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煤炭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及其影响

(一)国家积极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健康发展一直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深入煤矿调查研究,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煤炭工业发展和安全问题,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构建新的煤炭工业体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将在完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调整煤炭资源税,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等方面探索更加科学和更加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必将对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国家加大煤炭资源开发与开采管理力度

一是强化了国家煤炭资源的开发规划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分两批发布了全国45个煤炭资源规划区,组织编制了《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煤炭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提高我国煤炭持续稳定供应能力作出了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二是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以深化煤炭资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建立开发成本合理负担制度为核心,率先在煤炭行业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提出要严格执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健全资源开发成本合理分摊机制,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关系,按照“取之于矿、用之于矿”的原则,加大对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的老矿区接续发展,有利于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在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推行矿权取得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允许四类煤炭资源以协议方式出让矿权。第一类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和为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煤炭资源矿产地;第二类是已设采矿权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产系统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第三类是经省(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正式行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大型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第四类是国家出资为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找矿项目。这些政策规定对优势企业扩大规模、接续发展获得后备资源十分有利。四是国家建立地质勘查周转金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煤炭资源勘查的投入,形成多渠道的资源勘查投资机制。对于一次缴纳矿业权价款有困难的国有煤炭企业允许分年度(最长可10年)缴纳或折股形式转为国家地质勘查周转金。可以减少国有企业现金支出,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按有关政策规定,中央地质勘查周转金将重点支持煤炭地质勘查,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将不断增加,资源有效供给能力增强,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五是国家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和破坏浪费资源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力,压减小煤矿数量,提高矿井单井规模,推行煤矿正规采煤方法。目前,河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小型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炭生产力整体水平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六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对那些具有特殊工艺性能和用途、及重要经济价值,或已发现的资源储量偏少而开发强度偏大的煤种,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开发、限量开采、合理利用”的方针,实施保护性勘查、开采和利用。规范和加强特殊和稀缺煤种矿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路销售与高效利用,有利于保护特殊和稀缺煤炭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效率。

2、国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补偿机制

一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

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有关政策规定,对于历史遗留和责任者灭失的煤矿环境治理问题,将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或者全部承担,这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煤矿利用煤矸石、抽采利用煤矿瓦斯。有关政策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和油母页岩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达到60%的,给予增值税优惠政策;对瓦斯抽采企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中央财政将按0.2元/立方米(折纯量)的标准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采企业进行补贴,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还可根据当地瓦斯开发利用情况对瓦斯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工作,变害为宝,节约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国家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通过制订专项规划,并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投入配套资金,实施综合治理。煤矿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将带动矿区环保产业的发展,并成为矿区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煤炭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发展煤炭环保产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煤矿效率和效益。

3、国家建立健全煤炭行业税费管理制度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切实落实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近年来,有关部门集中调整了煤炭行业税费额,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25%,下降了8个百分点。二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增值税改革方案,拟定在中部6个省的26个城市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煤炭作为采掘业将进入8大行业的试点范围。按照试点政策,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可直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降低企业增值税缴纳额,减轻企业增值税负担。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管理办法》,对于煤矿企业购置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税额抵免,以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三是国家逐步调整了煤炭资源税税率。近几年,全国已有22 个产煤省(区市)相继调整了煤炭资源税,大幅度提高了煤炭税率征收标准,由调整前的0.5~1.2元/吨提高到2.5~4.2元/吨,炼焦煤资源税率调整为8.0元/吨。最近有消息称,国家正在准备出台“从价计征10%煤炭资源税”的相关规定,届时炼焦煤资源税将目前的元/吨,上升至90-100元/吨,上涨约10倍。提高煤炭资源税,加大了煤炭资源使用成本,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珍惜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提高了煤矿井下艰苦岗位的津贴标准,使工资分配进一步向井下一线职工倾斜,逐渐形成合理的井下人员与地面人员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从制度上保障了煤矿井下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维护了广大煤矿职工的合法利益。

4、国家持续加大煤矿安全治理整顿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煤矿安全政策和措施,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一是允许煤矿企业税前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提高了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全国45户重点瓦斯监控煤矿企业平均吨煤安全费用投入达到了20元/吨左右。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装备得到了更新和改造,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抗灾能力增强。二是加强小型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继续强化小煤矿和非法生产煤矿的治理整顿工作,关闭了一大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全国煤矿数量由2000年的3万处左右下降到2006年底的16465处,煤炭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煤矿数量的大幅度减少,从源头上保障了煤矿安全。三是强化了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加强煤矿安全标准建设,先后出台了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推进乡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等,加大了煤矿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扭转煤矿安全生产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推进煤炭成本完全化进程,迫使一些投机行为退出煤炭领域,有利于煤炭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提高煤炭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二)国家制定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指导产业发展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煤炭工业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十一五”时期,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2、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取得明显进展;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若干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基本形成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洁净煤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全面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取得明显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和煤炭法律法规体系。

3、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4、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规划》指出,按照保障煤炭有效供给的原则,2010年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26亿吨。其中:大型煤矿产量14.5亿吨,比重占56%;中型煤矿产量 4.5亿吨,比重占17%;小型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处,产量控制在7亿吨以内,比重占27%。原煤入选13亿吨,入选率50%。同时,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规划将全国划分为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并提出全国煤炭布局原则是,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调入区包括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包括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浙江、广东煤矿则被要求尽快退出市场。根据规划,2010年,煤炭调入区产量8.66亿吨,比2005年增加0.22亿吨,占全国增量的5.6%;煤炭调出区的晋陕蒙宁区产量13.15亿吨,比2005年增加3.25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2%;煤炭自给区产量 4.19亿吨,比2005年增加0.48亿吨,占全国增量的12.2%。其中晋陕蒙宁区,将重点建设神东、陕北、黄陇、晋北、晋中、晋东、蒙东、宁东等8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勘查程度,增加精查储量,以建设大型、特大型煤矿为主,新建煤矿原则上不低于120万吨/年。

5、全国大中型煤矿建设规模。《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大中型煤矿建设规模8.1亿吨。其中,全国煤矿新增生产能力 4.3亿吨。“十五”结转的大中型煤矿项目全部投产,增加3.6亿吨;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大中型煤矿,增加2亿吨;新开工大中煤矿 4.5亿吨,建成投产2.5亿吨;通过实施资源整合与关闭淘汰,现有小型生产、在建煤矿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0.8亿吨,压减到2010年的7亿吨以内。

6、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建设包括神东、陕北、黄陇(华亭)、晋北、晋中、晋东、宁东等在内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2010年,这些大型煤炭基地的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和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到2010年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大型煤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50%以上。截至目前,国内已有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7个。2010年前,煤炭产业结合“十一五”规划和之前国家确立的13个煤炭大基地,以建立大企业、大集团为目标的煤炭行业战略性大重组即将开始。《规划》指出,国家将重点支持煤炭企业跨省区、跨行业重组,将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全面推进大型煤炭

