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专题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要点提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它的实践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把自己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发展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时代主题是

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转变的。能否正确认识时代主题,是能否制定正确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

(案例1)

多维视角下的新时代主题转换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在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下,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有着多方面深刻原因。

镜头一:世界大战留教训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惨痛的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镜头二:核威慑2

核武器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武器,改变了自古以来的战争形式。战争不再一定分出胜负,而是两败俱伤,甚至双双毁灭。冷战期间,美、苏开展了进攻性战略武器的长期竞赛。这两个国家一度分别拥有二、三万件现役部署的核武器,而且随时处于战斗警备状态。为了发展核武器,美、苏在冷战期间都开展了大量核试验,并从大气试验走到水下以及地下,对人类生命以及环境和生态都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据统计,美国先后做了一千多次核试验,苏联进行了八百多次核试验。美国进行的核试验中,最大当量为1500万吨TNT炸药,为广岛核试验当量的1200倍;而苏联进行的最大当量核试验达6000万吨,达到广岛核弹爆炸当量的4800倍。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认为,每一次百万吨级的地下核试验将在地下留下足够的放射物,在历史长河中杀害未来1万个人类的生命。可见,核武器的发展对人类构成了何等威胁。

核武器等毁灭性的战争工具形成了“恐怖平衡”,成为遏制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镜头三:南北差距在扩大3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解决南北差距,保持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1800年,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贫穷国家的5倍;1976年为52倍,到了1997年,已经高达508倍。1980年北方国家的GDP是南方国家的3.6倍,而现在已经扩大到4.1倍。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家庭的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多。联合国确认的最不发达国家已由1974年的19个增加到2002年的49个。世界贫困人口接近28亿,约占

1改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

2改编自金鑫《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改编自李慎明《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全球总人口的50%,赤贫人口(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约有15亿,占全球总人口的25%。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更大。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

20世纪前半期,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这一时代主题,毛泽东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理论,比如“两个中间地带”和“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等,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平的力量在不断的增长,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在逐渐降低,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世界的重大变化,为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做出新的判断提供了现实依据。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在案例“世界大战留教训”中,我们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统计,可以看到多少世纪以来人类的艺术和学术成果遭到损失或毁灭。世界人民付出沉重代价才赢得战争的胜利。这空前的灾难再不能在人类历史上重演。

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局势的总框架是“一超多强”。以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及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为基本框架的多极化格局已初见端倪。在经济领域,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区域构成鼎立之势。当前以美、俄、欧、日、中为核心的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缩小差距、趋于均衡,谋求合作、利益主导,依存共处等新的特征。这种相互制衡和依存关系起到了缓和世界局势的重要作用。

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案例“核威慑”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苏之间的核竞赛导致世界都笼罩在核危机之中,而核试验的爆炸威力一再给人展示出核战争中无法想像的毁灭性场景。在这种情况下,美苏之间的核制衡逐渐走向缓和。当前核武器的发展又呈扩散之势,新的扩散在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制约作用,反而使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降低。这些都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案例“南北差距在扩大”通过一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对比,展现了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发展差距。对发达国家来讲,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其所面临的问题,要想保持的自己的优势,发达国家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问题,逐渐来缩小南北差距。

发展问题是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发展问题同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所以,对内思图,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这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形势下,对时代主题做出了全新的判断。这主要体现在:(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以实现的。(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当代世界有许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3)和平与

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两个重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局部的武装冲突、民族和宗教的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横行,仍然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等,都对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挑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又互相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因此,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时代主题的转换,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的新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难得的和平机遇,加快自己的发展,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苏联解体以后,长期存在的两极格局彻底崩溃,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日渐明显。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进程。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它与世界多极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制定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大时代背景。

(案例2)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

镜头一:正在崛起的俄罗斯1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资源丰富,教育和科技水平很高,军事上具有相当实力。俄罗斯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建立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强调联合国在和安理会在建立国际新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包括反对恐怖主义斗争中的主导作用。

经济是外交的后盾。2000年以后,俄罗斯经济出现高增长。2006年俄罗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达到6.8%。俄罗斯黄金储备达3000多亿美元,稳定基金20000亿卢布(约合769亿美元),达到破纪录的水平。

当前,俄罗斯虽丧失过去苏联拥有的超级大国地位,但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国地位有所恢复,仍是世界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将是构筑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镜头二: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2

