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空战术语

空战术语

空战术语
空战术语

空战术语

2008-12-08 11:23

3/9 line——从一侧机翼到另一侧机翼的一根线,飞行员使用它来判断另一架飞机位于他的前方还是后方。

AB——加力

ACM——空战机动

ACT——空战战术

AI——空中拦截

Angles——用千英尺表示高度的快捷方式,例如,“Angles 20”表示高度20,000英尺。

Angle-off——敌机航向和你的航向之间的角度差,也称为航向交叉角或HCA Armour star hands——肥厚,笨拙的手,驾驶飞机时容易出错

Aspect angle——你的飞机相对于敌机尾部的角度

Attack geometry——进攻战机的追击路径

Bar——雷达波的一次扫描

Basic Fighter Maneuvers(BFM)——在一对一空战环境中的基本空战机动Belly check——执行180度的翻滚,检查机身下方空间

Boresight mode——雷达束固定指向机首前方,第一个进入雷达束区域的目标将被自动锁定

Butterfly setup——一个战斗训练进入计划,两架战机开始以一字并列编队飞行,然后互相转离45度。在距离4英里之后,两架战机互相返回进入迎面相遇。BVR——超视距

Corner velocity——飞机具有最快的转弯速率和最小转弯半径时的速度

Crawl back up in the cockpit——有时,飞行员会遇到一种称为“任务饱和”的现象,即瞬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而飞行员的能力无法处理应付如此之多的事情,导致他发生智力上的退化。

Dissimilar Air Combat Tactics(DACT)——在多架对抗多架的空战环境中,两方的战机种类不同(如,F-16对F-14)。

Drag——不大于60度方位角的机动

Energy——BFM中,飞机执行机动的潜能

Enhanced Envelope Gun Sight(EEGS)——一种新的F-16和F-15机炮准星,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机炮漏斗。

Escape window——脱离战斗的安全路径,代表从战斗中安全脱离的机会

Flight path marker——飞行路径指示符

Food fight——一场令人兴奋的多机空中缠斗

Fox2——发射AIM-9P导弹的无线电呼叫

G force——地心引力,1G相当于重力

GCI——地面控制拦截

Gun cross——机炮准星

Heading crossing angle(HCA)——敌机航向和你的航向之间的角度差,也称为Angle-off。

HEI——高爆燃烧弹,F-16战机上M61A1机炮的弹药种类

High alpha——高攻角

High yo-yo——执行异面机动的经典空战动作

Highway style——迎面高速飞过

HUD——平板显示仪

Hurt locker——处于麻烦中

ILS——仪表降落系统

IP——指导飞行员

IR——红外线

Jink——剧烈的来回机动,用来摆脱敌机

Kinetic energy——动能

Knock it off——停止交战,在训练中停止交战的命令

L-1 maneuver——机动时,通过气管闭合(用声门发声)对抗G力对人体的影响,Lag pursuit——滞后追逐

Lead pursuit——领先追逐

Lead turn——领先转弯

Level turn——水平转弯

Lift vector——升力矢量

Lufbery——Lufbery圆环

M-1 maneuver——机动时,通过气管开通(作呼噜声)对抗G力对人体的影响Mach——马赫,即音速(海平面760英尺/秒)

Magellan Act——迷路

Magic move——某个能在各种环境下都有效的机动或战术,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空战中不存在魔术般的移动

Merge——迎面飞行的战机互相经过的那一点

Military power——100%油门,不使用加力

Missile engagement zone——敌机周围你能有效使用导弹的区域

Mud Hen——F-15E

Offensive perch setup——一个BFM训练计划,在同一高度下,以一方位于另一方的前面开始

One-circle fight——单环战斗

Out of plane——异面机动

Overshoot——使战机冲到目标的前方(3/9线overshoot)或路径在目标后方(飞行路径overshoot)

Perch——在敌机后面可以发动攻击的位置

Positional geometry——位置几何学,包括三个因素:夹角,距离和方位角Potential energy——势能,能够转化成动能,高度越高,势能越大,并且势能总是能转化成速度

Pucker factor——忧虑程度

Pure vertical——垂直向上

Radial gravity(GR)——向心G力,通常情况下,1G的向心G力等同于3-4度/秒的转弯速率。

Range——敌机和你之间的距离

Rope-a-dope——任何欺骗敌机的机动

SFO——模拟无动力降落(关闭引擎)

