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总8页)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总8页)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总8页)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总8页)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

的应用(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顾文斌

引言: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而要确实做好班级心理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等基本理论。近来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尤其要多加关注。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关爱。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其实,这种观念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对于世界着名期刊《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00多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这个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一崭新的观念对我们基础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要求我们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去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下面,本人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结合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倡导赏识教育

1、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分体现积极心理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策略。它是以人性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赏识为先导,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的教育形式,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具有如下作用:

(1)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润滑剂。

(2)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耐挫折能力。

2、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

案例1:从抄作文中寻求教育契机

当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抄袭作文时,你也许会火冒三丈,立即找来学生狠狠训斥一顿。可是,有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却并不这样做,他在学生承认了抄袭后,竟出乎学生的意料,表扬了学生的三个优点:第一,你好胜心强,想得到个好分数,这一点很可贵;第二,你很有辨别能力,看出这是一片好文章,你的是非观点很明确;第三,你做事认真、仔细,通篇竟抄得一字不差,而且字也写得很工整。学生听了,如释重负。接着,那位老师又让他重写一篇作文,写抄来的那篇文章的读后感,此外,他还建议学生换一本新的作文本,把原来的作文本作为“抄文本”。从此,这个学生改正了错误,不但写每篇作文很认真,而且那本“抄文本”也大派用场,语文成绩不断提高。

我实在佩服这位班主任老师处理问题与众不同的态度和别出心裁的做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同样的错误,教师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不同,其教育效果也明显不同。由此,我不禁想起法国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你看,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是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这位班主任老师就是采用了“南风”式的赏识教育,因而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愿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南风”能轻轻地吹。

3、赏识教育运用注意事项

(1)赏识教育要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

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起“成长记录袋”、“优点卡”等,通过一次次鼓励,不断促使学生进步。另外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可以采取咨询(包括个人、学生与家长、集体咨询)和家长联谊会(包括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转变家长思想,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赏识教育”为特色的人际环境,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赏识教育中要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信任的手势和信任的力量。信任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班主任的也应欣赏他,拥抱他,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学生在教师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3)赏识教育中要宽容、提醒和期待学生

班主任要以宽容心态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遵循“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的规律,班主任要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

(5)赏识教育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我们部分班主任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暖。后进生的形成状态,既非一朝一夕,要他们完全改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对出现反复现象要有心理准备,要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情发生之前就及时提醒他们,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探究反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使他们信得过、改得快。还有,对产生反复的学生仍要信赖、尊重,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5)赏识教育要正确运用

赏识不是放纵、纵容学生。要破除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我们可以在赏识的基础上批评,批评中蕴涵着赏识。否则,就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适得其反。而对学生明显的弱点、不足甚至错误,班主任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

此外,赏识不能滥用、超过限度。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使之克服不良习惯。

(二)活用期望理论

1、什么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着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M = V * E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

M = V * E

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各种人对某一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不尽相同,因此效价和期望值之间就可能有五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一般来说,目标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才会有较高的激励力量;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不高,则目标的激励力量就不大。

2、期望理论的魔力---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一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测量后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着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着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

美国哈佛大学也曾做过一次心理期待效应的实验。哈佛大学一次新生入学不久,公布了百名宣称经过“资料分析和研究,认为学习潜能、表现能力都是佼佼者”的新生名单。学期末,这百名新生真的大部分都成了佼佼者。其实,学校并没有进行什么资料分析和研究,只是试验一下被公布的百名新生对于

预测的反应。

3、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这些资质一般的学生会表现得如此优秀呢?一是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认为自己真的具有超过常人的潜能,要把这些潜能表现出来,自然就会加倍努力;二是老师也认为他们蕴藏的潜能不同一般,对他们也会另眼相看,有意无意地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照顾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在自己内在的动力和老师的外力作用下,奇迹般地成为了真正的“佼佼者”,这就是期待效应的神奇之处。

