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

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

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
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

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

【摘要】随着青少年暴力攻击事件日益增加,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成为关注重点。本文通过调查与实验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且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外显攻击性表现不强,在具体方式上有性别差异,并发现了与高攻击性有关的某些人格特征,以期对大学生人格教育提出启示。

【关键词】内隐攻击性外显攻击性人格特征。

近年来,大学生攻击伤人、残害小动物的事件屡见不鲜,使得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关注,根据已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存在暴力攻击倾向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因此,对大学生的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攻击性的定义在学者中还没有统一定论,Sigmund Freud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求死的本能。Ba ndura认为,攻击是导致个人受伤或财产受损的行为。而我国学者高桦就认为,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本研究对于攻击性的界定是:攻击性是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内部心理特征,在一定条件下,攻击性将转化为对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行为。

由于攻击性本身的危险性和隐藏性,使得研究者难以掌握真实的一手资料,所以除了使用调查法与观察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应用于攻击性的研究领域。1996年S.A.Chen、杨治良等人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借鉴研究内隐记忆的任务分离范式,发现攻击性行为也存在实验性分离,证实了内隐攻击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个体潜意识中存在着一种攻击性的倾向,这种内在的倾向潜在的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判断、行为表现产生影响。因此只有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大学生攻击性进行研究,才能够拓宽研究视野,使人们对攻击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以往的众多研究发现,攻击性对很多个体来说都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特质,并且发现人格对于个体攻击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关于人格因素与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却鲜有见到。因此,本研究尝试对与内隐攻击性有关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提出更全面的启示。

一、研究过程。

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2所大学随机选取人数为50~60人的自然班5个,在学校老师的配合下,统一讲解指导语,进行实验,同时发放问卷共252份,全部收回。经分析后,剔除无效问卷25份,得到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达到90%。其中男生92人,女生135人。

2.研究工具。

被试基本情况表,包括被试的年级、专业和性别;外显攻击问卷;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偏好组词实验。

问卷选用江西师范大学倪林英在其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中修订的Buss& Perry敌意量表。修改后的该量表由23道题目构成,共分成四个维度:愤怒(7题)、身体攻击(6题)、敌对(7题)和言语攻击(3题)。问卷采用5点计分,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很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外显攻击性越强。

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了试测,验证了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偏好判断法是给被试提供一定材料,让被试判断对该材料的好恶情况,但其真实的实验目的是通过被试给出的好恶反应来考察被试对某种特定社会性信息的敏感程度或偏好,从而揭示内隐社会认知的某种特征。偏好组词实验是在偏好判断和词干补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方法,朱婵媚等人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偏好组词法测量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

在实验之前,筛选实验用词组。挑选50个词频相近的常用词组(25对):25个为攻击性词语;2 5个为中性词,词中的探测字相同。请10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从这些词组中选择出配对最符合攻击性和中性要求的20对作为试验用词组。通过词频比较,差异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被试习惯选择常用词的倾向。为了识别随意作答,另增加20个干扰字作为词干的备选项。另准备练习用词组5对,其与实验内容不相干但形式相同。上述所有词组均由2个字构成。

将所有词组分别制成连贯的PPT,其形式是第一页呈现探测字,紧接着的一页呈现与探测字配对的目标字,目标字中含一个与探测字组成攻击性词的字、一个与探测字组成中性词的字、一个干扰字。

制作时,目标字采用拉丁方设计排列以避免呈现的空间误差。每一页PPT的呈现时间为1秒,间隔为3秒。

3.施测。

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统一发放总问卷(内含被试基本情况表、实验答题纸、外显攻击问卷和16P F人格问卷),由主试说明统一的指导语。

在正式施测前用多媒体给被试呈现练习用词组的PPT,使被试适应实验的模式和时间的快慢。

正式施测时用多媒体给被试呈现实验用词组的PPT,要求被试快速在目标字中选一个字与探测字组成词并把所选字的编号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

4.收回问卷。

整个实验持续时间约5分钟,实验完成后要求被试填写问卷,填写问卷时间约45分钟,整个过程持续约50分钟,50分钟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

5.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按照信号检测论的指标———击中率(选择的攻击性词的数量除总的词组数量)———作为判断标准,击中率越高,则表示被试的内隐攻击性越强,反之则较弱。

问卷数据输入SPSS11.5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特点。

全体大学生被试在快速判断的时候,对攻击性词的偏好要高于对中性词的偏好,并且经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2. 341, p=0.