Shark killer——导弹错过目标打在水面上

Situational awareness(SA)——空战中,飞行员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和感知能

Slave mode——武器“隶属”于某个传感器,比如雷达,这时武器聚焦于雷达注意的同一块区域

Slice——一个机首向下的最大性能的转弯

Smash——空速

Snake——对付后方机炮射击的防御性机动,包括减速,一系列的反复转弯,翻滚180度,希望能引起敌机超越

Snapshot——快速拉进领先追逐,对敌机做一次急射

Snot locker——机首

Spike——雷达接触

Spit out——脱离战斗而不管是否主动,被动还是超越

Square a corner——执行最大G值的机动,看上去像一个完全直角的转弯TACAN——塔康导航

Tactical intercept——战术拦截,战机使用雷达获得对敌机的优势Tally——目视

Threat Warning System(TWS)——威胁告警系统

TOF——飞行时间

Tower rack——F-16座舱内两侧的手柄,帮助飞行员转动身体

Tracking gun shot——保持在敌机后面的稳定位置并作多次射击Turkey——F-14的昵称

Turn circle——转弯圆环

Turn radius——转弯半径

Turn rate——转弯速率

Turning room——转弯空间

Two-circle fight——双环战斗

Uncage——依靠导弹搜索头捕捉目标

Vertical——垂直水平面向上

VID——目视确定

Weapons envelope——武器包线

Winchester——武器用尽

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有哪些优势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李杰大校认为,舰载机水平是航空母舰武器装备水平的主要标志,在可预见的未来,无人机的运用和配备将会越来越多。 无人机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备受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随着现役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越来越长,功能将越来越全,威力越来越大。无人机引领航空装备发展正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 无人技术是指搭载任务载荷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主航行运载器,主要包括无人飞机、无人地面车辆、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航器等。随着无人技术的日益成熟,无人系统也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未来,无人系统将为人类提供更多服务,例如与人类协同工作、进行交互式训练或者提供咨询等等。 无人飞机是发展最成熟的无人技术。早期作为靶机,无人机为空中、地面的雷达和火力提供目标。目前,无人机的作战任务正从战术级向战役战略级方向延伸,机型进一步小型化、智能化和隐身化,任务载荷向综合化、高分辨率、全天候化发展,这将极大提升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21世纪是无人机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短期内无人机还无法取代有人驾驶战机,因为无人机还有一些“先天缺陷”。 无人机自主作战能力差,不会“随机应变”。由于无人机执行任务时需要有人参与遥控,其自主作战能力有限,因而缺乏有人机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操作员虽然能遥控无人机在远距离上发射导弹,但是一旦进入中、近距离,开始空中缠斗,战机驾驶员就能轻松击落“傻乎乎”的无人机。 另外无人机完成任务的有效性低,由于控制人员对无人机所处环境的了解必须借助远距离通信,而这种远距离通信又随时会被压制而中断,从而造成了人机之间无法及时、准确交流信息,影响了无人机完成任务的有效性。 军事经济效益考量 飞行员是一门培训成本极大、风险极高的职业,一名普通空军战机飞行员从入学到成功“单飞”,从时间成本来说就是五年以上,其间还不断面临着人员淘汰风险。 而航母舰载机的飞行技术更是难上加难,世界各国的舰载机飞行员均是从现役战机飞行员中挑选的“王牌飞行员”。从技术上来说,一架几十吨的战机需要在航母平台的短距离甲板上起飞着陆,除了依靠精密的导航和助飞、拦阻设施,舰载机起降对飞行技术是极大考验。即使掌握成熟舰载机飞行员培训技术的发达国家,培养一名舰载机飞行员消耗的经费往往不比一架动辄数亿美元的战机便宜,耗费的时间也以年为计。