欧盟成立50年来,已经建立起了欧洲内部的统一大市场,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四大自由流通,还建立起经济与货币联盟,实行统一货币欧元。如今,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逐步确立,已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的垄断地位形成了重大挑战。

欧盟的独立防务建设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0年,欧盟理事会设立了政治和安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等三个常设机构,建立自己的情报收集系统,研发“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美国的GPS系统竞争。

1改编自臧文茜《2006十大经济事件见证俄罗斯崛起》,《第一财经日报》2007—01—04。

2改编自徐步青崔寅《国际周刊欧盟—谋和图强半世纪》,《人民日报》2007—03—23。

欧盟现在正沿着“合众为一”的路走下去,并且是在更多元化、更具多样性的条件下走这一条路。正在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已经成长为世界的一极,并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镜头三:经济全球化浪潮1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扑面而来。据统计,195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仅为610亿美元,到1970和1990年则分别为3120亿美元和31870亿美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增长趋势更加明显。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到13263亿美元,创下了国际贸易总额为67411亿美元的新纪录。1997~2000年的4年之间,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6%,而同期的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仅为3.3%。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于1996年5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发表讲话时说的“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案例通过俄罗斯和欧盟两个新兴的政治、经济实体的蓬勃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什么是世界多极化?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多极化的真正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世界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而是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希望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与“人权”为旗帜,对外实现“领导世界”的称霸野心。布什政府上台后,更是强调依靠军事实力,推行单边主义,借口反恐斗争把世界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秩序之中。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案例“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选取欧盟成立50年来的发展成就,展示了当今欧洲发展的实力。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在今天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极,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日益突出。在欧盟内部,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

俄罗斯处于转轨之中,它继承了苏联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大国潜力犹在,从中长期看仍是一个世界大国。案例“正在崛起的俄罗斯”通过俄罗斯外交发展的新理念和经济发展的成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民族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俄罗斯的性格使其不甘心在国际政治中无

1改编自金鑫《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所作为的局面,它的发展必将使俄罗斯在未来世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绝色,成为和美国相抗衡的重要一极。

正在崛起的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的逐步增强,在抗衡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总的来看,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但是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保持着超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这些优势下,美国在国际社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目标直指中国和俄罗斯。大国之间的互相防范有可能造成矛盾的激化,危及世界和平。此外,民族矛盾、宗教分歧、领土争端引发的武装冲突;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等等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面临更多挑战。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而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正如案例“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所言,“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此外,经济全球化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其思想文化战略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覆盖整个地球及其外层,西方传媒借此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任何一个国家,影响、干扰甚至破坏有关国家的主权、政府的权威和政局的稳定。而且,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存在很多不利影响。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当加强团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改变不合理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推动国际关系向民主化方面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变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还应当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协商对话,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此外,要想成功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建立和健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体制、政策和法律框架,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战略。建立一个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案例3)

2006中国外交唱响“和谐世界”1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2006年的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全面开花的新时代。

首先,三次峰会聚中国。2006年,中国先后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东盟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三次峰会,在一年的时间里,来了几十位国家元首。这充分表明大家对中国的认可和重视,是中国和平外交换来的丰硕成果。

其次,大国关系向前看。中美关系发展,尽管有些摩擦,但总的走向是稳定的。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发展。尤其当“台独“分子蠢蠢欲动时,美国都适时表态反对,这说明保持台海稳定、反对台独分子捣乱,中美之间有着共同利益。而且,中美已开始战略经济的对话,这是美国第一次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战略经济对话,表明美国对中国经济上的作用的重视。同时,中欧关系、中俄关系都在发展。

再次,中日关系和为贵。安倍就任首相之职后,一改往日惯例,第一个到访中国,反映出日本领导人希望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强烈愿望。中方则在六中全会召开期间,特别忙的时候,接受了他的访问要求。中日关系的缓和,令双方及亚洲其他国家和世界都感到高兴,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最后,国际机构中国风。由于中国外交的努力,也由于陈冯富珍本人的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她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联合国机构中中国人担任一把手,这是第一次。最后表决的时候,159个有投票权的国家,有150个支持陈冯富珍当选,很不容易。