企业整合重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权连接、产业融合、产业集群,这必将推动煤炭行业战略重组涌向新一轮高潮。据悉,按《规划》确定,到“十一五”末最多有18家大型煤矿,其煤炭产量将达到14.5亿吨,占全部煤炭产量的56%。

(三)我国力争3-5年建成现代煤炭市场体系

近年来,我国煤炭供需企业跨省区的自主订货衔接机制已基本确立,但在实践中与表现出订货成本过高、效率偏低等问题。为此,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将积极推进全国煤炭交易中国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推进目前的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向规范统一的年度煤炭供需洽谈转变。并力争用3年至5年的时间建成既能体现政府宏观调控要求,又能实现市场主体自主交易,运行规范,功能齐全,层次分明,方式多样,手段先进,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目前,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即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导,以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为辅助,以地方煤炭市场为补充,以长期合同为基础,以电子商务等现代技术为手段。据悉,目前秦皇岛、太原和广州等地的煤炭交易中心(市场)已经建立,其他地区如沈阳、西安、呼和浩特、武汉、徐州等地的煤炭交易市场都在积极筹建中。

(四)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将影响全国煤炭供应走势

山西作为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积极落实煤炭可持续发展政策、加快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狠抓煤炭安全生产和严格煤炭销售票制度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我国煤炭供应总体走势。

其一,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政策。2007年3月10日,山西省政府通过并公布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要求从公布之日起,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原煤开采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2007年全省统一的适用煤种征收标准为:动力煤14元/吨、无烟煤18元/吨、焦煤20元/吨。山西省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与以往征收的能源基地建设基金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征收主要反映在销售环节,而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反映在生产环节。面对政策性增支因素客观上加大的煤炭销售成本,山西省的煤炭生产企业将会在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协议定价中积极争取、努力消化。

其二,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及其治理工作对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而在山西省这个原煤产量较大、乡镇煤矿较多、小煤窑相对猖獗的地区,近几年的原煤生产总量一直存在被低估现象,如果这部分非安全生产的煤炭产量因为安全生产治理工作得以消除,未来一段时期,山西省很有可能会暴露出煤炭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将拉动产地甚至全国煤炭交易价格的上扬。事实上,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一季度、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2月份和今年9月份以后沿海地区甚至全国出现的几次煤炭价格大幅度波动过程,无不与同期山西省发生的重大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相关。煤矿安全生产及其治理工作对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预计在2008年仍然将得到体现,只是对煤炭供求关系冲击的大小问题。

其三,使用统一印制的煤炭销售票的政策。2007年9月5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煤炭销售票使用管理办法》,从10月1日起,由山西省统一印制的煤炭销售票将随煤炭流转,以此防止非法生产的煤炭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

其四,煤炭资源整合影响中小煤矿投资和开工。山西煤炭“第三战役”将在2008年-2009年全面展开。中小煤矿资源规划问题的不确定性,必然影响中小煤矿投资的积极性和开工率。

(五)《山西省煤炭企业办矿标准暂行规定》抬高办矿门槛

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进一步提高全省煤炭产业发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山西实际,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企业办矿标准暂行规定》(晋政发[2007]45号)。从影响煤炭投资和资源开发角度看,该《规定》抬高了办矿门槛。

从生产设计规定看,煤矿建设要与矿井设计规模相配套,不得批小建大。未经省级及以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提高矿井生产能力;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受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限制的,不得低于60万吨/年。现有生产矿井经改(扩)建后生产能力不得低于30万吨/年。新投产矿井原则上3年内不准进行改扩建;新建矿井、改(扩)建矿井应当实行机械化开采,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和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

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块,推广应用短壁综采采煤工艺,薄煤层推广应用刨煤机,淘汰炮采采煤工艺;大型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100%,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80%以上;中型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80%以上,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60%以上。

从资源保护看,开发煤炭资源应当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禁止越层越界开采和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的行为。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新开办开采稀缺和特殊煤种的煤矿必须实行国有控股。稀缺和特殊煤种目录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正确理解和把握煤炭产业政策取向

进入新世纪,煤炭行业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煤炭供需基本平衡,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增加。

全国原煤产量由2001年的13亿吨增长到2006年的23.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2亿多吨,年均增长12.85%,实现了煤炭产运需基本平衡,同步增长态势。煤炭进出口交易量不断增加,国内外煤炭市场的融合度增强。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9012万吨,进口266万吨,进出口交易总量9278万吨。2006年我国煤炭出口6330万吨,进口3825万吨,煤炭进出口交易总量达到了10155万吨,较2001年增长了9.5%。

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市场供需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煤炭市场体系逐渐完善。2006年,政府取消了对电煤价格的临时干预性措施,2007年基本形成了企业自主衔接、协商定价机制。煤炭市场活跃,企业效益增长。煤炭价格呈现恢复性上涨,煤炭企业效益增加。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676亿元,大型煤炭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煤炭科技进步加快,一个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社会广泛参与、国内外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2006年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达到86.4%,工作面单产46597吨/个·月,同比提高了2649吨。2006年,安全高效矿井221处,煤炭产量7.05亿吨,人均效率超过18吨/工,单井利润1.57亿元,百万吨死亡率0.06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超过

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政府通过不断加大煤矿安全治理力度,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自2004年5月开始提取煤矿安全费用以来,原国有重点煤矿已累计提取安全费用400多亿元,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了煤矿安全形势的稳步好转。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860下降到2006年的2.041,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由1.390下降到0.626,分别下降了65.17%和54.96%。

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健康发展一直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构建新的煤炭工业体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将在完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调整煤炭资源税,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等方面探索更加科学和更加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必将对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加大了煤炭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了煤炭资源规划开发与开采行为

一是强化了国家煤炭资源的开发规划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分两批发布了全国45个煤炭资源规划区,组织编制了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提高我国煤炭持续稳定供应能力作出了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

二是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以深化煤炭资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建立开发成本合理负担制度为核心,率先在煤炭行业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提出要严格执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健全资源开发

成本合理分摊机制,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关系,按照“取之于矿、用之于矿”的原则,加大对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是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的老矿区接续发展,有利于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在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推行矿权取得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允许4类煤炭资源以协议方式出让矿权。第一类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和为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煤炭资源矿产地;第二类是已设采矿权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产系统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第三类是经省(区市)政府同意,并正式行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大型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第四类是国家出资为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找矿项目。这些政策规定对优势企业扩大规模、接续发展获得后备资源十分有利。

四是国家建立地质勘查周转金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煤炭资源勘查的投入,形成多渠道的资源勘查投资机制。对一次缴纳矿业权价款有困难的国有煤炭企业允许分年度(最长可10年)缴纳或折股形式转为国家地质勘查周转金。按有关政策规定,中央地质勘查周转金将重点支持煤炭地质勘查。

五是国家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和破坏浪费资源的煤矿,推行煤矿正规采煤方法。目前,河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小型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炭生产力整体水平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特殊和稀缺煤种矿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路销售与高效利用,有利于保护特殊和稀缺煤炭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效率。

