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混凝土搅拌机结构设计

混凝土搅拌机结构设计

混凝土搅拌机结构设计
混凝土搅拌机结构设计

先进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混凝土机械已经成为建设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建设机械行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产品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目前我国混凝土机械现状——生产厂家多产品数量大。

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现有生产企业200多家,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规格的局面。无论是搅拌机、搅拌站(楼)、搅拌输送车还是混凝土泵(泵车)等到产品,除大型的和高技术含量的型号外,常规产品已基本能满足施工需要。各生产厂家的生产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外混凝土机械进口数量逐年下1203

m/h以下的搅拌站、1253m/h以下的输送泵以及搅拌机等国产设备已占主导地位。

1.产品性能提高较大

机、电、液技术在混搅拌站(楼)、混凝土输送泵(含臂架式泵车)、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等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了微机自控方式,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制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产品无论是可靠性、实用性还是经济性均有了显著的提高,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如国产混搅拌楼最大已达2403

m/h,采用微机控制,对配料能够自动补偿,对数据库能够进行管理并可随时打印出所需数据,能够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自动补偿等。产品雷同规格不齐:同其他机械行业一样,混凝土机械同样存在着重复生产状况,导致生产过剩,销售不畅,以降价作为促销的手段,从而导致微利甚至无利可图。与此同时,国产车、泵、站等大型设备均存在着品种单一、规格不全等状况。

2.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除少部分企业外,混凝土机械相当一部分厂家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不重视产品更新和产品的开发,产品多年一贯制,品种规格较少,技术含量较低,仿制产品多,名牌产品少,有专利和特色的产品以及能出口创汇的产品更少。3.与国外差距明显

国外混凝土搅拌站(楼)体现了机电一体休技术,其微控技术成熟可靠,物料的配比、容量变更控制十分准确;有些搅拌站(楼)还增加了搅拌机动态负荷临测、混凝土物料稠度控制、除尘、消声、废水处理等装置;混凝土泵送技术日臻成熟,最大水平泵送距离达4000m,泵送量达180m3/h;产品多功能性增强。我国的混凝土搅拌及输送机械尽管性能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可靠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配套电器、液压、气动元件等方面问题较多。近年来,许多厂家均选用进口优质元器件,对提高我国混机械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多功能方面还无法与国外相比。

4.混凝土机械发展趋势

机械工业产品的发展趋势是高附加价值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混凝土机械发展的主导产品是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作为“十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尤其是大型站(楼)、车、泵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这些产品将比以往更加注重降低能耗,更加注重安全性、舒适性、维护和使用的经济性。商品混凝土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有了较大的发展,约占现浇混凝土的15%~2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70%~90%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此给国内混凝土机械制造厂家提供了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的配套产品以及能够满足用户特殊要求的产品将会在“十五”期间得到较大发展。如砂石预处理设备、残余混凝土清洗回收装置、高性能混凝土搅拌设备、冷搅拌和热搅拌的混凝土搅拌站、长臂架泵车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投资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大型工程。由于西部开发时间跨度长、东西部经济差距大,不可能集中购买高、精、尖的大型设备,因此适合西部自然环境、经济实用的产品将会有一定市场,如开发经济实用型移动式搅拌站(25~50m3/h)以适应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多用途、多功能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十五”期间,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那些高效、节能、低噪音、低污染、智能化的环保型混设备也将受到人们的青睐。

第二章混凝土搅拌机简介

2.1混凝土搅拌机的分类

混凝土搅拌机是制备混凝土的专用机械,其种类很多。按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性质分有:周期性搅拌机和连续作用搅拌机两大类;按混凝土的搅拌原理分有: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式搅拌机两大类;按搅拌筒形状分为:鼓筒式,锥式(含锥形及梨形)和圆周盘式等搅拌机,常用的是周期性搅拌机,其具体分类如下:

2.2 型号

混凝土搅拌机的型号由搅拌机机型号和主要参数组合而成,其意义如下:

例如:JZC 750搅拌机

2.3 搅拌主机结构详细说明

混凝土搅拌机由搅拌机盖、搅拌筒体、搅拌装置、轴端密封、传动装置、衬板、卸料门润滑系统。

2.3.1.搅拌机盖

搅拌机盖是为搅拌主机工作时防尘和进料连接而设计的,盖与桶体间采用螺栓联结,中间有密封胶条,各进料口形状和位置可接不同机型或用户要求制作,检视门有安全开关。

搅拌机盖设计的喷雾系统有效地压住投料时扬起的粉尘并与吸尘装置连在一起,确保环保要求。

2.3.2.搅拌筒体

搅拌筒体由优质钢板整体弯成“奥米加Ω”形状,而且由特别管状框架承托,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保证主机的正常运作。

2.3.3.搅拌装置

两根搅拌轴上的多组搅拌臂和叶片组成搅拌装置,保证桶体内混合料℃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充分的纵向和横向掺和,达到充分拌和的目的。搅拌臂分为进给臂、搅拌臂、返回臂,同时为了便于磨损后的调整和更换,每组搅拌叶片均能方便地在受力磨损的方向调整,直至搅拌叶片正常磨损后的更换。

为适应不同工况和骨料粒径的要求,搅拌臂可在轴上做60o、120o和180o的排列,以达到搅拌最大骨料粒径。

叶片为高强度抗冲击耐磨铸铁,正常生产时能达到3700罐/次,其性能指标符合JG/T5045.1—93规定(HRC≥58,冲击值≥5.0N.M/mm2,抗弯强度600N/mm2)。

2.3.4.轴端密封

对卧轴式混凝土搅拌机,因工作时主轴浸没在摩擦力很强的砂石水泥材料中,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轴端密封措施,主轴颈会很快被磨损,毁坏,产生严重的漏浆,影响级配。

采用三道密封及骨料架油封和液压系统供油旁泵,其工作原理用压盖1,耐磨橡胶圈2和转毂3为第一道密封,为防止砂浆浸入缝隙,由注油孔向内腔注入压力油脂,至主缝中有少量油脂挤出为止,用油脂外溢来阻挡砂浆入侵,第二道密封由转毂3转毂6和O型密封圈组成即浮动环密封,浮动环组借助O型圈的弹性保持一定的压紧力和磨损后的间隙补助,由注油孔注入润滑油脂,转毂为粉末冶金专用件,密封面经研磨加工,最后由安装的J型骨架密封组成第三道。

搅拌轴的支承由独立的轴承座和带锥套调心滚子轴承共同承担,同时通过两个骨架油封的作用能有效的保证轴承的良好工作环境,以保证机的正常运作。

2.3.5.衬板

弧衬板为高硌耐磨合金铸铁,其性能指标符合JG/T5045.2—93规定(HRC ≥54,冲击值≥7.0N.M/mm2,抗弯强度≥600N/mm2)特殊设计的菱形结构能提高衬板的使用寿命,端衬板为优质高Mn耐磨钢板制成.

2.3.6.卸料门

卸料门的结构形式独特可靠,整体弧面与桶内衬板面持平,能有效地减少强烈冲击,磨损真正做到优质耐久,另外,卸料门两端的支承轴承座可上下调节,接触面磨损后可以调节间隙,确保卸料门的密封.卸料门采用进口液压系统驱动,与传统的气动形式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动作平稳,开门定位准确,能手动开关门等特点,油泵系统产生的高压油通过控制系统,经高压油管作用到油缸,驱动卸料门的开关,通过调节卸料门轴端接近开关的位置和电控系统共同使用,可以实现卸料门的开门到位的任意调整,以实现不同的卸料速度.

