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超高计算问题

超高计算问题

超高计算问题
超高计算问题

《公路设计》超高问题

基本流程:

超高一般的设计过程是:第一,确定超高的横坡坡度;第二,查《路线规范》超高渐变率表试定超高渐变率;第三,按照公式Lc = B Δi / p 计算超高缓和段长度;第四,将凑整后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代入上式,反算超高渐变率。

以一道例题作为计算例子:

一、相关技术指标

1.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 km/h ;

2.行车道宽2×4.5 m ,土路肩2×0.50 m ;

3.行车道路拱横坡度1.5%,土路肩路拱横坡度2.5%;

4.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1500m ;圆曲线最大超高值8%;

5.超高过渡方式: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

二、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

p i B L c D = ()c c c g c Bi L p B i i L p ì=??í+?=??

绕边轴旋转绕中线旋转 (1) 式中:c L ——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m );

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

i D ——超高横坡度与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m );

c i ——超高横坡度(%);

g i ——路拱横坡度(%)。

三、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

1.计算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

c c Bi L p

= (1251=p ,m B 9=) 用计算出的c L 与回旋线长度s L 比较,由于平面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超高过

渡的需要,所以一般情况下计算出的s c L L £,故先取s c L L =;否则应考虑修改平面线形或采取其他措施。

2.计算横坡由双向路拱横坡(-1.5%)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1.5%)时的超高渐变率p

由公式(1)反算:

()''00

2g g g B i i B i p x x éù--×??== (绕中线旋转,m B 5.4'=, 1.5%g i =) 0g c c

i x L i = (临界断面) 3.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

(1)若330

13p ,则取s c L L =,即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330

1

即超高过渡起点可从缓和曲线起点(¥=R )至缓和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之间的任一点开始,至缓和曲线终点结束。

超高过渡起点距ZH 点距离:1500

2

A L = 则 L L L s c -= (取整5m )

其中1500大家的考虑怎么样的到的

并与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c L 比较,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作为最终的c L ;并验算横坡由双向路拱横坡(-1.5%)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1.5%)时的超高渐

变率p 是否330

13。 ()''2g g g c c

B i i B i p L L éù--×??== (绕中线旋转,m B 5.4'=,%5.1=G i ) 若330

1

即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行,第一段

从双向路拱横坡(-1.5%)以超高渐变率330

1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1.5%)时的长度为1c L ,第二段长度为2c L 。

()''16601

330

g g c g B i i L B i éù--??== (绕中线旋转,m B 5.4'=, 1.5%g i =) 12

c s c L L L -= 四、横断面超高值的计算确定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面的超高横坡即正常路拱横坡是不便于用坡度值来控制,而是用路中线及路基、路面边缘相对于路基设计高程的相对高差来控制的。因此,在设计中为便于施工,应计算出路线上任意位置的路基设计高程与路肩及路中线的高差。所谓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1、路线设计高程

新建公路的路线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外边缘高程;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设计高程;对于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标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以中央分隔带中心线为平面设计线,而分离式路基则一般采用行车道中心线为平面设计线。

2、超高值计算方法

计算路线上任意桩点的超高值时,须注意计算点在平曲线上的位置。因为圆曲线与超高缓和段上的超高不同,圆曲线上超高值是固定值,但在缓和段是的超高值是渐变的,必须分别计算超高值。

具体计算不给大家列出,课上说的很明白。

五、超高设计图(线形与非线形变化)

超高设计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前进方向的变化图。此图以旋转轴线为横坐标,用以表征超高沿路线的过渡;纵坐标为横坡度,用以表征道路横坡度(路拱坡度与超高坡度)的变化及超高渐b )

变率的变化。

绘制超高设计图的具体要求如下:

(1)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旋转轴线,并认为基线的路面横坡度为零(比例尺应与路线纵断面图的一致,但绘制大样图时可例外)。

(2)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则绘于基线上方,反之;绘于下方。路边缘线离开基线的距离,代表横坡度的大小(比例尺可不同于基线)。

(3)标注路拱横坡度。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倾斜为负。

时间较仓促,如有不恰当之处同学们可以和我联系!

土木学院 张永强

2009-11-28

平均数标准差计算例题

例1 测定蚕豆根在25℃的逐日生长量(长度)于表1,试求根长的每天平均增长率及第7,11天的根长 表1 蚕虫根长的每天增长率 求出日平均增长率(几何平均数) G=1.31021 即日平均增长率为1.31021毫米。 第7天的根长应为 17×(1.31021)6=85.9992=86.00毫米。 若用算术平均值计算,则第7天的根长应为 17×(1.31205)6=86.7266毫米,与实际不符。 第11天的根长应为 17×(1.31021)6=253.4306=253.43毫米

