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解析执政理念

【最新】解析执政理念

【最新】解析执政理念
【最新】解析执政理念

解析执政理念

近两年,随着党的建设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执政理念”一词被引入党建领域并被广泛使用。它与其他新引入的概念一起,对深化执政党建设问题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得到严格和科学的界定,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各取所需,理解很不一致,致使它与其他一些类似的概念之间纠缠不清。这种情况如不解决,一方面会使本来就脆弱的党建理论更加混乱,另一方面也势必影响党的建设的实践。因此,正确界定执政理念,特别是弄清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深化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的文献中,“执政理念”一词最早见诸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200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曾庆红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同年6月胡锦涛同志首次正式把“执政理念”这一新概念运用于党建领域。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他提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从那时起,“执政理念”成为一个在党建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概念。

现在理论界一致认为,能否形成正确的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的建设至关重要。执政理念作为执政党对于执政活动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党在执政过程中的整体态度。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执政主体的全部执政活动之中,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化在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所有构成执政活动的要素之中。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活动。执政理念决定着执政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

笔者认为,从最本质意义来讲,执政理念应该是执政主体对整个执政活动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执政主体用以指导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这包含着如下两层意思:

其一,执政理念涉及的是执政主体对整个执政活动总的看法和观点,而不是针对执政活动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它至少应当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谁执政?它回答执政主体的根本价值取向。由于这是回答执政主体为谁服务的问题,因而它是执政理念中一个管总的问题,决定着执政理念的价值标准。二是何为执政?它回答执政主体执政的本质问题。由于它解决的是执政主体执政的“是什么”的问题,因而它是执政理念回答的中心课题,对它的回答直接决定着执政理念的内容构成。三是怎样执政?它回答的是执政主体执政的方式方法问题。由于该问题解决的是执政主体的执政活动“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执政理念的逻辑展开。只有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完整的回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执政理念。

其二,执政理念是用以指导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不是关于执政活动的具体观点和思路。这里明确的是,执政理念不同于执政理论。尽管从本质上来说,执政理论就是以执政理念作为它的理论脉络,但是,与执政理念只涉及“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所不同的是,执政理论是这些“根本原则”的系统展开,是执政主体实施执政理念的完整具体的思路。执政理念也不同于执政方略。尽管执政方略和执政理念一样,也涉及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总的看法和观点,但它所要回答的,主要是在“怎么办”这个问题上,而且是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行动策略,是执政理念中“如何执政”这个问题的具体展开。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我们党形成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有力地推进了党的执政实践的健康发展。

第一,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辟地回答了为谁执政的问题。我们党明确提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第二,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何为执政的问题。我们党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三,明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观,从执政党的根本任务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我们党强调,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第四,明确提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执政党依靠力量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我们党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第五,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我们党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解析“部编本”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朱于国(《语文学习》2017年8期) 本文作者为统编《语文》七年级责任编辑,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全过程。他在文中详细介绍了统编本《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的四大核心理念: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五大特点: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新选文;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一、核心理念 (一)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各个板块中。 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教科书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新篇章。比如: 弘扬友善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 提倡爱岗敬业的:《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 倡导自由平等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 歌颂富强、伟大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的:《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统编教材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剔除了部分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的篇目,增加了一些朗朗上口、含义更为隽永的经典篇目。选文定位于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和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初中阶段计划选编古诗文125篇/首(包括阅读单元和“课外古诗词诵读”),除课标推荐的61篇/首外,还选入《卖油翁》《〈世说新语〉两则》《狼》《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等62篇古诗文。古诗文篇目数(125篇/首)约占总篇目数(238篇/首)的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君子和而不同》等。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党始终秉持的执政理念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党始终秉持的执政理念 【摘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都秉持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这个核心执政理念,但因具体历史任务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党必须从坚持发展为根本前提,紧紧扣住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最大限度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这五个方面坚定秉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指导自身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执政6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虽然随着时代及社会实践的变化而演变,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核心执政理念始终没变,且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因此,深刻认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正确认知执政以来我党如何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明确新时期如何坚定秉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的性质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正因为我们党始终秉持这个理念,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一个又一个事业的胜利。 (一)、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是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 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即阶级属性,通常是指这个政党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为哪个阶级服务。《共产党宣言》

