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奥威尔·政治与英语语言(DOC)

奥威尔·政治与英语语言(DOC)

奥威尔·政治与英语语言(DOC)
奥威尔·政治与英语语言(DOC)

大多数为英语而烦心的人都会承认,英语的处境不佳,并且我们不能通过有意识的行动而使这种情形有所改观。我们的文明颓废不堪,语言也不能幸免,她不可避免的成为整体衰落的一份子。随之而来,任何反对滥用语言的努力都是感情上的复古主义者,就像那些倾向于蜡烛而非电灯,或是偏爱马车而非飞机的努力一样。言外之意,这里隐藏着一种并不十分明晰的信念,即语言是自然衍生的结果,并不是我们为自身之便而创造的工具。

现在可以明白了,一种语言的衰落归根结底都会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而不能简单的归因于一两个蹩脚作家的不良影响。但这种影响也可以是原因之一,而且能增强最初的原因并且在一种增强了的形式中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此无限循环,越搞越糟。一个人可以由于感到失败而溺于饮酒,而后由于饮酒从而导致更大的失败;几乎同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英语语言自身之上。她由于我们愚笨的想法而变得粗陋不堪、难以精确,而杂乱懒散的语言又使我们更容易产生愚笨的想法。问题的关键在于,此二者互为因果、相互激荡。现代英语,尤其是书面语,充斥着由于因袭而来的不良表达,而某人如果愿意为此多费心神,则可以完全避免。如果一个人可以丢掉这些不良表达,他将可以更清晰准确的思考,而清晰准确的思考,则是迈向政治重生的必要的第一步:由此,对抗不良的英语表达并非妄动之举,也并非唯有职业作家才关注的内容。过会儿我再来论谈这点,希望届时我所表达的内容将更为清晰。眼下,这里有五个英语表达的样本,他们采用的都是目前习惯性的写法。

这五段短文并没有经过挑选,因为他们着实糟糕——而要是挑选的话,我将会找出更烂的文章来——但是他们阐明了我们目前遇到的种种想法。这些文章略低于平均水平,但作为有代表性的例子却已足够。我将其一一编号,以便必要时的引用:(译者按:为展现作者所批评的问题,原文未翻译)

1. I am not, indeed, sure whether it is not true to say that the Milton who once seemed not unlike a seventeenth-century Shelley had not become, out of an experience ever more bitter in each year, more alien [sic] to the founder of that Jesuit sect which nothing could induce him to tolerate.

Professor Harold Laski (Essay in Freedom of Expression)

2. Above all, we cannot play ducks and drakes with a native battery of idioms which prescribes egregious collocations of vocables as the Basic put up with for tolerate, or put at a loss for bewilder .

Professor Lancelot Hogben (Interglossa)

3. On the one side we have the free personality: by definition it is not neurotic, for it has neither conflict nor dream. Its desires, such as they are, are transparent, for they are just what institutional approval keeps in the forefront of consciousness; another institutional pattern would alter their number and intensity; there is little in them that is natural, irreducible, or culturally dangerous. But on the other side, the social bond itself is nothing but the mutual reflection of these self-secure integrities. Recall the definition of love. Is not this the very picture of a small academic? Where is there a place in this hall of mirrors for either personality or fraternity?

Essay on psychology in Politics (New York)

4. All the "best people" from the gentlemen's clubs, and all the frantic fascist captains, united in common hatred of Socialism and bestial horror at the rising tide of the mass revolutionary movement, have turned to acts of provocation, to foul incendiarism, to medieval legends of poisoned wells, to legalize their own destruction of proletarian organizations, and rouse the agitated petty-bourgeoise to chauvinistic fervor on behalf of the fight against the revolutionary way out of the crisis.

Communist pamphlet

5. If a new spirit is to be infused into this old country, there is one thorny and contentious reform which must be tackled, and that is the humanization and galvanization of the B.B.C. Timidity here will bespeak canker and atrophy of the soul. The heart of Britain may be sound and of strong beat, for instance, but the British lion's roar at present is like that of Bottom in Shakespeare's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as gentle as any sucking dove. A virile new Britain cannot continue indefinitely to be traduced in the eyes or rather ears, of the world by the effete languors of Langham Place, brazenly masquerading as "standard English." When the Voice of Britain is heard at nine o'clock, better far and infinitely less ludicrous to hear aitches honestly dropped than the present priggish, inflated, inhibited, school-ma'amish arch braying of blameless bashful mewing maidens!

Letter in Tribune

每段文章的文句都有问题,遑论避免行文粗陋了。但他们却有两点却是共同的:比喻陈腐和缺少精确性。作者或者有某种想法却苦于表达,或者在不经意间传达了其他信息,又或者他根本不在乎他的字句是否表达了什么。这种含混不清与全然无力的表达,是当今英语文章最显著的特点,而在任何政治性的写作中,更是莫此为甚。一旦选中特定的论题,具体就化为抽象,几乎没人有能力思考说话的口吻,而这都已司空见惯。文章的选词越来越少的考虑词本身的含义,反倒是越来越多的由短语堆砌而成,一如预制的鸡窝那样叠床架屋。我将各式各样的手法罗列在下面,并且加上了具体的例子和评注,如此,文章的遣词造句将不再是问题:

陈腐的比喻。一个新造的比喻能够激发视觉联想从而帮助思考,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技术上已经“老套”的比喻(例如钢铁般的意志)也已经成为普通词汇,不过仍可随意使用而不失生动。但是此二者之间却充斥着那些早已丧失激发功能、用烂了的拙劣比喻,之所以仍在使用则仅仅由于他们省去人们自创新词的麻烦。例如:Ring the changes on(用调包方式骗人), take up the cudgel for(打抱不平), toe the line(听话), ride roughshod over(欺凌), stand shoulder to shoulder with(并肩作战), play into the hands of(占便宜), no axe to grind(无个人企图), grist to the mill(能赚钱),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 on the order of the day(在议事日程上), Achilles' heel(致命弱点), swan song(最后作品), hotbed(温床).很多人使用这些词

