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1、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1)轻松柔和

太极拳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之后,虽然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很少发生气喘现象,给人以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之感。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体现出柔和的特点,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4)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

呼应,不要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显得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

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太极拳在锻炼方法上对姿势动作的各种要求。2、动作要领

(1)意识引导动作

人体的任何动作(除反射性动作外),包括各种体育锻炼的动作,都需经过意识的指挥。练习太极拳的全部过程,也要求用意识(即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之中去。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和体操中的“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仿,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不是随便地把两臂抬起来,而是首先要求想着两臂前平举的动作,随后慢慢地把两臂抬起来;又如,做两手向前按出的动作,首先就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意欲沉气,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意不停,动作亦随之不停,就好像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串起来一样。总之,练习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去支配。过去练拳人所说的“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就是这个意思。为了掌握这个要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安静。练拳时从准备姿势开始,首先就要从心理上安静下来,不再思考别的问题,然后按动作的要求检查,头是否正直,躯干和臂是否放松了,呼吸是否自然通畅。当这些都合乎要求时才做以后的动作。这是练拳前一个要紧的准备功夫。这种安静的心情,应贯彻到练习拳套的全部动作中去。

练拳时,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姿势高或低,心理上始终要保持安静状态,这样才能保持意识集中,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之中,否则就会造成手脚错乱、快慢无序或做错了动作的现象。打太极拳要求“以静御动,虽动犹静”“动中求静”。如能做到这些,就不会引起神经过分紧张以致过

度疲劳。

第二,集中注意力。在心理安静的前提下,还要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动作和考虑要领上,专心致志地练拳。不要一面打拳,一面东张西望或思考别的事情。初学太极拳的人,很容易忘掉这个“用意”的要求。经久练习,就可意动身随,手到劲发,想象力自然地与肢体的活动密切配合。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这里所讲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在练习中,要求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形态直立起来,使头、躯干、四肢等部分进行舒松自然的活动。

太极拳姿势要求上体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斜。它所用的力,是维持姿势的正确与稳定而自然的力,有的称它为规矩的力,也有的称它为“劲”。两臂该圆的,就必须做到圆满;腿该屈的,就必须屈到所要求的程度。除按照要求所用的力量之外,其他部位肌肉要尽量放松。当然,初学时较难掌握“力”的界眼,所以首先应注意放松,使身体各个关节都舒展开,避免紧张,力求圆活。然后由“松”再慢慢地使力量集中起来,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的要求。

(3)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使身体全面锻炼的运动项目。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又说,练拳时全身“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些都是形容“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

初学太极拳的人,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许多动作要以腰部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因为意念与肢体动作还不能密切配合,想做到周身协

调也是有困难的。所以,最好先通过单式练习(如单练“起势”“云手”等),以求得躯干与四肢动作的协调,同时也要练习步法(如站虚步、弓步以及移动重心、变换步法等),以锻炼下肢的支撑力量和熟练地掌握步法要领。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使步法的进退转换与躯干的旋转、手法的变化相互配合,逐渐地达到全身既协调而又完整,从而使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炼与发展。

(4)虚实分清,重心稳定

初步了解了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重心问题。因为一个姿势与另一个姿势的连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在锻炼中也要注意身法和手法的运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气呵成。如果虚实变化不清,进退变化一定不灵,就容易发生动作迟滞、重心不稳和左右歪斜的毛病。

过去有人说:“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就是形容练太极拳应当注意脚步轻灵和动作均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注意虚实变换得当,使肢体各部分在运动中没有不稳定的现象。假如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稳定,那就根本谈不上动作的轻灵、均匀(虚实变换的问题可参阅下面“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和其他有关段落。

太极拳的动作,无论怎样复杂,首先要把自己安排得舒适,这是太极拳“中正安舒”的基本要求。凡是旋转的动作一应先把身体稳住再提腿换步;进退的动作,先落脚而后再慢慢地改变重心。同时,身体做到了沉肩、松腰、松胯以及手法上的虚实,也会帮助重心的稳定。这样练习日久,动作无论快慢,都不会产生左右摇摆、上重下轻和稳定不住的毛病。

