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第1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目前,由于智能传感器和自动识别技术产品在各个方面的限制,特别是价格的制约,国内还仅仅集中在政府监管、超大型行业(铁道、电力等)安全监管等领域。在物联网发展初期,率先发展政务部门物联网应用,加大政府部门物联网的应用力度,探索物联网的应用模式,制定物联网统一的标准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促进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进而推动物联网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在统一的公共平台构架之上开展物联网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对于改变政府各部门分散开发、孤立发展的局面十分必要。xx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管理也日趋复杂,政府各部门间资源共享、业务协同需求变得异常迫切,以往各部分散应用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运行的需求。目前也只有政务物联网的建设能够承载到大量运行数据,唯有在同一的公共构架下整体推进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资源,共同打造xx电子政务领域物联网应用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发展政务物联网对于政府提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十分必要。依托电子政务基础,提升城市公务管理与服务,实现数据的共享、协同、公开。展开政府、企业和公众多元主体互动的公共事务创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个城市运行城市服务的信息交流的平台。从经济建设走向公共服务,加强公共事务管理、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

1.2现状分析

近年来,xx市有关部门广泛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为全面建设智能xx、感知xx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涌现了以交通流诱导、水务监测、环保监测等为代表的一批应用:市政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停车场空余停车位的自动检测、路面事件检测系统;水文监测、水质监测、供用水监测、灾情监测、水工设施监控系统;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机动车绿标发放与识别系统;食品溯源、动物检疫、血液条码管理系统,等等。但总体而言xx市物联网的发展仍处在"自发为主尚未规范、有所应用未成体系、监测类多智能化少"的阶段。

现状一:物联网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物联网勾勒的蓝图固然美妙,但现实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物联网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物联网发展进程如何?

物联网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并且确实得到重视,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实际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能明确,甚至有的人把物联网和物流搞混。有些企业实际与物联网关联并不大,但是利用物联网提高知名度,达到广告效应,这都是我们对物联网缺乏足够认识的表现。

由于物联网的概念在中国被大肆地放大和宣传,众多与物联网相关的边沿企业纷纷借机上市,在资本市场博取新的收获。但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物联网犹如雾里开花,不知物联网到底是神通广大,还是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其实物联网并不是新鲜概念。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相关概念,但至今仍未真正全部应用。

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建设物联网的过程中将涉及到许多规划、管理、安全等问题。目前物联网应用过程中技术规范不统一、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认知度低、支撑系统不完善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二:大规模的应用还没有开始

任何高科技如果只是给大家勾勒一个美丽的童话,不能变成现实的话,那么技术便失去了意义,更无法为企业带来业绩增长,物联网亦是如此。

目前来看物联网还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的程度,只是一些小范围的试验,而且这些技术都称不上高含量。高成本是妨碍目前物联网应用的原因之一。某高校校长曾举例,如果给图书馆的每本书都加上一个电子标签,通过物联网来管理图书馆固然好,但是这样每本书都要多花两元,那不如多雇用几个员工来管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 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 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 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 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 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 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 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 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了该系统,外出旅行者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开始实现不停车收费、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功能。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三部分: 1)城市智能交通 为了缓解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道路交通相关的服务信息传输到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对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与交通组织优化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人文素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 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第1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目前,由于智能传感器和自动识别技术产品在各个方面的限制,特别是价格的制约,国内还仅仅集中在政府监管、超大型行业(铁道、电力等)安全监管等领域。在物联网发展初期,率先发展政务部门物联网应用,加大政府部门物联网的应用力度,探索物联网的应用模式,制定物联网统一的标准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促进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进而推动物联网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在统一的公共平台构架之上开展物联网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对于改变政府各部门分散开发、孤立发展的局面十分必要。xx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管理也日趋复杂,政府各部门间资源共享、业务协同需求变得异常迫切,以往各部分散应用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运行的需求。目前也只有政务物联网的建设能够承载到大量运行数据,唯有在同一的公共构架下整体推进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资源,共同打造xx电子政务领域物联网应用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发展政务物联网对于政府提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十分必要。依托电子政务基础,提升城市公务管理与服务,实现数据的共享、协同、公开。展开政府、企业和公众多元主体互动的公共事务创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个城市运行城市服务的信息交流的平台。从经济建设走向公共服务,加强公共事务管理、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

