”共投入资金万元,占 5年总规划投入资金20417万元的%。一是做好基建项目建设。总计投入基建项目建设资金1314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901万元,省级资金1343万元,县级资金4899万元;总计完成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校舍建设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建设万平方米;完成建筑面积占五年总规划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二是做好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总计投入资金万元,完成购置资金占五年总规划购置资金万元得%;购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8917台/套/件;设备购置 完成数占五年总规划购置数9499台/套/件的%。,

精选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近日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和调研主题,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县城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我县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全县 (二)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二、当前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国家,省拨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每所学校一年仅取暖费一

项就几乎占去经费的50%,农村生均305元和425元的小学、初页 1 第 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跟不上高位均衡发展现状的需要,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中、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但受公用经费高位增长的影响,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普遍使用不多,一部分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二)城镇学校班级超载严重。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强烈,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免除,学生择校现象增多,造成城区学校办学压力过大,出现大班额。目前,我县镇内3所小学及2所初中均存在大班额现象。其中第一小学平均班额59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72人,最少的也在 53人左右;实验小学平均班额63人,年级最大平均班额68人,最少的也在56人左右;2所初中平均班额为54人,最大班额62人,最小班额41人。超过教育部颁发的每班上限标准近1倍,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 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全县40岁以上的教 师占教师总数的66.3%,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48.6%。从总体

小学城乡教育资源差异

小学城乡教育资源差异

农村与城市小学教育的学习资源差异 摘要:城乡教育差距是众多教育差距当中最令人担忧的一种,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又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本。城乡教育学习资源的差距不仅会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还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学习资源的差距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理论及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城乡教育学习资源差距为研究对象,分析城乡教育学习资源产生差异的原因,说明城乡小学教育差异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乡学习资源差异;影响;差异原因;解决措施;开发农村资源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若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其中,农村教育的发展会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近年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密切关注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法规及相关政策。然而,我国农村教育从整体上来说,与城市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城乡学习资源差异是影响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乡教育学习资源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问题。城乡教育学习资源差距之所以要我们刻不容缓地去解决,是因为比之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学习资源差距往往涉及身份歧视,它直接引起人们的不公平感。这就使得城乡教育学习资源差距成为以社会平等为理想的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学习资源差距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中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在理论及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城乡小学教育学习资源差异的主要表现 2.1 教学设备差异 近年,市区小学纷纷建起了教学楼,学校装上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运动场地及各种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崭新课桌椅,多媒体设施也相应具备,让教

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工作情况汇报_1

( 情况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7864 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工作情Report on the work of establishing qualified schools for

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工作情况汇 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作为一所农村山区的片完小,能迎来上级领导、专家对我校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里,请允许我代表苏市完全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校创建于19XX年,今年刚好是她的百年辰诞。百年沧桑,兴衰更替。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她的规模和层次一路衰减,经历了苏市区中学(高中)、苏市中学(初中)、苏市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发展阶段,直到XX年演变成现在的覆盖范围仅五个行政村的片完小。学校位于石门西北山区的雁池乡五通庙村,距县城100多公里。这里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穷落后,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199人,教职工13人。 下面,我就我校在合格学校建设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紧抓发展机遇,迎难而上争创建。 三年前,我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最低谷:校舍破旧不堪(食堂已被相关主