二、加强矿区环境治理,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补偿机制

一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有关政策规定,对于历史

遗留和责任者灭失的煤矿环境治理问题,将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或者全部承担。

二是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煤矿利用煤矸石、抽采利用煤矿瓦斯。有关政策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和油母页岩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达到60%的,给予增值税优惠政策;对瓦斯抽采企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中央财政将按0.2元/立方米(折纯量)的标准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采企业进行补贴,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还可根据当地瓦斯开发利用情况对瓦斯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工作。

三是国家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通过制订专项规划,并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投入配套资金,实施综合治理。煤炭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发展煤炭环保产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煤矿效率和效益。

三、煤炭行业税费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切实落实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近年来,有关部门集中调整了煤炭行业税费额。

一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25%,下降了8个百分点。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增值税改革方案,拟定在中部6个省的26个城市

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煤炭作为采掘业将进入8大行业的试点范围。按照试点政策,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可直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管理办法》,对煤矿企业购置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税额抵免,以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

三是国家逐步调整了煤炭资源税税率。近几年,全国已有22个产煤省(区市)相继调整了煤炭资源税,大幅度提高了煤炭税率征收标准,由调整前的0.5~1.2元/吨提高到2.5~4.2元/吨,炼焦煤资源税率调整为8.0元/吨。提高煤炭资源税,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是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提高了煤矿井下艰苦岗位的津贴标准,使工资分配进一步向井下一线职工倾斜,逐渐形成合理的井下人员与地面人员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四、国家加大煤矿安全治理整顿力度,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煤矿安全政策和措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

一是允许煤矿企业税前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提高了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全国45户重点瓦斯监控煤矿企业平均吨煤安全费用投入达到了20元/吨左右。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装备得到了更新和改造,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抗灾能力增强。

二是加强小型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继续强化小煤矿和非法生产煤矿的治理整顿工作,关闭了一大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全国煤矿数量由2000年的3万处左右下降到2006年底的16465处,煤炭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是强化了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加强煤矿安全标准建设,先后出台了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推进乡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等,加大了煤矿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推进煤炭成本完整化进程,迫使一些投机行为退出煤炭领域,有利于煤炭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提高煤炭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的发展还受到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还存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加大等矛盾和问题,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目前,煤炭行业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炭企业要加强市场形势研究,准确把握变化趋势,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提高应变能力。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煤矿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要做好新建项目的科学论证。坚持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秩序,避免不正当竞争,保持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抓住当前煤炭经济效益较好和国家支持煤炭企业转型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主业负担。要适应煤炭成本完整化改革,健全企业成本责任制,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努力降低企业营运费用。

煤炭企业要注重发挥在煤炭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建立企业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要求的技术开发体系,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和高起点的发展。煤炭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抓住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推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煤炭机械制造企业要以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开发效率为目标的煤矿技术装备设计和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大功率、重型化、智能化技术装备,发展薄煤层、难采煤层的自动化开采技术装备,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和国产研究及适用技术开发,推进

先进技术装备的国产化进程。煤炭科研机构要与煤矿生产企业共同围绕矿井灾害防治、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绿色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煤炭转化和多联产、洁净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和攻关,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科技水平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煤炭工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促进煤炭行业经济转型,实现煤炭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进行不懈的努力。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通过广大煤炭职工的艰苦努力,煤炭工业必将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煤炭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陷入业绩增长与政策性风险的迷局收藏本页【大中小】 2008-7-1 14:56:00 浏览:63

进入【个股诊断】,解读您手中的个股走势!

投资要点:

截至2008年2月,全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40.8%,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66.84%。从一季报披露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盈利表现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第一季,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46%,净利润同比增长80.4%。

从政策导向性来看,2007年,以山西征收"三金"为代表的增支性政策出发点是强调资源使用的有偿性。今年管理层更强调"保证电力供应",对煤炭行业提出"增产限价"的要求。这种"厚电轻煤"的倾向使我们对影响煤炭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政策性风险十分不乐观。

限价政策对各公司今年业绩影响甚微,预计煤炭板块全年业绩增长可以保持在75%以上。但是如果限价政策在未来成为频繁实施的常规性手段,将不利于煤炭企业盈利空间的拓展。出于对未来政策性风险的担忧,我们暂下调行业评级至"同步大势",并且下调部分公司投资评级。

如果刨除煤炭价格长期受限的不确定因素,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一定程度低估。通过比对中美两国煤炭行业的基本面情况,我们发现我国煤炭行业的基本面远比美国坚实牢靠,但目前美国煤炭股估值水平高出我国20%以上。

在个股选择方面,我们建议暂时规避市场煤占比较大的公司,关注以生产其他煤种为主的公司或可通过上下游一体化而分散煤炭价格波动风险的公司。此外,有能力通过行业内整合增加公司资源储备和产量的龙头企业也值得关注。

除目前行业须面临的政策性风险外,还有三方面风险值得注意:

本报告将从估值和成长性两方面入手,评估目前煤炭行业的投资价值。在估值方面,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煤炭股估值水平,以及支持两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基本面因素,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仍有一定估值优势;在成长性方面,带动煤炭企业利润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为产量和煤炭价格,目前煤炭价格面临着严峻的政策性风险。静态地看,限价政策对各公司2008年业绩影响甚微,但却使煤炭价格市场化、合同煤价格向市场煤靠拢等心理预期大打折扣,短期内对市场投资信心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视。今年下半年,煤炭行业将面临业绩增长确定、长期政策风险不明朗的矛盾局面,我们建议短期应谨慎,暂调低行业投资评级为"同步大势"。

一、国内煤炭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2月,全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40.8%,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66.84%。从一季报披露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盈利表现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第一季,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46%,净利润同比增长80.4%。

1.供求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为5.7亿吨,同比产量增速14.6%,大幅高于2007年全年增速6.9%;反观下游行业,对煤炭需求量最大的火电行业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发电量增速为13.4%,低于去年全年水平。

仅从数据上分析,供给量加速上升,下游行业产出增量放缓,似乎预示我国煤炭供给已过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认为表面上的供给过剩是由年初的南方雪灾所造成的。

今年年初,南方多个省区遭受雪灾打击,电煤运输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电力生产供应不足,造成了需求侧增速放缓的假象。从供给侧来看,在雪灾期间,占全国总产能60%的国有煤矿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放弃惯有的春节休假检修,尽力增产以超额保证电煤供应;与此同时,小型煤矿处于停产待检与春节休假状态。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企业,部分小型煤矿不在统计之列,因此,我们估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实际产量增速要低于统计局数字。按安监总局

统计口径(行业运销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速为7.8%,基本复合我们的预计。

2.库存与价格库存:

2008年前三个月,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39亿吨,同比减少564万吨;国有重点煤矿煤炭库存2069万吨,同比降低509万吨。社会库存与煤矿库存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煤炭需求仍然旺盛,煤炭价格上涨并非因囤积居奇导致。

焦煤价格:

年初至今,西山煤电、金牛能源、平煤天安等主要炼焦煤生产企业多次提高焦煤价格,累计提价已达500元/吨以上。最近已有部分焦炭企业为降低成本开始限产,寄望抑制焦煤需求,已达到压低焦煤价格的目的。

我们认为炼焦煤作为市场化较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煤种,其本身的稀缺性(储量少、不集中)

是推高其价格的内在原因,下游焦炭与钢铁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移能力也使焦煤价格上涨十分顺畅。目前国内焦炭行业集中度不高、独立炼焦厂规模不大,在限产行动上很难达成共识,难以对焦煤价格产生大的影响。发改委近期发布的限价政策只涵盖了电煤,焦煤暂未涉及,预计今年下半年焦煤价格仍将稳中有升。

动力煤价格:

动力煤价格问题在下文有专门论述。

二、煤炭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1.政策导向性发生变化

2007年,以山西征收"三金"为代表的增支性政策频繁出台,推高了煤炭销售成本。2008年以来,去年的新增政策性成本开始通过煤炭提价而向下游转移:电煤合同价格平均上涨幅度超过10%,市场煤价格更是一路攀升,指标性价格秦皇

煤炭资源税调整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2007-07-03

有资料统计,山西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2724.99亿吨,占到全国三分之一,产

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来自山西。山西煤炭的储量、产量和销量均为全国之首。另外,全球焦炭交易额的近一半也来自山西。而且,山西的煤品种全、质量优,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之一。这种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煤炭产业在山西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本文从煤炭资源税调整的背景和其现实意义出发,结合山西省目前发展煤炭产业相关政策,详细探讨了煤炭资源税调整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煤炭资源税调整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煤炭资源税调整的背景

提高煤炭资源税这一政策调整缘于2003年10月中旬,山西省政协委员张岗望提出的“适当提高煤炭资源税适用额”等三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该建议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政司的负责人2003年8月份赴临汾进行专题调研,并深入到企业倾听意见。2004年年底,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文,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对山西、内蒙古、青海等省(自治区)的煤炭资源税额进行调整,结束了煤炭资源税额20年不变的历史。这次煤炭

资源税的调整主要是针对以下问题。

1.现行的煤炭资源税功能不健全。这体现在税额幅度小,税收定额低,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和保护资源。另外,还缺乏补偿功能,不能体现煤炭开采社会成本内在化和建立补偿机制的要求,也不利于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财政优势。

2.从资源节约角度,我国目前煤矿开采浪费和破坏严重,由于资源税的计算以产量而不是储量为基数,许多企业难以抵挡利润的诱惑,往往采取“掠夺式”开采,致使矿难频发的同时,煤层也被严重破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这意味着实际储存100万吨的煤矿,有的只开采了10万吨就被废弃,还有90万吨被白白浪费。山西煤炭资源平均回采率虽然比过去有大幅度提高,但仍不理想,

只有40%。

3.从安全生产角度,由于煤炭资源税税额幅度小,税收定额低减少了煤炭资源的使用成本。同时在市场强势需求拉动下,煤炭价格形势看好,使得煤炭生产企业往往只注重煤炭产量,而忽视煤炭生产条件,尤其是煤炭生产安全。

(二)煤炭资源税调整的现实意义

我国资源税有两个基本税种,分别为级差资源税和一般资源税。前者是国家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于资源条件的差别所取得的级差收入课征的一种税;后者是国家对国有资源,根据国家的需要,对使用某种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取得应税资源的使用权而征收的一种税。调整资源税税额,将使资源开采企业税收负担水平更趋合理。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目前资源税税额偏低和税负持续下降带来的矛盾,进一步发挥了资源税调节资源级差收入的作用,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更加珍惜和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资

源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的转化,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把其进行归纳表现为以下四个有利于:一是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利于国有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配置。二是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利于合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三是煤炭资源税调整,资源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优势能够显现。四是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利于合理调节税费结构,有利于煤炭企

业健康发展。

(三)煤炭资源税调整的山西效应

2004年年底,山西省煤炭资源税税额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一律调整为吨煤3.2元。2004年全年山西煤炭资源税为6.48亿元,而2005年1~4月份,山西省煤炭资源税完成6.16亿元,同比增长了175.66%,几乎翻了两番,增收额达到3.92亿元,税收杠杆调节作用凸显。山西省地税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提高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是为了保护煤炭资源,规范并壮大煤炭产业,提高资源税税收收入。同时,由于煤炭价格已经很高,资源税在其中的占比很低,此举

不会推高煤炭价格。

事实证明,山西煤炭资源税税额自2004年年底调整后,对组织煤炭资源税收入,调节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西煤炭“贡献大、收益小”

的矛盾。

二、煤炭资源税调整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影响

(一)对煤炭产业生产能力的影响

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助于煤炭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是2004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上提出的,这是全省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决策,是山西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思维,是山西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又一次升华。煤炭资源税调整主要是有利于调节煤炭资源的级差收入,规范煤炭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竞争秩序,还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形成煤炭生产的良性循环。

1.级差收入的调节,提升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煤炭资源税调整通过调整煤炭资源的级差收入,可以使煤炭资源的禀赋条件优势进一步显现。通过对于不同资源的开采条件的税收差异,体现出由于资源开采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地租,使得开采条件好的煤炭生产企业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开采条件较差的煤炭生产企业有能力改善开采条件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起到规范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竞争秩序的积极作用,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并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

2.财政收入的投资效应提升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的财政收入,投资于煤炭技术领域,如洁净煤技术、煤气化、煤液化等先进技术;交通运输领域,如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输煤站场建设等。同时还可以补偿由于煤炭生产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环境污染等。而煤炭技术的革新,一方面有助于生产能力的提高,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另

一方面交通运输的改善可以缓解煤炭供应瓶颈,提高煤炭供给效率。

(二)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1.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近期影响。总体上看,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对山西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近期影响并不大。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资源税上调额度并不大,在煤炭生产成本中比重较小;另一方面在于较高的煤炭价格,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成本的上升而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也相应提高了煤炭供给能力,所以近期内对山西煤炭产业经济效益影响并不明显。

2.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长远影响。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对于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更多是长远性的,这主要在于煤炭产业内部生产结构的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投资效应的发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当煤炭产业内部生产结构优化得以实现和财政收入的投资效应充分发挥的时候,山西的煤炭产业将是一个高附加值,节能高效性产业,将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对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将使得煤炭产业内部生产结构实现有效整合和煤炭生产企业生产竞争秩序的规范,必然影响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阅读的文献资料,本文认为山西煤炭产业将沿着能源型、节约型、清洁型方向发展,即高效能源、高回采率、洁净煤生产,有利于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煤炭企业生产将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即通过煤炭企业生产有效整合,有利于增强山西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变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为煤炭经济优势。

三、面对煤炭资源税调整的对策建议

1.加快煤炭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带动煤炭产业发展。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根据煤炭资源储量、开采条件、生产开发现状、开发建设潜力、市场销售及运输条件等因素,国家规划确定在全国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其中,在山西省境内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我们要结合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本要求,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山西三大煤炭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形成煤炭产业集群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

