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广州大学自然资源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分析题精编

2020年广州大学自然资源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分析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0年广州大学自然资源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分析题精编

1.谈谈古生代地壳构造轮廓与古地理面貌的演变历史。

【答案】(1)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距今约6亿年至4亿年,延续约2亿年。

从早寒武纪开始,世界各地开始了广泛的海侵,至奥陶纪时海侵规模最大,全球除北半球的东欧地台及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外,其余地区几乎为海水淹没,形成了广阔浅海及碳酸盐沉积。

奥陶纪以后,各地广泛发生海退,尤其至晚志留世末,由于各板块之间的移动靠拢碰撞,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强烈的构造运动(称加里东运动),使部分海槽挤压褶皱上升成山脉,如加里东海槽、蒙古海槽、我国的祁连海槽和华南海槽等,从而使全球陆地面积扩大。由于西北欧和北美东北部加里东褶皱带的形成,使北美古陆与欧洲古陆相连,导致了古大西洋的关闭。

(2)晚古生代

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距今约4亿年至2.5亿年,延续约1.5亿年。

进入晚古生代时,全球存在四个巨型稳定的古陆:欧美古陆、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和冈瓦纳古陆。

从泥盆纪晚期开始,这些古陆的内陆或边缘,又遭受不同程度的海侵,形成一些陆表或陆缘浅海。

晚古生代后期,全球范围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称海西运动),使海槽两侧的大陆板块发生对接碰撞,许多海槽先后关闭,阿帕拉契亚海槽、海西海槽、中亚海槽、蒙古海槽等全部褶皱隆起形成褶皱带,导致欧美古陆、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焊接一起,到石炭纪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北方古陆(又称劳亚古陆),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遥对应。由于这两大古陆西部十分靠近并联结一起,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联合古陆(泛大陆),从而使全球陆地面积空前扩大(图3.98)。

在石炭、二叠纪时期,北方大陆由于处在较低纬度,且海陆变迁较频繁,古陆上形成许多近海沼泽平原和内陆盆地,气候湿暖,林木茂盛,为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很多地方都形成了重要煤田,是全球第一个且最为重要的造煤时期。当北方大陆森林密布、沼泽丛生时,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却是冰雪晶莹,出现了地史上第二次大冰期——石炭纪末至早二叠世冰期。根据二叠纪时联合古陆位置,这些冰盖中心是位于冈瓦纳古陆的高纬度及南极田地区(现在为南美东南部、非洲南部、印度南部、澳大利亚西部、南极洲)。

2.为什么说土壤性质的好坏除养分外还与土壤中的水、气、热等状况的适当配合和相互调节有很大关系?

【答案】(1)土壤组成概念;

(2)从农业生态环境来看,土壤的功能主要是指其对植物供应养分、水分和立地条件等的能力,即为肥力条件的综合。

①供应养分能力包括:土壤养分来源、养分的保存、植物的吸收、养分的流失等。

土壤养分来源主要有两方面:矿物分解(水解和溶解);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必须有微生物的参与才能成为有效养分,其中主要是水解和氧化作用。

养分的保存:主要靠土壤的吸收性能。形式有三种:吸收—有效;固定—无效;难吸—流失。

②土壤溶液和水分:保水能力及其中有多少水分能够被植物利用。

保水的同时,还希望保持足够的空气,以及具有适宜的土壤温度状况

③立地条件:决定与土壤的厚度、层次构造、结构和松紧度状况产生的具体影响。

3.谈谈中生代地壳构造轮廓与古地理面貌的演变历史。

【答案】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亿年-7000万年,延续约1.8亿年。中生代的地壳运动,主要有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的印支运动和发生在侏罗、白垩纪的太平洋运动(又称旧阿尔卑斯运动,我国称燕山运动)。中生代地壳演化的总趋势是:联合古陆的分裂解体,大西洋的形成和扩展,古地中海收缩关闭,太平洋逐渐缩小及环太平洋褶皱带的形成。