未分组资料中位数求法: 例2 观察某除草剂对一种杂草的除草效果,施药后对10株杂草观察,发现其死亡时间分别为7、8、8、9、11、12、12、13、14、14小时,求其中位数。 即10株杂草从施药到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11.5小时 已分组资料中位数求法: L — 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i — 组距; f — 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n — 总次数; c — 小于中数所在组的累加次数。 例3 取三化螟初孵幼虫204头,使其在浸有1:100敌百虫的滤纸上爬行(在25℃下),得不同时间的死亡头数于表2中,试求中位数。 表2 敌百虫的杀螟效果 ) 2(c n f i L M d -+=5.112 12112265)12/(2/=+=+=+=+x x x x M n n d

由表2可见:i =10,n =204,因而中位数只能在累加头数为118所对应的“35—45”这一组,于是可确定L =35,f =36,c=82,代入公式得: (分钟) 即50%的三化螟幼虫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40.6分钟。即致死中时间,致死中量。 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 式中: y i —第i 组的组中值; f i —第i 组的次数; k —分组数。 例:某村共种五块麦地,各地块的面积分别为0.1,0.2,0.4,0.15,0.15公顷,其相应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为2250,1900,1500,1700,2300公斤/公顷,求该村小麦的平均产量? 例:欲了解春季盐碱土的盐分分布动态,在某地对一米土体内进行盐分分析,每个剖面共分8层取样,重复两次,测得结果(%)如下表,求:(1)0-10cm 土层的盐分平均含量(%);(2)一米土体内的盐分平均含量(%)。 6.40)822204 (361035)2(=-+=-+=c n f i L d M ∑∑∑∑= = ++++++===f fy f y f f f f y f x f x f y k i i k i i i k k k 1 1212211权

超高计算示例

超高值的计算 路拱横坡度为2%,土路肩横坡度为3%。根据设计规范,由于圆曲线横坡为4%,故圆曲线路段内、外侧硬路肩的超高横坡度为4%;圆曲线路段内侧土路肩的超高横坡度为4%,外侧土路肩作成3%的反坡。 计算各桩号处超高值: b j1 j2 b B 1 b b 1 B b j2 j1 b 图5.1 超高计算点位置图 图中: B —行车道宽度; 1b —内侧路缘带; 2b —外侧路缘带; —硬路肩宽度; 2j b —土路肩宽度; g i —路拱横坡度; j i —土路肩横坡度; c i —超高横坡度。 3、计算示例 计算全超高段(从HY -QZ -YH )的全超高值 JD2处: (1)内侧行车道的土路肩外侧(A 点)的超高值为: m i b i b B b j j j 63.0)04.0(75.0)04.0()325.1175.0()(2c 11-=-?+-?++=?+?++】(2)内侧行车道的硬路肩外侧(C 点)的超高值为: m i b B b j 60.0)04.0()0.325.1175.0()(c 11-=-?++=?++ (3)内侧行车道外侧边缘的超高值为: m i B b 48.0)04.0()25.1175.0()(c 1-=-?+=?+ (4)外侧行车道外侧边缘的超高值为: m i B b 48.004.0)25.1175.0()(c 1=?+=?+ 1 j b

(5)外侧行车道的硬路肩外侧(C 点)的超高值为: m i b B b j 60.004.0)0.325.1175.0()(c 11=?++=?++ (6)外侧行车道的土路肩外侧(A 点)的超高值为: m i b i b B b j j j 58.0)03.0(75.004.0)325.1175.0()(2c 11=-?+?++=?+?++ 计算超高缓和段(K2+211.433-HY 及YH-K3+044.593)内各桩不同位置的超高值 对JD2: m 000.12018002 .004.002 .02i i 2i x c g c g 0=?+?= += L 计算超高缓和段起点K2+211.433和终点K3+026.593的超高 m 000.120x 0x 0=<= (1)外侧行车道土路肩外侧(A 点)的超高值为: m 32.0-180 02.004.00325.1175.0)03.0(75.0)02.0()325.1175.0(i i x ) b b ()(g c j11211=+??+++-?+-?++=+++++++) ()() (C j j g j L B i b i b B b (2)外侧行车道硬路肩外侧(C 点)的超高值: m 30.0-180 02.004.00325.1175.0)02.0()325.1175.0(i i x ) b b ()(g c j1111=+??+++-?++=++++++) ()() (C g j L B i b B b (3)外侧行车道外侧的超高值: m 24.0-180 02.004.0025.1175.0)02.0()25.1175.0(i i x ) b ()(g c 11=+??++-?+=++++) ()() (C g L B i B b 计算K2+340处断面各点的超高 m 000.120x 128.567m 211.433)(K2-340)K2(x 0=>=++= (1)计算外侧行车道土路肩外侧(A 点)的超高值:

曲线超高计算

曲线超高计算公式为:h=11.8*V⒉/R h——外轨超高量. V——通过曲线时的列车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实际设置超高时,取其整数到5毫米,最大超高为150毫米.单线上下行速度悬殊时,不超过125毫米. 计算公式适用于改建铁路。 新建铁路推荐使用以下公式: h=7.6Vmax⒉/R 问题来了,原来的11.8为什么变成7.6了,那么这个新建铁路推荐公式是否可用? 还有个问题,缓和曲线内怎么顺完超高,例如现在有R=600,l=100(缓和曲线长),L=947. 02(曲线长),设计速度大概是60km/h吧,那么超高应该是多少,缓和曲线超高分段应该多少米? 我正矢是这么做的,(圆曲线正矢)Fc=50000/R=50000/600=83mm (缓和曲线正矢递减率)fs=Fc/n=83/10=8mm(缓和曲线长l=100m,所以我n=10m),求出fzh=fhz=fs/6=1mm,中间点正矢=对应点*fs。

我现对你提出2个的问题分别作答,不对之处请斧正: 1、实际上列车通过曲线的各次列车不尽相同,故准确表达式应为h=11.8V2/R 为了反映不同行驶速度和不同牵引力重量的列车对外轨超高值的不同要求,均衡内外轨的垂直磨耗,平均速度V=√(∑NGV2/∑NG) 其中N-每昼夜通过列车的相同速度和牵引重量的列车次数; G-列车总重。 在新建线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的平均速度V′由下式确定 V=0.8V(Max) 故有: h=7.6V(Max)∧2/R (mm) 其中V(Max)-预计该地段最大行车速度,以Km/h计。 2、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处理的,沪宁线的缓和曲线段内的超高设置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公式中R在缓和曲线段一直是变化的且R均比较大,所以设计院为了简化这个问题,一般采用从直线段0超高到圆曲线段超高(即超高最大),直线渐变的形式处理,即缓和曲线上i点的超高hi=h′*Li/L 其中Li-i点所在位置的曲线长 L-缓和曲线长 h′-圆曲线段超高值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超高计算公式

路线平曲线小于600m 时,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方式为,整体式路基采用绕路基中线旋转。 超高设计和计算 3.6.1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 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2%。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1%~2%,故土路肩横坡度取3%。 3.6.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高的最小半径值时,应在路面上设置超高,而当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时的最小半径时,即可不设超高。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按各平曲线所采用的半径不同,对应的超高值如表: 表3-1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 当按平曲线半径查表5-11所得超高值小于路拱横坡度值(2%)时,取2%。 (3)、缓和段长度计算: 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 P B L c i '?= 式中:c L ——超高缓和段长度(m);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m); i ?——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根据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若超高旋转轴为路线中时,取1/150,若为边线则取1/100。 根据上式计算所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取成5m 的整数倍,并不小于

10m 的长度。拟建公路为无中间带的三级公路,则上式中各参数的取值如下: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z y i i B B +=?= i ' , 2 绕边线旋转:y i B B =?=i ' , 式中:B ——行车道宽度(m); y i ——超高横坡度; z i ——路拱横坡度。 (4)、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长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排水来考虑,缓和段越短越好,特别是路线纵坡度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3.6.3确定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段长度和缓和曲线长相等,即s c L L =,使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c s L L >,但只要横坡度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度(2%)时,超高渐变率330/1≥P ,仍取s c L L =。否则按下面两个方法处理: ①、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根据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超高缓和段长度,然后取两者中较大值,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并验算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度(2%)时,超高渐变率是否大于1/330,如果不满足,则需采取分段超高的方法。 ②、分段超高。超高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 行,第一段从双向路拱坡度z i 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z i 时的长度为 z c i B L '1660=,第二段的长度为12c s c L L L -=。 (3)、若s c L L >,则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增加缓和曲线的长度。若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宜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取值,超高起点应从ZH (或HZ )点后退s c L L -长度。 3.6.4超高值计算公式:

示波器的平均值参数、参数的统计平均值及波形平均算法

示波器的平均值参数、参数的统计平均值及波形平均算法 ——兼答“一周一问”之No.006问 文档编号:HWTT0065

示波器的平均值参数、参数的统计平均值及波形平均算法 ——兼答“一周一问”之No.006问 汪进进,王雨森 深圳市鼎阳科技有限公司 N0.006问:平均值的物理意义及其和FFT的关系 今天问个简单的问题: 示波器测量参数的平均值算法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平均值是否等于FFT的直流(0Hz)的大小? -------------------------------------- 这个问题很简单,简单得都没人想理会。但是就看这三个回答还是能撩人兴致的,看了后甚至有一下子被蒙住了的感觉。 回答1: 大海象 平均值对于周期信号来说,是直流分量,其等于0hz fft,但是对于非周期信号来说,平均值不等于0hz大小,物理意义上为积分

