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语文必修三:浅析《窦娥冤》中的窦娥

高中语文必修三:浅析《窦娥冤》中的窦娥

高中语文必修三:浅析《窦娥冤》中的窦娥
高中语文必修三:浅析《窦娥冤》中的窦娥

浅析《窦娥冤》中的窦娥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他晚年写成的。这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剧本通过青年妇女窦娥蒙冤而死的故事,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的反抗。故事题材来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东海孝妇》。但是《窦娥冤》的主要思想锋芒是指向元代社会。窦娥是悲剧的代表,其重要意义是“在一定时代里,各阶级妇女的社会地位因性别的相同而具有共同性。元杂剧的妇女形象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共同特征。”

窦娥是一个弱势的、被压迫的坚贞的普通妇女形象。

首先,“冤”即说明她是不幸妇女的典型。之所以不幸,来源于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与封建法律、道德的束缚和不可控因素、诸多灾难加于一弱女子的结果。一、她穷。除了“女无财产”,她本身家境也十分贫寒。窦天章语:“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两处分。”(仙吕·赏花时)因此,追随“三岁丧母”而至的就被进京赶考的父亲卖作童养媳以换盘缠,这又是第二、三处不幸。窦天章卖出窦娥供蔡婆早晚使用的事实反映封建时代父母对子女的所有权及支配,婚姻也由“父母之言”所定。《礼记·昏义》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全为利益、祖上。窦娥作为财物等价物来抵债,这更使她不幸!第四处则是“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景色再美也只笑我孤家寡人,怨妇愁绪尽显。第五处不幸恰是全剧重点——蒙冤而死。

其次,她是单纯朴素的老百姓。她道“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油葫芦)“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好人好报的朴素天命观,甚至对腐败官府的天真的信任,都是窦娥作为一介小民质朴善良的体现。

再次,她是纲常伦理的“殉道者”,是坚贞守志的节妇、孝妇之典型。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中《窦娥冤》的题目就是“后嫁婆婆忒心偏,守志烈女意自坚”;孟称舜《古今名剧·酹江集》评第二折(贺新郎)一曲说“逼真孝烈妇口气”即可见一斑。“守志、烈女、孝”此类字眼都是对窦娥的概括,甚至有“扁平化”趋向——一提“孝”与“贞”,便能想起窦娥。

窦娥是“孝”的代名词,《元典章》云“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不赦”。

细节处,她要“将这婆侍养”“将这服孝守”;又关心蔡婆的安危和饱暖。最直接正面的表现是她为了“孝”甚至牺牲自己顶罪“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黄钟尾)这是为“孝”而发的无奈且悲壮之语。临刑还怕吓坏了婆婆,翻案后又嘱父亲收养蔡婆。侧面表现则有窦天章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你这小妮子,老夫为你啼哭得眼也花了,忧愁的头也白了,你划地犯下十二大罪,受了典刑!”可见当时对“孝”之重视,而窦娥翻案也恰恰是因“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雁儿落)。

窦娥是“贞”的代名词,为了贞洁也可牺牲性命,一切以“纲常伦理贞节为重”。她没有对蔡婆惟命是从,而多嘲讽;敢于与无赖张驴儿对簿公堂;临死还发出三桩誓愿以证清白;为此,她才得以伸冤,窦天章才愿意为其翻案。

窦娥为贞孝两全,最终死亡,说她是“殉道者”是不过分的,她所信仰与赖以存在的纲常伦理辱没不得。

最后,她是具有反叛意识的觉醒者。即便有人认为窦娥的反抗是为了“纲常伦理”,但不应因此否认其抗争价值。仅上公堂,在女性“不唱雄曲”的时代也有十足的反叛意味。《女诫》要女性“清闲贞静,守节齐整,行己有耻,动静有法”。虽做到了贞、守节,却又失了清闲与静。另外,窦娥有强烈的抗争意识,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窦娥挨打,是万千百姓挨打的缩影,但万千人没醒窦娥醒了,认清了官府之丑恶并发出声讨“……这都是官吏每心无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一煞)将矛头对准一阵猛刺!