1.2现状分析 近年来,xx市有关部门广泛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为全面建设智能xx、感知xx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涌现了以交通流诱导、水务监测、环保监测等为代表的一批应用:市政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停车场空余停车位的自动检测、路面事件检测系统;水文监测、水质监测、供用水监测、灾情监测、水工设施监控系统;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机动车绿标发放与识别系统;食品溯源、动物检疫、血液条码管理系统,等等。但总体而言xx市物联网的发展仍处在"自发为主尚未规范、有所应用未成体系、监测类多智能化少"的阶段。 现状一:物联网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物联网勾勒的蓝图固然美妙,但现实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物联网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物联网发展进程如何? 物联网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并且确实得到重视,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实际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能明确,甚至有的人把物联网和物流搞混。有些企业实际与物联网关联并不大,但是利用物联网提高知名度,达到广告效应,这都是我们对物联网缺乏足够认识的表现。 由于物联网的概念在中国被大肆地放大和宣传,众多与物联网相关的边沿企业纷纷借机上市,在资本市场博取新的收获。但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物联网犹如雾里开花,不知物联网到底是神通广大,还是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其实物联网并不是新鲜概念。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相关概念,但至今仍未真正全部应用。 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建设物联网的过程中将涉及到许多规划、管理、安全等问题。目前物联网应用过程中技术规范不统一、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认知度低、支撑系统不完善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二:大规模的应用还没有开始 任何高科技如果只是给大家勾勒一个美丽的童话,不能变成现实的话,那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颜志国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颜志国唐前进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信号采集与控制体系,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相互融合趋势。文章以智能交通中的信号实时采集、动态控制诱导、最优路径规划等环节入手,阐释了各种智能传感器、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及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整体描述了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动态诱导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I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内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1]。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

《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以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此进行的被动式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和路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式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收集方式落后,缺乏全天候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车辆动态诱导手段不足,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的工作现状,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综合采用线圈、微波、视频、地磁检测等固定式的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公交及其他勤务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路网断面和纵剖面的交通流量、占有率、旅行时间、平均速度等交通信息要素的全面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交通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利用无线传输、数据融合、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警用GIS系统,实现交通堵塞预警、公交优先、公众车辆和特殊车辆的最优路径规划、动态诱导、绿波控制和突发事件交通管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编码:590129(高职) 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生 学制:5年(初中毕业生),3年(高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的法律意识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技能,能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及施工管理、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维修与技术服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推广、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在专业领域内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知识目标:(1)掌握必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工电子技术;?(2)掌握物联网技术、行业知识,了解物联网应用发展动态;?(3)掌握基本标识、感知、传感等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4)熟悉国家有关物联网的标准;?(5)掌握必需计算机网络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6)掌握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相关技术。?(7)掌握电气绘图与电路CAD。?(8)掌握zigbee\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与物联网安全技术。?(9)了解现代通信网组网技术。?(10)掌握物联网工程布线技术。?(11)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12)熟悉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协议、数据库等,掌握网站建设和管理技术。 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信息的能力。?(2)?具有熟练应用标识与感知技术以及嵌入式软硬件技术进行物联网终端设备基本开发能力。?(3)?具有利用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无线传感网组网与运行维护传感网的基本能力。?(4)?具有构建、运行维护物联网传输网的基本能力。?(5)?具有对海量信息处理与管理能力,并具有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6)?具有物联网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力。?(7)?具备物联网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应用系统综合开发和集成的能力。?(8)?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素养目标:(1)热爱物联网应用技术,对物联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专业价值观和献身精神;?(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5)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良好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首选并参加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的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认证培训,并获取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证书。 三、课程设置: 职业范围(工种):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设备安装师就业岗位:(1)?网络系统集成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施工、系统调试及