都不明就里,(例如,什么叫做“断裂”?),并且相互矛盾的比喻经常掺杂在一起,很多作家根本就不关心自己在说什么是最明显不过的标志。而一些比喻已经歪曲了自身的原始意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则没有犯这个错误。例如,toe the line经常写成tow the line;还有另一个例子,the hammer and the anvil,现在通常用来暗示最糟糕的砧板,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砧板经常震坏了铁锤,那些作者从不会停下来思考他在说什么,从而避免将原始意义本末倒置。

套用短语或者文字上的画蛇添足。这省去了拣选合适的动词与名词的麻烦,同时为每个句子衬上额外的音节,看上去比较匀称。典型的短语例如render inoperative(使无效), militate against(妨碍), make contact with(联系), be subjected to(臣服), give rise to(引起), give grounds for (有…理由), have the effect of(生效), play a leading part (role) in(起领导作用), make itself felt(使它自己感到), take effect(生效), exhibit a tendency to(有…倾向), serve the purpose of (服务于…目的), 等等。整个的基调就是要消除单个动词。像break, stop, spoil, mend, kill这样的动词,就会变成由名词或形容词以及加在他们前面的活跃动词,例如prove, serve, form, play, render等一起构成的短语。另外,被动语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较主动语态优先使用,而用名词替代动名词造句则是题中之义(by examination of而不是by examining)。这些动词的范围还要进一步被诸如-ize和de-形式的词所缩减,陈腐的表述通常还会使用not un- 形式的词,给人一种貌似艰深的感觉。简单的连词和介词应该用这样的短语来代替,with respect to(关于), having regard to(注意到), the fact that(事实上), by dint of(借助), in view of(考虑到), in the interests of(为…起见), on the hypothesis that(如果…),而句子的末尾则可以用家喻户晓的短语来收束,诸如greatly to be desired(殷切期望), cannot be left out of account(不会被遗忘), a development to be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近期将有进展), deserving of serious consideration(值得认真考虑), brought to a satisfactory conclusion(做出满意的结论)等等等等。

自命不凡的措辞。Phenomenon(现象), element(元素), individual (as noun)(个体), objective (客观), categorical(无条件的), effective(有效), virtual(虚拟的), basic(基本的), primary (首要的), promote(提升), constitute(组成), exhibit(展示), exploit(开采), utilize(利用), eliminate(消除), liquidate(清算)这样的词经常用来装点一个简单句,并使句子相较于有偏见的判断来说,更富于科学性的不偏不倚。像epoch-making(划时代的), epic(纪元), historic(历史性的), unforgettable(不容忘记的), triumphant(胜利的), age-old(古老的), inevitable(必然的), inexorable(无情的), veritable(真正的)一样的形容词,经常用来美化国际政治的肮脏过程,而同是描写这一过程,赞颂战争时则通常使用具有古语色彩的词,典型的例如:realm(领域), throne(君主), chariot(战车), mailed fist(铁拳), trident(三叉戟), sword(剑), shield(盾), buckler(小圆盾), banner(横幅), jackboot(长统靴), clarion (号角)。一些外文表达,诸如cul de sac(僵局), ancien regime(社会制度), deus ex machina (解铃人), mutatis mutandis(已作必要的修正), status quo(现状), gleichschaltung(一体化), weltanschauung(世界观),则表达了一丝文化的气息和雅致的韵味。除了常用的缩写i.e.(即), e.g.(例如),和etc.(等等)之外,当下的英语中基本不需要成千上万的外文词语。拙劣的作家,尤其是论述科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作家,近来总是被拉丁词或希腊词要优于撒克逊词这样一种奇谈怪论弄得神魂颠倒,而一些无关紧要的词,诸如expedite, ameliorate, predict, extraneous, deracinated, clandestine, subaqueous,以及其他成百上千的此类词,则持续地从盎格鲁撒克逊的语汇中发展壮大。这种特殊词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写作来说(hyena, hangman, cannibal, petty bourgeois, these gentry, lackey, flunkey, mad dog, White Guard, etc.)包含了大量从俄国、德国或法国翻译过来的词汇,不过通常炮制新词的方法,就是使用拉丁或希

腊词根,再加上适当的词缀,并在必要时变换大小写。相对于想出足以表情达意的英文单词,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造词方法(deregionalize, impermissible, extramarital, non-fragmentary and so forth)。结果,一般而言,都助长了懒散和含糊不清。

无意义的词。这种情况,在艺术批评和文学评论中相当突出,人们经常能碰到大段大段几乎无任何意义的句子。像romantic ,plastic,values,human,dead,sentimental,natural,vitality 这些艺术批评中经常使用的词,他们并不能描述任何能被感知的对象,也不能期待读者通过他们来感知什么,在这个层面上,严格来说,他们是不具有意义的词。当一个评论家写道,“栩栩如生是X先生作品的显著特点”时,另一个则认为“X先生作品中奇特的呆板给人最直接的印象”,而读者将这两者作为不同的见解而接受。如果用词都像black和white,而不是dead与living这样的行话,读者就能立即判明哪些词是被用错了。很多政治性的词汇也是也因此而滥用。Fascism 一词现如今已经没有意义了,除非他在说明一些“不合胃口之事”才管用。诸如democracy,socialism,freedom,patriotic,realistic,justice,每个词都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从而与其他词不致混淆。但就一个单独的democracy来说,不仅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甚至朝这个方向的努力都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现如今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说一个国家民主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赞扬他:结果呢,每一个政体都宣称自己是民主的,并且惧怕民主有一个确切的含义。像民主这样的词经常被有意识的随心所欲的使用着。当一个人用他自己的定义使用这些词的时候,意味着允许他的听众认为他表达了相当不同的东西。像下面这些句子,Marshal Pétain was a true patriot, The Soviet press is the freest in the world, The Catholic Church is opposed to persecution 几乎总是在刻意的欺骗听众。另一些词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很多情况下都在或多或少的肆意使用,比如:class,totalitarian,science,progressive,reactionary,bourgeois,equality。