窦娥的反抗性,超出其普通老百姓的本色,但也正是这一面形象更突出了窦娥的贞与孝。

塑造窦娥的“孝烈女”形象关汉卿费了苦工。

一是对比。将窦娥的抗争性与蔡婆软弱无原则对比。蔡婆只道“我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而窦娥义正言辞“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赚煞)。哀蔡婆之“不争”,赞窦娥之刚烈;同时,将张驴儿无赖嘴脸与窦娥毫不留情的“兀那斯,靠后!”的对比,一正一邪更突显她贞烈之至。

二是典型化与超本色夸张。窦娥的不幸是将所有妇女可能遭遇的不幸集于一身,除了自身的各种不幸,还有社会强加给她的不幸,使其不幸更加典型,更能引起同情。这种典型化手法,使窦娥的“这一个”具有了普遍意义,代表了更广大的群体。而那被浓缩于窦娥一身的打得她“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肉都飞,血淋漓”的大棍子,也是典型化的手法,不知有多少百姓,在昏庸无能的官吏的大棍子下痛不欲生。超本色夸张则运用于将窦娥塑造成歌颂对象。在公堂上大胆申辩、抗争,是大多数只能屈服于棍棒淫威之下的普通老百姓无

法做到的。这种超本色的书写,突破现实将人物形象拔高,跳脱于时代成为可歌可泣者,而不是生活中被蹂躏的任意一个,让窦娥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三、奇幻。窦娥形象的集中体现就在“鬼魂戏”中。有些观点简单地归为“迷信”。虽说鬼魂可以说是关汉卿的一种宗教寄托,但更是升华(或者说“神化”)人物形象的手段。在现世中,窦娥的维护孝与贞节的斗争固然失败了,但其抗争是时刻进行的甚至到死也不屈的,为了延续这种精神,就将窦娥的“抗争之魂”托付给鬼,这样一来,不仅是生前在为自己的坚贞不屈而抗争,死后更是难平胸中抑郁之气——继续不懈斗争。另一奇崛之处是三桩誓愿。三桩誓愿,本身则奇,违背自然和人的规律;进而,手起刀落之间,三年之后,三桩奇愿竟都实现了,这就更突破了常规,又是一奇。正是这两奇,惊呆了刽子手,惊呆了读者,也让所有人更深信窦娥所言非假,所死极冤。夸张超现实的手法,使窦娥的悲剧形象更深入人心,增加了一种奇异色彩。

正是通过这些手法,或鲜明对比,或奇特异常,才将本来万千百姓受欺侮的形象和社会之压迫凝聚于窦娥一身及其悲剧之中,又在此基础上升华成一个有“抗争之魂”的窦娥,使《窦娥冤》歌出“不幸妇女之雄曲”,而窦娥也成为千百年来在悲剧中不断抗争的节妇、孝妇的典型。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1季氏将伐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您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她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就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您的话错了,老虎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与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就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她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与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她归服;使她来了之后,就要使她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她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就是在鲁国内部。”

2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就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就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与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

9课窦娥冤节选电子课文.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该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这里选的是第三折(相当于第三出),或名“法场”。古代戏曲的人民性和悲剧精神充分体现在其中。 童养媳出身的孝妇窦娥被冤判斩刑,在法场上,她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她的行为感动了天地,誓愿果然灵验。 元杂剧“本色”(自然)的语言,“当行”(符合人物身份)的性格刻画也由此可见。 9、窦娥冤① 元·关汉卿 〔外②扮监斩官上,云③〕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Array④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⑤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 旗⑥、提刀,押正旦○7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 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8·端正好○9】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 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 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10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11也这 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 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①窦娥冤(节选)选自《窦娥冤》(《关汉卿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②[外]戏曲脚色名,扮演次要的男角。③[云]说。即“道白”。 ④[做公的]公差。⑤[净]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净的次要脚色称副净。⑥[磨旗]摇旗。⑦[正旦]戏曲脚色名,主要女演员,扮演正面女角。这里指窦娥。⑧[正宫]音乐术语,传统音乐的宫调名称。按元杂剧常规,每一折在开唱时注明宫调。“正宫”意味着本折所有的曲子全部唱“正宫”调。⑨[端正好]曲牌名,即曲子的名称。以下“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等也 都是曲牌名。⑩[盗跖、颜渊]古代春秋时期两个道德对立的人物,一个是强盗,一个是贤人。盗跖是当