020),说明全体被试更偏好攻击性词,具有攻击的倾向性。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攻击性词的击中率差异不显著(t=1.901, p=0.059)。

2.大学生外显攻击性的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2/3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性上的得分在3分上下,趋于中间水平,又有近1/3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性上的得分在2分上下,攻击性水平偏低,剩下的仅有不到7%的被试分数达到了4分上下,攻击性水平偏高。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攻击总分、敌对和言语攻击维度上,男女大学生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愤怒维度上,男大学生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210, p=.028);在身体攻击维度上,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327, p=.021)。

3.不同内隐攻击性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

将被试的攻击性词的击中率从低到高排序,分别从最上面和最下面取被试总人数的27%作为击中率低组和击中率高组,剩余的作为击中率中组,。经检验,攻击性词击中率低、中、高三组的组间差异显著:F(2, 224)=504.703, p<0.001。

攻击性词击中率低、中、高三组在人格特质稳定性(C)、敢为性(H)、忧虑性(O)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其他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对人格特质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其样本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变异数同质。经进一步多重比较后发现,攻击性词击中率低组与击中率中、高组在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击中率越低,稳定性越强,敢为性越强,忧虑性越低,生活适应越顺利。

但攻击性词击中率中组与高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不同外显攻击性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分组方法同内隐攻击性分组,经检验,外显攻击性低、中、高三组的组间差异显著:F(2,224)=522.748, p<0.001。

研究发现,外显攻击性低、中、高三组在人格特质稳定性(C)、有恒性(G)、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自律性(Q3)、紧张性(Q4)和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上的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其他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对以上人格特质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p>0.05,变异数同质。经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外显攻击性低组与外显攻击性中、高组在人格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和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低,稳定性越高、敢为性越高、忧虑性越低、自律性越强、紧张性越低、适应性越强、越外向、开朗。外显攻击性高组与外显攻击性低、中组在人格有恒性、怀疑性、紧张性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高,有恒性越低、怀疑性越强、紧张性越高。外显攻击性中组与高组在适应与焦虑性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外显攻击性越低,焦虑性越低,适应性越强。

三、讨论与分析。

1.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外在攻击行为表现是趋于中等的,较少人表现出强烈的外显攻击性,但通过实验却发现个体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找到一些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如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甚至还可能升华成努力学习、需求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制约、文化的压力、学生的身份,使他们在表现攻击行为时有所顾虑,当想到可能带来的痛苦后果或惩罚时,会将之压抑下来。可见,大学生虽然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的倾向,但并不一定会以高外显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绝大多数人能较好的控制并管理自己的攻击倾向。但这也为我们提早发现及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提出了难题。

在性别差异上发现,内隐攻击性和攻击行为的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男生表现出的身体攻击行为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表现出的愤怒情绪显著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以往对于男性比女性更富攻击性的看法并不全面。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男性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持更加认可、宽容的态度,而女性一旦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将比男性受到更多指责。在这种压力下,女性普遍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攻击性,但内隐

态度却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1们受到反复挑衅后则比男性更具攻击性。这也证明了女性的内隐攻击性并不比男性低。而外部表现形式上正如尼克等人认为的男孩和女孩都可能具有很高的敌意和攻击性,只是表现攻击的方式不同而已。男性可能更倾向于直接用身体来表现,而女性则更多的选择用愤怒这种情绪表达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2.不同攻击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内隐攻击性得分中、高组表现出了“一高二低”的特征,即忧虑性高、稳定性低、敢为性低。同时在次元人格因素上表现为焦虑性高、易激动,易出现不满意感。所以,高焦虑、情绪不稳定是内隐攻击性较强的大学生的共同特征。而敢为性较低也是内隐攻击性较强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说明了畏怯退缩的个体并不一定就不具有攻击性,而可能是他们的攻击性被自身抑制住了,一旦遇到强烈的刺激,很难保证这部分群体不会发生攻击伤害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大学生攻击伤害事件没能够被提前预知、及时制止的原因。这也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工作上,不能仅仅关注那些平时行为不规范的个体。

