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Tanner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anner 的安装过程。

2.了解Tanner 软件的组成及使用。

3.掌握使用S-Edit 和T-Spice 对nMOS 管的I-V 特性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1.1 tanner的安装

Tanner 软件的安装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分为安装和安装license 两部分。

第一步,双击安装文件夹…\Tanner L-EDIT 11.1 下的setup.exe 文件,得到安装向导,按默认选项,依次点击“下一步”,直至安装完成。

第二步,将….\Tanner L-EDIT 11.1\crack 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安装目录utilities 下,然后双击运行其中的crack.bat 文件安装license,得到相应的界面,然后点击“instance”,安装成功之后点击“exit”。至此,tanner 就安装成功了。在桌面上就会看到快捷方式,分别对应tanner pro 软件的五个功能模块。

1.2 nMOS管I-V特性

(1)打开S-Edit 程序。(2)另存新文件。(3)环境设置。(4)编辑模块。(5) 浏览元件库。(6)从元件库引用模块。(7)编辑电路。(8)加入联机。(9)加入输入端口与输。(10)模块重命名出端口。(11)加入工作电源。(12) 加入输入信号。(13) 编辑Source_v_dc 对象。(14) 输出成SPICE 文件。(15) 加载包含文件。(16) 分析设定。(17) 输出设定。(18) 进行仿真。(19)观看结果。

四、实验结果

1.最终绘制出的电路图如下:

2.经过设定,最终完成的网表如下:

3.仿真结果曲线如下:

上图为N型MOS管的IV特性曲线,输入为栅源电压,单位为V;输出为漏电流,单位为mA。输入从0到5V线性扫描,得到上图曲线。

五、思考题

1.此时M1的工作状态为饱和区,漏电流的表达式为:

2.分别采用另外两种不同的器件模型ml1_typ.md和ml5_20.md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中漏电流的变

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数值有所差异。原因分析:模型文件中包括电容电阻系数等数据,模型不同,相应数据也就不同,计算结果数值当然会有差异。

3.改变M1的宽长比后,同样,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数值有所差异,且输出与宽长比的数值呈现正比例关系。原因分析:漏电流的表达式中含有W/L,及宽长比,所以宽长比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漏电流输出的变化。

实验二单级放大器性能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负载、带源极负反馈的共源级的性能仿真方法。

2、掌握源跟随器、共源共栅级的性能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相应结果

2.1 电阻负载的共源级

(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电阻值为1K欧,晶体管的栅宽为100u,栅长为1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命令。

(4)仿真,结果如下:

图中横轴为栅源电压,纵轴为漏源电压,单位都是V。输入从0到3V进行步长为0.02V的扫描,得到上图曲线。

2.2 带源级负反馈的共源级

(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负载电阻值为1K欧,源级电阻为50欧,晶体管的栅宽为100u,栅长为2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命令。

(4)仿真,结果如下:

图中,横轴为栅端电压,纵轴为漏端电压,单位都是V。输入从0到3V进行步长为0.02V的扫描,得到上图曲线。

2.3 源跟随器

(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源级电阻为5000欧,晶体管的栅宽为22u,栅长为2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和vin命令。

(4)仿真,结果如下:

图中,栅端为输入端,源端为输出端,上端的线为输入电压的变化,下方的曲线为输出电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在跟随着输入电压而变化,这体现了源跟随器的特性。

2.4 共源共栅级

(1)画电路图。其中电压源名称改为vb,电压值改为2.5V。(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负载电阻为5000欧,共源管的栅宽长比为100/1u,共栅管的栅宽长比为20/1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和共源管的漏端电压(即网表中的N1点)命令,结果如下:

(4)仿真,结果如下:

图中,上方的曲线为输出电压,下方的曲线为共源管的漏端电压,即网表中的N2点。

(5)修改网表文件,将直流扫描电压源由vvin改为vvdd,然后输出N1节点的电压,仿真结果如下:此曲线为vvdd从0到3V进行扫描时N1点(我所做图中的N2点)电压的变化情况。

三、思考题

1.图

2.8中函数比2.4中的最低值要低,而且2.8中的函数下滑段是比2.4时间长的,水平段同样比2.4长。原因分析:图2.8中加入了源级电阻并且宽长比减小,作为以电阻为负载的共源级,当其他参数为常数的时候,通过减小W/L都可以提高Av的幅值。较大的器件尺寸会导致较大的器件电容,较高的Vrd会限制最大电压摆幅。

2.当电阻值改为1k时,源极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的速度减慢,体现了跟随能力的降低。原因分析:当其他参数不变的时候,源极电阻的增大时会使输出节点的时间常数更大。