《雷雨》优秀教案

《雷雨》教学设计 吴丽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戏剧基本常识 了解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明确课文结构及戏剧冲突 过程与方法: 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清资本主义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体会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情境感悟法 分角色演读法 提问点拨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本注释①,了解故事梗概,把握故事情节。 2、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了解曹禺生平与创作,安排一学生准备2分钟的演讲“走近曹禺”,要求:抓住重点,简明扼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约5秒钟的“雷声”音频,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提问:听到这声沉闷的雷响,大家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大家可不可以找几个词

形容一下。 (预设:恐怖、压抑、烦躁、不安,让人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就我们的生活经验而言,雷声之后到来的一般是暴风雨。那么,暴风雨有什么特性呢? (破坏性) 1933年,年仅23岁的曹禺,以一支笔,成就了一出雷雨之中的悲剧,震惊了整个文坛,多少年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究竟这出悲剧的魅力何在?这场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雷雨》,一起去探个究竟。 (板书《雷雨》) 二、走近曹禺 1、请课前指定的同学上台进行2分钟的演讲——走近曹禺。 2、教师进行口头总结,并进行补充,同时展示课件: 曹禺,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市,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自幼随继母看戏,培养了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 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第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 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四大经典名作: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三、了解结构、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说明:《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分界在哪里? ②两场戏中矛盾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两场戏的主要情节分别是什么? 附板书: 鲁侍萍客厅重逢(相认) 周朴园 鲁大海父子会面(相斗)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语文 窦娥冤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1 窦娥冤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觑.(qù)罪愆.(qiān)燕侣莺俦.(shòu) B.绣闼.(tà)提.防(tí)当垆.涤器(lú) C.忤.逆(wǔ)阑珊.(shān)披枷.带锁(jiā) D.恓.惶(xī)田畴.(chóu)湛.湛青天(zhèn) 思路解析:A项,“俦”应读“chóu”。B项,“提”应读“dī”。D项,“湛”应读“zh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魄散魂飞红鸾天喜错堪贤愚两泪涟涟 B.左侧右偏前合后揠孤身只影吞声忍气 C.举案齐眉鳏寡孤独怨气冲天负屈衔冤 D.苌弘化璧望帝啼鹃古陌荒阡夜夜笙歌 思路解析:A项,“堪”应为“勘”。B项,“揠”应为“偃”。D项,“璧”应为“碧”。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窦天章自从上朝取应之后,一直,直到窦娥含冤被杀后,他才再次出现。 (2)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说他们需要这本书,我便地把它送给了他们,让 他们着实高兴了一阵。 (3)困难从来是的,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品质,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 而却步。 A.杳无踪迹顺风转舵欺软怕硬 B.杳无音信顺水推舟欺软怕硬 C.杳无踪迹顺水推舟软硬兼施 D.杳无音信顺风转舵软硬兼施 思路解析:“杳无踪迹”,无影踪,无痕迹,指不知去向。“杳无音信”,指没有一点消息。根据语境,第(1)处应填“杳无音信”。“顺风转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多含贬义)。“顺水推舟”,比 喻顺应趋势办事。根据语境,第(2)处填“顺水推舟”比较好。“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害怕强 硬的。“软硬兼施”,软的手段和硬的手段一齐用(含贬义)。根据语境,第(3)处应填“欺软怕硬”。答案:B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一语文窦娥冤赏析

高一语文窦娥冤赏析 【思考领悟】 1、认真阅读剧本,想一想:造成窦娥悲剧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从《窦娥冤》这部作品中,能看出关汉卿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他是如何展开悲剧冲突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结合《窦娥冤》等作品,谈谈你对这句关于悲剧本质的论断的认识。 4、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具有“本色”的特质,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的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服务,同时又丰富多彩,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注意阅读体味。 【鉴赏评价】 《窦娥冤》是关汉卿杰出的悲剧作品之一,它典型地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悲剧意识和高超的悲剧艺术。悲剧的本质是什么?美学家见仁见智。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恩格斯指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而鲁迅先生则认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窦娥冤》,我们都会被主人公窦娥的命运所震撼。