这个例子使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有优秀生和差等生之分,这里固然有学生先天个体差异和后天因素,如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班主任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是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呢我们给那些优秀生什么是表扬,是鼓励,是对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期待;而给予差等生的又是什么,是批评,是训斥,是挖苦讽刺。优秀生在老师的每一个关爱、期待的眼神和微笑中,他们感受到的是温暖、幸福,在老师的希望中,他们怎能不信心百倍,加倍努力,越来越优秀;差生在老师的眼中看到的是冷漠、失望,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他们经常受到的是班主任和老师的批评,得到的是消极的信息和暗示,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原有的信心也会一点点丧失殆尽,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成绩下降也就可想而知了。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学生对老师肯定也会敬而远之,甚至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用违反纪律来对抗老师。

我们能够给优秀生获得优秀的期待,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一视同仁地对待后进学生呢?其实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貌似坚强的他们其实有一颗更加脆弱的心灵。他们很多时间都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冷遇,如果老师能真的给他们一些理解、宽容、表扬和鼓励,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他们会比那些优秀生更容易受感动,他们经常受伤的心灵就会很快康复,迸发出的能量也许是我们所不能估计的。其实,后进生的差只是暂时的,不是有很多伟大人物在读书时也是后进生吗?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顿,思维不合逻辑。”中国最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小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念初一时,因为数学不及格不得不补考。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还小,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班主任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我们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每一个学生。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可见,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样关怀,一样的爱护,应该永远怀有积极良好的期待和信任,这是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则。我们要倡导灵活运用这一原则,以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4、期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案例1:差班的转变

某校初二(1)班刚成立时,缺少领头羊,后进生面过大。一般说来,后进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整个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差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初二(1)班班主任首要而艰巨任务。班主任认为差生的转化首先应培养他们的自信,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差生的思想和行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种可以用心理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心理暗示会对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因而这位班主任采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培养差生的自信开始,一个学期下来,成效显着。

第一、针对后进生面大的情况,首先培养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帮学生出谋划策。例如,争取开全校性的主题班会,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节各项活动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学生自编自导的舞蹈获一等奖,硬笔书法获一等奖,诗朗诵获二等奖,歌咏获二等奖,卡拉OK比赛获三等奖,这些成绩学生欢呼,学生自豪。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你们行,一定行!”的鼓励声中,学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在一次又一次的“你们太棒了!初二(1)班太棒了!”的肯定声中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再次,班主任h利用学校开展的班级量化评分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向文明班级看齐,争当文明班级,每个月的量化评比总分年级第一,坚定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我为是初二(1)班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对班级及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二、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树立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容易因优点而自豪,因缺点而自卑,后进生常会因自己学习较差,缺点较多,而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厌学,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位班主任注意观察后进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寻找机会让他们的闪光点不时的得以发光,诱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从而树立自信。例如,A同学因为成绩差,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上课不认真听讲,看课外书,玩游戏,课后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抄作业,班级活动不爱参加,在一次语文的背诵检查中不合格,班主任把他留下,督促他完成任务,在督促过程中,班主任发现他记忆力较强,一篇文章很快就背下了。班主任对他说:“你记忆能力很强,你已经具备了取得好成绩的先天条件,只要你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能多下苦功,你一定会有大进步的。”此时班主任发现学生眼睛亮了一下。此后在上课时,这位

班主任常提问他,当他答对时,都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这个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成绩进步了,进入了年级前70名,还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第三、平等对待后进生,多加关心和鼓励,拉近心理距离。例如,这位班主任带生病的学生去看病;课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个有关细小的学习方法的指点,在学生情绪低沉的时候,耐心地倾听;在他们取得成绩时,与他们同乐等等,暗示学生:你也是我很关心的学生,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退步,老师都很关心,你的病痛老师也疼在心里,你的烦恼老师愿意帮你,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自然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激发了学生向上的热情。

再如B同学,自卑感较强,总认为自己就是不如人,于是这位班主任经常与她聊聊天,拉拉家常,关心她的健康,关注她点滴的进步,调整了她的心态,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产生了知难而进的上进心,经过一学期的引导和调整,期末成绩进到了年级56名。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和引导,初二(1)班已面貌一新,期末考试中,班级学生成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艺术节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文明班级评比中,总分月月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初二(1)班被评为市“文明班级”。