我已将肆意歪曲和刻意欺骗归入一类,现在我将给出另一种作品可能导致的情况。此次它将成为一个虚构的句子。我来试着将一段优美的英语翻译成最糟糕的现代英语。这有一段传道书(Ecclesiastes)中广为所知的诗篇:

我又看见在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得奖,勇士未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精明的未必致富,博学的未必得人赏识,因为时机和际遇左右众人。

翻译成现代英语:

对当下现象的客观考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竞争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与竞争者天赋才能的高低并没有一致的倾向,一种冥冥中不可预知的力量必须被计算在内。

这是一个拙劣的模仿,但还算不上错的离谱。例如上文中的Exhibit,涵盖了一些表述相同的词语。这可以当作我没有完全翻译的一个佐证。句子的开头和结尾都与原意紧密相联,但在中间的具体阐释——race,battle,bread——则演变成了"success or failure in competitive activities"这个模糊的短语。它就该是这个样子,因为我提到的这些现代作家们,熟练的掌握了"objective considerations of contemporary phenomena" 这种短语,是不会将他的想法用那种具体而精确语言表述出来的。现代文章的整体趋势就是离具体的表达越来越远。现在来更贴切的分析一下这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包含了49个单词、60个音节,并且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第二个句

子包含了38个单词、90个音节,其中18个词具有拉丁词根,1个来自希腊。第一个句子囊括了6幅生动的景象和唯一可被称作模糊的短语("time and chance"),第二个句子包含了不止一个新鲜的、引人注意的短语,如果不计他包含了90个音节,在意义上他就是第一个句子的节版而已。毫无疑问,第二个句子的表述形式在现代英语中日渐普及。但我并不想夸张,这种写作尚未成为通例,即使在最糟糕的页面上也会时不时的蹦出简洁的表述。尽管如此,如果你或者我被要求写一段关于人类财富不确定性的文章,我们应该更倾向于我虚构的那个句子类型,而不是传道书中的选段。

正如我所展示的,现代写作在最糟糕的情形下,并不会为了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在用词上精挑细选,也不会为了表达更清晰的意义而使人联想到某种景象。它只会将别人已经连缀好的句子再次拼凑在一起,并通过彻头彻尾的障眼法使他看起来还不错。如此这般的吸引力就在于,简单而易行。一旦你养成了这样的行文习惯,那么说In my opinion it is not an unjustifiable assumption that

就比说I think要更简单,甚至更快。如果你使用现成的短语,将不必为遣词造句而费尽心思,也不必为句子的韵律而焦头烂额,因为那些短语在创造之时就已或多或少的考虑了过了。例如,当你在匆忙中写作,或是匆忙中口述,又或是做一场公众演说时,那将十分自然的变为洋洋得意的、充满拉丁化词汇的文章。诸如 a consideration which we should do well to bear in mind or a conclusion to which all of us would readily assent 这样的表述,在彻底撇清旧习惯之前,确实能节省不少笔墨。通过使用陈腐的暗喻、明喻和习惯用语,你节省了不少脑力劳动,而代价却是意义表达的含混不清。不仅使读者云里雾里,连你自己也深受其害。这正是混合隐喻的问题所在。单一的隐喻意在唤起一幅视觉景象,而当这些景象彼此冲撞之时,比如在这个句子中The Fascist octopus has sung its swan song, the jackboot is thrown into the melting pot,可以肯定,作者脑中并没有一幅他正在谈论着的物体的景象,换句话说,他并没有在真正思考。回过头来再看看我在这篇文章开头所给出的例子。Laski教授(第一个例子)在53个单词当中使用了5个否定词语,其中一个是多余的,因为对整段文章来说毫无意义,此外,尚有将同族词汇使用不同表达这类更无意义的东西,最后还有一些增加了整体性含混不清而又本可避免的笨拙表达。Hogben 教授(第二个例子)轻率的使用了一些词组,并以此订出一些规矩,好吧,即便他不愿意使用put up with这样的稀松平常的短语,甚至连查查字典egregious是什么意思都不愿意。第三个例子,如若严苛一点的评价,就是不知所云。或许在读了上下文之后,人们能大概猜出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在第四个例子中,作者或多或少的明白自己想要说什么,但一大堆陈腐短语的堆砌则扼住了作者的咽喉,就好像茶叶堵塞了下水道一样,使意义表达难以畅通。第五个例子中,文字和意义已经分家了。用这种方式写作的人,通常有一个总的情绪上的意图,他们不喜欢一样事物,却想另一样事物来坚定的表达,但他们对于自己到底表达了什么反而并不感兴趣。一个细心的作家,每写下一个句子时,都至少会问自己四个问题,即:1.我试图讲述什么?2.哪些词语能表达这样的意思?3.什么样的景象或是习惯用语能使表达更为清晰?4.这个景象是否新鲜有效?并

且他很可能会再问两个问题:1.我是否该再简短些?2.行文是否避免了粗陋?但你并非一定要为这些问题烦恼。你只需简单的让大脑接受现成的短语即可,这样就能避免上述麻烦。他们可以为你遣词造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为你思考。在需要时,他们还可将你要表达的意思从你自己那里部分地隐藏起来。正是基于这一点,政治与语言改造之间的特殊关系变得清晰起来。