美国空军第四代战斗机选秀内幕

美国空军第四代战斗机选秀内幕 已经作为展品的YF-23验证机 编者按:也许再过10年、20年,甚至半个世纪,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1991年美国空军ATF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选型在世界航空史上划时代的意义。这次选型不仅带来了世界上第一种第四代战斗机,而且在战斗机发展史上首次将机动性置于此较次要的位置。为了再现当年那场影响深远的竞标,为了更深入的剖析美国空军以及美国航空界对未来空战的理解,本刊特邀请方方先生撰写此文。本刊曾于2005年第5期刊载《王者之翼》一文,结合本文,本刊希望给广大读者展现未来战斗机作战的一般理念及其运用到的航空技术蓝图。 口本刊特约撰述方方

1991年可以算是军用航空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就在这一年,美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选型终十尘埃落定,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完全浮出水面。这次选型对丁未来战斗机发展的意义无疑是极其深远的。 俗话说“成王败寇”,但1991年那次竞争的结果好像完全颠倒了过来。对于竞争结果的争论,即使在十四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平息。竞争获胜的洛克希德YF-22没有赢得更多的赞誉,倒是落败的YF-23成了众多航迷(也许还有不少业界人士)心中的王者。不可否认,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YF-23那个超前卫的气动设计实在是太漂亮了! 那么在YF-23前卫的气动设计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呢?它究竟为什么输掉了这场里程碑式的竞争呢?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一下现在,让我们回到上世纪70年代…… ▲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ATF) 1969—1970年,美围空军的FX计划(新一代重型战斗机,最终结果就是F-15)止处于最后选型阶段,但战术空军司令部已将眼光转向了FX的后继机上。在这段时间,战术空军司令部投资进行了代号TAC一85的项目研究,对FX后继机进行了初步探索。TAC-85研究报告于1971年完成,提出了一个概念原型——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这只是一个相当粗略的概念,指望能从中看到今天F/A-22的影子是不可能的,但它的确是迈向第四代战斗机的第一步。此后数年问,战术空军司令部先后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研究计划,为ATF作技术储备。除了战术空军司令部外,其它相关部门也没闲着。位于莱特·帕特森基地的飞行动力实验

苏-27(苏-30)战斗机与F-15、F-16对比

苏-27(苏-30)战斗机与F-15、F-16对比 近几场局部战争证明:战斗机作为空中战场的主战武器,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发展。俄罗斯的苏-27(苏-30)与美国的F-15、F-16战斗机仍是目前世界上的主战飞机。两者在空战中谁占优势,无论军方还是民间都十分关注,但也确实是一个很难准确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反映美、俄两军事大国的飞机设计理念、制造 现状、空战能力和飞行员的战(技)术水平,而且我们也都明白,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任何一场战争都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和整体对抗,而非简单的飞机与飞机之间的较量,影响空战结果的因素很多。本文中,我结合自身的飞行经历和对空战的认识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未来空战的主要特点、 (一)空战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歼击机之间空战模式,通常是在昼间,敌对双方飞机使用机枪、航炮、火箭或导弹等武器进行目视范围以内的空中作战。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在军用飞机上的应用,各国空军突出对飞机的早期预警发现能力、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超视距空战能力等作战性能的研究和发展,使夜间、电磁环境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超视距空战成为未来空战的主要模式。 (二)空战空间扩大化 未来空战将扩大到目视范围以外而进行的超视距、全高度、全方向攻击的空战,空间范围将有明显的扩大。主要表现为:攻击距离增加、攻击方向扩大、空战高度向两极发展。 (三)电子对抗将贯穿始终 未来的空战,电子对抗的影响将会是全面而强烈的。在强烈的电子干扰条件下,地面雷达和机载雷达的搜索发现能力将显著下降;有效的电子对抗可保障已方飞机隐蔽接敌,实施突然攻击;而且电子对抗对制导武器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指挥通讯设备的干扰,迫使其指挥受阻、联络中断,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因此,要想在现代空战中取胜并减少损失,就必须在电子斗争中战胜对方,夺取制电磁权。 (四)空战将表现为系统对抗 近几次局部战争中,高新技术的大量使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空军的作战行动都是多机种联合作战。空战中不是单一的对抗,而是系统的对抗。空战行动和武器系统效能的发挥,越来越离不开相互的支援。 (五)空战武器高技术化,且作用更加明显