5、注意事项

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积极的暗示。心理暗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应是“润物细无声”,一旦让教育对象感觉到老师在暗示,就失去了暗示的效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暗示越发要注意艺术性,留有痕迹的暗示,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所以,时机、语气、神态、动作都要给对方不经意的感觉,在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时候应选择一些符合接受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鼓励的眼神,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和善、肯定、欣赏的语气,也可以通过做心理试验等。

(三)巧用“破窗理论”

1、什么是“破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一研究犯罪心理学家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完好的东西,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没有“窟窿”的时候,没有人去钻“窟窿”;而一旦有了一个“小窟窿”,就会有一群人一起去把它变成“大窟窿”。这种奇怪的“破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干干净净的墙上,突然有人贴了一张广告。结果不出几天,这面墙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许多的广告。

住宅区的草地上本来并没有路,后来有人从上边抄近走,于是时间不长,这片草地就有了一条不少人都走的路。

可见,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破窗”的出现,助长了人们的四种心理:

第一种是“颓丧心理”。坏了的东西没人修,公家的东西没人管,很多人对社会的信任度就会随之而降低。

第二种是“弃旧心理”。既然已破废,既然没人管,那就随它去吧。

第三种是“从众心理”。律是大家的律,法是大家的法。别人能够走,我就可以走;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

第四种是“投机心理”。“投机”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尤其是看到有机可乘或者投机者占到“便宜”的时候。

任何一项大的破坏和犯罪,都是从“小奸小恶”开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任何一扇“破窗”的出现,都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种无序感会成为引发违规或犯罪的一种因素。

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如果对于这样的“破窗”啥时出,啥时修,出一扇,修一扇,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岂不就可以“高枕无忧”!

2、“破窗理论”应用举例

案例:小张的转变

我班学生小张,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初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竟然各科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然而,班主任的责任感促使必须正视现实,切实担负起教育好小张的责任。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去家访,(寻找破窗的根由!)详细了解情况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伯父,通过其伯父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前两年因故自杀已离开人世,他的母亲紧接着又疯了,不理家事。现家中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羽毛球,给他讲打羽毛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羽毛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苏迪曼杯”,谈论张军等羽毛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羽毛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煎药。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他。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初一第二学期,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经常交流讨论学习生活。

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小张同学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班长。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下,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期考试成绩平均达70分。

到了初二,我仍然当他的班主任,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很高兴。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获得了学校“文明班级”荣誉称号。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上课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

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感到异常欣慰。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只要我们科学的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耐心细致地去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1)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包括班级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激发活力的竞争机制、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千方百计打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如何营造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在班级中中占优势并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舆论,它以议论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班级中个别成员的言行乃至集体的动向。对于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加以引导。错误的舆论对于班风建设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初中学生毕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附和盲从,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所能遵守的《班级公约》,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其次,要树立榜样。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第三、要鼓励竞争。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班主任鼓励竞争的办法,可以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第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使学生走出苦学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三是变“学会”为“会学”。为此,一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要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学生具备了“会学”的强烈愿望,加上老师有力的指导和广泛的学法交流,“会学”的境界就不难达到。

(2)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严格要求当从点滴做起,如督促学生课堂积极思考,记好必要的笔记;作业要求一丝不苟,规范整洁,有错必改等等。只有老师一以贯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总之,在学生们心灵中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矢志不喻的追求。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中消极的研究范式的超越,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促进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完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意义;发展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广义思潮,以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