宽泛地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政治性的写作很糟糕。如若并非如此,那作者通常是某种程度上的叛逆者,倾向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而非党派路线的陈词滥调。无论对于何种派别,都需要一种了无生气的易于模仿的文体风格。这些政治性的语调出现在各种小册子、重要文章、宣言、白皮书以及次长们的演说中,当然,所述的内容因党派的不同而不同,但都不外乎是一种缺少新鲜生动和本国特点的语言。当人们看到一些政客令人厌烦的站在讲台上,机械的重复着一些常见的词语

——bestial atrocities, iron heel, bloodstained tyranny, free peoples of the world, stand shoulder to shoulder ——通常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即看到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活人,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傀儡。当阳光穿过演说者的眼镜,使其看起来就像背后没有眼睛的空白碟片一样,这种感觉就会忽然而已的强烈起来。这并非全然的奇思幻想,当一个演说者使用上面的这种措辞时,他就已经在将自己变成机器的方向上努力了。他张嘴发声,却不经过大脑,而如果他要自己选择词语的话,情况将会不同。如果一个人所作的演说是他习惯于一遍又一遍重复的,那他几乎就对自己说了什么没什么意识,就像一个人在教堂里应声应和一样。这种低于完全意识的状态,对于要求政治的一致性而言,即便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乐于接受的。

当今之世,政治性的演讲和写作,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不甚光彩、又难以直言之事的强辩。譬之英国对印度的继续统治,苏联的大清洗与大流放,美国对日本投下了原子弹等等,事实上可以为这些事情进行辩护,只不过那些论点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过于残酷而难于接受了,并且这和那些政党所宣扬的目标相违背。因此,政治语言不得不包含大量的委婉说法、自问自答,以及彻头彻尾的云山雾罩和含混不清。毫无防御能力的村庄被从空中轰炸,居民被赶往乡下,无数的牲畜被猎杀,村社被子弹燃起熊熊大火,这就是所谓的和约;数百万农民的农场被洗劫一空,他们只能带着力所能及的食物,艰于路途,辗转跋涉,这就是所谓的人口转移或是边境调整;人们要么被先监后审,一监数年,要么死于暗杀,或是因为坏血病被发配到北极圈附近的难民营等死,这就是所谓的消除不安定因素。如果你需要描述一些事情,而又不想唤起人们对这些事物的感知,这些词汇实在是太有必要了。举例来说,一些安逸舒适的英国教授们在为苏俄的极权主义辩护时,很难说的太直白,比如像“我认为只要你想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可以对反对者实行肉体消灭”,很可能他会这样说:

“直率的承认苏联体制展示了某些特征时,尽管人道主义者对这些特征更多的是哀叹,我想我们必须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对人们表达政治反对意见权利的压缩限制,是过渡时期本身不可避免的附属物,苏联人民正在经受的严酷磨难,将会在各种具体的成就中,被广泛的证明是情有可原的。”

夸张的风格本身就是一种隐约其辞。大量的拉丁词语就如连绵不断的细雪一样,一点点的覆盖在了事实之上,将事实的轮廓变的模糊起来,而将所有的细节更是掩盖的严严实实。清晰的语言最大的敌人就是不诚实。当一个人宣称的目的和真实的目的存在差距时,他会本能的倾向于使用冗长的文字和颇费周张的成语,就像乌贼故放烟雾一样,以此扰乱人们的视线。我们这个时代,是不存在所谓“超然于政治之外”的事情的。所有的论题都与政治有关,政治本身就由大量的谎言、借口、愚蠢、仇恨和精神分裂所组成。每当大环境变坏之日,就是语言遭殃之时。我们应值得期待去发现——这仅只是一个猜测,我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来验证它——德语、俄语和意大利语的质量,都在过去的10或15年间,因为独裁统治的影响而整体下降了。

但是如果思想可以败坏语言,那语言也同样可以败坏思想。一个糟糕的用法可以通过成例和模仿影响到年轻人,而他们本可以更有质量的思考。我所讨论的这种次一等的语言在某些方面确是相当便利的。诸如像a not unjustifiable assumption,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would serve no good purpose, a consideration which we should do well to bear in mind这样的短语,就好比手边的常备药阿司匹林一样,对人们具有持续性的诱惑力。回顾本文,你肯定会发现我一次又一次犯了自己正在抨击的错误。今晨,我收到一份论述德国传统的小册子。作者告诉我说,他“自感受到推动”才有此作。我随手翻了几页,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句话:“(盟军)有机会不仅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德国社会与政治结构的激烈变革,从而避免了一场民族主义的反动外,同时能够搭

建一个合作与统一的欧洲的基础。”您瞧,他“自感受到推动”来写作,——既然自感,想必有些新鲜的东西来说——不过到目前为止,他的文字就像战马响应军号的号召一样,自动落入到轻车熟路的沉闷风格中去。现成的短语(lay the foundations, achieve a radical transformation)对人们心灵的侵害,只有在人们不断地保护语言之时才能被阻止,而这些短语则充当了大脑的麻醉剂。

先前说过,我们语言的衰落是能够纠正的。那些反对此点的人会说,有些人很可以这样立论,即语言仅反应了存在的社会现状,我们不能通过任何直接的只言片语的修补和建设,就能影响到语言自身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就语言的总体情况而言,这是确是事实,但在具体情境中却未必如此。呆瓜愚笨的词语和表达大多已隐而不彰,这并非通过任何进化过程,而要归功于一少部分人有意识的抵制。两个晚近的例子,explore every avenue和leave no stone unturned就是通过几个记者的讽刺嘲笑才废而不用的。还有一长串有问题的隐喻,如果人们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使其废止使用,同时,使not un-形式的词语消失也是题中之义,减少句子中的拉丁、希腊词的平均数量,剔除外国短语和零散的科学词汇,并且,总的来说,要让矫揉造作的语言早点退出历史舞台。而所有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保卫英语语言所暗示的远比这些要丰富,但或许从没有暗示的地方说起才是最好的方法。