(5)呼吸自然

练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呼吸急促。人们无论做任何体育活动,机体需要的氧都要超过不运动的时候。在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身体始终保持着缓和协调,所以用增加呼吸深度就可以满足体内对氧气需要,对正常的呼吸影响并不太大。

初学太极拳的人,首先要注意保持自然呼吸,也就是说,在做动作时,练习者应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呼吸,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

动作熟练之后,可根据个人锻炼体会的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例如:做“起势"的两臂慢慢前平举时要吸气,而身体下蹲、两臂下落时则要呼气。这种呼吸方式是根据胸廓张缩和膈肌活动的变化,在符合动作要求与生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能够提高氧的供给量和加强横膈膜的活动。但是,在做一般起落开合不很明显的动作时,或在以不同的速度练习、不同体质的人练习时,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不能机械勉强,要求一律。否则违反了生理自然规律,不仅不能得到好处,反而可能造成呼吸的不顺畅和动作的不协调。

以上要领不是彼此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心里不能“安静”,就不能意识集中和精神贯注,也就难以使意念与动作结合进行,更达不到连贯和圆活的要求。如果虚实与重心掌握不好,上体过分紧张,也不可能做到动作协调、完整一体,从而呼吸也就谈不上自然了。

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

3.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曲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两趟“简化太极拳”,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坚持练下去,这种腿部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

一趟或两趟。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单练一组或几组,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起势”等;也可以架势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应垂直,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垂直线上,送时,膝关节弯曲度可略小一些。患有腰间伤病的人,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必要时应征求医生的意见。总之,在初练太极拳时,运动量的掌握务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应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4.要持之以恒

练太极拳和从事其他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不仅开始时要积极参加练习,而且一定要坚持继续练下去。根据自己生产、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情况,最好每天在业余时间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或是认为已经练会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转,就不再继续坚持练习。那样,不仅不能逐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间,就近到公园、树林、广场、河边、草地等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的地方练习。如果这些地方设有太极拳辅导站,参加集体学习,收效会更好一些。

此外,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几个人在一起,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图解上的动作说明来指导其他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要仔细地研究前而所说的锻炼方法,正确掌握要领。这比一个人自己看图解学拳,要快一些,好一些。

杨澄甫推手珍贵图片

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学推手则即是学觉劲。有觉劲则懂劲便不难矣。故总论所谓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此言即根於推手无疑矣。