管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教学楼墙面严重脱落、屋顶到处渗漏,办公用房顶蓬腐朽、断裂、墙壁脱落,所有建筑门窗腐坏),生源大幅度减少(初中部撤走后,在校学生仅有150余人,相当一批本地少儿舍近求远异地就读),师资严重老化(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为零),科教楼仅仅只有一具外壳,实验室等功能室实质上为“0”。XX年,合格学校创建工作的东风吹到我校,全校师生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们认为通过合格学校创建,既可以彻底改变学校的面貌,又可以促进学校管理规范。我们抓住机遇、主动申报,但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一些同志认为我们的条件特别是硬件几乎不可能达到合格学校标准。但我们面对困难不气馁,身处逆境不悲观,积极汇报,主动争取,终于被纳入了合格学校建设的笼子。 二、详细研究分析,科学制定创建方案 合格学校创建申报上去后,我们在中心学校的直接指导下,确定了“硬件建设求达标、创合格,学校管理重内涵,抓规范;全体动员,各负其责;‘软’‘硬’并举,全面推进”的指导思想,对照验收细则,明确了在规范管理和改善条件两方面的创建规划,并迅速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通过学校行政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五次专题研究会和工作小组的八次碰头会,制定了详细周密、校长亲自挂帅的创建工作方案,并将此方案在乡政府以我校为现场的专题议教会上进行了汇报,得到了乡政府与中心学校的充分肯定。之后,我们就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认真学习了创建工作方案,将创建的具体工作分解到小组、到每一个教师头上。 三、积极筹措资金,突破硬件建设瓶颈 对我们这样一所薄弱学校来说,创建工作最大的瓶颈是没有资金。根据创建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_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汶上县正式提出了要打造集团化办学的理念。经过近一 年的筹备,2017年8月份,城区所有小学整合完成,形成了6所实验 小学。“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除了校本部之外,还托管了原镇中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马友启说。 对于集团化办学,马友启肯定地说,这样的模式对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仅以我 们学校为例,成立教育集团之后,第一实小每年都会抽调多名优秀管 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区,将好的管理经验、教学模式都带过去。”马友启介绍,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共享,使得家长们可以安 心的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择校热”逐渐成为了过去时。 而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马友启和众多教育 界的委员们交流之后,也提出了对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建议,“现在全 市各县市区都在推动集团化办学,并且卓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比如托管的一些老学校,存在校舍老化、校园面积过小等。”他建议,未来应该加速对老旧校舍的提档升级,“可以依托棚户区改 造这一时机,适当的为老学校扩大校园用地面积,对老旧校舍进行新 建或改建。” 本报记者汪泷 “随着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 城乡教育一体化虽有了改善,但是部分地区效果依然有待改观。”对此,民盟济宁市委建议,政府在做好充分调研前提下,可以依据受援方 的具体需求,向农村或落后地区有的放矢进行倾向性帮扶,补缺扶短, 不做重复投入,不搞全面撒网式帮扶。 “从帮扶去向方面,依据受援方的具体短缺,或资金、或教育设施、或教育装备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增强帮扶投入的针对性。”政协委员 张平表示,帮扶源头方面,建议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帮扶为主,民间捐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缩短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

缩短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 今天去扶沟县城买本书,谁知见到了我的亲戚,她问我在哪当老师,我刚告诉她说:我在白潭农村时,她的表情令我好是尴尬,接着说农村教育不行怎么怎么的,当时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本来家是郑州的,我才不想呆在农村哪?好不容易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安心好好当老师,却被她这么的讽刺,我喜欢我的职业,我喜欢当老师,但是反思下她的话也有道理,农村教育和县城教育有很大的差别,农村孩子享受不到多媒体上课,农村孩子不上体育课,不上音乐课,不上美术课,不上品德课,我当时上小学时,我们什么课都开,刚开学时,我真的不适应农村的教育,感觉很封闭,很落后,我都替学生感到悲哀,农村只开语文,数学,英语课,农村孩子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什么农村落实不到位?为什么国家领导人不关注农村的教育?这样对农村孩子不公平,为什么教育资源不平均分配,为什么?我还是不解?我希望农村孩子能享受到和县城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所以说:我们在农村的老师责任很重大,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抱负,尽我们最大努力多给他们讲一些外界的信息,多给他们上些品德与社会课,课下培养培养他们的音乐,美术审美情感,训练他们的普通话,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争取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争取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县城孩子一样的待遇,努力把这种差距缩短到最低,我会好好努力的,

化讽刺会动力,我得对学生负责任。所以我们农村老师,更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时刻提升自己,多学习先进经验,多观摩优秀教师讲优质课,多反思,多听课,勤学习,多组织课外活动,多引导学生参加些有意义的课外运动,培养他们的爱好,总之我们农村老师身上的任务很重大,农村的教育需要我们去改变,去创新。

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达 标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 各中小学、各位督学: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9号)要求,区教育局决定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专项督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自查和重点抽查 各中小学及教学点立即对照《“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检查表》全面开展自查,于10月23日前将由校长签字、学校盖章的检查表报至区教育局督导室(三所中心校和沈巷各中心小学将所属学校及教学点的表格集中报送,可发送扫描件)。督导室将成立督导组(人员另行通知)进行重点抽查。各督导组于10月25日前将检查结果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要求督导管理系统”(https://www.sodocs.net/doc/6011392856.html,)。 二、网络问卷调查(教育部数据中心近期进行系统升级维护,开通后及时进行) 10月25日前,各校要组织不少于1%的义务教育学生、教师参加网络问卷调查(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6011392856.html,),三所中心校和沈巷各中心小学可组织局管学校按分配名额进行问卷调查。学校要根据《“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调查问卷》对参加