这与复古主义、拯救废弃的词语和用法,或是建立“标准英语”都毫不相干。相反,它主要想清理那些本身已经被用滥了的词语。这与正确的语法和句法、是否避免了美国英语的特殊用法或是拥有优美的散文风格都关涉甚少,并且,一旦人们能够清晰的表达意义,语法句法本身就没有太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与虚假的简单明了和力图使书面英语口语化的工作也不相干。这也并非暗示在任何情况下都热衷于撒克逊词而非拉丁词,即时它确实暗示了用最少、最小的词语来表达人们的想法。如上所述,我们的全部工作仅只是由意选词,而不是相反。在散文写作中,最糟糕的事情无异于向文字缴械投降。当你默默地思考一个具体的物体,并且,如果你想要描述出脑海中浮现的这个物体,或许你会冥思苦想,直到找到确切的词语为止。而当你思考一些抽象的事物时,一开始你就更倾向于就使用现成的词语,除非你能有意识的阻止这个过程,否则现成的措辞就会一拥而入,替你完成由意选词的工作,取而代之的,则是意义的含混不清甚至改变原意。或许,人们应该尽可能的不急于选词,只要能用图片或是感觉将意义表达清楚就行。从今以后,你应该选择——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最能达意的词语,将其相互调换、对比,并且应当考虑自己选用的词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印象。头脑中最后的这道工序,能将所有陈腐的表述、混杂的意象、现成的词语、不必要的重复、各式的花招谎言和模糊不清,从总体上得到削减。人们经常会怀疑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的效果,并且需要一些规则来遵守,以应对本能控制失效的情况。我想下面的规则涵盖了大部分的情况:

1. 不要使用隐喻、明喻,以及其他你从报刊上看到的比喻手法。

2. 在能用小词的地方绝不使用大词。

3. 如果可以剔除一个词,剔除之。

4. 能用主动语态的不用被动语态。

5. 如果你能从日常英语中找到合适的对应的词,绝不使用外国短语、科学词语和一些专门的行话。

6. 如果按规则会说出粗野的话,立即打破上述规则。

这些规则听起来比较初级,他们确实如此,不过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于风靡当下的写作风格的人来说,在态度上的确需要一场深刻的改变。你可以遵守这些规则,而糟糕的英语却不改往日,但不应该写出我在本文最开始给出的五种样本的文章。

此处,我并非是在考虑语言的文雅用法,只是在考虑语言作为表情达意、且不隐瞒或是阻止思考的工具而已。司徒·蔡司(Stuart Chase)和其他一些人最近宣称,所有抽象词汇都是没有意义的,并以此作为鼓吹一种沉默政治的借口。他们可能会说,既然你连法西斯主义是什么都不知道,反抗法西斯主义又从何谈起呢?你大可不必轻信此种荒谬论调,但你应该认识到,当下混乱的政治处境与语言的衰败是紧密相连的,你很可能通过注重语言的使用而带来一些改进。如果你能将自己的英语简明化,你将避免正统派最糟糕的错误。你不会讲任何一种必需的方言,当你做出一个愚蠢的评论时,甚至连你自己都会觉得它愚蠢的如此显而易见。政治语言,以及他的各式变种,都企图使谎言听起来跟真的一样,他不仅扼杀那些我们向来尊敬的东西,并且使可靠性成为完全空洞的修辞。一个人不能在瞬间改变这一切,但他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大声的嘲笑,将那些过时的和没用的短语,诸如some jackboot, Achilles' heel, hotbed, melting pot, acid test, veritable inferno 之类,以及其他的语言垃圾,一起扔进本就属于他们的垃圾筒。

我又看见在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得奖,勇士未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精明的未必致富,博学的未必得人赏识,因为时机和际遇左右众人。

翻译成现代英语:

对当下现象的客观考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竞争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与竞争者天赋才能的高低并没有一致的倾向,一种冥冥中不可预知的力量必须被计算在内。

现代文章的整体趋势就是离具体的表达越来越远。

举例来说,一些安逸舒适的英国教授们在为苏俄的极权主义辩护时,很难说的太直白,比如像“我认为只要你想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可以对反对者实行肉体消灭”,很可能他会这样说:

“直率的承认苏联体制展示了某些特征时,尽管人道主义者对这些特征更多的是哀叹,我想我们必须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对人们表达政治反对意见权利的压缩限制,是过渡时期本身不可避免的附属物,苏联人民正在经受的严酷磨难,将会在各种具体的成就中,被广泛的证明是情有可原的。”

https://www.sodocs.net/doc/6110331098.html,/group/topic/37034547/

语言与文化 论文(英文)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bstrac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Know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can help our communication. Instead, it will cause many communicative barrier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example to explain it’s impact o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了解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的交际。相反地,缺乏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导致交际障碍。本文列举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关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s,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关键词:语言,文化,关系,交际 1. Introduction As we all know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ll human activity. It’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social life of human. You can not imagine the world would be without language. Nevertheless, the phenomenon of human language is so mystical that people do not acquaint it entirely so far.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life and national spirit. In other words, culture is the genetic code of difference among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 formation and individuality. This speci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affinity and cohesion of a country.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culture of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keep variety of our global cult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Lik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language is also a social phenomenon, it occurr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anguage is with nationality,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ften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Language is also human creation.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wealth of human society .We can say that language has all the attributes of culture, so language is also a kind of culture, one of the many cultural phenomenons. The human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2).Language i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Although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generally can't exist being independent from language. Only through language, culture can be preserved, extended and spread.