这正是关汉卿悲剧艺术成功运用的结果。 造成窦娥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甚至高利贷的高利盘剥等都是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因素。除此之外,自觉的伦理道德精神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对皇天的信任依赖和对天地的诅咒等一系列矛盾的性格元素也是造成窦娥悲剧的内在因素。可见关汉卿对窦娥悲剧的探索是多方面的。总之,他善于用“清”与“浊”、“善”与“恶”、“刚”与“柔”、“贫穷”与“富贵”等种种对立因素去概括社会矛盾和斗争,而始终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官府衙门及其昏庸的官僚。 作家采用渐次展开悲剧冲突的形式,让主人公一步一步被卷入冲突的漩涡,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成亲,又死去丈夫,后来又被无赖张驴儿诬告,昏官桃杌太守刑讯逼供,为保护婆婆免受刑罚,屈打成招,冤死刑场,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后用冤魂显灵的方式申诉冤屈,终于借助已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史的父亲昭雪冤狱,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一系列的悲剧冲突的展开,作家充分发挥了偶然性的作用。讨债人与借债人之间、救命的人与被救的人之间的冲突,窦娥和蔡婆之间的性格冲突,窦娥和张驴儿之间的冲突……都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巧妙结合的结果。作家在处理戏剧冲突时,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 一、《窦娥冤》重点字词 (1) 二、《窦娥冤》重点理解 (2) 三、《窦娥冤》人物形象 (2) 四、《窦娥冤》主题 (3) 五、《窦娥冤》写作特色 (3) 六、《窦娥冤》写作特点 (4) 七、作者简介 (5) 八、元杂剧的知识 (6) 九、《窦娥冤》解析 (8) 十、窦娥“三桩誓愿” (11) 十一、窦娥艺术形象再分析 (12) 十二、《窦娥冤》的悲剧体现 (17) 十三、《窦娥冤》的结局分析 (18) 十四、《窦娥冤》课后测试 (21) 十五、《窦娥冤》强化训练题解析 (27) 十六、散文欣赏—窦娥冤魂该散了 (33) 一、《窦娥冤》重点字词 楔子(xiē)嫡亲(dí)看觑(qù)缥缃(piǎo xiāng) 蓦然(mò)孛老(bó)绣闼(tà)刬的(chàn) 捱(ái)鞍鞴(bèi)祗(zhī)桃杌(wù) 亲眷(juàn)嗟叹(jiē)杳无音信(yǎo)嘱咐(zhǔ fǔ) 尸骸(hái)负屈衔冤(xián)应验(yìng)古陌荒阡(mò)(piān) 端的有个谁问、有谁偢:究竟。 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指多次审讯。推,推求;问,审问。 只合把清浊分辨:应该。

罪愆:罪过。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 你道是暑气暄:暖。 亲眷:亲属。 嗟怨:叹息埋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尸骸:尸体。 负屈衔冤:含冤承受委屈。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着做公的:叫,吩咐。 刽子磨旗:摇旗。 二、《窦娥冤》重点理解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本文的重点有如下几点: 1、把握贯串全文的线索──冤; 2、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本文是如何塑造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 4、把握窦娥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因此,学习本文,应紧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对“滚绣球”一段,直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涵义上去理解、把握。 三、《窦娥冤》人物形象 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

窦娥冤教案(公开课)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当今的新课改中,教师不能掌控教学的主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问,不能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接收。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师主导走向自主学习。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发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权真正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允许课堂上争辩,允许异样的声音。当然学生的发问应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进行。学生查资料,教师组织讨论后遗留的问题,结合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筛选、整合,先教师引导,然后慢慢放开,将学生分成四组,展开提问、讨论、小结,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典型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戏剧的 兴趣。 3、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引导学生直面生 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 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这句话真正道出了舞台艺术的魅力。因为舞台直接面对观众,不允许演员有任何的失误,不像影视电影拍不好可以重拍。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总感觉戏剧不可触摸。这节课,我们通过窦娥感受下舞台艺术带给人震动心魄的力量。 二、小组问题整合: 1、窦娥为什么指斥天地? 2、分析窦娥形象? 3、窦娥的悲剧因素有哪些? 4、本文采用哪些表现手法? 三、分组、讨论 四、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问题一: 小组二: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受封建神权思想严重影响,窦娥相信天地,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但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看清社会本来面目。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是对神权的大胆怀疑、遣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我们可以看到初步觉醒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小组四:对天命的认同,天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秩序,如果这个秩序不能保证当事者正常生活,或是成为当事者生活的摧毁者,人们往往感到绝望。这个时候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导学案(3)及答案

《窦娥冤》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 执笔:巩义五中韩江涛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学法指导: 比较阅读 能力提升 (D)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 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曲牌 2.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 B糊突 C错勘 D怎生 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三、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3)及答案

