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生问题行为处理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学生问题行为处理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学生问题行为处理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一、案例展示

黄某是某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居班级中游,由于家庭原因,使得他性格较为偏执且易冲动,不易服管。

星期四下午最后一节数学课,上课不一会儿,坐在三组后面几排的几个学生开始说话,先是小声,后来渐渐变大。黄某是说话中的一个。数学老师停下讲课,提醒讲小话的学生安静听讲,不要影响教学,然后继续上课。

可是,刚过一会儿,那几个学生的说话声音又由小变大。数学老师极力忍耐着讲课。一些学生见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数学老师又没有再管,就更放肆起来,说话声越发嘈杂。黄某的声音尤为明显。

此时,数学老师面对纷乱的课堂,再也忍受不了,严厉地说:“说话的,站起来!”

可是,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

数学老师扫视了一下那几个学生,目光触到黄某后,愤怒地说:“黄某,你站起来!”

黄某满脸激愤地盯着数学老师,一言未发,一动不动。

数学老师见黄某这种情况,只好继续讲课。

刚讲了几句,黄某站在座位上又旁若无人地说笑起来。数学老师再也无法讲下去了,对着黄某大吼一声:“黄某,你出去!”

“为什么要我出去?”

“你说话,影响上课!”

“那么多人讲话,凭什么只要我出去?”

“我发现你讲话了,就让你出去,不行吗?”

“我偏不出去,你把我怎么样?我就是和你对着干!”黄某怒不可遏地说。

于是,黄某和物理老师发生了激烈的对峙。班主任闻讯赶到教室,把黄某带到了办公室。

黄某气得眼泪直掉。班主任给他倒了一杯茶,让他坐下,他没有理会。班主任再次对黄某说:“你先喝点茶,平静一下,和我说说你有什么委屈,好不好?”黄某慢慢地说出了事情的大概过程,说:“这回,我不读了,我要和他干一场!”

“我不读了”,这句话马上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升入八年级后,黄某学习十分努力,班主任也看出了黄某的决心和行动,他也向班主任明确表示过,七年级学习用功不足,升入八年级后一定要

加强努力。八年级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均居班级中游,虽很勤奋,但未见提高,时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烦燥、压抑和无奈。对此,班主任对他进行了耐心的疏导。他也对班主任增加了一定的信赖感。

班主任意识到黄某面对学习的压力,潜意识里可能产生了泄气,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发展为自暴自弃。“我不读了”,极可能是黄某潜意识在激动时的无意识流露。他在数学课上说话失控的深层次原因极可能是学习的压力。

针对黄某的性格,班主任表扬了黄某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刻苦学习的劲头,表示了对黄某的关注。黄某慢慢平静下来。班主任又引导他分析了数学课上说话失控的深层次原因,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数学老师的一些不妥之处。

黄某慢慢地感化了,承认了自己当前学习压力很大,因此产生了烦燥、压抑和无奈。班主任趁机引导他分析了自己言语和行为的不妥之处,以及事态如果僵持下去对自己学习的不利。黄某认可了班主任的分析。

“老师想和你一起分解学习的压力,行不行?”班主任真诚地对黄某说。黄某信任地点了点头。“那好,以后心里烦了,你就来找我。今晚睡觉时再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明天就来找我,好不好?”“行。”黄某点头答应。

第二天,数学老师一进办公室就告诉班主任,黄某向他赔礼道歉了。午休时,黄某找到班主任,表示了将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决心,希望得到老师帮助。班主任非常高兴,说:“老师相信你,也会永远帮助你!”

二、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表示,对学生问题行为处理方法的不同,导致结果的迥异。

数学老师的处理,失败原因在于:

1、课堂上不够冷静。刚上课时,该老师对说话进行了提醒,但“说话声又由小变大”时,极力忍耐,但最终还是忍不住了,严厉地让黄某站起来,还大喝让他出去。由此可以看出,在事情的初始阶段,该老师还是冷静的,但在发展阶段,就失去了耐心,愤怒代替了冷静,最终导致了师生的严重对峙。

2、缺乏解读学生情绪发展的意识。该老师在黄某违纪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没有想到应了解分析一下学生说话且不听劝阻的原因,尤其是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激愤也随着黄某说话的加剧而加剧,从而又加剧了黄某的对抗情绪。由于该老师缺乏解读学生情绪发展的意识,未能理智地控制情绪,无形中对黄某说话的加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在处理方式上有错误。该老师针对黄某采取了罚站、赶出教室的方法。这些说明了老师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方法,最终事与愿违。可以这样说,老师错误的处理方

法是黄某说话加剧的催化剂。

班主任处理成功的原因在于:

1、平日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了解比较全面。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平时多下班,多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就十分了解黄某的具体情况,认为他正处在学习的压力期,后来的发展,证明是对的。

2、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具有敏锐的意识。班主任从“我不读了”这句话,马上引起注意,联想到该生的平时学习状态、成绩及近期的情绪变化,意识到了黄某上课说话的深层次原因,这为顺利解决这次事件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3、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班主任针对黄某的性格特点,表扬了他,让学生知道老师非常关注、重视他。这正是针对黄某个性特点进行因人施教的具体体现,这样平静了学生激动的情绪,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班主任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了上课说话的原因,分析了黄某言语和行为的不妥之处,以及事态如果僵持下去对自己学习的不利。这些引导,正是因势利导的具体体现。班主任这种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的工作方法,正是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体现。

4、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班主任把黄某带到办公室后,给他倒了一杯茶,让座于他。在黄某没有理会的情况下,仍然心平气和地劝他喝水,让他把委屈诉说出来。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之后,又跟黄某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分解压力,并强调让他晚上想一想,有什么问题,明天再找老师。第二天,当黄某向数学老师赔礼道歉后,向班主任表示将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希望得到老师帮助时,对学生表示了相信和支持他的意愿。所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这正是新课改下师生关系要求的体现。

三、案例结论

由此可知,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这也是“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的要求。

1、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教师首先应冷静。冷静可以让我们调整好心态。而冲动,往往会做出损害学生人格,不顾学生尊严的事来,让问题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体罚学生的后果。

2、坚持严格、公平公正的原则,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的起因及发展。严格、公平公正的原则既使问题学生受到教育,又使问题行为得到解决,还可使其它学生受到影响。在此原则下,教师应认真仔细分析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知道错误与不足,以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3、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处理问题行为。教师应坚持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的方法,灵活地运用教育机智来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4、在处理中应坚持完全彻底原则。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目的是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在处理

中应完全彻底,让学生真正深刻认识到错误,意识到问题行为对自己将来的危害,帮助他们建立起根除问题行为的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有利基础。

5、在处理中应坚持鼓励与赞扬。解决问题行为后,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和闪光点,一点一滴的进步,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与赞扬,并给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在教师的爱心中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