"平均值对于周期信号来说,是直流分量,其等于0hz fft,但是对于非周期信号来说,平均值不等于0hz大小。" 这个回答是对的,但为什么平均值在物理意义上是积分呢? 积分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我不理解这后半句哦。 回答2: d.sen 示波器测量参数的平均值指的是正弦交流电全波整流并完全滤波后的电压。对正弦波而言,平均值的意义就是全波整流后,频域上的直流分量。 这里面正弦波理解为周期性信号,所以平均值就是直流分量。结论和第1个回答是一致的。 回答2: 叶叶 平均值在数学上是微分方程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一样的算法,这个微分方程就是我们所测的波形,物理意义并不是0Hz的大小,而是要算出包含所有的高频分量后的数学平均值。 这个说法看不太懂了,跪求大师给出详细解释哦。 当我启动了伟大的搜索引擎搜索"平均值"三个字之后,得知“平均值”是初二数学上的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 在众多测量网站上有不少关于超高计算的程序,但众观各程序,能够较详细介绍计算公式的不多。虽然各程序在计算超高值时的确比较快速,但是,对于有些初学者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人觉得有必要在这和大家一起对超高值计算进行一些探讨,共同提高。 一、常用超方式: 无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绕中线旋转另一种是绕未加宽未超高的内侧路边线旋转。前者一般适用于旧路改造,后者适用于新 建公路。 有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同样有两种,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和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第一种适用于各种宽度的有中央带的公路,第二种适用于车道数大于4的公路或分离式断面的公路。 二、超高过渡段的确定 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 式中:Lc----超高过渡段长度; B’----旋转轴至行车道(包含硬路肩)外侧边缘的宽度(m); ---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超高渐变率 根据上式计算的的超高过渡段长度应取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 式中有关参数的具体取值如下。 无中带的公路: 绕中线旋转 B’= 绕边线旋转 式中:B----行车道宽度(m) ---硬路肩宽度(m) -----超高横坡度 -----路拱横坡 有中间带的公路: 绕中央分格带边线旋转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式中:B----半幅行车道宽度(m) ---左侧路缘带宽度(m) ---右侧硬路肩宽度(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确定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经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曲线长度),即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但只要横坡由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 否则,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一、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均值计算器(绝对准确)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求均值计算器的设计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04班 学生姓名:韩超 学号:110060427 指导教师:刘增环、岑毅南、高敬格等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2014年6月26日 \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课程设计正文………………………………………………………… 2.1、设计所需器材…………………………………………………… 2.2、设计任务和要求………………………………………………… 2.3、设计方案………………………………………………………… 2.3.1、硬件设计………………………………………………… 1.STC90C52AD说明…………………………………… 2.数码管说明………………………………………… 3.晶体振荡电路设计………………………………………… 4.数码管和位选设计………………………………………… 5.复位设计……………………………………………… 6.矩阵键盘设计………………………………………… 2.3.2、软件设计………………………………………………… 1.主程序流程图…………………………………… 2.显示程序流程图………………………………… 3.按键扫描程序流程图………………………………………… 4.系统程序……………………………………………… 2.3.3、软硬件调试……………………………………………… 三、课程设计总结…………………………………………………………… 四、心得体会…………………………………………………………… 五、参考文献…………………………………………………………………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平曲线加宽类别分为: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而用超高加宽缓和段代替及平曲线半径R≤250M时两种情形。 程序说明:能计算双圆复曲线ZY点与YZ点的加宽值,单圆曲线是双圆复曲线在R1=R2时的特例,”r”的输入:FUNCTION—5--2 程序名:YQXJK(圆曲线加宽) Deg:Fix 3:FreqOff←┚ “NEW(0),OLD(≠0)DATA=”?→O←┚ O≠0=》Goto 0:ClrStat←┚ “ZY K=”?Z:”YZ K=”?Y←┚ “R1=”?U:”R2=”?V←┚ “L=”?L←┚ “W=”?W:”+W=”?B←┚ 100→DimZ←┚ U-0.5W-B→Z[1]:U-0.5W→Z[2] ←┚ 厂(Z[2]2+L2-Z[1]2)→Z[3] ←┚ tan-1((Z[2]Z[3]-Z[1]L)÷(Z[1]Z[2]+Z[3]L))→Z[4] ←┚πZ[4]U÷180→Z[5] ←┚

V-0.5W-B→Z[11]:V-0.5W→Z[12] ←┚ 厂(Z[12]2+L2-Z[11]2)→Z[13] ←┚ tan-1((Z[12]Z[13]-Z[11]L)÷(Z[11]Z[12]+Z[13]L))→Z[14] ←┚ πZ[14]V÷180→Z[15] ←┚ Z-L→List X[1] ←┚ Z→List X[2]:Ltan(Z[4])→List Y[2] ←┚ Z+Z[5]→List X[3]:B→List Y[3] ←┚ Y-Z[15]→List X[4]:B→List Y[4] ←┚ Y→List X[5]:Ltan(Z[14])→List Y[5] ←┚ Y+L→List X[6] ←┚ “CAN SHU YES(1),NO(≠1)=”?C←┚ C≠1=>Goto 0←┚ “t1(DMS)=”:Z[4]▲DMS⊿ “t2(DMS)=”:Z[14]▲DMS⊿ “LJ1=”:Z[5]⊿ “LJ2=”:Z[15]⊿ “ZY+JIA KUAN=”:List Y[2]⊿ “YZ+JIA KUAN=”:List Y[5]⊿ Lbi 0:6→K←┚ Do:”+K,<0=>END=”?→F←┚ FBreak←┚