2.强化技术强煤强省的科学理念。技术进步是一切工业文明的显著标志。山西有着较长的煤炭工业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本。我们在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强化技术在煤炭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搞煤炭先进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主要有深层煤开采技术、煤气层利用技术、煤产品转化(煤气化、煤液化)技术以及洁净煤技术等。

3.进一步理顺国家、地方政府、国企、民企产权关系,保护资源,调节收益。国家、地方政府、国企、民企的产权关系的明晰是煤炭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清晰的产权才可以明确国家、地方政府、国企、民企在资源使用上的关系和受益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理顺国家、地方

政府、国企和民企的产权关系可以改善我国目前资源税利益分享格局,即资源所有

者国家获利最少,地方其次,企业最多的不合理格局。

4.为资源税的合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根据我国资源税的规定,税率由中央制

定,税收归地方财政,也即地方政府在资源税调整方面有极大诉求。资源税的使用,

是由地方政府自主决策的,它的使用合理与否是关系资源税调整所带来的财政投

入效应的关键。为保证资源税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资源税使

用机制,使资源税的增加能体现对于资源使用效率和环境的改善。具体讲,也就是

要明确资源税的投资方向和使用方法。从前文对于资源税的财政收入效应分析可

见,资源税增加的财政收入主要投资于煤炭技术,投资于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补

偿由于资源的使用而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三个用途。

用战略视角认知煤炭企业面临的十大挑战煤炭新闻来源:中国研磨网发布日期:2009-10-1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今国煤炭企业正处于经济效益不错、发展势头良好情形之下,我们切记不可得意忘形,应从更高、更深、更远、更新战略视角去分析问题,认识危机,把握趋势,迎接挑战。据此,我们成立专项课题研究小组联系当前有关趋势信息,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从现实到未来对国煤炭企业面临十大挑战进行分析,以引起各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高度关注警觉,未雨绸缪予以积极应对。

一、新能源蓬勃发展对传统煤炭产业形成巨大冲击挑战。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而非石油危机,但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却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高度,给予加速投入。美国政府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会创造一个全新能源产业,增加数百万就业岗位,而且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制高点产业重大战略行动。谁能新能源战略竞争取得优势,谁就可以一场产业革命充当世界科技“领跑者”、经济发展“火车头”以及国际新标准制定者。

国家有关研究机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未来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点。正制定新能源振兴规划将把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约达80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将约达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约达2000万千瓦。为此,国家将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投资,对新能源项目实行项目支持、财税价格补贴、成本与风险分摊机制等多种优惠政策;健全新能源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设立新能源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重视传统能源行业改造升级。

综上所述,按规划到2020年全国仅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就形成约2.5亿千瓦装机容量巨大规模,折合约6.25亿吨煤炭发电量。不难看出,国家政策导向激励规划强力实施之下,今后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实现大规模快速发展,国家能源结构新能源所占比重定会逐步上升,新能源将不可避免替代部分煤炭能源,减少煤炭需求量,这对煤炭企业煤炭主业大发展提出了新压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对煤炭企业形成巨大影响挑战

所谓低碳经济,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能源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利用,其核心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观改变,发展低碳经济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全球性革命。

低碳经济国际经济发展一种新趋势,也国未来经济发展一个战略方向。共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任务。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强调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新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低碳化”将我国新经济发展方式目标体系组成部分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履行国际责任需要,避免国外对国实行“碳关税”需要,也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生活质量必然选择。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占70%左右,而煤炭生产、消费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碳排放。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以至对人类生存影响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问题。目前,美两国碳排放居世界前两位,而且国碳排放量还增加,国家承受减碳压力很大。根据我国处于发展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基本国情,我们要按照“稳碳、减碳、低碳”顺序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家有关机构情景研究表明,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53.6亿吨标煤,2050年达60亿吨标煤,届时,预测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31.3亿吨碳33.8亿吨碳。而煤炭仍将国能源消费主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发展对煤炭企业而言,责任空前加大,节能减排任务会愈加繁重,煤炭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严峻考验。为此,未来煤炭开发利用过程,应遵循“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度利用”原则,大力发展煤基多联产技术,尤其大力推进洁净煤炭技术创新,真正将煤炭高效、洁净转化成为现代生产、生活安全使用动力。

三、国家煤炭新布局对煤炭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挑战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较长时期能源战略格局两个最基本事实:一国属于富煤、贫油、少气并且较长时期内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基本事实;二国煤炭资源赋存格局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而煤炭市场消费格局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基本事实。从国煤炭版图变化可以看到,无论从近十年新勘探发现煤炭储量布局,还大举新开发煤矿所迅速形成巨大产能布局,国煤炭生产战略集聚地主要山西、内蒙、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这些地区将国煤炭生产主战场,其产量全国总产量所占比重约为三分之二,并且会越来越大。而华南、华东等地区由于煤炭储量少,前期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其产量会持续减少。

同时,随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必将极大促进国家铁路网络加快建设(上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加快了公路网建设,这些金融危机国家将加快铁路网建设),尤其新疆出疆运煤铁路晋北到山东省日照港运煤铁路、蒙东到秦皇岛港等若干运煤铁路新干线建成后,整个国煤炭供需区域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与变化,这种格局不久(快者三年、慢者五年)就会出现,届时,华东地区煤炭企业必将面临来自西部、北部大量优质廉价煤炭巨大挤压与冲击。

这种情况昭示:各级政府各煤炭企业应及早认清国煤炭产业新布局,坚持以战略思维大手笔决策,尽快调整煤炭企业发展战略,集力量进军煤炭储量赋富区域,抢占未来国煤炭产业新布局优势地位,实现煤炭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煤炭企业产生深刻影响挑战

近年来,煤炭工业发展日益受到党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旨促进煤炭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密集出台,煤炭产业相关政策未来取向基本清晰,主要方向:煤炭资源管理政策向有序有偿方向发展取向;煤炭税费制度改革将增加政策性成本取向;煤矿生产与经营准入政策提高行业门槛取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政策为煤炭企业带来新发展机遇取向;煤矿安全政策立足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取向;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将逐步健全完善取向。

尤其要关注近日列入2009年有关煤炭产业政策计划目录。国务院以国发(2009)26号文下发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通知》文件。这个文件分十三部分对2009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作出全面系统安排,其涉及煤炭产业及相关产业政策重点两个方面:第一,有关煤炭产业方面新政策包括,完善煤炭成本构成,反映开采、经营过程资源、环境安全成本;研究制订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等。第二,有关煤炭关联产业方面新政策包括,一电力方面电价改革,建立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适应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减少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推进大用户直接购电双边交易试点等。二理顺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三建立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四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环境治理挂钩浮动费率机制。五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考核体系。;六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等等。

这些政策取向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密切跟踪了解,以便学习贯彻执行,及时调整适应,减少走弯路,努力从各项政策寻找利企发展机遇,从运用政策获得企业生产力。