2.4 搅拌主机类型选择

由于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有立轴式和卧轴式两大类。立轴式有分为涡浆式和行星式。混凝土搅拌机是将石子(粗骨料)、沙子(细骨料)、水泥、水和某种添加剂搅拌成匀质混合料的机械。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道路、桥梁、港口和机场、矿山等建筑行业中。为适应搅拌不同性质的混凝土的要求,以发展了很多机型,各种机型和性能各有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按工作性质分为周期式和连续式;按搅拌方式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按装置方式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按出料方式分为倾翻式和非倾翻式;按搅拌桶外型分为犁式、锥式、鼓式、槽式、盘式。下面分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类来介绍和选择。

2.4.1.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

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靠旋转着的鼓筒中的叶片将物料提高到一定高度后落下进行搅拌的最常用的的有JG型鼓筒式、JZ式双锥反出料式和JF型双锥倾翻式混凝土搅拌机。

自落式搅拌机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这种搅拌机是靠物料从一定高度落下进行拌合。图2.1.a是这种搅拌机的工作简图。搅拌机的主要工作部分是一个水平搁置的圆筒。圆筒内装有径向叶片。工作时圆简绕其轴线转动。装入筒内的物料被叶片带至一定高度,然后靠自重落下。如此反复进行。图b中是强制式搅拌机酌工作简图。这种搅拌机的主要工作部分是一个圆盘,在盘内装有若干沿盘内圆弧线运动酌的叶片。装在盘内的物科在叶片的挠动下,形成交叉的料流,进行搅拌。这种搅拌方法比自落式剧烈,它适用于搅干硬性混凝土。含有轻骨料的混凝土也必须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因为在自落式搅拌机中,轻骨料落下时所产生的冲击

能量太小,不能产生很好的搅拌作用。由于强制搅拌有如上这些特点,所以这些年来强制式搅拌机迅速发展。但是,现在采用的强制式搅拌机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其中主要的是;

1.转速高,动力消耗大。强制式搅拌机的转速要比自落式高2—3倍,动力消耗要大3—4倍。转速高是强制搅拌所必须的。只有在高转速下才能产生强烈的搅拌作用。

2.叶片、衬板磨损大。强制式搅拌机叶片的磨耗约为自落式的7—8倍,衬板约为3—4倍。强制式搅拌机的叶片在工作时是要强迫搅拌盘内购物料迅速改变其运动方向,产此交叉的料流。所以叶片和材料之间的摩擦剧烈,自然叶片的磨耗大。

3.维护费用高。上述两个缺点必然在经济上产生不好的效果。

此处省略NNNNNNNNNNNN字。如需要完整说明书和CAD 图纸等.请联系扣扣:二五一一三三四零八另提供全套机械毕业设计下载!

,高度为H,容积为V及壁厚为δn。

根据设计要求一般搅拌器用于液-固或者液-液相物料时桶体直径和高度应满足:H/ D1=1~1.3;用于气-液相物料时应满足:H/ D1=1~2。所以取H/ D1=1.3。

搅拌机的额定容量有进料容量和出料容量之分,各种不同含义的容量之间有

如下关系:

进料容量V1是指装进搅拌桶未经搅拌的干料体积;

出料容量V2是指一罐次新鲜混凝土出料的体积;

捣实容量V3是指一罐次混凝土除了后经捣实的体积;

搅拌筒的几何容积V0是指搅拌桶能容纳配合料的体积。

额定容量是搅拌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决定着搅拌机的生产率,是选用搅拌机的重要依据,所以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出料容量750L ,进料容量为1200L ,生产率22.5 m3/h ,据生产要求,而根据经验,搅拌空间因占实际桶体的1/4~1/5左右,故假设桶体实际体积为5 m3—6 m3,故可设搅拌桶的外形尺寸为圆柱尺寸1800mm ×900mm(直径×长度),圆锥部分1800mm ×800mm ×800mm(大直径×长度×小直径),计算出的体积如下:

2223=(1.8/2)0.9[(1.8/2)(0.8/2)]/20.82

4.725V m πππ??++??=总。

而需要的是5 m3更加优化的尺寸故调整为圆柱尺寸1900mm ×900mm(直径×长度),圆锥部分1900mm ×900mm ×800mm(大直径×长度×小直径) 计算出的体积如下:

2223

=(1.9/2)0.9[(1.9/2)(0.8/2)]/20.92

5.56V m πππ??++??=总

搅拌桶壁厚4mm 。

根据进料容量根据软件设计得出桶体外形如下图所示:

图5-1 搅拌桶外形结构 5.1.2开孔补强

为了方便维修和检查设备内部空间,以及安装和拆卸设备的内部装置,常在设备上设置人孔与手孔,一般容器直径大一等于1000m的应至少开设一个人孔,人孔的形状有椭圆形和长圆形两种。人孔和手孔应尽量要小,以减少密封和减小对壳体强度的削弱。人孔主要由筒节、法兰、盖板和手柄组成。一般人孔有两个手柄,容器使用过程中,人孔需要经常打开时可选择快开式结构人孔。

本次设计中选择长圆形回转快开人孔,人孔:PN6,400x300.JB579-79。

5.2 料斗的设计

进料机构由上料斗、爬梯、接长轨道和落地轨道组成。进料斗的升降及爬翻动作,由齿轮减箱的输出轴通过轴端的进料离合器和钢丝绳卷筒带动,离合器由手动操纵杆控制,料斗的上极限位置,由限位装置自动脱开离合器。

料斗制造采用碳素钢钢板:Q235-AE.GB912,板厚δ=4mm;常温下强度

σb=375MPa,σx=235Mpa。许用应力值100°C时为200Mpa。

支撑架由角钢焊接构成。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角钢属建造用碳素结构钢,是简单断面的型钢钢材,主要用于金属构件及厂房的框架等。在使用中要求有较好的可焊性、塑性变形性能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生产角钢的原料钢坯为低碳方钢坯,成品角钢为热轧成形、正火或热轧状态交货。角钢有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之分。本次设计采用等边角钢。规格为“∠

30×30×3”

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5-2 料斗外形结构

设计总结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专业知识深化和系统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和优良的思想品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JZC750混凝土搅拌机的设计,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弥补了以前的知识漏洞,巩固了知识的积累。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了全面提高。

搅拌机搅拌桶是整机的基础,要求设计时确定其与其余各部件的安装位置与尺寸关系,通过全面的设计计算,校核轴的强度、刚度和局部稳定性。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不仅对JZC750混凝土搅拌机有了完整的了解,而且学会了解决一些工程技术问题的方法,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为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对机械相关产品及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信这次毕业设计一定能为四年的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本设计难免有疏忽之处,敬请读者指出并改正。

参考文献

[1] 田奇.混凝土搅拌楼及沥青混凝土搅拌站[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社,2005,4.

[2] 高振峰.土木工程施工机械实用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6,8.

[3] 冯忠绪,.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

[4]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合编.混凝土机械和桩工机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9-161.

[6] 陈于萍,周兆元.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李长春,王锦,王宗荣等. UGNX4.0基础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8] 王凡,宋建新等. 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9] [日]萩原芳彦,赵文珍等译. 机械实用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 王卫卫. 材料成型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11]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12] 何铭新,钱可强. 机械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13] 巩云鹏,田万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

社,2000.12.

[14] 杨月英,张琳. AutoCAD 2006绘制机械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2.