公路高程计算公式

公路高程计算公式 ⒈超高 ①超高方式:中央分隔带保持水平, 超高将两侧行车道绕中央分隔带边缘点旋转(包括路肩点)。 ②超高段横断面高程计算 图11 1-1 A 0% A A A A A A A D D D 3-3 4-4 I%I% I% E% I% 图12 ⒉ 横坡度计算 外侧横坡度: I L L E I I C X X ?+= )(;(公式中的I 、E 均取正值,下同。) 公式 1 内侧横坡度: I L I E I L L I E I L I E I C C C X X +?+??+? ?= 22)((。 公式 2 1 23 L C I B 左0% E E +I Z I E +I l c l c I E +I E +I l c I l c E +I I 右 (左 )

式中:2 I/(E+I)* L C—在L C段内横坡等于I%的长度,m。 X在区间0~2 I/(E+I)*LC时,横坡度为I; 在区间2 I/(E+I)* L C~L C段内时,横坡度为I~E。 I—横坡度设计值, E—超高设计值, L C—缓和曲线长,m。 ⒊竖曲线计算公式: W=I1-I2;当w>0时,为凸曲线;当w<0时,为凹曲线。 L=R*W; E=T2/2R; H=l2/2r; T=TA=TB=L/2=R*W/2。 式中:H—切线上任一点至竖曲线上的垂直距离;M. l—曲线上相应于H的P点至切点A或B点的距离,M. R—二次抛物线的参数。(原点处的曲率半径)通常称竖曲率半径,M. I1、I2—切线的斜率,即纵坡度,%.纵坡度(%),从左向右上坡取“+”,下坡取“-”值.当α很小时,

正确计算统计平均数

正确计算统计平均数 平均数是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指标与基本方法,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一位统计学家曾称:统计学是一门平均数的科学。因此,正确理解、计算、运用统计平均数,是学习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后续统计方法特别是统计指数、统计评价、序时平均数等统计方法的关键。 统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按其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平均与动态平均,前者属于截面数据的平均,即为一般平均数,后者为时间数列的平均,也称序时平均。序时平均是静态平均方法的具体应用。统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按其体现原始数据的充分性不同,主要可分为数值平均与位置平均,前者包括算术平均、调和平均、几何平均、平方平均,它们均有简单式与加权式之分,实践中较常用的是算术平均、调和平均与几何平均。后者则指中位数与众数。这些平均方法与公式具有不同的应用场合或应用条件,实践中必须正确选择。但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初学者往往无法正确区分这些不同平均方法的应用条件,特别是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的应用条件,从而出现乱套公式的情况。 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与同学们谈谈如何正确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例1]某企业报告期三个车间的职工人均日产量分别为:50件、65件、70件,车间日总产量分别为800件、650件、1050件。 要求:计算三个车间的职工每人平均日产量。 [解题过程]三个车间的职工每人平均日产量=Σm/Σ(m/x) =(800+650+1050)/(800/50+650/65+1050/70) =2500/41=60.98(件/人) [解题说明]本题从公式形式上看,是加权调和平均数。从内容上看,属于“统计平均数的平均数计算”,但初学者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乱套公式。最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即以三个车间的日总产量为权数,对三个车间的劳动效率进行算术平均:(50×800+65×650+70×1050)/(800+650+1050) =155750/2500 =62.3 另一类错误是采用简单平均公式计算平均产量,即 (50+65+75)/3=63.33。 出现上述两类错误的根源是:没有正确理解社会经济统计中平均数的经济含义。其实,无论资料条件如何,职工人均产量的基本含义永远是:总产量/工人数。因此,本例资料只需要求出三个车间的总产量及三个车间的总人数即可。由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知道,总产量已经知道了,为(800+650+1050)=2500,而各车间的职工人数却需要推算。因为各车间的总产量与该车间工人数之比即为该车间的人均产量,所以各车间职工人数应该等于总产量与人均产量之对比,三个车间的职工总人数应该为: (800/50+650/65+1050/70)=41人。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 测量计算机程序2010-01-03 22:45:55 阅读2714 评论8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众多测量网站上有不少关于超高计算的程序,但众观各程序,能够较详细介绍计算公式的不多。虽然各程序在计算超高值时的确比较快速,但是,对于有些初学者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人觉得有必要在这和大家一起对超高值计算进行一些探讨,共同提高。 一、常用超方式: 无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绕中线旋转另一种是绕未加宽未超高的内侧路边线旋转。前者一般适用于旧路改造,后者适用于新建公路。 有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同样有两种,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和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第一种适用于各种宽度的有中央带的公路,第二种适用于车道数大于4的公路或分离式断面的公路。 二、超高过渡段的确定 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 式中:Lc----超高过渡段长度; B’----旋转轴至行车道(包含硬路肩)外侧边缘的宽度(m); ---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超高渐变率 根据上式计算的的超高过渡段长度应取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 10m的长度。