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强调我们党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是代表中国最广大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中还规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也就是说,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只代表少数人或本阶级的利益,它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说,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 (二)、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是党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唯物史观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回顾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主张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 [1]《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页

十八大以来常用名词、新词、新理念解释

十八大以来常用名词、新词、新理念解释 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 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 实现“中国梦”要遵循的“三个必须”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3.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 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 4.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6. “四个全面”战略格局 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 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8. 五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9. 十八大报告提到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

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0.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 “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11.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12. 互联网+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4. 获得感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现多指努力使各项改革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15. 两学一做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6. 政治定力 定力,原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强意志、执著信念和道德操守。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政治

以新理念为依据促进专业发展

以新理念为依据促进专业发展 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努力于新课程的实践,在其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与新课程同行,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教师的专业发展聚焦于以下两个要点: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改革最终要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观。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二)、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进行探究性教学,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建立完整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也使教师不得不扮演校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制者、教材选择者的角色。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的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道:“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数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穷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并集思广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理念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指导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为我国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套公共证明的政治伦理价值框架, 它表明我党的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是依托法治,维护公平正义、保护 人权和建立政治法律共同体中人们共同接受的道德行为标准。从核心 价值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出发,我国在国家治理 方面应坚持三个原则:政治的人民原则、责任原则和正义原则。由此,构建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政治,构建情感、对话的新型民主政治,以 及构建既要维护主权又要维护人权相统一的新型政治。同时指出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面临六大挑战:社会矛盾复杂性的 挑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不确定性挑战;政治全球化的挑战;西方 民主制度的挑战;公开透明的挑战;民主监督的挑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治国理政;新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指导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它不仅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而且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 设提供了一套公共证明的政治伦理框架。它表明:我党的治国理政的 价值理念是维护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和建立政治法律共同体 中人们共同接受的价值(法律)行为标准。它既符合国际政治发展的 潮流和趋势,又回答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不是各国治理体系的唯一 选择,更不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终结。要想超越和摆脱资本主义民主政 治的狭隘性,我党必须根据自身民族的特点,本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寻找符合本国特色的文明治国之道。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所奉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要求我党在新形势下全 面转型治国理政的理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治国理政的价值原则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笔记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一、编写“背景”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其纠偏作用 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 往语文生活延伸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三、七个创新点 1、选文的问题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32课)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A、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 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是拼音教学。 B、选文的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作。

﹡但总是要让一线教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备课时注意一: 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备课时注意二: 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备课时注意三: 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 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的状况,加大了精度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两个问题:阅读方法阅读速度 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采用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要关注300字教学的问题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注意两点:

2020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3篇【精选】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以新理念.

灾 防 民 避 险 以 急 应 市 升 念 理 新 、新 方 提 法 自评报告 能 力 市红十字会 开展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 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普及市民急救知 识和技能中的作用,提高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 能力,今年市红十字会以“防灾减灾”纪念日为契机,联合 市健康办大力推进急救知识和技能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以“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 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救护知识培训,以总结探索红十字会在 弘扬人道、关注生命和防灾避险中的独特作用。 一、项目实施背景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 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 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 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

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红十字会是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的社会救助团体。积极开展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是法律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也是红十字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一项重要举措。杭州市红十字会通过在市民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我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红十字会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美丽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培训讲师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并与市健康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月月送培训,健康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重点对社区居民、农村村民、企业高危作业人员、在校师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各级