[15] 邢文训,谢金星.现代优化计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6] SMG Hydro-Me.c deep-drawing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Machinery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1973.

[17] J. R. Shigley.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Msgraw.Hill Book Company,1996.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老师的综合指导下,并通过自己的现场观察和亲自查阅有关资料下完成的。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的最后一门必修的课程,也是最综合的一门课,它用到了几乎所有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能综合的考查学生设计能力和对机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对我们四年来所学到知识大总结。虽然这次设计只有仅仅的三个月,但是我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却明显得到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是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造就人生的一笔财富,奠定了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秦衡峰老师和其他技术指导老师对我们极度关注,我忠心的感谢这些老师们热心、耐心,细致的指导。如果我们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的指导,我们将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此再次的表示忠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附录1英文原文

英文原文

COST STUDY OF HIGH-SPEED CUTTING UNDE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PROCESSES OPTIMIZATION

1. Introdu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optimize the machining processes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 speed machining (HSM) and the tool life for the cutting conditions under testing. Furthermore, studying the effect of cutting fluid on the selected wear criter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wear criteria and machining cost for the cutting inserts under HSM.

This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wear rate is proportional to cutting speed supported with similar observations [12,18,19]. Study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wear rates at high cutting speed and machining costs, provid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policy and the benefit of its adoption. Currently, little or no data have been published relating the life -cycle costs, tool performance, work piece surface roughness and work piece dimensional accuracy when using solid and indexable cutters [10]. However,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ool costs in metal cutting machines are a third of the cost of producing parts. Therefore reducing product cost is the first objective of a tool management system[16]. The benefits of adopting this research guideline will help determine the optimal machining cost and tool replacement policy based on different wear criterion values.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 process control and helps the managers in the early process planning steps to associate factors such as preventive maintenance, levels of inventory, and machining cost.

2. Experimental Study

The study developed a guideline of choosing the right cutting tool, cutting speed, and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wear criteria of the cutting tool inserts for the work material under study. In this study variable wear criteria ranging from 0.lmm to 0.6mm (tool life limit)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 3685 1993 [46].

The test was done on a (Clausing1300) variable spindle speed machine with a maximum power of 7.5Hp (see Figure 3-1). The tool wear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an optical microscope with a magnification of up to 300 times,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work piece was measured before every cut by a (HT-5100) handheld

digital Tachometer to insure that the work piece was accurately running at the exact cutting spe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work piece material was replaced when the length/diameter ratio reaches 10, based on ISO 3685 1993 [46], to ensure work piece stability and safety. Two precut were carried out with 1.2 mm depth, to clean up the thin layer of rust, and to ensure work piece straightness.

Figure 1 The tuning machine used during the test

2.1 Workpiece and Cutting Inserts

In this study, hot rolled ASTM 4140 steel was selected as the workpiece material.The work piece properties are listed as follows:

Description: Hot rolled alloy steel bars, SAE 4140H (UNS H4140) Dimensions: 15 cm Diameter x 62.25 cm length

Heat Treatment:

Vacuum degassed/processed, Cal-Al treated, annealed and special straightened, conforming to ASTM A322 and A304

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ork piece material is listed in Table 3.1 according to the ASTM standard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3685-93 [46], the experiment was stopped and the work piece was changed when the length /diameter ratio reached 10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SO3685 [46]. T he hardness of each bar was checked across the diameter, and the average

hardness measurement was 29HRC. The types of tested cutting tool inserts are listed on Table 3.1 according to the ISO designation. Three types of cutting insert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as illustrated in Table 3-2; and the coating properties are also listed in Table3-3.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three cutting inserts was the same as listed in Table 3.4. The general cutting insert assembled geometry is shown in Figure3-2. The inserts were mounted rigidly on a tool holder are depicted in Figure3-3 with an ISO designation of SVJBR 2525 M16.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STM4140 steel used in the test

Table 2 Types of the tested cutting inserts

Table3 Coatings properties

2.2 Coolant Properties

It is a common belief that coolant emulsion helps in reducing wear rate and cutting temperature. The coolant used in the test was water based emulsion has commercial name`Novick'. It is mixed with water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 The coolant composition includes the listed chemicals in Table 5. Previous researchers on the better coolant stream directions made different suggestions. Taylor [17] indicated that to reduce tool wear the cutting fluid is to be directed at the back of the chip (direction A). Pigott and Colwell [47] found that by using high stream jet of coolant aimed in direction B it was able to reduce tool wear. Smart and Trent [48] investigated the direction of coolant in reducing the tool wear and foun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direction between all other suggested options was direction B. Therefore, coolant was applied in direction B as listed in Figure 3.4 from a nozzle with diameter of 1.3 cm and a flow rate of 7.1 liters/minute. However, the current study showed that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in all cases as coolant extends the tool life. It was found that coolant emulsion helped reduce tool life by activating certain wear mechanism at high speed machining (HSM). Detailed explanations of this type of coolant effect will be discussed in Chapter 5. Further more, a brief summary and explanation of types and usage of coolant will be covered in Chapter 5.

Table 4 Assembled cutting tool geometry

Table5 Coolant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gular tool

Designation

Back rake 0°

Side rake 0°

End relief 5 °

Side relief 5 °

End cutting edge 52°

Side cutting edge 3°

Nose radius 0.88mm

Nose radius

Cutting Back rake angle

Side rake angle

Figure 2 Assembled tool geometry

Figure 3 Photogradph of the cutting insert fixed on the tool holder

A B

Figure 4 coolant stream direction

3 Cutting Conditions

Based on I803685 [46] five cutting speeds were used throughout the testing as listed on Table 6. Cutting speeds corresponding to 410 m/min for the coated carbide tools and180 m/min for the uncoated carbide tools were approximately the upper limit of the application range. Since any further increment resulted in very short cutting tool life or premature tool damage soon after the test was started.

The turn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dry and wet cutting conditions at different cutting speeds, while fixing both feed rate at 0.14 mm/rev and depth of cut at(1mm). Five cutting speeds were selected for the three types of cutting inserts, as listed in Table3-6.

4 Experimental Procedure of Tool Life Testing

A Clausing 1300 lathe with maximum 7.5HP was used f alloy steel SAE4140H work piece, and the turn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ay or the turning of the Hot rolled previously described. A Tach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rotational speed before each single cut occurred on the work piec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utting was performed at the exact speed.

An optical microscop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flank wear of the cutting inserts. The experiment was terminated if either of the two following conditions occurred

1-The maximum flank wear 0.7 mm and/or;

2-The average flank wear 0.6 mm.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wear limit.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tting inserts were worn out regularly

=0.7 mm, is chosen to be the wear limit on the flank side. Therfore, VB

nax

for the tool life. The flank wear was observed and measured at various cutting intervals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s. Figure (5) shows flank wear as a function of cutting time for the cemented carbide (KC313) unde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and includes only three cutting speeds for clarity.

Figure 6 presents the flank wear as a function of cutting time for sandwich coated inserts ( KC732) unde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Figure 7 shows the flank wear as a function of cutting time for TiALN coated cutting inserts (KC5010). Previous figures included three cutting speeds. Clarity of cutting speed curves are presented at the attached appendix for both conditions of machining. The aforementioned figures, present the effect of coolant emulsion in extending the tool life for the KC313, and KC732 cutting inserts; especially after 3 minutes for KC313, and after 7 minutes for KC732 of cutting. However, the usage of coolant emulsion on KC5010 showed negative influence.