式中有关参数的具体取值如下。 无中带的公路: 绕中线旋转 B’ ’= 绕边线旋转 式中:B----行车道宽度(m) ---硬路肩宽度(m) -----超高横坡度 -----路拱横度 有中间带的公路: 绕中央分格带边线旋转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式中:B----半幅行车道宽度(m) ---左侧路缘带宽度(m) ---右侧硬路肩宽度(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确定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经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曲线长度),即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 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但只要横坡由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否则,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

公路超高计算程序

—、平曲线加宽、超咼程序符号 A—路肩宽度 B —路面宽度10 —路肩坡度11 —路拱 坡度 IB —超高横坡IX —路线纵坡,上坡为正,下坡为负BJ —路面加宽 值 BJX- X距离处路面加宽值W —未加宽前路面宽度WS —待求定的路面 加宽值 M—加宽缓和段起点桩号N —加宽缓和段终点桩号HN —路基内缘与设计 咼之咼差 HV—路基外缘与设计高之高差 超高及加宽计算 ⑴.功能及适用范围 ①.绕中轴旋转的超高及加宽计算。 ②.绕中轴旋转的超高及加宽计算。 (2).有关规定 ①.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横坡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 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超高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当超高渐变率太小时,超高的过渡可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 ②.路肩横坡:A、直线路段的路肩横坡可与行车道横坡相同。B、曲线段的 路肩横坡:当硬路肩宽度》2.25米时,曲线外侧路肩横坡的方向及其坡度值见 表1 O 路肩横坡方向及其坡度值 1 V 2.25 相同。 路肩横坡方向与坡度变化处应设过渡段,过渡段的渐变率规定见表2O 2

⑶.程序清单: ①.中轴旋转 ZHONG K “ 11 ” Z=0 Goto 1 : Goto 2 Lb1 1 I “ 10 ” H “HP' =- (AI/100+BK/200 ) Goto 9 Lb1 2 C “ZH‘: J “IB X=Abs (Q-0 F=0 Goto 3 : Goto 4 Lb1 3 D=-K/100+ (K+J) *X/100*X H “ HV” =D (A+B/2)丄 Goto 9 Lb1 4 W “ BJ” L=2KS/100 (( K+J)/100) M=0 Goto 5 : Goto 6 Lb1 5 G “ BJX' 二XWd Xv L Goto 7 : Goto 8 Lb1 6 P=X/S G “ BJX' =(4P A3-3P A4) Xv L Goto 7 : Goto 8 Lb1 7 H “ HM =-(A+B/2+Q K/100 丄 Goto 9 Lb1 8 H “ HM =- (A+B/2+Q JX/100S 上 Lb1 9 符号意义操作符号及意义 表3 操作意义

超高计算问题

《公路设计》超高问题 基本流程: 超高一般的设计过程是:第一,确定超高的横坡坡度;第二,查《路线规范》超高渐变率表试定超高渐变率;第三,按照公式Lc = B Δi / p 计算超高缓和段长度;第四,将凑整后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代入上式,反算超高渐变率。 以一道例题作为计算例子: 一、相关技术指标 1.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 km/h ; 2.行车道宽2×4.5 m ,土路肩2×0.50 m ; 3.行车道路拱横坡度1.5%,土路肩路拱横坡度2.5%; 4.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1500m ;圆曲线最大超高值8%; 5.超高过渡方式: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 二、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 p i B L c D = ()c c c g c Bi L p B i i L p ì=??í+?=?? 绕边轴旋转绕中线旋转 (1) 式中:c L ——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m ); 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 i D ——超高横坡度与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m ); c i ——超高横坡度(%); g i ——路拱横坡度(%)。 三、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 1.计算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 c c Bi L p = (1251=p ,m B 9=) 用计算出的c L 与回旋线长度s L 比较,由于平面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超高过

渡的需要,所以一般情况下计算出的s c L L £,故先取s c L L =;否则应考虑修改平面线形或采取其他措施。 2.计算横坡由双向路拱横坡(-1.5%)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1.5%)时的超高渐变率p 由公式(1)反算: ()''00 2g g g B i i B i p x x éù--×??== (绕中线旋转,m B 5.4'=, 1.5%g i =) 0g c c i x L i = (临界断面) 3.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 (1)若330 13p ,则取s c L L =,即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330 1