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

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 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 目前,美国空军在亚太地区部署了多架F-22A“猛禽”战斗机,由于它们是第5代隐形战斗机,要在战场上及时发现它们,就成为解放军各级防空部队的重任。因此解放军地面部队正在进行严格周密的防空准备,以核心使命任务为抓手,下大力气抵消美国空军的“隐身优势”。俗话说“刀剑出鞘敢问谁与争锋,擦亮钢枪首战舍这其谁”。在美军F-22战斗机妄图肆虐东亚蓝天的紧迫情况下,解放军战士正在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格言的带动之下,发型了探测“猛禽”的前瞻性研究。由于“猛禽”大量使用雷达吸波材料,普通的主动电波雷达难以对其进行探测,这就需要研发出先进可靠的被动电波雷达。 中国目前已经至少发展有3种被动雷达,而且据外媒报道已经装备到防空兵种部队,他们分别是DWL-002型雷达、SM-02型雷达和YLC-20型雷达,这3型雷达的频率不同,但是他们的使命任务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可用于探测隐身飞机。中国YLC-20雷达具有较强的反隐身能力这3种被动雷达,肩负了探测“猛禽”和“闪电II”的重任。DWL-002和YLC-20型都已公开亮相,。据报道DWL-002型

雷达由CETC下属的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开发,是一种能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的电子情报侦测系统,作为无源三维防空雷达使用时,其作用距离可达500千米左右。乌克兰的“铠甲”、捷克的“维拉”雷达是被动电波雷达领域的佼佼者。 解放军DWL-002型雷达与乌克兰、捷克等国被动雷达的工作原理相同,利用“目标到达时间差计算法”(DTOA),采用多基站布置,各基站都能捕捉到信 号,通过计算信号到达各站的时间差,计算出目标信号辐射源与各站之间的距离差,进而求出目标的空中坐标。在这里又看到乌克兰这三字,感觉非常亲切。 YLC-20雷达则由CETC下属第14研究所开发,其作战原理与 DWL-002型雷达类似。该型雷达利用包括战斗机、空中预警机、电子战机和无人机在内的航空辐射源,可对这些空中目标实施探测、定位和识别。SM-02 型雷达目前仍在保密,具体数据无可奉告,但是他之所以保密,想尽与探测F-22有更大的关系,对不对? 雷达是20世纪发明的用于目标探测和测距的远程传感设备,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预警、监视、跟踪,天气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控以及

美国正研第六代战机 作战半径达上万公里

美国正研第六代战机作战半径达上万公里 美国前国防部长哈格尔去年在里根国防论坛上宣布,五角大楼正致力于制定第三次“抵消战略”,目的是通过谋求压倒性技术优势,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未来美军在军事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将始终瞄准“改变战争游戏规则”这一“靶心”。 近日,美国GE公司公布了在俄亥俄州Evendale实验室进行的六代机发动机ADVENT样机演示画面。ADVENT的关键是自适应风扇通过一个在正常核心空气流和外涵道空气流之外的第3股空气流,提供一个可变的涵道比,能够在起飞时为增加推力而关闭,在巡航时为减少燃油消耗和阻力而打开。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是飞机的心脏,发展第六代战斗机,必须同步发展相应的发动机。美国空军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第六代发动机的论证工作。根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研制计划,第六代发动机共分两个阶段进行技术研发。 第一阶段开发“自适应通用发动机技术”(ADVENT)项目。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承担,共耗资5.24亿美元,目的是演示第六代战斗机的动力装置技术。第二阶段是“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开发”(AETD)项目。由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承担,重点是为超声速战斗机提供动力。

GE的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应用了多项经过验证的民用发动机技术:下一代LEAP高压压气机、用于燃烧室和高压涡轮的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增材制造部件等,可以使发动机燃油效率提高25%、飞机的作战航程增加30%,发动机的推力也比目前最先进的军用战斗机发动机F135提高5-10%。 在之前的测试中,GE公司表示在试验后的检查中发现尽管经受了超过目标温度的运转考验,但发动机的硬件都处于绝佳的状态。在完成ADVENT计划的整机试验后,GE公司将继续在空军的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项目中持续推进其自适应循环技术走向成熟,该项目计划在2016年完成风扇台架试验和核心机试验后结束。 ADVENT发动机是GE公司最新一个成功验证变循环结构的研发项目。自从1960年代杰哈德·纽曼进行的初步研究后,GE的YJ101发动机在1976年进行了首次整机试验,验证了变循环能力。随后GE 在YJ101的经验基础上制造了YF120变循环发动机,用于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ATF,成果即是F-22),并在1990年创造了超声速巡航的世界记录。 高超音速巡航、极强隐身性、配备定向能武器,2015年美国正紧锣密鼓地研制第六代战机,以弥补2030年后的装备能力空缺,意欲打造未来战场的“空中主宰”——“美利坚之鹰”继续领航?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战机超音速1