Figure 5, and Figure 6 show that at any set of turning conditions, the flank wear increased at a higher rate at dry cutting during the gradual wear stage. Figure 7 shows that at any set of turning conditions, the flmk wear increased at a higher rate at wet cutting during the gradual wear stage. The explanation of this material behavior will be covered in detail though-out chapter 5 (wear mechanisms of (KC5010) under wet condition). After gradual wear stage the curves look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is shows that flank wear occurs at the same rate under dry and wet cutting conditions. The previous figures show that flank wear curves went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wear: running in wear stage, gradual wear stage or steady state wear, and followed by rapid, fatal wear. Similar observations were documented by Chubb and Billingham [11], Haron [12]. The following terminologies are used:

Initial or running in wear stage: takes place due to the rapid breakdown of the edge, which is shown by the initial high wear rate in the graph of wear against time. Curves 1, 2, and 3 in Figure 6 this stage is decreased as the cutting speed increased

Gradual wear stage: the figures of the three types of cutting inserts, after the initial wear has taken place, indicating a steady gradual stage on the insert wear will form. However, it will increase with less dramatic pattern than the initial stage.

Rapid, fatal wear: the final stage of wear, which leads to a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the cutting inserts. Rapid fatal wear revealed both flank and large crater formation that weakened the tool edge and under

sustained resistance to the high cutting forces, caused it to fracture. Testing methods indicated rapid breakdown took place during cutting; causing severe damage to take place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Therefore, imagining that the catastrophic failure took place during the final cutting pass at the work piece surface,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the work piece has to be scrapped.

Table 6 Cutting speeds used in the test for the specific type of inserts

Cemented Carbide (KC313)

(wet & dry)

Figure 5 Flank wear as a function of cutting time for KC313(dry and wet)

TiN-TiCN-TiN(KC732)

(wet & dry)

混凝土搅拌机电路图解析

电路工作原理:附图为典型的JZ350型混凝土搅拌机控制电路。图中M1为搅拌电动机,M2为进料升降机,M3为供水泵电动机。当电动机正转时,进行搅拌操作;反转时,进行出料操作。 进料升降电路控制:把原料水泥、砂子和石子按1:2:3的比例配好后,倒入送斗内,按下上升按钮SB5,KM3得电吸合并自锁,其主触点接通M2电源,M2正转,料斗上升,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料斗挡铁碰撞上升限位开关SQl和SQ2,使接触器KM3断电释放,料斗倾斜把料倒入搅拌机内。然后按下下降按钮SB6,KM4得电吸合并自锁,其主触点逆序接通M2电源,使M2反转,卷扬系统带动料斗下降,待下降到料斗口与地面平时,挡铁又碰撞下降限位开关SQ3,使接触器KM4断电释放,料斗停止下降,为下次上料做好准备。

供水控制:待上料完毕后,料斗停止下降,按下水泵启动按钮SB8,使接触器KM5得电吸合并自锁,其主触点接通水泵电动机M3的电源,M3启动,向搅拌机内供水,同时时间继电器KT也得电吸合,待供水时间到(按水与原料的比例,调整时间继电器的延迟时间,一般为2~3分钟),肘间继电器的常闭延时断开的触点断开,使接触器KM5断电释放,水泵电动机停止。也可根据供水的情况,手动按下停止按钮SB7,停止供水。 搅拌和出料控制电路:待停止供水后,按下搅拌启动按钮SB3,搅拌控制接触器KMl得电吸合自锁,正相序接通搅拌机的M1的电源,搅拌机开始搅拌,待搅拌均匀后,按下停止按钮SBl搅拌机停止。这时如需出料可把送料的车斗放在锥形出料口处,按下出料按钮SB4,KM2得电吸合并自锁,其主触点反相序接通M1电源,M1反转把搅拌好的混凝土泥浆自动搅拌出来。待出料完或运料车装满后,按下停止按钮SBl,KM2断电释放,M1停止转动和出料。 保护环节:①电源开关Q装在搅拌机的旁边的配电箱内,它一方面用于控制总电源供给,另一方面用于出现机械性电器故障时紧急停电用。②三台电动机设有短路保护、长期过载保护、接地保护。③料斗设有升降限位保护。④为防止电源短路,正反转接触器间设有互锁保护。⑤电源指示灯,指示电源电路通断状态。

混凝土搅拌机组成与设计原理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于维护 班级:机械311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陕铁院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文章介绍混凝土搅拌站的机械设计与配置的技术条件,混凝土搅拌机是将混凝土配合料按一定配合比的水泥、沙子、碎石(骨料)和水等均匀搅和而制备混凝土的专用机械。它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 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是用于现代化混凝土建筑的主要机械。他节约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销率。同是文章还介绍了搅拌站的操作规程与日常维护以及一些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混凝土搅拌机: 故障维修: 日常保养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chanical design of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echnical conditions, concrete mixer is the concrete mixtures in a certain mixing ratio of cement, sand and gravel (aggregate) and water evenly mixed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and special machinery. It by mixing console, the material weighing system, material conveying system, material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of large system and other ancillary facilities. Is used in modern concrete building of the main machinery. He saved the production time, greatly improving the sales. As the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daily maintenance of the mixing station, and some common faults of the solution. Keywords: concrete mixer: breakdown maintenance: daily maintenance

混凝土搅拌机系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建筑建设工程在逐步壮大。在建筑建设 工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中城市噪音污染更是影响着人 们的日常起居生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为了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国家 和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时用的混凝土及混凝土搅拌机都有了相关管理与规定。因此,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其能否自动控制,能否有各种防护措施,成 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研究,的混凝土搅拌机控制方式有很多,其中常用的 有继电器直接控制控制方式、PLC为主控单元控制方式两种。经过比较,采用PLC为主控单元的控制方式,其搅拌机性能可靠、性价比高,能够保证混凝土 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生产效率同时噪音小,可减少城市噪音,能够弥补继电器 控制系统的缺陷。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PLC的混凝土搅拌机系统。本系统采 用三菱FX2N系列PLC作为主控单元,采用HL-F(1)型方悬臂梁压力传感器作 为称重传感器,对原料舱内的原料进行称重,并与设定值比较,当满足设定时,全部投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会有报警系统报警,提醒工作 人员进行检查和修复。 本系统实现了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运行安全可靠。在21世纪的今天,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使用已十分成熟,它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研 究基于PLC混凝土搅拌机系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PLC;混凝土搅拌机;自动控制;压力传感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gradually expanding.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ten accompanied by

330 混凝土搅拌机结构设计

混凝土搅拌机结构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基础性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自动化更 多的用于生产,建筑机械在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搅拌设备是建筑机械 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它是混凝土生产的一个关键设备。由于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工作对象是砂 石和水泥等混合料,并且用量大,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混凝土搅拌设备在向高技术、高效能、 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很大的必要性。 本次设计主要包含搅拌桶的设计、料斗的设计等。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在零部件、材 料、结构工艺等方面设计出结构合理的、满足要求生产需要的混凝土搅拌设备。重点研究搅 拌桶和料斗的设计、制造。对的涉及的零部件进行设计、校核,对各部件提出细化的参数内 容,待各零件的尺寸正式确定后,进行总体布置,满足各种要求。 重点研究搅拌桶的设计、制造。对的涉及的零部件进行设计、校核,对各部件提出细化 的参数内容,待各零件的尺寸正式确定后,进行总体布置,满足各种要求。 关键词:料仓、混凝土搅拌机、螺旋输送机。