曲线超高计算

曲线超高 曲线超高(curve superelevation)为了平衡列车行驶在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曲线地段外股钢轨高于内股钢轨的数值。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列车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 曲线超高(curve superelevation)为了平衡列车行驶在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曲线地段外股钢轨高于内股钢轨的数值。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列车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股钢轨的压力,也使旅客感到不适、货物产生位移等。因此需要将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列车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曲线超高还是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线间距离加宽值等相关平面标准的重要参数。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高程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为世界各国铁路所普遍采用。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轨降低和外轨抬高各为超高值的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高程不变的方法,仅在建筑限界受到限制时才采用。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由于离心力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大小成反比,因此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则离心力越大,所需设置的超高就越大。在曲线半径R(m)和行车速度υ(km/h)都为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列车横向受力平衡条件,可推导出准轨铁路曲线超高h(mm)的计算公式为 (mm)(1) 由于通过曲线的各种列车的速度、质量和次数各不相同,高速列车偏磨外轨,低速列车偏磨内轨,速度高、质量大、通过次数多的列车对钢轨的磨耗程度甚于速度低、质量小、通过次数少的列车,因此为了使内、外轨磨耗均匀,一般应采用某种平均速度来计算曲线超高。中国《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1]23号)规定,在确定曲线外轨超高时,平均速度采用均方根速度,其值按下式计算: (km/h)(2) 式中,V P为平均速度(km/h);G为各种列车的重量(t);υ为实测各种列车的行车速度(km/h);N为一昼夜通过的各类别车次数(列)。

缓和曲线超高横坡计算

缓和曲线超高横坡计算 缓和曲线超高段计算超高横坡计算公式: I=Abs(B-A)*2E/Q-E ①I=[Abs(B-A)-Q](D-E)/(C-Q)+E ②I———缓和曲线内任一横断面超高横坡度(I的正负,抬高边为正,降低边为负);B———缓和曲线超高段内任一点里程桩号;A———缓和曲线起点ZH或终点HZ的里程桩号;E———直线段路拱横坡度,输入时不考虑符号取正值;C———缓和曲线长度(M);D———最大超高段设定的最大超高横坡度,取正值;Abs———绝对值符号;Q———缓和曲线起(终)点至超高变坡临界面距离,Q=2E/(E+D)*C程序清单:CGHP(文件名)Lb1 0:E:D:C:A:L:{BH}:B≤0=> Goto 2⊿ Q=2E/(E+D)*C:Abs(B-A)> Q=> Goto 1⊿I=Abs(B-A)*2E/Q-E◢ F=H+LI◢ T=H-EL ◢ Goto 0⊿ (计算ZH或HZ至Q之间缓和曲线上任一点超高横坡度及左右边桩F、T之高程,注意须输入与边桩同横断面的中桩高程-中桩高程另算)Lb1 1:I=(Abs(B-A)-Q)(D-E)/(C-Q)+E◢ F=H+LI◢ T=H-IL ◢ Goto 0⊿(计算Q至HY或YH之间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超高横坡度及左右边桩之高程,L为半幅路宽,单位为M)Lb1 2:{EDCAL}:Goto 0 注:输入B≤0 重新开始竖曲线计算公式:G=H-CP+ZF(T-Abs C)2/2R程序清单:SHXGC(任意)内容:Lb1 0:H:B:R:I:J:{L}:

T=R·Abs(J-I)/2:C=B-L:F=1:I>J =>F=-1⊿L≤0=>{HBRIJ}:Goto 0:≠> LZ=0:P=I ≠> LZ=1:P=J ≠>Z=0:P=J⊿⊿⊿ G=H-CP+ZF(T-Abs C)2/2R注:输入L≤0重新开始H——为变坡点高程:B——为变坡点桩号:L——为待求点桩号:I、J为坡度:T为切线长=R·α/2=R(i1-i2)/2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数学运算中平均值的计算及运用

数学运算中平均值的计算及运用 【基础理论】 1.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 2.加权平均值 【例题精选】 例1:老师出了若干份试卷,以各份试卷的平均分计算考生成绩,某考生最后一份试卷得了97分,则均分为90分,若最后一份试卷得73分,则均分为87分,那么这组试卷的份数是: A.8 B.9 C.10 D.11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除最后一名学生外,其他所有学生的分数之和不变,利用此解题,设试卷数为x份,根据平均数性质解题,则有90x-97=87x-73,解得x=8。因此,选A。 例2:某项射击资格赛后的统计表明,某国四名运动员中,三名运动员的平均环数加上另一运动员的环数,计算后得到的环数分别为:92、114、138、160,则此国四名运动员资格赛的平均环数是: A.63 B.126 C.168 D.252 [答案]A