凤凰甫出群雀伏,风云交汇龙生翼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世界先进战斗机的研制和改进掀起了新的高潮。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美国的F/A-22“猛禽”(Raptor)。该机是当今技术水平最高、作战能力最强的战斗机,也是目前第四代战斗机的唯一典型代表。本文拟对这种战斗机进行简单探讨,并探寻我国四代机的发展思路。 凤凰甫出群雀伏——F/A-22浅析 远见成就超凡——从概念起源到全速生产 众所周知F/A-22是美国“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的产物,不过该计划并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针对前苏联苏-27和米格-29的威胁才提出的。早在1971年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便提出了ATF概念,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ATF都被定义为一种先进攻击机,并且在将制空作为它的一项作战任务考虑之前,美国空军已在一系列的需求和概念分析研究中,逐步明确了该机应具有超声速巡航、高机动性、综合化的航电系统、大航程、低可探测性和改善的可保障性等特点。 在气动设计上,苏-27S堪称早期三代机的颠峰之作

美国空军对这种攻击机需求的推动力同样来自当时欧洲大陆上的军事态势。首先,1967年北约组织批准了1959年由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陆军参谋长麦克斯韦尔泰勒首次提出、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推行的“灵活反应”核战略的实施,该战略的基点是美苏双方的核力量可以“相互确保摧毁”,重点强调美国应具有应付各种常规战争及其升级的能力。这种战略的实施,使北约以前阻滞华约突破的“前沿防御”战略由过于依赖战略核武器的,转变为依靠战略核武器、战区核武器及常规武器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作战力量。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和力量对比更加均衡,欧洲大陆上战区核武器的使用门槛也因此提高,所以双方都大大加强了常规武器的研制并力求取得优势。 此外,北约在欧洲大陆部署战区核武器后,华约将其纵深的第二、三梯队的部署得更加分散,避免因过分集中而在战时遭到北约战区核武器的毁灭性打击。比如在北约部署战区核武器之前,苏军一个坦克师的集结范围是3×3千米(宽×深,下同),一个集团军、方面军分别是10×20千米、100×40千米;北约部署战区核武器之后师、集团军的集结范围分别增加到20×30千米、75×100千米,一个师的编制人数也由原来的5000人增加到12000人。同时,华约将集中到前沿的打击力量比例减少到约20%(其中约60%集中到第一梯队),而其余80%都部署在离前线500千米以内的纵深。 显然,北约若要在与华约常规战争中确保实施“前沿防御”战略,就必须具备对华约分散部署的纵深目标进行常规打击的能力,由此便导致了对能穿透华约前线和纵深防空火力、具备纵深攻击能力的先进攻击飞机的需求,前述对ATF的技术要求便来自在纵深打击中保持效率和高生存力的需要。当时美国的研究结果认为,这种攻击机的巡航高度应达到50000~65000英尺(15240~19812米),最大马赫数应达到1.6~2.2。 但是到了70年代后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1977~1979年,美国侦察卫星在莫斯科附近朱可夫斯基城的拉明斯基(Ramenskoye)先后发现了苏联两种新型战斗机的试验机,并根据发现地点将其分别称为拉明-K和拉明-L,它们实际上分别是苏-27和米格-29的原型机。当时美国情报部门认为这两种飞机将分别在1987年年中和1985年年初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且性能可与F-15和F-16相匹敌;同时美国的情报显示其他国家也在研制或准备购买新一代战斗机。为继续保持美军战斗机领先一代的优势,美空军在1980年4月将制空列入了ATF的任务考虑,其后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此前明确的ATF攻击机应具有的特征同样适用于未来空战环境。1982年8月,美空军首次明确将争夺制空权列为ATF最优先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