研究发现,外显攻击性得分高者表现出“三高四低”的特点,即忧虑性高、紧张性高、怀疑性高,稳定性低、敢为性低、自律性低和有恒性低。当代大学生经历着一系列的内心矛盾,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日俱增时,他们普遍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事情;当面临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和自我发展等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人格上情绪不稳定和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会使大学生极易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表现出攻击行为。而不自信、悲观沮丧的心态,使他们不能承受挫折,在遭遇一点小挫折时,就表现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攻击性。而多疑、斤斤计较的态度,使他们更有可能对他人表现出愤怒、敌对的攻击倾向。同时发现,越外向的大学生,其攻击性越低,这符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即性格外向的人爱交际,情绪情感能及时得到合理宣泄,这有可能减少攻击性的发生。

3.内隐与外显组的人格特征比较。

从研究结果可知,外显攻击性高组和内隐攻击性高组相比起来,多出了紧张性高、怀疑性高、自律性低和有恒性低四个特征,这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当个体具有较高的内隐攻击性时,什么因素才会使他将这种潜意识的攻击倾向转化为外显的行为。班杜拉指出,个体具有了攻击性并不意味着他一定立即实施攻击,个体攻击行为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内外因素的启动或刺激。不难看出,高紧张性会使个体情绪容易激动,高怀疑性使得个体不善于与人相处,低自律性意味着个体对于自我的管理能力较差,而低有恒性意味着个体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往我们仅仅把这些看作个体自身的习惯、缺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却不知道,如果这些人格特质比较稳定的存在于个体身上,这些个体会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这就提醒我们,在大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这样才能从内部因素上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 。自我防卫机制: (1) 压抑(2) 拒绝(3) (4)理智化(5) 升华(6) 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2、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