五、产能过剩问题对煤炭企业产生冲击挑战

前几年市场利好形势刺激下,国家政策导向下,自2001年以来煤炭企业快速扩张建新矿、建大矿,电力企业凭借强大经济实力、产业关联优势国家政策支持,大举进入煤炭行业开发建设新煤矿,民营企业凭借灵活机制积极介入煤炭产业开发煤矿等。多行业涉足煤炭产业,据统计,全国有16个行业投资办煤矿。其,五大电力集团投资办煤矿步伐大、速度快。华能集团2010年煤炭产量将超过6000万吨,华电集团通过控参股2013年煤炭产能将超过1亿吨,电投集团2010年煤炭产量将达到7000万吨,大唐集团2007年就开始总地质储量约211亿吨12个煤矿项目前期工作。据推算,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煤炭年产量将参控股3亿吨左右,相当于电力耗煤总量20%。从而多方促使煤炭产业驶入超常规发展轨道。由此产生结果,一方面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煤炭企业产能。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或减缓时,已经形成将要形成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就凸现出来了。

产能过剩一般有长期产能过剩、阶段产能过剩结构产能过剩三个问题。长期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国尚不存,目前及相当时期国主要表现为煤炭阶段产能过剩煤种结构产能过剩问题。当前最直接煤炭产能释放来自两个方面,一小煤矿整顿改造后开禁生产,其产能规模约达几千万吨(主要山西、河南两省小煤矿);二一批新建大型(300、500、800万吨)特大型煤矿(1000、1500、2000万吨)将陆续建成投产,其产能规模将达到数亿吨,为此各煤炭企业将不得不应对由于煤炭阶段产能过剩煤种结构产能过剩所带来冲击。

六、电价市场机制变革对煤炭企业产生影响

所谓市场机制变革,主要指煤炭第一大用户电力价格变革,以致可能影响电煤价格问题及市场销售问题。

日前央推出“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通知”,意味将由国家统一规定电价,变成用户电企自订价格,另向电网公司付服务费,并付小量政府性基金费用。直购电办法规定凡用电量大至电压等级达110千伏工业大户都能参与。用户与电企可以签1年或以上合同。而用户向电网公司付服务费时,110千伏折扣为10%,220千伏折扣则为20%,电压等级愈高压折扣愈大。此次用电企业购电价格由直接交易价格、电网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三部分组成,其直接交易价格由大用户与发电企业自主协商确定,电网输配电价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尚未建立情况下,原则上按电网企业平均输配电价扣减电压等级差价后标准执行。这种直购政策可使发电企业用电大户都有了自由选择性,实现双赢。同时,电价改革突破也必将对电煤价格随市场浮动产生重要影响。

七、煤炭企业战略不明晰对未来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为什么说现时煤炭企业战略不明哳呢?这里面有三个原由:一前几年大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制定了自己发展战略,但现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冲击,这种情形之下,不少煤炭企业战略出现了大部、或部分不适应;二部分煤炭企业原来制订战略就很不完备,现一遇到外部环境新变化,就更不完善,更加不适应了;三个别煤炭企业一直就没有战略,长期把规划甚至把计划当作企业发展战略,还有把企业领导人思路当作战略,发展方向及目标朝定夕改、多变调整等等。所谓战略不明哳主要:一则煤炭企业战略方向不明哳,不清楚自己企业现、将来什么价值定位?区域发展本企业经济规模挡次、效率效益挡次、市场占用挡次、企业文化品牌挡次综合社会责任形象挡次等如何?二则不清楚本企业主营业务、主体产业?往往人云亦云跟风选主业,主业多变不定。三则有主体产业虽然定了但主导产品则多变不定,产品市场需求空间不明。四则有企业虽然有战略,但推进实施不力,缺乏一贯性,特别不能审时度势,适时评估,作出调整,错失发展良机等。

八、煤炭企业管控体制不适影响其健康发展

我国煤炭企业经过近十年快速发展,当前煤炭企业结构及发展状态:一煤炭企业尤其大型煤炭集团规模迅速扩大;二企业内部出现煤炭产业与数个非煤产业并存产业多元格局;三形成国有独资多方投资结合产权多元企业;四多数煤炭企业尤其大型煤炭企业己经走出本区、本部生产经营圈子,实现跨地区、跨省区、跨国经营。

上述状况造成煤炭企业传统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己远远不适应了。主要表现:一组织管理体制设置不合理;二各层职能划分界不明确、不适当;三工作流程不顺畅;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业务素质不适应等,这种情况必将影响制约煤炭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九、煤炭企业运行流程不畅影响其高效发展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或许还没有察觉到,企业运行秩序混乱,效率、效益不高,其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企业内部运行流程梗塞不畅造成。企业运行流程不畅及结果表现主要四个方面:一决策流程不畅造成结果:决策不及时,决策不科学;二管理流程不畅造成结果:工作关系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专业:姓名: 摘要: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全球煤炭行业和我国在前十几年里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煤炭的开采,安全,供需,管理,运输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煤炭的主要特征也充分显露出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水平低,资源分配差的现状。近期随着经济低迷煤炭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使一些煤炭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本文分析当前煤矿行业概况,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未来任务。 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前景分析 一、国内煤矿行业概况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目前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 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 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我国煤炭1000米以 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我国各省市煤炭储量分布

疆18037.3 全国45521.0。 煤炭做为一种经济性的能源资源具有一定竞争力,煤炭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煤炭需求仍然在保持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今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2、供给:供需总体平衡。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出口量减少,进口煤增多,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我国约90%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的发展不容乐观。分析如下: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根据显示,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亿吨和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据煤炭市场分析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其它%。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2007年前三个季度,主要耗煤行业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都远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随着电力新投装机容量进入高峰期,建筑施工逐步进入高潮,水泥及其它建材产品产量和钢铁产量都将较快增长,煤炭总需求高增长势头将得以延续。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快于煤炭有效供给的增长。 中国去年增加了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 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现代的煤炭行业,1998年以后,在进一步放开煤价,让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了对煤炭总量进行宏观调控、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改善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有:以关闭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政策;鼓励煤炭出口政策;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制度政策;企业下放后,所得税全额交给地方财政,用于困难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企业利润不再上缴和划转,由此产生的亏损补贴缺口,由中央财政增加亏损补贴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关于煤炭行业形势及发展心得体会

关于煤炭行业形势及发展心得体会进入2016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继续放缓,煤炭工业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煤炭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为艰难;通过学习煤炭行业形势发展,使我进一步对当前的煤炭形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我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煤炭占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3%,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2%。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过多依赖石油或天然气是不利的,因此,一直以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在70%左右,在新的替代能源发展成熟之前,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动摇。虽然煤炭是我国的能源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近些年来在煤炭需求放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控制煤炭总量难度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急转直下,产销量下降,库存居高不下,市场价格出现持续下跌,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利润大幅减少,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据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短期内煤炭市场的供需仍然难有根本性转变,全行业普遍认为煤炭行业低迷的现状已成常态化。这种“常态化”是煤炭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必经的时期,供需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还需要

