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与评价

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与评价

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与评价
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与评价

12 HUANJINGYUFAZHAN

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与评价

李传生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摘要:本文以东营某固体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例,分析了非正常工况持续泄露条件下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滤液中Cd 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一旦发生事故,渗滤液将会通过第包气带渗入至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经预测事故状态下,对孔隙水影响有一定影响,影响范围较小。从水平方向看对于第一及第二模拟层,持续泄漏发生后,地下水污染中心浓度均逐步升高,污染面积逐步扩大。从垂直方向看第一及第二模拟层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第三模拟层未受到污染物影响,可见随着深度的增加,受污染物影响逐渐减小。

关键词:危险废物;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10-0012-03

DOI:10.16647/https://www.sodocs.net/doc/655388636.html,15-1369/X.2018.10.006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olid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 site

Li Chuansheng

(Shando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Ji’nan Shandong 250002,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project of a solid hazardous waste disposal center in Dongy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gration law of Cd which is from the l eachate?of?solid?hazardous?waste?landfill?under?the?condition?of?continuous?leakage?of?abnormal?working?conditions?in?groundwater.?In?the?event?of?an?accident,?leachate?would?be?infiltrated?into?the?groundwater?through?the?vadose?zone,?causing?groundwater?pollution?and?worsening?the?groundwater?quality.?Under?the?condition?of?the?acc ident,?the?pore?water?would?be?influenced?and?the?influence?area?would?be?comparatively?small.?From?the?horizontal?point?of?view,?for?the?first?and?second?simulation?lay ers, the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enter would b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pollution area would be gradually expanded after the continuous leakage. Fro m?the?vertical?point?of?view,?the?first?and?second?simulation?layers?would?be?affected?by?the?pollutant,?and?the?third?simulation?layer?would?be?not?affected.?It?can?clearly?b e?seen?that?along?with?the?increase?of?the?depth,?the?influence?of?the?pollutants?decreases?gradually?in?groundwater.

Key words: Hazardous waste; Groundwater;Numerical simulation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渤海经济区构架的建立与发展,渤海沿岸各城市大力发展新材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带动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危险废物。目前填埋是处理这些废物主要方式之一。但填埋阶段会产生渗滤液,而一旦发生渗漏,会对当地地下水产生污染风险。本文以东营某固体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例,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 研究区概况

1.1 项目概况

本次论文的研究依托于东营市固体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该项位于东营市东南部。本项目整个工艺流程包括了本项目包括废物收集、运输、计量、贮存;物化处置系统;安全填埋处置系统。通过对项目工艺流程的分析,该项目可能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污染物为填埋产生渗滤液。

1.2 地质与水文地质1.

2.1 地层岩性

根据项目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将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7层。分别为:

①1层素填土(Q 4ml ):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湿,松散。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0.70m,平均0.53m;②2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褐黄色,湿,中密-密实。相近粉砂,局部夹薄层粉砂或粉质黏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50~5.20m,平均3.63m;③3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灰褐色,湿,中密-密实。相近粉砂,局部夹薄层粉砂或粉质黏土。仅在北地块场区普遍分布,南地块场地缺失该层,厚度:2.80~5.60m,平均4.07m;④4层粉质黏土(Q 4al+pl ):黄褐色,

可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7.10~12.20m,平均10.09m;⑤5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灰褐色,湿,密实。相近粉砂,局部夹粉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40~7.50m,平均4.79m;⑥6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灰褐色,湿,密实。近粉质黏土,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和6-1层粉砂透镜体,揭露厚度6.80m;⑦6-1层粉砂(Q 4al+pl ):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于第6层粉土中,分布无规律。1.2.2 水文地质

工作区位于清南区冲海积平原咸水水文地质亚区中的“上咸下淡”孔隙水水文地质小区I 5-1小区。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埋藏条件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2 地下水数值模拟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要求,采用地下水数值法进行地下水评价。首先建立地下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在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再建立地下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最终建立数值模型。本次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借用GMS 计算求解模型。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2.1.1 含水层概化