3.N1节点处的电压随着vvdd的增加不断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开始阶段比较缓慢,后期增加迅速,这是因为后期的时候,vvdd的电压基本上等于节点处的电压,而初期阶段还受到其他参数的影响,从而使节点处的电压与vvdd成正比,但是后来由于MOS管的影响成二次幂形式。

实验三差动放大器性能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复习基本差动对的电路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学会使用tanner软件对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性能进行仿真。

二、实验内容及相应结果

(1)画电路图。图中的电阻阻值均为5K欧。Mos管的宽长比采用默认值。恒流源为source_i_dc,名字改为Iss,电流值为500uA。

(2)加入输入电压源,输入电压源为正弦电压源(即source_v_sine),in1输入端电压源名字改为vin1,in2输入端电压源名字改为vin2,两者振幅(amp)为默认值0.5,频率改为100,vin1的相位为0,vin2的相位(phase)改为180,其他所有参数均为0。vin1和vin2的下端共同连接一个直流电压源(即source_v_dc),名称改为vdc,电压值为1.5V。电源电压仍为3V。画完的电路图如下:(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瞬态扫描命令(扫描时间为0.1秒,步长为0.001)、输出差动输入in1和in2及差动输出out1和out2,最终输出网表如下:

(4)仿真,结果如下:

此图为差动放大器的差动输入电压曲线和相应的输出电压曲线,幅度小的为输入,幅度大的为输出。

将各个曲线展开得到下图,这样可以更清楚地比较输入和输出曲线。

图中,第一条和第三条曲线为输入差动信号,第二条和第四条曲线为输出差动信号。

(5)将网表文件中的vdc电压值改为0.5V,将vin1和vin2的振幅改为1.5V,然后再进行仿真,得到的结果如下:

从此图可看出:输出电压产生了失真。

(6)输入输出特性分析。将vdc的电压值改为0.5V,vin1和vin2的频率值由100改为0,然后对vin1进行直流电源线性扫描(扫描范围从-3V到3V,步长为0.02),输出电压为v(out1,out2)(即输出中选Voltage,节点为out1,参考点为out2),网表文件如下:

仿真后的结果如下:

三、思考题

实验四两级运放性能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复习CMOS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2、学习两级运放的性能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并修改电路参数。电源电压为5V,in1和in2对地电压为直流电压1.5V和正弦波电压0.01V,并且两个正弦波电压相位相差180。电容为相位补偿电容,值为5pF。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3)输出第一级放大器和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波形。输出网表,加入include命令,“.tran/op 1m 40m method=bdf”命令和“.print tran v(N3) v(out)”(N3节点是指M2管的漏极节点即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出)命令,完整的spice文件如下:

(4)仿真结果如下:

三、思考题

实验五放大器频率特性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复习CMOS单级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2、学习单级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的性能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相应结果

2.1 电阻负载共源级的频率特性

(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5V,电阻值为5000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2.0V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mag)为0.1V,vdc为0.5V),MOS管的栅宽/长为100/10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dec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频率扫描,5表示每个频率的十进数间包括5个点,10meg 10G表示扫描频率从10MHz 到10GHz),输出命令“.print ac vm(out)”(vm表示输出电压的幅度),完整网表:

(3)仿真结果如下:

图中,横轴为输入电压频率,纵轴为输出电压幅度,显示了电阻负载共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信号频率不宜太低。

2.2 源跟随器的频率特性

(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3V,电阻值为5000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1.0V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mag)为0.1V,vdc为0.5V),MOS管的栅宽/长为100/10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输出命令“.print ac vm(out)”,完整网表如下:

(3)仿真结果如下:

(4)也可以以分贝的形式输出,只需将输出语句改为“.print acvdb(out)”即可。仿真结果:

2.3 共源共栅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3V,电阻值为5000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1.0V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mag)为0.1V,vdc为0.5V),两个MOS管的栅宽/长为100/10u,共栅管的栅压为2.5V。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输出命令“.print ac vdb(out)”,完整网表如下:

(3)仿真结果如下:

2.4 基本差动对的频率特性

(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3V,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1.5V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mag)为0.1V,vdc为0.5V,相位为180),尾电流为500uA。

(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输出命令“.print ac vdb(out)”,完整网表如下:

(3)仿真结果如下:

三、思考题

1.将图5.2中的MOS管宽度改为10u,再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为: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 3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数字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教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xx级电子信息工程(x)班 学号:xxxxxxxxxxxx 学生:坏水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 时间:2011.10.10~10.23 地点:电子技术实验室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坏水专业班级:xx电信本x班 指导教师:xxxxxxxxx 工作部门: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设计题目: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容(含技术指标): ①拟定多功能数字钟和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要现电路的基本功能,使用 的器件少,成本低; ②画出数字钟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主体电路逻辑图; ③测试多功能数字钟的逻辑功能,同时满足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的要求; ④设计并安装各单元电路,要求布线整齐、美观,便于级联与调试;