(完整版)高中英语教学反思8篇

-------对英语教学的重新认识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的止境就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作到更好,就必需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是、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 有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There o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谢鼎时 08电子商务2班 0820420208 摘要:古希腊神话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于英语语言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就比如对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就非常的深远,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和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关系非常的密切。现代英语就是在不断融合各名族的语言文化而逐渐产生的。 关键词神话人物语言与文化英语文学发展关系 一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希腊罗马神话是神话中的精品,它诞生于原始时代,形成于有文字记载之处,流传数千年,具有长久的魅力。希腊罗马神话堪称是西洋文学的源泉。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英语发展史上来分析,不列颠岛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是连接地中海的水路中间站,公元前七世纪以后,前后三批外来者入侵,第三批为凯尔特入侵者,他们于公元前1世纪到达,占据了今日伦敦及其周围的埃塞克斯等的大部分地区。大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同高卢(Gual)有联系,在高卢人反对罗马帝国入侵的战争中支持他们,给他们提供庇护所。恺撒军团征服高卢后,遂移师海岛。 于公元前55年登陆大不列颠岛,其后又反复较量,终在公元前43年完成了对大不列颠的征服。在其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统治。那时候还没有明确形成英语这种语言,然而民族已经形成。罗马文化对大不列颠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进行的。而不列颠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英语语言文化的起源和代表。待到中世纪末期,欧洲的民族地域渐渐划定, 民族国家先后出现,民族语言相继形成,英语语言也随即而生,民族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为了更好的巩固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人民要求阅读民族作品的欲望渐渐增强。在民族发展初期,民族译者更多的将目光集中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及文化里面。所以,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创造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子。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外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学专业知识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等学科教学知识,并能用以指导高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 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学研究中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语言材料。 3.能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理解国家颁布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 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中外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三)教学设计 1.了解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doc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 《语言与文化》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 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 作。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在下编这部分,一开头就开始讲明了字与文化的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字,没有了文字文化也会慢慢失去传承。 从词语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在各国语言里有许多现在通行的涵义和它们最初的语源迥不相同。 如果不明了它们的过去文化背景,我们简直推究不出彼此有什么关系来。可是,你若知道它们的历史,那就不单可以发现很有趣的语义演变,而且对于文化进展的阶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很清晰的片影来。例如,对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们便不能撇开文字。现在和钱 币相关的字,像财、货、贡、赈、贷、赊、买(買)、卖(賣)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介壳,何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做交易的媒介物。秦以后废贝行钱,但是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行。又如当初造字时“纸”字何以从纟(糸)呢?那是因为在蔡伦没 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材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还有“笔(筆)”字,从“竹”从“聿”,《说文解字》解释说:“聿,所以书也。”就是说,聿是用来写字的工具。秦汉时期,笔杆大多是用竹子做的, 所以又加了竹字头。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从许多语言的习用语或俚语里,我们往往可以窥探造词的心理过程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现在姑且舍去几个文化较高的族语不谈,单从中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少数部族的语言里找几个例子。例如,云南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妻子做“穿针婆”,云南的少数民族叫“结婚”做“买女人”。从这两个语词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社会对于妻子的看法和 买卖婚姻的遗迹。当我们调查文化较低的族语时,遇到抽象一点的语词,像代表动作或状态一类的词,往往比调查看得见指得着的东西困难得多。可是一旦明白他们的造词心理以后也可以引起不少的趣味。 比方说,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发怒”做“血滚” ,“欺负”叫“看傻”,“伤心”叫“心冷” ,这几个词的构成,多少都和这些动作或状态的 心理情景有关。在初民社会里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因为超过他们知识所能解答的范围以外,往往也容易发生许多神意的揣测。例如,福贡的傈傈族把“彩虹”叫做“黄马吃水” ,路南的撒尼(彝族的支族)把 日食叫太阳被虎吃,月食叫做月亮被狗吃。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语言的本身固然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所谓“借字”就 是一国语言里所糅杂的外来语成分。它可以表现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 言上所发生的影响;反过来说,从语言的糅合也可以窥察文化的交流。例如把外国语词的声音转写下来,或混合外国语言和本地的意义造成 新词。就像纯音译的:软椅叫沙发(sofa ), 咖啡 coffee 、可可 cococa、

英语语言与文化

英语魅力何在 摘要:英国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其英语的发展也经历大起大落,英语从古英语(450年—1150年)发展到中古英语(1150年—1500年)再发展到现代英语(1500年至今),期间经历凯尔特人的史前文化,文艺复兴,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等大事记,而此也使得英语兼容了多国的语言,奠定了它世界第一语言的地位。英国是海洋民族,它的诸多词汇与海,鱼,船,水手有关,某些词汇语句的词义特别有意思,这便是它魅力所在。 关键字:英国历史;语言发展;英语的兼容性;词义魅力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现在世界上的已知语言共5651种,公认的独立语言有4200种,其中100万以上的人口使用的由163种。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认为,它是最独特,最美的语言,绝对的无与伦比,其次是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普及性高。 每位教英语的学者都说,要学好英语,一定要先了解英国的地理和文化,这样才能掌握英语的精髓。英国位于欧洲,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海外领域)组成。英国东