地层分析可知,评价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土,局部夹粉砂。粉质粘土层构成相对弱透水层。依据地层岩性,将评价区地层概化为3层。第1层为潜水含水层,包括工程地质分层的1层素填土、2层与3层粉土;第2层为粉质黏土相对弱透水层;第3层为承压水含水层,包括工程地质分层的5层、6层粉土与6-1层粉砂。第四系孔隙水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模拟的目标。2.1.2 边界条件

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危险废物鉴定

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鉴定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三、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一)工程分析 1.基本要求 工程分析应结合建设项目主辅工程的原辅材料使用情况及生产 工艺,全面分析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环节、主要成分、理化性质及 其产生、利用和处置量。 2.属性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鉴 别导则(试行)》,建设项目产生的物质(除主、副产品外)定义为 固体废物的,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 则》(GB5085.7)等进行属性判定。 (1)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直接判定为危险废物。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对照名录明确危险废物的类别、行业来源、代码、 名称、危险特性。 (2)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从工艺流程及产生环节、 主要成分等角度分析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应选取具有相 同或相似性的样品,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6)等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予以认定。 (3)环评阶段不具备开展危险特性鉴别条件的可能含有危险 组分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明确暂按危险废物从严管理,并要求在该类固体废物产生后开展危险特性鉴别,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中应给出详细的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方案建议,样表见 表1。 表1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方案样表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如需调整贮存、处置设施场所、扩大能力

和规模等内容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环评变更手续。 3.产生量核算方法 采用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实测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核算建设项 目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对于生产工艺成熟的项目,应通过物料衡算法分析估算危险废 物产生量;若无法按物料衡算法估算,可采用类比法估算,但应给 出所类比项目的工程特征和产排污特征等类比条件;对于改、扩建 项目可采用实测法统计核算危险废物产生量。 4.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分析应给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环节 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并以表格的形式列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 类别、形态、危险特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样表见表2。 表2工程分析中危险废物汇总样表 在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中应标明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在厂区 布置图中应标明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自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的位置。 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登记表“工业固体废物”中,标明 危险废物产生、削减和排放的数量情况。 (二)环境影响分析 1.基本要求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从危险废物的产生、 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以及建设期、运营期、服 务期满后等全时段角度考虑,分析预测建设项目危险废物可能造成 的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以及环境敏感保 护目标的环境影响,进而指导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的补充完善。 同时,应特别关注与项目有关的特征污染因子,开展必要的土 壤、地下水等环境背景监测,分析环境背景变化情况。 2.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环境影响分析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环境影响分析内容应包括: (1)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结合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主导风向、环境敏感点分布等条 件,分析危险废物贮存场选址的可行性。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危险废物评价技术指南

附件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特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指南》规定了产生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技术要求。不适用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从事的各类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指南》适用于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 相关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划环评工作也可参照《指南》试行。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令第39号)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及其修改单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及其修改单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 176)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75号)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环发〔2015〕4号)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15〕99号) 三、基本原则 (一)重点评价,科学估算。对于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

第七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排入大气的废气污染物则除外。 固体废物的分类 按其来源可分为: –工业固体废物:冶炼工业固体废物;能源工业固体废物;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轻工业固体废物;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来自于农业生产、禽畜饲养、农副产品加工所产生的废物,如农作物秸秆、农用薄膜。禽畜排泄物等。 –生活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 建设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 按其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能释放出有害气体,可以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已成为有些国家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的部分企业,采用焚烧法处理塑料排除的Cl2、HCl和大量粉尘,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至于一些工业和民用锅炉,由于收尘效率不高造成的大气污染更是屡见不鲜。(2)对水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受到直接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并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向水体倾倒固体废物将缩减江河湖泊有效面积,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 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废物堆放,其中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中,担负着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重要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有毒液体渗入土壤,能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改变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的分解能力,导致草木不生。土壤的污染也可导致有毒物质在植物中的富集,并进入食物链。 管理原则 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应当从生产、收集、运输、贮存、再循环利用,到最终处置(即从摇篮到坟墓)实现废物的全过程控制,从而达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 在生活垃圾方面: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日用品、食品容器的回收再利用,净菜进城等等。在工业生产方面:培养每个生产和管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树立最小量化意识,建立最小量化制度和操作规范,改进生产工艺或设计,选择适当原料,制定科学的运行操作程序,提高回收利用率,使生产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固体废物。 管理制度