1改编自苏庆先《吴建民圈点2006中国外交》,《新民周刊》2006年第51期。

通过2006年中国外交舞台的展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的政策清晰地呈现给世人。

案例“2006中国外交唱响‘和谐世界’”回顾了中国2006年的外交活动,生动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不懈追求。正如法新社2006年12月25日就中国影响力所做年终报道中的描述:“2006年,中国在全球留下的足迹加深了,世界因此而震撼。从非洲的油田到美国家庭的起居室,再到亚洲的大卖场,世界上几乎每个地方都感受到中国这一年正在发生的蔚为壮观的变化。”世界之所以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很大程度上讲,要归功于中国在过去一年里前所未有的积极外交。与美国强硬的外交政策相比,中国外交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美国《外交政策聚焦》杂志评论“中国说服朋友、影响敌人的外交政策是现实主义的胜利。不管是在联合国里,还是在与其邻国的关系中,或是与遥远国家建立的新伙伴关系中,中国使用的是安静的外交,尊重主权,通过大量的硬通货来获取准入权和资源。它还没有颐指气使。”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则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对邻国和友邦来说显得不可抗拒。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坚定不移地前进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案例中2006年的中国外交活动,可以看出我们十分珍惜同世界各国的良好关系,愿意与世界上爱好和平、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无论是中日关系的改善,还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当前,中国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正在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透过2006年的中国外交的和平的主旋律,它带给世人的是中国发展所追求的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理念和主张。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的道路。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这条道路的选择,主要是基于:(1)走和平发是由时代主题所决定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苦难的世界人民深深懂得,只有和平才能生存,只有发展才能富裕。谋和平,求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时代主题的变化,要求中国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文化的必然选择。中国文化是一种和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中正仁和”、“天地和合”、“内圣外王”、“仁者爱人”,这塑造了中国人民“仁舞和谐”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怀,铸就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的民族性格。这一文化性格体现在外交领域,就是坚持睦邻友好。从唐代的“贞观之治”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再到清代的“康乾盛世”,无不印证了中国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正是对“和而不同”等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阐释与灵活运用。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一大任务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社会主义中国决不会侵略别人,如果靠侵略别人发展自己,那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中国越发展,世界和平越有保证。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案例4)

独立自主和而不同1

新中国独立自主精神,一方面通过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在与苏联结盟过程中表现出来,这是更加深刻和更为可贵的。1949年11月8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1改编自章百家《周恩来与中国步入国际政治舞台》,《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4月版。

与苏联结盟是中国领导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自主选择。在中苏结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简称“中苏旧约”)。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就指出,要慎重对待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有的条约要废除,有的要加以修改,有的还可保持。对于中苏旧约,新中国领导人最初虽向苏方表示可以继承,但心底里却认为它也包含着不平等的一面,按照“另起炉灶”的方针,理应重新签订。毛泽东于1949年底至1950年初赴苏联访问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苏方出于各种考虑仍想维持旧约。经过毛泽东力争,斯大林才改变初衷,同意与中国签订新约。然后,赶赴苏联的周恩来就一系列具体问题与苏方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在双方各有所让步的情况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议。中苏新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这一条约基本改变了中苏两国原先的不平等关系,中国收回了国民党政府丧失的一些重大权益,获得了一个强大的盟国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孤立,并得到了宝贵的外来援助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中苏结盟之后,在处理对苏关系时,周恩来经常提醒说,我们对苏联不能盲从,不能依赖它的援助,不能没有批评,我们“不能把自己党和国家的独立性失掉”。

独立自主,这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过去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是跪在帝国主义面前办外交,今天中国的外交在蓬勃发展的国力下扬眉吐气。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们党在建国时就制定的基本的方针。案例“独立自主,和而不同”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下开创新中国外交的豪迈气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

建国初,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通过案例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新中国虽然希望得到苏联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无原则的乞求,而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平等互利。

同时,我们党还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顺应了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接连获得民族独立,强烈要求改变建立在殖民主义和弱肉强食基础上的旧国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呼声,因而得到了这些国家的广泛支持。中国提出并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它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但在我国同100多个国家签署的双边关系文件中得到确认,而且在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和一系列国际文件中不断被引用或重申。这说明它已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冷战格局依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试图主宰世界,同时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改善,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具体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没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集团。这是我国外交政策一次大转变。对这一重大战略的变化,邓小平曾作过详细而精辟的分析。他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这就是中国由“一条线”、“两角争”变成真正的“三角”中的一角。

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确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要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邓小平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解决了我国外交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复杂的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

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继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胡锦涛表示,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做出贡献。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案例5)风雨真情50年——新中国与非洲

2006年是新中国和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拉开帷幕,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谊合作之路也走过了50个年头。50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已成为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全天候友谊”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