最新好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1)(2009-03-03 19:47:40) 标签:教学法交际法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情境澳大利亚教育分类: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2)(2009-03-03 20:08:28) 标签:音乐to amy and of教育分类:教学设计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设计 All the class is set in the TV interview show—Heart Garden made by channel Young.De tailly, I divide the class in to three groups as the guests of this TV interview show:Frend s of the character, Nutritionists, Psychologists. The teacher play the role of the host Step1 Lead--in 1.Broadcast the VCR----Are teens trying to stay slim to an extreme from BBC ,then trans pose to our calss,which can lead students to the TV show situation T: “Good moring ,Ladies and Gentleman! Welcome to Heart Garden made by Channel YOUNG STV .I am the host.Today’s topic is Dying to be thin. There are three groups :Frends of the chara cter, Nutritionists, Psychologists.Let’s talk together to slove the problem today.Finally, let’s see which group can get the most stars accroding to your active cooperation.Are you r eady? ” S: “Yes! ”. T: “First ,let me show you some picutes.Do you know them” Show students some pop stars’pictures T: “Whom do you like better, the thin or the fat? How can we become thin? S: “The thin.” T: “How can we become thin?Let’s discuss ways of losing weight.” Suggested answers: Going on a diet Exercising in a gym or other places Receiv ing surgical treatment(外科治疗) Taking weight-loss pills T: Do you think eating weight-loss pills is effective and good?” S: “ No!’ T: “ Good!But the unfortunate thing also happened to our character--Amy .Let’s welcome A my.” 设计意图:把正堂课虚拟上海生活时尚频道---心灵花园节目的录制现场。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展开我们的话题。在导入部分简单讨论时下减肥方法给学生热身,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吃减肥药是不正确的,有害健康的。以此引出今天的话题人物—Amy Step2: Reading 1th E--mail

语言与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I firmly believe tha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familiar with everyone on earth. Nevertheless, I don’t think everyone is clear about the real meaning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n this basis, this essay will explain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language and culture, including what is language, what is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What’s more, quite a number of examples will be cited to help you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Let’s begin with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When we put a key word “language”into the online Wikipedia(维基百科),which is a free encyclopedia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e find that language is defined as the human capacity for acquiring and using complex system of communications , and a language is any specific example of such a system. From this definition, we have a clear consciousness towards language. When we look into the 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Languag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meanings as follow:1. use of words in an agreed way as a method of human communications 2. system of words of a particular community or country etc. 3. faculty of speech 4. system of symbols and rules for writing computer programs 5. any method of communication.6. professional or specialized vocabulary. Besides, I have also learned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from my linguistics class. In the book A New Concise Course i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新编

语言与文化—许嘉璐文

语言与文化——许嘉璐/文 本文是北京师大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教授在汉语文化学院成立大会上所作学术讲演的提纲。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定义有多种。据国内学者说有500多种。我没有看到关于500多种的资料和论述,大概这是基于任何一个人说了文化是什么就算是一种定义所得出的数字。据国外哲学家说,现在已有20多种定义;大概这是就比较权威的著作而言,我认为后一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由于文化的定义五花八门,又由于有人不研究文化本身,而热衷于在定义中折腾,所以有的学者主张“最好不下定义”。我想这是希望人们把精力集中于实实在在的基础研究,不要在定义问题上争论不休,而不是“定义不可知论”。定义是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尽管出发时的认识和到达既定目标时的认识会有差别,甚至可能是较大的差别。对于研究工作来说,定义还是需要的。 我比较同意如下的说法: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这个定义里有几个要点。1.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2.即使是人类在蒙昧时期所创造的,也是文化。3.非人类所创造的不是文化,如猴子所画的画,蚂蚁所堆积的蚁山,蜜蜂所造的巢。4.文化是人类有意创造的,无意识形成的东西不是文化,例如婴儿涂抹的东西。 当然,任何定义都不能把定义对象囊括无余,对象的边缘也常常是模糊的。例如对于弱智者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界定?这是值得研究的。 二文化的分类 关于文化的分类,说法很多,角度也多种多样。有的学者还从教学或学习的角度又重新分类。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文化自身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然后在这一前提下再参考教学或学习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再分类,否则类是分了,条分缕析,但是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却难以遵循或自乱其例。 我把文化分为三类: 1.物质文化:衣食住行 这是以物质形式显现的文化,是物质层面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在人民生活中的直接反映。 2.社会文化:艺术、民俗、宗教、制度、法律等 这是上层建筑中的主体。 艺术虽然主要也是凭借物质显现,但是物质不是其本身。例如雕塑、绘画。 民俗无所不在。它实际是民族哲学观念在人民生活中的外现。但是民俗的来源(或者说对它的决定性因素)则是多元的:自然规律、生活规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政治制度、学术流派、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等。但是民俗的整体却不是这些来源、决定性因素的拼合,而是经过了民族的选择、加工,集中反映了民族的哲学观念。 宗教是超国界、超民族的。即使是外来宗教也是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任何宗教当它要在一个国家或民族落脚生根,就必须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即吸收本土文化的营养,以适应当地人民的心理、习惯。这样,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也就成了本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对于中国都是外来的,但是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因而在中国生根了,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袄教、景教、摩尼教、犹太教等就被排淘汰了。即使是佛教,其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摘要:作者针对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比较匮乏的现状,通过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和功能的文献浏览,提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注意点:有效性、激励性、机智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注意点;农村中学 在笔者所在的农村偏远地区中学,学生接触英语较晚(许多学生在初一之前未学习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硬件设施不到位(多媒体教室、专业化语音室的匮乏);软件也不太令人满意(许多英语教师并非专业科班出身,而是经过培训之后改教英语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匮乏)。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地区中学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普遍滞后,成绩远落后于城市中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即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课堂话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率性而为”,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在什么时候讲就在什么时候讲。课前没有深入思考、课中没有及时调整、课后没有认真反思,就会出现教师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听得“云天雾罩”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及功能 教师用于管理英语课堂与讲解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所用的话语称之为英语课堂话语。一般情况下,教师使用的主要话语应该是英语,但不排斥母语(程晓堂,2009)。课堂话语是英语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如下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管理、组织教学活动相关,例如介绍教学目标、给予活动指令、维持课堂纪律等;另一类与教学内容相关,如导入新课、讲解语言点、提供语言输入等。 上述理论显示,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课堂话语的“质”与“量”上下足工夫,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几个注意点。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在学生刚接触英语的阶段,教师的课堂话语作为语言输入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紧密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切忌跑题,而且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宝贵,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注重简练、扼要,不可拖拖拉拉。有些地方点到即可;有些地方适度展开,切勿发挥;有些地方当“惜墨如金”,无需多说的地方坚决少说,无需说的地方坚决不说。 笔者曾经听过本组一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该课选自《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he story of Xi Wang。全文讲述一只大熊猫的故事(包括熊猫的体重、饮食、保护及自然习性等)。该教师设计导入环节如下。 T: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幅图画并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y?” S:Pandas. T:Are they beautiful?Do you like them? S:Yes,I have seen them in a zoo. T:Good,in which zoo did you see them?And what other animals did see there? S:… 该教师的课堂话语已经偏离了文章的主线,教师问学生在动物园还看见了别的什么动物,与本文主题“pandas”无关。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就会离题万里。 三、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激励性