班级管理改革实践探索

班级管理改革实践探索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和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个性,传统教师发号施令、“制度—控制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为诟病,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法与模式成为必然。本文结合实践谈谈新课改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实践探索。 一、超前谋划,探索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复的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为此,学校早在2005年就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与研究进行了总体规划,在提出之初,就以“实践探索——研究总结——理论提高——实践深化”为专题策略,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通过三年的实践,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提高,然后作用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 即一个管理中心即由党支部,行政班子组成的班级管理领导小组,二大实施载体:一是团队——团队小组(中队)——团员(队员),二是班级——班委会——学生;三条主线:一是党支部——教工会——团队——学生;二是学校行政——教导处——班主任——学生;三是家长委员会——家长——班主任——学生。四大教育系统:一是以支部书记、校长为核心的指挥系统;二是以团队为中心的德育专项教育实施系统;三是以班主任为首的德育主题活动实践系统;四是家长委员会、法制副校长、校外德育辅导员组织的辅助系统。五种育人途径:一是教师教书育人;二是党政管理育人;三是后勤服务于人;四是环境美化育人;五是劳动实践育人。 二、加强生活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班级管理与生活是一体的,特别是对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学生在学校的吃、喝、拉、撒、睡、学习、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对于学校来说是绷得最紧的弦,如何科学管理?为此,学校一是精心制订并不断完善了《校务日志》、《值周考核登记表》、《班务日志》,并充分利用它了解分析学生在每天或某每个时期里学习生活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班主任思想工作方法,配合科任教师、生活指导师及学生家长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与此同时,也使整个班集体中充分发挥了的主体作用。譬如,班委干部和值周学生分别在登记《班务日志》、《值周考核登记表》时,工作能力就得以发挥作用,使“人人有事管,层层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两日志也无形中使学生有了一个学习生活的纪律规章约束,班主任工作起来也显得十分简便而有效果。二是在自主生活中增长学生自理能力。一二年级学生在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协助下,学会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洗脸、洗脚,梳头,刷牙,端饭盒、拿馒头、打汤……一系列的日常事务,其他年级的学生没有生活指导老师,所有事情大多都是自己独立面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及适应,基本上全部同学都能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通过这些自理方面的要求,最终达到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身体、学会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学会自己调节自己的心理这一目标。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 (周至县终南镇新村童乐幼儿园) 摘要: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和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个平台进行的,一个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氛围,不仅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还会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班级老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关健词:幼儿园,实践、探索。 一、创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内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班级顺畅的基础,其关系是否和谐,配合的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要想形成有利的班级团体优势与和谐的教师关系,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教师之间应坦诚相待,加强沟通 班级内的教师应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在相处中必须做到

“真诚”二字。主班教师在处理班级中的事情时要与配班教师多沟通、交流。如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是进步了落后了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小朋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励 他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主班老师应及时与配班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主班教师只有坦诚地对待配班教师,配班老师才能自愿地服从主班教师的领导,这样班级才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自然上来了。 2、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主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而要做到严以利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不应独断专行,而应多听其他老师的建议,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教师之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 幼儿园班级教师一般配备一教一保,两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

18.积极心理学及应用

第1题 幸福大厦的地基是: A.积极情绪 B.人际关系 C.成就 D.性格优势与美德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2题 ()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的人格特质。 A.投入优势 B.幸福优势 C.性格优势 D.兴趣优势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3题 以下四种回应方式哪一种可以建立积极的关系()。 A.积极主动 B.积极被动 C.消极主动 D.消极被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4题

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为() A.快乐 B.幸福 C.选择 D.消极的反义词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5题 2.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关注() A.人们的天赋和才华 B.精神疾病 C.减少痛苦 D.负面情绪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6题 幸福2.0蓬勃人生的核心特征是。 A.积极情绪 B.投入 C.自尊 D.意义 E.积极关系 标准答案:A,B,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7题 乐观型人会认为失败是:()。

A.暂时的 B.永久的 C.由外部引起 D.由内部引起 E.失败仅限于此时此地 标准答案:A,C,E 您的答案:A,C,E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8题 心理学的四大任务()。 A.描述行为 B.规划行为 C.解释行为 D.预测行为 E.引导行为 标准答案:A,C,D,E 您的答案:A,C,D,E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9题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研究 A.积极主观经验 B.积极人生态度 C.积极人格特质 D.积极外部环境 E.积极相关组织 标准答案:A,C,D,E 您的答案:A,C,D,E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10题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主任讲座稿)顾文斌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关爱。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其实,这种观念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对于世界著名期刊《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00多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 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这个统计数据显 示,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积极心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课间、课后还听到一些老师的不同观点,因此本人也想就这一天的学习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而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成人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

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体位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学习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教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中国文化,博大精神,而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首要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语气下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会大相径庭。因此,作为老师也罢、作为家长也罢,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表情真诚的表达你的赞赏,在对孩子的积极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2010-12-30