Concrete mixer structure design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 rapid, the foundational construction scale unceasing expansion and the production automation more useful in the production, constructs the machinery to play the more and more vital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ncrete agitation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who constructs in the machinery, it is a concrete production essential equipment.Because the concrete agitation equipment work object is blends and so on sand and crushed stone and cement, and the amount used is big,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re bad. Therefore the concrete agitation equipment in to high-tech, the high efficiency, automated, the intellectualized direction develops has the very big necessity. Despi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handling technology, but as the cart is still indispensable transportation tool still in use. This design consists mainly of design, hopper mixing barrel of design, etc.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in parts,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technology designed structure reasonable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duction need concrete mixing equipment. Key research mixing barrel and hopper of design, manufacturing. The parts were involved in the design, checking, put forward the thinning of parts for various parts, parameters of content, size officially decided after general layout, meet various demands. Key research mixing barrel of design, manufacturing. The parts were involved in the design, checking, put forward the thinning of parts for various parts, parameters of content, size officially decided after general layout, meet various demands. KEYWORDS: Bunker; concrete mixer,;spiral conveyer。

基于PLC的混凝土搅拌机设计

基于PLC的混凝土搅拌机设计 前言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自它诞生以来至今,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一系列人所共识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它现在被广泛用于汽车生产、石油生产、IT制造、家电制造厂等工业控制系统场所,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对工业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控制系统,它的广泛使用才使得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有利保障。 1969年美国DEC公司研制的第一台PDP-14型PLC。随后,在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直简称为PC。由于到90年代,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也简称为PC;可编程序范围很大,所以美国AB公司首次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为PLC。PLC在控制领域的应用是保持了广泛的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许多大型的基础工程及建筑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优质的工程需要高品质的混凝土,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为了减少城市噪音和污染,交通和建筑处理部门要求施工用的混凝土集中生产和管理。这样不仅要求,混凝土的配料精度高,而目要求生产速度快,因此,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完善、编程简单且直观,能够有效地弥补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缺陷。 从1903年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以来,商品混凝土作为独立的产业己有100多年的历史。随后,美国于1913年,法国于1933年建立了自己的搅拌站。二次大战后,尤其是6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各国抓紧发展经济,医治战争的创伤,混凝土搅拌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搅拌站在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国外生产的搅拌站一般生产率在50m3/ h~300m3/h,对于商品混凝土生产,搅拌站形式应用比较普遍,尤其在大型工程中被采用。我国混凝土搅拌站(楼)的研制是从50年代开始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型式的选取和主要技术参数基本上是根据用户要求和参考国外产品的自由状态。国标GB10171-88((混凝土搅拌站(楼)分类》和GB 10172-88((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的颁布实施,将混凝土搅拌站(楼)的研制和生产纳入了标准管理的轨道,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产品技术标准和预拌混凝土标准的要求中,对于混凝土搅拌站(楼)的技术指标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当今国内生产的混凝土搅拌站质量迅速提高,逐步取代了进口搅拌站,在国内已经占主导地位,其控制系统也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大型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厂商包括:三一重工、珠海志美、上海华建、南方路机等。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混凝土机械有两次战略性产品结构调整,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八十年代初期混凝土搅拌机的升级换代,由双锥反转型、立轴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替代鼓筒型搅拌机,现在这三大系列产品的技术性能己达到国外同类机型的

混凝土搅拌机的设计- -开题报告

x x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混凝土搅拌机的设计 系(院)机电工程系年级 2010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 班 学生姓名唐学号 10x1x0xxx3 指导教师王职称 xx Xx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四年三月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混泥土搅拌机的现实意义:混凝土搅拌机是将混凝土配合料按一定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细骨料(砂)、粗骨料(石)和水等均匀搅而制备混凝土的专用机械。 混凝土搅拌机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桥梁、港口、机场等工程中。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设一大批大型煤矿、油田、电站、机场、港口、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点工程,同时也要进行大量的城市道路、城镇住宅的开发与建设,这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搅拌机。所以现在正是发展混凝土搅拌机的大好时机。 本研究既是对现有搅拌机关键技术的深入探讨,也是进一步的技术提升和创新,对今后混凝土搅拌机的设计和产品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混凝土机械行业水平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施工水平以及推动搅拌机设备性能的全面提高,使其达到国际同行业的设备水平。 二、文献综述: 国外开发生产混凝土搅拌机的时间比较早,迄今已有很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各先进国家的混凝土搅拌机均已采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电视屏幕监控技术,对配合比的选择比、上料、称量、搅拌、出料、骨料含水率的测定、配合比的调整以及各种数据的存储记录等全部实现了自动控制。一些更为先进的混凝土搅拌机还设置有对粗细骨料的精度分布进行调整的精度补偿、对骨料表面含水率的补偿、容量变更控制、骨料粗精称控制、回收工业水以及清水积累的比率补偿等控制手段;此外,搅拌机的结构形式、传

JZC350搅拌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 述 设计背景1.1设计背 景 1.1.1搅拌机的发展过 程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背景 1.1.1搅拌机的发展过程 混凝土搅拌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工程。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搅拌机可用来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及各种砂浆。今天我们就分类探讨一下它们的发展历史。 自落式搅拌机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初,由蒸汽机驱动的鼓筒式混凝土搅拌机已开始出现。50年代后,反转出料式和倾翻出料式的双锥形搅拌机以及裂筒式搅拌机等相继问世并获得发展。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的拌筒内壁上有径向布置的搅拌叶片。工作时,拌筒绕其水平轴线回转,加入拌筒内的物料,被叶片提升至一定高度后,借自重下落,这样周而复始的运动,达到均匀搅拌的效果。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简单,一般以搅拌塑性混凝土为主。 强制式搅拌机从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最先出现的是圆盘立轴式强制混凝土搅拌机。这种搅拌机分为涡桨式和行星式两种。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轻骨料的应用,出现了圆槽卧轴式强制搅拌机,它又分单卧轴式和双卧轴式两种,兼有自落和强制两种搅拌的特点。其搅拌叶片的线速度小,耐磨性好和耗能少,发展较快。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拌筒内的转轴臂架上装有搅拌叶片,加入拌筒内的物料,在搅拌叶片的强力搅动下,形成交叉的物流。这种搅拌方式远比自落搅拌方式作用强烈,主要适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 连续式混凝土搅拌机装有螺旋状搅拌叶片,各种材料分别按配合比经连续称量后送入搅拌机内,搅拌好的混凝土从卸料端连续向外卸出。这种搅拌机的搅拌时间短,生产率高、其发展引人注目。 随着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又相继出现了许多新型结构的混凝土搅拌机,如蒸汽加热式搅拌机,超临界转速搅拌机,声波搅拌机,无搅拌叶片的摇摆盘式搅拌机和二次搅拌的混凝土搅拌机等。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装置__混凝土搅拌机功能及工作原理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装置__混凝土搅拌机功能及工作原理 混凝土,大家都知道是工业建筑中的需用品,但你了解和混凝土相关的混凝土搅拌站和混凝土搅拌机吗?混凝土搅拌站安全装置有哪些你清楚吗?混凝土搅拌机的功能有什么你知道吗?是不是都不太清楚,没关系,知识渊博的小编来为大家普及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站的相关信息,不要太太感动哦~废话结束,马上切入正题~ 混凝土搅拌站传动系统检查规定: 1、主电机与行星减速机构(或采 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联轴器、过 桥齿轮传递动力的)连接应可靠, 运转应平稳,不应有异响; 2、爬升式轨道上料机构安全挂钩 和锁销应齐全;上料斗滚轮、传动 齿轮磨损不应超过该机说明书规 定的要求; 3、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传输 应平稳,不得有异响、泄漏、水 泥积块; 4、拉铲式配料系统回转机构齿轮 磨损应在该机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且钢丝绳应符合本规程的相关规定; 5、料仓式配料系统皮带输送机运转应平稳,不应跑偏、打滑,不应有异响,胶带不应断层、开裂。混凝土搅拌站安全装置检查规定: 1、料斗上、下限位及各部限位开关动作应灵敏可靠; 2、上料斗钢丝绳应符合本规程第6.1.8条的相关规定;