第勰卷第6期2007年12月 审国医学俭疆学 ChineseMedicalEthics V蠢。20No,6 Dec.2007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 鲍作臣1,贾洪武2 (1蛤尔滨医科大攀大庆校区,黑笼江大庆163319;2武汉大学心溅咨询中心,湖jE武汉430072) [摘要)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按照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由一对矛盾构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辫决姆赡褥题会穆翻以后懿一个甚至死令除羧。导致在后面戆玲段里虫琨心理发展妁危秘,发生心联障碍或孝蟹为弱题。依恋型人格,孤独溅人格和回避溅人格特征的大学生最容易产生恋爱心理障碍。只有针对憾的解决问题,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关键词】走学囊;发展玲段;人格特点与意爱心理 (中豳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65(2007)06—0122~02 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孵期。著名心理学家埃毽克森的发袋淫论,按照入在一生审掰笼酶特定时期经历豹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岁)。这一阶段婴儿的主要任务燕发展对秘雾戆信任感,信任的含义楚感到缝人蹩可靠的、可以依赖的。照顾婴』b的入如果不熊满足婴』乙的需要或对婴儿经常采取不一致的态度,婴儿就会认为世界是危险的,他人不值得依赖。 第二阶段:鑫主纷凌薄羞俊癸疑≤1~3岁)。蘧着生遴酶成熟,J乙童有了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和能力,希望自主行动,学会照顾自己。当儿童认为自融在他人眼巾不是一个好孩子时就会产生羞怯感,墨他们认为自己受制予入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第三阶段: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精力旺盛,常常试着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他们的目标或行为誊;爨父母酶要求发生跨突,令JL童感翻凌疚。 第阏阶段:勤奁进取对岛贬自卑(6~11岁)。这一时期正值小学教育阶段,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儿童在求学的过程巾,必须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翻各顼活动巾达蓟一定麓标准。JL塞只有蘩奁学习,努力进取,才能学会他应当掌握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体验到成功感。如果儿童在学习和交往中屡遭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JL童在攀校当中所经历的成功鞠失效酶体验,对其人格成长巽有重要影响。如浆J乙童体验列酶成功多予失败,绝赣会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会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如果儿童体验到的是失败多于成功,甚至都是失败没有成功,他就会形戏自卑懿牲揍,对薪的学习{壬务产生鼹撰感,霹熊会西避现实,对今后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嘏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青少年逐渐蘧临职煦选择、交友、承担社会赍任等问题。融于他们不能肯定鑫己楚仟么样懿人,于是产生了“我是谁”盼疑麓。褒鼹自我的探索过程中,如果能将自己在各方面将要承担的角色同一起来,就会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否则就会感到迷惘、痛潜。 第六阶段:友爱亲密对孤独筑离(20—40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经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体验友谊和爱情。如果无法建立这种亲密的感情关系,就会感到孤独。 第七阶段: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40~65岁)。这个阶段酶主要僚务是热心承糖挂会责经,关,玉家庭,葵弯磊{弋。不愿或=ji三力承担这转责任的入会变得颓废迟滞或以自我为中心。 第八阶段:完美元缺对悲观绝望(65岁黻怎)。在这个除段,回首往事,觉得一生充实、有意义会产生完善感,对往事感到悔恨会产生悲观的情绪。 每一个发矮跨段都巍一对矛盾构成,它键是一个连续终审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寄解决好的阏题会带蓟以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阶段。导致在后面的阶段里出现心理发媵的危机,发生心理障碍戏者行为问题。 大学生酶年龄雕努大多数处于第六个陵段,奄就是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大学生因为寝室,同学关系,和恋爱关系前来咨询的人非常多。关于人际关系和情感原毽来咨询的学生中大约有20%是因为没有恋爱对象,感觉在同学孛鸯驻大的压力,这样酶久黻舅生屠多。舅有大终40%的人是因为在恋爱中,亲密关系和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的困惑。其余的人多数是因为失恋等原因前来寻求咨询戆。 经过对这题来咨询大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的特点,就是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第三阶段: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发展任务没有处毽静懿学生,会在恋爱的避覆孛表褒潞来具终的交往特点翻模式。具体的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格类型。 1依恋型人格 依恋型人格是源于』L童对被遗弃盼恐惧,主要缀因是因为母亲对J乙童的依恋需求反应不稳定。有时候能满足孩子,有时候不能满足孩子,孩子就不能建立稳定的安全感,这时候他就会形成一个观念“只糍不断的哭闹才能得到食物和呵护。”所羧一方甏戆极力怒芬|起母亲的注意,另一方霆又为塞己受到的冷落而感到愤怒。于是在情感上痛苦稀愉快,满足与愤怒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爱恨交织的情感模型,时刻生活在对失去的恐惧之中。在大学时代恋爱阶段,就会表现为矛盾酶心瑾,感觉恋爱憋对象在自己嚣要酶时候总是不在,一胆开始恋爱就希望时刻都在一起,一起上课,吃饭,休息,甚至同居。因为害怕恋人离汗自己,就裘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以奎予在对方《能离开鑫懑,或者提躐结束恋爱关系时,敦低南蠢的自尊讨好对方,一褥的检讨鑫融,表示悔过,郎使错误并不在自己这一方。当这嫂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会伤心的哭泣哀求,甚至自残以鬻自杀。 掰羧在遴鞠有藏恋型人格鳇学生诲诲恋爱润题酶霹侯,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人格的基本构成 [人格基本特征]

人格基本特征 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整合保证了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保证了个体自身的健康完整,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前提。一旦这些特质之间出现了断裂,不仅特质间无法实现统整,而且也无法将外界经验统整到自身的人格结构之中,精神分裂症就是极端的代表。 (2)人格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亦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如一个孩子很友好不仅是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友好,在家里或其他场合都表现得很友好。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的人格也会受到重要事件的影响出现部分人格特质的改变甚至整个人格结构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3)人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