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们之所以提出“五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国家观念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选择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各国国民创造力的竞争。一个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关键在于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加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2、教育改革趋势:开展创新型教育管理,是深化学校管理改革的需要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校管理过多地强调了管理的严格规范与整齐划一,从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因而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得管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活力。 3、自身属性设定:班级管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僵局有待打破 我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机制成熟后,在“教育目标”上的特点是“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这成了我国学生教育工作的最大特色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责任感,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这种群体教育过多的强调了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性。而且这一负面影响还有连带效应,在国内的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怪圈:班主任在班级和不在班级时,班级秩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这又对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视野下,学校的领导者对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不是宏观的指导而是具体地过于细致地约束,教师没有多少班级管理的自主

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正是由故事的主人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1.快乐人生的证明 有人调查了一些中过巨额彩票的人,如果这个人是具有抑郁情绪的不快乐的人,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快乐,那么中奖后会快乐半年左右,但半年后他们又陷入了不快乐之中,重新变得抑郁。也就是说金钱只能使一个原本不快乐的人获得暂时快乐与幸福。但从一生的角度看,金钱导致的快乐是很短的。 一个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个将手伸进冰冷的凉水的实验是这样的。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只能忍受60到90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个具有积极的情绪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时间要长一些。 快乐的人更喜欢与别人交朋友,而不是独处。他们愿意主动接触生人,愿意为他人捐钱,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更关心周围的人,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富有与幸福低相关,研究表明,富有人只比普通人稍有一点幸福。而亲人离去,配偶的死亡,对人幸福影响长达7至8年。 2.你知道乐观的奇妙吗?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悲观的,但他们倾向于认为别人比自己乐观。乐观的人寿命更长,赛利格曼测试了70个心脏病人,1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中,有16个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了,而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人被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夺去了生命。乐观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研究表明,具

积极心理学

第一章积极心理学概论 绪论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谢尔顿、劳拉.金:“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定义:“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积极情绪体验(主观层次)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 ●积极人格特质(个体层面) ●积极的组织系统(群体层面) 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 第一节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1、产生:20世纪末,美国兴起,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zentmihalyi)。 1997 年塞利格曼就任APA 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 2、历史必然性——当今世界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1)心理学自身发展要求。它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除了关注消除痛苦之外,更多地关注创造快乐。 柏拉图:“让全民快乐是一切制度的根本。” (2)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稳定繁荣人类的积极品质 (3)中国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理由:中国人习惯于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比欧美人更容易不快乐;小康社会阶段。 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光明 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 三、评价 存在的问题:1、心理学中精神病理学的传统所带来的问题;2、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3、Frankl 的思辨性观点所带来的问题。 研究中有待克服的问题:与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缺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过于苛刻,也过于武断等。第二节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引导心理学目标的回归,将培育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根本目标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即研究积极力量并使人健康幸福 三、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分析人的行为和观点、问题,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简介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积极心理学0(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1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6(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定义 狭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广义: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

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这个概念很快受到了中国的心理学家孟万金、崔丽娟、任俊等人的引用。对于sheldon和king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定义,其他的心理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先后给出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等不同译本。他们还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概念也会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诠释 中国大陆将其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 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 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 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 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 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 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 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 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 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 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 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 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 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 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

班级管理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具体化目标法: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 6、班规:对学生教室行为的规定,是一般性的期望或标准,包含了许多学生平时在班级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用以引导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 7、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8、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 9、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0、品德认识: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1、品德情感: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12、品德意志: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13、品德行为: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它是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 15、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 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 ,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 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 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使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核心

所在,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治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预防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 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在它的看法中,当一个人处于孕育着抑郁、物质滥用或精神分裂等问题的环境中或其遗传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要防止在其身上不出现、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 预防的大部分任务将是建造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 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例如,要防止那些在易于得到毒品的环境中的少年身上的药物滥用,有效的预防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治疗,而是找出并发展出其自身已拥有的力量。一个关注未来、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运动中得到快乐的少年是不会形成药物滥用的。总之,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对于心理学研究者而言,在这方面所需的工作是可靠并有效地测量这些品质,进行适当的纵向研究来弄清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途径,并进行恰当的干预以塑造这些品质。 在对心理治疗的看法上,积极心理学认为目前的心理治疗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在心理治疗是否具有效果的研究中,