3、各防护罩及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全、完好、可靠; 4、搅拌站(楼)应设有防雷装置;作防雷接地的设备所连接的PE线应同时作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5、搅拌站(楼)应配置适用的灭火器材; 6、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安装应正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混凝土搅拌站的工作原理: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 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 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 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 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 组成。由于楼骨料计量 与站骨料计量相比,减 少了四个中间环节,并 且是垂直下料计量,节 约了计量时间,因此大 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型号的情况下,搅拌楼生产效率比搅拌站生产效率提高三分之一。 混凝土搅拌站的组成: 混凝土搅拌站分为四个部分: 砂石给料、粉料(水泥、粉煤灰、膨胀剂等)给料、水与外加剂给料、传输搅拌与存储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其中包括配方号、混凝土等级、坍落度、生产方量等. 根据称重对各料仓、计量斗进行检测,输出料空或料满信号,提示操作人员确定是否启动搅拌控制程序.启动砂、石皮带电机进料到计量斗;打开粉煤灰、水泥罐的蝶阀,启动螺旋机电机输送粉煤灰、水泥到

浅谈混凝土搅拌机常见故障与维修方法

浅谈混凝土搅拌机常见故障与维修方法 发表时间:2017-10-10T18:28:29.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张明锋[导读] 摘要:混凝土搅拌机可以有效缩短建筑施工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对我国铁路建筑工程的发展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6 摘要:混凝土搅拌机可以有效缩短建筑施工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对我国铁路建筑工程的发展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混凝土搅拌机问题多发,搅拌机容易出现搅拌,传动,支撑,漏浆故障。如何对混凝土搅拌机进行科学的使用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混凝土搅拌机的故障排除,保证混凝土搅拌机能够及时,有效,正常运转,对于我 国铁路建筑工程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机;工作原理;故障;维修 1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加大了城市、铁路建设,从而带动建筑业兴旺,近十几年来,预拌混凝土在现代的建筑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城市内外新建了越来越多混凝土搅拌站,如何科学的使用混凝土搅拌机,保证混凝土搅拌机能够及时,有效,正常的生产出合格的混凝土,这是我们混凝土搅拌站要做的工作。 2 混凝土搅拌机的构成及常见类型 混凝土搅拌机主要包括拌筒,机架,加料,卸料,原动机,传功结构,支撑装置,供水系统等。搅拌机在工作过程中主要通过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种方式实现对原材料的搅拌。常见的搅拌机型号有JZC350,JS500,JDY500D。JZC350混凝土搅拌机为自落式齿轮圈传动锥形反转出料混凝搅拌机。拌筒正转进行搅拌,反转出料。可搅拌塑性和低流动性混凝土,理论生产率为16m3/h。适用于中小建筑工程、道路、桥梁、混凝土构件工厂。JS1000是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出料容量1000L,生产能力大于50 m3/h.。该机主要适用于各类预制构件厂及水利、道路、桥梁等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部门搅拌干硬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及各种砂浆。既可以独立作业,又可以与相应配料机组合成简易搅拌站。该机型具有结构合理、搅拌质量好、时间短、能耗低、噪音小等特点。电器控制系统主件均采用进口元件,性能优良,可靠性高。JDY1000D是单卧轴强制式搅拌机,该机使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塑性、硬性、软骨料混凝土及各种灰浆,砂石的搅拌。该机具有结构简单、搅拌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能耗小、噪音小、寿命长、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预制厂、公路、桥梁、码头等建筑工地。出料容量1000L,生产能力50 m3/h.混凝土搅拌机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建筑质量,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 3 混凝土搅拌机工作原理 混凝土搅拌机通过装在圆筒,圆槽中装有叶片的轴承转动实现对建筑材料的混合,搅拌。这种搅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搅拌时间,已经成为建筑中的主要混凝土施工形式。 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效率主要受到工作参数的影响。混凝土搅拌机是由多个性质参数控制的搅拌系统。各个参数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实现了对搅拌机工作的满足。混凝土搅拌机中主要包括压头、轴功率、浆叶直径、浆叶排液量、搅拌转速五个基本参数。上述参数中的轴功率与浆叶功率、流体比重、浆叶直径数值的五次方、转速数值三次方成正比;排液量与浆叶直径数值的三次方、浆叶的流量准数、浆叶的转速数值的一次方成正比。除此之外,混凝土搅拌机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受到内部调节制约,主要表现在:搅拌机桨叶转速可以对压头及桨叶排液量进行控制,低转速上加大桨叶直径可以产生高流动,剪切速率达到一定范围后可以加大搅拌材料的混合效果等。 混凝土搅拌机在搅拌完成后要及时对搅拌缸内的物质进行清理,将搅拌机中的杂物及原料等清楚干净,确保提高混凝土搅拌机的使用寿命。 4 混凝土搅拌机常见故障及维修处理 4.1 搅拌轴停转及维修 4.1.1搅拌轴停转故障原因 混凝土搅拌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搅拌轴停转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混凝土搅拌机运转超载。混凝土搅拌机超载可以造成其自身负荷过大,搅拌轴的搅拌速度变缓,导致搅拌机的搅拌效果降低。而负荷过大超过搅拌机的搅拌限度后,混凝土搅拌机非常容易出现停转或过负损坏现象。第二,搅拌叶片与侧叶片与罐内壁间有较大的异物。搅拌机在搅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异物卡塞现象,当较大的异物处于搅拌叶片或侧叶片与罐内壁之间时,两者正常运转容易受到限制出现停滞现象。当搅拌叶片或侧叶片与罐内壁间隙过大时这种现象发生率非常高。第三,电机胶带过松。混凝土搅拌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电机胶带震动松动现象,这种松动导致混凝土搅拌机的传输动力大打折扣,导致搅拌轴动力不足,停转。 4.1.2搅拌轴停转故障的维修处理 混凝土搅拌机运转超载进行维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适当对进料量进行调整,保证进料量与搅拌机负载一致。对进料量过多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控制,卸载多余物料,降低可能出现的过负荷运转。 搅拌叶片与侧叶片与罐内壁有较大的异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出现的摩擦声进行分析,当出现尖锐、刺耳声音时要及时停止主机,对搅拌机进行检查,观察故障位置,对异物进行清理。异物清理完成后要重新调整搅拌叶片及侧叶片之间的间隙。 电机胶带过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出现松动电机胶带的部位进行检查,尤其是松动造成搅拌机停转时,要及时停机,重新调整张紧装置,将胶带拉紧,检查无误后继续运行。 4.2 减速器故障及维修 减速器是混凝土搅拌机工作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施工效率的高低。当前的混凝土搅拌机在施工过程中,减速器容易出现噪声和高温故障,这两个故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搅拌机的正常使用。 4.2.1减速器噪声故障及维修