四、基本要求 1.基本功能:要求设计出+5V的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钟要求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12翻1”,要求具有手动校时功能。 2.扩展功能: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仿广播电台正点报时,自动报整点时数或触摸报整点时数(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上进行电路设计)。 (一)实训题目:直流稳压电源和多功能数字钟。 (二)实训目的: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综 合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课题。 2、根据课程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用元气件,通过电路组装, 调试和检测环节,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4、熟用常用电子元气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原则。 5、掌握电路图、PCB图的设计方法,学会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6、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电路整机指标的测试方法。(三)实训要求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姓名: 学号: 班级:软件工程14班 指导教师: 成绩:

1.消除类游戏 【问题描述】 消除类游戏是深受大众欢迎的一种游戏,游戏在一个包含有n行m列的游戏棋盘上进行,棋盘的每一行每一列的方格上放着一个有颜色的棋子,当一行或一列上有连续三个或更多的相同颜色的棋子时,这些棋子都被消除。当有多处可以被消除时,这些地方的棋子将同时被消除。 【基本要求】 现在给你一个n行m列的棋盘(1≤n,m≤30),棋盘中的每一个方格上有一个棋子,请给出经过一次消除后的棋盘。 请注意:一个棋子可能在某一行和某一列同时被消除。 输入数据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n,m,用空格分隔,分别表示棋盘的行数和列数。接下来n行,每行m 个整数,用空格分隔,分别表示每一个方格中的棋子的颜色。颜色使用1至9编号。 输出数据格式: 输出n行,每行m个整数,相邻的整数之间使用一个空格分隔,表示经过一次消除后的棋盘。如果一个方格中的棋子被消除,则对应的方格输出0,否则输出棋子的颜色编号。 【测试数据】 为方便调试程序,可将输入数据先写入一个文本文件,然后从文件读取数据处理,这样可避免每次运行程序时都要从键盘输入数据。 测试数据一 输出说明: 棋盘中第4列的1和第4行的2可以被消除,其他的方格中的棋子均保留。 测试数据二 输出说明: 棋盘中所有的1以及最后一行的3可以被同时消除,其他的方格中的棋子均保留。 【功能实现】 #include #include<> usingnamespacestd;

{ intm,n,i,j; inttemp; cin>>n>>m; temp=m; m=n; n=temp; int*map=newint[m*n]; int*mark=newint[m*n]; int*tmap=map; int*tmark=mark; intdif=0; ount=0; } p rintf("请输入要输入数的个数\n"); s canf("%d",&n);/*输入要输入数的个数*/ f or(i=0;idata1[j+1].number)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复习

1、解释基本概念:集成电路,集成度,特征尺寸 参考答案: A、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是指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集成块。 B、集成度是指在每个芯片中包含的元器件的数目。 C、特征尺寸是代表工艺光刻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小栅长(L)尺寸。 2、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全称:IC,MOS,VLSI,SOC,DRC,ERC,LVS,LPE 参考答案: IC:integrated circuit;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SOC:system on chip;DRC:design rule check;ERC:electrical rule check;LVS:layout versus schematic;LPE:layout parameter extraction 3、试述集成电路的几种主要分类方法 参考答案: 集成电路的分类方法大致有五种:器件结构类型、集成规模、使用的基片材料、电路功能以及应用领域。根据器件的结构类型,通常将其分为双极集成电路、MOS集成电路和Bi-MOS 集成电路。按集成规模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按基片结构形式,可分为单片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两大类。按电路的功能将其分为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按应用领域划分,集成电路又可分为标准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 4、试述“自顶向下”集成电路设计步骤。 参考答案: “自顶向下”的设计步骤中,设计者首先需要进行行为设计以确定芯片的功能;其次进行结构设计;接着是把各子单元转换成逻辑图或电路图;最后将电路图转换成版图,并经各种验证后以标准版图数据格式输出。 5、比较标准单元法和门阵列法的差异。 参考答案: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山东交通学院 目录 1.系统分析 (2) 1.1系统需求分析 (2) 1.2项目规划 (2) 1.3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3) 1.4设计目的分析 (3) 2.数据库系统设计 (4) 2.1数据表概要设计 (4) 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 3.应用程序设计 (5) 3.1界面设置 (5) 3.2关键技术 (15) 4.系统安装 (20) 建立数据源 (20) 5.设计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通信桥梁连接着全球的计算机,而网站作为网络信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承载者,在网络上表现出其及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以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并被人们重视和关注。互联网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及其个人、单位、工厂、企事业等等在网上构筑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保护自己的网络资源并在互联网上开辟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以及构造自己的数字化世界和加强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系交流等等活动也就显的日益重要。于是各种各样的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因此,个人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对日常的使用也会提供很大的方便。关键词: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集;数据库;Visual C++6.0。 1.系统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在做本系统前,我对系统的需求做了如下分析: 1)登录权限:在登录权限的分析上我们规定必须凭借用户名和密码才可登陆,进行管理。 2)使用者功能:首先说明一下,我们的系统用户对象是个人。关于其本系统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日记管理,通讯录管理,备忘录管理,以及个人财务管理;日记管理,其中包括用户对日记编号,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查询、