镜头一: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朋友1

非洲朋友始终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坚定盟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31个会员国出席这次联合国大会。当时23个提案国中,10个是非洲国家;76张赞成票中,26张来自非洲国家,占会员国的20%,占赞成票国的34%。当决议顺利通过后,时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大使的萨利姆,在联合国大厅里情不自禁地跳起了非洲舞蹈。西方国家指责他没有礼数,非洲国家的代表反驳道,我们是为中国朋友感到高兴啊。难怪毛泽东主席曾幽默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镜头二:非洲越来越走近中国2

非洲,肯尼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95年,内罗毕附近的一个村庄是疟疾重灾区,村里的一位孕妇不幸染上了疟疾。如果用当时的常规方法医治,即使母亲能活下来,胎儿也很容易流产或成为畸形。这个村庄的医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用来自中国的青蒿素抗疟药“科泰新”治疗。奇迹出现了,不仅母亲平安无事,孩子也健康地生了下来。喜极而泣的母亲为表感激之情,把孩子取名为“科泰新”,时时牢记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几十年来,中国也一直持续向非洲国家派出医疗队和维和人员。

1改编自吕岩松段聪聪《中非交往50年》,《环球时报》,2006—10—24。

2改编自吕岩松段聪聪《中非交往50年》,《环球时报》2006—10—24。

镜头三:数字中的中非合作1

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2005年又猛增到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在非洲兴办了各类企业800多家,为促进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现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有效机制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论坛框架内,中国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6年4月,中国共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约1.46万人次。培训对象包括政府官员和各类技术人员,培训内容涉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医疗卫生、网络通信、农业技术、领事保护、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为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6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

50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独立自主的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基本原则运用于国际外交领域,将它发展为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外交原则和方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在社会制度的确定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上都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决定,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同时主张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国际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不应强加于人,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对我国来说,在新时期就是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对任何国际问题,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管国际

1改编自许镜湖《中国与非洲:务实机制真诚合作》,《人民日报》2006—10—26;齐紫剑《中国免除非洲31国到期债务109亿元》,新华社北京2006年10月29电;戴绍安《中非友好:为了和平为了友谊》,《人民日报》2006—09—27。

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本质特征,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地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代表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需要,反映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各国相互依存,世界多元多样的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与时俱进,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充实和丰富。针对当前的国际关系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正着重反映于以下主张: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联合国等机制的作用。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毛泽东非常重视联合第三世界,他的三个世界的划分明确把中国放在第三世界,加强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友谊。党的十一届份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指出中国仍然属于第三世界,我们要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起发展,继续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但是中国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头。

江泽民主持中央工作时期,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在继承中又有新的发展。一是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看作为我国全方位外交的立足点。二是在多边机制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磋商与配合。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础上,坚持“大国外交是关键、周边外交是首要、发展中国家外交是基础”的外交原则,与发展中国家外交有了新进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案例“风雨真情50年——新中国与非洲”节选了中国和非洲50年的风雨交往的片断,通过感人的事例和翔实的数字展现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五十年交往取得地丰硕成果。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始终把加强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长期以来,中国本着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同非洲国家开展各领域合作,为中非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非合作的成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原则,就要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独立自主原则的思想基础,也是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体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领导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的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都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都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原则,没有在任何外来压力面前屈服,始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创造,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只有尊重别国人民独立自主权利的援助,才是真正的国际主义,否则就只能成为霸权主义。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也尊重别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权利。

总之,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两者结合起来,每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既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者。

(三)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人类只有地球一个家园,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案例6)

美国的霸权主义1

和谐世界的建设,需要一个稳定、公正的国际政治秩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破坏这一公正合理秩序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霸权主义的推行者就是美国,它试图控制、称霸整个世界,肆意干涉别国内政。1999年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科索沃,干涉南斯拉夫内政,并炸毁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三位记者遇难,多人受伤。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冷战后的美国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的极端表现。

2003年3月19日21时35分,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全面战争。半小时后,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总统办公室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对伊战争开始,指出战争的矛头指向萨达姆政权,而非伊拉克人民。事实上,战争带来的恐怖和流血恰恰加身于普通的伊拉克1改编自方祥生《武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明日报》2003—03—21。

民众。4年多的战争并没有使伊拉克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反而使他们胆战心惊地生活在充满恐怖袭击的世界,在民族、教派、利益的冲突出,数以万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亡,190万伊拉克人逃离家园,造成了空前的人道主义灾难。伊拉克战争给美国人带来的是迄今约3200多名美军士兵阵亡和约合2万亿美元的沉重负担。

