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VIP专享】山西会考考试标准

【VIP专享】山西会考考试标准

【VIP专享】山西会考考试标准
【VIP专享】山西会考考试标准

中学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山西省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数学

山西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Ⅰ、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与要求 1.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应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考虑,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2.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指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实例,通过抽象概括,能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并从给定的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同时能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学会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能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 (4)运算求解能力: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借助计算器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 (7)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数学探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 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都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新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情况

初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类型存储格式特点及适用围 文字 .txt 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 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doc Word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 于网页制作。 .pdf 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一种便携式文档格 式。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山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山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 考试标准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山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2010年04月27日15:05:51 来源:代县中学【字体:大中小】 Ⅰ、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内容主要由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组成,知识范围包括《技术与设计Ⅰ》和《技术与设计Ⅱ》两个模块。 1.基础知识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4)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2.基础能力 (1)理解能力:指说明或解释技术现象、产品所显现和蕴含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等的能力。 (2)设计能力:指制定设计方案,并用技术图样等技术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3)制作能力:指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进行作品制作的能力。 (4)试验能力:指对产品进行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的能力。 (5)评价能力:指对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明确、以及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选择和评价能力。 (6)应用能力:指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重在使学生在体验和经历过程中形成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4.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5.经历将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6.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包含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通用技术学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等良好品质。 3.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2018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总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资料 必修知识梳理 主题1 信息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概念: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的基本特征: ?载体依附性:甲骨文、信号灯、交通图标等。 ?价值性:体现在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么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资料、娱乐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使用。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感觉剥夺实验 ?时效性: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共享性:新闻、网络资源等。 ?其他: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性、可增值性、不完整性(如盲人摸象)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 ):1字节(Byte)=8位(bit)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史 1、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 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人类历史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人性化——越来越符合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磁盘操作系统 GUI:图形用户界面 新的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实验、军事模拟练习、建筑模拟设计等。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ASP(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技术TTS(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如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 或“蜘蛛”程序。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多功能的个性化手机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简称性价比):性价比=性能/价格 补充:电子商务(简称EC);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直接获取信息(相对而言,获得的信息最可靠):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劳动、参与科学实验;参观活动。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概念的几种说法 (1)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信息。(学会区分信息(内容)和载体(物体))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3、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符号、视频、动画等 4、信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实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5、什么是信息技术(英文缩写:IT) 信息技术包括四个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6、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先后顺序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

信息技术会考必修部分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B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C )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C)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 性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 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B).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最新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资料

2011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秦朝的政治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官制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3. 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段内容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后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 C.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割占 D.甲午中日战争后辽东半岛被日本割占 4.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了重大胜利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5.“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指的是 A. 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 两种经济制度 D. 两种文化制度 6.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场一片沸腾,许多人离开座位,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这一场面的出现是因为本届联大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西方国家针对非洲的人权提案被否决C.台湾加入联合国的企图被挫败 D. 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弃了在非洲的债务7.梭伦写道:“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反映出梭伦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建立陪审法庭 D.实行陶片放逐法 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议会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依据是 A.《权利法案》B.《纯粹理性批判》 C.1787年宪法 D.《社会契约论》 9.“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表述,说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任务是 A.彻底砸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和谐社会 C.建立公有制经济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0. 下列史料中,不能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联盟条约”文本 11.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铁托的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经济区域化趋势出现 12.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教娱乐业 13.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山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带答案)

山西省2012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1.[单选题1 分] 下列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网络化 B、规格化 C、智能化 D、虚拟现实化 2.[单选题1 分] 下列选项中,均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C ) A、键盘、显示器、打印机 B、鼠标、显示器、扫描仪 C、扫描仪、键盘、鼠标 D、磁盘、绘图机、显示器 3.[单选题1 分]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中所指的“关系”是( D ) A、各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库文件与另一个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D、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4.[单选题1 分] 计算机高级语言系统,如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属于(C )。 A、系统软件 B、操作系统 C、应用软件 D、数据库系统 5.[单选题1 分] 在计算机中存储信息时,某一图片文件的容量为5MB,等于(D)KB。 A、5000 B、50000 C、2560 D、5120 6.[单选题1 分] 以下关于病毒说法错误的是(D ) A、病毒可以自我复制,并产生各种变形 B、病毒在本质上是一种软件 C、有的病毒发作要在特定的时间 D、所有病毒对硬件都无公害 7.[单选题1 分] 图像、声音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采用(A)代码的形式进行存储的。 A、二进制 B、八进制 C、十进制 D、十六进制 8.[单选题1 分]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D ) A、特殊的计算机部件 B、游戏软件 C、能传染的生物病毒 D、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 9.[单选题1 分] 下列选项中,均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C )。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整理

2009高一信息技术会考考点分析 必修第一单元 二、知识点: 1、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载体依附性)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可加工处理性)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共享性)。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注意:考试的方法是给予一段文字,判断属于哪种特征。侧重与实际应用。