物联网应用领域及实例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以下,我们就简单的举出几个案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案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规模走私的暗流,发生多起轰动全国的诸如“厦门远华走私大案”、“湛江走私案”等恶性走私案件,海关总署面临着巨大的反走私压力。其间,海关总署虽然已全面推广了H883通关信息工程,将全国海关通关工作纳入了计算机管理,但对集装箱货物的实体监控尚存在漏洞。面对严峻的反走私形势,1998年海关总署推出了“现代海关制度改革”,并将建设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作为重要举措进行部署。 物流监控工程的基本内涵是:以海关通关系统为依托,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查技术、集成多种技术和平台、多平台联网整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和货物在海关监管的时间、空间内的进出、装卸、存放、移动和处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 其特点一是以集装箱、车辆为监控对象的全程监控;其二是架构在海关专网及本行业信息平台上;其三所采用的多项检查与监控举措也是源于传感网技术的基础上。其中,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是物流监控工程的关键环节。 1、物流监控工程就是物联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就是传感网。十年前,公司以传感网的理念与技术优势,参与了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建设(传感网建设)。近年来,在“智慧地球”、“无线宽带网”的声浪中出现的“物联网”,实际就是传感网在互联网进入3G(4G)时代的一个新概念。而从上述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与传感网的内涵及架构来看,“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就是海关行业依托海关专网,以集装箱及车辆为监控对象的一种区域性物联网(也是物联网初级阶段)。这也是以物联网的概念对“海关物流监控工程”的诠释。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看了本公司的“海关物流监控工程”演示汇报后,一语破的,“这就是物联网!”。 由于海关是国家执法部门,其监控信息保密性高,因此海关在其专网上构建物联网,不仅是物联网初期阶段的应用,而且未来大规模在互联网上运行时,这种局域性物联网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海关行业的特点所致。 2、海关物联网的建设 海关物联网建设的起步基点是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的构建,它是由传感器组群——海关专网——信息处理平台三部分组成,也叫做“智能卡口”。以它为核心结点,可以将船舶管理——堆场管理——转关——远程监控中心——H986联网等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集装箱车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 其后,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保税物流港等)的监管需要,除继续采用了“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外,还在围网监控方面采用了红外报警(光电传

物联网专业专业建设规划(2011年)

2011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学院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院整体竞争力的体现,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16号文件”和我院“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特制订本系“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 专业现状 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2009年国家发改委已把物联网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同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为适应无锡地区经济的发展,我院于2010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上开设物联网专业方向。随着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充分调研,2010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基础上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1年正式开始招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始建于2002年,2007年该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国家首批建设的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是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的培养培训基地,拥有省级软件实训基地,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满足物联网实用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化培养、个性化拓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我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立足苏南,辐射长三角, 走“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培养目标定位: 面向物联网产业,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

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总体工作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区域试点总体工作方案编制大纲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战略定位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地方区位特色、人口、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GDP总量及增速、支柱或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物联网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贡献。 (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物联网的需求分析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特色,分析本地区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不同领域对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对需求迫切且能与地方特点有效结合的领域要进行重点分析。 二、地方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物联网应用开展情况和应用效果 典型物联网应用开展情况,包括:重点行业的应用开展情况,物联网应用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服务社会管理方

面已经取得的突出效果。以及与应用相关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情况。 (二)地方物联网应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的总体考虑 从落实《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和《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3]1718号)出发,结合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2014-2016年本地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年度阶段性目标。 四、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的主要安排 (一)本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已开展和拟开展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情况。包括技术情况、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投资和效益情况、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等。 (二)本地区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物联网服务,积极探索物联网发展新型商业模式的情况。 (三)地方加强资源整合协同,促进基础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工作。 (四)通过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推动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TD-LTE、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带动物联网关

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建设方案-工业物联网方案

2 0 19j 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 建设方案,

目录 01 03 04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工业物联网 能效&设备管理■一智能工厂工业物联网实践案例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一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工业4.0的三个集成: ■ 纵向整合; ■横向整合 ■端到端整合 ■中国制造2025系统架构三维度: ■系统层级,企业内信息集成 ■ 生命周期,企业间信息集成; ■ 智能功能,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新业 态(B2C-C2B ) 企业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异曲同工; 互.IK 互iffi 控制 佰卩刷:合 新兴业态 智能功能

面向企业内信息集成的架构 企业信息化系统 IT OT 企业层 管理层 MES 工厂工程纽态 协同研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 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ERP、PLM、 SCM 和CRM 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MES 操作层 q DC s a ;S SCADA 控制层 Fff l ma : HMI 现场层 工厂或车间的工业环境PLC、SCADA、DCS等过程控制 传感器、仪器仪表、射频识 别、机器、机械和装置 设备 系统层级 协同 企业 车间 智能功能 西门子/工业4.0的数字化工厂架构中国制造2025的企业内信息集成系统层级

“工业物联网”贯穿智能制造体系 三个维度的各个环节 期的所有环节; ■实现系统层级的设备、控制、 工厂、企业和协同五个层级, 以及智能功能的互联互通; ■工业物联网实现了 OT 与IT 的 融合的基础。 工业物联网: ■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 生命周期