美国绕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不仅违反国际法准则,而且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使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也暴露出当今国际社会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无奈。

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建设和谐世界的理想,就必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

当前影响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案例“美国的霸权主义”所展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都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案例中我们看到美国依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贸然轰炸南联盟制造了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袭击和武装入侵伊拉克两个事件,这都是对国际法准则的公然践踏,暴露出在国际社会大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行径。而且由于美国的霸权主义依托并利用了科技进步的成果,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霸权主义仍具有相当的发展活力,并成为主导世界形势的重要力量。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正是从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际关系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考虑,中国政府从伊拉克危机初起,就致力于伊拉克危机在联合国框架内得到和平解决,并在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时,通过了关于伊拉克问题的联合国1441号决议。世界历史一再表明,武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美国伊拉克战争的破产再一次证明只有协商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合作机会将越来越多,当然,利益碰撞和矛盾也不可避免,也会增多。我们将在政策和实践上坚持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化异为同,既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尊重对方的利益;既寻找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也善于调解具体的利害冲突;既要尽最大可能维护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妥协。在亚洲金融危机、非典型肺炎等问题上,我们坚持与邻国坦诚相待、和衷共济,既维护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也兼顾了邻国和邻国人民的利益。这些政策和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我们将继续通过政策实践向世人证明,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既有利于13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振兴。

反对霸权主义就需要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文明的

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国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程度、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构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遵循各自的历史轨迹,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以体现本民族的意愿,走出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文明和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要反对霸权主义的影响,同时应当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传统的安全观是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形成的,它主要从政治、军事、外交角度去判断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认识安全性质和安全利益,确定安全战略和安全目标,以选择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方式。美国正是基于传统安全观,才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而发动伊拉克战争,战争并没有改善美国的安全环境,反使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陷入进退维谷的尽地。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伴随着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安全观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因为许多威胁和危机都不是由传统安全因素,如国家之间的冲突或战争所直接导致,而是由非传统安全因素,如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威胁,恐怖袭击引起的危机,疾病传播所导致的威胁等等所引发。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威胁”和“安全”,其内涵和外延均已大大扩展,由此引起安全性质、安全利益、安全战略、安全目标,以及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诸因素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安全观的框架去思考问题。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去推行霸权主义,是行不通的。

当前,中国外交正在积极谋求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外交宗旨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

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Array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

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

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

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

展的权利。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使和谐世界从

理念变为现实,是一个内政外交互动的

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内外兼修,互相

促进。首要的是把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好,巩固、强化我们自己的立足点,同时也要加强外交,拓展世界各国利益的结合点,找准与世界各国价值观的共鸣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

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

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相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教学建议

1.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帮助学生弄懂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深刻认识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世界力量的组合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了解中国当前外交政策制定大的国际背景。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尤其弄清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2.本专题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讲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问题时,要分析好邓小平对时代主题转换判断的科学依据,讲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阐述清楚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在讲述“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时,可以针对俄罗斯、欧盟、中国等国的崛起及其和美国的矛盾来分析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曲折历程;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它带来的积极影响,客观分析好它的负面性,尤其分析好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避免过分强调正面影响或过分强调负面影响。

在讲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时,要注意结合当前出现的“中国威胁论”阐述好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科学内涵,旗帜鲜明地批判毫无根据的“中国威胁论”,揭露西方恶意宣传的背后的政治图谋。

在讲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时,应当注意梳理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和内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新中国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和平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初期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环境。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70 年代我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开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制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二,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外交史。腐败无能的清

政府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7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事务全面参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在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78 天的空袭。中国等国表示强烈谴责,迫使北约停止轰炸,显示了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促进了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相继加入了亚

