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得宜完小赵庆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拍手、举例、触摸、比一比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并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内在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验证、实践操作、讲故事、变魔术等活动过程,深度探究周长与面积的奥妙;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面积和面积内涵的理解;

周长和面积的对比探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的环节中“围”出精彩、“围”出智慧。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景引入法、直观演示和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方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相结合!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C板,图钉,不同颜色一长一短的两根线,

模拟草坪,自制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面积

1、通过鼓掌,初步感知面积,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掌声欢迎。(2)刚才拍手,双手相互碰击地方的是哪儿?(手掌面)(3)摸摸自己的手掌面,并与老师的比一比?

(4)结论:手掌面有大有小,手掌面的大小叫面积。

2、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举例、触摸)

3、比一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面积更大?

多媒体涂色比较,得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进一步强化了面积的内在。

设计意图:对老师的欢迎自然引到手掌面,从而由面过渡到面积,再让学生感知面积在哪里?在感知中发现周长与面积是有区别的,为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做了铺垫。

(二)引导探究:周长与面积的对比

1、通过一张心形的幻灯片将周长与面积彻底的剥离开来,进一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方式感知面积是什么?在哪里?周长是什么?在哪里?

2、猜一猜,引出猜想:周长越长,面积越大?

展示课件:被遮住的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更大?

3、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活动要求:四人一组,用两根不一样长的线分别围成一个图形,然后比较面积的大小。

思考、讨论:周长越长,面积一定越大?

展示汇报:周长越长,面积会越大;

周长越长,面积会越小。

总结:周长越长,面积不一定越大(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的思维有了碰撞,一般情况是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但有不少的特例,所有给了学生悬念并实际的操作,周长越长,面积反而越小。从而达到让学生树立全面的思维方式的目的。

4、猜想二:如果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

引入故事《西游记》验证猜想。

总结: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板书)

设计意图:我在这个地方给学生引导是猜想。那就是有不一定的因素,让学生不断的去探索,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回顾总结。

在不断的猜想质疑中,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这堂课的精华:

周长越长,面积不一定越大;

周长越短,面积不一定越小;

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6、拓展延伸

先前的探讨都是在两个图形中完成的,那我们跳出思维定式,只研究一个图形。并提出问题:

(1)如果一个图形的周长不变,面积会不会变化?

通过玩魔术的方式启发学生。

(2)如果一个图形的周长发生了变化,面积又会怎样变化?

六、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

周长越长,面积不一定越大

周长越短,面积不一定越小

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 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难把握,因此我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各类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结 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线到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所以感知与理解面积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熊凤娟汤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面积? 2、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 的大小。 4、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为12厘米,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 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 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 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学生讨论) (指甲、橡皮、大头钉)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夏青峰)

《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 夏青峰) (2012-05-28 22:47:26) 转载▼ 标签: 分类:教育教学 面积 面积的认识 物体 平面图形 杂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71页“面积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咱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吗? 生:知道,面积。 师:那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 (PPT:你听说过“面积”吗?) 生1:我曾经在做题目时,爸爸跟我说过面积。 生2:我家买房的时候,提到过面积。 生3:我爸帮别人搞设计,经常说到面积。 师:哈,孩子们,你们还真听说过不少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 生1:就是有多大。 生2:就是一个地方的大小。