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所面对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4)人格的社会性。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纯粹是生物学的或遗传学的。但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已有的生理基础上赋予了人格更充分的内涵。 3、个性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下同于其它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在外即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个性化就是人存在的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倾向性是需要、动机。 4、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5、气质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6、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交互影响。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2:33.87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朱宁宁[导读]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430000) 摘要: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容和守信维度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关键词: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 一问题提出 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概念之一,积极人格特质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自我决定、乐观、热情、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等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个体激发和强化自身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或固定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国外学者从积极方面对人格的进行深入的细化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开发了一些测量积极人格的研究工具,目前较为权威的是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编制的量表《VIA 特征优势调查》,该调查由240个问题组成,从许多种人格优点和良好品德中选出的24种作为人格优势,又可译为性格优势。在我国,目前也有部分专家和学者着手修订和编制积极人格的量表,周嵌(2008)编制《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孟万金(2009)修订Peterson 和Park编制的成人版人格力量测量量表,编制出符合中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杜夏华(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罗艳红(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量表》。有关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的描述是:测量积极人格特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评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孟雁鹏(2012)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测量大学生的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这些维度在人际交往、学习及工作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知网中查阅有关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实践研究,近五年之内查阅到李燕以24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坚韧性人格维度为主要内容并结合其他维度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团体心理辅导为手段的实验研究,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积极人格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系统,其形成受多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6 。周嵌(2008)和郑祥专(2009)对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249份,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回收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9.2%,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其中男生39名,女生188名;大一学生72名(31.72%),大二学生49名(21.59%),大三学生51名(22.47%),大四学生55名(24.23%);城市学生43名,乡镇或农村学生184名;年龄在18~24岁之间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40 1.43)。 (二)研究工具 1.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问卷 本研究内容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专业(文史科、理工科)、学历、是否担任班干部、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 2.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测量量表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征问卷》是孟雁鹏在彼得森(Peterson)教授编制的VIA-IS的基础上修订的,修订后的问卷包括24道题目和1道测谎题,确定积极人格特质包含的六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采用五级计分法,“完全不符合”记为1分,“基本不符合”记为2分,“有一点符合”记为3分,“比较符合”记为4分,“完全符合”记为5分,被试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表明积极人格特质越明显。修订的大学生积极人格问卷各个因素Cronbach 系数均在0.7以上,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6-0.886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18-0.585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三)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积极人格特质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个维度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得出,合作维度在文史类和理工科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12,得出p<0.05,理工科类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史科类,其他维度在专业类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表1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M±SD)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有句名言,“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他创立了人格特质学。他反对精神分析学的观点,认为人格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形成的东西,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力组织。他认为人格是由心理及生物结构组成,其各方面都是连续的。为此,他将健康的人格归纳成如下六个特点。 同志们自行对照吧 (1)自我广延的能力(cpadty for self extension);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他们有许多朋友、许多爱好,并且在政治、社会成宗教活动方面也颇为积极.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感,无嫉妒心。这种人也有同情心,他们能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与信念上的主要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自我承认)。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自己也具有积极的意象。所谓自我意象,即自我形象或对自己的看法。 (4)表现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在情况,而不是报据自己的以往留存的消极元意象或希望那样