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棚建设方案

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棚建设方案 一、系统简介 农业物联网是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果之一。它是将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构建智慧农业系统,是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物联网智慧农业大致分为3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感知、作物的状态感知和动植物的质量检测等;网络层主要实现感知层所获得信息到应用层的传输;应用层首先通过数据清洗和融合、模式识别等手段形成最终数据,然后提供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生长监控系统、追溯系统等使用。 二、方案背景 目前公司农业设施还处于基础水平,仅能提供基础的电路控制,并且是以手动控制为主,2018年进行的一轮单体大棚改造,改善了一部分大棚结构,此次改造,给物联网农业打下了基础,一些构建智慧农业的硬件系统已经存在,例如连栋大棚、内外遮阳、风机水帘等。现添加一部分设施及软件设备即可达到物联网设施农业。并且实现了可视化农业,对于有机种植生产起到一定监控作用,集约化的控制系统及数据反馈系统,能节省一部分的劳动力支出。 三、智慧农业系统组成 “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生产管理系统 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农产品(蔬菜、水果等)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高级的智能设施可通过传感器

和土壤成份检测感知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结合电子标签对每批种苗来源、等级、培育场地以及在培育、生产、质检、运输等过程中具体实施人员等信息进行有效、可识别的实时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以物联网平台技术为载体,提升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标准,从而让客户能够信赖并可溯源。 四、系统主要功能 1、农业现场数据采集功能(如温湿度、光照强度等); 2、农业生产现场视频采集、生产过程监控功能; 3、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分析功能; 4、远程摇膜、遮阳、灌溉、风机等遥控功能; 5、手机监控、控制功能; 6、“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 五、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设备参考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规划(2015-2020)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5-2020)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 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因此,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已有了9年的开办历史,为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新专业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围绕“网络化信息感知”、“网络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与安全”、“网络化资源优化”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实施要求,整合学院及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建立多专业交叉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推动相关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定位 1、市场影响力定位 立足湛江,辐射粤西,面向全国,内涵发展,创广东省一流的特色专业。 2、特色定位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实

战经验,满足企业一线迫切需要。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物联行业发展。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同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使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具备物联网行业“双师”型教师资格。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要根据“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基本原则,积极跟踪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认真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吸收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先进的物联网职教课程和教材。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视案例教学,加强物联网实用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认真实施认证教育,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根据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标准,引进认证教育的师资,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证教育水平,达到专业认证教师资格。同时,通过对学

江苏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

附件1 江苏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及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财务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及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制

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第一部分: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书正文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项目申报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现有工作基础) (一)单位概况: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二)管理水平:高管和项目参与人员资历背景、管理制度等; (三)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 (四)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或区域已具备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已有的应用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环保或安全效益。 四、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技术和系统方案、所提供的示范内容和方式、产学研合作情况、采用省内自主创新产品情况、工程规划和推广措施、技术保障和系统维护措施等) (二)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 (三)实施后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课题背景与意义 (3)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4) 第二章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文献综述 (5) 2.1 物联网 (5) 2.1.1物联网简介 (5) 2.1.2 RFID简介 (8) 2.1.3 WSN简介 (9) 2.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 (10) 第三章研究内容 (12) 3.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ITMS的系统架构 (12) 3.2 物联网技术在ITMS中的应用 (13) 3.2.1 交通执法管理 (13) 3.2.2 需求管理 (14) 3.2.3 交通控制 (15) 3.2.4 交通诱导 (16) 3.2.5 紧急事件处理 (16) 3.2.6 其他 (17) 3.3 关键技术 (17) 3.3.1 城市交通领域专用RFID标签 (17) 3.3.2 基站分布网络的优化 (17) 3.3.3 多传感深度融合的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18) 3.3.4 交通信息深度挖掘 (18) 3.4 未来研究的方向 (19) 第四章技术路线 (19)

第五章预期成果与进度安排 (20) 5.1 预期成果 (20) 5.1.1 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 5.1.2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 (20) 5.1.3 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20) 5.2 进度安排 (20) 第六章参考文献 (20) 附录A 外文资料的书面翻译 (21)

第一章课题背景与意义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射频识别(RFID)时首次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构想中,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或Smart Earth)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作为经济振兴战略。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物联网这个词在最近一两年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与物互联”的物的数量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编码:590129(高职) 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生 学制:5年(初中毕业生),3年(高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的法律意识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技能,能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及施工管理、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维修与技术服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推广、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在专业领域内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知识目标:(1)掌握必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工电子技术;?(2)掌握物联网技术、行业知识,了解物联网应用发展动态;?(3)掌握基本标识、感知、传感等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4)熟悉国家有关物联网的标准;?(5)掌握必需计算机网络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6)掌握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嵌入式系统设计相关技术。?(7)掌握电气绘图与电路CAD。?(8)掌握zigbee\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与物联网安全技术。?(9)了