《窦娥冤》导学案(三) 高一语文必修四 学习目标: 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学法指导: 比较阅读 能力提升(D)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 A词牌B宫调C曲目D曲牌 2.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 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三、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句及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 句及翻译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文言文重点文句《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6、璧有瑕,请指示王。 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7、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8、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1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12、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1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高中语文 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2.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3.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把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看觑.( ) ②斟酌..( ) ③隅. 头( ) ④绣闼.( ) ⑤鳏. 寡( ) ⑥痊.济( ) ⑦盗跖.( ) ⑧罪愆. ( ) ⑨荒阡. ( ) ⑩忤.逆( ) 答案 ①qù ②zhēn zhuó ③yú ④tà ⑤ɡuān ⑥quán ⑦zhí ⑧qiān ⑨qiān ⑩wǔ (2)多音字 ①禁????? 禁.受( )禁. 止( ) ②埋????? 埋.怨( )埋.藏( ) ③缥????? 缥.缃( )缥.缈( ) ④拾????? 拾.荒( )拾.级而上( ) 答案 ①jīn /jìn ②mán/mái ③piǎo/piāo ④shí/shè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眷( )誊( ) 誉( ) (2)????? 祗( )扺( )抵( ) (3)????? 嗟( )蹉( ) 磋( ) (4)????? 偃( )揠( )堰( ) 答案 (1)家眷/誊写/名誉 (2)祗候/扺掌而谈/抵达 (3)嗟怨/蹉跎/磋商 (4)前合后偃/揠苗助长/堤堰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举案齐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合后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侣莺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荡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苌弘化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夫妻互敬互爱。(错点提醒: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其他亲人及朋友、同学之间。)(2)跌跌撞撞,站不稳。(3)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错点提醒:注意使用对象,用于年轻人之间。)(4)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5)形容为正义事业流血牺牲,精诚感天动地而不灭。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每个女子都希望自己能嫁个良人,自此举案齐眉 ....,厮守一生。() (2)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上,齐玉华回顾了当年和同桌之间的一件趣事,把大家逗得前合后 ...偃.,哈哈大笑。() (3)尽管已到中年,但他们二人最终结束了多年的单身生活,燕侣莺俦 ....,终成眷属。() (4)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后,禽兽般地吞噬了3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浪荡乾坤 ....,人性何在?() 答案(1)√(2)×。不能用于欢乐场面(3)×。该词只能用于形容年轻情侣(4)×。与“占领”“吞噬”矛盾 2.辨词填空 (1)姻缘·因缘 姻缘:婚姻的缘分。因缘:a.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b.缘分。 ①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后来成就了一番好________。 ②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许多人耳熟能详,至于他与东南大学的一段________,却知者甚少。 答案①姻缘②因缘 (2)顺水推船·见风使舵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见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 ①怕硬欺软,__________,不分好歹,错勘贤愚,是那个时代封建官僚的基本特点。 ②我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随波逐流,不________,不失去自己的品格和操守。 答案①顺水推船②见风使舵 三、名言警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教案(1)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完整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景翳翳以将入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③或命.巾车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④乐乎天命.复奚疑 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引壶觞以自酌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二、通假字: 乃瞻衡宇() 景翳翳以将入() 三、词类活用: 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②眄庭柯以怡颜 ③倚南窗以寄傲 ④审容膝之易安 ⑤园日涉以成趣 ⑥乐琴书以消忧 ⑦或棹孤舟 ⑧善万物之得时 四、一词多义: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恨晨光之熹微()

四方之事()奚: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引壶觞以自酌() 抚孤松而盘桓()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教化从来有源委() 委命下吏() 五、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今义: (5)幼稚盈室 古义:今义: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今义: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今义: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今义: (9)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今义: 六、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2)复驾言兮焉求()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5)将有事于西畴() (6)农人告余以春及() (7)乐夫天命复奚疑() (8)寓形宇内复几时() (9)稚子候门() (10)遂见用于小邑() (11)既自以心为形役()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课《窦娥冤》同步练习和答案

《窦娥冤》 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嗟(jiē)怨罪愆(yún)衔(xián)冤 B.亢(kàng)旱刽(guì)子手提(dī)防 C.湛湛(zhàn)阡陌(mò)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苌(cháng)弘盗跖(zhí) 5.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 6.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 [] 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 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7.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8.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