全国地下水基础情况调查评估实施计划方案

培训讲义材料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实施方案 (2011年)

总体技术组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1总论1 1.1目的意义1 1.2基本原则1 1.3“十二五”总体部署2 1.4 工作思路和任务4 1.4.1工作思路4 1.4.2工作特点4 1.4.3工作要求5 1.4.4主要任务6 1.5技术路线6 1.6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9 2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10 2.1建立清单10 2.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10 2.3现场踏勘与收集资料13 2.3.1现场踏勘13 2.3.2收集资料14 2.4采样分析14 2.4.1矿山开采区16 2.4.2重点工业园区17 2.4.3危险废物处置场18 2.4.4垃圾填埋场19 2.4.5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22 2.4.6农业污染源24 2.4.7高尔夫球场26 2.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27 3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28 3.1 建立清单28

3.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29 3.2.1城镇集中式水源地29 3.2.2农村集中式水源地29 3.3现场踏勘与收集资料30 3.3.1城镇集中式水源地30 3.3.2农村集中式水源地31 3.4采样分析31 3.4.1城镇集中式水源地31 3.4.2农村集中式水源地33 3.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34 4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35 4.1确定调查对象36 4.2现场踏勘与收集资料37 4.3采样分析38 4.3.1典型城市群38 4.3.2典型井灌区38 4.3.3典型岩溶区39 4.4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39 5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39 5.1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估40 5.1.1评估对象40 5.1.2评估步骤与方法40 5.2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风险评估41 5.2.1评估对象41 5.2.2评估步骤与方法41 5.3地下水健康及生态风险评估45 5.3.1 评估对象45 5.3.2评估步骤与方法45 5.4地下水修复(防控)方案评估47 5.4.1评估对象47 5.4.2制定地下水修复方案的步骤与方法48 6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初步建设50 6.1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50 6.2数据库初步建设50 6.3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初步建设51 6.4成果图件编制51 6.5初步构建信息平台框架51 7质量控制52 7.1总体要求52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T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T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1994-10-01实施 1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地下水水质监测 5.1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地下水质量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医院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4、固体废物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污泥。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清镇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泥交由贵阳市城投环境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置。 ①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由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门急诊病人产生。根据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生活垃圾产生量以 0.2kg/d 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3.6kg/d 。 ②医疗垃圾 项目建成运营后,会产生一定量的医疗垃圾,具体产生类别、名称等情况详见表 3-10。 病房产生的医疗废物产生量按下式计算: Gw= G j N×365÷1000 式中: N—医院床位数,单位:张, N 为医院污染源普查表中填报的数据; Gw—医院年医疗废物产生量,单位:吨 / 年; Gj—医疗废物产生量校核或核算系数,单位:千克 /床位·天。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本项目选取0.42kg/床·日经计算,医疗垃圾产生量约为 18.48 kg/d。门诊医疗垃圾按每日每人次产生 0.2kg 计,产生医疗垃圾 30kg/d。 全院共产生医疗垃圾 48.48kg/d,约 a。 表 3-10 项目产生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②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 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③ 一次性医疗器械 * 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 ③污泥 器具、材料等物品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环评报告范文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09年05月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为促进广州市在全面谋划各行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规划好环保部门严格管理的污染环节,将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又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张广宁市长在市环保局《关于尽快编制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及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问题的请示》和市发改委《关于编制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及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作计划的请示》上作出批示。其中,将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2个行业专项规划及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列入编制内容。同时,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粤环[2005]43 号)也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处置列入“统一规划、统一定点”方案。 据此,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委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广州市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专项规划》,以加快推进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如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批。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报告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文)指出,“必须依照国家规定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各级环保部门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专家和代表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作为审批规划的重要依据”。2006年,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2006年)》(环办〔2006〕109号文)再次强调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认真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一步明

地下水环境质量准则GBT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 B/T14848-9 3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1994-10-01实施 1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地下水水质监测 5.1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地下水质量评价 6.1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6.2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 6.3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具体要求与步骤如下: 6.3.1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本标准规定的监测项目,但不包括细菌学指标。 6.3.2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 6.3.3对各类别按下列规定(表2)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表2