师:哦,真好。你们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正确呢?究竟什么是面积呢?课本上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 (PPT:自学课本,看究竟什么是面积?) 生:能。 生开始看书。 师:好啦,孩子们!看书以后,你们对“面积”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哈,你把书上的这句话给读出来了,不错。 (PPT: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可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点读不懂。谁能做小老师,来解释一下? 生有些犹豫。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这句话,连起来有些难解释。我把它分开。 (PPT: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现在谁愿意做老师,来说说这句话? 生1:就是一个东西,它的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1:比如,书本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哦,你能举起来让同学们都看见,再说一遍吗? 生1演示。 师:(也拿起课本)课本封面的这个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孩子们,你们也这样认为吗? 生:是的。 师: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生2:课桌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生3:黑板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生4:屏幕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一、认识物体物体表面的大小 1、感受面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但是在公主16岁的时候被一名巫师施了法术,从此昏迷不醒,国王非常的着急。后来有两位兄弟打败了巫师解救了公主。国王为了表示感谢,赐给兄弟两人每人一根绳子,让他们各自去圈土地,被谁的绳子圈住的地就归谁所有。哥哥是这样圈的。(电脑出示),弟弟是这样圈的。(电脑出示) 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弟弟圈的地面大 师:弟弟圈的地面比哥哥圈的地面“大”,看来研究“面”的大小是很有价值的。 板书:面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关于“面”的知识。 2.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师:其实,每个物体上都有面,比如(媒体出示:篮板的面,乒乓球桌的面,荷叶的面,美丽的湖面),你还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其他物体的面吗? 师: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物体的面,你们想摸一摸它们吗?请挑选一个你课桌上的物体,摸一摸它的面。像老师这样五指并拢,认真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 交流:谁来说说你摸了什么物体的面?再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摸的?(3个) 评价:真不错,你把()面的每个地方都摸到了。 问:刚才3个同学摸得面,哪个面比较大?那个面比较小?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小) 小结:每个面都有自己确定的大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3.感受面积的大小 (1)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那么黑板表面的大小呢? 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媒体出示,生读一读。 师: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吗?先同桌互相说说看。(3个) 如:课桌桌面的大小是课桌桌面的面积,文具盒盖面的大小是文具盒盖面的面积。评价:虽然你说的不怎么流利,但老师佩服你的勇气;再试试,相信你一定行;这位同学说的很完整,声音也响亮,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我们向他学习。(2)师:那你会比较这两个面积的大小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师: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一起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 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 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 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让你摸一摸,2-3名学生)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和老师一起说一遍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说的真好,谁还能再说一说。(2名学生)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脚掌面的面积?(同上) 什么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同上)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大家说得真好。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篮球场的面积指的是……。

教案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一、认识面积的含义 看一看、摸一摸感知面: (一)导入: (二)1、出示情境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教室)从这幅穴中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熟悉的教室里会藏着什么新新知识呢?(请看大屏幕) 黑板表面、课本封面 (二)看一看认识面 师:这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点击显色 师:这是数学课本的封面点击显色 (三)摸一摸感知面及面的大小 1、摸封面,看黑板表面,比大小 好,我们托起数学课本(老师示范)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跟老师来一遍(边摸边说):张开手掌,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一个面的全部,静静地感受它的大小,感受到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块黑板的表面,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个面小?(学生回答) 师:他的意思――黑板的表面比课本的封面大,(谁来再说一遍,齐说一遍)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椅子的面(认真地摸,不能太随意)。坐好,再看一看教室的整个地面,对于这两个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揭示面的含义

同学们,黑板的面,数学的封面、地面、桌机都是物体表面板书,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板书,叫做这些面的面积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齐说认识面积。 刚才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五)说说身边物体面的面积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齐说连起来说一遍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指名说,并表杨。 (指旬边摸面边说)――齐说(请哪位小朋友一边摸一边说这句话说遍) 如果有人问钟面:面积就是指钟面的大小,大屏幕的面积就是指可以再找几个面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什么? 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指名说)文具盒盖面的面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盖面的面积。 师:刚才我们说黑板表面比课本封面大,也就是说――黑板封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师: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很多的面,你能打到两个面多指名说,齐说比一比,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说说他们面积的大小吗? A、说给同桌听b、汇报(老师可以帮助) 过渡:刚才同学们表现都很积极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出示长方体:老师要请一个同学上来闭着眼睛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两个面,然后感觉一下,你摸的两个面哪个面的面积大?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 设计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内容。 设计指导思想: 人教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的"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出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该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面积之前,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要到五年级上册才学习,特别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的认识 衡阳市实验小学肖敏 教学前思: 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几何的开始,是学生接下去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影响。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 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好吗?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物体的面积 (1)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 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2)(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3)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物体。比如说黑板、讲台、桌子、椅子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请你也找一两个物体,去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学生操作) (4)谁来说说你摸的什么物体?刚才你们都看了、摸了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吗? (5)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比如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6)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找个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什么是它 的面积。(同桌同学相互说,教师组织交流) (7)我们来比一比桌面的面积和椅子面的面积,你发现什么?谁 能再找两个物体的面,比一比呢? [ 设计意图: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 2、平面图形的面积 1)用观察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面积的认识-吴正宪