解析部编本四大理念

解析“部编本”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2017-08-23 朱于国语文学习 本文作者为统编《语文》七年级责任编辑,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全过程。他在文中详细介绍了统编本《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的四大核心理念: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五大特点: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新选文;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核心理念 (一)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各个板块中。 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教科书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新篇章。比如:弘扬友善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 提倡爱岗敬业的:《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 倡导自由平等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 歌颂富强、伟大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的:《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统编教材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剔除了部分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的篇目,增加了一些朗朗上口、含义更为隽永的经典篇目。选文定位于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和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初中阶段计划选编古诗文125篇/首(包括阅读单元和“课外古诗词诵读”),除课标推荐的61篇/首外,还选入《卖油翁》《〈世说新语〉两则》《狼》《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等62篇古诗文。古诗文篇目数(125篇/首)约占总篇目数(238篇/首)的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君子和而不同》等。 统编教材坚持在初中学生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拟选入30篇。这些文章,有的是领袖人物的诗词、文章,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纪念白求恩》《沁园春·雪》《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些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向往光明、讴歌祖国、怀念故土家园的情怀,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光未然的《黄河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等;还有一些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领军人物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作品也选入很多,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社戏》《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等。 统编教材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优秀的选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树立领土和领海主权意识。如七年级所选的《观沧海》《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文章,都能在这方面发挥功用。 (二)语文素养 课标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为教材编写和语文教学提供了更高的视野。新教材着力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能力发展等;同时,重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教科书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教读课文后设置了“积累与拓展”栏目,通过品味语句、积累文笔精华等题目,引导学生一点一滴积累言语材料;写作中专门设置了“文从字顺”“语言简明”等专题,引导学生把握习作语言的基本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设置了“语文生活”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言语素材,拓展语文学习的半径;课后补白系统,将学生的言语经验上升为理性总结,强调学以致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0八、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八、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

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 得体会【精选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精选篇】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念结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彰显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高超智慧与能力。以下是给大家整理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心得内容,快来阅读看看。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真谛,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趋势,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坚持以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努力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自觉遵守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对发展的刚性约束,绝不使发展逾越生态红线、打破生态平衡;强调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发展理念遵循社会规律,按照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要求,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致力于让大家共同享有自己创造的福利,实现共同建设、共享发展。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永葆和谐稳定,内需潜能才能充分释放,发展动力才能更加充沛,发展势头才能更加强劲。 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创新发

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

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创新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体,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探索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实施策略,努力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岗位成才。 二、活动目的 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内容是进行课堂教学比武,主要形式包括说课和讲课两个部分。主要目的是: 1、以比促学。通过课堂教学比武,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施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基础教育质量。 2、以比带训。通过课堂教学比武,将校本培训推向纵深,积极开展教师间的相互质疑、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3、以比择优。通过课堂教学比武,将一批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优异的各层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培养成为一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指导团队。 三、活动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校专任教师全员参与,全面展示中学教师课改后在教育理论素养、学科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的风采和发展态势。 2、规范性原则。学校成立教学比武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机制,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3、实效性原则。强化过程,讲求实效。这次比武重在练兵,目的是提高教师素养。开展教学比武活动,要重点抓教师学科教学业务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群体活动,整体推进, 实行练兵与比武相结合。雁池中心学校: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教学 比武完美谢幕 【本网讯】经过一周紧张角逐,雁池中心学校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比武终于尘埃落定。9月26日,教导处公布结果:覃爱妮、杨帆和叶玲玲3位老师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其余11名教师获得优胜奖。覃爱妮老师将代表学校参加县级高效课堂教学比武。 本次教学比武,14名教师各显神通:大家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有的重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有的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有的侧重当堂落实

2019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3篇

2019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 会3篇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19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xx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xx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部编教材的解析

部编教材的解析 本套教材是在我们正在使用的2001人教版的基础上编制的,所以,我们如果要研究教材编写的理念,把研究新旧教材的变化作为突破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任何一项变化都是有意为之,改变的背后,都隐含着观点、理念等深层次的提升。 本册教材与老教材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变化: 1.教材编写结构、顺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在拼音教学前安排了集中识字。整体结构为:入学教育《我上学了》;集中识字两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教学两个单元共13课;课文四个单元共14课。中间穿插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 一线教师最为注重的是先集中识字后学拼音的安排。编写组做出这样的调整,主要是考虑降低难度,体现幼小衔接,自然过渡。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上来就学汉语拼音,内容上的知识量较大,难度较大,所以,编写者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了大约两周之后。先识字也突出了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汉语拼音仅仅协助识字的一种手段,在汉语拼音产生之前,我们的汉字就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所以在不依赖拼音的协助下识字,通过口口相传识字,也并不违背规律。另外,我们字音是一种客观存有,它不依赖汉语拼音而存有。 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我觉得这种设计是在凸显一种理念,那就是在生活中识字。我们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用到汉语,见到汉字。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自觉识字,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介绍识字方法和经验,识字教学就会充满乐趣。 本册教材,课文总数减少了,识字量减少了,也适当降低了识字教学的难度。对于这样安排的初衷,徐轶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搞的是国民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的目的不是选拔,而是平等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步骤去学习。所以,我们教学的原则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我们本册的识字量300