2、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说明:信息技术会考是上机操作考试,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自带的计算器来完成计算。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 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 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如173D=(10101101 )B 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ASCII码和汉字编码 (1)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指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计算机在存放ASCII码时,战用一个字节(byte)(二进制8位)的右面7位,最左位“0”填充。(每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 这里需补充的知识点有:位、字节的概念即1B(字节)=8b(位); n N个位最多可表示的信息量2 (2)汉字编码方案(GB2312、GBK、GBl8030)及观察内码 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①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交换码、处理码、字形码。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③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 ASCII码(英文字符)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T确定信息来源T多渠道获取信息T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⑵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山西省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物理

山西省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Ⅰ、考试目标及层次 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性目标 (1)了解(知道):指对知识的再认或回忆;在具体问题中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理解:指对知识的含义有深入的认识,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在具体问题中利用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应用:指能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 2.技能性目标 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会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 3.体验性目标 能建立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能表达对问题认识的态度并做出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 Ⅱ、考试内容 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物理1、物理2、选修1-1或选修3-1等部分。其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如下: 物理1

物理2

物理选修1—1

物理选修3-1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题型结构:物理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选择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论述计算题、选做题等。其题型结构大致如下: 内容比例:物理1、物理2、选修1-1或选修3-1的考试内容比例约为40%、35%、25%。 难度比例:试卷包括容易题(难度值为0.80以上)、中等难度题(难度值为0.60~0.80)和稍难题(难度值为0.40~0.60),比例约为7:2:1,全卷难度值为0.75左右。

2017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考点解析

2013年泉州现代中学《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考点解析 __班__号姓名_____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考点解析】 一、信息获取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1、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 2、基本特征: (1)载体依附性:任何信息都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如报纸与新闻内容。 (2)价值性:可分为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价值,如阅读可使人愉悦。 (3)时效性:股票信息、天气预报、交通信息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有多个接收者,如网络信息等。 3、载体表现形式: 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概念: 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应用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2、发展历程: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3、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4、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软件、手机的使用、MP3的使用等。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必修部分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必修部分 选择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A.价值型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 ;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B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B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时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幅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时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

最新山西省通用技术会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U卷两部分。第I卷共4页,为选择题;第U卷共4页,为非选择题。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座位号、 准考证号、考点名称、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 位置涂黑自己的试卷类型、准考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并圆满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和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自动交会对接技术是首次进行试验 B?“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是运送宇航员 C.推进剂在轨补加相当于“太空加油” D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处于不同轨道 2.下列活动属于技术活动的是 A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B.可燃冰的开采 C.电解水实验 D.勾股定理的证明

3?市场上的电脑品牌和款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其主板上的插槽和接口却都是通用的,这说明主板设计时遵循了技术设计的 A ?创新原则 B ?经济原则C.技术规范原则 D ?可持续发展原则 4?下图所示为用“ 3D打印笔”绘制的立体图形。它用ABS工程塑料作为耗材,插上电源几分钟后就可以用笔尖挤出的热熔塑料随意绘制,无需电脑软件支持。下列有关“ 3D打印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用的耗材为工程塑料B.依靠热熔塑料冷却凝固成型 C ?可以直接绘制立体图形 D ?需借助电脑打印生成图形 5.下列有关专利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注册商标 B .只要是新的技术产品就可以申请专利 C.与房屋,汽车一样都属于有形财产 D .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6.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它体积小,使用方便,被广泛用于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总复习各知识点精华

第一课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10分) 一.信息 1、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 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 盘。 (注意:一张画报、一张光盘本身不是信息,但它所蕴含的内容是信息。各门学科知识、指挥交 通红绿灯信号也是信息。) 2.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源。 3.六大高科技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海洋)技术。 4.知识经济: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或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具有全球一体化的特征。信息网络成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与基本环境。 二.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采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 2.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基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3.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也是信息技术的最根本基础。 4.集成电路标志性产品是:CPU (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即运算器和控制器的集 合体。 CPU 可直接访问内存,但只能进行二进制数(0和1)的运算。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美国生产的ENIAC ,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现在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5.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可以传递信息、共享资源。 6.计算机的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和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其主要原理是:一是可以储存信息,二是进行程序操作。 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一台较完善的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等组成。 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而硬件系统主要由五大部件组成。 运算器 个人计算机的档次是按照CPU 型号来划分的 控制器 如:P-4 2.1GHZ 表示奔腾Ⅳ代2.1GHZ 主频 只读存储器(ROM):停电后保存的信息不会丢失。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一般说的计算机内存就是它,它保存 硬件系统 存储器 着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但停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外存:硬盘、光盘、软盘(1.44MB)、U 盘等。第一个硬盘的盘符是C :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键盘能将输入的字符转换 为二进制信息传送给计算机。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右击桌面/属性→显示属性对话框/设置/ 分辨率(如800*600)越高,图片越逼真,桌面上的图标和文字会变小) 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结构: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构成。 (中央处理器) 内存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 ③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④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 ⑤信息具有时效性 2.二进制与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注:在考试中可使用计算机转换)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 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 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如173D=(10101101 )B 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ASCII码和汉字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中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ASCII码表可参看书P6)。 ○2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智能、五笔等)、交换码、处理码、字型码。 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常见汉字编码有:GB2312(使用2个字节编码,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3用UltraEdit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声音、图像数字化(多媒体部分有详细说明)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等。 6.知识产权 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授权的软件。7.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危害信息安全的最大隐患,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