多功能数字钟实验报告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制作》 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兴) 2008级自动化 姓名:胡荣 学号:2008960623 指导教师:刘勇 2010年11月13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1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1 三、总设计原理...............................1 四、主要元件及设备...........................2 五、单元电路的设计...........................5 1、数字电子计时器组成原理.................5 2、用74LS160实现12进制计数器..............6 3、校时电路...............................7 4、时基电路设计...........................8 六、设计总电路图.............................8 七、设计结果及其分析.........................8 八、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9 九、心得体会.................................9 十、附录.....................................10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组装及调试方法。即根据设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要求;二、课程设计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我们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方面,运用已学过的分析和设计电路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资料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功能要求: ①基本功能: 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12翻1”,并要求能手动快校时、快校分或慢校时、慢校分。 ②扩展功能: 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仿广播电台正点报时—自动报正点时数。 2、设计步骤与要求: ①拟定数字钟电路的组成框图,要求先实现电路的基本功能,后扩展功能,使用的器件少,成本低; ②设计各单元电路,并用Multisim软件仿真; ③在通用电路板上安装电路,只要求显示时分; ④测试数字钟系统的逻辑功能; ⑤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要求:写出详细地设计过程(含数字钟系统的整机逻辑电路图)、调试步骤、测试结果及心得体会。 三、总设计原理 数字电子钟原理是一个具有计时、校时、报时、显示等基本功能的数字钟主要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等七部分组成。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得到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译码,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时间。 四、主要元件及设备 1、给定的主要器件: 74LS00(4片),74LS160(4片)或74LS161(4片),74LS04(2片),74LS20(2片),74LS48(4片),数码管BS202(4只),555(1片),开关(1个),电阻47k(2个)电容10uF(1个)10nF(1个) 各元件引脚图如下图: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sodocs.net/doc/6718066885.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sodocs.net/doc/6718066885.html,work.Icmp;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时钟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时钟。 要求:计时、显示精度到秒;有校时功能。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发挥:增加闹钟功能。 二、设计方案: 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与校时电路构成电路。 秒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与分频器构成。 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与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采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译码后送七段数码管显示。 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时、分、秒计数器的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三、电路框图: 图一 数字时钟电路框图 四、电路原理图: (一)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就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与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 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 脉冲。 ?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就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就是提供功能 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2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 标准秒脉冲。其电路图如下: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时计数器 (24进制) 分计数器 (60进制) 秒计数器 (60进制) 校 时 电 路 秒信号发生器

图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二)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 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60进制——秒计数器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与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与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 ,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分的个位。其电路图如下: 图三60进制--秒计数电路 ?60进制——分计数电路 分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来自秒计数电路的进位脉冲使分的个位加1,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

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nsinα=mω2x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题目:数字时钟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时钟。 要求:计时、显示精度到秒;有校时功能。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发挥:增加闹钟功能。 二、设计方案: 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和校时电路构成电路。 秒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和分频器构成。 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和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采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译码后送七段数码管显示。 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时、分、秒计数器的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三、电路框图:

图一 数字时钟电路框图 四、电路原理图: (一)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 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 脉冲。 ?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是提供功能 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2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 标准秒脉冲。其电路图如下: 图二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译译译时计 分计秒计 校 时 电 路 秒信号发生器

(二)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 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60进制——秒计数器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分的个位。其电路图如下: 图三60进制--秒计数电路 ?60进制——分计数电路 分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来自秒计数电路的进位脉冲使分的个位加1,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时的个位。其电路图如下: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目录 PART I 1 需求分析....................................................................................................................................................... 2 算法基本原理............................................................................................................................................... 3 类设计............................................................................................................................................................ 4 详细设计........................................................................................................................................................ 4.1 类的接口设计......................................................................................................................................... 4.2 类的实现................................................................................................................................................ 4.3 主函数设计............................................................................................................................................ 5 运行结果与分析........................................................................................................................................... 5.1 程序运行结果......................................................................................................................................... 5.2运行结果分析......................................................................................................................................... 6 参考文献....................................................................................................................................................... PART II 1 问题描述....................................................................................................................................................... 2 功能描述....................................................................................................................................................... 3 需求分析....................................................................................................................................................... 4 概要设计....................................................................................................................................................... 5 详细设计....................................................................................................................................................... 6 设计和调试分析............................................................................................................................................ 7 用户手册....................................................................................................................................................... 8 测试结果....................................................................................................................................................... 9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