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听评课记录

《有余数的除法》听评课记录

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的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教学王老师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

1.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一些教师的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王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如:当一个学生一口就说出有余数的横式的书写形式时,王老师以表扬的方式进行了顺接利用,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了新知的教学,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

2.重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王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数量不等的小棒拼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王老师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有效地使学生经历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3.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

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在数学中,王教师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如:选择不同的方案布置会场、余数最大是几。

4.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但部分差生还不能理解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需加强指导。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1 《秒的认识》是一节生活知识课,朱老师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的教学信息丰富多彩。如:录像、游戏、体验活动等等,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效果不错。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运动场上的时间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孩子们可以写字,可以做口算题,可以读文章,还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进行体验,效果挺好。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学与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如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估测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约多少时间……这些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2 上周听了两节二年级数学组的一课二上《7的乘法口诀》,感触颇深。陈老师上课老练,课堂驾驭灵活自由,课堂激情澎湃,还有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细腻的课堂设计,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汪老师虽是一个美术专业的老师,竟也能把数学课上的这么成功,课堂虽然平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口诀已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记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两节课基本流程差不多,都是成功的好课。下面主要围绕第一节,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本课的教学,让我看出了师生之间通过一年多的相处,默契已达到一定程度。如例题中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也可用语文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8、(1)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2)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9、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1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3、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14.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6.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7.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

最新小学数学《凑十法》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凑十法》 评课记录

《凑十法》评课记录 《凑十法》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张老师的课前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最新)

活动形式:听评课 主讲人:冯x老师 评课人:xx 主题: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 时间:xx-12-10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活动形式:听评课 主讲人:邓x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刘雪梅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刘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刘老师选择了一段录象《盲人摸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紧接着,刘老师出示一个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恐龙玩具,更加刺激了学生。这时候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 二、环节清晰、环环相扣,语言简洁亲切,过渡自然顺畅。

作为一个新手,能把这堂课上得这么成功,真是难能可贵,从故事导入新课,到观察恐龙讲授例题,从组织小组观察玩具,到猜一猜小兔手里抱的物体是什么形状,从智慧岛大量的练习到精炼的小结,整堂课的环节清晰,而且过渡语设计的自然顺畅,所以环环相扣,语言比较简洁,没有过多的废话,整堂课显得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 张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口味。例如:在玩猜一猜的游戏的时候,刘老师是这样问的“猜猜我们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在小组活动观察玩具的时候,要求学生“悄悄地告诉你的小伙伴你坐在玩具的哪个位置?看到了玩具的什么”……里面的“做客、悄悄地”就象是讲故事、玩游戏一样。而且刘老师语速不紧不慢,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 三、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刘老师紧紧抓住了“谁站在物体的什么面,看到了什么”,从而突出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就突出了重点。又通过猜猜小兔子手里抱着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强调了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而不能只从一个面去观察,这样又突破了难点。所以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 篇一:小学数学评课稿集萃小学数学评课稿集萃 2010年9月28日,惠安县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听课心得辋川峰南小学吴丽英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2010年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安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我观摩、学习了4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收益匪浅。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课前以“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笑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本案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中老师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直观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观察、操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的发现都是由学生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来的,老师仅仅是设疑激疑,指点思路,引导思考,使整节课都在启发、探索中进行。学生学得很主动,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总的来说有这样几个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是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老师在上新授课之前,注意创设情境,用动听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学校环境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积极地寻找图中的四边形。 二、创设条件,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 1、遵循学生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在建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过程中,老师选了校园图景,引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然后动手画出观察到的四边形,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类,再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进一步在老师引导下强化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最后,通过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范语言。这样即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又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2、遵循以发展思维为主线组织活动。本节课主要以发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初步结论——检验——结论的学习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三、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兴趣。 老师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借助计算机直观形象,色彩美观,富有动感的画面,设计到生活中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生活实际到四边形和梯形的抽象过程,自然把外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物象与其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不足的是:利用计算机出示一些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板书太少,应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板书出来。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课人: xxx 时间: 20xx.9.21,上午第二节 地点: 五小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小学数学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杨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杨老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杨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

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杨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杨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xx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

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

2019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精品教育.doc(可打印修改)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 分之一》 本周二听了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学习了很多。《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 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2个桃平均分成2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四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

知道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杨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30人分成3组,每组是三分之一,改一人作业是全班的三十分之一,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描述很完整,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刘乐遥的回答,另外在练习中有个涂一涂的环节,比如三分之一涂色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想到涂第一朵,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2、3、4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评课记录.pdf

二年级数学上《2、3、4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评课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3、4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瑞安市实验小学高娟华 《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 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 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 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并自己 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 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 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 创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陈老师采用探索学习的方式,促进 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着学生,根据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在回顾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 方法:列、说、编。然后根据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兴趣。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 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 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很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

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 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方法的探索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主动去记,有兴趣去记,而竞赛、奖励红花等形式又进一步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5.注重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word文档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 之一》 本周二听了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学习了很多。《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 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2个桃平均分成2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四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知道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

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杨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30人分成3组,每组是三分之一,改一人作业是全班的三十分之一,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描述很完整,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刘乐遥的回答,另外在练习中有个涂一涂的环节,比如三分之一涂色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想到涂第一朵,当时王易允说涂其中的一朵,说的非常好。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去取其中一份的含义,拓展学生的思维,防止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乔亚东)授课教师:孙进京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 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 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角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最新

听课总是能收获很多新知识、新思路,但是还需要进行总结才能对自己真正有所帮助,对他人的讲课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很好的做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在客观地考量着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是否认真细致,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会在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在听课期间,我看到一些教师虽然年轻,经验也许不如老教师丰富深厚,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对课堂知识点的`设计比较合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也显得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可见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课堂纪律的组织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技巧性固然重要。但从整体来看,如果课堂上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障,或者说,教师不具备管理、驾驭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教学。在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师把对学生的纪律要求编成了简单上口的顺口溜,在课堂上用顺口溜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纪律的要求,并与他们产生互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还通过及时地评比鼓励,给学生树榜样,督促一些动作慢的学生提高效率,使课堂组织整齐划一。这种办法同样比对学生直接严肃的提要求更有效果。 这次听评课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多媒体的运用不只是浮于表面,而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差距。数学教师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兴趣为先导,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卡片,为教学打下基础,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苦练基本功。我应该积极投身到教学中,以合格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总之,这次听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这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将使我尽快走向成熟!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数人教新课标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数》评课稿 一、开课引入直奔主题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祝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到处可见,而且让学生明白比 100 大的数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祝老师马上切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 天我们就要学习比 100 大的数的有关知识,方便今后的运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明白了 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马上联想到以往学过的知识“数数”是怎么数的?这对下一步教学环 节“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打下伏笔。 二、注重学生对于 1000 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 100 以内扩展到 1000 以 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 1000 之前,祝老师 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 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 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 个一百是 1000。在整 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 1000 这个概念,已 经相当深刻了。随后,祝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 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 一次强化了 1000 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 1000 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 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祝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 示 1000 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 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 0 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 0 是表示占 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 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 985 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蔡老师首先让学生 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 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 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 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 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 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 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 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 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角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孙老师的 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 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 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孙老师通过调动学生 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 与边的长短无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河片区联片教研活动数学组评课稿 桐木镇中心学校程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本次联片教研活动在仁河中心校的精心组织和四位承担公开课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组长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就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四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四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四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