英语语言文化赏析

教师教案 课程名称:英语语言文化赏析授课学时: 授课班级: 任课老师: 教师职称: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

Table of Contents Unit 1 Orien tati on (3) Unit 2 The Bible ......................................................... (5) Unit 3 Greek Myths ..................................................... ..6 Unit 4 Shakespeare ....................................................... ..8 Unit 5 Poetry (9) Unit 6 Speeches .................................................... . (10) Unit 7 Idioms (11) Unit 8 A Con trastive Study on Chi nese and English (12)

Unit One: Orientation (本单元 4 学时完成) I.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教学内容及要求) 1. Contents Self-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Brief introduction to U.K. & U.S.A. 2. Requirements Understanding the objective and contents of the course Coming to know assessment approaches and recommended readings Grasping some basic facts about U.K & U.S.A. II 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教学重点及难点) 1. Focus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approaches Some basic facts about U.K & U.S.A. 2. Difficulties The national flag and the national emblem Land and people Politics III Procedures and Activities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 1. Self-introduction 2.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3. Brief introduction to U.K. & U.S.A.: A. the Official Name and Nickname B. the National Flag C. the National Anthem D. the National Emblem E. the National Bird F. Land and People G. Politics H. Economy I. A song: Candle in the Wind IV Assignments 作(业)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full name of U.K? 2. What are the nicknames of U.K. and U.S.A?

教资高中英语语音教案

教资高中英语语音教案 【篇一:大一语音教案】 教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系英语外事管理系教研室(组) 大一年级精读组 课程名称英语精读授课年级 2009 授课教师职 称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教务处制 二○○九年八 月 教案(首页) 教案 【篇二: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面试教案写法整理】阅读课:导入(图片,问答),读前讨论预测或者听力训练,读中 寻读精读标记语法点找主旨句,读后讲解语法点,小组活动 teaching topic: teaching aims: 1. learn some new words . 2.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self-study ability. 3. enable students to value/love/aware the importance of ... teaching aids: pictures, a tape recorder and ppt.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make them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text better. 2. improve their reading strategy.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lead-in show students?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ask them what they will do if they are in those situations, let them discuss in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汉语国际教育杨亚丽201322050762 摘要: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又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活动来实现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它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 关键词:语言;文化;汉语教学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各个国家文化相互影响,而实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途径就是通过语言。文化传播离不开语言的传播。人们的交际背景、社会制度、思想方法、观念、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存在信任和理解的障碍。只有了解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一个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社会习俗、是非标准等文化因素,才能提高我们有意识的和有志向的交际技能。 一、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组成。负载文化的任务主要是由词汇,特别是实词词汇承担。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包括了语言,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文化社会学认为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而语言只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的核心是语义,而语义又是文化的一种体现。语义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独特的认识和态度,记载了该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思维方法。不同的语言社团各有独特看待世界的方式,形成了各自个性化的语言。同时,他们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他们文化系统的线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包括语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1首先,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它包括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而语言正是人类在其进化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为人类社会所特有。其次,正像文化一样,语言也不是生物性的遗传,而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学得的。再次,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也是如此,它为全社会所共有。2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他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的。特定的语言并非总是和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而是呈现出种种复杂的情况。比如同样是使用英语或西班 1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化概说; 2欧阳祯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透视

英语(心得)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使用

英语论文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使用 思考: 1. 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语言? 2.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具备什么特征? 3. 作为教师,你在课堂上用英语做什么?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板书、课件)与形体语言等配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统。 (一)教学语言不同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它受到教学条件和要求的限制。外语教师经常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调整和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了“一种简短、简化、规范的,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的语言。” 发音:英语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夸张的发音,或延长停顿、或放慢速度、或抑扬顿挫,或加重语气等。发元音时较为清晰,而辅音连缀现象较少见。 词汇:较多地使用基本词汇,较少地使用口语体。 语法:尽量使用短句,较少使用从句,大量使用现在时,句子

结构完整规范。 (二)教学语言不只是口语,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特殊语言系统。教师在口头使用教学语言时会使用形体语言加以调整和配合。形体语言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能与话语配合或单独使用,它不但能够增加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或一定场合能代替语言,或者能弥补口语形象性上的不足。教学语言有时也会出现笔语形式。如:有时教师把较复杂的活动指令写成板书或用 PPT 播放,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程序和要求,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 (一)规范性 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说者只要把所要表达的信息顺利地传达给听者,交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在语言上出现一些不规范是允许的。但是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则不能有错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可能模仿,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教师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听力训练和对知识的巩固,也能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和规范。这包括语音规范、语法规范和词汇的规范。 (二)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楚、无歧异。经常使用基本词汇、短句、祈使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