晚古生代后期形成的联合古陆,经历了约1亿年时间后,于2亿年前,即三叠纪末,开始发生分裂。

首先是北美与欧亚大陆分离,出现了原始的北大西洋,南美与非洲分裂,形成原始的南大西洋;印度和非洲漂离南极洲,形成了原始的印度洋。

到侏罗纪、白垩纪时,南北大西洋进一步扩展,印度漂离非洲。澳大利亚漂离南极洲向东北方向移动。

故到白垩纪末期,冈瓦纳古陆已彻底解体成五大块(南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位于北方古陆和南方古陆之间的古地中海,由于印度和非洲板块向北漂移而逐渐缩小。到白垩纪末,两板块北漂至欧亚板块南部,并与欧亚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致使该地区的地层受挤压褶皱上升,形成阿尔卑斯、高加索及中亚等山脉。大西洋的产生和不断扩展,使太平洋不断缩小。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向西漂的美洲板块俯冲碰撞,使其接触地带,即环太平洋东岸海槽产生强烈挤压上升,并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山脉,如内华达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在太平洋西岸海槽,则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而形成亚洲东部的一系列断褶隆起带和断陷盆地,伴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并形成了环太平洋多金属成矿带。

中生代的晚三叠世及侏罗纪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为成煤提供了物质基础,故T3-J是地史上又一次重要成煤时期。

4.谈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的关系(或板块运动的表现、证据)。

【答案】(1)地震活动

地震是不同板块在边界处相互作用所引起,故全球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非常一致,全球地震能量的95%都是在板块边界释放的,板块内部地震活动非常少。但在板块不同的边界类型其地震强度和大小有所不同(如下表)。

(2)岩浆活动

①洋中脊是全球最大的火山活动带,每年喷出的火山物质约有4km3,大大超过全球所有其他地区喷出的物质。主要是基性和超基性岩类。

②俯冲带的岩浆活动主要在火山岛弧内,以火山猛烈喷发为特征,岩性以中酸性岩类、特别是安山岩类为主,形成著名的安山岩带。环太平洋是全球主要的俯冲带,全世界大多数火山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③大陆裂谷,一般具有广泛的玄武岩岩浆喷发活动。

(3)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是镁铁岩石集合体,它形成于洋中脊等扩张环境,在海洋关闭及大陆碰撞过程中,向上逆冲在岛弧火山沉积物之上,或推覆到大陆板块之上。因此,它是代表古洋壳碎块的存在,标志着洋盆的消亡,是鉴定古俯冲带、地缝合线的重要依据。

(4)混杂堆积

混杂堆积是俯冲带上特有的堆积物,由外来岩块、原地岩块和基底三部分组成,构成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岩石相混杂的现象。其组成的混杂岩体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分布与俯冲带平行。

(5)双变质带

在俯冲带中,沿俯冲板块一侧由于俯冲压力和重力作用形成高压,产生了高压低温变质带,以蓝闪石片岩为主,称蓝片岩带。

在仰冲板块一侧,由于受俯冲板块熔化后热流上升的高温影响,形成高温低压变质带,以红柱石片岩为主。

上述两者合称双变质带。

5.2008年南方雪灾的成因?

【答案】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到南岭之间出现长时间、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造成输电线路结冰和输电高压铁塔倒塌大范围断电事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民航严重受阻,城市生活基本设施(水、电、路)受到严重影响,民房和农田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由于此时恰逢每年一度的春节民众迁徙大潮,上述南方特大雪灾的危害更加突出。灾害成因:

(1)自2008年1月以来,受异常大气环流影响,北半球欧亚高纬度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而较强的副热带系统阻挡着南下的冷空气,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使得冷暖空气交汇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

(2)2008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某些年份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导致高空大气环流发生变化)状态下,导致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减弱,位置较常年偏东,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

在异常的大气环流和拉尼娜时间的综合影响下,南下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长期徘徊在我国从黄河流域到江南北部的广大区域,形成了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6.通过生物地理的学习,谈谈自己对生物的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的认识。

【答案】(1)生物的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和每一个物种的个体数目丰富)的正确理解。

(2)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生物的多样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优…)的正确认识。

(3)有例子(生物多样性贫――沙漠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热带雨林)。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哪几类?举例论述。

【答案】根据主要蓄库不同,物质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

(1)水循环:主要蓄库在水圈。水循环是水分子从水体和陆地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到大气,然后遇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