班级管理四严原则的实践和体会

班级管理四严原则的实践和体会 严格管理是学校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贯要求,班主任往往也知道严格管理的重要性。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但我觉得“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严格是指在原则和纪律上面。管理过严,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我认为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好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是这么做的:一、严中垂范 一个有序的班级,必须拥有严格的制度管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就会导致班风散漫、班纪松弛、班级管理失控,就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意味着班级管理的失败。因此,在一个新班组成时,第一必须要做的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将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秩序纳入规范管理。“严”字当头,创造一个有序空间。要使制度严而有效,就要求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率先示范。首先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班主任必须做到严以律己。我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就显现着这样的教育规律,班主任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会较深地影响着学生。所以,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定的,对班主任也同样有效。比如,我要求学生何时到校、何时到教室,我就坚持做到比规定时间提前五分钟至十分钟到;要求学生以诚相待,我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就坦诚相见。要求学生讲卫生,保持干净清洁,我便弯下身去捡一下垃圾,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其次,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班干部必须要做严守班规班纪的模范。班干部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仅是老师的帮手、学生的领袖,他们还是学生的日常行为榜样。所以,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班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选好班干部、用好班干部,还要引导好班干部。比如:我要求班干部每周星期天的公共晚自习前一小半时段集中起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一周以来的情况总结总结、找问题学生谈谈话、议一议下一周的整改措施;又比如:我指导班干部把班级分成9个小组,选好小组长,班干部再指导小组长,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下的小组管理模式,目前取得初步成效。 二、严中有细 “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不仅指“细心”,更是指各方面都要细致入微。一日之中除了上课之外,早操、早饭后、第三节自习课、午休和晚休、公共自习等时间都是班主任必到的时间,是班主任的“必修课”。这是我直接观察了解学生的大好时机,与学生“朝夕相处”指的大多是这些时间。我也经常询问各任课教师,在某一科哪些学生有什么特点都可了然于胸。也通过班干部、学生骨干或某几个学生了解某一位学生的情况,等等。作为班主任,我做到了眼勤,腿勤,这样的细,让我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有的时候我走进班里,有学生干部打小报告,某某同学扔垃圾了,某某同学上自习时间大声讨论、讲话影响了其他同学……等等。针对一系列的问题,我及时在班会上进行讨论,先让大家谈谈怎么办,最后我再做出决定。这样,许多问题就消灭在萌芽状态。每个星期一的班会课时间我都会抽一小块时间来讲讲安全、法制方面的问题,有时就身边发生的安全问题现身说法、有时就身边的安全隐患作重点强调、有时讲一个安全小故事、有时讲一个安全案例、有时放一段安全视频,有时谈谈有关青少年的法律知识,再让学生展开讨论,长期坚持让学生终于有了较强的安全法制意识。对于班级中出现的个别现象,对于学生有比较敏感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运用案例