下图棚、捋、挤、按四式,即黏、连、贴、随。舍己从人之定步推手。此图即兆清与大儿振铭合摄。

掤法向外。驾御敌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贴

近。故曰掤。此掤字取意。与说文释义稍异。掤之方式。

如图。左右同其用法。最忌板滞。又忌迟重。板者。不知

自己之运动。滞者。不知敌人之取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

则不成其为推手矣。迟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

非太极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黏也非抗也。手向外掤。

意欲黏回。又不使己之掤手与胸部贴近。得化劲全赖转腰。

一转腰则我之掤势已成矣。

捋者。连着彼之肘与腕。不抗不採。因彼伸臂袭

我。我顺其势而取之。是收回意谓之捋。此字义又与说文

不同。乃拳术家之专用名词也。其方式。即掤法转腰加上

一手连着彼之肘节间(原文:即捋法转腰加上一手连着彼

之肘节间)。如上图。被捋者须本舍己从人。亦须知有舍

人从己之处。被捋觉其手加重。便可乘之以靠。或觉其捋

劲。忽有断续。则急舍其一边。而袭以挤可也。

挤者。正与捋式相反(原文:正捋与式相反)。捋

则诱彼敌之按劲。使其进而入我陷阱而取之。必胜矣。设

我之动力。先为彼所觉。则彼进劲必中断。而变为他式。

则我之捋势失效。则不可不反退为进。用前手侧採其肘。

提起後手。加在前手小臂内便乘势挤出。则彼仓猝变化之

中。未有不失其机势。而被我挤出矣。被挤者须于变化中

能镇定。有先觉。急空其挤劲。则便成其按势矣。

按者。因挤式不得其机势。便将右手。缘彼敌之

左肘外廉转上。仍成捋式捋回。如捋又不得势。则翻右手。

以手心按彼左肘节上抽出。左手又以手心按彼左腕上。是

谓之按。

按之转复为掤。掤捋挤按。终而复始。轮转不息。此谓练习黏连贴随之意也。以上四式。变化无穷。笔难缕述。望学者幸细心领会。於单人功架上之说明。详为参悟便易入门也。

太极推手八字歌

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

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太极拳推手歌

任人巨力来打我, 风吹杨柳随风摆。

化解来劲随意动,意动神随劲相连。

不重招势但在意,有意无意是真艺

分力走化合劲出,轻灵巧妙多变化。

一分一合一循环,循环往复是一圈。

八法八劲并五形,进退顾盼十三势。

环环相扣意不断,势势相接劲相连。

成败得失在截劲,截头截尾中间分。

截来截去处处空,来头去尾真轻松。

任督冲带奇经通,阴阳跷维八脉转。

上下相随身一家,左右相顾不出圈。

进退自如随心欲,开合伸曲变化灵。

来去一圈其中妙,一呼一吸一太极。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解析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访问次数:919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式招式及基本动作规格

陈氏太极一、 起势 1、屈膝松胯 2、点起左脚尖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6、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二、金刚捣锤 1、向后翻掌 2、左手前、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三、懒扎衣 1、穿掌,重心左腿 2、分手5、合手开步6、左转腰翻叉腰下沉 四、六封四闭 1、左手引右手 2、翻掌下五、单鞭 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4、穿掌、翻掌、移重心六、金刚捣锤 1、右手引左手 2、翻掌上朋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七、白鹤亮翅 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动作规格 脚尖3、开步与肩同宽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往下按至小腹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落地提腿开步 、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3、上步合手提腿冲拳、震脚 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左转腰翻左右掌 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下捋移重心3、转腰翻掌4、收手移重心5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3、提腿开步 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 掌上朋移重心3、向后翻掌 移重心,摆左脚尖 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到两腿中间 左掌推右掌托 步合手4、捏拳 再走半拍收步 左手滑到腹部、5、收腿,推举

1、穿掌,重心左腿 2、分手5、合手倒步6、左转腰翻右八、斜行 1、左转腰拨掌 2、右转腰回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滑九、搂膝 1、 下沉抱腿 2、移重心十、拗步 1、下捋 2、翻掌 3、左手6、左转腰拨掌7、回来换手十一、斜行 1、向后转耀翻掌 2、移重心4、推掌打开下沉 十二、搂膝 1、 下沉抱腿 2、移重心十三、拗步 1、下捋 2、翻掌 3、左手6、翻右掌、摆右脚尖,十四、掩手肱拳 1、 下分移重心 2、翻掌十五、金刚捣碓 1、分手移重心 2、合手移重分手,重心右腿 3、走半拍,重心左腿 4、左转腰翻右掌7、扣右脚尖 8、移重心收步撑开 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左手左脚出去 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回来换手、收手、收步8、开步推掌 移重心收手3、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左手左脚出去 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上步合手 翻掌捏拳拉回来再移重心 3、打拳移重心 合手移重心 3、分手移重心 4、扣左脚尖移重心、再走半拍收步 向后转腰翻掌 推掌打开下沉 地下沉、立掌 收步5、开步推掌 右掌推到胸前 地下沉、立掌 收步5、开步推掌 扣左脚尖移重心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任何武功的训练,都需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只有招式熟练了,才能活学活用。 招熟阶段明劲的训练方法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 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所谓明劲,指初学者本身固有的刚猛之劲,通过套路动作,表现在外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因其僵滞笨拙,又 称爲僵劲。属太极拳的下乘功夫。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 中完成的。 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大家平常多注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 何谓明“三节”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 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 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 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 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 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在陈式太极拳中,要想将各技法运用好,就需要调整身体各部为的作用。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 万不要忽略。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 “三合”的理解 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 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 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 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 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 变化上来。 第一,陈式太极拳的身法,定要中正、大方、平正、舒展、和顺、八面支撑、含而不露。练习者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落、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 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 目录: 一、桩法 二、重心转移 三、单手缠丝功 四、双手缠丝功 五、步法 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 前言介绍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 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 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 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 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 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 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 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 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 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1、由简至繁 初学者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用太在意配合呼吸来做动作,可以先采用适合自己的呼吸,先将拳架,形态,这些基本的动作练好之后 再配合呼吸练习太极,一定要先从简单的开始练习,打好基础。 2、缓慢轻柔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 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太极拳的练习非常讲究速度和呼吸的配合,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简单的太极拳呼吸开始入手,越练越慢才行。 3、腹式呼吸 太极拳行拳时要用“腹式呼吸”,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是 顺腹式呼吸。与此相反,就是逆腹式呼吸。 两者各有利弊。传统太极拳多数流派是主张采用逆腹式呼吸的,但逆腹式呼吸难度较大,它要求练拳者胸腹横膈膜有较强的升降能力。我们可以先练顺式,再练逆式。 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 4、阴吸阳呼 上面我们说到的太极拳的呼吸,这里要强调的是练习的呼吸也要从简单的阴阳结合来看,我们的练习非常讲究呼吸的节奏。