来看待事物。这种人看待情境及顺应情境都是极为明白的,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 (5)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准确。他们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他们也知道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之间的差别.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阿尔波特认为这种定向在性质上不一定是宗教性质的.意识形态、哲学,信条,生括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切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阿尔波特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他还花了不少精力投入"成熟者"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强烈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残缺心理学",价值研究是人格特质理论应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阿尔波特相信一个人的努力、希望和生活意义都出于自身的价值观。他发展了斯普伦格“人的类型”(1922年)的原意,不把人们看作是六种价值观中某种类型的人,而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的六种基本的可变价值方向,它们以不同的程度建构于生活的一致性之中。 六种价值方向的表现如下: 1、理论型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育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健康和谐的人格状态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依旧存在一部分不和谐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研究;措施 “人格”,即古人所说的“为人”之道,是指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大学生作为人格发展较为完善的群体,其人格构建的现状和普遍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现如今,大多数人眼中的大学生在和谐人格构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暴露出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我们拟从学习观、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归纳,深入挖掘其实质,提出完善解决的办法。 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具有责任感即坚持了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了实践正义的原则,愿意为他人做出牺牲和贡献。儒家崇尚的“责任观”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对自己负责。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明显加强,更多大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其二,崇尚孝悌,强调家庭责任。孝悌是孔子所谓“仁”的根本所在。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都知晓父母养育之不易,想要报答父母,这对以后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有着充分的准备。其三,提倡忠恕之道,强调对他人的责任。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尽己为人,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恕是忍耐和互让,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调查中仍存在不乐观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感忽略,对集体的责任感忽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忽略。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他人的事情不看重,不能将他人交代或拜托的事做好。在班级与同学的相处中也会出现没有集体荣誉感,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问题。其四,强调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孔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及政治敏感度,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关心国家,不关心时事,生活在自我的狭小空间内。 虽然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不能因此就丢了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雄心壮志。相反,责任心在我们这一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我们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对于如何解决一小部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缺乏责任感问题,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溺爱而忽略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生社会群体的独立性,责任心。我们要学着承担责任,了解什么是责任感,如何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甚至对社会负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知道作为一个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需要为他人及国家尽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一、性格的意义与大学生性格特征的分析 (一)意义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热爱集体、学习认真、关怀同学、有崇高的理想、自信心强,这些涉及到社会意义的特征经常的、一贯的从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而不是偶然的表现在一时或一事上,就成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从整个行为的表现看,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追求什么、拒绝什么的活动动机和目的上,而且也表现在怎样做、怎样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的活动方式上。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挫折与阻力有多大,这种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会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明确的了解时,我们就能够预测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中做什么和怎样做。 其次,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的不同,它是由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是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态度或道德品质的调控而形成的。至于一个人的动作速度、情绪的强度或某种才能,都属于个性品质,但不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性格是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属性的部分。在人的性格中也包含一些次要的、从属的品质,如严肃与诙谐、拘谨与大方、急躁与耐心等。这些品质在性格特征的统一体中与核心品质结合起来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态度上。 (二)性格特征的分析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尊心、集体主义、热情、关怀、正直、坦率等,以及与此相反的一些性格特征,如自卑感、对人冷漠、虚伪、狡猾、缺乏同情心等。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就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在集体生活中交往建立起来的,性格特征是在集体中形成与发展的,性格差异也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 第二是对劳动或工作、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什么态度对待劳动、工作与学习及其成果和产品,如学生对学习是否认真,是否喜欢劳动,有没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有的学生对自己担负的任务、作业、家务劳动、公益活动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而有次序;有的学生消极、冷漠、懒散、马虎,完成作业草率,做事杂乱无章。 在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非常重要,这种精神使学生朝气蓬勃,具有追求与钻研问题的求知欲与敏感。缺乏这种精神的学生则表现出怠惰、消极、得过且过、精神萎靡。 第三表现在对自己、对自己个性态度上的特征,如谦虚谨慎与骄傲自满、自尊与自卑、自信与自馁、大方与羞怯、自我批评与自我放纵。学生如何对个人作出比较恰当的自我评价,这种性格特点是随着集体生活、教育、年龄而发展的。 2.性格的意志特征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

(完整版)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认为性格是由性格特征构成的,性格特征所具有的共同倾向性,称之为性格倾向。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存在几种倾向,通常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一.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 同化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的,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弗洛姆根据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是否具有创生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创生性倾向和非创生性倾向。 1.创生性倾向 弗洛姆认为创生性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切领域中对客体的反映方式。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方式,他关心人所特有的潜能的实现。而使用这种力量有两种方式。第一,爱的方式。弗洛姆认为“爱首先不是同一个具体人的联系,而更多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联系。”因此,创生性的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之感,同时也使人成为他自己。第二,理性的方式。理性也叫原创性思维。弗洛姆认为人们从分辨理性和智慧之间的不同就可对原创性思维获得基本了解。原创性思维是由客体和主体性质共同决定的,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这种同一性是原创性思维的特性。 2.非创生性倾向 弗洛姆把非创生性倾向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接受倾向。具有接受倾向的人乐于

被动的接受所需要的东西(物质的和精神的)。他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界。他坚信自己所需要的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唯一获得的方法是从外界取得。所以这种人失去了主动性而处于被动状态中。第二,剥削倾向。剥削倾向的人和接受型的人基本前提相同,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面,这种人与接受倾向的人的区别在于剥削倾向的人并不期望像接受礼物一样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强迫和诈骗手段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第三,囤积倾向。这种倾向的人对从外界得到所需之物缺乏信心,而靠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把花钱看作是一种威胁,他在自己周围建立一道围墙。其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东西带进来,尽可能少的带出去。第四,市场倾向。把自己看成卖主,同时又把自己看成待出售的商品,所以他的自我价值建立在无法控制的条件下。 二.社会化过程的性格取向 弗洛姆认为,社会生活中,人除了与世界的同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外还有人与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倾向有两种:不健康性格倾向和健康性格倾向。 1.不健康性格倾向:第一,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在人与人的联系着中那个失去了独立性,通过依赖他人?主动依赖或被动依赖%来建立人际关系。以逃避不堪忍受的孤独和分离。这种关系存在两种形式:受虐倾向和施虐倾向。施虐倾向是共生关系的主动形式。第二,疏远关系。疏远关系是与共生关系相反的一种关系。其表现形式为破坏倾向和退却倾向。破坏倾向是疏远关系的主动形式。 2.健康性格倾向:以上四种性格倾向都不能使自己克服孤独和不安全感,都是消极自由的状态,而积极自由的状态则“在于全面总体的人格的自发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就是积极的表现人的情感和理性潜能,通过这种活动,人既能保持自我