一段时间才能到来。这需要强有力的相关行业政策和煤炭企业加快自身转变,煤炭行业才能可持续的发挥能源支柱作用。具体应从一下四个层面解决问题: 一是政府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退出过剩产能,解决人员安置问题,转移优势产能。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体系逐步完善,各部门、各地方陆续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地方政府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推进阶段。 二是区域优化布局,东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矿井推进精采细收;中部推动兼并重组,控制开发规模,提高开采效率;西部对已接续的开发项目,应根据市尝转化输送条件,适度开发煤电一体化项目。 三是煤炭行业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推动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煤炭循环经济是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佳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可以说,煤炭企业要想进一步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方向。 四是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煤炭科技和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同名18249)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同名18249)

平顶山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姓名:陈璐班级:会计一班学号:10080101101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煤炭消费量还将持续增加。考虑到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控制PM2.5 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明显下降。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限制粗放型经济对煤炭的不合理需求,降低煤炭消费增速,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2015 年消费总量宜控制在39 亿吨左右。瓦斯、水害、地温、地压等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严格,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东中部煤矿转产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难度大,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任务艰巨。 2.平顶山市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1).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 辖二市、四县、四区。平顶山矿区的煤炭资源包括平顶山煤田、韩梁煤田、临汝煤田、禹州煤田的黄道矿和登封煤田的暴雨山矿区, 含煤面积1374km2, 总储8.39Gt(总吨位), 其中国家统配煤矿平煤集团开发区域的储量, 占全市总储量的86.53%。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平顶山矿区煤炭品种齐全, 煤质好, 开采技术条件优越, 又临近南方缺煤省份, 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 平顶山市原煤产量一直在河南省保持第一位。平顶山市开采的原煤除部分销往外地外, 主要用于发电、炼焦、建材、工业锅炉、取暖和民用 2010年1—12月我国原煤产量

比增长12.7%。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15亿吨,同比增长10.5%。2011年上半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17.1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08亿吨,同比增长13.6%。煤炭运量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1.1亿吨,同比增长13.2%。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8.3%。 二、对于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呈现参差不齐、相对较低的特点,中小型煤炭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但行业内的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属于中等偏下,而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根据煤炭“十一五”规划,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仅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则高达100%。我国尽管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已实现了国产采煤装备的大型化、系统化、现代化,主要煤矿区已基本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高效、安全生产,但从实践看,国产综采装备在整体可靠性、自动化程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采用传统的辅助运输方式,与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综采综掘的现代化系统很不匹配,存在用人多、效率低、事故率高、设备周转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近年来,世界煤炭行业技术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勘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大功率电牵引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报告编号】:260024 【出版机构】: 中研华泰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产业经济研究院报告每个季度更新,我们的客户将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后期可以续费。行业研究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预测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公司、市场、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营销能力。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最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 第一章煤炭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1 第一节煤炭行业的概念与分类 1 (一)煤炭行业的定义 1 (二)煤炭种类特点及用途 1 (三)煤炭产业链分析 2 (四)煤炭的应用特点及要求 5 第二节煤炭行业基本特征7 (一)煤炭行业的管理体制7 (二)中国煤炭行业监管体制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制分析8

(三)中国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1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12 (五)煤炭行业的经营模式13 (六)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3 第三节煤炭产业政策分析14 (一)煤炭产业政策整体情况14 1、《煤炭产业政策》14 2、《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1 3、其他相关政策35 (二)国外煤炭资源法制建设分析40 (三)深化煤炭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分析47 (四)煤炭行业整合与重组的政策分析50 (五)直购电模式对电力、煤炭行业的影响54 (六)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55 (七)中国提出煤炭行业淘汰产能具体目标59 第四节2017-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6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61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61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62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65 四、恩格尔系数67 五、工业发展形势68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70 (二)煤炭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研究71 (三)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煤炭行业的影响73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煤炭生产相关的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以及生产事故现象十分突出,因而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框架,继而又提出了实现科学采矿的学术观点.本文从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内涵与框架、采动岩体结构理论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以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和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等技术开发成果,综述了在突破传统采煤技术理念上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政府应履行的职能以及国家立法等方面对今后相关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中国煤矿绿色开采关键层理论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煤炭资源主关键层采动岩体工作面推进 【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同时,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凸显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至今,与我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同样十分严峻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也亟待从煤炭开采的源头去解决.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去年增加了1.02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集团华能集团,计划购买华北地区的煤矿股份以确保其燃料供给,其计划在华北地区锁定3000万吨煤的供应。中国神华除了国内的矿产购臵外,计划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购买煤矿资产。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预计未来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的趋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2004年7月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须获得政府配额,只有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才能申请并取得煤炭出口配额。目前全国只有四家企业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由于进出口关税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预计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亚太市场主要动力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一、十载高歌恍如梦 2000年的时候,地矿行业很多地质工作者正想着如何抛下自己平生所学,逃离体制内,下海经商。此时的地矿行业已经冷清了十余年,整个行业人才、技术、装备已大大萎缩,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信心。多数地矿类院校不喜欢冠以“地质”二字,纷纷更名为××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或者××经济学院。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样发展下去。200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儿,一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二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两件事儿对日后中国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朱镕基总理力推的中国经济改革逐渐发力,全球经济一体化日渐深入,为中国全盘承接全球产业大转移,打造“世界加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中国经济步入了“和谐号”高速列车时代,中国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出口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一夜之间,中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 紧接着,中国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东部地区县县通高速。2003年至2014年,中国铁路里程从7.3万公里增长到了11.2万公里,增长50%。人均住房面积从2003年的不足17平方米增长到了目前的36平方米,实现了人均住房面积的翻番。民用汽车保有量从2421万辆增长到了1.54亿辆,增长了4倍。2014年,世界上

85%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产自中国,中国有28种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2003年至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从19亿吨增长到了39亿吨,石油消费量从2.7亿吨增长到了5.0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从350亿立方米增长到了1708亿立方米,钢铁消费量从2.6亿吨增长到了7.7亿吨,铜消费量从308万吨增长到了983万吨,铝消费量从518万吨增长到了2195万吨。一眨眼的功夫,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矿产资源消费量连续翻番,十年高歌,恍如一梦! 二、千座矿城夜笙歌 由于矿产资源需求短期内迅速增长,全球矿产产品市场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矿产品价格急剧飙升! 高速增长的矿产品价格,带来了高速增长的开发力度。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矿种、所有的矿山都是暴利!只要开矿,就一定赚钱!一场矿业盛筵,就此拉开了帷幕,一时间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矿权,成千上万座矿山,成千上万座矿城,成千上万个矿老板,矿业蓬勃发展,矿产资源产量快速增长。 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矿产资源产量直线增长。煤炭产量从18亿吨上升到了40亿吨,天然气产量从362亿立方米上升到了