太极拳的动作是以一阴一阳为一个动作变化周期,跟人的呼吸变化周期没有太大的差别,人的呼吸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周期。对于练 习太极的人来说,在练习的过程中两个好做到一致。 在一个拳势动作周期中,能量积蓄阶段,属阴,为吸气;能量释 放阶段,属阳,为呼气。 拳势呼吸就是要求呼吸状态与练拳姿势变化相互结合,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出发,练拳的速度节奏应该按照人体自然呼吸的快慢来进 行调整,这是“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 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阴吸阳呼,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 怎样练习陈氏太极拳 一、动作要柔顺圆活 有很多人都说陈式太极拳容易学习,而且它的动作优美。 以采挒肘靠四隅劲为辅,用劲方法以缠丝劲为主,以发劲为辅; 动作力求柔顺,外形具有缓、柔、稳的特色。” 对如何练好练好陈式太极拳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是用意练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陈式太极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学练一路拳时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现在很多喜欢打太极拳的人都只是随便的乱打,使很多的力气,可是效果却很差。 陈式太极拳18代传人陈照奎、田秀臣、冯志强老师在演练陈式 一路时,真正做到动作连绵缠绕,气定神闲,收放自如,似行云流水,很少发劲,即使发劲也是点到而已,一发便收,敛气凝神,毫 不费力。 真正体现出“引而不发”的大家风范。使观者矜躁全消,回味无穷,这才是练拳的高境界。 二、外形要舒缓沉稳