JS1000混凝土搅拌机安装全过程

JS1000混凝土搅拌机安装全过程 1、JS1000混凝土搅拌机概述 JS1000属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具备了单机独立使用和与PLD系列配料机组成生产能力为50m3/h混凝土搅拌站的双重优越性。可搅拌干硬性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及各种砂浆,是一种高效率机型。配置HB60A混凝土输送泵和JGL-35装载机能满足各类大中型预制构件、公路、桥梁、水利、码头及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所需。 2、JS1000混凝土搅拌机主要技术参数 2.1进料容量(L):1600; 2.2出料容量(L):1000; 2.3生产率(m3/h):≥50; 2.4骨料最大粒径:80/60mm; 2.5搅拌叶片转速:25.5r/min、数量:2×8; 2.6搅拌电动机型号:Y225S-4、功率:37KW; 2.7卷扬电动机型号:YEZ160S-4、功率:11KW; 2.8水泵电动机型号:KQW65-100(1)、功率:3KW; 2.9料斗提升速度:21.9m/min; 2.10外型尺寸(L×B×H)m3:工作状态:7.730×4.533×7.300; 2.11整机重量:8750kg。 3、JS1000混凝土搅拌机结构原理 JS1000型混凝土搅拌站由JGL-35装载机;上料、搅拌、供水、配电、卸料;HB60A混凝土输送泵组成。其中,JGL-35装载机、HB60A混凝土输送泵为单独配置设置。

3.1JS1000混凝土搅拌机搅拌系统 搅拌系统由电动机、皮带轮、减速器、开式齿轮、搅拌罐、搅拌装置、供油装置等组成。 传动系统:电动面通过皮带带动二级齿轮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开式大齿轮齿合分别带动二根水平装置的搅拌轴,反向等速回转。 搅拌罐的圆弧部分是焊接而成的,搅拌罐内镶有衬板,均用沉头螺钉与罐体联接紧固。 搅拌罐内有两根水平装置的搅拌轴,每根轴分别装有搅拌叶片,在靠近搅拌罐两端的搅拌臂上分别装有倒叶片,用于刮掉端面上的混凝土。叶片与衬板间隙≤6mm。 搅拌轴与搅拌罐两端相联处设有专门的密封装置,为保证密封质量,搅拌罐的端面上设有4个液油泵,可方便地向轴端密封装置内供油。 3.2JS1000混凝土搅拌机上料系统 上料系统由卷扬机、上料架、料斗等组成。 制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卷筒转动,钢丝绳经过滑轮牵引料斗沿上料架轨道向上爬行。当爬升到一定高度时,料斗门上的一对滚轮进入上料架水平岔道,斗门自动打开,物料经过进料漏斗投入搅拌罐内。为保证料斗准确就位,在上料架上装有限位开关。上限位有两个限位开关,分别对料斗起安全保护作用;下限位开关设有一个,在上料架的横梁上,当料斗下降至地坑底部时,钢丝绳稍松。弹簧杠杆机构使下限位开关动作卷扬机自动停车。 制动电机可保证料斗在满负荷运行时,可靠地停留在任意位置。制动力矩的大小,由电机后座的大螺母调整。 3.3JS1000混凝土搅拌机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由水泵、电机、清洗装置、喷水装置等组成。 水泵,将水注入拌筒,调节蜗杆可调节水的流量,供水总量由时间继电器

搅拌机设计流程

摘要 搅拌机是搅拌设备的心脏。在搅拌机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合理的选取搅拌机的结构,运动和工作参数,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等材料的搅拌质量和搅拌效率。论文对搅拌臂的排列、搅拌叶片的安装角、拌筒长宽比、搅拌机转速和搅拌时间等主要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归纳,给出了双卧轴搅拌机的主要参数,包括搅拌臂排列、叶片安装角、拌筒长宽比、搅拌线速度等;给出了评价搅拌机参数合理与否的准则;给出了搅拌臂排列的基本原则。论文通过试验研究,建议用叶片推动的物料量与该搅拌机的公称容量的比值rl,来综合评定搅拌臂的个数,叶片面积和其他参数匹配的合理性,并作为设计时的参考;双卧轴搅拌机的叶片的安装角范围为3l一45,对国内广泛使用的宽短型双卧轴搅拌机叶片安装角度推荐为45;对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双卧轴搅拌机,它的长宽比的选择范围为0.7—1.3,推荐使用值为小于1;搅拌机的转速主要受搅拌过程中混合料不发生离析现象所限制,对目前常用的双卧轴搅拌机,推荐的叶片线速度为1.4m /s-1.7m/s/;合理的搅拌时间是保证搅拌质量符合要求条件下的最短搅拌时间,它受充盈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合理的搅拌时间应通过试拌来确定。 [关键词]:搅拌机、主要参数、合理性、实验研究

第1章前言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世纪40年代,在德、美、俄等国家出现了以蒸气机为动力源的白落式搅拌机,其搅拌腔由多面体状的木制筒构成,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用铁或钢件代替木板,但形状仍然为多面体。1888年法国申请登记了第一个用于修筑战前公路的混凝土搅拌机专利。20世纪初,圆柱形的拌筒自落式搅拌机才开始普及,其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形状的改进避免了混凝土在拌筒内壁上的凝固沉积,提高了搅拌质量和效率。1903年德国在斯太尔伯格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水泥混凝土的预拌工厂。1908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搅拌机,随后电动机则成为主要动力源。从1913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预拌混凝土,到1 950年,亚洲大陆的日本开始用搅拌机生产预拌混凝土。在这期间,仍然以各种有叶片或无叶片的自落式搅拌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自落式搅拌机依靠被拌筒提升到一定高度的物料的自落完成搅拌。工作时,随着拌筒的转动,物料被搅拌筒内壁固定的叶片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依靠自重下落。由于各物料颗粒下落的高度、时问、速度、落点和滚动距离不同,从而物料各颗粒相互穿插、渗透、扩散,最后达到均匀混合。自落式搅拌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功率消耗小,拌筒和叶片磨损轻,但搅拌强度不高,生产效率低,搅拌质量不易保证。此种搅拌机适于拌制普通塑性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建筑工地。按拌筒形状和卸料方式的不同,有鼓筒式搅拌机、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双锥倾翻出料搅拌机和对开式搅拌机等,其中鼓简式搅拌机技术性能落后,已于1987年被我国建设部列为淘汰产品。随着多种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以及建筑规模的大型化、复杂化和高层化对混凝土质量、产量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混凝土搅拌设备在使用性能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提高与发展。各国研究人员开始从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形式、传动方式、搅拌腔衬板材料以及搅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20世纪40年代后期,德国ELBA公司最先发明了强制式搅拌机,和自落式搅拌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强制式搅拌机利用旋转的叶片强迫物料按预定轨迹产生剪切、挤压、翻滚和抛出等强制搅拌作用,使物料在剧烈的相对运动中得到匀质搅拌。强制式

小型混凝土搅拌机设计

小型混凝土搅拌机设计 任务书 1.课题意义及目标 学生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小型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等方面的方法及设计思想等内容,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工作打好基础。 2.主要内容 (1)基本参数:电机功率为4kw,进料容量为60L,最大出料容量为40L,搅拌筒内径为600mm,搅拌叶片转速为30r/min,叶片距筒底3-5mm,搅料粒 径为5-20mm。 (2)确定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和传动系统。 (3)进行基本结构分析,轴和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 (4)完成装配图一张和零件图两张 3.主要参考资料 [1] 陈宜通. 混凝土机械[M].北京;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2002.6. [2] 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2000.国家质量技术性能参数. [3] 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进度安排 审核人:年月日