案例1:请你直接对我讲(写于2007年1月5日) 那天是星期一, 又该换位置了。中午习字课一结束,大家乒乒乓乓地收拾完毕,我也准备去办公室。坐在讲台边儿的“小不点”快步走到我面前,气呼呼地说了句“不公平!”——原来没有人与他互换位置。刚走到办公室。后排的一个高个儿女生也是一脸气愤地冲我发脾气:“凭什么我们最后一排不换?” “今天怎么了?一连俩孩子朝我‘进攻’?”究竟为什么呢?静下心来一想:“孩子们并没有错呀!难道我这个班主任可以漠视他们要求公平的权利吗?孩子有什么想法能直接地大胆地说出来,这是多么可贵的交流态度呀!这不正是我平时着意浇灌‘民主、平等、自由’结出的果实吗?难道让孩子回家向家长诉说委屈,再由家长转达于我的不满才值得重视吗?” 再回到教室上课,我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发现了两个最优秀的同学,那就是潘鹏和郭欣露,他们大胆、直率,能够当面指出老师的过错,表达不满情绪。我先向他们表示感谢,因为他们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我还要向他们表示歉意,因为我确实不够公平;我还要祝贺他们从小就敢于讲理,能够自己解决难题,有自信,不依赖家长。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有大的成就!我为有这样的同学而骄傲!” 刚才还一脸怒气的两个孩子,脸上出现了红晕,接着是满脸的自信与知足。有两个同学主动与他们换了位置。以后的一段时间,向我开炮的两个小家伙上课认真多了,下课时还常常拽着我的衣角说些什么。 思考:学生朝我发脾气,本来是消极事件,可是我从积极的角度反思自己,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看到了孩子们的优点,成功地化解了矛盾,也激励孩子健康成长。假如我单从师道尊严角度思考,就会觉得很没面子,行动也必然是压制孩子的民主意识,效果是表面上有了尊严,似乎胜利了,而实际上却大错特错。 案例2:请给自己加红星(写于2007年6月1日) “六一”前一天。一上课,我指着墙上的红星榜说:”“同学们来回走过这里,总忘不了看它一眼,或者叹叹气走了,或者恨恨地捶打两下。我知道大家的心思,你盼望着上面闪闪发亮的红星多一些呢。你可能为班级做了很多贡献,可由于班长和老师的疏忽,红星没有及时的亮起来;你可能还不够优秀,正暗暗下决心呢。”我竖起自己改作业的红笔对大家说,“现在,老师将把红笔送到每个同学的手中,我们来做个游戏,给自己加上红星,想加多少颗就加多少颗。”孩子们那个乐呀,真是没法说。个个小脸上带着笑,又兴奋又激动,或者有几分疑惑:咱几曾有过这样的好事?老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我接着解释道:“这是一个严肃的游戏。你上来加过红星之后,得向我解释那些红星的意义。其实就是找到自信,规划自己的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你能够想出自己有多么优秀,你也许就能做到那么优秀。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敢想啊!不只是学习上,得考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哟!” 孩子们一个个从我手中接过红笔,或急或缓地在红星榜上涂画了起来。涂最多的是小s,他一口气涂了16颗,乐滋滋地冲大家傻笑。他平时太活跃了,时常没规矩,不知被批评了多少次,但愿红星能够唤醒他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小J上次考了第二名,上来只加了两颗星。坐第一排的小周低声嘀咕:“学习这样好的怎么才加两颗呀!”看来是谦虚啊。小春上来了。他接过我的笔,却没有用,而是用自己写作业的蓝笔画了颗星(那是不良表现的标志),我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自信些。他又加了一个红星。这孩子,最近有些散漫,作业都叫我认

积极心理学概念及沉静训练理论

实践学校积极心理学开篇 第一章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二、积极心理学的常见问题 第二章沉静训练 一、什么是沉静训练? 二、沉静训练带给我们什么? 三、沉静训练名人 四、腹式呼吸 五、沉静训练注意要点 六、演练 第一章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寻找乐趣。 ——柏拉图(约公元前400年)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如何把握人生的科学,关注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人生阶段。积极心理学可以称为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新开辟的领域,这个领域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可以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件。 每个人一生都会有巅峰和低谷,而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低谷。虽然与其它心理学的分支相比,积极心理学把挫折看得更加微小,但是也承认挫折的重要性: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与糟糕的一面同等重要。积极心理学认为,生活的核心并不只是避免麻烦、防止困扰,因而更加关注人生中那些风景美好的一面。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是那些发生在正常轨道上的事件。积极心理学认为,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可以通过消除恶劣的环境,也可以通过发现品格和塑造品格来实现。