很经典的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直击窍要 赵建宇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三)练习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二、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三、基本缠丝功法歌 第二章:太极拳法 第三章:例举技法 第四章:推荐太极拳理论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汇总起来分三个方面: 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躁、郁闷、傲慢、恐惧、轻率、鲁莽等等不良情绪。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平衡的道理,心平气和,平衡中有起伏,起伏之中保持平和,即中庸之道。太极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意识体操,但它不是简单的体操,它是先有意识(主要是练意识),后有动作,用意识去指挥动作的运动,这里面处处富含哲理,妙趣横生;太极拳是拳术、也是艺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如波涛跌宕起伏,具有很雅致的欣赏价值,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长期锻炼可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2、全面增强体质。通过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因为太极拳的要求是由里到外,一动全动;自下而上,由上而下,节节贯串,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内劲一动,外形随之而动,而且要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从而调动了身体所有机能参与锻炼;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有病的起到了治疗作用,无病的起到了增强体质的作用;肥胖的可以减少脂肪;瘦弱的可以使体格、肌肉健壮;可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性能;提高关节的活动性能和韧带的延展性;增强了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尤其是抗感冒等抵抗力的提高尤为明显。(请参阅我的“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一文) 3、武术技击作用更巧妙。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物来顺应,沾着不离,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练习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都是让身体的机能达到空松圆活,化僵为柔,达到积柔成刚的目的。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是柔软的,但没有搏斗、生产能力。当人们有了生产、搏斗等生存能力后,肢体、劲力又变得僵硬,随着岁月的增长,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 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招式少。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小 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 体会。如果没有劲的支撑单单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 乃顽空。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 拳即是桩,而且是活桩。要在拳架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架子错误就相当于挫自己 的骨头。骨头受挫一定痛苦。把动作调整对了就可以,一定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导。不能自 己瞎练。练习太极拳 一定要明明白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 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 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 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 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很多东 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很难求到。什么事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 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自行车的轮子,钢 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轮子没有用。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外胎就是筋皮。内胎就是内气。 我们小架的股骨头所放的位置是最佳位置,运动半径最大化。运动半径最大化,这 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这就是小架的后裆,所处的空间位置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 节囊,处于自然的对称等涨放松状态 很重要。从一个半圆到另一个半圆,组成一个太极,一个半圆的切线。就是小架的 运动轨迹,这个切线就是阴阳鱼的分界线。整个圆组成对拉拔长,阴阳对称,阴阳转换。 是太极拳背丝扣练法的初级功夫,是"后天背丝扣“,即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丹 田先天一气。。 高层功夫应是以太极本体丹田先天一气运转,带动肢体运转。需要有一定内功方可, 在内不在外。外在也就是动作越明显,说明他内在动得很少,内在一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行家和泛家的区别,外在表现越多。说明他还没走到无圈。也就是还没达到太 极拳的高级境界,为什么我们大师的拳。初级和中级的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更不用谈 他的小寸劲和搭手就飞的功夫。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功效。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滤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它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松”“静”这个基本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下面把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属于打基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 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它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参照前“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部分)。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其它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二)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1关节活动操 一、旋转头颈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 二、活动腕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食指环扣交叉与胸前。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 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适为度。 三、活动肘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以身体带动手臂,先逆缠进而变 顺缠走外前上弧形合于腹前。上动不停双手变逆缠走里下弧循腰两侧外开至两胯侧。反复 练习。 四、活动肩关节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两手成勾手,勾尖置于肩前。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后、向下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反方向再转八圈,反复练习。 五、扩胸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平抬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脚不动,两 肘外展扩胸,后振两次。随两臂回弹,两肩成侧平举扩胸,掌心朝上,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六、振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左手上举于头部左侧,臂伸直,掌心朝前,右臂垂于右侧,两肩同时后振两次。在交换两手上下位置,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七、抡肩拍打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松肩、松臂、松胯、屈膝,脚不动,随着身体左转。带 动两臂甩开拍打身体,右臂拍打左前胸、腹、肋、肩,左手背及前臂拍打右背,眼随身体 左后方看。再向右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此自下而上、至上而下随意拍打,次数不限,以轻松舒适为度。

八、架臂转腰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轻握拳,平抬于胸平,全面相对,脚不动,向左转 腰90度2次。随即向右转腰90度2次。反复练习。 九、活动髋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户口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按于肾俞穴上。腰 不动,以髋关节为轴,按左—后—右—前的方向旋转8圈。再反方向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活动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按在膝上,以膝关节为轴,同时向里,向外各旋转8圈。两脚并拢,手势不变,以膝关节为轴,向左向右各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一、活动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右脚,左脚点地,右 脚不动,以左脚尖为支点,以左脚踝为轴旋转。再以右脚点地,旋转右踝关节。反复练习。 十二、弹抖放松 立正。左脚提起,右脚支撑体重,松胯提膝;两臂放松收缩,身体略右转。放松弹蹬 左脚,同时向右前下甩两臂,全身各个关节都有一种放松舒展的感觉。提换右脚弹抖放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2缠丝劲训练 单云手 1、左单云手 动作一:两腿开步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膝上,高与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目视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划弧下沉,里合于小腹前,为顺 缠丝劲。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穿掌至右胸,,为逆缠丝劲;目视身 体左侧前方。 动作四:接上势。松左胯,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目视左手。 如此,整个左单云手动作完成。一开一合为1拍,一般子每个动作单练时,练够两个 8拍为1节。由生到熟,由熟到顺,逐步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动作特别熟练后,再