小型混凝土搅拌机设计 摘要:小型混凝土搅拌机设计实现了混凝土搅拌的机械化,有效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搅拌质量,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混凝土产量的需求。根据工作原理,小型混凝土搅拌机可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本次设计内容为强制式立轴小型混凝土搅拌机,此种搅拌机主要用于干硬性混凝土的搅拌,具有搅拌时间和卸料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同时,这种搅拌机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极大地满足了在日常生活中的生产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包括搅拌装置及机架的设计;电动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设计(涉及V带传动和链传动,减速器的选择等)以及最后轴的设计与强度校核。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采用了CAD 绘图软件进行搅拌机部分零件及装配图的绘制,使搅拌机的各个零部件和整体装配更清晰的展示出来。 关键词:立轴,电动机,减速器,轴的设计与校核,CAD。 Design of small concrete mixer Abstract:The design of small concrete mixer realized the mechanization of concrete mixing, improved the mix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effectively, meanwhile,it also can meet the demand of concrete outpu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unction, the mixer can be divided into free fall and forced,.the theme of this design is the forced type vertical mixer, this mixer is mainly used for dry and hard concrete mixing, mixing time and unloading time is short, moreover,it has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this kind of mixing machine covers little area, what make it easy to move,eaqully important ,it conforms the requirements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t greatly satisfies our demand in daily life. The process of design includes design of mixing device and machine frame ; the choice of motor; design of drive system (involving V belt drive and chain drive,choice of reducer ) and the last step: the design of axis and strength check. CAD drawing software is used in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the mixer parts and the assembly drawing, so that all parts and the overall assembly of the mixer more clearly demonstrated. Keywords: A vertical scroll of painting,Motor,Retarder,Shaft design and verification,CAD。 I

基于PLC的混凝土搅拌机

、八 前言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自它诞生以来至今,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一系列人 所共识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它现在被广泛用于汽车生产、石油生产、IT制造、家电制造厂等工业控制系统场所,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对工业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控制系统,它的广泛使用才使得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有利保障。 1969年美国DEC公司研制的第一台PDP-14型PLC。随后,在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直简称为PC。由于到90年代,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也简称为PC;可编程序范围很大, 所以美国AB 公司首次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简称为PLC。PLC在控制领域的应用是保持了广泛的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许多大型的基础工程及建筑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优质的工程需要高品质的混凝土,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为了减少城市噪音和污染,交通和建筑处理部门要求施工用的混凝土集中生产和管理。这样不仅要求,混凝土的配料精度高, 而目要求生产速度快,因此,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完善、编程简单且直观,能够有效地弥补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缺陷。 从1903年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以来,商品混凝土作为独立的产业己 有100多年的历史。随后,美国于1913年,法国于1933年建立了自己的搅拌站。二次大战后,尤其是6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各国抓紧发展经济,医治战争的创伤,混凝土搅拌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搅拌站在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国外生产的搅拌站一般生产率在50m3/ h?300m3/h,对于商品混凝土生产, 搅拌站形式应用比较普遍,尤其在大型工程中被采用。我国混凝土搅拌站(楼)的研制是从50 年代开始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型式的选取和主要技术参数基本上是根据用户要求和参考国外产品的自由状态。国标GB10171-88(混凝土搅拌站(楼)分类》和GB 10172-88(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

中联重科混凝土搅拌机控制系统详解样本

砼站系统 一、安全生产: 为了确保安全, 在设备安装、调试、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1.每次启动搅拌主机、斜皮带机前, 应按电铃三次, 每次间隔时间为10 秒。第三次电铃响过5秒后, 方可启动设备。 2.严禁无故进入搅拌主机内部, 确属维修需要, 应断开电源, 挂上”有人工 作, 严禁合闸! ”的标志牌, 并派专人看护。确定搅拌罐内无人后, 方可启动搅拌 主机。 3.严禁在设备运行时进行维修工作, 不得触及设备的机械运动部分。 4.设备安装完毕, 应根据搅拌站所在场地的地质、气候条件对筒仓作加固 处理,并按《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击设计规范》自行安装防雷击装置。 5.供气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为压力容器, 请勿随意调动安全阀的 泄放压力值, 请确保气力驱动设备在其允许的气压范围内工作。 6.对气力驱动设备检修时应关闭相应的供气阀门, 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7.原则上, 与生产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区域, 不得进入控制室, 更不 得触摸、扳动按钮手柄。 8.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应做到持证上岗, 遵守和执行电力部门的有 关规定。不得私自在电控柜内搭接其它电力设备。 9.其它未列的注意事项, 应遵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安全运行规定。 敬请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务必牢记掌握! ! ! 二、慨况 1. 型号的组成及其意义 H Z S 120 J 理论生产率120 m3∕h; J: 设计序列号 主机为双卧轴搅拌主机 混凝土搅拌站

2. 使用环境条件 作业温度 1~40°C 湿度 90% 最大雪载荷 800Pa 最大风载荷 700Pa 作业海拔高度≦ m 三、自动控制的方式 中联重科所开发的搅拌站控制系统是上位工控机和下位PLC来搭建的控制系统, 1.系统组成: 2.各部分的功能: 工控机部分( 上位机部分) : a) 研华工业控制计算机( 简称工控机) 一台; b) 三星彩色显示器一台; d) 打印机: 24针OKI型打印机一台 e)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 本系统配有1000VA不间断电源( UPS) 一台。

混凝土搅拌机结构设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前言 (2) 1.1 混凝土搅拌机简介 (2) 1.2 混凝土搅拌机的分类 (2) 1.3 混凝土搅拌机的型号和主要参数表示 (3) 2 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 (3) 2.1 工作原理 (3) 2.2 搅拌机的结构 (4) 2.2.1 搅拌机盖 (4) 2.2.2 搅拌筒体 (4) 2.2.3 搅拌装置 (4) 2.2.4 轴端密封 (4) 2.2.5 传动装置 (5) 2.2.6 衬板 (5) 2.2.7 卸料门 (5) 2.4 搅拌主机类型选择 (5) 2.4.1 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 (6) 2.4. 2 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6) 3 设计的主要内容 (6) 3.1 原始数据 (6) 3.2 总体设计 (6) 3.2.1 搅拌装置 (6)

3.2.2 传动系统 (6) 3.2.3 上料系统 (6) 3.2.4 供水系统 (6) 3.2.5 机架与支腿 (7) 3.3 主要机构具体结构设计及参数设计 (7) 3.3.1 搅拌装置 (7) 3.3.2 传动系统 (10) 3.3.3 上料系统 (11) 3.3.4 供水系统 (12) 3.3.5 机架与支腿 (13) 4 电动机选型和主要参数计算 (13) 4.1 电机选型 (13) 4.1.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13) 4.1.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13) 4.1.3 双卧轴强制搅拌机轴上功率的计算 (13) 4.1.4 电动机的功率计算 (14) 4.1.5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14) 4.2 重要参数的计算 (14) 4.2.1 搅拌时间的确定 (14) 4.2.2 周期性混凝土搅拌机的生产率Q计算 (14) 4.2.3 搅拌机的容量 (15) 4.2.4 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转速的校核 (15) 4.2.5 搅拌筒的容积利用系数的确定 (15) 4.2.6 搅拌筒长度L与直径D之比L/D的确定 (16) 4.3 计算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16) 4.3.1 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为 (16) 4.3.2 分配各级传动 (16) 4.4 计算传动装置的转速和动力参数 (16) 4.4.1 各轴转速 (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