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认识、体验与评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与其同龄青年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 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发展:不像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他们有四年左右的知识技能储备期,在这段缓冲期里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有关自我的一些问题: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工作较适合我?等等。 ②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性和理性都趋于成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度比较高,即差距较小。 ③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比如落榜同学去打工,他们的社会角色已经开始定位,自我情感体验稳定简单些,而大学生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群体,自尊、好胜、敏感,得意、失意时易有正负两极情绪。 ④矛盾性和不成熟性。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盲目自卑或自大。 (2)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矛盾及其调节 ①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大学生活相对范围较窄,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相对简单直接,他们对自我的认识的参照点少,局限性大,很容易染上光环色彩,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很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有较大差距,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苦恼。 ②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富于理想,成就欲望较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不容乐观的残酷现实不得不思考现实中的我的诸多困境,这种差距可能会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那么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关键是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问题。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以意义。 ③独立与依附的冲突。希望在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独立,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又不成熟而依赖成人,从而很苦恼。 ④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对某种团体的归属以及获得爱情,但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存在戒备心理,总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从二年级之后,所以总有一种孤独感在里面。 3、大学生的气质特点 “气质”既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有的刚生下来就爱大声哭闹而有的则安静乖巧、、、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和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分别根据人体体液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明人的气质类型。一般分为四种。 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不是典型的某种类型,而是混合型的。 胆汁质:精力旺盛、直率热情、情绪体验强烈、易感情用事、外倾型。

精选265条优秀护理学论文题目

精选265条优秀护理学论文题目 之前已经向大家提供了护理研究生论文题目、护理本科论文题目、护理管理论文题目、护理硕士论文题目。本文继续以护理学为例,提供265条优秀护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精选265条优秀护理学论文题目 1、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 2、氯己定擦浴对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Meta分析 3、不同护理措施预防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对比研究 4、手术室护士间团结度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5、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 6、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 7、国外ICU后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8、书写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9、同伴支持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Meta分析 10、首发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1、近5年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1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3、回馈教学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 14、1例脊柱侧凸伴呼吸衰竭患者延迟撤机的循证实践 15、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 16、癌症患者灵性需求的研究进展 17、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导尿管维护策略的研究 18、乳腺癌失眠患者失眠应对策略的质性分析 19、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的研究进展 20、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焦虑和生理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 21、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2、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23、病房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4、患者安全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5、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认知干预研究 26、孕产妇对助产士门诊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27、中华护理学会2016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28、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评价 29、奥马哈系统在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30、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 31、癌症患者症状困扰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32、急性白血病患者标准护理方案的构建 33、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判断鼻胃管位置的系统评价 34、行动研究法在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35、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36、护理工作环境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研究 37、叙事护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38、ICU过渡期护理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39、护理岗位培训评价标准的构建 40、聚焦解决模式对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41、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42、临床护士延续护理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43、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44、护士参与预防ICU患者谵妄的研究进展 45、步态分析在老年人跌倒中的应用进展 46、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47、住院患者皮肤撕裂伤的现况分析及其护理措施 48、社交媒体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9、英国护士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及启示 50、护士职业态度相关测量工具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51、肺癌患者症状群的调查研究 52、我国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 5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的调查研究 54、中文版护士对老年患者营养护理态度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55、1例乳腺癌化疗后截肢患者的危机干预 56、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57、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58、自我情绪评定量表在老年痴呆人群中的应用 59、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在职体验的研究 60、静默疗法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61、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疼痛及其管理进展 62、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63、水胶体敷料在结核菌素试验水疱患者局部应用的效果评价 64、前馈控制在外科持续腹腔冲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65、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66、国外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67、自尊、感情承诺在工作家庭增益与护士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