[秒杀] “四名运动员的平均环数”一定小于“三名运动员的平均环数加上另一运动员的环数”,所以此国四名运动员资格赛的平均环数一定小于“92、114、138、160”里面每一个数,必定小于92,只有A项符合。 例3:某车间进行季度考核,整个车间平均分是85分,其中2/3的人得80分以上(含80分),他们的平均分是90分,则低于80分的人的平均分是多少? A.68 B.70 C.75 D.78 [答案] C [方法一]特殊值法:根据“2/3”,可以假设整个车间总共有3人,则2人的得分在80分以上,则低于80分的有1人,其平均分是(85×3-2×90)÷1=75分。 [方法二]十字交叉图法:设低于80分的人的平均分是x分,则由题意可知,两部分人的比例为2/3:1/3=2:1。 90 85-x 2 85 x 90-85 1 即(85-x)∶(90-85)=2∶1,解得x=75。 例4:把自然数1,2,3,4,5,…,98,99分成三组,如果每组数的平均数刚好相等,那么此平均数为: A.55 B.60 C.45 D.50 [答案]D

卡西欧4850《公路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公路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主程序文件名 CAO GAO JIA KAN 程序(CASIO Fx—4850P): Lbl 0 A“(1)QX1 ,(2)QX2”: G“(1)L ,(2)R”: Z“K-ZH”: H“K-HZ”: T“LM-HP”: C“CG-HP”: S“LS1”: V“LS2”: J“Z-JK”: M“LM-K” G=2=>G=-1 A=1=>Goto Z:≠>Goto H判断命令 Lbl Z {K}:K“K-LS1”输入第一条曲线内待求点桩号{U}:U“H-Z”输入中桩高程 K>Z+S=>Goto Z:≠>K<Z=>Goto Z判断命令 X=Abs(K-Z) P=X÷S G:“LP1=”:L=T+(-GC-T)×P◢第一条曲线左侧路面横坡 G:“RP1=”:R=T+(GC-T)×P◢第一条曲线右侧路面横坡 G:“JK1=”:W=(4P?3-3P?4)×J◢第一条曲线内侧加宽值 G:“D1=”:D=M÷2+W◢第一条加宽后路面宽度 G=-1=>Goto R:≠>Goto L判断命令 Lbl L

G:“HL1=”:E=U+(M÷2+W)×(L÷100)◢左侧边桩高程 G:“HR1=”:F=U+(M÷2)×(R÷100)◢右侧边桩高程 Goto P Lbl R G:“HL1=”:E=U+(M÷2)×(L÷100)◢左侧边桩高程 G:“HR1=”:F=U+(M÷2+W)×(R÷100)◢右侧边桩高程 Goto P Lbl P {I}: I“(1)LS1,(2)LS2”选择1为计算ZH-HY段,2为YH-HZ段。I=1=>Goto Z:≠>I=2=>Goto H选择语句 Lbl H {K}:K“K-LS2”输入第二条曲线内待求点桩号{U}:U“H-Z”输入中桩高程 K<H-V=>Goto H:≠>K>H=>Goto H判断命令 X=Abs(K-H) P=X÷V G:“LP2=”:L=T+(-GC-T)×P◢第二条左侧路面横坡 G:“RP2=”:R=T+(GC-T)×P◢第二条左侧路面横坡 G:“JK2=”:W=(4P?3-3P?4)×J◢第二条曲线内侧加宽值 G:“D2=”:D=M÷2+W◢第二条加宽后路面宽度 G=-1=>Goto R:≠>Goto L判断命令

fx-5800P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实用!!!)

5800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5800 CG JK JS LbI 0:Cls:“Z H”?C:“H Z”?E:“L B K”?A:“H P”?B:“Z-,Y+”?Z:“L S”?G:“C G”?P:“J K”?X←∣ P+B→O: 0.04G÷O→N:Goto 1←∣ LbI 1:Cls:D o:“C D,<0=﹥R e t u r n!”?S:I f S<0:T h e n G o t o0:I f E n d←∣ S<C=﹥Goto5←∣ S>E=﹥Goto5←∣ S>C+G=﹥Goto2←∣ N+C→H:(S-C)/G→L:L O-B→I:L X+A→J←∣ I f S<H:T h e n-B J→D:A I→F:E l s e-I J→D:A I→F:IfEnd←∣ Goto4←∣ LbI 2:S>E-G=﹥Goto3←∣ X+A→J:-P(A+X)→D:A P→F: Goto4←∣ LbI 3:E-N→K:(E-S)/G→L:(4L3-3L4)X+A→J:L O-B→I←∣ I f S<K:T h e n-I J→D:A I→F:E l s e-B J→D:A I→F:IfEnd←∣ Goto4←∣ LbI 4:If:Z<0: J→H:A→K:D→L:F→M:Goto6:IfEnd←∣ If Z≥0:T h e n A→H:J→K:F→L:D→M:Goto6:IfEnd←∣ LbI 5:A→H:A→K:-BA→L:-BA→M:Goto6←∣ Lbl 6:C l s←∣ “Z K=”:L o c a t e4,1,H←∣ “Y K=”:L o c a t e4,2,K←∣

相关主题