解现代通信网组网技术。?(10)掌握物联网工程布线技术。?(11)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2)熟悉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协议、数据库等,掌握网站建设和管理技术。 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信息的能力。?(2)?具有熟练应用标识与感知技术以及嵌入式软硬件技术进行物联网终端设备基本开发能力。?(3)?具有利用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无线传感网组网与运行维护传感网的基本能力。?(4)?具有构建、运行维护物联网传输网的基本能力。?(5)?具有对海量信息处理与管理能力,并具有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6)?具有物联网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力。?(7)?具备物联网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应用系统综合开发和集成的能力。?(8)?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素养目标:(1)热爱物联网应用技术,对物联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专业价值观和献身精神;?(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5)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良好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大示范工程项目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大示范工程项目 一、智能工业物联网示范工程 以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为切入点开展智能工业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全流程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的集约化生产,鼓励传统行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升级。 1、流程工业智能控制系统推广项目。在工业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全流程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智能控制。 2、智能装备产品升级推广项目。鼓励省内工业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中集成物联网技术,带动装备升级,提升相关行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二、智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 利用物联网实现温室大棚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农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调节各类设施,确保温室大棚和农田的环境参数指标符合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促进精准农业、实时农业的推广应用。 1、温室大棚物联网系统推广项目。建设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生产管理和防盗监控系统,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推动温室大棚数字化、智能化。 2、农业服务、管理和远程监测平台项目。建设农田服务、管理和远程监测平台,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和环境控制,并为生产全过程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和决策服务。 三、智能物流物联网示范工程 在运输、调度和产品追溯等环节开展智能物流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实现对物品、集装箱、车辆和人员的状态监测和智能调度,构建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重要物品的流通管理水平。 1、危险品运输车辆智能调度及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推动危险品运输车辆加装位置感知和泄露监测设备,建设危险品运输状态监测平台,并与路政、交警和消防等部门联动。 2、集装箱智能物流调动系统及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港口感知调度管理平台,通过堆场内的物联网,实现人员、货柜车和集装箱定位跟踪与智能调度,提升港口调度效率,加快货物通关速度。 3、食品与药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建立基于RFID(射频识别)、二维条码等技术的物联网食品及药品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和药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到销售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对产品安全和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四、智能电网物联网示范工程 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高空塔架应急抢险、电表数据采集等应用为切入点开展智能电网物联网的应用示范。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现状··························· - 1 - (一)专业建设背景 (1) (二)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4) (三)改进和提高 (7) 二、专业建设目标··························· - 8 - (一)总体目标 (8) (二)具体目标 (8) 四、教学质量目标及其检测指标·····················- 11 - (一)教学质量目标 (11) (二)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11) 五、专业建设内容···························- 12 - (一)创新“3D”人才培养模式 (12) (二)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4) (三)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6) (四)转变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24) (五)建设一支“精教学、强实践、善开发”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6-(六)建设多方参与的理事会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实施 (27) (七)开展形式多样社会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9) (八)探索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31) 六、改革举措·····························- 31 - (一)改革运行管理机制,创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31-(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参与人才培养 (32) (三)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 (33) (四)探索系统培养,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通道 (33) 七、资金预算·····························- 34 - 八、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37 - (一)建设进度 (37) (二)预期绩效 (47) 九、保障措施·····························- 48 -

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年)

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1-2015年) 摘要: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将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食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等七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的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应用格局。同时,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物联网通过感知、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化认知、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当今全球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被世界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物联网产业被国家正式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不仅是优化青岛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 一、发展背景 (一)物联网及产业构成 “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其感知层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承担着信息采集的功能;其网络层通过无线网、移动网、固网、互联网、广电网等承担信息的传输;其应用层则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与决策,以及实现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 —1—

以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由各类传感器、芯片、标签、读写设备、制造装备、通信设备、传输网络、终端产品、数据存储处理、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与应用服务等产业组成。物联网的产业链庞大且复杂,并随着行业应用的发展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技术和产品,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二)国内外发展形势 当前,物联网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把物联网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加快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美国IBM 公司提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奥巴马政府积极回应,将物联网列为“2025 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欧盟是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推动者,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项物联网行动计划;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日本在提出的“U-Japan”和“I-Japan”战略中,确定物联网是其发展重点,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联网、泛在网络等方面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目的在于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抢占物联网产业先机。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并在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争得了一定话语权。2010年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