维护世界和平的宣传语

维护世界和平的宣传语 1.国际和平日到了,愿和平之歌响遍地球,和平之舞踏遍角落,和平之鸽飞遍蓝天,和平之树蔓延各地。让我们共同努力,守卫和平,远离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宣传语 2.国际和平日到了,愿和平的旗帜飘荡在祥和的大地,和平的白鸽飞翔在宁静的天空,和平的旋律回荡在幸福的心田,和平的道路绵延在世界的脚下。愿世界处处和平。 3.和平是清风,吹绿了原野;和平是细雨,滋润了大地;和平是花朵,芬芳了心灵;和平是歌谣,抚慰了心灵;和平是阳光,温暖了世界。国际和平日到了,愿世界处处是和平。 4.国际和平日,让和谐之光,普照大地;让安宁之声,传播万里;让和平之鸽,翱翔天宇;让太平之旗,遍插各地。愿天下永远和平,永远和谐! 5.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心声,和平时安居乐业的保证,和平时幸福生活的根本,和平是人类平等的基础,和平时繁衍生息保障,和平是自由每悦的向往。为和平而奋斗! 6.幸福的歌谣飘荡在安宁的原野,快乐的细雨滋润着辽阔的大地,和平的白鸽飞翔在美丽的天空,绿色的橄榄成长在和谐的花园,国际和平日到了,热爱和平的我们守护着和平! 7.和平是幸福的歌,写满了快乐的音符,和平是甜蜜的图,涂满了如意的颜料,和平是安定的种子,长满了欢乐的果实,国际和平日,愿和平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8.国际和平日,让和谐的风吹散硝烟,让安宁的雨滋润大地,让和平的鸽翱翔天宇,让橄榄的枝抛洒四方,惟愿天下太平,永无战争,百姓安乐,幸福永远! 9.和平是碧水蓝天下的安居乐业,和平是美丽村落里的幸福安康,和平是落日余晖中的怡然自乐,和平是群山深处的宁静悠远。国际和平日到了,让我们一起守护美丽和平。 10.和平鸽在天空上面翱翔,在快乐的歌唱,橄榄枝在你手中摇摆,享受着和平的阳光,国际和平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维护和平,抵御战争,做一个和平的使者。 11.和平的白鸽翱翔蓝天,飞越千山万水天南地北世界各地,奏响和平的哨音,播撒幸福的种子,召唤和谐共处。国际和平日: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向和平进发! 12.敲起和平鼓,硝烟散尽;敲响和谐钟,永无战争;放飞和平鸽,世界安宁;抛出橄榄枝,世界太平。国际和平日,愿天下安康,万民幸福! 13.唱起和平的歌谣,愿人们幸福,敲响和平的钟声,愿人民安定,放飞和平的白鸽,愿人类快乐,种上和平的橄榄,愿世界和平,国际和平日,愿世界没有战争,人类安定幸福! 14.用彼此的关怀植下和平的种子,用相互的理解浇灌和平的幼苗,用共同的心愿呵护和平的大树。国际和平日到了,希望世界处处洒满和平。 15.朗诵和平的诗歌,给人快乐;叩响和平的钟声,给人安宁;绘制和平的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中学王永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当代国际发展趋势的能力和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的能力;发展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有关当代国际形势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和平观念,热爱和平,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教学难点: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101页的探究与共享。师:请同学们先自行感悟。生:┅┅┅┅。师:我们知道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20世纪下半叶,虽然仍有局部的战乱,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 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因是战后一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而且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师:这也说明和平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多媒体打出板书):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来学习“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多媒体打出板书): 『学习新课』: 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师:从上面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下面的情形。(多媒体打出板书): 1、20世纪上半叶爆发两次世界大战。 2、20世纪下半叶世界总体维持和平态势。 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师: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整个世界总体上 维持了和平局势,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那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时代的主题的含义是什么?生: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和平问题。(多媒体打出板书): 二、和平问题。师:什么是和平问题?(多媒体打出板书): 1、和平问题的含义。生: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师: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多媒体打出板书):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生:┅┅┅┅。师:理解这一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多 媒体课件展示):①、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范作军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为了消除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恐慌,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对我国国际战略做的新概括。它是对我国原油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条在社会注意条件下既通过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区维护世界和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白皮书 1、2005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回顾历史,阐述和中国平发展道路必要性 ②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数据 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如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实现与各国的护理共赢和共同发展 ⑤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2、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19世纪中叶~1911年辛亥~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探索,成功。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特征:科学、自主、开放、和平、合作、共同。数据 ②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三步走,2020全面小康、十二五规划、经济转变方式: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又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像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④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⑤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三、十八大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十七大和十八大变化,三个国际战略取向: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潮流,根本利益,宣传,不通过掠夺方式。安倍。 ②积极推进,推动建设一个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解决矛盾方式:两种,美国多样性 ③始终不移的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新情况,新背景,新思维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结果(88分)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结 果(88分) 本次测试,您的得分为88分 ?判断题部分共有10题答对10题得分:30 ?单选题部分共有10题答对10题得分:30 ?多选题部分共有10题答对7题得分:28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全面从严治党,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2题.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3题.“一带一路”这一倡议一亮相便成为高频词。(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交流。(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5题.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6题.经贸合作并不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问题。(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7题.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8题.我们可以短期内与周边各国建立高水平的政治互信。(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9题.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0题.大国理念,即大国对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1题.“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单选题)(3分) A.一中一台原则 B.一个中国原则 C.互利共赢原则 D.维持现状原则 第12题.()是落实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的抓手和路径。(单选题)(3分) A.“一带一路”倡议 B.“和平与发展”理念 C.“提高软实力”理念 D.“四项基本原则”理念