板书:面积 在哪里听说过面积? 今天我们想研究它,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和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能有多大,是什么东西,怎么求面积 师:有哪位同学刚才问,面积从哪里来? (尼罗河的故事,大水冲过的土地圈起来分土地。)板书两个圈一大一小 让学生涂色红色大土地,黄色小土地 教师画线描红色土地。一圈线是什么?周长 这块地有多大,面积就有多大。 黄色土地外围一圈就是周长,这黄色土地有多大,就是这块土地的面积。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比较大小,写上大于号“>” 那这边哪里还有面积?学生指一指摸一摸 举例:床,柜子...... 都是物体。 摸一摸文具盒几个面。学生一圈加上下,老师上下,前后,左右。谁摸的巧? 涂满的时候,就是一个面的面积。区域 学生说开始喊停,老师手指画区域(学生有封闭图形的意识) 区分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就没有面积。 给封闭图形上色,不封闭图形上不了色?(刷墙) 比较大小规则两张纸,怎么比,学生比一比,上来写上大于小于。 比较不规则两张纸大小。分割小矩形,重合。 男生看的格子数量和女生不一样,但是总面积大小一样。说说女生看到的面积大还是男生看到的面积大。 统一标准,单位产生的需要。量一量。 拿出量面积的“尺子”?(课前准备,小方格变成一分米) 引出“1平方分米” 建立1平方分米的概念,有多大,大人的手掌比比,实际比比,还有什么拿出来感受下。 拿“一平方分米的尺子”量量一些物体大小,说一说。 贴几个不规则图形,这样的还是一平方分米么?(停下30秒回答更精彩。) 说一说理由。 把不规则图形重新组合,面积会变么?改变思维定式。 (只要面没少一块,不论怎么拼,大小不变。面积大小和规不规则没关系。)选择规则只是更方便测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6.1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初步认识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认识我吗?了解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厉害!能通过认真观察获取信息,这也正是我们数学上一个非常好的品质!认识新姚小学吗?今天朱老师就当你们的导游,带你们去新姚小学进行为期40分钟的旅游好吗? 瞧,新姚小学到了,这就是我们的新教学楼——映雪楼!【课件呈现新教学楼图片】映雪楼漂亮吗?映雪楼长45米,宽20米,高18米,建筑面积2865平方米!在我的这段话中,你有没有哪个词不理解的!面积,看到这两个字你有什么问题?这么多问题呀!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面积的认识!(贴板书)两个字不理解,那我们就一个字一个字的解决? 面?啥叫面?你能给它组个词吗?哪里是桌面?你能向我介绍一下你身边物体的面吗?(脸面,桌子面,墙面,地面), 教师特别关注:物体和面之间的区别,重点将周长和面积区分开 二、亲身体验,丰富对面积意义的认识 活动一:摸一摸,说一说(课件点击) 师:你先摸摸桌子的表面,再去摸摸文具盒的面。你有什么发现?对呀!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我们把(桌子)面的大小叫做桌子的面积(一起说一遍),我们把(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课件呈现】 你还会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面积的认识课标解读、教材解读

《面积》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课标解读 “面积”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程实施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并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一)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渗透度量意识。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学生熟悉的物体表面,使学生直观感知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黑板、国旗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和面的大小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采用“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描述的方式说明面积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模仿说出国旗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桌、数学书封面等身边实物的面积,进一步认识面积的概念;最后,让学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使学生认识到侧面也有面积,进而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 2.创设“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产生用单位度量的需求;提供足够数量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等学具,让学生在

《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的"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出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该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面积之前,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要到五年级上册才学习,特别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法学法: 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初步感知面积含义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渗透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T缓缓地拉出贴有手掌印的黑板)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大小。 二、认识面积,观察比较。 (一)认识面积。 1.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得多。 2.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3.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要大得多。 (二)观察比较。 1.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面,你能找到两个面,用大/小些、大/小得多或者差不多来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同桌互相说说。(互说指名说)

2.S汇报。 A、若学生直接说到面积。T:真了不起,已经能用今天学的新词语了。 B、若学生只说到面。T: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的大小呢?3.(T拿出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上有很多面,你能比一比各个面的大小吗?(让学生用面积) 三、动手探究,培养能力。 (一)引发矛盾。 1.T: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平面图。T:在这个平面图上,每个建筑物都有它们各自的面积。你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听到差不多这个词,那到底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有没有办法比较差不多大小的两个物体的面积呢?下面我 们就要通过活动找到方法。 (二)动手实践。 1.(两张差不多的纸片)你们有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活动材料。你们在比较的时候需要什么材料就可以选用什么材料,当然也可以不选用. T:等会在汇报的时候王老师看看哪一组采用的方法比较多。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进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较的策略;三是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并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二、学生分析 对于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通过访谈了解到有的学生通过看书对面积已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即使学生已经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面积的含义.(访谈中在说说什么是面积时:5人基本都谈到了关于物体表面大小问题,但没有1人说道有关封闭图形的大小问题)这种情况主要是图形的大小比物体表面大小相对抽象。在教学中还是尽量通过多种感官参加数学活动,使学生建立有关面积的正确表象,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非常漂亮的儿童画,我想把它装饰一下, 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知道它的什么呢?(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动手实践,感知面积的概念 1、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鼓掌时两手掌接触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请同学们用右手 摸一摸左手手掌的面。 师: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大谁小?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面的表面, 再摸一摸椅子面的表面,比一比表面谁大谁小? 生用手摸,师提示学生用手掌摸遍表面的全部。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表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表面,感受一下它们的大小,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 师:请你自己摸一摸周围其它物体的表面,说说谁大谁小。 生可能说出门、窗户、地板砖等,并进行比较。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