积极心理学1998年正式命名,主要创建者以及积极倡导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时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也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创始这一领域的原因是一些心理学家认识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更多关注人类有偏差的方面而致力于如何纠正偏差。心理病理学的这一方面已经得到了认同。在理解、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心理学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超过十几种的疾病,在过去被认定为无法医治,而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从心理方面还是药理方面。 但是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部分科学心理学家都不重视研究如何使人们做正确的事情,并且那些杰出的心理学家、优秀的演讲者和知名专家们很少谈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展使得心理学家的内在假设显示出的是人类天性的病态模型。 积极心理学认为,现在已经到了矫正这种不平衡的时候,需要向病态模型提出挑战了。我们需要将同等程度的关注放在优势和弱点上,一方面修补坏的世界,另一方面塑造好的事物,一方面帮助那些有疾病的人,另一方面充实那些健康个体的生活。心理学家致力于提升人类的潜质,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需要在关注病态模型之外,寻找更多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就是,人类善良美好的一面与病态的一面同样真实存在着。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话题并不是次要的、派生的、虚幻的、附带发生的或者其他猜想出来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悠久历史,在东方可以延伸到儒家和道家,在西方可以延伸到雅典哲学家。这些智者的书籍里设计的问题有一些都可以概括到积极心理学的范畴下。什么是美好的生活?美德本身是否是它的奖励?快乐是什么?追求快乐的过程应该是直接的,还是通过完成其他的追求实现?他人和社会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例如孟子提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仁义精神,是正气,所有也叫“浩然正气”。一个人如果有了“浩然之气”会怎样呢?第一,他就会以天下为己任,以正义为担当,而且“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第二,他就会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第三,他还会成为世界上最美的人,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人格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以很实际的心理推动力,它是医治信 心不足的良药。但是尚有许多人不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憎恶时,从不 试着笑一下。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积极心得体会,坚信对你有所 帮助!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 如何才能发生改变不良的习惯? 改变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个步骤,明确你到底要改变哪个习惯。 比如说借此机会你希望克服拖延的习惯,你希望戒烟,你相信每 天坚持运动30分钟……不管你的习惯是什么,一定都有方法可以改变。 改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你要改变的,你最好拿出纸笔把它写 下来:我每天要运动30分钟,或我要成为一个不抽烟的人……先把它 写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 第二个步骤,改变要靠意愿。 你必须激起自己100%要立刻改变的意愿,也就是不是"想要"改变,而是"一定要"改变。我时常问一些想要减肥的人:"你们一席话有想要 减肥的,请举手!"我看一下,当然就有很多人举后,有些人身材已经 很瘦还要减肥,也不相信他窃窃私语到底举手要干什么。"你们想减肥 想了多久了?"他们说好多年了,我说到底多少年?他们说有20年了, 我说了没有?他们说当然没有。我说因为你们只有"想要"减肥,而不是"一定要"。 所以说任何习惯淡化都可以改变,可是你必须先下定决心,一定 要改变,而且是现在就要发生改变。同时你必须,现在一定要改变, 而不需要十几次。

第三个步骤,打断自己的惯性。 比如说想要减肥的,建议下次你去餐厅的时候,就拿大堆的食物,当你要吃的时候,你就大声地喊说:"我是一头猪。"在餐厅里大声吼,很多人就须要看到你,觉得你这个人很无聊。你有这样的经验,你可 能会吓一跳,自己会觉得很丢脸,所以下次一拿很多食物要吃真要的 时候,就会想到此次惨痛的经验,言行这样就可以停止自己的行为举止。或是每当自己有负面情绪和时候,告诉自己"停止",这样一句话,你就可立刻振作起来。 很多习惯没有之所以没有办法扭转,是因为惯性没有被打断。当 你在抽烟的时候,你可能把烟反过来抽,一下烫到嘴巴,说:"啊!好烫。"打断惯性是很重要的。或者你喝啤酒,一次喝25瓶算了,喝到 全部吐出来还要更进一步继续喝,满脸就沾到这些东西,你觉得实在 太恶心了,下次一定要戒掉。 所以打断惯性是很重要的,之所以习惯没略去,因为惯性没有被 打断。 第四个步骤,必须要输入新的惯性或是新的习惯。 举例,当你想要每天若想吃蔬菜水果的时候,你觉得有益于四肢,那你是想打断以往肉食过多惯性;可是西南角你办公室附近都是一些牛排、炒菜、炒肉或是一些肉羹、肉圆之类的餐馆,这时你可能会习惯 地说:哎呀!算了!另外一家好远,就近吃了吧! 你必须找好看一个好的弥补方案,所以你必须打听到一个固定的 餐馆,它可以提供服务你要的食物,你每天去那个地方要求他改变菜色,这样就等同于有另外一个新的可被视为解决方法,你才可以形成 素食的新习惯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2 如何改变对任何事物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