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 的更新! 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考点一: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二战后,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考点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于政治大国的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考点三:了解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一是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二是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三是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四是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五是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考点四: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笔凝聚力是绘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技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新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绘图,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考点五: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新版高一政治和平与发展练习题

高一政治和平与发展练习题 高一政治和平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①总体和平、局部战乱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③总体稳定、局部动荡④南北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 B.和平与发展 C.人口与环境 D.人口与资源 3、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下列能反映这一内容的选项有 A.美英发动对伊战争 B.全球共同防治禽流感 C.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实施 D.黎巴嫩局部武装冲突升级 4、下列选项中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 ①恐怖主义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民族、宗教矛盾和边境、领土争端④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A、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④D.② 5、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A、中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各国都维护国内稳定,反对分裂 C、要建立以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D、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6、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圆。这说明 ①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二、简答题: 7、材料一当今世界,美国单边主义凸现;国际恐怖主义猖獗;中东局势不断恶化;印巴关系紧张;朝核危机未解…… 材料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者,他们每天的`收入相当于1美元,这些贫困人口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世界和平作文1200字: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_作文专题

世界和平作文1200字: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 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以下五个领域:防止冲突;促成和平;维持和平;强制执行;建设和平。世界和平作文1200字请看下文。 世界和平作文1200字: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主要目的之一。自成立之日起,联合国就经常被要求防止争端升级为战争,说服对立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不付诸于武力,或在冲突爆发后帮助恢复和平。通过安理会的努力,在过去几十年中,联合国已经帮助有关方面结束了无数次冲突。安全理事会就是联合国专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主要机构。 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导致一个全新的世界安全环境的形成,其主要特点是,爆发的战争主要是国家内部战争,而不是国家间战争。21世纪初出现了新的全球性威胁。2017年9月11日针对美国发动的恐怖袭击清楚地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已对国际社会发起挑战,而随后发生的事件更加重了人们对核武器的扩散及来自其他非常规武器危险的担忧,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投上了一层阴影。 联合国系统的各个机构和组织立即动员起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迅速采取了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同年9月28日,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所载的有关强制执行的规定,通过了一项内容广泛 1 / 3

的决议。该决议旨在制止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给用于恐怖目的的资金筹集行为定罪,并立即冻结恐怖分子的金融资产。安理会还设立了一个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监督该决议的实施情况。 此外,联合国还调整并加强了可自由运用的各种传统手段,如对维和行动进行调整以应对新的挑战;积极鼓励区域组织??部冲突业已引发了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的复杂问题,其中包括如何为作为战争受害者的平民提供最佳援助这一棘手的问题。 为应对内部冲突,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执行了复杂而有创造性的维和行动。在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柬埔寨和莫桑比克,联合国在结束冲突和推动和解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他性质的一些冲突,诸如在索马里、卢旺达和前南斯拉夫爆发的种族冲突,给联合国扮演的调停人的角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由于这些冲突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安理会在1995年-1997年间没有采取任何新的维和行动。然而,不久之后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共和国、东帝汶、科索沃以及塞拉里昂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危机,为此,安理会又派出了五个特派团。 此后,安理会又先后派出了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埃厄特派团,2017年)、联合国东帝汶支助团(东帝汶支助团,2017年,已结束使命)、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2017年)、联合国布隆迪行动(联布行动,2017年)、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联科行动,2017年)、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稳定团,2017年)以及2 / 3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九课第一课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危及时代主题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理解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识记对外政策的内容,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当代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对外交往的知识的能力,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我过对外活动的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接受挑战,热爱和平。 【重点、难点】 重点: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外交政策 难点: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归纳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图例探究导入。 新课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总结的结构图对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 学生探究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引导学生分析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总结出为了为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学生探究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各国为了在世界格局中争取有利态势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得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应该巧抓机遇,迎接挑战,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自理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探究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重点把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和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一对时代主题、两种世界趋势、一个竞争实质、一项外交政策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高一政治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高一政治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4.9.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 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 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 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 意识。 3、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为世界和 平与发展做贡献,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历史的沉思 时代的启示 材料一: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大小14550多次战争;和平期仅为392年,如果把这5000年当作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小时在打仗。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多年来,世界生产总值不断增长,2008年达到78亿美元,年人均产值增加3倍以上,达到约5000美元。广大发展中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教育科学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至今尚有13亿人口未摆脱贫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螄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1)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的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A.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时代经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有了现实的可能,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当今世界存在危害和平的因素: 当前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国仍会侵犯别国的主权。(如伊拉克战争),民族宗教争端,边界领土的争端导致局部冲突(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印巴冲突),国际恐怖活动,贫困毒品问题。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发展问题 ①发展问题的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有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速度超越以往的历史。经济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 A.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③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A.保障各国平等的享有主权平等与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B.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C.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D.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④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⑤要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特点:公正、合理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①两极世界的解体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东解体,打破了美、苏两极对立的格局。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世界形成了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