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 (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同学们高兴吗?那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所有来听课的老师,好不好?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自主学习,感知面积的概念 1、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面的表面,再摸一摸椅子面的表面,比一比表面谁大谁小?生用手摸,师提示学生用手掌摸遍表面的全部。 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表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表面,感受一下它们的大小,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 师揭示:那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摸一摸、比一比课本面、桌面等活动让学生对面积有初步的感知,这一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身边的资源,简单易行,参与面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平面图形的面积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这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认识它们吗? 同桌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交流个性化的方法。如(观察比较、重叠比较)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涂色,在不平等的比赛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让学生对面积有进一步感知。〕 3、小结:什么叫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简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黑山实验学校张波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 页的例1、例2 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2.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我叫张波,现在在黑山实验学校任教,下学期我想到咋们福耀实验学校来任教,你们欢迎吗?黑山实验学校有一个线描特色,下面是一幅学生画的她和妈妈的手掌画,想看看吗? PPT 出示:这就是那副手掌画,漂亮吗? 师:猜一猜,哪个是孩子的手掌印?你是怎么猜的?(学生发表意见) 师:是的,妈妈的手掌印是比孩子的手掌印大。知道这比的是手掌印的什么吗?

手掌印的大小就是手掌印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什么是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瞧,我们数学书就有漂亮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摸 它? 师:同学们摸的时候像老师这样张开手掌,慢慢地摸它的全部,感受一下它面的大小。 数学书还有其它的面吗?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面,想一想,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物体都有面,你们能找一些出来吗? 师:像数学书封面、手掌面、课桌面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统称为物体的表面。(板 书:物体表面)在数学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如: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请学生举例回答) 2.认识图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课件出示 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谁来摸摸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吗? 师:再来看看这些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 课件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那么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大悟县礼山学校黄丽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班级大扫除,我们给两个同学分配了劳动任务,一个擦展板,一个擦黑板,哪个同学先完成任务呢? 这样比赛公平吗?他擦得黑板哪个地方大?

(劳动比赛,引出面) 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面积。 请同学们伸出手掌来,摸一摸你们数学书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慢慢摸封面全部),同样的方法摸一模你们的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咱们刚才说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面和桌子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就是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教师举例说明:同学们看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的物体的面积吗?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一摸,说一说字典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把字典的封面画在黑板上,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 【找出封闭的和不封闭的展示,引导学生知道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3)再看大屏幕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还有

《认识面积》公开课教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0~6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并理解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方格纸、小圆片、橘子、粉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很开心,因为家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从图中看到什么? 生:工人给墙面粉刷。生:工人给地面铺地砖。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墙面、地面,你们还能找到其他面吗? 生:书面、桌面… 师:你能从这些物体找到面吗?如果找到,请用手摸一摸。 (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师:再摸摸硬币、橘子的面(学生摸一摸) 师:同学们,不管这些面是平的、弯的,它们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粉笔盒的表面。 (学生摸一摸) 师:观察黑板不同物体的面,这些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生:数学书封面大,硬币表面小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在数学当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面积”。(板书)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是(硬币表面的面积);(粉笔盒上面的大小)就是粉笔盒上面的面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例外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详尽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确凿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确凿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 2、让学生在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空心树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20厘米、宽8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6厘米、宽12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师:咱们班同学个个都是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孩子,在这节课上想不想更好的展示自己呢? 师:同学们信心十足,那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我们同桌之间先来进行一个涂色比赛的游戏,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那片树叶,同桌之间快速涂一下,最先涂完的获胜(比赛涂色)师:左边同学都已经把手举起来了,互相看一下,为什么左边同学

涂得那么快? 生:叶子小 生:左边同学叶子小,右边同学叶子大? 师:叶子小即哪里小, 生:面小板书: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 1、找面 师: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的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 生找,汇报 生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本子面…… 生指一指找到的面 师:(如果学生只是指了一少部分,要引导:顺着学生的手势,在所指的地方画了一个小圆圈,如:这一块儿是数学书的面吗?)师:到底哪里是数学书的上面? 总结:一周边线围成的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上面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找到那么多物体的面 2、摸面 摸一摸:让学生摸一摸找到的物体的面试试有什么感觉? 生汇报,总结 (面在东西的外面;面是在物体的表面上的;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