推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氯苯基,二苯基咪唑铸造涂

第8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8.1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装修建材垃圾。建筑垃圾的种类主要为:石头、瓦块、砂石、泥土料渣等无机混合物。这部分废物无毒无害,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平整时可用作回填材料。基础施工时挖出的表层土单独堆积,采取一定的遮盖与维护措施。 装修建材垃圾的种类主要有:纸类、木制品、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水泥、砂石,既有无机材料,又有有机材料。这部分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建筑物主体完成后室内外装修。对房屋的装修较简单,所以这部分建筑垃圾较少,垃圾一般作为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外运。 综上,拟建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8.2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分为釜残、污水处理站污泥、废包装袋等,均为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其产生量、组成及性质见表8.2-1。项目运营期各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如表8.2-2所示。 表8.2-1 固体废物产生量、组成及性质

表8.2-2 项目运营期各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8.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及建议 8.3.1 施工期防治措施 项目建设所在地由于建设生产车间,在基础施工时,应采取遮盖、围堰的方式来减少扬尘与水蚀。待施工完工后,回填或作为绿化用土,利用好土地资源。 采取多种方法对装饰、装修和防腐施工产生的垃圾进行减量化和资源化。 尽量使用定型建材产品和半成品装饰材料,例如使用已加工成型的门、窗以及各种装饰产品,有利于减少建材垃圾的产生。 8.3.2 运营期防治措施 (1)定期收购废品 据有关调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瓶等已占总量的40%左右,应组织废品回收人员定期收购这些可回收的废品,以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率和减少生活垃圾运输费用。 (2)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釜残、污水处理站酸化污泥等属于国家公布的危险废物,应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范围,按照危险废物的要求进行收集、贮存、运输,且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登记。 1)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 应设置专门的危废暂存室,采用钢圆桶或塑料制品等容器装置盛装危险废物。将产生的釜残、废包装袋、酸化污泥等分别存放于带盖的钢桶或塑料容器中,对于部分属于酸碱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应用耐腐蚀性的聚乙烯容器储存。分别设立明显废物识别标志,集中存放在危废暂存室中定期清运,危废的存放应设一定间隔,危废暂存室应具备一个月以上的贮存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愈发重视,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提出“无废城市”概念,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处理处置 引言 针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无废城市”的实现。而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污染,而做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更有效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因此,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根据相关报道,国家生态环境部门在2018年对全国环境现状进行了普查,全国共有247个大中小城市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达到近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工业危险废弃产物产量达到3207亿吨,工业固体废物产量达到201亿吨,生活垃圾产量达到2.14亿吨,医疗固体废物产量达到72.6亿吨。而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一旦得不到妥善处置,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着对固体废物防治的重视,广东省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的建设。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市均有多个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规划建设。而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既是法律所规定的必要程序,同时,有助于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针对区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状以及项目拟处理处置的固体废物种类,提出合理可行的生产工艺,可以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的污染产生排放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减少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2.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选址的合理合法性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的选址需满足以下条件:(1)应符合国家、省、市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部分特殊保护规定的流域,项目选址还需要满足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等相关文件的要求;(2)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他相关污染防治规划等要求,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建设的区域,对于部分入园项目,还应分析项目选址与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中对于产业准入及用地规划的相符性;(3)应根据项目性质,确保项目选址满足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他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管理政策中选址要求;(4)应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明确项目选址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2.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工艺技术的适用性 固体废物主要处置方式有生物法、热处理法、物理法等,此外,还有针对固体废物有价成分进行综合利用的方式。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按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评价-环境保护部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评价-环境保护部

附件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特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指南》规定了产生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技术要求。不适用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从事的各类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指南》适用于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 相关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划环评工作也可参照《指南》试行。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令第39号)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及其修改单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及其修改单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 176) —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杭州市第二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

杭州市第二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 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Zhejiang Huanke Environment Consultancy Co., Ltd.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 二○一五年八月

目录 1 前言..................................................................................................................... - 1 - 2 项目概况 ............................................................................................................ - 2 - 3 项目允许接纳废物类别分析 ............................................................................ - 5 - 3.1 本项目处理处置设施特点 ..................................................................... - 5 - 3.2 本项目允许接纳废物类别分析 ............................................................. - 5 - 3.3 建议........................................................................................................ - 10 -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