维护世界和平教案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 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三)内容目标: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四)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的有关事例。 2相关事例: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欧盟。 3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汇集资料:反映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的外交成就。 (五)重难点:和平和发展 (六)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七)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授课课程: 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 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 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板书)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白皮书从道路、目标、方针政策、必然选择和对世界的意义上对中国和平发展进行了全面、翔实、深入的阐述,为我们临摹了一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张中国未来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美好蓝图。学完白皮书,心潮澎湃与心平气和兼而有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省兼而有之,现实认识与未来期待兼而有之。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是中国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以新的视角来阐释自己对和平发展道路新认识的体现。正如白皮书所说,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和重大战略机遇期新十年的开启之年,又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发布这一统领内政和外交的战略性文件,对外宣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实属必要。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更加关注中国走向,担心中国走上“国强必.霸”的老路,有的大国怀有战略疑虑,一些周边国家心存畏惧。中国需要向外界进一步宣示自己的战略意图与方针政策,用以增信释疑,排除干扰。 我国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有诸多因素。 从内因上讲,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允许搞对外侵略和掠夺。另外,我国人民历来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和为贵”的道德传统。再者,我国曾长期遭受外来入侵和压榨掠夺之苦,一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绝不能把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加到他国人民身上,这是我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从外因讲,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不允许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新兴国家重走西方列强靠武力征服而崛起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沿着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是依靠党的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教案(3)(1)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三)内容目标: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四)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的有关事例。 2相关事例: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欧盟。 3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汇集资料:反映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的外交成就。 (五)重难点:和平和发展 (六)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七)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授课课程: 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板书)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板书)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6、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高一政治必修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知识点复习.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必修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知识点复习 高一政治必修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知识点复习 1.什么是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国的外交政策 (1)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 (2)基本内容: 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A独立自主的含义: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B独立自主的表现: a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b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c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 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d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e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我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②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3.毛泽东、周恩来和xxx对我国的外交活动分别有何贡献?/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成就有哪些? (1)毛泽东:形象地提出了三条外交原则,分别是: ①“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2)周恩来:在对外交往中系统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4年中法建交;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 (3)xxx: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4.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意义?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2)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中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和平是各个民族、国家所期盼的与追求的,实现和平发展,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始终处于外国殖民者的奴役和本国封建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到处是战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经济始终处于停滞甚至崩溃的边缘。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内忧外患,经历了几场局部战争以后,中国获得了一个少见的和平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这四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空前提升,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发展目标而作出的战略决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在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等时代条件下,走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又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各自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等必要条件。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每个国家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国家的发展再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之前的那种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建设已经背离了历史发展的主流。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与世界时时联系及沟通的。此时,就需要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真实愿望,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将和平和发展联系起来,如何在和平的前提下发展本国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

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携手努力

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携手努力 2015年09月03日08:13:49 来源:经济日报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在纪念这个伟大胜利的庄严时刻,向全国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向惨遭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者,表示深深的怀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的殊死搏斗,对于捍卫人类尊严、公正与和平具有重大意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今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展现维护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人们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决不允许战争悲剧重演。 历经战争磨难,更知和平珍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宝贵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战后世界各国人民发出呼唤和平的一致声音,坚定和平理念,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产生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奠定了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也是防范和遏制法西斯毒瘤死灰复燃的制度保证。 抚今追昔,正是有了这70年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各国更加聚焦于发展合作。也正是受益于二战后世界和平的红利,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持续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平是发展的最重要保障。没有和平稳定,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捍卫和平,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