24式太极拳呼吸要领和动作要领

24式呼吸要领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 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 起式: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左(右)野马分鬃: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 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白鹤亮翅: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 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左(右)搂膝拗步: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手挥琵琶: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左(右)到卷肱: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 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 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

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

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 “划圈是洪氏太极拳的独特功法,也是洪氏的核心基本功法。 洪氏太极拳的演练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地球公转自转原理。是洪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洪均生先生把这些理论落实到太极拳的基本锻炼中,强调其技击作用,和整体的配合。这使洪氏太极拳变得有迹可循,容易理解,也成为所有太极拳中最科学的最符合生活习惯的拳种。 公转可分正手圈与反手圈,也称为正旋与反旋两种,正、反公转的的方向又有左右、前后、上下三种。右正手圈:(面南为例) 1、步法:侧马步站好,两脚分开约一肩半宽。 2、身法:身子正直,小腹下倾,尾骨微微后翻;腰活、裆圆、胯松、膝合。 3、眼法:眼看西南,平视目标。 4、呼吸:自然呼吸。 右手指呈瓦楞状,收于心口前,掌心斜对心口,腰微向右转,右手原地自转。紧接着自转逆缠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上转经下颌开向西南45度右上方;开到中指与眼平齐时(注意手臂不要挺直),松肩拐肘手掌变顺缠外下弧线,腰往左转,收肘贴肋,最后前臂和手掌随腰的旋转收于胸前,正好一圈,故称划圈。此圈形状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小,如同鸡蛋。蛋小头在内,大头在外,反手圈时大头在内,小头在外。划圈时中指始终要斜向上扬,腰左右立体旋转。 洪式太极拳之正旋单手圈讲解 (洪公讲解,刘秀文整理)手的正、反旋单手圈,既包括套路中手部的公转与自转,手臂、肘、肩部的八法,在练正、反旋单手圈时,腰随之左右旋转,腿部的顺逆自转,亦锻炼了腰裆基本功。陈式太极拳的要求,强调立体螺旋运动,这种基本功有助于套路线路的熟练与全身的配合,久之,自然有好处。(因为无论太极拳式多么复杂与不同,在手臂部却总是这两个“正、反旋手圈”与腰裆部的左右旋转,区别只有方向、角度、高低、大、中、小的变化)。 这种基本功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用定步,侧马步,活步均可,根据自身条件,高、低架皆可。亦可用手的双顺双逆,或一顺一逆练习。如第一金刚捣碓第二动作与第五式左转身捣碓第二动均为手臂部的一顺一逆的例子;二路左单云手,右单云手,一路上中下三个云手为正手圈活步的例子;一路十字手为双逆转双顺的例子等。练手的正反旋手圈时要应轻、柔、慢,自然放松,尤其特别注意体会与全身螺旋的配合。 先说正手圈 假定用右手(左手亦然)练习,它的线路如下:手高齐右眼角,角度为胸前45度处。第一动,身左转,松肩沉肘到肘贴肋,小臂顺缠自转走外下弧线,手指上扬。为掤捋法。对方手在上面为掤法,如一路拳第三式六封四闭第一动作的侧掤;二路右单云手等。假如对方手在我方手臂下面便为捋法,如六封四闭第三动作左转身捋法;第二动,身仍左转,手随身体的左转,收到心口前,手指上扬,手心斜对心口,手部为掤法,肩、胯部为靠法。如拦擦衣第三动作的下半圈。(不拘手顺缠收手或逆缠收手,当手收到手心斜对心口时,手指上扬,手部均为掤法,而肩、胯部即为靠法);应知道的是:第二动的左转,左肩与左胯不准转大。左肩既要与左胯合住,更要与右胯合住。方法是:左肩略左转便上挑一点儿,也就是肩部与胯部走╯小弧线,(肩部左转的幅度,不能超过15度)形成往右去的力,形成这一动的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