解析“部编本”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朱于国 (《语文学习》2017年8期) 本文作者为统编《语文》七年级责任编辑,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全过程。她在文中详细介绍了统编本《语文》七年级教科书得四大核心理念: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五大特点: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得培养;保持选文经典性得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新选文;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与指导性;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一、核心理念 (一)立德树人 党得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得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得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得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各个板块中。 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就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就是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就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就是突出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教育。 教科书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得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得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得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得思想观念与高尚得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教材得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得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得新篇章。比如: 弘扬友善得:《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 提倡爱岗敬业得:《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 倡导自由平等得:《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 歌颂富强、伟大得祖国,激发爱国情怀得:《黄河颂》《土地得誓言》等。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统编教材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剔除了部分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得篇目,增加了一些朗朗上口、含义更为隽永得经典篇目。选文定位于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与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得底子。初中阶段计划选编古诗文125篇/首(包括阅读单元与“课外古诗词诵读”),除课标推荐得61篇/首外,还选入《卖油翁》《〈世说新语〉两则》《狼》《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等62篇古诗文。古诗文篇目数(125篇/首)约占总篇目数(238篇/首)得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君子与而不同》等。 统编教材坚持在初中学生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拟选入30篇。这些文章,有得就是领袖人物得诗词、文章,如毛泽东得《七律·长征》《纪念白求恩》《沁园春·雪》《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

论语十二章教学指导设计余映潮

论语十二章教学指导设 计余映潮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余映潮 一、背景资料,明确学习重点 (屏幕显示)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屏幕显示)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屏幕显示??学生批注“语录体”) 《论语》首创语录体的写法,语言精警生动,充满智慧,格言警句,美不胜收。 (屏幕显示) 《论语》,名句的集锦、格言的荟萃、成语的宝库。许多成语,如尽善尽美、三思而行、舍己为人、学而不厌、循循善诱、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言传身教、不耻下问、见义勇为、当仁不让、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分为略读和细读两个步骤。略读,了解一下;细读,深入地品析。 二、略读文本 (屏幕显示) 略读 师:学习本课可以有四种收获,请做笔记。 (屏幕显示) 解析“部编本”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激励志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屏幕显示) 陶冶情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屏幕显示) 启迪智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屏幕显示) 积累语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师逐一讲解每一句的意思。学生不齐读,不齐背,各自开始读背起来。)

论以新理念来构建新课堂

论以新理念来构建新课堂 发表时间:2011-03-02T10:10:00.42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敬恩张丽红 [导读] 对已经尽了力,成绩仍不理想的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分析学习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李敬恩张丽红(台儿庄区邳庄镇燕井小学,山东枣庄277419) 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有的波澜迭起,层次清楚;有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有的平淡中见功底,有的稳重中显素质,总之,各有千秋。因此,探讨课堂教学新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让生活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源泉 课堂教学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提出问题,并联系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既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身边,又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习题。这些练习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还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让活动贯穿学生学习的过程 新课堂推进到今天,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已浸入到每一位教师的神经和血脉。如何使学习成为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所学内容的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凸现出来,使学生能以高昂的热情对形式背后蕴含的基本原理、基本关系进行聚焦性的、反思性的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让评价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让学生自评、互评,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学习成就,学会分享他人学习成功的快乐。最后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小结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感受,学生在小节中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别人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四、让交流开启学生学习的智慧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为指导,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交流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从教学的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合作,密切交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情景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小组辩论法等,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学生思维,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过程。 五、让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困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等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优等生要求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以成功来激励学生,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要积极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可设立“进步奖”。对已经尽了力,成绩仍不理想的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分析学习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正在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思维创新,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正在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视角,关注人的深层次发展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对学习的深度关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