网络问卷调查的师生进行相应培训。 网络问卷调查名额分配(至少):褐山小学15人,二坝中心校46人,凤鸣实验小学20人,清水小学15人,汤沟中心校52人,白茆中心校36人,雍镇中心小学16人,螺百中心小学15人,沈巷中心小学30人,五显中心小学14人,星辰学校12人,翰文学校30人,新世纪学校14人,育文学校10人,育才学校17人,八角学校8人,黄山寺学校6人,三十二中15人,清水中学8人,黄渡中学5人,五显中学6人,螺百中学7人,雍镇中学5人,裕溪口小学5人。 三、几点说明 1、关于多层校舍建筑楼梯,每幢少于2部的,请注明建设年份。 2、关于开水供应设施设备,已配备直饮水设施的请注明,至少要保证学校提供开水(即问卷中“由学校食堂或伙房烧水”,视同达标)。 3、关于厕所,请注明水冲式厕所或旱厕,注明男女学生数、男女蹲位数。 4、关于66人以上超大班额,请注明实有超大班额数、年报超大班额数。 5、其他底线要求力争达标,若有特殊情况请说明。 附件: 1、"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检查表 2、“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调查问卷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7.1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7%、

81.2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3852.5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1173.7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1.1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为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委汪德和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亲临一、二、三小现场办公,当即决定投资1200万元扩建三所小学,共新建校舍面积8475平方米,增加教室、多媒体室60间。市委汪书记召开市委常务会,决定在市区新建扩建了暨阳学校、明志小学、弘德小学、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 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 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 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 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 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 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 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 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 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 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 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 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 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 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 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 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 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 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 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 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 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 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研究

1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以 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公共事 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二元社会制度体系导致城乡市民与农民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 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底层群众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等一系列社会问 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为此,在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 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 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2007 年10 月15 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 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新要求。2008 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了“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2008 年10 月12 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2009 年中央一号文 件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 年中央一号 文件进一步提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义务教育因 其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等特征,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基 本素质和能力。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为城乡居民与社会的发展差距抹上了最初的 底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明确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 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2010 年7 月2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方面,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明确 要求。 2 (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的有力途径 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城 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能破除城乡分治的教育体制机制,通过城乡教育的双向沟通、 良性互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目标。 (城乡义务教 育生均指标比较见表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材料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材料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20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

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20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 [摘要]城乡义务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 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及其成因,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义务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均衡;对策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1.8亿人,其实施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基本人权的保障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显著,突出表现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差距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阻障了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

从根本上讲,教育均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办学经费、设施和师资力量、生源等物力和人力资源,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经费投入上的差距 从我国1999-xx年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情况看(表1),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城市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414.78元增加到xx年的1129.11元,农村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345.77元增加到xx年的1013.80元;城市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639.63元增加到xx年的1246.07元,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508.58元增加到xx年的1073.68元。整体上看,城乡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距显著,1999~xx年,城市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均高于农村。 (二)师资的差距 师资的数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数量、质量、稳定性三个方面。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 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40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X府发〔X〕17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发〔X〕11号)精神,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常住人口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为建设“大美X、区域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免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城乡全覆盖。到X年,县域内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

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1.努力办好乡村学校。正确处理公平、质量与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在居住分散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根据需要建设寄宿制学校,形成有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的合理学校布局结构。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完善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按标准配备必要的设施,保障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正常运转。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并优先用于学前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2.同步规划建设城镇学校。按照城镇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并及时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学校规模、数量与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学校用地及建设实行联审联批制度,在学校用地和方案审批阶段,规建和住房保障、国土资源、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征得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吕梁市离市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近日根据活动要求和调查主题,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区城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离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加快离市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离市县教育布局概况 全县幅员面积1323平方千米,辖6镇两乡,82个行政村,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7万。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6所,其中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11所,村级学校52所。在校学生17,108人,其中初中5,933人,小学11,175人。现有教职工2135人。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5.1万平方米,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5.48平方米、10.7平方米。 (二)离市县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义务教育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校舍30所,维修、改建、扩建校舍63所、10.3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b、c级危房低于10%。10所初中有8所为楼房,11所完全小学有7所为楼房。二是农村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采取撤、并、扩、建,联等形势,撤并中小学校38所、村

级下伸点39个,占学校总数的27.9%,全县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36 所减少到76所。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新建多媒体教室15个,新增计算机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到20:1。部分学校还实现了宽带上网,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市农村上游。先后建成省一类学校3所,市一类学校7所、市绿色学校5所、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2所。四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8%,本科率达到24.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率为42.5%。培养了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340人;省、市级学科骨干27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6人。五是办学质量稳中有提升。2008年,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8%;初中入学率为98.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5%;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9.5%。全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双科合格率达到97.4%,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各科合格率达到87.6%。 二、当前离市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离市县城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离市县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离市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