煤炭行业前景和优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煤炭行业前景和优势 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全 国32 个省中除上海之外都有煤炭分布,但区域分布不均衡,总体特征是北多 南少,西多东少,山西和西北地区最丰富,根据国土资源部《2006 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止2006 年底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资源储量11597.79 亿吨,资源量8262.79 亿吨,基础储量3334.8 亿吨,储量1825.39 亿吨。从地理分布上看,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 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 6 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 资源量的50%左右。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0%以上;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由于近年来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煤炭价格的上涨,进而刺激了煤炭 工业的进步,扩张和发展。从而使得2002 年以后的年产量逐步提高。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既有技术优势也有不 足 (1) 煤炭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上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高分 倍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 技术应用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 了资源保障。深井,厚冲击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钻井法、冻 结法两种凿井技术,基本解决了近600 米厚松散冲击层的矿井建设难题,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 (2) 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煤炭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1)

浅谈煤炭企业目前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萎缩,煤炭形势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并形成重大拐点,现就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如下: 一、目前现状之分析 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炭能源经济形势整体呈现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软、煤价直线下滑、资金严重缺乏,煤企亏损面急剧扩大。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价格低位运行已成常态,行业面临生存危机,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煤价下行压力巨大。 “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累计达到2.4万亿元,新增产能26亿吨,且有11亿吨的在建设项目,积累的大量产能将在“十三五”期间集中释放。2014年全国产煤40亿吨,净进口煤炭5.2亿吨,消费36.1亿吨,库存3.9亿吨。而消费方面由于国家大力化解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强度,煤炭消费量将逐步下降,煤炭产能过剩矛盾将更加突出。短期内煤炭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结构性

过剩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需求平稳与供应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造成了煤价下行压力十分巨大,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 (二)行业生存压力巨大 一方面,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银行为规避风险,近年来除规模高效企业外,一般不予以融资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煤炭产业景气度持续下行,过去对煤炭采掘项目趋之若鹜的社会资金,对煤炭项目逐渐敬而远之,只抽资不注资,导致煤炭企业资金更加紧张,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受市场影响,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承兑汇票的比重不断上升。有些煤炭企业货款回收中银行承兑汇票比例超过70%。随着煤炭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各大银行纷纷下调煤矿信用等级,导致煤炭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银行断贷、债券发行受阻也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煤炭行业盈利前景不被看好,银行均要求上浮新增贷款利率5%~20%,企业财务成本不断上升。行业低迷对国内煤炭企业造成冲击较大,大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和现金获取能力显著下降,高负债率带来的财务费用的攀升将对企业利润空间形成进一步挤压,现金流的紧张将进一步推升企业外部融资需求,同时融资难度和成本也明显上升。财务费用大幅提升,继而导致负债率居高

煤炭行业月度分析报告文案

第一部分2005年三月份我国煤炭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12005年三月份我国煤炭供给情况分析 1.1.1 煤炭供给总量分析 2005年煤炭供应总体上仍将呈现偏紧的局面,但价格上涨幅度将缩小,预计全年价格增幅大致在5%-7%之间,明显低于2004年。煤炭产量虽然仍会增长,但短期难以达到需求增长的速度,且发展后劲不足。预计2005年全国煤炭需求量为20.4-21亿吨,比上年增加1.4-2亿吨左右 2005年3月份煤炭市场以平稳运行为主,供求紧关系有所缓解,煤炭价格涨幅将进一步下降。1月份全国流通环节原煤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2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9.13个百分点,比去年年底同比上涨指数下降了2个百分点。 2005年前三月,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23亿吨,同比增加4510万吨,增长了13.5%。 表1-1 2005年月度原煤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年一季度,煤炭主要消费行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各类煤炭企业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努力保证供应, 全国原煤产量42328万吨,同比增加4509万吨,增长11.9%,原煤产销率达100.2%。 一月份煤炭行业同比增长超过30%的主要原因为春节因素引起的2004年1月基数过低所致。但也不能排除煤价高涨,煤炭生产企业生产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6.9%,主要用煤行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国火力发电量增长11.2%;粗钢产量增长22.9%;平板玻璃产量增长15.9%;合成氨产量增长10.5%;焦炭产量增长33.8%。主要用煤行业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拉动全国煤炭销量快速增加。1-2月,全国商品煤销量25032万吨,同比增加2989万吨,增长13.6%。煤炭销量增幅是产量增幅的两倍,前两月煤炭的快速消费使得煤炭产销率超过了100%。2月末,煤炭库存1亿零500万吨,比年初增长1.4%。电煤售价185.16元/吨,比去年底提高11.8元/吨,涨幅6.8%。 3月份进入煤炭销售的淡季,煤炭价格产生小幅度季节性回落。 图1-1 2005年月度原煤产量

最新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十大态势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 十大态势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十大态势 关键词: 煤炭煤炭 2009-9-29君略产业咨询网共有56人次浏览收藏到: 煤炭行业的发展态势有3点含义:一是在全国行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二是目前及未来的动态共性走向;三是具有发展方向的引领性。笔者对当今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归纳为以下十大态势,正确认识这十大态势对煤炭企业管理者把握方向、制定战略和推动煤炭企业实现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1 我国煤炭产业布局正在优化调整之中 我国煤炭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需逆向分布。东部地区多数省区煤炭开发强度较大,使矿区乃至地区的煤炭均衡生产期大大缩短,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大。中国煤炭供应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等主产区,“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加大。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突出。优化煤炭布局的总体思路是“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 (1)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煤炭生产规模应基本稳定在现有水平;河北煤炭生产规模应保持稳定,北京的小煤矿要逐步退出市场,煤炭生产规模下降;江苏、福建、江西煤炭生产规模逐步减少;浙江资源枯竭,近期退出市场;山东的煤炭生产规模基本维持稳定或略有增长,安徽保

持一定的增长水平;河南、湖北基本维持现有煤炭生产规模;湖南、广西逐步下降;广东煤矿退出市场。在煤炭开发过程中,要做好东部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区治理,保护耕地。 (2)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晋陕蒙宁规划区担负着供应本区和调入区煤炭需要。规划新增产能的70%以上分布在晋陕蒙宁4省区,必须扩大开发规模,保障供应。该区地理位置距调入区相对较近,外部建设条件基本具备,近年来煤炭勘查进度快,储备了大批待开发的煤矿,煤炭开发条件好,适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矿和矿井,坑口电站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基本具备,可以扩大开发规模。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煤炭大规模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 (3)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西南区(云贵渝川)的煤炭主要满足本区需要,少量调出到两广和湖南等地。重庆、四川资源不多,开采条件不好,应维持现有生产规模;贵州、云南资源量较多,但开采条件不太好,煤矿自然灾害较严重,煤炭产能过快增长受到限制,同时,两省煤炭主要用于就地转化,输出电力,因此调出量有限。新甘青等省区距离东部消费中心距离遥远,近期煤炭生产主要立足本区需要;青海西南部和西藏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区,要严格控制煤炭生产开发。 2 煤炭行业的战略地位在稳步上升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过去以至未来可预见的几十年内,煤炭仍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